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二)《存真》《輯?!贰队喲a》等所引《紀年》存疑

古本竹書紀年輯證 作者:


  〔附二〕《存真》、《輯?!?、《訂補》等所引《紀年》存疑〔一〕劉子(元)〔玄〕又引《竹書》云:舜篡堯位,立丹朱城,俄又奪之?!短K氏演義》卷上案:《演義》云:「今濮州有偃朱城,一云丹朱城,學(xué)者又云:舜偃塞丹朱之所,遂謂之偃朱城,誤也?!瓌⒆樱ㄔ残秤忠吨駮吩疲核创蹐蛭?,立丹朱城,俄又奪之,皆非也?!龟惙旰狻吨駮o年集證》卷五0以所引《竹書》為《瑣語》文?!洞嬲妗贰ⅰ遁嬓!肺词眨队喲a》以為《紀年》,補於五帝部分。案所謂「劉子元」云云,出《史通?疑古》?!兑晒拧吩疲骸笓?jù)《山海經(jīng)》,謂放勳之子為帝丹朱,而列君於帝者,得非舜雖廢堯,仍立堯子,俄又奪其帝者乎?」此乃劉知幾據(jù)《山海經(jīng)》推論之語,蘇氏誤記,以為係所引《竹書》,誤。此條似不當補。

  〔二〕《汲冢竹書》乃云:堯禪位後,為舜王之。舜禪位後,為禹王之?!短K氏演義》卷上案:《演義》云:「堯禪位於舜,舜復(fù)禪位於禹,史稱其盛德?!都弛V駮纺嗽疲簣蚨U位後,為舜王之,而相州湯陰縣遂有堯城。舜禪位後,為禹王之,任昉云:朝歌有獄基,為禹置虞舜之宮。劉子元引《竹書》以為摭實,非也。」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五0、《存真》卷上「后稷放帝朱於丹水」條案語,皆以為《瑣語》文?!遁嬓!肺词?,《訂補》以為《紀年》,補於五帝部分。案《演義》之文甚明,所謂《汲冢竹書》蓋引自劉知幾《史通?疑古》,加以隱括?!兑晒拧吩疲骸赴浮都弛,嵳Z》云:舜放堯於平陽,而書云某地有城,以「囚堯」為號,識者憑斯異說,頗以禪授為疑。然則觀此二書,已足為證者矣?!辜此^「劉子元引《竹書》以為摭實」?!端嚭V閴m》本謂《演義》之「王之」有脫誤。案「王」疑為「放」字之誤,即《疑古》所云之「舜放堯於平陽」。《疑古》又以《虞書?舜典》:「(舜)五十載,陟方乃死?!故撬礊橛硭?,不得其死,亦即《演義》所云:「舜禪位後,為禹王之?!箘⒅獛状藯l未引《竹書》,不得云「引《竹書》以為摭實」,蓋出蘇氏誤記。此條似不當補。   〔三〕后桀之亂,畎夷入居豳、岐之間。《後漢書?西羌傳》案:《存真》據(jù)此於后桀下列「畎夷入居豳、岐之間」?!遁嬓!芳印浮固?,示非《紀年》原文,并云:「案《西羌傳》三代事多本《汲冢紀年》,而語有增損?!估钯t注未云此出《紀年》,蓋《輯?!反M之辭。今本《紀年》于桀三年繫「畎夷入於岐以叛」。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一即據(jù)《西羌傳》此文為證,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卷上同?!洞嬲妗?、《輯?!匪鶕?jù)似即今本。

  〔四〕《紀年》曰:十一年?!锻ㄖ尽肪砣度跫o》案:《三王紀》:「太丁在位三年,崩。」注:「《紀年》曰:十一年。」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二云:「《通志》三又引《紀年》曰:「太丁十一年」,異?!梗ń癖咀鳌甘贲臁?。)《訂補》據(jù)此補為「(大?。┦荒辍岗臁埂?。案:《通鑑外紀》卷二:「太丁崩?!棺⒃疲骸冈谖蝗?。《紀年》曰「太丁十一年,周伐翳徒戎」,與《帝王本紀》不同?!箘⑹现馍w以《帝王世紀》作太丁在位三年,而《紀年》尚記其十一年伐翳徒戎事,與之異。鄭樵誤讀《外紀》之文,遂以《紀年》作太丁十一年死,此似不應(yīng)補。

