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二頁。
二二六、給臺灣總兵王巍敕諭
皇帝敕諭總兵官王?。浩澨孛鼱栨?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地方,駐札臺灣府城,管轄本標中、左、右三營,統轄北路副將、臺灣水師副將、澎湖水師副將、臺灣城守營參將、南路營參將、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北路淡水營都司各營大小將領及守御等官,俱照題定經制事例管轄。爾須操練兵馬,振揚威武,申明紀律,撫恤士卒,嚴明斥堠,防遏奸宄,修浚城池,繕治器械,相度地勢險易,控制要害處所,責成該汛弁兵力圖保障。各營額兵,務選補精強,毋容積猾老弱糜餉。一應本折糧餉,聽該管衙門給發(fā)。所部官丁,必須嚴加鈐束,秋毫無犯,使兵民相安,不得借打草放馬為名,騷擾農業(yè)。如遇寇警,即統兵戮力剿捕,不得觀望,致誤軍機,倘賊勢重大,飛報總督、巡撫、提督發(fā)兵合剿務盡根株,毋使滋蔓。如有賊眾投誠,察其實心向化,即與安插。如招撫事體重大,即申報總督、巡撫、提督,奏請定奪。爾仍聽閩浙總督、福建水師提督節(jié)制。所屬副將以下,聽爾節(jié)制,千把總以下,如有臨陣退縮,殺良冒功,乘機搶掠,侵餉肥己者,會同總督、巡撫、提督以軍法從事。敕中開載未盡事宜,皆申報總督、巡撫、提督參酌施行。一應錢糧詞訟、民事,俱系有司職掌,不得干預。文官遲誤糧餉及隱匿賊情不報者,爾移會巡撫指參,從重治罪。爾受茲委任,須持廉秉公,殫力奮勇,殲寇固圉,斯稱厥職。如或貪黷乖張,因循怠忽,縱寇殃民,貽誤封疆國憲具存。爾其慎之!故諭。乾隆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一一頁。
二二七、臺灣總兵王巍題本
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駐札臺灣府臣王巍謹題為恭報微臣交印起程日期、仰祈睿鑒事:竊臣于乾隆三十二年十月內,在閩粵南澳總兵任內,具折恭請陛見在案。嗣蒙圣恩,調補臺灣總兵,于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一日奉到朱批:準汝來,欽此。欽遵隨于本年三月初六日,承準署閩浙總督臣熊學鵬,檄委臺灣水師副將龔宣護理印務。臣隨于初八日,謹將欽頒鎮(zhèn)守福建臺灣總兵官銀印一顆、王命旗牌十面桿副、未鎮(zhèn)用火牌三張、節(jié)奉上諭圣訓欽頒諸書、及恩賞生息銀兩、前后買典田產、魚塭、糖廍文契、年收租息等項數目,差委臣標中軍游擊黃恩顯赍交接受外,臣即于是日登舟,候風渡海,趨赴闕廷,恭請圣訓。所有微臣交印起程日期,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具本謹具奏聞。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初八日,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駐札臺灣府臣王巍。
旨: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四頁。
二二八、閩浙總督崔應階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謹題為循例報滿事:據護理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印務臺灣水師副將龔宣稱,據護理澎湖水師副將事澎湖水師左營游擊葉凱詳,據澎湖水師右營守備楊元詳稱:竊守備楊元于乾隆三十年六月十七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十七日,歷俸已滿三年,任內經手兵馬、錢糧、軍火、甲械等項,俱各清楚,亦無地方失事逃盜停升等案違礙,理合詳報等情轉報到護鎮(zhèn)。據此,覆查無異,合就詳請會核題報等由到臣。
據此,該臣看得:案準咨部,臺灣澎湖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均仍改為三年俸滿,會核保題,調回內地照例升用等因在案。今據護理臺灣鎮(zhèn)總兵官印務臺灣水師副將龔宣詳報:澎湖水師右營守備楊元于乾隆三十年六月十七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十七日,歷俸三年期滿,任內經手兵馬、錢糧、軍火、甲械等項,俱各清楚,亦無逃盜停升等案違礙,詳請會題前來。臣查守備楊元先經前任督臣蘇昌具題,預行保舉,給咨送部引見,奉旨楊元準注冊,欽遵在案。今據詳報,三年俸滿,相應照
保題,聽候部議升用。再查楊元俸滿遺缺,經臣會疏具題,請以水師提標中營守備彭錦與楊元對調,見候部覆,合并聲明。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合詞具題,伏乞皇上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四頁。
二二九、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臣尹繼善等謹題為循例報滿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崔應階題前事內開:據護理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印務臺灣水師副將龔宣詳,據護理澎湖水師副將事澎湖水師左營游擊葉凱詳,據澎湖水師右營守備楊元詳稱:竊守備楊元于乾隆三十年六月十七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十七日,歷俸已滿三年,任內經手兵馬、錢糧、軍火、甲械等項,各俱清楚,亦無地方失事逃盜停升等案違礙,理合詳報等情轉報到護鎮(zhèn)。據此,覆查無異,合就詳請會核題報等由到臣。據此,該臣看得:案準部咨臺灣澎湖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均仍改為三年俸滿,會核保題,調回內地照例升用等因在案。今據護理臺灣鎮(zhèn)總兵官印務臺灣水師副將龔宣詳報:澎湖水師右營守備楊元,于乾隆三十年六月十七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十七日,歷俸三年期滿,任內經手兵馬、錢糧、軍火、甲械等項,俱各清楚,亦無逃盜停升等案違礙,詳請會題前來。臣查守備楊元,先經前任督臣蘇昌具題預行保舉,給咨送部引見,奉旨楊元準注冊,欽遵在案。今據詳報三年俸滿,相應照例保題,聽候部議升用。再查楊元俸滿遺缺,經臣會疏具題,請以水師提標中營守備彭錦與楊元對調,現候部覆,合并聲明。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合詞具題,伏乞皇上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題,九月初九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
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崔應階疏稱:福建澎湖水師右營守備楊元,于乾隆三十年六月十七日領札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十七日,歷俸三年期滿,相應照例保題,聽候部議升用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澎湖水師右營守備楊元,系預保注冊之員,經臣部于乾隆三十三年七月內將該員掣補閩安水師右營都司,具題請旨,發(fā)給札付,令其任事在案。是守備楊元業(yè)經掣補都司,應將該督保題三年俸滿聽候升用之處毋庸議,俟命下之日,臣部行文該督遵奉施行。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初五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御前大臣管理兵部事務臣尹繼善、太子少保議政大臣兵部尚書鑲紅旗滿洲都統臣托庸、尚書仍兼管國子監(jiān)事務臣陸宗楷、左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管理欽天監(jiān)事務革職留任臣期成額、經筵講官右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臣覺羅奉寬、右侍郎臣宋邦綏、武選清吏司掌印候補郎中臣觀光、郎中臣賦泰、郎中臣錫拉布、郎中臣明泰、郎中臣李錦、員外郎臣都爾松阿、員外郎臣文誠、員外郎臣達敏、員外郎臣白士杰、主事臣興安、主事臣瑪爾札、主事臣陳步瀛、額外主事臣王寬。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五頁。
二三○、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臣尹繼善等謹題為循例報滿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崔應階題前事內開:據護理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印務臺灣水師副將龔宣詳,據護理臺灣水師副將事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李長明詳,據兼護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事中軍守備陳朝龍詳稱:竊守備陳朝龍于乾隆三十年閏二月初二日承領臺灣水師左營守備札付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二日,歷俸已滿三年,任內經手兵馬、錢糧、軍火、甲械等項,俱各清楚,亦無承接緝盜降級停升等案違礙。緣守備奉委兼護本營游擊,續(xù)奉委赴澎湖盤驗軍裝,海洋往返,風信靡定,回營詳報,是以未及應期,稽遲實屬有因,理合聲明詳報等情,轉詳到護鎮(zhèn)。據此,覆查無異,合就詳請會核題報等由到臣。據此,該臣看得:案準部咨,臺灣澎湖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均仍改為三年俸滿,會核保題,調回內地照例升用等因在案。今據護理臺灣鎮(zhèn)總兵官印務臺灣水師副將龔宣詳報:臺灣水師左營守備陳朝龍,于乾隆三十年閏二月初二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二日,歷俸三年期滿,任內經手兵馬、錢糧、軍械等項,俱各清楚,亦無降級停升等案違礙。緣該員委赴澎湖盤驗軍裝,海洋往返,回營詳報,稽遲有因,詳請會題等情前來。臣覆查無異,相應照例保題。聽候部議升用。再查陳朝龍俸滿遺缺,先經前任督臣蘇昌具題,請以水師提標右營守備汪成均與陳朝龍對調,奉部覆準,頒給札付,行知在案,合并聲明。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合詞具題,伏乞皇上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題,九月初九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
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崔應階疏稱:福建臺灣水師左營守備陳朝龍,于乾隆三十年閏二月初二日領札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二日,歷俸三年期滿,相應照例保題,聽候部議升用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臺灣水師守備三年俸滿,該督、提會核保題,以內地應升之缺,即行題補等語。今臺灣水師左營守備陳朝龍于乾隆三十年閏二月初二日領札任事起,至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二日,連閏計算,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事故,與臺灣俸滿保題升用之例相符,應將福建臺灣水師左營守備今調水師提標右營守備陳朝龍俸滿之處注冊,恭候命下,臣部行文該督,遇有該員應升缺出,即行題補。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初五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御前大臣管理兵部事務臣尹繼善、太子少保議政大臣兵部尚書鑲紅旗滿洲都統臣托庸、尚書仍兼管國子監(jiān)事務臣陸宗楷、左侍郎鑲藍旗滿洲都統管理欽天監(jiān)事務革職留任臣期成額、經筵講官右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臣覺羅奉寬、右侍郎臣宋邦綏、武選清吏司掌印候補郎中臣觀光、郎中臣賦泰、郎中臣明泰、郎中臣哈山、郎中臣錫拉布、郎中臣李錦、員外郎臣都爾松阿、員外郎臣素澄、員外郎臣文誠、員外郎臣達敏、員外郎臣白士杰、主事臣興安、主事臣瑪爾扎、主事臣陳步瀛、額外主事臣王寬。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六頁。
二三一、閩浙總督崔應階題本
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謹題為請調守備事:竊照福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卓其祥,先因歷俸將滿三年,經臣會疏具題,請以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黃勝對調。嗣卓其祥續(xù)經俸滿,復經臣具疏題報在案。茲準到部覆黃勝任內,見有海洋被劫降一級留任限緝之案,未便準其調往澎湖。黃勝既不準其調補,所有卓其祥調補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之處,亦毋庸議。應令另行遴員更調等因。臣隨會同提臣詳加遴選,查有水師提標左營守備李建勛,系廣東嘉應州人,由武舉出身。該員熟習水務,弓馬亦優(yōu),以之調補澎湖水師左營守備,于外海營伍,堪以勝任。如蒙圣恩俞允,其所遺水師提標左營守備員缺,應請即以卓守備其祥調補,在任候升,亦于海洋營伍有益。查卓其祥系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人,今請調補水師提標左營守備,駐防泉州府屬之廈汛福山社地方,與隔府別營之例相符。再守備李建勛、卓其祥系對品調補,均毋庸送部引見。又李建勛于前在水師提標中營右哨千總任內,因字識謝得福得受洋船陋規(guī)一案,罰俸一年,業(yè)將銀兩完繳司庫在案。卓其祥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各該員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七頁。
二三二、兵部「為內閣抄出奉漢字上諭一道」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奉漢字上諭一道,除行文各該處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三十四年正月初九日。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初七日,內閣抄出奉上諭:據鄂寧參奏臺灣總兵王巍于賊匪黃教豎旗焚殺一案,措置乖張,畏葸退縮,且心存諱飾,屢次捏報,僅將守備劉國梁揭參,希圖卸罪,請旨拿解質審等語。王巍前已降旨革職,著即拿解來京,交軍機大臣嚴審定擬具奏。守備劉國梁等有應行質訊之處,并著鄂寧遴委妥員,一并押解來京,聽候審訊。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一二頁。
二三三、閩浙總督崔應階題本
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謹題為請補游擊事:竊照福建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蔡國騏,準到部咨,調補澎湖水師左營游擊,所遺員缺,系水師應行題補之缺。查閩省見無候補水師游擊人員,例應于都司內揀選升補。但水師都司惟有閩安水師都司二缺,內左營都司劉宗憲系泉州府人,例應回避,右營都司楊元,見在臺灣尚未到任,此外并無可補人員。臣隨照例于水師見任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黃勝,系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人,由行伍出身。先經臣會疏具題,預行保舉,送部見引,見候部覆在案。該員人材壯健,弓馬水務,均屬練習,應請以之升補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實于海洋營伍有益。再查黃勝籍隸漳州,請補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駐札泉州府同安縣屬之金門地方,與隔府別營之例相符。又黃勝于預保請掣游擊案內,給咨送部引見。如蒙俞允注冊,即系應掣游擊之員,毋庸再行送部。該員見任內,因疏防龍溪縣船戶施萬成被盜一案,準到部復議處,續(xù)經獲犯,審明是竊非強,咨部銷案,見候部覆,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七頁。
二三四、閩浙總督崔應階題本
