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南越(今置郡府七十一 計(jì)縣二百九十四)
南海(廣)十二縣(南海 番禺 增城 浛洭 東官 清遠(yuǎn) 懷集 湞陽(yáng) 永固 化蒙 寶安 四會(huì))
始興(韶)六縣(始興 曲江 仁化 湞昌 翁源 樂(lè)昌)
義寧(岡)二縣(新會(huì) 義寧)
海豐(循)六縣(歸善 海豐 興寧 博羅 河源 雷鄉(xiāng))
恩平(恩)三縣(陽(yáng)江 恩平 杜陵)
南陵(春)二縣(陽(yáng)春 羅水)
臨賀(賀)六縣(臨賀 桂嶺 馮乘 蕩山 富川 封陽(yáng))
高要(端)二縣(高要 平興)
感義(藤)三縣(鐔津 感義 安昌)
晉康(康)四縣(端溪 晉康 悅城 都城)
臨封(封)二縣(封川 開(kāi)建)
開(kāi)陽(yáng)(瀧)五縣(瀧水 開(kāi)陽(yáng) 建水 永寧 正義)
高涼(高)三縣(良德 電白 保定)
連城(義)三縣(岑溪 永業(yè) 連城)
新興(新)三縣(新興 永順 索盧)
銅陵(勤)二縣(富林 銅陵)
懷德(竇)四縣(信義 懷德 潭峨 特亮)
始安(桂)十縣(臨桂 靈川 陽(yáng)朔 荔浦 建陵 永豐 永?!±矶ā∪x 純化)
平樂(lè)(昭)三縣(平樂(lè) 永平 恭城)
蒙山(蒙)三縣(立山 純義 東區(qū))
開(kāi)江(富)三縣(龍平 開(kāi)江 思勤)
蒼梧(梧)三縣(蒼梧 戎城 孟陵)
潯江(潯)三縣(桂平 皇化 大賓)
臨江(龔)六縣(平南 武林 隋建 大同 陽(yáng)川 寧風(fēng))
郁林(郁林)五縣(石南 郁林 興業(yè) 興德 潭栗)
平琴(平琴)四縣(容山 懷義 福陽(yáng) 古符)
安城(賓)三縣(嶺方 瑯琊 保城)
賀水(澄)四縣(上林 止戈 無(wú)虞 賀水)
常林(繡)三縣(常林 阿林 羅繡)
象郡(象)三縣(武化 陽(yáng)壽 武仙)
龍城(柳)五縣(馬平 龍城 洛封 洛容 象)
融水(融)三縣(融水 黃水 武陽(yáng))
朗寧(邕)七縣(宣化 朗寧 思龍 如和 武緣 封陵 晉興)
懷澤(貴)四縣(郁平 懷澤 義山 潮水)
寧仁(黨)四縣(善勞 撫安 善文 寧仁)
寧浦(橫)三縣(寧浦 淳風(fēng) 樂(lè)山)
橫山(田)五縣(都救 惠佳 武龍 橫山 如賴)
脩德(嚴(yán))三縣(來(lái)賓 脩德 歸化)
龍池(山)二縣(龍池 盆山)
永定(巒)三縣(永定 武羅 靈竹)
招義(羅)五縣(石城 吳川 南河 招義 零綠)
南潘(潘)三縣(茂名 南巴 潘水)
普寧(容)六縣(北流 普寧 陵城 渭龍 羅竇 欣道)
陵水(辯)三縣(石龍 陵羅 龍化)
南昌(白)五縣(博白 建寧 周羅 龍豪 南昌)
定川(牢)三縣(南流 定川 宕川)
寧越(欽)五縣(欽江 靈山 遵化 內(nèi)亭 保京)
安南府七縣(宋平 朱鳶 龍編 太平 交趾 武平 平道)
武峨(武峨)五縣(如馬 武勞 武緣 梁山 武峨)
龍水(粵)四縣(龍水 崖山 東璽 天河)
忻城(芝)一縣(忻城)
九真(愛(ài))六縣(九真 安順 崇平 日南 無(wú)編 軍寧)
福祿(福祿)二縣(柔遠(yuǎn) 唐林)
文陽(yáng)(長(zhǎng))四縣(銅蔡 長(zhǎng)山 其?!∥年?yáng))
日南(驩)四縣(九德 越裳 懷驩 浦陽(yáng))
承化(峰)五縣(嘉寧 承化 新昌 嵩山 珠綠)
玉山(陸)三縣(烏雷 寧海 華清)
合浦(廉)四縣(合浦 封山 蔡龍 大廉)
安樂(lè)(巖)四縣(常樂(lè) 思封 高城 石巖)
???em>(雷)三縣(??怠∷煜⌒炻?
溫水(禺)四縣(峨石 溫水 陸川 扶桑)
湯泉(湯)三縣(湯泉 綠水 羅韶)
臨潭(瀼)四縣(臨江 波零 鵠山 弘遠(yuǎn))
扶南(籠)七縣(武勒 武禮 羅龍 扶南 龍賴 武觀 武江)
正平(環(huán))八縣(正平 福零 龍?jiān)础○埫恪∷级鳌∥涫「枇肌∶啥?
樂(lè)古(古)三縣(樂(lè)古 古書(shū) 樂(lè)興)
珠崖(崖)四縣(舍城 澄邁 文昌 臨高)
昌化(儋)五縣(義倫 昌化 感恩 洛場(chǎng) 富羅)
延德(振)五縣(寧遠(yuǎn) 延德 吉陽(yáng) 臨川 落屯)
瓊山(瓊)五縣(瓊山 曾口 容瓊 樂(lè)會(huì) 顏羅)
萬(wàn)安(萬(wàn)安)四縣(萬(wàn)安 陵水 富云 博遼)
古南越
自嶺而南,當(dāng)唐、虞、三代為蠻夷之國(guó),是百越之地,亦謂之南越,(或云南越之君,亦夏禹之后。按甌越、閩越,禹后少康之庶子所封之地。即南越,非其種也,故輿地志云東南有二越,其義詳矣?;蛟蛔越恢褐领稌?huì)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故不得盡云少康之后。)古謂之雕題,(謂雕題刻其額也。禮記王制曰:"南方曰雕題。")非禹貢九州之域,又非周禮職方之限。(晉書(shū)、隋書(shū)并謂交廣之地為禹貢揚(yáng)州之域。今稽其封略,考其鎮(zhèn)藪,則禹貢、職方皆不及此,故列於九州之外。)在天文,牽牛、婺女則越之分野,(謂漢之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其分也。今南海、義寧、海豐、恩平、南陵、招義、臨賀、高要、潯江、感義、臨江、扶南、晉康、臨封、開(kāi)陽(yáng)、高涼、始安之南境、平樂(lè)、蒙山、正平、開(kāi)江、連城、郁林、平琴、安城、賀水、常林、象郡、龍城、融水、朗寧、南潘、懷澤、寧仁、新興、普寧、陵水、南昌、寧越、定川、寧浦、橫山、脩德、龍池、安南、武峨、龍水、忻城、九真、福祿、文陽(yáng)、日南、承化、銅陵、永定、玉山、合浦、安樂(lè)、???、蒼梧、懷德、臨潭、樂(lè)古、溫水、湯泉等郡是也。)兼得楚之交。(漢零陵、桂陽(yáng),今始安之北境及始興,皆宜屬楚。)秦始皇略定揚(yáng)越,謫戍五方,南守五嶺。(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嶺嶠,時(shí)有五處。塞上嶺一也,今南康郡大庾嶺是。騎田嶺二也,今桂陽(yáng)郡臘嶺是。都龐嶺三也,今江華郡永明嶺是。甿渚嶺四也,亦江華界白芒嶺是。越城嶺五也,今始安郡北,零陵郡南,臨源嶺是。西自衡山之南,東窮於海,一山之限也。)后遣任囂攻取陸梁之地,遂平南越,置郡,此為南海、(今南海、始興、義寧、海豐、恩平、南陵、臨賀、高要、感義、晉康、臨封、開(kāi)陽(yáng)、高涼、連城、新興、銅陵、懷德等郡是。)桂林、(今始安、平樂(lè)、蒙山、開(kāi)江、潯江、蒼梧、臨江、郁林、平琴、安城、賀水、常林、象郡、龍城、融水、朗寧、懷澤、寧浦、橫山、脩德、龍池、永定等郡是。)象,(今招義、南潘、普寧、陵水、南昌、定川、寧越、安南、武峨、龍水、忻城、九真、福祿、文陽(yáng)、日南、承化、玉山、合浦、安樂(lè)、??怠厮?、湯泉等郡是。)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謂東南一尉者也。(任囂病且死,召趙佗謂曰:"番禺負(fù)山險(xiǎn)阻,南北東西數(shù)千里,可以為國(guó)。"遂以趙佗為南海尉。)秦末,趙佗遂王其地,漢因封之。佗后數(shù)代,其相呂嘉反;武帝使伏波將軍路博德討平之。(分秦南海、桂林、象郡,置蒼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交趾,并舊九郡是。)元封初,又遣軍自合浦徐聞入南海,至大洲,方千里,略得之。(置儋耳、珠崖二郡。至元帝時(shí),以其數(shù)反,罷棄之。)后兼置交趾刺史。(領(lǐng)七郡。)其馀土宇,自漢以后,歷代開(kāi)拓。(今臨潭、扶南、正平、樂(lè)古、珠崖、昌化、延德、瓊山、萬(wàn)安等郡是。)后漢建武中,交趾女子徵側(cè)、妹徵貳反,於是九真、日南、合浦蠻俚皆應(yīng)之,自立為交趾帝。使馬援平定交部,始調(diào)立城郭,置井邑。至獻(xiàn)帝,乃立為交州。(領(lǐng)郡七。時(shí)張津?yàn)榻恢捍淌罚扣茷榻恢禾?,其上表?qǐng)立為卅,置牧,初理龍編縣,即今安南府縣也。乃置交州牧,徙理蒼梧廣信縣,即今郡蒼梧縣也。建安十六年。又徙理南海番禺縣,即今郡縣也。尋又移理龍編。)其邊州,詔使持節(jié)給鼓吹,以重威鎮(zhèn),加九錫六佾之舞。漢末,其地并屬吳,仍分為廣州。(領(lǐng)郡三,理番禺。)后蜀以建寧太守遙領(lǐng)交州。晉平蜀,亦然。及平吳,仍舊交廣二州。(并因前代,交領(lǐng)郡七,廣領(lǐng)郡十。)宋分為廣州、(領(lǐng)郡十七,理番禺。)交州、(領(lǐng)郡五,理龍編。)越州。(領(lǐng)郡三,理臨漳,今合浦郡。)齊并因之。(廣州領(lǐng)郡二十三,交州領(lǐng)郡九,越州領(lǐng)郡二十。)梁陳以來(lái),廢置混雜,不能悉舉。大唐分為十五部,此為嶺南道。(所領(lǐng)郡盡得古南越之地,并如其目,不復(fù)重出也。)
○南???br />
(東至海豐郡四百里。南至恩平郡五百里。西至高要郡二百四十里。北至始興郡八百里。東南到恩平郡四百里。西南到高要郡界二百三十里。西北到連山郡九百里。東北到海豐郡界三百五十里。去西京五千四百四十七里,去東京四千九百里。戶五萬(wàn)八千八百四十,口二十萬(wàn)一千五百。)
廣州(今理南海、番禺二縣。)秦置南海郡。二漢因之,兼置交州。(領(lǐng)郡七。后漢末理於此。)吳因之,分置廣州。(領(lǐng)郡三,理於此。)晉、宋、齊皆因之。(晉領(lǐng)郡十,宋領(lǐng)郡十七,齊領(lǐng)郡二十三,皆理於此。)梁陳并置都督府。隋平陳,置總管府,后又置番州;煬帝初,復(fù)置南??ぁ4筇聘臑閺V州,或?yàn)槟虾?ぁnI(lǐng)縣十二:
南海(有玉山,菖蒲澗。天井岡,俗云越王井也。石門(mén)水,一名貪泉,即吳隱之所酌賦詩(shī)處。)
番禺(秦漢舊縣。有禺山,尉佗葬於此。)
增城(漢番禺縣地。吳置東官郡於此。有增江。)
浛洭(漢舊縣也。浛音含,洭音匡。)
東官
清遠(yuǎn)(漢中宿縣地。縣北隕山,尉佗於此山上立萬(wàn)人城。湞陽(yáng)硤,在縣南。)
懷集(漢四會(huì)縣地。)
湞陽(yáng)(漢舊縣。湞音貞。)
永固
化蒙
寶安
四會(huì)(漢舊縣。宋置綏建郡於此。)
○始興郡
(東至南康郡界七百里。南至南??ぐ税倮?。西至桂陽(yáng)郡五百里。北至仁化縣三百二十里,重山無(wú)路。東南到南海郡界七百里。西南到桂陽(yáng)郡師子岡界四百二十里。西北到南陵郡界二百二十里。東北到仁化縣三百二十里。去西京四千九百三十二里,去東京四千一百四十二里。戶二萬(wàn)四千二百,口十六萬(wàn)八千九十。)
韶州(今理曲江縣。)春秋、戰(zhàn)國(guó)時(shí),皆楚地。秦屬南??ぁ6h屬桂陽(yáng)郡。吳分置始興郡,晉因之。宋改為廣興郡。齊又為始興郡。隋平陳,廢始興郡,并其地屬南???。大唐置韶州,或?yàn)槭寂d郡。領(lǐng)縣六:
始興(梁置安遠(yuǎn)郡。)
曲江(有玉山。漢舊縣。)
仁化
湞昌
翁源(陳清遠(yuǎn)郡。)
樂(lè)昌
○義寧郡
(東無(wú)路。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六千三百五里。去東京……戶五千六百五十。無(wú)口數(shù)。)
岡州(今理新會(huì)縣。)秦、二漢并屬南海郡地。東晉末,分置新會(huì)郡,宋齊梁陳并因之。隋平陳,郡廢,置封州,后又改為允州,后又改為岡州。煬帝初,州廢,并入南海郡。大唐復(fù)置岡州,或?yàn)榱x寧郡。領(lǐng)縣二:
新會(huì)(有桂山,山出翡翠、孔雀、玄猿。)
義寧(漢番禺縣地。宋置。)
○海豐郡
(東至潮陽(yáng)郡五百一十七里。南至南海郡四百里。西至南??ぴ龀强h界……北至南康郡隔山嶺一千六百五十里。東南到潮陽(yáng)郡界八百里。西南……西北到南??ぴ龀强h界百五十七里。東北去西京五千六百里,去東京四千八百里。戶九千五百二十。無(wú)口數(shù)。)
循州(今理歸善縣。)秦、二漢南??さ?,晉亦然。宋屬南海、東官、永平三郡地,齊因之。隋平陳,置循州;煬帝初州廢,置龍川郡。大唐復(fù)為循州,或?yàn)楹XS郡。領(lǐng)縣六:
歸善(秦漢龍川縣地。有羅、浮二山。)
海豐(漢舊縣。)
興寧(漢龍川縣地。)
博羅(漢舊縣。)
河源
雷鄉(xiāng)
○恩平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六千五百里,去東京五千六百里。戶九千。無(wú)口數(shù)。)