  〔五〕《竹書紀年》曰:紂六祀,周文王初禴于畢?!锻ㄨa前編》卷五案:《存真》、《輯校》皆入輯?!遁嬓!吩疲骸浮短茣繗v志》:「紂六祀,周文王初禴于畢?!闺m不著所出,當本《紀年》?!埂锻ㄨa前編》作者金履祥已不及見《紀年》原本。今本《紀年》於帝辛六年繫「西伯初禴于畢」。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卷上亦舉《歷志》。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二則引《易?未濟》「西鄰之禴祭」為證。參見商紀「畢西于豐三十里」條。   〔六〕臣瓚曰:周自穆王以下都于西鄭?!稘h書?地理志》注案:《存真》、《輯?!方該?jù)此注於穆王元年列「穆王以下都于西鄭」?!遁嬓!吩疲骸浮赋辑懺弧乖圃?,不言出何書。然其下所云「鄭桓公滅鄶居鄭」事,皆出《紀年》,則此亦宜然?!菇癖尽都o年》附於注中,洪頤烜《校正竹書紀年》卷下、郝懿行《竹書紀年校正》卷一0、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三俱引瓚注為證,洪頤烜云:「瓚同校《汲冢古文》,正據(jù)此條為說?!勾怂茷椤都o年》之文,以乏確據(jù),附此。

  〔七〕《史記》曰:周孝王七年,厲王生,冬大雹,牛馬死,江漢俱動。《太平御覽》卷八七八咎徵部案:《存真》、《輯?!啡胼??!遁嬓!吩疲骸赴浮妒酚洝窡o此事,殆《紀年》文也?!埂洞嬲妗?、《輯校》「大」下有「雨」字,「動」作「凍」?!遁嬓!酚謩h「厲王生」三字,《訂補》云:「朱氏蓋誤從今本《紀年》,王氏刪去,是也。」案影宋本、鮑刻本《御覽》皆有此三字,《訂補》之說非是?!洞嬲妗酚肿⒃啤浮锻ㄨa外紀》」?!锻饧o》卷三云:「孝王七年,大雹,牛馬死,江漢俱凍?!共幻髦螘?,以為《紀年》,亦非是。案《御覽》引《史記》而不見於《太史公書》者頗多,《存真》、《輯校》凡采錄九條。其標準為與古本《紀年》近似,或見於今本者。然《御覽》卷八七六連續(xù)引此《史記》者三條,一在晉莊伯八年,一在晉幽公十二年(以上皆見《存真》、《輯校》),一在秦二世時,三條皆記「無雲(yún)而雷」,顯為一書?!都o年》戰(zhàn)國時魏史,安能記秦二世時事,此《史記》自不得為《紀年》。陳夢家云:「此《史記》似作於《紀年》出土以後,間錄《紀年》的記事於其天時異象之中。故不能因此《史記》曾應(yīng)用《紀年》材料,即視作《紀年》?!梗ā读鶉o年表》,《燕京學(xué)報》第三四期頁一八五)此亦非是??肌稘h書?五行志》所錄劉向《洪範五行傳》,即曾引此《史記》,上引秦二世一條亦見該書,自不能謂此《史記》「作於《紀年》出土以後」。此《史記》自《史記》,《紀年》自《紀年》,其間固毫無淵源可尋。其書蓋作於西漢早期,雜記災(zāi)異,正其時流行之天人感應(yīng)說的反映。詳詩銘所作《《漢書?五行志》所引《史記》考》。

  〔八〕厲王無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夺釢h書?東夷傳》案:《輯?!窊?jù)此列於周厲王下,云:「案此條章懷太子注不云出《紀年》,然范史四裔傳三代事皆用《史記》及《紀年》修之。此條不見《史記》,當出《紀年》也。」今本《紀年》厲王三年有「淮夷侵洛,王命虢公長父伐之,不克」。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卷下亦據(jù)此為說?!洞嬲妗肺词?,《訂補》云:「終屬揣測之詞,不能確定其必為《紀年》文?!故?。