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謹題為請調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城守營左軍守備劉國梁,因賊匪黃教等糾伙豎旗不法案內玩誤事務,經臣具折奏參,請旨革職嚴審,所遺員缺,例應于內地陸路各營見任守備內揀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興化城守左營守備盧韜,系直隸趙州柏鄉(xiāng)縣人,由行伍出身。該員漢仗去得,弓馬亦嫻,歷練營務,若以之調補臺灣城守營守備,必能勝任。合無仰懇圣恩,俯準將盧韜調補臺灣城守營左軍守備,于海疆營伍地方均有裨益。如蒙俞允,其盧韜所遺興化城守左營守備員缺,查有病痊起用,仍以原缺坐補之原任興化城守左營守備唐輝,系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由行伍出身。先因染患風寒病證,左腳腫痛,經前督臣蘇昌題準部覆,解任回籍調理。續(xù)據唐輝呈報病痊,經臣驗看,該員年力未衰,堪以供職,題請起用,并給咨送部,于乾隆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引見,奉旨唐輝著照例以原缺補用,欽此。該員人材壯健,弓馬亦嫻,以之坐補興化城守左營守備,實為駕輕就熟,于地方營伍,可資整飭。查興化城守左營守備駐札興化府屬之涵江汛地方,與唐輝原籍晉江縣系隔府別營,例不回避,再盧韜系對品調補,唐輝系奉旨以原缺補用之員,均毋庸給咨送部引見。各該員俱無參罰案件,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各員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陸路提督臣黃仕簡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八頁。
二三五、給臺灣總兵葉相德敕諭
皇帝敕諭總兵官葉相德:茲特命爾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地方,駐札臺灣府城,管轄本標中、左、右三營,統轄北路副將、臺灣水師副將、澎湖水師副將、臺灣城守營參將、南路營參將、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北路淡水營都司各營大小將領及守御等官,俱照題定經制事例管轄。爾須操練兵馬,振揚威武,申明紀律,撫恤士卒,嚴明斥堠,防遏奸宄,修浚城池,繕治器械,相度地勢險易,控制要害處所,責成該汛弁兵力圖保障。各營額兵,務選補精強,毋容積猾老弱糜餉。一應本折糧餉,聽該管衙門給發(fā)。所部官丁,必須嚴加鈐束,秋毫無犯,使兵民相安,不得借打草放馬為名,騷擾農業(yè)。如遇寇警,即統兵戮力剿捕,不得觀望,致誤軍機。倘賊勢重大,飛報總督、巡撫、提督發(fā)兵合剿,務盡根株,毋使滋蔓。如有賊眾投誠,察其實心向化,即與安插。如招撫事體重大,即申報總督、巡撫、提督奏請定奪。爾仍聽閩浙總督、福建水師提督節(jié)制。所屬副將以下,聽爾節(jié)制。千把總以下,如有臨陣退縮、殺良冒功、乘機搶掠、侵餉肥己者,會同總督、巡撫、提督以軍法從事。敕中開載未盡事宜,皆申報總督、巡撫、提督參酌施行。一應錢糧、詞訟、民事,俱系有司職掌,不得干預。文官遲誤糧餉及隱匿賊情不報者,爾移會巡撫指參,從重治罪。爾受茲委任,須持廉秉公,殫力奮勇,殲寇固圉,斯稱厥職。如或貪黷乖張,因循怠忽,縱寇殃民,貽誤封疆,國憲具存。爾其慎之!故諭。乾隆三十四年三月二十日。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一三頁。
二三六、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臣尹繼善等謹題為循例報滿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崔應階題前事內開:據前任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王巍呈,據臺灣水師副將龔宣詳,據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李長明詳稱:竊照卑職于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歷俸已滿三年,任內經手兵馬、錢糧等項俱各清楚,亦無停升降級等案違礙,理合詳報等情轉報到本職。據此,覆查無異,合就呈請會題等由到臣。據此,該臣看得:案準部咨,臺灣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均仍改為三年俸滿,會核保題,調回內地照例升用等因。今據前任臺灣縣總兵官王巍呈報: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李長明于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歷俸三年期滿,經手錢糧等項俱各清楚,亦無停升等案違礙,呈請會題等情前來。臣查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李長明俸滿遺缺,先經臣具題,請以海壇鎮(zhèn)標右營游擊游輔調補,接到部覆,準其對調在案。茲李長明歷俸三年期滿,查系福建建寧府浦城縣人,今已俸滿,應照水師回避本省之例辦理,相應照例聲明保題,聽候部議升用。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合詞具題,伏乞皇上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四年三月初五日題,四月十二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
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崔應階疏稱:福建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李長明,于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領札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歷俸三年期滿,經手錢糧等項,俱各清楚,亦無停升等案違礙,相應照例保題,聽候部議升用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內:臺灣水師游擊三年俸滿,該督、提會核保題,以內地應升之缺即行題補等語。又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內,臣部議覆原任閩浙總督蘇昌題報臺灣水師右營游擊李耀先三年俸滿案內,以該員籍隸福建本省,參將例當回避,請即照福建、廣東二省調補之例,俟有廣東外海水師參將缺出,臣部題請升補,并請嗣后均照此例辦理等因具奏,奉旨依議,欽遵在案。今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李長明于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領札任事起,至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連閏計算,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事故,與臺灣俸滿保題升用之例相符,應將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今調海壇鎮(zhèn)標右營游擊李長明俸滿之處注冊。該員系福建人,恭候命下,臣部照例俟有廣東外海水師參將缺出,題請升補。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四年五月初十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御前大臣管理兵部事務臣尹繼善、太子少保議政大臣兵部尚書暫署吏部尚書事務正黃旗滿洲都統臣托庸、經筵講官兵部尚書仍兼管國子監(jiān)事務臣陸宗楷、經筵講官右侍郎臣覺羅奉寬、右侍郎臣宋邦綏、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觀光、郎中臣賦泰、郎中臣明泰、郎中臣錫拉布、郎中臣沈琳、郎中臣李錦、員外郎臣都爾松阿、員外郎臣達敏、員外郎臣宋國瑽、員外郎臣邵齊然、額外主事臣王寬。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九~八○○頁。
二三七、閩浙總督崔應階題本
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革職留任臣崔應階謹題為特參人材庸懦之游擊、以肅軍紀事:竊照游擊一官,有督率備弁、訓練兵丁之責,自當奮勉奉公,方為無忝厥職。詎有福建臺灣鎮(zhèn)標中營游擊黃恩顯者,人本平常,才復庸懦,自本年二月內病痊之后,料理營務,未見振作,辦事益覺竭蹶。臺灣海外重地,職任中軍,乃全臺領袖,似此庸懦無能之員,未便因以尚無劣跡,姑容戀棧,致滋貽誤海疆營伍。準據署理福建水師提督印務南澳鎮(zhèn)總兵官臣林國彩、護理臺灣鎮(zhèn)總兵官印務臺灣水師副將龔宣各揭報前來,相應特疏題參,請旨將游擊黃恩顯勒令休致,以肅軍紀。再查黃恩顯并無出師軍功勞績,祗由承襲伊祖父黃大來,原任福建福寧鎮(zhèn)總兵官,于康熙十九年功剿海賊、克復漳泉等城議敘騎都尉世職,合并聲明。除遺缺容臣另選請調,先行委員摘印署理,勒令離營,追札送銷,并飭查黃恩顯任內經手錢糧、軍械等項有無未清另報外,臣謹會同署理福建水師提督印務南澳鎮(zhèn)總兵官臣林國彩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四年八月二二十八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革職留任臣崔應階。
旨:黃恩顯著議處具奏,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八○一頁。
二三八、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兼管翰林院掌院學士事臣尹繼善等謹題為請補游擊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崔應階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水師提標右營游擊陳汝捷,經臣會疏具題,請調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現候部覆。所遺水師提標右營游擊員缺,系水師應行題補之缺。閩省現無候補水師游擊人員,亦無合例都司。臣隨會同提臣,照例于現任水師各營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水師提標后營守備許友勝,系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由行伍出身,現在委帶閩省水兵,出師滇省,尚未回營,歷俸已滿一年,經前督臣蘇昌具題,預行保舉,給咨送部,于乾隆三十二年六月內引見,奉旨許友勝準注冊,欽此。該員年力強壯,弓馬去得,諳曉水務,雖系預保應掣都司,并非游都兼掣之員,但閩省水師,現任守備原有通融越缺請補游擊之例,若以之升補水師提標右營游擊,堪以勝任。合無仰懇圣恩,俯準將許友勝升補水師提標右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益。查守備許友勝,興化府人,請補水師提標右營游擊,駐札泉州府屬之廈門地方,與隔府別營并水師通融越缺請補之例均屬相符。許友勝引見未滿三年,現在云南軍營。今以現任守備候掣都司請升游擊,應否給咨送部引見,聽候部議。該員現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理福建水師提督印務南澳鎮(zhèn)總兵官臣林國彩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題,三月二十九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
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崔應階疏稱:福建水師提標右營游擊員缺,臣照例詳加揀選,查有水師提標后營守備許友勝,年力強壯,弓馬去得,諳曉水務,以之升補水師提標右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益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福建外海水師游擊員缺,準其于水師都司、守備內通融題補,恭候欽定等語。又乾隆三十四年十月內,臣部議準閩浙總督崔應階奏請水師人員到任一年后,方準題升等因,奉旨依議,欽遵在案。福建水師提標右營游擊員缺,系外海水師題補之缺。許友勝系現任外海水師守備,到任已滿一年,任內并無事故。該督既稱該員年力強壯,弓馬去得,諳曉水務,以之升補水師提標右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益等語,查與閩省通融題補之例相符。該員由守備題補游擊,系越缺升補,應令該督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可否準其補授福建水師提標右營游擊之處恭候欽定。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御前大臣管理兵部事務兼管翰林院掌院學士事臣尹繼善、太子少保議政大臣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尚書事務正黃旗滿洲都統臣托庸、經筵講官兵部尚書兼管國子監(jiān)事務革職留任從寬留任又從寬留任臣蔡新、專署左侍郎正紅旗滿洲副都統署理鑲藍旗滿洲副都統事務臣綽克托、經筵講官右侍郎臣覺羅奉寬、右侍郎教習庶吉士仍兼管順天府事務臣蔣元益、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觀光、郎中臣賦泰、郎中臣明泰、郎中臣哈山、郎中臣錫拉布、郎中臣陳步瀛、郎中臣李錦、員外郎臣多隆武、員外郎臣達敏、員外郎臣都爾松阿、員外郎臣文誠、員外郎臣宋國瑽員外郎臣江蘭、員外郎臣甘際昌、主事臣王寬、額外主事臣聞嘉言。
夾片:許友勝,福建人,年五十五歲,由行伍拔補把總、千總。乾隆二十七年七月內,預保注冊。二十九年十二月內,掣補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今閩浙總督崔應階以該員年力強壯,弓馬去得,諳曉水務,題請升補福建水師提標右營游擊。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八○四頁。
二三九、暫署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參將事:竊照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王介福,于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初一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初一日,歷俸三年期滿,應俟臺灣鎮(zhèn)臣呈報到日,照例辦理,另疏題報外,查案準部咨,臺灣武職照依文員之例,于將屆滿以前,先期遴員調補。今臺灣南路營參將員缺,例應預行遴調。臣隨會同提臣照例于內地陸路各營見任參將內詳加揀選,查有泉州城守營參將潘御龍,系廣西宣化縣人,由武進士出身。該員諳練營務,辦事勤慎,在閩六載有余,熟悉海疆風士情形,若以之調補南路營參將,似能勝任。合無仰懇圣恩,俯準將潘御龍調補臺灣南路營參將,于海外營伍地方有益。如蒙俞允,其潘御龍所遺泉州城守營參將員缺,請俟參將王介福俸滿調回之日,即以補授,人缺亦屬相當。查王介福系山西徐溝縣人,調補福建泉州城守營參將,與例相符。參將潘御龍、王介福均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潘御龍見任內并無參罰案件。惟查王介福于署臺灣北路副將任內,有因淡防廳民張麟長被盜札縛口鼻悶死一案,業(yè)將統轄疏防職名見在另疏題參,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各員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陸路提督臣甘國寶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頁。
二四○、暫署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游擊事:竊照福建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游輔病故,遺缺先經閩浙總督臣崔應階于乾隆三十五年八月初八日具題,請以候補水師游擊陳宗溥補授。十二月初七日準到部覆,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系調補之缺,例應于內地各營見任水師游擊內揀選熟悉風土之員題請調補,陳宗溥候補水師游擊,并非見任之員題補應調之缺,與例不符。查該省見任游擊,除不便調補外,其見任水師游擊尚有魏宗一員,業(yè)已引見回任,是否堪以調補之處,并未聲明。應將所請候補游擊陳宗溥題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之處毋庸議,所遺員缺,仍令另行揀選題請調補等因。臣隨會同提臣,查臺灣水師游擊缺出,例應于內地水師各營見任游擊內選調,今詳加揀選,惟查有督臣崔應階任內本年九月十五日準到部咨,奉旨魏宗準其補授福建金門鎮(zhèn)標右營水師游擊,著赴新任,欽此,遵即承領札票起行,于十一月初八日到金門任事。魏宗系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行伍出身。該員諳習水務,弓馬亦可,從前曾任臺灣水師左營千總俸滿,調回內地歷升今職,熟悉臺地風土情形。今游擊魏宗既已引見,奉旨準補回任,堪以調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相應聲明,仰懇圣恩,俯準將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魏宗調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于海外地方營伍有益,人缺亦屬相宜。查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查魏宗前于水師提標前營守備任內,因制造炮車架蓋一案溷行造報文冊,部議降一級調用,奉旨加恩改為革職留任,欽遵在案。今請調補游擊,并非升用,所有革職留任之案,應請照例帶于調任,合并聲明。除飭取歷履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頁。