恩州(今理恩平縣。)秦屬南海郡。二漢為合浦郡地。大唐貞觀中置恩州,或?yàn)槎髌娇ぁnI(lǐng)縣三:
陽(yáng)江
恩平
杜陵
○南陵郡
(東至南??ち偎氖?。南至恩平郡九十三里。西至高涼郡三百三十里。北至銅陵郡百二十三里。東南到恩平郡百三十里。西南到高涼郡三百三十里。西北到開(kāi)陽(yáng)郡界……東北到新興郡二百六里。去西京五千六百四十里,去東京五千四百五十里。戶七百四十,口二千八百。)
春州(今理陽(yáng)春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合浦郡地。隋屬高涼郡。大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置春州,或?yàn)槟狭昕?。領(lǐng)縣二:
陽(yáng)春(漢高涼縣地。)
羅水(天寶后置。)
○臨賀郡
(東至連山郡二百六十里。南至臨封郡三百六十六里。西至蒼梧郡,山嶺重疊,不知里數(shù)。北至江華郡四百里。東南到南??ぐ税倨呤?。西南到蒼梧郡四百二十二里。西北到開(kāi)江郡三百二十里。東北到零陵郡山嶺,無(wú)里數(shù)。去西京……去東京……戶……無(wú)口數(shù)。)
賀州(今理臨賀縣。)秦屬南??ぁ6h屬蒼梧郡。吳分置臨賀郡,晉因之。宋文帝改為臨慶國(guó)。齊復(fù)為臨賀郡,陳因之。隋平陳;置賀州;(因賀水為名。)煬帝初,廢為縣,屬始安、熙平二郡。大唐復(fù)置賀州,或?yàn)榕R賀郡。領(lǐng)縣六:
臨賀(漢舊縣。有賀水。)
桂嶺(漢臨賀縣地。)
馮乘(漢舊縣。)
蕩山
富川(漢舊縣。)
封陽(yáng)(漢舊縣。)
○高要郡
(東至南海郡二百四十里。南至新興郡一百四十里。西至?xí)x康郡一百六十里。北至南海郡清遠(yuǎn)縣一百二十四里。東南到南海郡二百里。西南到新興郡一百三十里。西北到晉康郡一百二十四里。東北到南海郡一百二十里。去西京四千九百三十五里,去東京四千九百一十三里。戶九千五百五十三,口二萬(wàn)一百二十。)
端州(今理高要縣。)秦屬南???。兩漢并屬蒼梧郡,晉亦然。宋齊并屬南???。陳置高要郡。隋平陳,郡廢,置端州;煬帝初州廢,置信安郡。大唐為端州,或?yàn)楦咭?。領(lǐng)縣二:
高要(漢舊縣。)
平興(漢高要縣地。)
○感義郡
(東至連城郡二百五十里。南至連城郡二百里。西至臨江郡百四十九里。北至蒼梧郡九十七里。東南到蒼梧郡一百九十八里。西南到普寧郡二百五十一里。西北到臨江郡一百四十九里。東北到蒼梧郡一百九十八里。去西京五千五百九十六里,去東京五千二百里。戶三千九百八十,口)
藤州(今理鐔津縣。)秦屬南???。二漢并屬蒼梧郡。晉屬永平郡。隋平陳,置藤卅;煬帝初州廢,后置永平郡。大唐復(fù)為藤州,或?yàn)楦辛x郡。領(lǐng)縣三:
鐔津(有瘴江。漢猛陵縣地。)
感義
安昌
○晉康郡
(東至高要郡百六十里。南至開(kāi)陽(yáng)郡二百三十里。西至臨封郡百三十里。北至臨封郡百三十里。東南到新興郡二百七十里。西南到蒼梧郡二百八十四里。西北到臨封郡百三十里。東北到南??と偎氖?。去西京五千七百五十里,去東京五千一百五十里。戶五千一百,口一萬(wàn)七千二百一十。)
康州(今理端溪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晉分置晉康郡,宋齊以下因之。隋平陳,廢晉康,并入信安郡。(今高要郡也。)大唐復(fù)為康州,或?yàn)闀x康郡。領(lǐng)縣四:
端溪(漢舊縣。)
晉康
悅城
都城(漢端溪縣地。)
○臨封郡
(東至?xí)x康郡百三十里。南至?xí)x康郡百三十里。西至蒼梧郡八十里。北至臨賀郡三百六十六里。東南到晉康郡百三十里。西南到晉康郡界百三十里。西北到蒼梧郡五十五里。東北到南??ぞ攀謇?。去西京四千八百八十里,去東京四千五百一十里。戶三千九百十,口八千九百二十。)
封州(今理封川縣。)晉以前土地與晉康郡同。梁置梁信郡,兼置成州。隋平陳,廢梁信郡,改成州為封州;煬帝初,州廢為封川縣,屬蒼梧郡。大唐復(fù)置封州,或?yàn)榕R封郡。領(lǐng)縣二:
封川
開(kāi)建(漢封陽(yáng)縣地。)
○開(kāi)陽(yáng)郡
(東至?xí)x康郡三百三十里。南至南陵郡三百八十六里。西至高涼郡百八十里。北至連城郡二百七十七里。東南到銅陵郡二百六十里。西南到懷德郡百八十里。西北到思麻嶺四十七里。東北到晉康郡二百三十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二里,去東京五千四百里。戶七百十,口一千八百三十。)
瀧州(今理瀧水縣。瀧,數(shù)江反。)秦、二漢土地與晉康郡同。梁置瀧州。隋煬帝初,州廢,瀧州置永熙郡。大唐復(fù)置瀧州,或?yàn)殚_(kāi)陽(yáng)郡。領(lǐng)縣五:
瀧水(漢端溪縣地。)
開(kāi)陽(yáng)
建水
永寧
正義
○高涼郡
(東至南陵郡三百三十里。南至南潘郡九十里。西至……北至開(kāi)陽(yáng)郡三百五十里。東南到南潘郡九十里。西南到……西北到懷德郡九十二里。東北到開(kāi)陽(yáng)郡界三百五十里。去西京六千二百六十二里,去東京五千五百二十里。戶五千八百五十,口一萬(wàn)八千一百四十。)
高州(今理良德縣。)秦以前土地與晉康郡同。二漢屬合浦郡。吳置高涼郡,晉因之。初吳又立高興郡;晉亦有之,其后悉并於高涼郡。齊亦為高涼郡。梁兼置高州。隋平陳,郡廢,而高州如故;煬帝初州廢;屬高涼、永熙二郡地。大唐復(fù)為高州,或?yàn)楦邲隹?。領(lǐng)縣三:
良德
電白(梁置電白郡。)
保定(舊保安縣,后改為保定。)
○連城郡
(東至蒼梧郡嶂嶺一百七十里。南至懷德郡三百三十里。西至普寧郡九十里。北至感義郡二百里。東南到懷德郡一百七十六里。西南到普寧郡二百里。西北到感義郡二百里。東北到開(kāi)陽(yáng)郡二百九十里。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一百一十,口七千三百三。)
義州(今理岑溪縣。)秦屬南??ぁ6h屬蒼梧郡。大唐武德四年,置南義州。貞觀元年廢,以其地屬南建州;二年,復(fù)置義州。其后或?yàn)檫B城郡。領(lǐng)縣三:
岑溪
永業(yè)
連城(漢端溪縣地。)
○新興郡
(東至義寧郡界四十一里。南至恩平郡界八十二里。西至?xí)x康郡二百七十二里。北至高要郡一百四十里。東南到義寧郡三十四里。西南到銅陵郡一百七十里。西北到晉康郡二百七十二里。東北到高要郡一百四十里。去西京五千五十三里,去東京五千里。戶四千五十,口九萬(wàn)一百五十。)
新州(今理新興縣。)秦屬南???。二漢屬合浦郡。晉分置新寧郡,宋齊因之。梁置新州。隋屬信安郡。大唐亦為新州,或?yàn)樾屡d郡。領(lǐng)縣三:
新興
永順
索盧
○銅陵郡
(東至新興郡百七十五里。南至銅陵縣八十五里。西至開(kāi)陽(yáng)郡二百六十里。北至?xí)x康郡界五十里。東南到新興郡三十五里。西南到南??ち偃謇铩N鞅钡綍x康郡二百七十三里。東北到新興郡百七十五里。去西京五千三百九十里,去東京五千三百六十里。戶六百八十二,口一千九百三十三。)
勤州(今理富林縣。)秦屬南??ぁ6h屬合浦郡。隋屬信安郡。大唐置勤州,或?yàn)殂~陵郡。領(lǐng)縣二:
富林
銅陵
○懷德郡
(東至開(kāi)陽(yáng)郡百八十里。南至南潘郡百五十里。西至普寧郡二百里。北至連城郡二百三十里。東南到高涼郡九十二里。西南到溫水郡百九十里。西北到連城郡百七十六里。東北到開(kāi)陽(yáng)郡一百八十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二里,去東京五千四百里。戶一千三百九十,口七千三百三十。)
竇州(今理信義縣。)秦屬南???。二漢屬蒼梧郡。隋屬永熙郡。大唐武德五年,置南扶州。貞觀八年,改為竇州,或?yàn)閼训驴?。領(lǐng)縣四:
信義
懷德
潭峨
特亮(并漢端溪縣地。)
○始安郡
(東至江華郡五百里。南至平樂(lè)郡二百一十里。西至融水郡四百九十三里。北至邵陽(yáng)郡六百八十五里。東南到臨賀郡五百三十里。西南到龍城郡八百里。西北到潭陽(yáng)郡界百五十里。東北到零陵郡五百五十里。去西京四千七百六十里,去東京四千四十里。戶一萬(wàn)二千七百七十,口七萬(wàn)一千一十八。)
桂州(今理臨桂縣。)戰(zhàn)國(guó)時(shí)楚國(guó)及越之交。秦為桂林郡地。二漢屬零陵、蒼梧二郡。吳分置始安郡,晉因之。宋改始安為始建國(guó)。齊復(fù)為始安郡。梁置桂州。隋平陳,置總管府;煬帝初府廢,復(fù)置始安郡。大唐為桂州,或?yàn)槭及部ぁ?em>(有越城嶺,今謂之臨源嶺,即五嶺之一。)領(lǐng)縣十:
臨桂(漢始安縣。有漓水,一名桂江。又有荔水,亦曰荔江。其源多桂,不生雜樹(shù)。)
靈川
陽(yáng)朔
荔浦(漢舊縣。)
建陵
永豐
永福(漢始安縣地。)
理定(漢始安縣地。隋曰興安,近改。)
全義
純化
○平樂(lè)郡
(東至臨賀郡界百五十四里。南至開(kāi)江郡百六十六里。西至始安郡二百二十里。北至零陵郡六百三十九里。東南到開(kāi)江郡界六十二里。西南到始安郡界一百里。西北到始安郡二百里。東北到江華郡四百里。去西京四千四百三十里,去東京四千二百一十里。戶二千三百三十四,口二萬(wàn)一千四百一十九。)
昭州(今理平樂(lè)縣。)秦桂林郡地。二漢屬蒼梧郡,晉因之。宋屬始建國(guó)。齊屬始安郡,隋亦然。大唐武德四年,置樂(lè)州。貞觀八年,改為昭州,(取昭潭為名。長(zhǎng)沙郡本潭州,亦取昭潭為名,則彼此皆有昭潭??け庇姓褜叮辉诮?,蓋因?qū)鶠槊?或?yàn)槠綐?lè)郡。領(lǐng)縣三:
平樂(lè)
永平
恭城(有目巖山,其巖如人目瞳子,黑白分明。有榮山,山多目容。)
○蒙山郡
(東至開(kāi)江郡九十七里。南至始安郡二百四十九里。西至始安郡建陵縣九十里。北至始安郡荔浦縣四十里。東南到廢博勞縣界九十二里。西南到象郡百七十六里。西北到始安郡五十里。東北到開(kāi)江郡界三十六里。去西京水陸五千一百里,去東京四千七百里。戶一千一百一十六,口五千九百三十三。)
蒙州(今理立山縣。)秦桂林郡地。二漢屬蒼梧郡。隋為始安郡。大唐置蒙州,或?yàn)槊缮娇ぁ?em>(郡東有蒙山,山下有水名蒙水,山下居人亦皆姓蒙。)領(lǐng)縣三:
立山
純義
東區(qū)(音歐。并漢荔浦縣地。)
○開(kāi)江郡
(東至臨賀郡三百二十里。南至蒼梧郡二百二十八里。西至蒙山郡九十七里。北至平樂(lè)郡百六十六里。東南到蒼梧郡頓嶺九十里。西南到臨江郡古槎山百五十里。西北到始安郡大陣山八十里。東北到臨賀郡北都洞二百里。去西京五千一百三十里,去東京四千八百五十里。戶一千四百六十,口八千五百八十。)
富州(今理龍平縣。)秦桂林郡地。二漢屬蒼梧郡地。梁為開(kāi)江、武成二郡地,陳置靜州,改開(kāi)江、武成二郡為逍遙郡。隋平陳,并廢為縣,屬始安郡。大唐又置靜州,貞觀八年改為富州,(因富水為名。)或?yàn)殚_(kāi)江郡。領(lǐng)縣三:
龍平
開(kāi)江
思勤(并漢臨賀縣地。)
○蒼梧郡
(東至臨封郡八十里。南至……西至感義郡百九十里。北至開(kāi)江郡界……東南到臨封郡五十五里。西南到……西北到開(kāi)江郡六十里。東北到臨賀郡四百十里。去西京五千五百里,去東京五千一百里。戶一千一百,口六千二百七十。)
梧州(今理蒼梧縣。)秦屬桂林郡。二漢為蒼梧郡,兼置交州,(領(lǐng)郡七,理於此。)晉以后并因之。梁屬成州。隋平陳,改為封州;煬帝初州廢,屬蒼梧、永平二郡地。大唐為梧州,或?yàn)樯n梧郡。領(lǐng)縣三:
蒼梧(漢廣信縣城,即此地。)
戎城
孟陵(漢猛陵縣。)
○潯江郡
(東至臨江郡百三十里。南至常林郡二百五十里。西至懷澤郡百五十里。北至蒙山郡三百六十里。東南到常林郡界百二十里。西南到郁林郡界二百三十里。西北到象郡三百六十里。東北到臨江郡界百二十里。去西京五千九百六十里,去東京五千七百里。戶一千九百三十,口六千八百三十。)
潯州(今理桂平縣。)秦屬桂林郡。二漢以后并屬郁林郡。隋屬永平、郁林二郡地。大唐置潯州,或?yàn)闈〗?。領(lǐng)縣三:
桂平(漢布山縣地。)
皇化(漢阿林縣地。)
大賓(漢布山縣地。)
○臨江郡
(東至感義郡百四十九里。南至常林郡九十五里。西至潯江郡百三十里。北至蒙山郡二百四十九里。東南到感義郡界八十三里。西南到潯江郡……西北到蒙山郡八十四里。東北到開(kāi)江郡……去西京五千七百二十一里,去東京五千三百六十一里。戶五千,口二萬(wàn)一千。)
龔州(今理平南縣。)秦屬桂林郡。二漢屬蒼梧、郁林二郡地。晉因之。大唐置龔州,或?yàn)榕R江郡。領(lǐng)縣六:
平南
武林(漢猛陵縣地。)
隋建(漢猛陵縣地。)
大同(漢布山縣地。)
陽(yáng)川
寧風(fēng)