  〔九〕(《史記》)又曰:共和十四年,大旱,火焚其屋。伯和篡位立,故有大旱。其年,周厲王奔彘而死,立宣王?!短接[》卷八七九咎徵部案:《存真》、《輯?!啡胼??!遁嬓!吩疲骸浮妒酚洝窡o此文,當出《紀年》?!埂洞嬲妗?、《輯校》「故有大旱」作「秋又大旱」,蓋據(jù)鮑刻,此從影宋本?!洞嬲妗?、《輯?!穭h「奔彘而」三字,《存真》又刪「伯和篡位立」五字?!队喲a》云:「疑《御覽》與《路史》注所引之《史記》或為《世紀》,聲近致誤,恐非《紀年》。」案《帝王世紀》記此事作「共伯和干王位」(《史記?三代世表》索隱引),與此異,《訂補》之說非是。   〔一0〕《汲冢紀年書》曰:懿王元年,天再啟。殤帝升平二年,天一夕再啟於鄭,又有天裂,見其流水人馬?!堕_元占經(jīng)》卷三案:「懿王元年」條已見周紀。「殤帝升平二年」條,《存真》、《輯?!肺词?,《訂補》補於晉殤叔二年,云:「《開元占經(jīng)》三引《汲冢紀年》,作「殤帝升平二年」。按《紀年》書至魏哀王止,不當有殤帝及升平年號?!墩冀?jīng)》此文在「懿王元年,天再啟」下,同為一條,詳上下文詞相似,亦非他書羼入之語。但升平是晉穆帝年號,殤帝僅有後漢一君,年號為延平,延平祇一年,兩不相涉,此必有誤。疑「殤帝升平」原為「殤叔」二字。草書叔字與升字相似,「叔」遂誤為「升」。後人見「殤升」二字不文,因下「二年」語,以為脫去帝號與年號字,乃於殤下妄增帝字,升下增平字為年號,不知與《紀年》相悖也。今辨於此,並補輯之?!顾嫠葡佑厍?。雷學(xué)淇《考訂竹書紀年》卷四亦引及此條,「殤帝」作「穆帝」,「再啟于鄭」作「再旦于鄭」,不知是否有別本《占經(jīng)》為據(jù),抑屬逕改,云「近本(詩銘案:指今本《紀年》。)及《太平御覽》二、《事類賦》注一引紀俱作「天再旦于鄭」」,下即引《占經(jīng)》云云,以為「據(jù)此是天再旦于鄭乃晉穆帝時事,非懿王時事也」。則《考訂》以此非《紀年》文甚明。案據(jù)《御覽》、《事類賦》注所引,《占經(jīng)》原文似為「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鄭。穆帝升平二年,天一夕再啟,又有天裂,見其流水人馬」?!犊加啞匪改碌邸谷鐭o版本依據(jù),「穆」、「殤」形近,亦易致訛。   〔一一〕臣瓚曰:……四年而滅虢?!稘h書?地理志》注案:《存真》、《輯?!肺词?。《訂補》據(jù)此補為「(晉文侯)「十四年,鄭」滅虢」,云:「《漢書?地理志》臣瓚注:「鄭桓公寄帑與賄於虢、會之間。幽王既敗,二年而滅會,四年而滅虢。」本書文侯二年伐鄶條下,王氏引之以為與《水經(jīng)?洧水注》語略同,亦本《紀年》?!浮朵⑺ⅰ贩ム斣跁x文侯二年,與臣瓚說異。滅虢後於滅鄶二年,依上例推之,則為文侯四年,然瓚注明言幽王既敗之後,似不應(yīng)移前?;蚍ム斣谖暮疃?,而未滅之,滅鄶在幽王敗後二年歟?今姑次此事於幽王敗後四年。今本《紀年》作「平王四年,鄭人滅虢」。年次相同?!拱笢玎斒庐斣跁x文侯十二年,《洧水注》所引脫一「十」字,見晉紀?!队喲a》繫此條於文侯十四年,是。此似出《紀年》,以乏確據(jù),附此。

  〔一二〕(《史記》)又曰:晉莊伯元年,不雨雪?!短接[》卷八七九咎徵部案:《存真》、《輯校》入輯。《輯?!吩疲骸赴浮妒酚洝窡o此語,又不以莊伯紀元,當出《紀年》也?!狗鞘?。

  〔一三〕(《史記》)又曰:……(晉莊伯)二年,翟人俄伐翼,至于晉郊?!短接[》卷八七九咎徵部案:《存真》、《輯?!啡胼??!洞嬲妗穭h「俄」字。   〔一四〕《史記》曰:晉莊伯八年,無雲(yún)而雷。十月,莊伯以曲沃叛?!短接[》卷八七六咎徵部案:《存真》、《輯?!纷鳌甘隆梗w據(jù)鮑刻本,影宋本作「十年」。此仍從鮑刻,參見晉紀「莊伯以曲沃叛」條。《訂補》云:「案《御覽》引《史記》同條下,又有「幽公十八年,晉夫人秦嬴賊君于高寢」,與《史記?晉世家》索隱所引《紀年》文合,而與《晉世家》:「十八年,幽公淫婦人,夜竊出邑中,盜殺幽公」不同。以此推之,則均為《紀年》之訛,似屬可信?!挂煞鞘恰?