二四一、暫署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參將事:竊照福建臺灣城守營參將白世儻據報病故,經臣另疏題報,并于疏內聲明,遺缺另選請調等因。臣隨會同提臣,照例于內地見任陸路各營參將內詳加揀選。查有同安營參將劉維藩,系貴州大定府人,由行伍出身,曾經出征苗疆議敘軍功,續(xù)于訪護詔安縣匪犯李阿閔等案內奮勉出力,屢著微勞。該員人材壯健,弓馬嫻熟,若以之擬調臺灣參將,似能勝任。合無仰懇圣恩,俯準將劉維藩調補臺灣城守營參將,于海外營伍地方有益。查參將劉維藩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該員見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陸路提督臣甘國寶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頁。
二四二、暫署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補游擊事:竊照福建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魏宗,準到部覆,準其調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等因。除行遵照外,所遺員缺,駐札泉州府屬之金門汛地方,系水師應行題補之缺。查閩省并無候補水師游擊,亦無合例都司,例得以守備通融請補。臣隨會同提臣,于水師各營見任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魏大斌,系廣東嘉應州長樂縣人,由武進士出身。于乾隆三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到營任事,歷俸已滿一年。該員諳曉水務,弓馬俱優(yōu),先經前督臣崔應階具題,請調臺灣水師右營守備,雖經部覆,準其調補,尚未給札,亦未赴臺,仍在金門守備本任。見無參罰案件違礙,洵與通融請補歷俸已滿之例均屬相符。若以之擬補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似能勝任。合無仰懇圣恩,俯準將守備魏大斌升補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益,人缺相宜。如蒙俞允,魏大斌引見雖未滿三年,系以守備越缺請升游擊,應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至魏大斌所遺臺灣水師右營守備員缺,聽候部議覆準之日,另行揀選請調,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頁。
二四三、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游擊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任承恩升補江南江北六安營參將,準到部咨,頒給札付限票,令其赴任等因。除行遵照外,查任承恩所遺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員缺,例應調補。臣隨會同提臣于內地見任陸路各營游擊內詳加揀選。查有詔安營游擊魏世璉,系湖南常德府武陵縣人,由武舉出身。該員年壯技優(yōu),營伍整飭,在閩十載有余,熟悉地方風土情形,以之調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似能勝任。合無仰懇圣恩,俯準將魏世璉調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于地方營伍有益。查游擊魏世璉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該員見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陸路提督臣甘國寶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初十日,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八頁。
二四四、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兵部尚書臣嵇璜等謹題為循例報滿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鐘音題前事內開:據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呈,據澎湖水師副將林俊呈,據澎湖水師右營俸滿游擊黃勝呈稱:竊游擊于乾隆三十五年十月初六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初六日止,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兵馬、錢糧等項俱各清楚,轉送到本職。據此,隨經親加考驗得:俸滿游擊黃勝,人材強壯,水務曉暢,該員前在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于攝理金門左營守備任內,因制造炮車架蓋報銷案內混行造報文冊,部議降一級調用,奉旨加恩改為革職留任,欽此;又于澎湖水師右營游擊任內,因原澎湖左營游擊尤用掣補廣東大鵬營參將在洋遭風沉沒議恤一案開報遺漏聲敘臺颶職名遲延,奉文罰俸六個月;又前在臺灣水師左營把總任內,因失察黃永芳偷渡由鹿仔港入口一案,現在咨參,聽候部覆遵照各在案,合并聲明,呈請題報等由。據此,查游擊黃勝于未屆俸滿之先,隨經會疏具題,請與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魏大斌對調,經部覆準,頒給札付,當即發(fā)領,飭令魏大斌前赴澎湖調任,更換黃勝回省察驗核題去后。嗣據魏大斌于乾隆三十九年二月十六日到營任事,黃勝即于是日卸事,交代清楚,離營赴郡,經臺灣鎮(zhèn)出文呈送考驗前來。
該臣看得:臺灣武職,案經奏準部覆,停止預保,凡三年報滿,察其居官,分別辦理,如克勤厥職、著有勞績者,具題時聲明保舉注冊即升,循分供職者仍以原品調補內地員缺,再觀后效,不準即升等因。今澎湖水師右營游擊黃勝,于乾隆三十五年十月初六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初六日止,歷俸已滿三年,經手兵馬、錢糧等項,俱各清楚。經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出具考語,并聲明參罰案件,呈送前來。臣親加考驗,俸滿游擊黃勝,材技尚可,水務熟悉,系循分供職之員,應請照例仍以原品調補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注銷臺俸,再觀后效,不準即升。今應遵照臺俸俸滿與邊俸俸滿人員循分供職俱照調簡之例,聽候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合將游擊黃勝俸滿緣由,相應循例題報。再查該員前在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于攝理金門左營守備任內,因制造炮車架蓋報銷案內混行造報文冊,部議降一級調用,奉旨加恩,改為革職留任,欽此;又于澎湖水師右營游擊任內,因原澎湖左營游擊尤用掣補廣東大鵬營參將在洋遭風沉沒議恤一案開報遺漏聲敘臺颶職名遲延,奉文罰俸六個月;又前在臺灣水師左營把總任內,因失察黃永芳偷渡由鹿仔港入口一案,現在咨參,聽候部覆,遵照各在案,合并陳明。除將札付給發(fā)承領,飭令前赴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調任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合詞具題,伏乞皇上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九年五月二十二日題,七月初二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
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鐘音疏稱:福建澎湖水師右營游擊黃勝,于乾隆三十五年十月初六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初六日,歷俸已滿三年,考驗得材技尚可,水務熟悉,系循分供職之員,應請照例仍以原品調補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注銷澎俸,不準即升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澎湖武職,三年報滿,該總督、提督考驗弓馬去得者,會核保題升用;弓馬平常、年力尚健者,即行調回內地對品補用,將澎俸即升之處注銷,仍令該總督給咨送部引見,可否準其調回內地,恭候欽定等語。今澎湖水師右營游擊黃勝,歷俸已滿三年,該總督既稱該員材技尚可,水務熟悉,系屬循分供職之員,應請調補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注銷澎俸,不準即升等因,除將游擊黃勝澎湖三年俸滿即升之處注銷外,應仍令該總督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可否準其調補福建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恭候欽定。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四日,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降九級留任臣嵇璜、左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臣期成額、左侍郎臣周煌、右侍郎署正藍旗護軍統領署鑲白旗鑲藍旗滿州副都統事務革職留任臣高樸、兵部武選清吏司掌印工部郎中臣福寧、鴻臚寺卿仍兼部行走臣江蘭、郎中臣明泰、郎中臣哈山、郎中臣丁田樹、郎中臣沈琳、郎中臣陳步瀛、員外郎臣文泰、員外郎臣永來、員外郎臣劉秉憻、主事臣江瑯、主事臣聞嘉言、額外主事臣周元鼎、額外主事臣施一桂、額外主事臣袁鎬。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一~八一三頁。
二四五、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呈報事:據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呈稱:南路下淡水營都司任■〈艸周〉染患寒病,醫(yī)藥罔效,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身故。據南路營參將張志呈報到鎮(zhèn),合將該故員原領札付一并繳報等情到臣。據此,該臣看得:武職守備以上等官病故,例應題報。茲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任■〈艸周〉染患寒病,醫(yī)藥不痊,于干于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身故,據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呈報前來,除將繳到札付另咨送部查銷外,相應恭疏題報。臣謹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查照施行。為此具本謹具題聞。乾隆四十年二月初五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兵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二頁。
二四六、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水師中營守備魏國忠,于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初八日領札到營任事,計至乾隆四十年十月初八日,連閏歷俸屆滿三年,應俟臺灣鎮(zhèn)臣呈報該員俸滿到日,另行照例辦理具題外,查案準部咨,臺灣武職照依文職之例,于歷俸將屆滿以前,先期遴員調補等因。今臺灣水師中營守備員缺,駐札臺灣府屬之安平鎮(zhèn)地方,應照例于內地水師各營守備內遴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水師提標中營守備楊起麟,系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武舉。該員年壯技可,水務明晰,堪以調補臺灣水師中營守備。其楊起麟所遺水師提標中營守備員缺,駐札漳州府海澄縣屬之浯嶼地方,查守備魏國忠系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請俟魏國忠俸滿調回之日,即以該員調補,亦與隔府之例相符。該員等俱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查守備楊起麟任內并無參罰案件;魏國忠前于署水師提標右營守備任內,因粵民林阿佑等攬客偷渡過臺及謝登榮等自臺回籍案內失察林元璉、黃昌凱二名先后二次出口,每次罰俸一年,又于署水師提標后營守備任內,失察曾文河、徐淑和出口,見在咨參,聽候部覆,合并陳明。除飭取各員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四十年七月三十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四頁。
二四七、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水師右營守備陳志元,于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領札到營任事,計至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連二閏歷俸屆滿三年,應俟臺灣鎮(zhèn)臣呈報該員俸滿到日,另行照例辦理具題外;查案準部咨,臺灣武職照依文職之例,于歷俸將屆滿以前,先期遴員調補等因。今臺灣水師右營守備員缺,駐札臺灣府屬之安平鎮(zhèn)地方,應照例于內地水師各營守備內遴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閩安水師右營守備王澤浩,系浙江衢州府江山縣人,由武舉。該員年壯技可,曉暢水務,堪以調補臺灣水師右營守備。其王澤浩所遺閩安水師右營守備員缺,駐札福州府閩縣屬之閩安鎮(zhèn)地方,查守備陳志元系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請俟陳志元俸滿調回之日,即以該員調補,亦與隔府之例相符。該員等俱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查守備王澤浩前于署水師提標中營守備任內,因拆造江字三號等船查覆遲延罰俸九個月:陳志元前于臺灣水師右營千總任內,因粵民林阿佑等攬客偷渡過臺案內失察林敬成、林應成二名入口罰俸一年,合并陳明。除飭取各員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四十年九月十九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五頁。
二四八、兵部題本
太子太保議政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工部尚書兼管兵部事務和碩額駙一等忠勇公臣福隆安等謹題為請調守備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鐘音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萬青選,于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領札到營任事,計至乾隆四十年十月十九日,連閏歷俸屆滿三年,應俟臺灣鎮(zhèn)臣呈報該員俸滿到日,另行照例辦理具題外;查案準部咨,臺灣武職依照文職之例,于歷俸將屆滿以前,先期遴員調補等因。今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員缺,駐札臺灣府屬澎湖媽宮汛地方,應照例于內地水師各營守備內遴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銅山營守備文英,系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由行伍。該員年強技可,水務曉悉,堪以調補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其文英所遺銅山營守備員缺,駐札漳州府詔安縣屬銅山汛地方,查守備萬青選系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請俟萬青選俸滿調回之日,即以該員調補,亦與隔府之例相符。該員等俱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查守備文英于前在烽火門千總任內,因流犯方全在配逃回改名劉贊生投充入伍,接任官不行查出降一級留任;又萬青選帶兵赴滇回閩,送部引見,奉旨萬青選革職從寬留任,俟四年無過,再予開復,照例升轉,欽此;又于制造炮車架蓋報銷案內,因混行造冊,部議降一級調用,奉旨加恩改為革聯留任,欽遵各在案。今文英、萬青選系對品請調,并非升補,所有文英降級留任、萬青選革職留任之案,應請各帶于調任,合并陳明。除飭取各員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乾隆四十年七月三十日題,九月初七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