○郁林郡
(東至平琴郡九十里。南至定川郡一百一十里。西至安樂(lè)郡百一十六里。北至懷澤郡百五十里。東南到定川郡百一十里。西南到安樂(lè)郡百一十里。西北到懷澤郡百五十里。東北到寧仁郡七十五里。去西京五千五百七里,去東京五千一百六十八里。戶九千一百十,口九萬(wàn)六百九十。)
郁林州(今理石南縣。)秦屬桂林郡,漢改為郁林郡,后漢亦同。梁置定州,后改為南定州。隋平陳,改為尹州;煬帝初為郁州,尋改為郁林郡。大唐為郁林州,或?yàn)橛袅挚ぁnI(lǐng)縣五:
石南(陳置石南郡於此。)
郁林
興業(yè)
興德
潭栗
○平琴郡
(東至寧仁郡二十二里。南至定川郡一百里。西至郁林郡九十里。北至常林郡九十二里。東南到定川郡百一十里。西南到……西北到懷澤郡百五十里。東北到寧仁郡……去西京六千四百八十里,去東京五千八百三十里。戶七百四十,口三千九百九十。)
平琴州(今理容山縣。)舊郁林郡地。大唐置平琴州,或?yàn)槠角倏?。領(lǐng)縣四:
容山
懷義
福陽(yáng)
古符
○安城郡
(東至懷澤郡界九十七里。南至永定郡二百五十里。西至賀水郡百六十五里。北至象郡界百二十里。東南到懷澤郡百七十里。西南到朗寧郡二百五十七里。西北到賀水郡百二十里。東北到象郡三百二十里。去西京四千五百里,去東京四千一百里。戶一千三百六十,口八千五百八十。)
賓州(今理嶺方縣。)秦屬桂林郡。二漢為郁林郡,晉、宋、齊因之。隋屬郁林郡。大唐置賓州,或?yàn)榘渤强?。領(lǐng)縣三:
嶺方(漢舊縣。)
瑯琊
保城(梁置安城縣於此。后改為保城。)
○賀水郡
(東至安城郡百六十五里。南至朗寧郡三百里。西至樂(lè)古郡五百七十九里。北至脩德郡四百三十五里。東南到安城郡百二十里。西南到……西北到……東北到……去西京四千六百里,去東京四千三百里。戶一千八百,口二千三百三十。)
澄州(今理上林縣。)土地與賓州同。大唐置澄州,或?yàn)橘R水郡。領(lǐng)縣四:
上林(漢嶺方縣地。)
止戈(漢嶺方縣地。)
無(wú)虞(漢嶺方縣地。)
賀水(漢潭中縣地。)
○常林郡
(東至……南至寧仁郡五十里。西至懷澤郡百里。北至懷澤郡百里。東南到西南到……西北到……東北到……去西京六千二百里,去東京五千四百里。戶一千七百二十,口一萬(wàn)二百三十。)
繡州(今理常林縣。)秦屬桂林郡。二漢屬郁林郡,晉以后因之。隋屬郁林郡。大唐平蕭銑,置繡州,或?yàn)槌A挚ぁnI(lǐng)縣三:
常林
阿林(漢舊縣。)
羅繡
○象郡
(東至蒙山郡百七十六里。南至懷澤郡三百里。西至龍城郡二百里。北至始安郡四百七十里。東南到潯江郡三百六十里。西南到脩德郡二百九十里。西北到龍城郡二百里。東北到龍城郡界二百二十里。去西京四千九百八十九里,去東京四千六百八十里。戶二千九百七十,口一萬(wàn)八千九十。)
象州(今理武化縣。)秦屬桂林郡。二漢屬郁林郡地。吳又分置桂林郡,晉、宋、齊皆因之。隋平陳,置象州,因象山為名。煬帝廢入始安郡。大唐復(fù)置象州,或?yàn)橄罂ぁ?em>(秦之象郡,今合浦郡是也,非今象郡。)領(lǐng)縣三:
武化
陽(yáng)壽
武仙(并漢中留縣地。)
○龍城郡
(東至始安郡四百七里。南至歸化州百二十里。西至龍水郡二百九里。北至融水郡三十里。東南到象郡二百里。西南到脩德郡百八十里。西北到龍水郡二百四十里。東北到始安郡八百里。去西京五千四百七十里,去東京五千六百里。戶一千四百四十二,口萬(wàn)五百五十。)
柳州(今理馬平縣。)秦土地與象郡同。晉以后屬桂林郡。隋屬始安郡。大唐平蕭銑,置昆州,貞觀八年改為柳州,或?yàn)辇埑强?。領(lǐng)縣五:
馬平
龍城
洛封
洛容
象(并漢潭中縣地。)
○融水郡
(東至始安郡四百九十三里。南至龍城郡三十里。西至武陵山二百里。北至潭陽(yáng)郡三百八十五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五千二百七十里,去東京四千四百七十里。戶一千二百三十,口七千五百。)
融州(今理融水縣。)土地與龍城郡同。大唐置融州,或?yàn)槿谒?。領(lǐng)縣三:
融水
黃水
武陽(yáng)
○朗寧郡
(東至永定郡三百里。南至臨潭郡二百八十二里。西至橫山郡六百四十二里。北至賀水郡三百里。東南到寧越郡三百五十里。西南到羈縻左州五百里。西北到思恩州四百九十里。東北到安城郡二百五十七里。去西京五千六百里,去東京五千三百二十七里。戶二千八百九十,口七千三百。)
邕州(今理宣化縣。)秦屬桂林郡。二漢以后屬郁林郡。大唐武德四年,置南晉州,貞觀五年改為邕州,或?yàn)槔蕦幙?。領(lǐng)縣七:
宣化(漢嶺方縣地。)
朗寧
思龍
如和
武緣(漢嶺方縣地。)
封陵
晉興
○懷澤郡
(東至常林郡一百里。南至郁林郡百五十里。西至寧浦郡二百里。北至象郡三百里。東南到郁林郡百五十里。西南到安城郡九十四里。西北到安城郡百七十里。東北到潯江郡百五十里。去西京五千三百八十里,去東京五千一百二十里。戶三千二十六,口九千三百。)
貴州(今理郁平縣。)古西甌、駱越之地。秦屬桂林郡,徙謫人居之。自漢以下,與郁林郡同。大唐置貴州,或?yàn)閼褲煽ぁnI(lǐng)縣四:
郁平
懷澤
義山
潮水(漢廣郁縣地。)
○寧仁郡
(東至常林郡八十里。南至定川郡百里。西至平琴郡二十二里。北至常林郡五十里。東南到普寧郡百五十里。西南到平琴郡五十五里。西北到常林郡百里。東北到常林郡三十五里。去西京六千四百三十八里,去東京五千七百里。戶一千三百,口六千二百二十。)
黨州(今理善勞縣。)秦桂林郡地。大唐置黨州,或?yàn)閷幦士?。領(lǐng)縣四:
善勞
撫安
善文
寧仁
○寧浦郡
(東至懷澤郡二百里。南至寧越郡三百五十里。西至永定郡百五十里。北至安城郡二百六十里。東南到樂(lè)山縣百七十里。西南到寧越郡百四十五里。西北到永定郡百五十七里。東北到當(dāng)郡寧浦縣百五十五里。去西京五千五百三十五里,去東京四千七百里。戶一千九百二十,口八千三百四十。)
橫州(今理寧浦縣。)秦桂林郡。二漢郁林、合浦二郡地。吳置寧浦郡,晉因之,宋齊不改。梁又分置簡(jiǎn)陽(yáng)郡。隋平陳,二郡并廢,置簡(jiǎn)州,后又為緣州;煬帝廢州,屬郁林郡。大唐割為橫州,或?yàn)閷幤挚ぁnI(lǐng)縣三:
寧浦(漢廣郁縣地。)
淳風(fēng)(漢高淳縣地。)
樂(lè)山(漢高涼縣地。)
○橫山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以上疆境與朗寧郡同。去西京五千二百里,去東京四千八百六十里。戶四千一百六十,口一萬(wàn)七百二十。)
田州(今理都救縣。)土地與朗寧郡同。大唐為田州,或?yàn)闄M山郡。領(lǐng)縣五:
都救
惠佳
武龍
橫山
如賴
○脩德郡
(東至象郡陽(yáng)壽縣百三十里。南至象郡武化縣百一十里。西至懷澤郡九十三里。北至歸化州百五十里。東南到象郡界百八十里。西南到懷澤郡百三十里。西北到賀水郡八十五里。東北到龍城郡二百四十里。去西京五千三百二十七里,去東京四千八百九十三里。戶一千八百一十,口七千五十。)
嚴(yán)州(今理來(lái)賓縣。)秦桂林郡地。大唐乾封三年,置嚴(yán)州,或?yàn)槊懙驴ぁnI(lǐng)縣三:
來(lái)賓
脩德
歸化
○龍池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五千八百里,去東京四千三百里。戶一千三百,口五千二百。)
山州(今理龍池縣。)土地與白州同。大唐為山州,或?yàn)辇埑乜?。領(lǐng)縣二:
龍池
盆山
○永定郡
(東至寧浦郡百五十里。南至寧浦郡百四十里。西至朗寧郡三百里。北至安城郡二百五十五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五千三百里,去東京四千九百里。戶七百七十,口三千八百。)
巒州(今理永定縣。)秦屬象郡。大唐置淳州,天寶元年改為永定郡,乾元元年復(fù)為淳州,永貞元年改為巒州。領(lǐng)縣三:
永定
武羅
靈竹
○招義郡
(東至當(dāng)郡吳川縣大海一百四十里。南至??悼ざ傥迨?。西至合浦郡二百五十里。北至陵水郡一百五十里。東南到??悼ひ话倨呃?。西南到零綠縣一百二十里,至大海。西北到南昌郡二百三十里。東北到陵水郡百五十里。去西京七千四百十五里,去東京五千七百五里。戶一千二百六十八,口九千四百一十。)
羅州
(今理石城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地。宋屬高涼郡,齊因之。梁陳置羅州(因宋置羅縣為名。)及高興郡。隋平陳,郡廢,羅州如故;煬帝初州廢,并其地入高涼郡。大唐復(fù)為羅州,或?yàn)檎辛x郡。領(lǐng)縣五:
石城
吳川
南河
招義
零綠
○南潘郡
(東至高涼郡九十里。南至大海百五十六里。西至陵水郡百二十二里。北至懷德郡百五十里。東南到大海百六十里。西南到陵水郡百里。西北到溫水郡百十五里。東北到高涼郡九十里。去西京七千百八十七里,去東京六千三百八十九里。戶二千九百五十,口八千九百六十。)
潘州(今理茂名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大唐武德四年置南宕州,(宕,徒浪反。)八年改為潘州,或?yàn)槟吓丝ぁnI(lǐng)縣三:
茂名
南巴
潘水
○普寧郡
(東至感義郡二百五十九里。南至懷德郡二百里。西至溫水郡九十五里。北至臨江郡百九十里。東南到感義郡二百五十里。西南到寧仁郡百五十里。西北到隋建縣三百六十里。東北到連城郡百里。去西京五千九百十里,去東京五千四百八十里。戶四千九十,口一萬(wàn)七千八十。)
容州(今理北流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隋為合浦、永平二郡地。大唐平蕭銑后,置銅州,貞觀八年改銅州為容州,(州有容山。)或?yàn)槠諏幙ぁ?em>(州南去三十馀里,有兩石相對(duì),狀若關(guān)門(mén),闊三十步,俗號(hào)鬼門(mén)關(guān)。漢伏波將軍馬援討林邑蠻,路由於此。立碑,石龜尚在。昔時(shí)往交趾,皆由此關(guān)。其南尤多瘴癘,去者罕得生還,諺云:"鬼門(mén)關(guān),十人去,九不還。")領(lǐng)縣六:
北流
普寧
陵城
渭龍
羅竇
欣道
○陵水郡
(東至南海郡千一百四十四里。南至招義郡界五十五里。西至南昌郡二百三十里。北至溫水郡三百八十二里。東南到南潘郡四十里。西南到招義郡百五十里。西北到南昌郡三百里。東北到……去西京五千七百十八里,去東京五千三百七十里。戶一千六百二十,口五千三百二十。)
辯州(今理石龍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大唐置辯州,或?yàn)榱晁ぁnI(lǐng)縣三:
石龍
陵羅
龍化(并漢高涼縣地。)
○南昌郡
(東至陵水郡三百里。南至招義郡三百三十里。西至朗平山八十里。北至定川郡一百里。東南到招義郡二百三十里。西南到合浦郡二百里。西北到定川郡七十五里。東北到溫水郡二百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七十五里,去東京五千九百一十九里。戶二千五百二十,口九千四百九十。)
白州(今理博白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隋屬合浦郡。大唐平蕭銑,於此置南州,尋改為白州,或?yàn)槟喜?。領(lǐng)縣五:
博白
建寧
周羅
龍豪
南昌(并漢合浦縣地。)
○定川郡
(東至普寧郡百二十五里。南至南昌郡百里。西至郁林郡百一十里。北至寧仁郡百里。東南到南昌郡……西南到……西北到郁林郡百里。東北到……去西京六千一百五里,去東京五千八百三十六里。戶一千六百四十,口一萬(wàn)一千七百五十。)
牢州(今理南流縣。)秦屬象郡地。二漢屬日南郡。吳省。晉平吳,復(fù)置。宋分置南流郡。齊梁曰定川郡。隋屬合浦郡。大唐置義州,后改為智州,又改為牢州,或?yàn)槎ù?。領(lǐng)縣三:
南流
定川
宕川
○寧越郡
(東至安樂(lè)郡四百里。南至大海二百五十里。西至臨潭郡六百三十里。北至寧浦郡三百五十里。東南到合浦郡七百里。西南到玉山郡六百里。西北到朗寧郡三百五十里。東北到懷澤郡四百六十里。去西京五千二百五十里,去東京四千二百里。戶二千三百四十,口一萬(wàn)四千四十。)
欽州(今理欽江縣。)晉以前與白州同。宋齊以來(lái)置宋壽郡。梁又置安州。隋平陳,郡廢而安州如故,后改安州為欽州;煬帝初州廢,置寧越郡。大唐為欽州,或?yàn)閷幵娇?。領(lǐng)縣五:
欽江
靈山
遵化
內(nèi)亭
保京(并漢合浦縣地。)
○安南都護(hù)府