  〔一五〕《史記》曰:晉惠公二年,雨金,至六年,秦穆公涉河伐晉。《太平御覽》卷八七七咎徵部案:《存真》、《輯?!肺鰹槎l,分列惠公二年及六年,刪「至」字。此《史記》所述皆屬天人感應(yīng)之迷信,故《御覽》入咎徵部,前者為咎,後者為徵,似不容割截為二條。

  〔一六〕按《紀年》:成侯名載?!妒酚??燕世家》索隱案:此條已見晉紀,為說明問題,重引?!遁嬓!酚跁x敬公十二年下列有「燕成公十六年卒,燕文公立」。注:「《史記?晉世家》索隱。」《訂補》云:「案《晉世家》索隱無此文?!堆嗍兰摇吩疲骸赋晒曜?,湣公立?!顾麟[:「《紀年》:成侯名載?!刮囱约霸谖荒陻?shù)。此當是以《紀年》與《史記》相同而推定之?!稌x世家》當是《燕世家》之誤?!妒酚洝窚」都o年》作文公,亦見索隱?!埂洞嬲妗窡o此條。雷學(xué)淇《考訂竹書紀年》卷五亦列有「(晉敬公)十二年,燕成侯載卒,次文公立」。當為《輯?!匪鶕?jù)。以諸書所引《紀年》無明文,存疑。   〔一七〕(《史記》)又曰:幽公十二年,無雲(yún)而雷,至十八年,晉夫人秦嬴賊君于高寢?!短接[》卷八七六咎徵部案:《存真》、《輯?!肺鰹槎l,刪「至」字,後條引《史記?晉世家》索隱。

  〔一八〕《史記》曰:晉烈公二十三年,國大風,晝昏,自旦至中。明年,太子喜出奔也?!短接[》卷八七九咎徵部案:《輯校》作「二十二年」,不知何據(jù),影宋本、鮑刻本皆作「二十三年」,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四所引《御覽》亦作「二十三年」?!队喲a》未指出,並改《補證》所引為「二十二年」?!洞嬲妗妨徐妒?,云:「《太平御覽》八百七十九引《史記》以為晉烈公二十二年,誤衍一「二」字耳?!挂嗖辉斔鶕?jù)。   〔一九〕《史記》曰:梁惠成王八年,雨黍於齊?!短接[》卷八七七咎徵部案:《輯?!吩疲骸浮短接[》八百四十二引「惠成王八年雨黍」七字。又八百七十七引全文,作「《史記》」?!?

  〔二0〕按《紀年》云:……十八年,趙又敗魏桂陵?!妒酚??魏世家》索隱案:《存真》、《輯?!防M於魏惠成王十八年?!洞嬲妗纷鳌负愔畮煍∥?guī)熡诠鹆辍梗w據(jù)今本。《輯?!纷鳌岗w敗魏桂陵」?!妒酚??魏世家》索隱云:「按《紀年》:二十八年,與齊田?戰(zhàn)于馬陵。又上二年,魏敗韓馬陵;十八年,趙又敗魏桂陵。桂陵與馬陵異處?!埂洞嬲妗?、《輯?!窊?jù)此,列此條於十八年,又以「又上二年」為二十八年之上二年,即二十六年,列「敗韓馬陵」。(《存真》列於十八年,係筆誤。)其實所謂「又上二年」之「上」指《史記?魏世家》,非指《紀年》,司馬貞引之以釋「桂陵與馬陵異處」?!段菏兰摇吩疲骸付?,魏敗韓于馬陵?!顾麟[之「又上二年,魏敗韓馬陵」,即指此,文字亦同。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四六云:「夫所謂「又上二年」者,蓋指惠成王之二年而言,非謂在戰(zhàn)馬陵上二年也,輯《紀年》者似誤會此語。」是,然仍以此為《紀年》文則非。《魏世家》又云:「十八年,拔邯鄲,趙請救于齊,齊使田忌、孫臏救趙,敗魏桂陵?!顾麟[所謂「十八年,趙敗魏桂陵」,亦即指此。其間似有脫文,因敗魏桂陵者是齊非趙,「趙敗魏桂陵」與《魏世家》末五字同,「趙」為前句最後一字,不能屬下。此二條非《紀年》文,附列於此。