二四九、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都司事:竊照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董君玉于前署廣西馗纛營都司任內,因失察民人張德裕等私越安南,照例降一級調用,所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員缺,接準部咨揀選題調等因。臣隨會同提臣,照例于內地陸路都司內詳加揀選。查有興化城守右營都司馬龍圖,系甘肅張掖縣人,由武進士出身。該員年力富強,弓馬去得,堪以調補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于海疆營伍有益。查馬龍圖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該員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陸路提督臣李國梁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福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四十二年三月初九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七頁。
二五○、兵部題本
太子太保議政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兵部尚書兼管工部事務和碩額駙一等忠勇公臣福隆安等謹題為循例報滿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鐘音題前事內開:據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呈;據臺灣鎮(zhèn)標左營俸滿游擊蔣良憲呈稱:竊游擊于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初三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三日止,歷俸已滿三年,經手兵馬、錢糧等項俱各清楚,并無參罰案件,理合聲明具報到鎮(zhèn),呈請題報等由。查游擊蔣良憲于未屆俸滿之先,經臣會疏具題,請與建寧鎮(zhèn)標右營游擊薛殿元對調,部覆允準,頒給札付,飭令薛殿元先行赴臺,更換蔣良憲回省察驗核題。茲據薛殿元呈報,于乾隆四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到營任事。蔣良憲隨卸事離營,交代清楚,經臺灣鎮(zhèn)給文親赍,由水師提臣轉送到臣。準據此,該臣看得:臺灣武職案經奏準停止預保,凡三年報滿,察其居官分別辦理,如克勤厥職、著有勞績者,具題時聲明保舉注冊即升;循分供職者,仍以原品調補內地,再觀后效,不準即升等因。今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蔣良憲,于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初三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三日止,歷俸已滿三年,經手兵馬、錢糧等項俱各清楚,并無參罰案件,經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呈送考驗前來。臣親加考驗,俸滿游擊蔣良憲材技可觀,諳練營伍,洵屬克勤厥職之員,堪膺保舉。除將札付給發(fā)承領,飭令前赴建寧鎮(zhèn)標右營游擊調任外,合將游擊蔣良憲俸滿保舉緣由,循例題報,聽候部議。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陸路提督臣李國梁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四十二年七月十三日題,八月十七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鐘音疏稱:福建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蔣良憲,于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初三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三日,歷俸已滿三年,考驗得材技可觀,諳練營伍,洵屬克勤厥職之員,堪膺保舉,聽候部議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臺灣武職三年俸滿,該總督、提督會核題報,于即升官員內先行升用之中,又先行升用等語。今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蔣良憲,于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初三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三日,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事故。該總督既稱該員材技可觀,諳練營伍,洵屬克勤厥職,堪膺保舉等語,查與臺灣俸滿保題升用之例相符,應將福建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今調補建寧鎮(zhèn)標右營游擊蔣良憲俸滿之處注冊,恭候命下臣部,照例升用。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初八日,太子太保議政大臣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兵部尚書鑲黃旗滿洲都統管理戶部三庫兼管工部理藩院步軍統領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鑾儀衛(wèi)掌衛(wèi)事總管健銳營官兵事務總管御茶膳房養(yǎng)心殿造辦處奉宸苑事務圓明園八旗內府三旗官兵大臣和碩額駙一等忠勇公革職從寬留任臣福隆安、經筵講官尚書兼管國子監(jiān)事務革職留任二次從寬留任臣蔡新、左侍郎臣周煌、經筵講官右侍郎兼署禮部左侍郎正紅旗蒙古副都統管理左翼年幼世職官學世襲恩騎尉兼佐領臣景福、翰林院侍講學士兼部行走掌武選清吏司印臣多隆武、郎中臣富森布、郎中臣江瑯、郎中臣張煌、員外郎臣盛保、員外郎臣阿彰阿、員外郎臣博慶、員外郎臣敷森布、員外郎臣德蘊、員外郎臣王祿朋、候補員外郎臣潘有勛、候補員外郎臣江淦、主事臣永明、主事臣七十五、主事臣聞嘉言、額外主事臣袁鎬、額外主事臣徐長發(fā)、額外主事臣張宏猷、司務兼辦司事臣金以塾。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七~八一八頁。
二五一、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循例報滿事:據前任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呈:據臺灣鎮(zhèn)標右營俸滿游擊鈕昌大呈稱:竊游擊于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初三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三日止,歷俸已滿三年,經手兵馬、錢糧等項俱各清楚,并無參罰案件。惟丁父憂,扣至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服滿,理合聲明,具報到鎮(zhèn),呈請題報等由。查游擊鈕昌大于未屆俸滿之先,經臣會疏具題,請與云霄營游擊岱明阿對調,部覆允準,頒給札付,飭令岱明阿先行赴臺更換鈕昌大回省,察驗核題。茲據岱明阿呈報,于乾隆四十二年六月初五日到營任事。鈕昌大隨卸事離營,交代清楚,經臺灣鎮(zhèn)給文親赍由水師提臣轉送到臣。
準據此,該臣看得:臺灣武職案經奏準停止預保,凡三年報滿,察其居官分別辦理。如克勤厥職著有勞績者,具題時聲明保舉,注冊即升;循分供職者仍以原品調補內地,再觀后效,不準即升等因。今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鈕昌大于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初三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三日止,歷俸已滿三年,經手兵馬、錢糧等項俱各清楚,亦無參罰案件,經前任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呈送考驗前來。臣親加考驗,俸滿游擊鈕昌大年力強壯,弓馬尚可,系循分供職之員,應請以原品調補云霄營游擊,注銷臺俸,再觀后效,不準即升,仍照調簡之例,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
合將游擊鈕昌大俸滿緣由,相應循例題報。再查該員因親老改補近省,見丁父憂尚未服滿,合并陳明。陳將札付給發(fā)承領,飭令前赴云霄營游擊調任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陸路提督臣李國梁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八~八一九頁。
二五二、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都司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中營都司李得發(fā)病故,經臣另疏題報在案。所遺員缺駐札臺灣府彰化縣例應于內地陸路各營都司內揀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延平城守右營都司張鈺,系鑲白旗漢軍,由武舉出身。該員材技去得,操防勤慎,堪以調補臺灣北路中營都司,于海疆營伍有益。查張鈺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該員任內有失察汛兵洪恩等窩匪分贓一案不同城兼轄降一級留任,今系調補,并非升用,應請帶于調任,合并陳明。除飭令先行赴臺署事,聽候部覆給札并取歷履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陸路提督臣李國梁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十三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九頁。
二五三、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富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富奏四十七年分閩浙二省甄別俸滿千總年終匯奏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錄粘單移會貴處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日。
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五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富勒渾跪奏為甄別年滿千總遵例恭折匯奏事:竊照各營六年俸滿千總及臺澎三年俸滿千總,例應分別保送留任勒休,年底匯折奏聞。其已經六年者,下次改為三年一次甄別等因,遵行在案。今查乾隆四十七年分,閩浙二省年滿千總,前經督臣陳輝祖陸續(xù)考驗,分別保送留任勒休,先后咨部在案。臣檢查案卷,核計福建省保送留任者五員,斥革者五員,浙江省保送留任者十五員,勒休斥革者四員。茲屆年終,臣謹循例恭折具奏,并繕具清單,敬呈御覽,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查核施行。再查閩浙為瀕海要區(qū),營制攸關綦重,福建額設千總一百四十一員,浙江額設千總一百零八員,較之各省為數甚多。其中材技優(yōu)嫻者固不乏人,而衰頹庸劣者諒亦不少,必當考核嚴明,始足以示懲儆。今兩省共計斥革九員,雖額數已符,當此武備廢弛之時,尤應嚴加整頓。臣現分調將備千總等員,逐一考驗,大加甄別,統于軍政案內辦理,務期營伍嚴肅,共知奮勵,合并附折陳明,謹奏。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三日奏朱批:該部知道,欽此。
福建省甄別千總清單:謹將乾隆四十七年分福省甄別過年滿千總各員開列于后:初屆六年俸滿、先經預保注冊留任候掣千總一員張世龍。臺灣初屆三年俸滿保送千總一員陳文瑞,前屆臺灣三年俸滿、今又屆三年保送千總一員陳世茂,前屆六年俸滿同預保一并保送注冊留任候掣、今又屆三年仍留候掣千總一員王宣文,初屆六年俸滿留任千總一員李天成,未屆甄別另案斥革千總五員鄭炳、李文祿、劉宗元、楊彪、葉登。
浙江省甄別年滿千總清單:謹將乾隆四十七年分浙江省甄別過年滿千總各員開列于后:初屆六年俸滿保送千總五員龐榮選、吳秉鈞、陳起鳳、衛(wèi)覲光、魯遇春,初屆六年俸滿先經預保注冊留任候掣千總四員徐忠、吳兆鳳、尹亮、姚步云,前屆六年俸滿保送候推、今屆三年甄別仍留候推千總一員趙秉義,初屆六年俸滿留任千總一員柳亦忠,前屆六年俸滿留任、今屆三年甄別仍留原任千總三員王應忠、王擎、王國忠,前屆六年俸滿及初次甄別均準留任、今屆二次甄別仍留原任千總一員李國棟,初屆六年俸滿勒休千總三員劉上進、麻文烈、李林標,未屆甄別先經另案斥革千總一員李振聲。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二一~八二二頁。
二五四、給臺灣總兵孫猛敕諭
皇帝敕諭總兵官孫猛:茲特命爾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地方,駐札臺灣府城,管轄本標中、左、右三營,統轄北路副將、臺灣水師副將、澎湖水師副將、臺灣城守營參將南路營參將、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北路淡水營都司各營大小將領,俱照題定經制事例管轄。爾須操練兵馬,振揚威武,申明紀律,撫恤士卒,嚴明斥堠,防遏奸宄,修浚城池,繕治器械,相度地勢險易,控制要害處所,責成該汛弁兵力圖保障。各營額兵,務選補精強,毋容積猾老弱糜餉。一應本折糧餉,聽該管衙門給發(fā)。所部官丁,必須嚴加鈐束,秋毫無犯,使兵民相安,不得借打草放馬為名,騷擾農業(yè)。如遇寇警,即統兵戮力剿捕,不得觀望,致誤軍機。倘賊勢重大,飛報總督、巡撫、提督發(fā)兵合剿,務盡根株,毋使滋蔓。如有賊眾投誠,察其實心向化,即與安插。如招撫事體重大,即申報總督、巡撫、提督,奏請定奪。爾仍聽閩浙總督、福建水師提督節(jié)制。所屬副將以下,聽爾節(jié)制。千把總以下,如有臨陣退縮、殺良冒功、乘機搶掠、侵餉肥己者,會同總督、巡撫、提督,以軍法從事。敕中開載未盡事宜,皆申報總督、巡撫、提督參酌施行。一應錢糧、詞訟、民事,俱系有司職掌,不得干預。文官遲誤糧餉及隱匿賊情不報者,爾移會巡撫指參,從重治罪。爾受茲委任,須持廉秉公,殫力奮勇,殲寇固圉,斯稱厥職。如或貪黷乖張,因循怠忽,縱寇殃民,貽誤封疆,國憲具存,爾其慎之!故諭。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一七頁。
二五五、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富勒渾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富奏副將何俊等護理總兵副將等因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錄粘單移會貴處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四十八年五月日。
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富勒渾跪奏為護總兵副將篆務循例奏聞事:竊照金門鎮(zhèn)臣羅英笈上年奏請陛見,荷蒙俞允。嗣緣臺灣有漳泉民人聚眾械斗等案,金門為金臺出入門戶,最為扼要,經臣奏明,令羅英笈暫緩起程,在彼嚴加堵緝在案。茲臺灣各案業(yè)已完竣,該鎮(zhèn)現無應辦要件,自應遵照前旨,即行入覲。所遺員缺,查有澎湖協副將何俊,熟悉水師,曉暢營伍,堪以護理。所遺副將員缺,查有該協左營游擊林滉。明白勤慎,堪以兼署,除檄飭遵照外,理合循例恭折奏聞,伏乞皇上睿鑒。謹奏。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奉朱批:覽,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二二頁。
二五六、閩浙總督富勒渾題本
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富勒渾謹題為請調游擊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中營游擊魁德,因署理臺灣城守營參將任內刁民械斗滋事,統轄汛地不能先事嚴防,經臣參奏,請旨革職,所遺員缺,例應于內地陸路見任游擊內揀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福寧鎮(zhèn)標左營游擊耿世文,見年五十四歲,貴州普定縣人,由難蔭把總歷升今職。該員材技去得,熟諳營伍,并無參罰案件,請以調補臺灣鎮(zhèn)標中營游擊,實于海疆有益,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除飭令該員先行赴臺署事,并取歷履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署陸路提督臣常青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四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富勒渾。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二四頁。