(東至朱鳶縣界水路五百里。南至朱鳶縣界阿勞江口水路百四十九里。西至九真郡界水路四百一十六里。北至武平縣界江源二百五十里。東南到朱鳶縣界五百里。西南到文陽(yáng)郡水路一百五十里。西北到承化郡嘉寧縣江鎮(zhèn)一百五十里。東北到交趾縣十里。去西京七千二百五十三里,去東京七千二百二十五里。戶二萬(wàn)四千七百三十,口九萬(wàn)九千六百五十。)
安南府(今理宋平縣。)秦屬象郡。漢交趾、日南二郡界,(今南方夷人,其足大指開(kāi)廣,若并足而立,其趾則交,故名交趾。)后漢因之,兼置交州。(領(lǐng)郡七,理於此。)晉、宋、齊并因之。(晉領(lǐng)郡七,宋領(lǐng)郡八,齊領(lǐng)郡九,皆理於此。)宋又置宋平郡,齊因之,亦為交趾郡地。梁、陳因之。隋平陳,郡廢,置交州;煬帝初州廢,置交趾郡。大唐為交州,后改曰安南都護(hù)府。領(lǐng)縣七:
宋平(宋置宋平郡在此。)
朱鳶(吳軍平縣地。舊置武平郡。鳶,以專反。)
龍編(漢舊縣。)
太平
交趾(漢龍編縣地。)
武平(吳舊縣。)
平道(齊置昌國(guó)縣。)
○武峨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七千三百里,去東京六千八百里。戶一千八百五十,口五千三百二十。)
武峨州(理武峨縣。)土地與安南府同。大唐置武峨州,或?yàn)槲涠肟?。領(lǐng)縣五:
如馬
武勞
武緣
梁山
武峨
○龍水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二百二十,口三千二百三十。)
粵州(理龍水縣。)土地與安南府同。大唐為粵州,或?yàn)辇埶?。領(lǐng)縣四:
龍水
崖山
東璽
天河
○忻城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二百,口五千三百。)
芝州(理忻城縣。)土地與安南府同。大唐為芝州,或?yàn)樾贸强?。領(lǐng)縣一:
忻城
○九真郡
(東至安南府……南至日南郡界……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八千八百里,去東京八千一百里。戶四萬(wàn)七百,口十三萬(wàn)五千三十。)
愛(ài)州(今理九真縣。)秦象郡地。漢武置九真郡,后漢同。晉亦屬九真郡,宋齊因之。梁置愛(ài)州。隋為九真郡。大唐為愛(ài)州,或?yàn)榫耪婵?。領(lǐng)縣六:
九真
安順
崇平
日南(并漢居風(fēng)縣地。)
無(wú)編(漢舊縣。又有漢西于縣故城,在今縣東。)
軍寧
○福祿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口)
福祿州(理安遠(yuǎn)縣。)土地與九真郡同。大唐為福祿州,或?yàn)楦5摽ぁnI(lǐng)縣二:
柔遠(yuǎn)
唐林
○文陽(yáng)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六百三十,口三千四十。)
長(zhǎng)州(理文陽(yáng)縣。)土地與九真郡同。大唐為長(zhǎng)州,或?yàn)槲年?yáng)郡。領(lǐng)縣四:
銅蔡
長(zhǎng)山
其常
文陽(yáng)
○日南郡
(東至福祿郡界一百里。南至羅伏郡界一百五十里。西至環(huán)王國(guó)界八百里。北至九真郡界六百里。東南到海百五十里。西南到當(dāng)郡界四百里。西北到靈跋江四百七十里。東北到陵水郡五百里。去西京陸路一萬(wàn)二千四百五十里,水路一萬(wàn)七千里。去東京陸路一萬(wàn)五百九十五里,水路一萬(wàn)七千二百二十里。戶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萬(wàn)三千八百一十八。)
驩州(今理九德縣。)古越裳氏國(guó),重九譯者也。秦屬象郡。二漢屬九真郡。吳分置九德郡,晉、宋、齊因之。隋置驩州,后為日南郡。大唐為驩州,或?yàn)槿漳峡?。領(lǐng)縣四:
九德(晉舊縣。)
越裳(吳舊縣。)
懷驩(音歡。)
浦陽(yáng)(晉舊縣。)
○承化郡
(東……南……西……北……東南到安南府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七千七百一十里,去東京戶一千九百二十,口五千一百一十。)
峰州(今理嘉寧縣。)古文朗國(guó),(有文朗水。)亦陸梁地。秦屬象郡。二漢屬交趾郡。吳分置新興郡。晉武改為新昌郡,宋齊因之。陳兼置興卅。隋平陳,郡廢,改為峰州;煬帝初州廢,并入交趾郡。大唐復(fù)置峰州,或?yàn)槌谢?。領(lǐng)縣五:
嘉寧
承化
新昌(并漢麊泠縣地。麊音麋。)
嵩山
珠綠
○玉山郡
(東至合浦郡界三百里。南至大海,不知里數(shù)。西至武安州三百七十里。北至恩平郡七百五十里。東南到海,不知里數(shù)。西南到當(dāng)郡寧??h二百四十里。西北到蘇茂郡一百三十里。東北到寧越郡六百里。去西京七千二十里,去東京七千四百二十里。戶四百九十,口二千七百一十。)
陸州(今理烏雷縣。)秦象郡地。漢以來(lái)屬交趾郡。梁分置黃州及寧海郡。隋平陳,郡廢,改黃州為玉州;煬帝初州廢,并其地入寧越郡。大唐復(fù)置玉州,上元二年改為陸州,(州界有陸水。)或?yàn)橛裆娇?。領(lǐng)縣三:
烏雷
寧海
華清
○合浦郡
(東至南昌郡二百里。南至招義郡三百五十里。西至寧越郡五百里。北至懷澤郡一百里。東南到南昌郡三百五十里。西南到招義郡五百七十里。西北到安南都護(hù)府一千里。東北到寧越郡七百里。去西京六千五百四十里,去東京五千八百三十里。戶三千一十,口一萬(wàn)三千二十。)
廉州(今理合浦縣。)秦象郡地,漢置合浦郡,后漢同。吳改為珠官。晉又為合浦郡。宋因之,兼置臨瘴郡及越州。(領(lǐng)郡三,理於此。時(shí)西江督護(hù)陳伯紹請(qǐng)置,遂以為刺史,始立州鎮(zhèn),穿山為城門(mén),威服俚獠。)齊又因之。煬帝改為祿州,尋改為合州,又廢州置合浦郡。大唐置廉州,(州界有瘴江。)或?yàn)楹掀挚ぁnI(lǐng)縣四:
合浦
封山
蔡龍
大廉(并漢合浦縣。)
○安樂(lè)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 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一百一十,口五千一百三十。)
巖州(理安樂(lè)縣。)土地與合浦郡同。大唐為巖州,或?yàn)榘矘?lè)郡。領(lǐng)縣四:
常樂(lè)
思封
高城
石巖
○海康郡
(東至大海二十里。南至珠崖郡四百三十里。西至大海二百里。北至招義郡二百五十里。東南到大海十五里。西南到大海一百里。西北到招義郡一百六十里。東北到招義郡界二百五十里。去西京六千五百一十里,去東京五千九百三十里。戶四千三百三十,口二萬(wàn)五百七十。)
雷州(今理??悼h。)秦象郡地。二漢以后并屬合浦郡地。梁分置合州,大同末,以合肥為合州,以此為南合州。隋平陳,又為合州;煬帝初州廢,以屬合浦郡。大唐置雷州,或?yàn)楹?悼?。領(lǐng)縣三:
???br />
遂溪
徐聞
○溫水郡
(東至連城郡一百九十里。南至陵水郡三百里。西至南昌郡二百里。北至普寧郡一百十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五千三百五里,去東京五千里。戶三千一百八十,口一萬(wàn)二百二十。)
禺州(今理峨石縣。)秦屬象郡。大唐置宕州,后改為東峨州,又改為禺州,或?yàn)闇厮?。領(lǐng)縣四:
峨石
溫水
陸川
扶桑
○湯泉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六千八百三十里,去東京六千四百二十里。戶一千三百,口五千二百二十。)
湯州(今理湯泉縣。)秦屬象郡。大唐置湯州,或?yàn)闇?。領(lǐng)縣三:
湯泉
綠水
羅韶
○臨潭郡
(東至寧越郡六百三十里。南至……西至……北至朗寧郡二百八十二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六百六十,口五千三百二十。)
瀼州(今理臨江縣。瀼音而章反。)隋大將軍劉方始開(kāi)此路,置鎮(zhèn)守,尋廢不通。大唐貞觀中,清平公李弘節(jié)尋劉方故道,開(kāi)置瀼州,以達(dá)交趾。今州在郁林之西南,交趾之東北。(州界有瀼水。)其后或?yàn)榕R潭郡。領(lǐng)縣四:
臨江
波零
鵠山
弘遠(yuǎn)
○扶南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三千六百六十,口一萬(wàn)二百。)
籠州(今理武勒縣。)大唐使清平公李弘節(jié)招降,置籠州,或?yàn)榉瞿峡?。領(lǐng)縣七:
武勒
武禮
羅龍
扶南
龍賴
武觀
武江
○正平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口)
環(huán)州(今理正平縣。)大唐李弘節(jié)招降,置環(huán)州,或?yàn)檎娇?。領(lǐng)縣八:
正平
福零
龍?jiān)?br />
饒勉
思恩
武石
歌良
蒙都
○樂(lè)古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六千七百里,去東京六千三百里。戶二百六十,口一千三百。)
古州(今理樂(lè)古縣。)土地與臨潭郡同。大唐置古州,或?yàn)闃?lè)古郡。領(lǐng)縣三:
樂(lè)古
古書(shū)
樂(lè)興
○珠崖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七千四百里,去東京六千七百里。戶二千五百,口一萬(wàn)二千。)
崖州(今理舍城縣。)海中之洲也。(其洲方千里。)漢武置珠崖、儋耳二郡;昭帝省儋耳,并珠崖;元帝又罷珠崖郡,以其阻絕數(shù)反,故罷棄之。與今??悼ぶ炻効h對(duì),自徐聞徑度,便風(fēng)揚(yáng)帆,一日一夕即至。梁置崖州。隋置珠崖郡。大唐為崖州,或?yàn)橹檠驴?。領(lǐng)縣四:
舍城
澄邁
文昌
臨高
○昌化郡
(東至延德郡四百里。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七千四百四十二里。去東京戶一千三百九,口七千三百。)
儋州(今理義倫縣。)土地與珠崖郡同。漢置儋耳郡。大唐置儋州,或?yàn)椴?。領(lǐng)縣五:
義倫(漢儋耳縣城即此。)
昌化
感恩
洛場(chǎng)
富羅(隋毗善縣,武德五年改置。)
○延德郡
(東至萬(wàn)安郡百六十里。南至大海七里。西至昌化郡四百二十里。北至瓊山郡四百五十里。東南到大海二十七里。西南到大海十里。西北到延德縣九十里。東北到瓊山郡四百五十里。去西京八千六百六里,去東京七千七百九十七里。戶八百一十五,口二千八百二十。)
振州(今理寧遠(yuǎn)縣。)土地與珠崖郡同。隋置臨振郡。大唐置振州,或?yàn)檠拥驴ぁnI(lǐng)縣五:
寧遠(yuǎn)
延德
吉陽(yáng)
臨川
落屯
○瓊山郡
(東……南至延德郡四百五十里。西……北……東南西南到延德郡四百五十里。西北……東北……去西京八千六百里,去東京七千二百里。戶六百四十,口一千六百八十。)
瓊州(今理瓊山縣。)土地與珠崖郡同。大唐割崖州置瓊州,或?yàn)榄偵娇?。領(lǐng)縣五:
瓊山
曾口
容瓊
樂(lè)會(huì)
顏羅
○萬(wàn)安郡
(東……南……西至延德郡界……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八千六百里,去東京七千七百九十里。戶七百二十,口一千六百。)
萬(wàn)安州(今理萬(wàn)安縣。)土地與珠崖郡同。大唐置萬(wàn)安州,或?yàn)槿f(wàn)安郡。領(lǐng)縣四:
萬(wàn)安
陵水
富云
博遼
風(fēng)俗
五嶺之南,人雜夷獠,不知教義,以富為雄。(父子別業(yè),父貧乃有質(zhì)身於子者。其富豪并鑄銅為大鼓,初成,懸於庭中,置酒以招同類。又多構(gòu)讎怨,欲相攻擊,則鳴此鼓,到者如云。有鼓者號(hào)為都老,群情推服。本之舊事,尉佗於漢,自稱蠻夷大長(zhǎng)老夫臣佗,故俚人呼其所尊為倒老也。言訛故又稱都老云。)珠崖環(huán)海,尤難賓服,是以漢室嘗罷棄之。(漢元帝時(shí),珠崖數(shù)反叛,賈捐之上書(shū),言不可煩中國(guó)師徒,請(qǐng)罷棄。帝從之。)大抵南方遐阻,人強(qiáng)吏懦,豪富兼并,役屬貧弱,俘掠不忌,古今是同。其性輕悍,易興迷節(jié)。(自尉佗、徵側(cè)之后,無(wú)代不有擾亂,故蕭齊志云:"憑恃險(xiǎn)遠(yuǎn),隱伏巖障,恣行寇盜,略無(wú)編戶。")爰自前代,及於國(guó)朝,多委舊德重臣,撫寧其地也。
