三島由紀夫(1925—1970),日本現代文學大師,本名平岡公威,以其瑰麗的藝術想象力與深邃的哲學思辨,成為戰(zhàn)后日本文壇的標桿性人物。他自幼浸潤于日本古典文學與西方現代主義文學,16歲發(fā)表處女作《鮮花盛開的森林》,展露非凡才華。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yè)后棄政從文,一生創(chuàng)作40余部小說、18部劇本及大量散文,構建了融合傳統(tǒng)美學與現代精神的獨特文學宇宙。其代表作《金閣寺》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青年僧人對京都金閣寺的毀滅性癡迷,探討“美與虛無”的永恒命題,被譯作30余種語言,成為全球讀者理解日本美學的經典窗口;鴻篇巨制《豐饒之海》四部曲(《春雪》《奔馬》《曉寺》《天人五衰》)以佛教輪回觀串聯近代日本百年史詩,糅合古典物哀與存在主義哲思,被譽為“東方《追憶似水年華》”。作品語言如鍛刀般精準冷冽,意象充滿戲劇張力,曾三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川端康成稱其為“日本文學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