二五七、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尚書事務臣劉墉等謹題為題補副將事:兵科抄出前任兩廣總督覺羅巴延三題前事內開:竊照廣東澄海協副將陳大魁因染患風寒病癥,醫(yī)治不效病故,經臣恭疏題報。所遺澄海協副將,系外海水師應題之缺,先經聲明選員另疏題補。茲會同廣東提督臣竇璸,查有候補水師副將張繼勛,系福建福州府羅源縣人,由行伍出身,前經補授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因疏防生番戕殺民人案內降一級調用,奉旨著發(fā)往廣東,以水師副將補用,欽此。該員熟諳水師,留心營務,以之補授海澄協副將,實屬人地相宜,理合會疏題請。再張繼勛續(xù)準兵部咨開:該員又因分巡千總王承瑞私自回家并不揭報,經本部議以降二級調用,銷去任內加一級,抵降一級,仍于補官日再降一級用。奉旨著于補官引見之日奏聞請旨,欽遵在案。今該員既經奉旨發(fā)往廣東,以水師副將用,其續(xù)議降一級之案,應于補官日帶于新任等因。茲將該員題補副將,應否給咨送部引見,聽候部議。又本案臣與提臣公同揀選,遵例停止印結,合并陳明。除履歷冊送部查核外,臣謹會同廣東提督臣竇璸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題,十二月十九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前任兩廣總督覺羅巴延三疏稱,廣東澄海協副將陳大魁病故,遺缺查有候補水師副將張繼勛熟諳水師,留心營務,以之補授澄海協副將,實屬人地相宜等因,具題前來。查廣東澄海協副將系外海水師題補之缺。候補副將張繼勛系福建臺灣水師總兵,因失察生番戕殺男婦案內降一級調用,續(xù)因千總王承瑞差派出洋,私自回家,不行揭報,應于補官日降一級用等因具題,奉旨張繼勛補官引見之日,著該部將此案降級之處奏聞請旨,欽此。嗣經該員到部,臣部聲明緣由,帶領引見。奉旨張繼勛著發(fā)往廣東,以水師副將補用,欽此。今題補副將,與例相符。該督既稱該員熟諳水師,留心營務,補授澄海協副將等語,應如所請,張繼勛準其補授廣東澄清協副將。該員系奉旨發(fā)往廣東以水師副將補用之員,毋庸送部。所有降一級之案,照例帶于新任。恭候命下,臣部發(fā)給札付,令其任事。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四十九年二月十七日,經筵講官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尚書事務臣劉墉、尚書臣周煌、左侍郎兼文淵閣直閣事降一級從寬留任臣紀□、署理藩院左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臣?!?、翰林院侍講學士兼部行走掌武選清吏司印臣敷森布、郎中臣富森布、郎中臣徐長發(fā)、員外郎臣扎克桑阿、員外郎臣陳守詒、主事臣博爾敦、候補主事臣祿明、候補主事臣德坤、額外主事臣楊照、額外主事臣王中圩、額外主事臣張□□、司務兼辦司事臣吉□、司務兼辦司事臣王朝揚。
旨:張繼勛補授廣東澄海協副將,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二五頁。
二五八、兵部「為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除另行辦理具題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照備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初十日。
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初五日,內閣抄出奉上諭:據常青奏,接準臺灣府城參將宋鼎、游擊鄭嵩、左淵、署游擊王天植會稟,上年十二月內,有防守小北門把總高大捷逃赴鹿耳門覓船內渡,隨將該弁鎖解到郡,訊供因賊匪猖獗,欲逃回內地。隨商同臺灣道恭請王命,即將高大捷即行正法等語。緣營恇怯積習,最為可惡。在兵丁臨陣脫逃,已屬大干軍紀,況高大捷身系把總,當臺匪滋事之時,帶兵防守,輒敢擅離郡城,首先逃避,情罪甚重,自應立正典刑,以肅軍令。該參將宋鼎等一聞高大捷逃赴鹿耳門之信,立即鎖解到郡,會同訊明正法,所辦甚是。武職中參游等官,雖非專閫大員,于例不應專戮,但軍營之際,非尋常無事可比,該參將等能知事體輕重,一經訊明高大捷脫逃屬實,即會同該道將高大捷于郡城先行正法,使在事兵弁感知警畏,實屬能事可嘉。宋鼎、鄭嵩、左淵、王天植俱交部議敘。著該督俟剿捕事竣后,俱給咨送部引見。回來逃兵拿獲,尚且即行正法,況高大捷以武弁委城脫逃,尤為可惡,雖已正法尚不足蔽辜,著該督查明伊子奏聞發(fā)遣,并將辦理緣由著各督撫通行曉諭綠營弁兵,使知避賊潛逃,希圖幸免,不但戮及其身,即其子嗣亦難邀寬宥,庶懲一儆百,不致復蹈恇怯惡習,以勵戎行而申法令。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三○頁。
二五九、兵部題本
議政大臣署理兵部尚書事務鑲紅旗蒙古都統管理鑾儀衛(wèi)事總管內務府大臣臣福長安等謹題為請調守備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李侍堯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城守營右軍守備邱能成,欽奉上諭,升補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所遺守備員缺,接準部咨,系陸路題調之缺,行文揀選調補等因。臣隨于內地現任陸路各營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福寧鎮(zhèn)標右營守備王維武,年四十八歲,福建汀州府長汀縣人,由行伍歷升今職。該員弓馬可觀,營伍熟諳,請以調補臺灣城守營右軍守備,于海疆營伍有益。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查王維武因造報乾隆四十四年分實在兵丁數目冊籍遲延,部議降二級,任內有加一級,應銷去加一級,仍降一級調用,送部引見。奉旨:王維武著照部議,所降之級從寬留任,欽此,欽遵在案。今請調補,并非升用,所有降級留任之案,照例帶于調任,應俟扣滿年限,另請開復,合并聲明。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暑署福建水師提督事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常泰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再照福建陸路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總兵官臣柴大紀現在臺灣剿匪,毋庸會銜,合并陳明。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二年八月初四日題,九月十六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李侍堯疏稱;福建臺灣城守營右軍守備員缺,接準部咨,揀選調補。臣于內地現任陸路各營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福寧鎮(zhèn)標右營守備王維武,弓馬可觀,營伍熟諳,請以調補臺灣城守營右軍守備,于海疆營五有益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臺灣城守營右軍守備系陸路題調之缺,王維武現任福寧鎮(zhèn)標右營守備,任內雖有降一級留任事故,但系調補,并非升用調補守備,與例相符。該督既稱該員弓馬可觀,營伍熟諳,調補臺灣城守營右軍守備,于海疆營伍有益等語,應如所請,王維武準其調補福建臺灣城守營右軍守備。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恭候命下,臣部換給札付,令其任事。所有降級留任之案,帶于調任。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十日,御前大臣內大臣議政大臣署理兵部尚書事務鑲紅旗蒙古都統管理鑾儀衛(wèi)事管理御茶膳房造辦處總理工程處事務總管清漪園等處向導處大臣御船處統領管理鷹狗處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臣福長安、經筵講官尚書臣彭元瑞、左侍郎鑲藍旗蒙古副都統臣海寧、戶部右侍郎兼署兵部左侍郎事務臣汪承霈、右侍郎正黃旗蒙古副都統總管內務府大臣總理工程事務臣伊齡阿、右侍郎臣吳玉綸、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敷森布、郎中臣胡時顯、員外郎臣和精額、員外郎臣王錕、主事臣祿明、主事臣德坤、主事臣達德、主事臣盛惇崇、候補主事臣慶格、候補主事臣張丙震、候補主事臣周元鼎、候補主事臣張裕寧、候補主事臣徐逢豫、候補主事臣李奕疇、額外主事臣高樂生。
旨:王維武依議調補,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二八頁。
二六○、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跪奏前事一案,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李跪奏為甄別年滿千總遵例匯奏事:竊照各營千總六年俸滿及臺灣千總三年俸滿;例應分別保送、留任、勒休,年底匯折奏聞,其已經六年者下次改為三年甄別一次等因遵行在案。今乾隆五十二年分閩省各營千總,多因帶兵前赴臺灣剿捕逆匪,現在軍營未經逐加考驗,應請俟凱旋各弁回營之日,容臣覆加甄別,另行具奏外,所有浙江省年滿千總,經臣先后考驗,分別留任、斥革咨部,其未屆甄別千總,凡有不守官箴以及年過六旬者,亦經隨時咨部斥革、勒休在案。共計留任者六員,勒休斥革者四員。臣仍不時留心察驗,如有弓馬生疏、操防懶惰之弁,立即據實分別參革,斷不敢稍事姑容,致滋玩誤。茲屆匯奏之期,除將甄別浙江省千總名數繕具清單;敬呈御覽外,臣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查核施行。謹奏。
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七日奉朱批:該部知道,欽此。謹將乾隆五十二年分浙江省甄別過年滿千總,開列清單恭呈御覽。計開:初屆六年俸滿留任千總四員高發(fā)瑞、楊瑛、陳松年、林鳳銓,前屆六年俸滿留任、今屆三年甄別仍留原任千總一員夏沛霖,前屆六年俸滿及初次甄別均準留任、今屆二次甄別仍留原任千總一員周豐盛,前屆六年俸滿留任、今屆三年甄別斥革千總一員徐飛鸞,未屆甄別年過六旬勒休千總一員王國忠,未屆俸滿另案斥革千總二員徐登山、金殿選。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二九頁。
二六一、福建水師提督蔡攀龍題本
參贊福建水師提督統轄臺灣水陸官兵事務暫駐臺灣府臣蔡攀龍謹題為恭報微臣接印事日期、仰祈睿鑒事:竊臣于乾隆五十三年二月十七日,在嘉義軍營接到協辦大學士總督將軍公臣??蛋沧砷_:本年正月二十三日,欽奉諭旨:福建水師提督員缺,著蔡攀龍調補,欽此,欽遵。臣隨于是日起程,十九日抵臺灣府城,專差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謝恩詔赍領欽頒福建水師提督銀印一顆到臣。隨恭設香案,望闕叩頭祗受。即于是日啟印任事。業(yè)經恭折奏謝天恩在案。所有王命旗牌、暨節(jié)奉上諭、圣訓書籍并皇輿全圖、火牌、文卷等項,俱收存廈門提督衙署。除檄行提標中軍參將王祖烈逐一查明看管外,謹將微臣接印任事日期,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具本謹具題聞。乾隆五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參贊福建水師提督統轄臺灣水陸官兵事務暫駐臺灣府臣蔡攀龍。
旨: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頁。
二六二、兵部「為兵科抄出議覆將軍公福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兵科抄出議覆將軍公福等奏特克什布等補副將一折,本部業(yè)經議覆完結,相應抄錄粘單,移會貴處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五月日。
兵部謹題為將備員缺分別揀選升補恭折奏請圣鑒事:內閣抄出將軍公福等奏請參將特克什布等升補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一折,于乾隆五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奉朱批: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月二十五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將軍公福等奏稱:竊照軍營遇有員缺,應于打仗出力人員內奏請升補。茲福建延平協副將員缺,查有泉州城守營參將特克什布打仗奮勇,應請即以升補。所有泉州城守營參將員缺,查有提標后營游擊張無咎打仗奮勇,營伍留心,堪以升補。所遺提標后營游擊員缺,查有長福營右軍都司馬元勛打仗奮勇,堪以升補。所遺長福營右軍都司員缺,查有提標后營守備哈景泰堪以升補。所遺提標后營守備員缺,請以漳州城守營千總沈勇云升補。又長福營參將現在出缺,查有汀州鎮(zhèn)標中營游擊海亮打仗奮勇,才具明干,應請即以升補。所遺汀州鎮(zhèn)標中營游擊員缺,查有興化協左營都司譚綸邦打仗奮勇,堪以升補。所遺興化協左營都司員缺,查有督標左營守備張奉延堪以升補。所遺督標左營守備員缺,請以汀州鎮(zhèn)標左營千總董國瑞升補。又福寧鎮(zhèn)標中營游擊現在出缺,查有延平協右營都司吳壯圖打仗奮勇,應請即以升補。所遺延平協右營都司員缺,查有奉旨以都司補用之莊錫舍屢著勞績,堪以請補。又水師提標后營游擊現在出缺,查有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謝恩詔堪以升補。所遺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員缺,請以水師提標左營千總許廷桂升補。又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現在出缺,查有水師提標右營守備曾紹龍堪以升補。所遺水師提標右營守備員缺,請以金門鎮(zhèn)標右營千總蘇大鵬升補。又南澳鎮(zhèn)標左營游擊現在出缺,查有水師提標后營守備李得勝堪以升補。所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員缺,請以閩安協右營千總陳景清升補。又連江營守備員缺,查有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陳明德堪以調補。所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員缺,請以臺灣鎮(zhèn)標右營千總吳攀龍升補。又建寧鎮(zhèn)標中營守備員缺,請以揀發(fā)閩省候補守備徐萬寧補授。又貴州古州鎮(zhèn)標右營都司員缺,查有貴陽營守備劉廷奇堪以升補。所遺貴陽營守備員缺請以威寧鎮(zhèn)標右營千總袁斌升補。又貴州提標左營守備員缺,請以遵義協左營千總李芝升補。再廣東提標前營游擊劉越,前于鹿仔港失陷案內奏參,降為都司,仍留軍營效力,尚未補缺。該員被參之后,頗為奮勇,帶兵打仗,倍加出力,經歷著有勞績。現已令其帶兵回粵,仰懇天恩,將劉越仍留游擊之任,照例定限三年,另請開復等因具奏前來。查定例軍營所出之缺,盡歸軍營出力人員量功升用;又定例陸路游擊以上歷俸二年、都司以下歷俸三年、水師人員歷俸一年始準保題;又定例福建水師游擊員缺,準其于水師都司、守備內通融題補各等語。查現在奏到副將一缺、參將二缺、游擊六缺、都司四缺、守備十缺,俱系軍營所出之缺,陸路參將特克什布、都司馬元勛、吳壯圖、守備哈景泰、張奉廷、劉廷奇、千總吳攀龍、袁斌歷俸俱滿三年,水師守備曾紹龍、李得勝、千總許廷桂、蘇大鵬、陳景清歷俸均滿一年,任內俱無事故,揀發(fā)守備徐萬寧亦無事故,莊錫舍系奉旨以都司補用之員,以上各員今奏補副將、游擊、都司、守備各缺,均與例相符,應如所請,特克什布準其升補福建延平城守副將,馬元勛準其升補福建陸路提標后營游擊,吳壯圖準其升補福建福寧鎮(zhèn)標中營游擊,曾紹龍準其升補福建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李得勝準其升補閩粵南澳鎮(zhèn)標左營游擊,哈星泰準其升補福建長福營右軍都司,張奉廷準其升補福建興化城守左營都司,莊錫舍準其補授福建延平城守右營都司,劉廷奇準其升補貴州古州鎮(zhèn)標右營都司,許廷桂準其升補福建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蘇大鵬準其升補福建水師提標右營守備,陳景清準其升補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吳攀龍準其升補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徐萬寧準其補授福建建寧鎮(zhèn)標中營守備,袁斌準其升補貴州貴陽營守備。臺灣右營守備陳明德任內亦無事故調補守備,亦與例相符,應準其調補福建連江營守備。俟命下之日,臣部各給與札付,令其任事。至陸路游擊張無咎、千總董國瑞、水師守備謝恩詔,俱歷俸未滿年限;游擊海亮、千總沈勇云均有降級留任之案;千總李芝有盜案停升限緝之案;都司譚綸邦現有服制未滿;升補各缺,均與例未符。但該員等系軍營打仗出力之員,與尋常保題者不同,相應請旨,可否將張無咎準其升署福建泉州城守營參將,海亮準其升署福建長福營參將,譚綸邦準其升署福建汀州鎮(zhèn)標中營游擊,謝恩詔準其升署福建水師提標后營游擊,董國瑞準其升署閩浙督標左營守備,沈勇云準其升署福建陸路提標后營守備,李芝準其升署貴州提標左營守備之處,恭候欽定。如蒙俞允,臣部給與署札,令其任事,仍俟扣滿親喪、歷俸年限及事故開復之日,再行題請實授。游擊張無咎引見未滿三年,守備陳明德系對品調補,沈勇云系回任候推之員,徐萬寧系揀發(fā)閩省候補之員,均毋庸調取引見。參將特克什布、游擊海亮、都司馬元勛、譚綸邦、吳壯圖、守備哈景泰、張奉廷、劉廷奇俱引見已滿三年,守備謝恩詔、曾紹龍、李得勝均系越缺題升,以都司用之莊錫舍并千總董國瑞、許廷桂、蘇大鵬、陳景清、袁斌、李芝俱系未經引見之員,應令各該督給咨該員等赴部補行引見。其奏補臺灣右營守備之千總吳攀龍,亦系未經引見之員。查此次臺灣各缺奏補人員,曾奉諭旨,毋庸送部,俟因公來京。再行引見。吳攀龍亦應遵旨,毋庸調取引見。再該將軍等奏稱廣東提標前營游擊劉越,前于鹿仔草失陷案內奏參降為都司,仍留軍營效力,尚未補缺,該員打仗出力,著有勞績,已令帶兵回粵,仰懇將劉越仍留游擊之任,照例定限三年,另請開復等語,亦應如所請,劉越準其仍留游擊之任,俟扣滿三年,再請開復等因。于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初九日題,本月十一日奉旨:特克什布補授福建延平城守副將,馬元勛等依議用,陳明德依議調補,張無咎等準其升署,余依議。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八三二頁。