《通典》 唐·杜佑
南海(廣)十二縣(南海 番禺 增城 浛洭 東官 清遠(yuǎn) 懷集 湞陽(yáng) 永固 化蒙 寶安 四會(huì))
始興(韶)六縣(始興 曲江 仁化 湞昌 翁源 樂(lè)昌)
義寧(岡)二縣(新會(huì) 義寧)
海豐(循)六縣(歸善 海豐 興寧 博羅 河源 雷鄉(xiāng))
恩平(恩)三縣(陽(yáng)江 恩平 杜陵)
南陵(春)二縣(陽(yáng)春 羅水)
臨賀(賀)六縣(臨賀 桂嶺 馮乘 蕩山 富川 封陽(yáng))
高要(端)二縣(高要 平興)
感義(藤)三縣(鐔津 感義 安昌)
晉康(康)四縣(端溪 晉康 悅城 都城)
臨封(封)二縣(封川 開(kāi)建)
開(kāi)陽(yáng)(瀧)五縣(瀧水 開(kāi)陽(yáng) 建水 永寧 正義)
高涼(高)三縣(良德 電白 保定)
連城(義)三縣(岑溪 永業(yè) 連城)
新興(新)三縣(新興 永順 索盧)
銅陵(勤)二縣(富林 銅陵)
懷德(竇)四縣(信義 懷德 潭峨 特亮)
始安(桂)十縣(臨桂 靈川 陽(yáng)朔 荔浦 建陵 永豐 永?!±矶ā∪x 純化)
平樂(lè)(昭)三縣(平樂(lè) 永平 恭城)
蒙山(蒙)三縣(立山 純義 東區(qū))
開(kāi)江(富)三縣(龍平 開(kāi)江 思勤)
蒼梧(梧)三縣(蒼梧 戎城 孟陵)
潯江(潯)三縣(桂平 皇化 大賓)
臨江(龔)六縣(平南 武林 隋建 大同 陽(yáng)川 寧風(fēng))
郁林(郁林)五縣(石南 郁林 興業(yè) 興德 潭栗)
平琴(平琴)四縣(容山 懷義 福陽(yáng) 古符)
安城(賓)三縣(嶺方 瑯琊 保城)
賀水(澄)四縣(上林 止戈 無(wú)虞 賀水)
常林(繡)三縣(常林 阿林 羅繡)
象郡(象)三縣(武化 陽(yáng)壽 武仙)
龍城(柳)五縣(馬平 龍城 洛封 洛容 象)
融水(融)三縣(融水 黃水 武陽(yáng))
朗寧(邕)七縣(宣化 朗寧 思龍 如和 武緣 封陵 晉興)
懷澤(貴)四縣(郁平 懷澤 義山 潮水)
寧仁(黨)四縣(善勞 撫安 善文 寧仁)
寧浦(橫)三縣(寧浦 淳風(fēng) 樂(lè)山)
橫山(田)五縣(都救 惠佳 武龍 橫山 如賴)
脩德(嚴(yán))三縣(來(lái)賓 脩德 歸化)
龍池(山)二縣(龍池 盆山)
永定(巒)三縣(永定 武羅 靈竹)
招義(羅)五縣(石城 吳川 南河 招義 零綠)
南潘(潘)三縣(茂名 南巴 潘水)
普寧(容)六縣(北流 普寧 陵城 渭龍 羅竇 欣道)
陵水(辯)三縣(石龍 陵羅 龍化)
南昌(白)五縣(博白 建寧 周羅 龍豪 南昌)
定川(牢)三縣(南流 定川 宕川)
寧越(欽)五縣(欽江 靈山 遵化 內(nèi)亭 保京)
安南府七縣(宋平 朱鳶 龍編 太平 交趾 武平 平道)
武峨(武峨)五縣(如馬 武勞 武緣 梁山 武峨)
龍水(粵)四縣(龍水 崖山 東璽 天河)
忻城(芝)一縣(忻城)
九真(愛(ài))六縣(九真 安順 崇平 日南 無(wú)編 軍寧)
福祿(福祿)二縣(柔遠(yuǎn) 唐林)
文陽(yáng)(長(zhǎng))四縣(銅蔡 長(zhǎng)山 其?!∥年?yáng))
日南(驩)四縣(九德 越裳 懷驩 浦陽(yáng))
承化(峰)五縣(嘉寧 承化 新昌 嵩山 珠綠)
玉山(陸)三縣(烏雷 寧海 華清)
合浦(廉)四縣(合浦 封山 蔡龍 大廉)
安樂(lè)(巖)四縣(常樂(lè) 思封 高城 石巖)
???em>(雷)三縣(??怠∷煜⌒炻?
溫水(禺)四縣(峨石 溫水 陸川 扶桑)
湯泉(湯)三縣(湯泉 綠水 羅韶)
臨潭(瀼)四縣(臨江 波零 鵠山 弘遠(yuǎn))
扶南(籠)七縣(武勒 武禮 羅龍 扶南 龍賴 武觀 武江)
正平(環(huán))八縣(正平 福零 龍?jiān)础○埫恪∷级鳌∥涫「枇肌∶啥?
樂(lè)古(古)三縣(樂(lè)古 古書(shū) 樂(lè)興)
珠崖(崖)四縣(舍城 澄邁 文昌 臨高)
昌化(儋)五縣(義倫 昌化 感恩 洛場(chǎng) 富羅)
延德(振)五縣(寧遠(yuǎn) 延德 吉陽(yáng) 臨川 落屯)
瓊山(瓊)五縣(瓊山 曾口 容瓊 樂(lè)會(huì) 顏羅)
萬(wàn)安(萬(wàn)安)四縣(萬(wàn)安 陵水 富云 博遼)
古南越
自嶺而南,當(dāng)唐、虞、三代為蠻夷之國(guó),是百越之地,亦謂之南越,(或云南越之君,亦夏禹之后。按甌越、閩越,禹后少康之庶子所封之地。即南越,非其種也,故輿地志云東南有二越,其義詳矣?;蛟蛔越恢褐领稌?huì)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故不得盡云少康之后。)古謂之雕題,(謂雕題刻其額也。禮記王制曰:"南方曰雕題。")非禹貢九州之域,又非周禮職方之限。(晉書(shū)、隋書(shū)并謂交廣之地為禹貢揚(yáng)州之域。今稽其封略,考其鎮(zhèn)藪,則禹貢、職方皆不及此,故列於九州之外。)在天文,牽牛、婺女則越之分野,(謂漢之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其分也。今南海、義寧、海豐、恩平、南陵、招義、臨賀、高要、潯江、感義、臨江、扶南、晉康、臨封、開(kāi)陽(yáng)、高涼、始安之南境、平樂(lè)、蒙山、正平、開(kāi)江、連城、郁林、平琴、安城、賀水、常林、象郡、龍城、融水、朗寧、南潘、懷澤、寧仁、新興、普寧、陵水、南昌、寧越、定川、寧浦、橫山、脩德、龍池、安南、武峨、龍水、忻城、九真、福祿、文陽(yáng)、日南、承化、銅陵、永定、玉山、合浦、安樂(lè)、???、蒼梧、懷德、臨潭、樂(lè)古、溫水、湯泉等郡是也。)兼得楚之交。(漢零陵、桂陽(yáng),今始安之北境及始興,皆宜屬楚。)秦始皇略定揚(yáng)越,謫戍五方,南守五嶺。(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嶺嶠,時(shí)有五處。塞上嶺一也,今南康郡大庾嶺是。騎田嶺二也,今桂陽(yáng)郡臘嶺是。都龐嶺三也,今江華郡永明嶺是。甿渚嶺四也,亦江華界白芒嶺是。越城嶺五也,今始安郡北,零陵郡南,臨源嶺是。西自衡山之南,東窮於海,一山之限也。)后遣任囂攻取陸梁之地,遂平南越,置郡,此為南海、(今南海、始興、義寧、海豐、恩平、南陵、臨賀、高要、感義、晉康、臨封、開(kāi)陽(yáng)、高涼、連城、新興、銅陵、懷德等郡是。)桂林、(今始安、平樂(lè)、蒙山、開(kāi)江、潯江、蒼梧、臨江、郁林、平琴、安城、賀水、常林、象郡、龍城、融水、朗寧、懷澤、寧浦、橫山、脩德、龍池、永定等郡是。)象,(今招義、南潘、普寧、陵水、南昌、定川、寧越、安南、武峨、龍水、忻城、九真、福祿、文陽(yáng)、日南、承化、玉山、合浦、安樂(lè)、??怠厮?、湯泉等郡是。)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謂東南一尉者也。(任囂病且死,召趙佗謂曰:"番禺負(fù)山險(xiǎn)阻,南北東西數(shù)千里,可以為國(guó)。"遂以趙佗為南海尉。)秦末,趙佗遂王其地,漢因封之。佗后數(shù)代,其相呂嘉反;武帝使伏波將軍路博德討平之。(分秦南海、桂林、象郡,置蒼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交趾,并舊九郡是。)元封初,又遣軍自合浦徐聞入南海,至大洲,方千里,略得之。(置儋耳、珠崖二郡。至元帝時(shí),以其數(shù)反,罷棄之。)后兼置交趾刺史。(領(lǐng)七郡。)其馀土宇,自漢以后,歷代開(kāi)拓。(今臨潭、扶南、正平、樂(lè)古、珠崖、昌化、延德、瓊山、萬(wàn)安等郡是。)后漢建武中,交趾女子徵側(cè)、妹徵貳反,於是九真、日南、合浦蠻俚皆應(yīng)之,自立為交趾帝。使馬援平定交部,始調(diào)立城郭,置井邑。至獻(xiàn)帝,乃立為交州。(領(lǐng)郡七。時(shí)張津?yàn)榻恢捍淌罚扣茷榻恢禾?,其上表?qǐng)立為卅,置牧,初理龍編縣,即今安南府縣也。乃置交州牧,徙理蒼梧廣信縣,即今郡蒼梧縣也。建安十六年。又徙理南海番禺縣,即今郡縣也。尋又移理龍編。)其邊州,詔使持節(jié)給鼓吹,以重威鎮(zhèn),加九錫六佾之舞。漢末,其地并屬吳,仍分為廣州。(領(lǐng)郡三,理番禺。)后蜀以建寧太守遙領(lǐng)交州。晉平蜀,亦然。及平吳,仍舊交廣二州。(并因前代,交領(lǐng)郡七,廣領(lǐng)郡十。)宋分為廣州、(領(lǐng)郡十七,理番禺。)交州、(領(lǐng)郡五,理龍編。)越州。(領(lǐng)郡三,理臨漳,今合浦郡。)齊并因之。(廣州領(lǐng)郡二十三,交州領(lǐng)郡九,越州領(lǐng)郡二十。)梁陳以來(lái),廢置混雜,不能悉舉。大唐分為十五部,此為嶺南道。(所領(lǐng)郡盡得古南越之地,并如其目,不復(fù)重出也。)
○南???br />
(東至海豐郡四百里。南至恩平郡五百里。西至高要郡二百四十里。北至始興郡八百里。東南到恩平郡四百里。西南到高要郡界二百三十里。西北到連山郡九百里。東北到海豐郡界三百五十里。去西京五千四百四十七里,去東京四千九百里。戶五萬(wàn)八千八百四十,口二十萬(wàn)一千五百。)
廣州(今理南海、番禺二縣。)秦置南海郡。二漢因之,兼置交州。(領(lǐng)郡七。后漢末理於此。)吳因之,分置廣州。(領(lǐng)郡三,理於此。)晉、宋、齊皆因之。(晉領(lǐng)郡十,宋領(lǐng)郡十七,齊領(lǐng)郡二十三,皆理於此。)梁陳并置都督府。隋平陳,置總管府,后又置番州;煬帝初,復(fù)置南??ぁ4筇聘臑閺V州,或?yàn)槟虾?ぁnI(lǐng)縣十二:
南海(有玉山,菖蒲澗。天井岡,俗云越王井也。石門(mén)水,一名貪泉,即吳隱之所酌賦詩(shī)處。)
番禺(秦漢舊縣。有禺山,尉佗葬於此。)
增城(漢番禺縣地。吳置東官郡於此。有增江。)
浛洭(漢舊縣也。浛音含,洭音匡。)
東官
清遠(yuǎn)(漢中宿縣地。縣北隕山,尉佗於此山上立萬(wàn)人城。湞陽(yáng)硤,在縣南。)
懷集(漢四會(huì)縣地。)
湞陽(yáng)(漢舊縣。湞音貞。)
永固
化蒙
寶安
四會(huì)(漢舊縣。宋置綏建郡於此。)
○始興郡
(東至南康郡界七百里。南至南??ぐ税倮?。西至桂陽(yáng)郡五百里。北至仁化縣三百二十里,重山無(wú)路。東南到南海郡界七百里。西南到桂陽(yáng)郡師子岡界四百二十里。西北到南陵郡界二百二十里。東北到仁化縣三百二十里。去西京四千九百三十二里,去東京四千一百四十二里。戶二萬(wàn)四千二百,口十六萬(wàn)八千九十。)
韶州(今理曲江縣。)春秋、戰(zhàn)國(guó)時(shí),皆楚地。秦屬南??ぁ6h屬桂陽(yáng)郡。吳分置始興郡,晉因之。宋改為廣興郡。齊又為始興郡。隋平陳,廢始興郡,并其地屬南???。大唐置韶州,或?yàn)槭寂d郡。領(lǐng)縣六:
始興(梁置安遠(yuǎn)郡。)
曲江(有玉山。漢舊縣。)
仁化
湞昌
翁源(陳清遠(yuǎn)郡。)
樂(lè)昌
○義寧郡
(東無(wú)路。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六千三百五里。去東京……戶五千六百五十。無(wú)口數(shù)。)
岡州(今理新會(huì)縣。)秦、二漢并屬南海郡地。東晉末,分置新會(huì)郡,宋齊梁陳并因之。隋平陳,郡廢,置封州,后又改為允州,后又改為岡州。煬帝初,州廢,并入南海郡。大唐復(fù)置岡州,或?yàn)榱x寧郡。領(lǐng)縣二:
新會(huì)(有桂山,山出翡翠、孔雀、玄猿。)
義寧(漢番禺縣地。宋置。)
○海豐郡
(東至潮陽(yáng)郡五百一十七里。南至南海郡四百里。西至南??ぴ龀强h界……北至南康郡隔山嶺一千六百五十里。東南到潮陽(yáng)郡界八百里。西南……西北到南??ぴ龀强h界百五十七里。東北去西京五千六百里,去東京四千八百里。戶九千五百二十。無(wú)口數(shù)。)
循州(今理歸善縣。)秦、二漢南??さ?,晉亦然。宋屬南海、東官、永平三郡地,齊因之。隋平陳,置循州;煬帝初州廢,置龍川郡。大唐復(fù)為循州,或?yàn)楹XS郡。領(lǐng)縣六:
歸善(秦漢龍川縣地。有羅、浮二山。)
海豐(漢舊縣。)
興寧(漢龍川縣地。)
博羅(漢舊縣。)
河源
雷鄉(xiāng)
○恩平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六千五百里,去東京五千六百里。戶九千。無(wú)口數(shù)。)
恩州(今理恩平縣。)秦屬南海郡。二漢為合浦郡地。大唐貞觀中置恩州,或?yàn)槎髌娇ぁnI(lǐng)縣三:
陽(yáng)江
恩平
杜陵
○南陵郡