  〔二一〕按《紀年》云……又上二年,魏敗韓馬陵?!妒酚??魏世家》索隱案:《輯?!防M於魏惠成王二十六年,作「敗韓馬陵」。《存真》在十八年,作「敗韓於馬陵」,「十八年」顯係涉後條「十八年」筆誤。參上條。

  〔二二〕陰司馬敗燕公子翌于武垣?!对S九域志》案:《訂補》云:「此條今所見聚珍版叢書本、馮集梧??瘫尽毒庞蛑尽方詿o之,故王氏不錄。但孫之騄、洪頤烜、郝懿行、陳逢衡、雷學(xué)淇、朱右曾等皆引之,當有所據(jù)??肌端膸焯嵋肥凡康乩眍惔婺坑小缎露ň庞蛑尽肥恚疲骸概c宋王存等所撰《元豐九域志》文並相同,惟府、州、軍、監(jiān)、縣下多出古蹟一門?!挂杉创藭?。其書罕見,姑存錄待證。」   〔二三〕梁四公子,……一人姓?名杰,天齊人,……昭明太子曰:……杰出《竹書紀年》?!段牟s錄》卷六案:雷學(xué)淇《竹書紀年義證》附錄見收,《訂補》據(jù)以補入「無年世可繫者」。所謂「梁四公子」見《太平廣記》卷八「梁四公」條所引《梁四公記》?!吨饼S書錄解題》卷七傳記類著錄有「《梁四公記》一卷」,云:「唐張說撰。按《館閣書目》稱梁載言纂?!短浦尽纷鞅R詵,注云一作梁載言?!逗悤俊吩疲骸篙d言得之臨淄田通」,又云:「別本題張說,或為盧詵。」今按此書卷末所云田通事蹟,信然,而首題張說,不可曉也。其所記多誕妄,而四公名姓尤怪異無稽,不足深辨。載言,上元二年進士也?!埂段脑酚⑷A》卷七三七顧況《戴氏廣異記序》亦作張說撰?!稄V記》、《御覽》所引《梁四公記》皆無此語。此所謂「梁」為南朝之蕭梁,非戰(zhàn)國之「梁」(魏),《梁四公記》亦唐代傳奇文,不足為據(jù),以《訂補》入輯,姑附此。   〔二四〕《竹書》有宋景公?。《廣川書跋》卷三案:《訂補》補於「無年世可繫者」。宋黃伯思《東觀餘論》卷上《周宋公鼎說》引《汲冢師春書》云:「宋之世次曰景公?者,昭公子?!埂稌稀纷髡叨溑c黃伯思俱北宋末人,是此《竹書》乃北宋時所傳之《師春書》。

  〔二五〕案《紀年》:梁惠王乃是齊湣王為東帝,秦昭王為西帝時。……《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索隱案:《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明年,復(fù)會甄,魏惠王卒?!顾麟[即引《紀年》云云。據(jù)此,索隱此文「梁惠王」下當脫一「卒」字?!都o年》迄於今王二十年,據(jù)《史記?六國年表》,齊、秦為東西帝,尚在其後十一年,時惠王已死三十七年。案束皙以今王為安釐王,王隱《晉書》以下皆引之,然不得其詳,疑此為束皙隨疑分釋之語,今附於此?!洞嬲妗?、《輯校》、《訂補》未收。

  〔二六〕王劭按:《本紀》、《年表》及此傳,三處記秦伐國並不同,又與《紀年》不合,……《史記?樗里子列傳》索隱案:《史記?樗里子列傳》:「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將而伐曲沃,盡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顾麟[:「按《年表》云:「十一年,拔魏曲沃,歸其人。」又《秦本紀》:「惠文王後元八年,五國共圍,秦使庶長疾與戰(zhàn)脩魚,斬首八萬。十一年,樗里疾攻魏焦,降之?!箘t焦與曲沃同在十一年拔明矣,而傳云八年拔之,不同。王劭按:《本紀》、《年表》及此傳,三處記秦伐國並不同,又與《紀年》不合,今亦殆不可考?!埂都o年》所記當與秦取曲沃及焦有關(guān),《路史?國名紀》戊注引《紀年》:「魏襄王六年,秦取我焦?!埂妒酚??六國年表》:秦惠文王九年「圍焦降之」,當魏襄王六年,與《路史》所引合,詳本書附錄三。王劭所云今已不詳,姑附於此?!洞嬲妗?、《輯?!贰ⅰ队喲a》未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