二六三、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奏參將觀音保護總兵漢字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錄原奏移會貴處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初四日。
乾隆五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跪奏為總兵缺出、委員署理、恭折奏聞、請旨簡放事:竊臣于七月初二日接準??蛋瞾碜?,抄錄刑部議覆臺灣海口文武各員得受陋規(guī)一案,欽奉諭旨,臣謹遵照分晰查辦。查福寧鎮(zhèn)總兵何俊曾任臺灣中營游擊,得受陋規(guī),查照原參及部議事理,系應行革職問擬新疆充當苦差之員。臣現委撫標中軍參將觀音保前往摘印護理,歸入本案問擬,另折具奏外,所遺福寧鎮(zhèn)總兵員缺,應請旨簡放,俾員缺不致久懸。臣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乾隆五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奉朱批:有旨諭部,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三頁。
二六四、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奏游擊婁枝華升補參將一折,另行議覆外,相應抄錄原抄移會貴處查照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十四日。
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初七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李跪奏為水師參將員缺緊要、請旨升補、以重海疆事:竊照臣標水師營參將潘韜升補澎湖水師副將,所遺參將員缺,接準部咨,系水師題補之缺,行令揀選題補等因。伏查閩省水師參將缺出,例應于水師游擊內揀用。惟是現在游擊內祗有徐景超一員,籍隸廣東,歷俸已滿一年,但現護閩安協副將,任內因盜案總巡職名題參,現候部覆,此外并無合例應升之員。查向例水師參將缺出,如果乏員,例得于浙省水師游擊內通融揀補。臣詳加揀選,查有上年調赴閩省差委之浙江定海鎮(zhèn)標中營游擊婁枝華,年四十七歲,浙江諸暨縣人,由行伍歷任今職,歷俸已滿一年。該員辦事實心,諳練營伍,熟習水務,任內亦無參罰案件,理合循例專折,仰懇圣恩俯準,以婁枝華升補臣標水師營參將,于海疆營伍,洵有裨益。該員引見未滿三年,毋庸送部引見。除飭取歷履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臣王柄、署浙江提督臣伊里布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奏。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初二日奉朱批:該部議奏,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三頁。
二六五、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議政大臣署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印務鑲藍旗漢軍都統臣綽克托等謹題為請調新設都司、以裨地方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李侍堯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府嘉義縣原設守備一缺,經將軍臣福康安具奏,請將守備改設都司,仍將原設守備移在斗六門要隘駐札。準到部覆,應如所請,添設都司一缺,應作為調缺,照例于該省內地現任都司內揀員調補等因。查臺灣北路左營守備原系駐札嘉義縣城,今該縣守備改設都司,系甫經新設要缺,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商提臣,于內地陸路各營現任都司內詳加揀選。查有邵武城守右營都司定柱,年四十七歲,系鑲白旗滿洲人,由前鋒校出征金川等處得援功牌歷升今職。該員年力強壯,弓馬可觀,諳練營伍,以之調補嘉義縣都司,洵堪勝任,于新設都司之缺,人地相宜。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該員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聲明。除飭取歷履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理福建水師提督臣王柄、陸路提督臣梁朝桂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再福建水師提督臣蔡攀龍現在臺灣,尚未內渡回任,毋庸會銜,合并陳明。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初六日題,八月二十二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李侍堯疏稱:福建臺灣府嘉義縣原設守備一缺,準將軍臣??蛋沧嗾垖⑹貍涓脑O都司,仍將守備移在斗六門駐札,準到部覆,應如所請,添設都司一缺應作為調缺,于內地都司內揀員調補等因。查臺灣北路左營守備原系駐札嘉義縣城,今該縣守備改設都司,系甫經新設要缺,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臣于內地都司內詳加揀選,查有邵武城守右營都司定柱,年力強壯,弓馬可觀,諳練營伍,以之調補嘉義縣都司,洵堪勝任,于新設都司之缺人地相宜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臺灣府嘉義縣原設守備一缺,先經將軍公??蛋沧嘣撎帪槿みm中之地,應改設都司一員等因,經軍機大臣會同臣部議覆,將添設都司一缺作為調缺,于該省內地都司內揀員調補,奏準在案。今該督既稱該縣守備改設都司,系甫經新設要缺,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查有邵武城守右營都司定柱,年力強壯,弓馬可觀,諳練營伍,調補嘉義縣都司,洵堪勝任等語,應如所請,定柱準其調補福建臺灣府嘉義縣都司。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恭候命下,臣部換給札付,令其任事。所遺福建邵武城守右營都司,系陸路部推之缺,照例歸入月分推補。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十四日,經筵講官議政大臣署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印務鑲藍旗漢軍都統署正藍旗滿洲都統臣綽克托、經筵講官尚書降一級從寬留任臣彭元瑞、戶部右侍郎兼署兵部左侍郎事務臣汪承霈、右侍郎正黃旗蒙古副都統署正藍旗蒙古副都統總管內務府大臣總理工程事務臣伊齡阿、右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敷森布、郎中臣胡時顯、員外郎臣存格、員外郎臣王錕、員外郎臣宋維琦、主事臣福昌、主事臣祿明、主事臣富倫布、主事臣達德、主事臣伍保、主事臣周元鼎、候補主事臣張裕寧、候補主事臣楊照、候補主事臣張丙震、候補主事臣徐逄豫、額外主事臣高樂生。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四頁。
二六六、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議政大臣署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印務鑲藍旗漢軍都統臣綽克托等謹題為請調移駐守備、以裨地方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李侍堯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南路營守備邵振綱于前署該營都司任內,因饋送夫價及得受包差開賭錢文案內,輕將軍臣??蛋沧鄥⒏锫氈巫?,接準部覆,所遺員缺,例應遴員調補。茲查臺灣南路營守備原駐鳳彈汛,業(yè)經將軍臣??蛋簿咦啵垖ⅧP彈一汛裁減,以水底寮地方險僻,應移撥鳳彈汛守備在該處駐守,部議覆準在案。今鳳彈汛守備既已裁減,移駐水底寮地方駐守,其水底寮守備系新移駐守要缺,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商提臣于內地陸路各營現任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福寧鎮(zhèn)標左營守備顧燾,年四十四歲,系貴州黎平府開泰縣人,由武舉出身,歷升今職,任內并無參罰案件。該員弓馬可觀,諳悉營伍,堪以調補臺灣南路營水底寮守備,于營伍地方均有裨益。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合并聲明。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理福建水師提督臣王柄、陸路提督臣梁朝桂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再福建水師提督臣蔡攀龍現在臺灣,尚未內渡回任,毋庸會銜,合并陳明。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十九日題,九月初二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汛總督李侍堯疏稱:福建臺灣南路營守備邵振綱革職員缺,例應遴員調補。查臺灣南路營守備原駐鳳彈汛,今移駐水底寮地方,系新移駐守要缺,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臣于內地陸路各營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福寧鎮(zhèn)標左營守備顧燾,弓馬可觀,諳悉營伍,堪以調補臺灣南路營水底寮守備,于營伍地方均有裨益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臺灣南路營水底寮守備系新移陸路題調之缺,顧燾現任福寧鎮(zhèn)標左營守備,任內并無事故,調補守備與例相符。該督既稱該員弓馬可觀,諳悉營伍,堪以調補臺灣南路營水底寮守備,于營伍地方均有裨益等語,應如所請,顧燾準其調補福建臺灣南路營水底寮守備。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恭候命下,臣部換給札付,令其任事。所遺福建福寧鎮(zhèn)標左營守備,系陸路部推之缺,照例歸入月分推補。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十五日,經筵講官議政大臣署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印務鑲藍旗漢軍都統署正藍旗滿洲都統臣綽克托、經筵講官尚書級一級從寬留任臣彭元瑞,戶部右侍郎兼署兵部左侍郎事務臣汪承霈、右侍郎正黃旗蒙古副都統署正藍旗蒙古副都統總管內務府大臣總理工程事務臣伊齡阿、右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敷森布、郎中臣胡時顯、員外郎臣存格、員外郎臣王錕、員外郎臣宋維琦、主事臣祿明、主事臣富倫布、主事臣達德、主事臣福昌、主事臣玉岱、主事臣五保、主事臣周元鼎、候補主事臣張裕寧、候補主事臣楊照、候補主事臣張丙震、候補主事臣徐逢豫、額外主事臣高樂生。
旨:顧燾依議調補,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五頁。
二六七、臺灣總兵奎林題本
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駐札臺灣府臣奎林謹題為恭報微臣接印任事日期、仰祈睿鑒事:竊臣欽奉諭旨:臺灣鎮(zhèn)總兵員缺,著加恩將奎林補授,欽此。欽遵業(yè)經恭折奏謝天恩在案。臣隨迅速起程,馳赴福建,由蚶江登舟候風渡海,于十月十七日抵臺灣府城。隨于本日,準臺灣鎮(zhèn)總兵臣普吉保差委中軍游擊潘國材赍送欽頒鎮(zhèn)守福建臺灣總兵官銀印一顆、王命旗牌十面桿副、未填用火牌三張、節(jié)奉上諭圣訓諸書、及恩賞銀兩前后買典官莊文契等項前來。臣隨恭設香案,望闕叩頭謝恩祗受訖。即于本日接印任事。所有一切地方營伍事宜,容臣次第辦理外,合將微臣接印任事日期,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具本謹具題聞。乾隆五十三年十月十七日,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駐札臺灣府臣奎林。
旨: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六頁。
二六八、戶部「為內閣抄出奎林奏」移會
戶部為移會事:福建司案呈,內閣抄出奎林具奏前事一折,相應抄錄原奏移會可也。須至移會者。計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臣奎林跪奏為降調守備、懇祈留任、恭折請旨事:竊照斗六門守備吳大瑞,因兵丁林有信、江飛隴等械斗案內部議降二級調用。該守備吳大瑞于所管兵丁械斗,不能約束,應令內渡,聽候降補。但查斗六門為緊要之區(qū),該守備吳大瑞于查拿賊匪,頗屬留心。如榜示著名匪犯林安,訪知蹤跡,即經改裝,帶同兵丁拿獲。又會同嘉義縣拿獲匪犯張左、簡助二名,又拿獲張祿一名,均經臣聲明具奏在案?,F在臺灣仍有應緝逸匪,如各營將備認真訪拿,實于地方有裨。合無仰懇天恩,將該守備吳大瑞暫行仍留斗六門守備之任。其應食廉俸,即照部議降二級支領。倘該守備始勤終怠,稍有疏忽,臣即據實參奏,從重治罪。如果認真緝拿,續(xù)獲逸匪多名,再于三年班滿內渡之日,可否開復,另行請旨。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乾隆五十四年八月十二日奉旨:吳大瑞準其暫留斗六門守備之任,其應得廉俸仍照所降之級支領,如果倍加奮勉,續(xù)有緝獲匪犯,俟三年班滿時,再行奏請開復。欽此。于本月十八日抄出到部。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二頁。
二六九、兵部「為內閣抄出大學士公阿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大學士公阿等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四年八月三十日。
大學士公阿等奏為遵旨議奏事:內閣抄出閩督伍等奏查明臺灣各營饋送包賭之員弁審擬治罪一折,乾隆五十四年七月十八日奉朱批: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二十四日抄出到部。該臣等會同兵部會議得:據閩督伍奏稱:竊照前將軍臣福于臺灣柴大紀貪縱營伍案內,各營饋送夫價,兵丁縱令包差曠伍,甚至索取庇賭陋規(guī),將都司邵振綱等三十余員審擬,分別〔□□〕新疆革職,并聲明四十八年柴大紀到任后,有升調他省降革事故及班內調回各省員弁,供應一體從重辦理,恭折奏蒙圣鑒,一面咨明前督臣李侍堯飭行臺灣鎮(zhèn)確查在案。茲據臺灣鎮(zhèn)并藩臬兩司查明具詳前來。臣覆查??蛋苍?,柴大紀四十八年十一、十二等月巡查南北兩路,按營收取夫價,均系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分股攤派匯繳。又南北兩路兵丁包差錢文,系代班之兵及署內目兵收受。自柴大紀到任,遇事婪索,遂致各營守備及千總、把總亦零星派繳錢文。惟都司以上及鎮(zhèn)標三營都守營守備并無分肥染指又南北兩路兵丁,遇有開賭之處,每處勒索。四十八年以后,兵丁所得錢文,均與本管營員陸續(xù)分用。內鎮(zhèn)標中、左、右三營千總、把總均得為添補值月之費,城守營千總、把總亦與兵丁分得。惟守□□無得受。是饋送夫價,南北兩路自都司以至千總把總,皆出自攤派。其各營備弁,或得包差,或得庇賭錢文,亦悉系零星陸續(xù)分肥,未便以贓數多寡區(qū)別,致有輕縱。復行臺灣鎮(zhèn)按營查明各員弁,一并核議。并據藩司伊轍布、署臬司王慶長擬議詳覆前來。除陣亡、被害、病故營員毋庸置議外,將饋送夫償、得受包差庇賭之守備孔彪等二十五員,均革職擬遣;縱容兵丁收受錢文之已革把總蘇高升等三員,擬以枷責;失察弁兵庇賭得錢之勒休參將陳廷鈺等三員革職等因,具奏前來。
查上年六月,臣部議覆將軍福奏查辦臺灣柴大紀貪縱營私案內,究出各營饋送夫價,得賄縱容兵丁包差庇賭之都司邵振綱等三十余員,分別擬發(fā)新疆革職,并聲明柴大紀到任后有升調他省降革事故及班滿調回內地各員弁,俱應一體查明,從重辦理等因,奏準咨行在案。今據閩浙總督伍等奏稱,查乾隆四十八年柴大紀到任后,除陣亡、被害、病故各員毋庸置議外,所有饋送夫價,又得受包差庇賭錢文之南路營守備孔彪、千總馬奇勛、陳興、把總吳一鳴、南路下淡水營把總鍾憲周、北路中營把總張榮、左營千總康升、把總虞保麟、右營署守備千總孫廷邦、守備李希仁、千總董其亨、把總吳登漢、蘇名升、張龍、北路淡水營把總王洪及并未饋送夫價亦得受兵丁包差賭博陋規(guī)之臺灣鎮(zhèn)中營把總吳奇、何見龍、許升、左營把總陳士勝、石國揚、陳龍、右營千總黃運連、把總陳得、吳連春、林朝龍二十五員,均請斥革,一體發(fā)往新疆等語。應如該督等所奏,守備孔彪等二十五員均革職從重發(fā)往新疆效力贖罪,以示懲儆。仍令該督等查明,將在閩各員,照擬發(fā)遣。其已經另案參革及患病勒休回籍各員,即飛咨各原籍督撫,將各該員革職照擬辦理。