(東至南??ち偎氖?。南至恩平郡九十三里。西至高涼郡三百三十里。北至銅陵郡百二十三里。東南到恩平郡百三十里。西南到高涼郡三百三十里。西北到開(kāi)陽(yáng)郡界……東北到新興郡二百六里。去西京五千六百四十里,去東京五千四百五十里。戶七百四十,口二千八百。)
春州(今理陽(yáng)春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合浦郡地。隋屬高涼郡。大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置春州,或?yàn)槟狭昕?。領(lǐng)縣二:
陽(yáng)春(漢高涼縣地。)
羅水(天寶后置。)
○臨賀郡
(東至連山郡二百六十里。南至臨封郡三百六十六里。西至蒼梧郡,山嶺重疊,不知里數(shù)。北至江華郡四百里。東南到南??ぐ税倨呤?。西南到蒼梧郡四百二十二里。西北到開(kāi)江郡三百二十里。東北到零陵郡山嶺,無(wú)里數(shù)。去西京……去東京……戶……無(wú)口數(shù)。)
賀州(今理臨賀縣。)秦屬南??ぁ6h屬蒼梧郡。吳分置臨賀郡,晉因之。宋文帝改為臨慶國(guó)。齊復(fù)為臨賀郡,陳因之。隋平陳;置賀州;(因賀水為名。)煬帝初,廢為縣,屬始安、熙平二郡。大唐復(fù)置賀州,或?yàn)榕R賀郡。領(lǐng)縣六:
臨賀(漢舊縣。有賀水。)
桂嶺(漢臨賀縣地。)
馮乘(漢舊縣。)
蕩山
富川(漢舊縣。)
封陽(yáng)(漢舊縣。)
○高要郡
(東至南海郡二百四十里。南至新興郡一百四十里。西至?xí)x康郡一百六十里。北至南海郡清遠(yuǎn)縣一百二十四里。東南到南海郡二百里。西南到新興郡一百三十里。西北到晉康郡一百二十四里。東北到南海郡一百二十里。去西京四千九百三十五里,去東京四千九百一十三里。戶九千五百五十三,口二萬(wàn)一百二十。)
端州(今理高要縣。)秦屬南???。兩漢并屬蒼梧郡,晉亦然。宋齊并屬南???。陳置高要郡。隋平陳,郡廢,置端州;煬帝初州廢,置信安郡。大唐為端州,或?yàn)楦咭?。領(lǐng)縣二:
高要(漢舊縣。)
平興(漢高要縣地。)
○感義郡
(東至連城郡二百五十里。南至連城郡二百里。西至臨江郡百四十九里。北至蒼梧郡九十七里。東南到蒼梧郡一百九十八里。西南到普寧郡二百五十一里。西北到臨江郡一百四十九里。東北到蒼梧郡一百九十八里。去西京五千五百九十六里,去東京五千二百里。戶三千九百八十,口)
藤州(今理鐔津縣。)秦屬南???。二漢并屬蒼梧郡。晉屬永平郡。隋平陳,置藤卅;煬帝初州廢,后置永平郡。大唐復(fù)為藤州,或?yàn)楦辛x郡。領(lǐng)縣三:
鐔津(有瘴江。漢猛陵縣地。)
感義
安昌
○晉康郡
(東至高要郡百六十里。南至開(kāi)陽(yáng)郡二百三十里。西至臨封郡百三十里。北至臨封郡百三十里。東南到新興郡二百七十里。西南到蒼梧郡二百八十四里。西北到臨封郡百三十里。東北到南??と偎氖?。去西京五千七百五十里,去東京五千一百五十里。戶五千一百,口一萬(wàn)七千二百一十。)
康州(今理端溪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晉分置晉康郡,宋齊以下因之。隋平陳,廢晉康,并入信安郡。(今高要郡也。)大唐復(fù)為康州,或?yàn)闀x康郡。領(lǐng)縣四:
端溪(漢舊縣。)
晉康
悅城
都城(漢端溪縣地。)
○臨封郡
(東至?xí)x康郡百三十里。南至?xí)x康郡百三十里。西至蒼梧郡八十里。北至臨賀郡三百六十六里。東南到晉康郡百三十里。西南到晉康郡界百三十里。西北到蒼梧郡五十五里。東北到南??ぞ攀謇?。去西京四千八百八十里,去東京四千五百一十里。戶三千九百十,口八千九百二十。)
封州(今理封川縣。)晉以前土地與晉康郡同。梁置梁信郡,兼置成州。隋平陳,廢梁信郡,改成州為封州;煬帝初,州廢為封川縣,屬蒼梧郡。大唐復(fù)置封州,或?yàn)榕R封郡。領(lǐng)縣二:
封川
開(kāi)建(漢封陽(yáng)縣地。)
○開(kāi)陽(yáng)郡
(東至?xí)x康郡三百三十里。南至南陵郡三百八十六里。西至高涼郡百八十里。北至連城郡二百七十七里。東南到銅陵郡二百六十里。西南到懷德郡百八十里。西北到思麻嶺四十七里。東北到晉康郡二百三十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二里,去東京五千四百里。戶七百十,口一千八百三十。)
瀧州(今理瀧水縣。瀧,數(shù)江反。)秦、二漢土地與晉康郡同。梁置瀧州。隋煬帝初,州廢,瀧州置永熙郡。大唐復(fù)置瀧州,或?yàn)殚_(kāi)陽(yáng)郡。領(lǐng)縣五:
瀧水(漢端溪縣地。)
開(kāi)陽(yáng)
建水
永寧
正義
○高涼郡
(東至南陵郡三百三十里。南至南潘郡九十里。西至……北至開(kāi)陽(yáng)郡三百五十里。東南到南潘郡九十里。西南到……西北到懷德郡九十二里。東北到開(kāi)陽(yáng)郡界三百五十里。去西京六千二百六十二里,去東京五千五百二十里。戶五千八百五十,口一萬(wàn)八千一百四十。)
高州(今理良德縣。)秦以前土地與晉康郡同。二漢屬合浦郡。吳置高涼郡,晉因之。初吳又立高興郡;晉亦有之,其后悉并於高涼郡。齊亦為高涼郡。梁兼置高州。隋平陳,郡廢,而高州如故;煬帝初州廢;屬高涼、永熙二郡地。大唐復(fù)為高州,或?yàn)楦邲隹?。領(lǐng)縣三:
良德
電白(梁置電白郡。)
保定(舊保安縣,后改為保定。)
○連城郡
(東至蒼梧郡嶂嶺一百七十里。南至懷德郡三百三十里。西至普寧郡九十里。北至感義郡二百里。東南到懷德郡一百七十六里。西南到普寧郡二百里。西北到感義郡二百里。東北到開(kāi)陽(yáng)郡二百九十里。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一百一十,口七千三百三。)
義州(今理岑溪縣。)秦屬南??ぁ6h屬蒼梧郡。大唐武德四年,置南義州。貞觀元年廢,以其地屬南建州;二年,復(fù)置義州。其后或?yàn)檫B城郡。領(lǐng)縣三:
岑溪
永業(yè)
連城(漢端溪縣地。)
○新興郡
(東至義寧郡界四十一里。南至恩平郡界八十二里。西至?xí)x康郡二百七十二里。北至高要郡一百四十里。東南到義寧郡三十四里。西南到銅陵郡一百七十里。西北到晉康郡二百七十二里。東北到高要郡一百四十里。去西京五千五十三里,去東京五千里。戶四千五十,口九萬(wàn)一百五十。)
新州(今理新興縣。)秦屬南???。二漢屬合浦郡。晉分置新寧郡,宋齊因之。梁置新州。隋屬信安郡。大唐亦為新州,或?yàn)樾屡d郡。領(lǐng)縣三:
新興
永順
索盧
○銅陵郡
(東至新興郡百七十五里。南至銅陵縣八十五里。西至開(kāi)陽(yáng)郡二百六十里。北至?xí)x康郡界五十里。東南到新興郡三十五里。西南到南??ち偃謇铩N鞅钡綍x康郡二百七十三里。東北到新興郡百七十五里。去西京五千三百九十里,去東京五千三百六十里。戶六百八十二,口一千九百三十三。)
勤州(今理富林縣。)秦屬南??ぁ6h屬合浦郡。隋屬信安郡。大唐置勤州,或?yàn)殂~陵郡。領(lǐng)縣二:
富林
銅陵
○懷德郡
(東至開(kāi)陽(yáng)郡百八十里。南至南潘郡百五十里。西至普寧郡二百里。北至連城郡二百三十里。東南到高涼郡九十二里。西南到溫水郡百九十里。西北到連城郡百七十六里。東北到開(kāi)陽(yáng)郡一百八十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二里,去東京五千四百里。戶一千三百九十,口七千三百三十。)
竇州(今理信義縣。)秦屬南???。二漢屬蒼梧郡。隋屬永熙郡。大唐武德五年,置南扶州。貞觀八年,改為竇州,或?yàn)閼训驴?。領(lǐng)縣四:
信義
懷德
潭峨
特亮(并漢端溪縣地。)
○始安郡
(東至江華郡五百里。南至平樂(lè)郡二百一十里。西至融水郡四百九十三里。北至邵陽(yáng)郡六百八十五里。東南到臨賀郡五百三十里。西南到龍城郡八百里。西北到潭陽(yáng)郡界百五十里。東北到零陵郡五百五十里。去西京四千七百六十里,去東京四千四十里。戶一萬(wàn)二千七百七十,口七萬(wàn)一千一十八。)
桂州(今理臨桂縣。)戰(zhàn)國(guó)時(shí)楚國(guó)及越之交。秦為桂林郡地。二漢屬零陵、蒼梧二郡。吳分置始安郡,晉因之。宋改始安為始建國(guó)。齊復(fù)為始安郡。梁置桂州。隋平陳,置總管府;煬帝初府廢,復(fù)置始安郡。大唐為桂州,或?yàn)槭及部ぁ?em>(有越城嶺,今謂之臨源嶺,即五嶺之一。)領(lǐng)縣十:
臨桂(漢始安縣。有漓水,一名桂江。又有荔水,亦曰荔江。其源多桂,不生雜樹(shù)。)
靈川
陽(yáng)朔
荔浦(漢舊縣。)
建陵
永豐
永福(漢始安縣地。)
理定(漢始安縣地。隋曰興安,近改。)
全義
純化
○平樂(lè)郡
(東至臨賀郡界百五十四里。南至開(kāi)江郡百六十六里。西至始安郡二百二十里。北至零陵郡六百三十九里。東南到開(kāi)江郡界六十二里。西南到始安郡界一百里。西北到始安郡二百里。東北到江華郡四百里。去西京四千四百三十里,去東京四千二百一十里。戶二千三百三十四,口二萬(wàn)一千四百一十九。)
昭州(今理平樂(lè)縣。)秦桂林郡地。二漢屬蒼梧郡,晉因之。宋屬始建國(guó)。齊屬始安郡,隋亦然。大唐武德四年,置樂(lè)州。貞觀八年,改為昭州,(取昭潭為名。長(zhǎng)沙郡本潭州,亦取昭潭為名,則彼此皆有昭潭??け庇姓褜叮辉诮?,蓋因?qū)鶠槊?或?yàn)槠綐?lè)郡。領(lǐng)縣三:
平樂(lè)
永平
恭城(有目巖山,其巖如人目瞳子,黑白分明。有榮山,山多目容。)
○蒙山郡
(東至開(kāi)江郡九十七里。南至始安郡二百四十九里。西至始安郡建陵縣九十里。北至始安郡荔浦縣四十里。東南到廢博勞縣界九十二里。西南到象郡百七十六里。西北到始安郡五十里。東北到開(kāi)江郡界三十六里。去西京水陸五千一百里,去東京四千七百里。戶一千一百一十六,口五千九百三十三。)
蒙州(今理立山縣。)秦桂林郡地。二漢屬蒼梧郡。隋為始安郡。大唐置蒙州,或?yàn)槊缮娇ぁ?em>(郡東有蒙山,山下有水名蒙水,山下居人亦皆姓蒙。)領(lǐng)縣三:
立山
純義
東區(qū)(音歐。并漢荔浦縣地。)
○開(kāi)江郡
(東至臨賀郡三百二十里。南至蒼梧郡二百二十八里。西至蒙山郡九十七里。北至平樂(lè)郡百六十六里。東南到蒼梧郡頓嶺九十里。西南到臨江郡古槎山百五十里。西北到始安郡大陣山八十里。東北到臨賀郡北都洞二百里。去西京五千一百三十里,去東京四千八百五十里。戶一千四百六十,口八千五百八十。)
富州(今理龍平縣。)秦桂林郡地。二漢屬蒼梧郡地。梁為開(kāi)江、武成二郡地,陳置靜州,改開(kāi)江、武成二郡為逍遙郡。隋平陳,并廢為縣,屬始安郡。大唐又置靜州,貞觀八年改為富州,(因富水為名。)或?yàn)殚_(kāi)江郡。領(lǐng)縣三:
龍平
開(kāi)江
思勤(并漢臨賀縣地。)
○蒼梧郡
(東至臨封郡八十里。南至……西至感義郡百九十里。北至開(kāi)江郡界……東南到臨封郡五十五里。西南到……西北到開(kāi)江郡六十里。東北到臨賀郡四百十里。去西京五千五百里,去東京五千一百里。戶一千一百,口六千二百七十。)
梧州(今理蒼梧縣。)秦屬桂林郡。二漢為蒼梧郡,兼置交州,(領(lǐng)郡七,理於此。)晉以后并因之。梁屬成州。隋平陳,改為封州;煬帝初州廢,屬蒼梧、永平二郡地。大唐為梧州,或?yàn)樯n梧郡。領(lǐng)縣三:
蒼梧(漢廣信縣城,即此地。)
戎城
孟陵(漢猛陵縣。)
○潯江郡
(東至臨江郡百三十里。南至常林郡二百五十里。西至懷澤郡百五十里。北至蒙山郡三百六十里。東南到常林郡界百二十里。西南到郁林郡界二百三十里。西北到象郡三百六十里。東北到臨江郡界百二十里。去西京五千九百六十里,去東京五千七百里。戶一千九百三十,口六千八百三十。)
潯州(今理桂平縣。)秦屬桂林郡。二漢以后并屬郁林郡。隋屬永平、郁林二郡地。大唐置潯州,或?yàn)闈〗?。領(lǐng)縣三:
桂平(漢布山縣地。)
皇化(漢阿林縣地。)
大賓(漢布山縣地。)
○臨江郡
(東至感義郡百四十九里。南至常林郡九十五里。西至潯江郡百三十里。北至蒙山郡二百四十九里。東南到感義郡界八十三里。西南到潯江郡……西北到蒙山郡八十四里。東北到開(kāi)江郡……去西京五千七百二十一里,去東京五千三百六十一里。戶五千,口二萬(wàn)一千。)
龔州(今理平南縣。)秦屬桂林郡。二漢屬蒼梧、郁林二郡地。晉因之。大唐置龔州,或?yàn)榕R江郡。領(lǐng)縣六:
平南
武林(漢猛陵縣地。)
隋建(漢猛陵縣地。)
大同(漢布山縣地。)
陽(yáng)川
寧風(fēng)
○郁林郡
(東至平琴郡九十里。南至定川郡一百一十里。西至安樂(lè)郡百一十六里。北至懷澤郡百五十里。東南到定川郡百一十里。西南到安樂(lè)郡百一十里。西北到懷澤郡百五十里。東北到寧仁郡七十五里。去西京五千五百七里,去東京五千一百六十八里。戶九千一百十,口九萬(wàn)六百九十。)
郁林州(今理石南縣。)秦屬桂林郡,漢改為郁林郡,后漢亦同。梁置定州,后改為南定州。隋平陳,改為尹州;煬帝初為郁州,尋改為郁林郡。大唐為郁林州,或?yàn)橛袅挚ぁnI(lǐng)縣五:
石南(陳置石南郡於此。)
郁林
興業(yè)
興德
潭栗
○平琴郡
(東至寧仁郡二十二里。南至定川郡一百里。西至郁林郡九十里。北至常林郡九十二里。東南到定川郡百一十里。西南到……西北到懷澤郡百五十里。東北到寧仁郡……去西京六千四百八十里,去東京五千八百三十里。戶七百四十,口三千九百九十。)
平琴州(今理容山縣。)舊郁林郡地。大唐置平琴州,或?yàn)槠角倏?。領(lǐng)縣四:
容山
懷義
福陽(yáng)
古符
○安城郡
(東至懷澤郡界九十七里。南至永定郡二百五十里。西至賀水郡百六十五里。北至象郡界百二十里。東南到懷澤郡百七十里。西南到朗寧郡二百五十七里。西北到賀水郡百二十里。東北到象郡三百二十里。去西京四千五百里,去東京四千一百里。戶一千三百六十,口八千五百八十。)
賓州(今理嶺方縣。)秦屬桂林郡。二漢為郁林郡,晉、宋、齊因之。隋屬郁林郡。大唐置賓州,或?yàn)榘渤强?。領(lǐng)縣三:
嶺方(漢舊縣。)
瑯琊
保城(梁置安城縣於此。后改為保城。)
○賀水郡
(東至安城郡百六十五里。南至朗寧郡三百里。西至樂(lè)古郡五百七十九里。北至脩德郡四百三十五里。東南到安城郡百二十里。西南到……西北到……東北到……去西京四千六百里,去東京四千三百里。戶一千八百,口二千三百三十。)
澄州(今理上林縣。)土地與賓州同。大唐置澄州,或?yàn)橘R水郡。領(lǐng)縣四:
上林(漢嶺方縣地。)
止戈(漢嶺方縣地。)
無(wú)虞(漢嶺方縣地。)
賀水(漢潭中縣地。)
○常林郡
(東至……南至寧仁郡五十里。西至懷澤郡百里。北至懷澤郡百里。東南到西南到……西北到……東北到……去西京六千二百里,去東京五千四百里。戶一千七百二十,口一萬(wàn)二百三十。)
繡州(今理常林縣。)秦屬桂林郡。二漢屬郁林郡,晉以后因之。隋屬郁林郡。大唐平蕭銑,置繡州,或?yàn)槌A挚ぁnI(lǐng)縣三:
常林
阿林(漢舊縣。)
羅繡
○象郡
(東至蒙山郡百七十六里。南至懷澤郡三百里。西至龍城郡二百里。北至始安郡四百七十里。東南到潯江郡三百六十里。西南到脩德郡二百九十里。西北到龍城郡二百里。東北到龍城郡界二百二十里。去西京四千九百八十九里,去東京四千六百八十里。戶二千九百七十,口一萬(wàn)八千九十。)
象州(今理武化縣。)秦屬桂林郡。二漢屬郁林郡地。吳又分置桂林郡,晉、宋、齊皆因之。隋平陳,置象州,因象山為名。煬帝廢入始安郡。大唐復(fù)置象州,或?yàn)橄罂ぁ?em>(秦之象郡,今合浦郡是也,非今象郡。)領(lǐng)縣三:
武化
陽(yáng)壽
武仙(并漢中留縣地。)
○龍城郡
(東至始安郡四百七里。南至歸化州百二十里。西至龍水郡二百九里。北至融水郡三十里。東南到象郡二百里。西南到脩德郡百八十里。西北到龍水郡二百四十里。東北到始安郡八百里。去西京五千四百七十里,去東京五千六百里。戶一千四百四十二,口萬(wàn)五百五十。)
柳州(今理馬平縣。)秦土地與象郡同。晉以后屬桂林郡。隋屬始安郡。大唐平蕭銑,置昆州,貞觀八年改為柳州,或?yàn)辇埑强?。領(lǐng)縣五:
馬平
龍城
洛封
洛容
象(并漢潭中縣地。)
○融水郡
(東至始安郡四百九十三里。南至龍城郡三十里。西至武陵山二百里。北至潭陽(yáng)郡三百八十五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五千二百七十里,去東京四千四百七十里。戶一千二百三十,口七千五百。)
融州(今理融水縣。)土地與龍城郡同。大唐置融州,或?yàn)槿谒?。領(lǐng)縣三:
融水
黃水
武陽(yáng)
○朗寧郡
(東至永定郡三百里。南至臨潭郡二百八十二里。西至橫山郡六百四十二里。北至賀水郡三百里。東南到寧越郡三百五十里。西南到羈縻左州五百里。西北到思恩州四百九十里。東北到安城郡二百五十七里。去西京五千六百里,去東京五千三百二十七里。戶二千八百九十,口七千三百。)
邕州(今理宣化縣。)秦屬桂林郡。二漢以后屬郁林郡。大唐武德四年,置南晉州,貞觀五年改為邕州,或?yàn)槔蕦幙?。領(lǐng)縣七:
宣化(漢嶺方縣地。)
朗寧
思龍
如和
武緣(漢嶺方縣地。)
封陵
晉興
○懷澤郡
(東至常林郡一百里。南至郁林郡百五十里。西至寧浦郡二百里。北至象郡三百里。東南到郁林郡百五十里。西南到安城郡九十四里。西北到安城郡百七十里。東北到潯江郡百五十里。去西京五千三百八十里,去東京五千一百二十里。戶三千二十六,口九千三百。)
貴州(今理郁平縣。)古西甌、駱越之地。秦屬桂林郡,徙謫人居之。自漢以下,與郁林郡同。大唐置貴州,或?yàn)閼褲煽ぁnI(lǐng)縣四:
郁平
懷澤
義山
潮水(漢廣郁縣地。)
○寧仁郡
(東至常林郡八十里。南至定川郡百里。西至平琴郡二十二里。北至常林郡五十里。東南到普寧郡百五十里。西南到平琴郡五十五里。西北到常林郡百里。東北到常林郡三十五里。去西京六千四百三十八里,去東京五千七百里。戶一千三百,口六千二百二十。)
黨州(今理善勞縣。)秦桂林郡地。大唐置黨州,或?yàn)閷幦士?。領(lǐng)縣四:
善勞
撫安
善文
寧仁
○寧浦郡
(東至懷澤郡二百里。南至寧越郡三百五十里。西至永定郡百五十里。北至安城郡二百六十里。東南到樂(lè)山縣百七十里。西南到寧越郡百四十五里。西北到永定郡百五十七里。東北到當(dāng)郡寧浦縣百五十五里。去西京五千五百三十五里,去東京四千七百里。戶一千九百二十,口八千三百四十。)
橫州(今理寧浦縣。)秦桂林郡。二漢郁林、合浦二郡地。吳置寧浦郡,晉因之,宋齊不改。梁又分置簡(jiǎn)陽(yáng)郡。隋平陳,二郡并廢,置簡(jiǎn)州,后又為緣州;煬帝廢州,屬郁林郡。大唐割為橫州,或?yàn)閷幤挚ぁnI(lǐng)縣三:
寧浦(漢廣郁縣地。)
淳風(fēng)(漢高淳縣地。)
樂(lè)山(漢高涼縣地。)
○橫山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以上疆境與朗寧郡同。去西京五千二百里,去東京四千八百六十里。戶四千一百六十,口一萬(wàn)七百二十。)
田州(今理都救縣。)土地與朗寧郡同。大唐為田州,或?yàn)闄M山郡。領(lǐng)縣五:
都救
惠佳
武龍
橫山
如賴
○脩德郡
(東至象郡陽(yáng)壽縣百三十里。南至象郡武化縣百一十里。西至懷澤郡九十三里。北至歸化州百五十里。東南到象郡界百八十里。西南到懷澤郡百三十里。西北到賀水郡八十五里。東北到龍城郡二百四十里。去西京五千三百二十七里,去東京四千八百九十三里。戶一千八百一十,口七千五十。)
嚴(yán)州(今理來(lái)賓縣。)秦桂林郡地。大唐乾封三年,置嚴(yán)州,或?yàn)槊懙驴ぁnI(lǐng)縣三:
來(lái)賓
脩德
歸化
○龍池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五千八百里,去東京四千三百里。戶一千三百,口五千二百。)
山州(今理龍池縣。)土地與白州同。大唐為山州,或?yàn)辇埑乜?。領(lǐng)縣二:
龍池
盆山
○永定郡
(東至寧浦郡百五十里。南至寧浦郡百四十里。西至朗寧郡三百里。北至安城郡二百五十五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五千三百里,去東京四千九百里。戶七百七十,口三千八百。)
巒州(今理永定縣。)秦屬象郡。大唐置淳州,天寶元年改為永定郡,乾元元年復(fù)為淳州,永貞元年改為巒州。領(lǐng)縣三:
永定
武羅
靈竹
○招義郡
(東至當(dāng)郡吳川縣大海一百四十里。南至??悼ざ傥迨?。西至合浦郡二百五十里。北至陵水郡一百五十里。東南到??悼ひ话倨呃?。西南到零綠縣一百二十里,至大海。西北到南昌郡二百三十里。東北到陵水郡百五十里。去西京七千四百十五里,去東京五千七百五里。戶一千二百六十八,口九千四百一十。)
羅州
(今理石城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地。宋屬高涼郡,齊因之。梁陳置羅州(因宋置羅縣為名。)及高興郡。隋平陳,郡廢,羅州如故;煬帝初州廢,并其地入高涼郡。大唐復(fù)為羅州,或?yàn)檎辛x郡。領(lǐng)縣五:
石城
吳川
南河
招義
零綠
○南潘郡
(東至高涼郡九十里。南至大海百五十六里。西至陵水郡百二十二里。北至懷德郡百五十里。東南到大海百六十里。西南到陵水郡百里。西北到溫水郡百十五里。東北到高涼郡九十里。去西京七千百八十七里,去東京六千三百八十九里。戶二千九百五十,口八千九百六十。)
潘州(今理茂名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大唐武德四年置南宕州,(宕,徒浪反。)八年改為潘州,或?yàn)槟吓丝ぁnI(lǐng)縣三:
茂名
南巴
潘水
○普寧郡
(東至感義郡二百五十九里。南至懷德郡二百里。西至溫水郡九十五里。北至臨江郡百九十里。東南到感義郡二百五十里。西南到寧仁郡百五十里。西北到隋建縣三百六十里。東北到連城郡百里。去西京五千九百十里,去東京五千四百八十里。戶四千九十,口一萬(wàn)七千八十。)
容州(今理北流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隋為合浦、永平二郡地。大唐平蕭銑后,置銅州,貞觀八年改銅州為容州,(州有容山。)或?yàn)槠諏幙ぁ?em>(州南去三十馀里,有兩石相對(duì),狀若關(guān)門(mén),闊三十步,俗號(hào)鬼門(mén)關(guān)。漢伏波將軍馬援討林邑蠻,路由於此。立碑,石龜尚在。昔時(shí)往交趾,皆由此關(guān)。其南尤多瘴癘,去者罕得生還,諺云:"鬼門(mén)關(guān),十人去,九不還。")領(lǐng)縣六:
北流
普寧
陵城
渭龍
羅竇
欣道
○陵水郡
(東至南海郡千一百四十四里。南至招義郡界五十五里。西至南昌郡二百三十里。北至溫水郡三百八十二里。東南到南潘郡四十里。西南到招義郡百五十里。西北到南昌郡三百里。東北到……去西京五千七百十八里,去東京五千三百七十里。戶一千六百二十,口五千三百二十。)
辯州(今理石龍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大唐置辯州,或?yàn)榱晁ぁnI(lǐng)縣三:
石龍
陵羅
龍化(并漢高涼縣地。)
○南昌郡
(東至陵水郡三百里。南至招義郡三百三十里。西至朗平山八十里。北至定川郡一百里。東南到招義郡二百三十里。西南到合浦郡二百里。西北到定川郡七十五里。東北到溫水郡二百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七十五里,去東京五千九百一十九里。戶二千五百二十,口九千四百九十。)
白州(今理博白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隋屬合浦郡。大唐平蕭銑,於此置南州,尋改為白州,或?yàn)槟喜?。領(lǐng)縣五:
博白
建寧
周羅
龍豪
南昌(并漢合浦縣地。)
○定川郡
(東至普寧郡百二十五里。南至南昌郡百里。西至郁林郡百一十里。北至寧仁郡百里。東南到南昌郡……西南到……西北到郁林郡百里。東北到……去西京六千一百五里,去東京五千八百三十六里。戶一千六百四十,口一萬(wàn)一千七百五十。)
牢州(今理南流縣。)秦屬象郡地。二漢屬日南郡。吳省。晉平吳,復(fù)置。宋分置南流郡。齊梁曰定川郡。隋屬合浦郡。大唐置義州,后改為智州,又改為牢州,或?yàn)槎ù?。領(lǐng)縣三:
南流
定川
宕川
○寧越郡
(東至安樂(lè)郡四百里。南至大海二百五十里。西至臨潭郡六百三十里。北至寧浦郡三百五十里。東南到合浦郡七百里。西南到玉山郡六百里。西北到朗寧郡三百五十里。東北到懷澤郡四百六十里。去西京五千二百五十里,去東京四千二百里。戶二千三百四十,口一萬(wàn)四千四十。)
欽州(今理欽江縣。)晉以前與白州同。宋齊以來(lái)置宋壽郡。梁又置安州。隋平陳,郡廢而安州如故,后改安州為欽州;煬帝初州廢,置寧越郡。大唐為欽州,或?yàn)閷幵娇?。領(lǐng)縣五:
欽江
靈山
遵化
內(nèi)亭
保京(并漢合浦縣地。)
○安南都護(hù)府
(東至朱鳶縣界水路五百里。南至朱鳶縣界阿勞江口水路百四十九里。西至九真郡界水路四百一十六里。北至武平縣界江源二百五十里。東南到朱鳶縣界五百里。西南到文陽(yáng)郡水路一百五十里。西北到承化郡嘉寧縣江鎮(zhèn)一百五十里。東北到交趾縣十里。去西京七千二百五十三里,去東京七千二百二十五里。戶二萬(wàn)四千七百三十,口九萬(wàn)九千六百五十。)