該督等奏稱另案斥革之北路中營把總蘇高升、左營把總陳朝瑞、沈國旺,均于柴大紀四十八年九月到任后,于十月內斥革,雖即離營,但原奏南北兩路包差,處處皆有,系代班之兵丁等收受錢文,并不早為查禁,即屬縱容,未便因其業(yè)經斥革,稍為寬貸。應各于原籍地方枷號二個月,滿日重責示懲等語。應如該督等所奏完結。
該督等又稱,曾任臺灣城守營勒休參將陳廷玨城守營左軍守備降補把總孫泰元、右軍守備降調之侯世臣,于該營弁兵庇賭得錢,毫無查察,應請革職,以為玩誤營伍者儆,并曉示臺灣各營,共昭烱戒等語。亦應如該督所奏,將勒休參將陳廷玨、守備降補把總孫泰元、守備推升貴州都司續(xù)經降調之侯世臣等三員,均革職,仍令該督詳悉曉示各營,務使觸目警心,勿蹈前轍,以□□□□□。
□督等附片奏稱,饋送包差各案內有在軍營□□□□□□□守備鄭玉楷、陳大成、千總袁良禧、賴國振、把總游國通、藍國寶曾任臺灣,俱在四十八年以后,亦應照例查
辦,分別發(fā)遣。但倪賓等曾在軍營隨同打仗,著有勞績等語。查倪賓等各員,前經將軍福奏明移咨督臣李侍堯照例查辦,嗣后未據將各員等情罪查核具奏。其饋送夫價并得受陋規(guī)銀兩數目,應行擬罪之處,仍令該督等詳細查核定擬,具奏到日,臣部再行案議。臣等謹將擬議緣由恭折具奏等因。乾隆五十四年八月十六日發(fā)報具奏,十八日奉旨:把總虞保麟、陳龍饋送柴大紀夫價,又得受包差庇賭錢文,擬以發(fā)往新疆,實屬罪所應得。孫泰元于該管兵丁庇賭得錢,毫無覺察,本亦應照部議革職,第念該員弁等前在臺灣,曾經帶兵出力,虞保麟、陳龍著改為革職留任,十年無過,方準開復:所得錢文,仍著查明按數追繳。孫泰元著改為革職留任,照例開復。余依議。欽此。于乾隆五十四年八月二十日抄出到部。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二本一四一~一四二頁。
二七○、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伍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伍奏參將魯安邦署副將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錄原奏移會貴處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初六日。
乾隆五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覺羅伍奏為委署副將循例奏聞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協副將福蘭泰,經臣遵奉諭旨,以堪勝總兵,恭折保奏行調,給咨送部引見,所遺印務,應行遴員委署。查有臺灣南路營參將魯安邦,營伍熟練,辦事安詳,堪以署理。除一面檄飭遵照前赴署理任事外,理合循例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再查署金門鎮(zhèn)印務興化協副將馬龍經臣保奏,堪勝總兵,現飭新升金門鎮(zhèn)總兵李芳□即赴新任,以便馬龍交代。赴部引見,合并陳明。謹奏。乾隆五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奉朱批:知道了,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二頁。
二七一、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謹題為呈報營員病故事:據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奎林呈:據臺灣鎮(zhèn)標中營游擊潘國材呈稱:竊照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吳攀龍,因染患風寒病癥,醫(yī)治不痊,于乾隆五十四年九月初六日在署病故,取到札付繳報到鎮(zhèn),理合轉繳等情到臣。該臣看得:武職守備以上等官病故,例應題報。茲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吳攀龍,因染患風寒病證,醫(yī)治不痊,于乾隆五十四年九月初六日身故。據該鎮(zhèn)查取原領札付呈送前來。除遺缺另行辦理、札付另咨送部查銷外,理合恭疏題報。臣謹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查照施行。為此具本謹具題聞。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兵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三頁。
二七二、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戶部三庫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等謹題為請調都司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徐機,因販私偷越受賄故縱案內,經福建巡撫臣徐嗣曾審擬,該員于家人受得賄銀,有心袒護,恭折具奏,請旨革職,發(fā)往新疆充當苦差,奉旨依議;欽此。嗣準部咨,所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員缺,系水師題調之缺,行文揀選調補等因。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閩安水師左營都司陳峰毫,年三十七歲,福建龍溪縣人,由武舉歷升今職。該員操防勤奮,熟諳水務,應請以之調補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洵于海洋營伍有益。如蒙俞允,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查陳峰毫于升補都司,準部給札行知,守備任內有罰俸三年。又該員雖現丁父憂,無礙調補,合并陳明。除飭取歷履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哈當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四年九月二十日題,十月二十七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疏稱: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徐機革職,遺缺準部咨鑲選調補。臣詳加揀選,查有閩安水師左營都司陳峰毫,操防勤奮,熟諳水務,以之調補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洵于海洋營伍有益。再該員雖現丁父憂,無礙調補,合并陳明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系水師題調之缺,陳峰毫現任閩安水師左營都司,任內雖有親喪,但系調補,并非升任調補都司,與例相符。該督既稱該員操防勤奮,熟諸水務,以之調補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洵于海洋營伍有益等語,應如所請,陳峰毫準其調補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恭候命下,臣部換給札付,令其任事。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戶部三庫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經筵講官議政大臣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革職留任又從寬免其革任臣慶桂、經筵講官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尚書事務教習庶吉士管理國子監(jiān)事務臣彭元瑞、左侍郎鑲黃旗滿洲副都統世襲散秩大臣臣覺羅吉慶、左侍郎臣沈初、署右侍郎臣虔禮寶、右侍郎鑲紅旗漢軍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博慶、員外郎臣宋維琦、員外郎臣張裕寧、主事臣祿明、主事臣慶格、主事臣伍保、主事臣周元鼎、候補主事臣張丙震、候補主事臣徐逢豫、候補主事臣鄭敏行、額外主事臣王育琮。
旨:陳峰毫依議調補,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七~八三八頁。
二七三、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請調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吳攀龍病故,經臣具疏題報在案。所遺員缺,例應于內地陸路各營守備內揀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漳州城守營守備邵定國,年五十三歲,江南溧水縣人,由武舉升補今職。該員年強技熟,訓練勤能,以之調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于海疆營伍洵有裨益。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查邵定國于代辦漳州城守營都司任內,因龍溪縣民林碑、林占等被搶等案題參職名,見候部覆,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哈當阿、陸路提督臣海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初十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三頁。
二七四、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請補參將事:竊照臺灣南路營參將魯安邦據報病故,經臣具疏題報在案。所遺員缺,例應于內地陸路各營參將內揀選調補。查閩省內地陸路參將八缺,內臣標左營參將胡天格、邵武城守營參將海隆阿均未到任,右營參將劉魁龍已告終養(yǎng),撫標中軍參將甫請以龍巖營游擊和昌升補,聽候部覆,陸路提標中軍參將富森布已升補臣標中軍副將,遺缺未補有人,同安營參將夏承熙尚未送部引見,長福營參將海亮業(yè)經奏請回旗,泉州城守營參將張無咎已經調補臺灣城守營參將,遺缺見在另疏請以揀發(fā)參將花沙布補授,其候補參將曹貴原系不勝海外要缺撤回內地之員,未便請補。是內地并無合例可調之員,應于內地見任合例游擊內題請升補。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汀州鎮(zhèn)標右營游擊李紹曾,年三十一歲,直隸大興縣人,由武進士升補今職,于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到任,歷俸已滿二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該員年壯才明,認真訓練,以之升補臺灣南路營參將,洵于海疆營伍有益。查該員于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內引見,雖未屆滿三年,但由內地游擊升補臺灣參將,應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哈當阿、陸路提督臣海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初十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四頁。
二七五、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奏游擊黃象新署副將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錄粘單移會貴處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十八日。
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十四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覺羅五拉納跪奏為委署副將印務遵例具奏事:竊照澎湖協副將潘韜現丁父憂,準兩廣總督臣??蛋踩【咴鹘Y題報咨會到閩,所遺該副將印務需員署理。查有澎湖協左營游擊黃象新堪以委署,除檄行遵照,并飭潘韜交代清楚給咨回籍外,所有委署副將印務緣由,理合循例恭折奏聞,伏祈皇上睿鑒。謹奏。
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十二日奉朱批:知道了,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四頁。
二七六、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中缺)題為請補游擊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曾紹龍調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所遺員缺,接準部咨,系水師題補之缺,現無預保注冊人員,行文揀選題補等因。伏查水師游擊缺出,例應于都司、守備內融通揀補。閩省水師都司僅止三缺。內閩安水師左營都司請以海壇鎮(zhèn)標右營守備程毓龍升補,現候部覆。右營都司黃再已升署海壇鎮(zhèn)標左營游擊,所遺都司員缺尚未請補有人。又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陳峰毫,現丁父憂。其歷俸已滿守備內,非籍隸泉州,即有違礙事故,一時乏員升補。查安例水師缺出,如無合例應升之人,仍準于歷俸未滿人員內揀選請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水師提標前營守備魏成名,年三十九歲,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行伍充健銳營教習期滿,拔補千總,升補今職。于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三日領札任事。先經臣會疏題請調補臺灣水師左營守備,現候部覆,尚未前赴灣臺。該員年壯技強,熟練水務,任內并無參罰案件,以之升署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于水師營伍地方均有裨益,亦與隔府之例相符。惟歷俸未滿一年,應照例題請升署,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該員系守備越缺升用游擊,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哈當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十五日題,七月二十六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疏稱:福建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曾紹龍調臺員缺,接準部咨揀選題補。查水師游擊缺出,例應于都司、守備內通融揀補。閩省水師都司僅止三缺。內閩安水師左營都司,請以海壇鎮(zhèn)標右營守備內程毓龍升補,現候部覆。右營都司黃再已升署海壇標左營游擊。又臺灣北部淡水營都司陳峰毫現丁父憂。其歷俸已滿守備,非籍隸泉州,即有違礙事故,一時乏員升補。臣詳加揀選,查有水師提標前營守備魏成名,經臣題請調補臺灣水師左營守備,現候部覆。該員年壯技強,熟練水務,以之升署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于水師營伍地方均有裨益,惟歷俸未滿一年,題請升署,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閩浙外海水師游擊員缺,準其于水師都司守備內通融題補。又定例:水師缺出,將歷俸一年以上之員,先盡揀選保題;如合例之員不敷保題,仍準于未滿年限員弁內揀選保題各等語。福建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系水師題補之缺,魏成名系水師提標前營守備調補臺灣水師左營守備,任內并無事故,但歷俸未滿一年,該督既稱閩省水師都司守備內一時乏員升補,查有水師提標前營守備調補臺灣水師左營守備魏成名,年壯技強,熟練水務,以之升署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于水師營伍地方均有裨益,惟歷俸未滿一年,題請升署,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等語,查與水師通融題補之例相符。該員由守備題署游擊,系越缺升補,應令該督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可否準其升署福建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之處,恭候欽定。如準升署,仍俟扣滿年限另行題請實授。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五年八月二十五日,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戶部三庫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經筵講官議政大臣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臣慶桂、尚書臣劉峨、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署右侍郎臣虔禮寶、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博慶、員外郎臣玉岱、員外郎臣熾昌、主事臣祿明、主事臣伍保、主事臣富倫布、主事臣觀光、主事臣周元鼎、主事臣張丙震、候補主事臣徐逢豫、額外主事臣熊之書。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五~八四六頁。