安南府(今理宋平縣。)秦屬象郡。漢交趾、日南二郡界,(今南方夷人,其足大指開(kāi)廣,若并足而立,其趾則交,故名交趾。)后漢因之,兼置交州。(領(lǐng)郡七,理於此。)晉、宋、齊并因之。(晉領(lǐng)郡七,宋領(lǐng)郡八,齊領(lǐng)郡九,皆理於此。)宋又置宋平郡,齊因之,亦為交趾郡地。梁、陳因之。隋平陳,郡廢,置交州;煬帝初州廢,置交趾郡。大唐為交州,后改曰安南都護(hù)府。領(lǐng)縣七:
宋平(宋置宋平郡在此。)
朱鳶(吳軍平縣地。舊置武平郡。鳶,以專反。)
龍編(漢舊縣。)
太平
交趾(漢龍編縣地。)
武平(吳舊縣。)
平道(齊置昌國(guó)縣。)
○武峨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七千三百里,去東京六千八百里。戶一千八百五十,口五千三百二十。)
武峨州(理武峨縣。)土地與安南府同。大唐置武峨州,或?yàn)槲涠肟?。領(lǐng)縣五:
如馬
武勞
武緣
梁山
武峨
○龍水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二百二十,口三千二百三十。)
粵州(理龍水縣。)土地與安南府同。大唐為粵州,或?yàn)辇埶?。領(lǐng)縣四:
龍水
崖山
東璽
天河
○忻城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二百,口五千三百。)
芝州(理忻城縣。)土地與安南府同。大唐為芝州,或?yàn)樾贸强?。領(lǐng)縣一:
忻城
○九真郡
(東至安南府……南至日南郡界……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八千八百里,去東京八千一百里。戶四萬(wàn)七百,口十三萬(wàn)五千三十。)
愛(ài)州(今理九真縣。)秦象郡地。漢武置九真郡,后漢同。晉亦屬九真郡,宋齊因之。梁置愛(ài)州。隋為九真郡。大唐為愛(ài)州,或?yàn)榫耪婵?。領(lǐng)縣六:
九真
安順
崇平
日南(并漢居風(fēng)縣地。)
無(wú)編(漢舊縣。又有漢西于縣故城,在今縣東。)
軍寧
○福祿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口)
福祿州(理安遠(yuǎn)縣。)土地與九真郡同。大唐為福祿州,或?yàn)楦5摽ぁnI(lǐng)縣二:
柔遠(yuǎn)
唐林
○文陽(yáng)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六百三十,口三千四十。)
長(zhǎng)州(理文陽(yáng)縣。)土地與九真郡同。大唐為長(zhǎng)州,或?yàn)槲年?yáng)郡。領(lǐng)縣四:
銅蔡
長(zhǎng)山
其常
文陽(yáng)
○日南郡
(東至福祿郡界一百里。南至羅伏郡界一百五十里。西至環(huán)王國(guó)界八百里。北至九真郡界六百里。東南到海百五十里。西南到當(dāng)郡界四百里。西北到靈跋江四百七十里。東北到陵水郡五百里。去西京陸路一萬(wàn)二千四百五十里,水路一萬(wàn)七千里。去東京陸路一萬(wàn)五百九十五里,水路一萬(wàn)七千二百二十里。戶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萬(wàn)三千八百一十八。)
驩州(今理九德縣。)古越裳氏國(guó),重九譯者也。秦屬象郡。二漢屬九真郡。吳分置九德郡,晉、宋、齊因之。隋置驩州,后為日南郡。大唐為驩州,或?yàn)槿漳峡?。領(lǐng)縣四:
九德(晉舊縣。)
越裳(吳舊縣。)
懷驩(音歡。)
浦陽(yáng)(晉舊縣。)
○承化郡
(東……南……西……北……東南到安南府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七千七百一十里,去東京戶一千九百二十,口五千一百一十。)
峰州(今理嘉寧縣。)古文朗國(guó),(有文朗水。)亦陸梁地。秦屬象郡。二漢屬交趾郡。吳分置新興郡。晉武改為新昌郡,宋齊因之。陳兼置興卅。隋平陳,郡廢,改為峰州;煬帝初州廢,并入交趾郡。大唐復(fù)置峰州,或?yàn)槌谢?。領(lǐng)縣五:
嘉寧
承化
新昌(并漢麊泠縣地。麊音麋。)
嵩山
珠綠
○玉山郡
(東至合浦郡界三百里。南至大海,不知里數(shù)。西至武安州三百七十里。北至恩平郡七百五十里。東南到海,不知里數(shù)。西南到當(dāng)郡寧??h二百四十里。西北到蘇茂郡一百三十里。東北到寧越郡六百里。去西京七千二十里,去東京七千四百二十里。戶四百九十,口二千七百一十。)
陸州(今理烏雷縣。)秦象郡地。漢以來(lái)屬交趾郡。梁分置黃州及寧海郡。隋平陳,郡廢,改黃州為玉州;煬帝初州廢,并其地入寧越郡。大唐復(fù)置玉州,上元二年改為陸州,(州界有陸水。)或?yàn)橛裆娇?。領(lǐng)縣三:
烏雷
寧海
華清
○合浦郡
(東至南昌郡二百里。南至招義郡三百五十里。西至寧越郡五百里。北至懷澤郡一百里。東南到南昌郡三百五十里。西南到招義郡五百七十里。西北到安南都護(hù)府一千里。東北到寧越郡七百里。去西京六千五百四十里,去東京五千八百三十里。戶三千一十,口一萬(wàn)三千二十。)
廉州(今理合浦縣。)秦象郡地,漢置合浦郡,后漢同。吳改為珠官。晉又為合浦郡。宋因之,兼置臨瘴郡及越州。(領(lǐng)郡三,理於此。時(shí)西江督護(hù)陳伯紹請(qǐng)置,遂以為刺史,始立州鎮(zhèn),穿山為城門(mén),威服俚獠。)齊又因之。煬帝改為祿州,尋改為合州,又廢州置合浦郡。大唐置廉州,(州界有瘴江。)或?yàn)楹掀挚ぁnI(lǐng)縣四:
合浦
封山
蔡龍
大廉(并漢合浦縣。)
○安樂(lè)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 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一百一十,口五千一百三十。)
巖州(理安樂(lè)縣。)土地與合浦郡同。大唐為巖州,或?yàn)榘矘?lè)郡。領(lǐng)縣四:
常樂(lè)
思封
高城
石巖
○海康郡
(東至大海二十里。南至珠崖郡四百三十里。西至大海二百里。北至招義郡二百五十里。東南到大海十五里。西南到大海一百里。西北到招義郡一百六十里。東北到招義郡界二百五十里。去西京六千五百一十里,去東京五千九百三十里。戶四千三百三十,口二萬(wàn)五百七十。)
雷州(今理??悼h。)秦象郡地。二漢以后并屬合浦郡地。梁分置合州,大同末,以合肥為合州,以此為南合州。隋平陳,又為合州;煬帝初州廢,以屬合浦郡。大唐置雷州,或?yàn)楹?悼?。領(lǐng)縣三:
???br />
遂溪
徐聞
○溫水郡
(東至連城郡一百九十里。南至陵水郡三百里。西至南昌郡二百里。北至普寧郡一百十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五千三百五里,去東京五千里。戶三千一百八十,口一萬(wàn)二百二十。)
禺州(今理峨石縣。)秦屬象郡。大唐置宕州,后改為東峨州,又改為禺州,或?yàn)闇厮?。領(lǐng)縣四:
峨石
溫水
陸川
扶桑
○湯泉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六千八百三十里,去東京六千四百二十里。戶一千三百,口五千二百二十。)
湯州(今理湯泉縣。)秦屬象郡。大唐置湯州,或?yàn)闇?。領(lǐng)縣三:
湯泉
綠水
羅韶
○臨潭郡
(東至寧越郡六百三十里。南至……西至……北至朗寧郡二百八十二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六百六十,口五千三百二十。)
瀼州(今理臨江縣。瀼音而章反。)隋大將軍劉方始開(kāi)此路,置鎮(zhèn)守,尋廢不通。大唐貞觀中,清平公李弘節(jié)尋劉方故道,開(kāi)置瀼州,以達(dá)交趾。今州在郁林之西南,交趾之東北。(州界有瀼水。)其后或?yàn)榕R潭郡。領(lǐng)縣四:
臨江
波零
鵠山
弘遠(yuǎn)
○扶南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三千六百六十,口一萬(wàn)二百。)
籠州(今理武勒縣。)大唐使清平公李弘節(jié)招降,置籠州,或?yàn)榉瞿峡?。領(lǐng)縣七:
武勒
武禮
羅龍
扶南
龍賴
武觀
武江
○正平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口)
環(huán)州(今理正平縣。)大唐李弘節(jié)招降,置環(huán)州,或?yàn)檎娇?。領(lǐng)縣八:
正平
福零
龍?jiān)?br />
饒勉
思恩
武石
歌良
蒙都
○樂(lè)古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六千七百里,去東京六千三百里。戶二百六十,口一千三百。)
古州(今理樂(lè)古縣。)土地與臨潭郡同。大唐置古州,或?yàn)闃?lè)古郡。領(lǐng)縣三:
樂(lè)古
古書(shū)
樂(lè)興
○珠崖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七千四百里,去東京六千七百里。戶二千五百,口一萬(wàn)二千。)
崖州(今理舍城縣。)海中之洲也。(其洲方千里。)漢武置珠崖、儋耳二郡;昭帝省儋耳,并珠崖;元帝又罷珠崖郡,以其阻絕數(shù)反,故罷棄之。與今??悼ぶ炻効h對(duì),自徐聞徑度,便風(fēng)揚(yáng)帆,一日一夕即至。梁置崖州。隋置珠崖郡。大唐為崖州,或?yàn)橹檠驴?。領(lǐng)縣四:
舍城
澄邁
文昌
臨高
○昌化郡
(東至延德郡四百里。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七千四百四十二里。去東京戶一千三百九,口七千三百。)
儋州(今理義倫縣。)土地與珠崖郡同。漢置儋耳郡。大唐置儋州,或?yàn)椴?。領(lǐng)縣五:
義倫(漢儋耳縣城即此。)
昌化
感恩
洛場(chǎng)
富羅(隋毗善縣,武德五年改置。)
○延德郡
(東至萬(wàn)安郡百六十里。南至大海七里。西至昌化郡四百二十里。北至瓊山郡四百五十里。東南到大海二十七里。西南到大海十里。西北到延德縣九十里。東北到瓊山郡四百五十里。去西京八千六百六里,去東京七千七百九十七里。戶八百一十五,口二千八百二十。)
振州(今理寧遠(yuǎn)縣。)土地與珠崖郡同。隋置臨振郡。大唐置振州,或?yàn)檠拥驴ぁnI(lǐng)縣五:
寧遠(yuǎn)
延德
吉陽(yáng)
臨川
落屯
○瓊山郡
(東……南至延德郡四百五十里。西……北……東南西南到延德郡四百五十里。西北……東北……去西京八千六百里,去東京七千二百里。戶六百四十,口一千六百八十。)
瓊州(今理瓊山縣。)土地與珠崖郡同。大唐割崖州置瓊州,或?yàn)榄偵娇?。領(lǐng)縣五:
瓊山
曾口
容瓊
樂(lè)會(huì)
顏羅
○萬(wàn)安郡
(東……南……西至延德郡界……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八千六百里,去東京七千七百九十里。戶七百二十,口一千六百。)
萬(wàn)安州(今理萬(wàn)安縣。)土地與珠崖郡同。大唐置萬(wàn)安州,或?yàn)槿f(wàn)安郡。領(lǐng)縣四:
萬(wàn)安
陵水
富云
博遼
風(fēng)俗
五嶺之南,人雜夷獠,不知教義,以富為雄。(父子別業(yè),父貧乃有質(zhì)身於子者。其富豪并鑄銅為大鼓,初成,懸於庭中,置酒以招同類。又多構(gòu)讎怨,欲相攻擊,則鳴此鼓,到者如云。有鼓者號(hào)為都老,群情推服。本之舊事,尉佗於漢,自稱蠻夷大長(zhǎng)老夫臣佗,故俚人呼其所尊為倒老也。言訛故又稱都老云。)珠崖環(huán)海,尤難賓服,是以漢室嘗罷棄之。(漢元帝時(shí),珠崖數(shù)反叛,賈捐之上書(shū),言不可煩中國(guó)師徒,請(qǐng)罷棄。帝從之。)大抵南方遐阻,人強(qiáng)吏懦,豪富兼并,役屬貧弱,俘掠不忌,古今是同。其性輕悍,易興迷節(jié)。(自尉佗、徵側(cè)之后,無(wú)代不有擾亂,故蕭齊志云:"憑恃險(xiǎn)遠(yuǎn),隱伏巖障,恣行寇盜,略無(wú)編戶。")爰自前代,及於國(guó)朝,多委舊德重臣,撫寧其地也。
《通典》 唐·杜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