二七七、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戶部三庫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等謹題為請調副將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副將福蘭泰于失察外委黃必成任聽兵役誣拿平民乘機搶奪案內降一級調用,所遺員缺,接準部咨,系陸路題調之缺,行令揀員題調等因。臣隨會同提臣于內地陸路各營副將內詳加揀選。查有延平城守副將特克什布,年四十六歲,正黃旗滿洲,由護軍參領升補今職。該員年壯材強,實心訓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以之調補臺灣北路副將,于海外地方營伍均有裨益。如蒙俞允,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除飭取履歷咨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哈當阿、署理陸路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常泰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六年三月初四日題,四月十七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月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疏稱:福建臺灣北路副將福蘭泰降調員缺,接準部咨,行令揀員題補。臣于內地陸路副將內詳加揀選,查有延平城守副將特克什布年壯材強,實心訓練,以之調補臺灣北路副將,于海外地方營伍均有裨益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臺灣北路副將系陸路題調之缺,特克什布現任延平城守副將,任內并無事故,調補副將與例相符,該督既稱該具年壯材強,實心訓練,以之調補臺灣北路副將,于海外地方營伍均有裨益等語,應如所請,特克什布準其調補福建臺灣北路副將。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恭候命下,臣部換給札付,令其任事。所遺福建延平城守副將系陸路部推之缺,另行照例辦理。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五月初十日,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戶部三庫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尚書臣劉峨、戶都左侍郎兼署兵部左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臣諾穆親、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署右侍郎臣虔禮寶、經筵講官吏部左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臣金士松、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博慶、員外郎臣玉岱、員外郎臣周元鼎、候補員外郎臣法式善、主事臣伍保、主事臣富倫布、主事臣觀光、主事臣張丙震、候補主事臣徐逢豫、候補主事臣王觀、額外主事臣熊之書、七品京官臣何錚。
旨:特克什布調補福建臺灣北路副將,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七~八四八頁。
二七八、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請調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右營守備薛國棟患病,經臣具疏題請解任調理,見候部覆。所遺員缺例,應于內地陸路各營守備內揀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
查有延平城守右營守備盧植年,三十四歲,山西朔州人,由武進士選補今職。該員年力正壯,弓馬可觀,以之調補臺灣北路右營守備,于海疆營伍洵有裨益。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查盧植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常泰、陸路提督臣哈當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五月十六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八頁。
二七九、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調請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陳廷高,于乾隆五十三年七月領札,連閏扣至乾隆五十六年六月,臺俸已滿三年,例應遴員調補。臣隨會同提臣于內地陸路各營守備內詳加遴選。查有連江營守備伊凌阿,年五十四歲,正紅旗滿洲由鳥槍護軍得授護軍校職銜,奉旨發(fā)閩以守備委用,補授今職。該員材技可觀,操防勤勉,曾經出兵云南金川,著有微勞,以之調補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于海疆營伍洵有裨益。其伊凌阿所遺連江營守備員缺,查俸滿守備陳廷高,年四十二歲,廣東歸善縣人,堪以調補。但該員由廣東千總帶兵赴臺剿匪,經將軍公臣福康安奏補今職,系未經引見之員,仍遵例俟俸滿調回之日詳加考驗,另行照例辦理。查伊凌阿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伊凌阿于前署閩安水師左營都司任內,因馬家巷廳船戶劉明合、劉合發(fā)等被盜一案罰俸一年,有紀錄一次抵罰俸六個月,仍罰俸六個月,又同安縣澳民黃鳳駕駛王喜光船只被盜一案罰俸一年,又浙江鄞縣船戶盧順興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長樂縣船戶陳存嘉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惠安縣船戶劉清捷即陳林英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福清縣事主林德興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浙江永嘉縣事主應合泰即應朝光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寧德縣船戶金合茂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寧德縣船戶劉締繡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寧德縣船戶林源賜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浙江鎮(zhèn)??h船戶王德茂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同安縣船戶呂復源即趙宗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晉江縣船戶陳蘇興被劫一案題參職名,見候部覆。陳廷高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常泰、陸路提督臣哈當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五月十六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九頁。
二八○、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六年六月日。
乾隆五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覺羅伍拉納跪奏為海外副將要缺需員、恭懇圣恩、暫留俸滿人員經理、以裨地方事:竊照福建臺灣水師副將孫全謀,于乾隆五十三年七月二十六日領札任事起,連閏計至五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歷俸屆滿三年,所遺員缺例應于內地水師副將內揀選調補。臣查閩省內地□□副將僅止閩安一缺,該協副將(約缺九字)將前經將軍公臣??蛋沧嗝?,不勝海外要缺,撤回內地候補,續(xù)經臣題補閩安水師副將,此外既乏員可調,即水師參將四缺,□水師提標中軍參將劉芳尚未到任,銅山營參將李南馨已題升澎湖水師副將,烽火門參將甫以金門鎮(zhèn)標□□游擊許廷桂請補,惟臣標水師營參將陳上高一員,又到□未久,于臺灣風水不能諳習,現廳無可升補之員。□□臺協副將駐札安平,為全臺門戶,關系緊要,該副將孫全謀久在臺灣,海外情形最為熟悉,且亦能認真□□,合無仰懇圣恩俯念一時乏員升調,準將孫全謀暫留臺灣水師副□□任,以資彈壓,俟再滿一年,遴選勝任之員調補,庶于地方營伍有裨。臣因海外要缺乏員起見,恭折奏請,是否可行,伏祈皇上睿鑒訓示。謹奏。
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十八日奉上諭:據伍拉納奏:臺灣水師副將孫全謀俸滿三年,例□□□水師副將內揀選調補,現在乏員升調,請將孫全謀暫行留任,俟再滿一年選員調補等語。臺灣副將一缺關系緊要,□得諳習風土、熟悉情形之員方于地方營伍有益。臺灣雖在海外,非若煙瘴地面例須更換者可比。該處總□道府各員現在并無更調之例,副將等官又何必拘□年限紛紛更換,致易生手?孫全謀著留臺灣水師副將之任。嗣后所有俸滿更調之例,并著停止。該部知道。折并發(fā)。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頁。
二八一、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請頒游擊守備關防、以昭信守事:據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伊轍布詳稱:準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總兵官臣奎林移:據臺灣水師副將孫全謀呈稱:乾隆五十三年臺匪蕩平,經將軍公臣??蛋簿咦?,安平協水師原設三營,未免稍多,應將該協左營游擊移駐鹿仔港,即以原駐鹿仔港之守備移駐笨港,經部覆準在案。茲查臺灣水師左營官兵盡移該營北路防守游擊駐札鹿仔港地方距安平二百余里,中軍守備移駐笨港等汛距安平、鹿仔港均有一百余里,程途窵遠,往來文報郵遞宜嚴;且游擊有稽查文案之責,守備有兵馬錢糧承造冊籍等事,駐非同城,應請頒給關防,以昭信守,其余一切緊要公務,仍由本協通報等由,造具清冊移送到司。理合轉造清冊,詳請具題鑄給頒發(fā)等情到臣。該臣看得: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經將軍公臣福康安奏準移駐鹿仔港,即以原駐鹿仔港之守備移駐笨港。查安平、鹿仔港、笨港相距均有一、二百里,游擊有稽查文案之責,守備經理兵馬錢糧,均應頒給關防,以昭信守。據該游擊等造具清冊,由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總兵官臣奎林移送福建布政使伊轍布,轉造清冊,詳請具題前來。臣覆查無異,除冊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常泰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鑄給頒發(fā)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九月十九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一頁。
二八二、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請補游擊事:竊照福建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許廷桂升署烽火門參將,所遺員缺,接準部咨,系水師題補之缺,見無預保之員,行文揀選題補等因。伏查水師游擊缺出,例應于都司守備內通融揀補。但閩省水師都司僅止三缺,內閩安水師左營都司請以臺灣水師右營守備李漢升升補尚未到任,右營都司何定江已請升署水師提標左營游擊,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陳峰毫見丁父憂,此外并無可題人員。臣隨同提臣于通省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雷鳴揚,年四十五歲,福建浦城縣人,由行伍歷拔福建撫標左營千總,于年滿甄別案內保留送部引見,奉旨準回任候推,欽此。旋即改用水師,調補閩安水師左營右哨千總。經將軍公臣??蛋参瘞部h義民往臺灣剿匪,攻解嘉義縣城,在火燒莊等處殺賊,屢著勞績,復經將軍公臣??蛋沧嘌a今職,于乾隆五十三年七月領札任事,歷俸已滿一年。該員才具強干,熟練水務,以之升補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裨,亦與隔府之例相符。系守備越銜請補游擊,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再該員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常泰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一頁。
二八三、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請署守備事:竊照福建水師提標右營守備陳廷梅,經臣會疏具題調補臺灣水師左營守備,見候部覆。緣員缺緊要,業(yè)經飭令先赴調任。所遺員缺系水師題補之缺,閩省并無候補水師守備及應補人員。隨會同提臣于通省現任水師各營千總內詳加揀選。除歷俸已滿一年之千總倪國柱、蕭夢然二員,人地未相宜,此外并無合例之員。惟查有臣標水師營右哨千總江其相,年三十九歲,福建福清縣人,由行伍拔補外委。因拏獲盜首林明灼等,經臣給咨送部,于乾隆五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引見,奉旨江其相以千總用,仍賞大緞一疋,欽此,拔補今職,乾隆五十六年二月十八日領札任事。該弁年壯技強,水務熟練,以之升署水師提標右營守備,于海洋營伍有裨,亦與隔府之例相符。惟歷俸未滿一年,遵例題請升署,仍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如蒙俞允,該弁引見未滿三年,毋庸送部引見。再查江其相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常泰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二頁。
二八四、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戶部三庫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等謹題為請請守備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邵定國所遺員缺,推準部咨系,系陸路題調之缺,行文揀選調補等因。臣隨會同提臣在于內地陸路各營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福寧鎮(zhèn)標右營林國升,年四十五歲,福建晉江人,由行伍歷升今職。該員弓馬嫻熟,操防勤慎,任內并無參罰案件,以之調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于海疆營伍有益。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常泰、陸路提督臣哈當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六年九月十九日題,十月二十七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疏稱: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邵定國所遺員缺,接準部咨,系陸路題調之缺,行文揀選調補。臣詳加揀選,查亙福寧鎮(zhèn)標右營守備林國升,弓馬嫻熟,操防勤慎,以之調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于海疆營伍有益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系陸路題調之缺,林國升現任福寧鎮(zhèn)標右營守備,任內并無事故,調補守備與例相符。該督既稱該員弓馬嫻熟,操防勤慎,以之調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于海疆營伍有益等語,應如所請,林國升準其調補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恭候命下,臣部換給札付,令其任事。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兵部刑部戶部三庫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經筵講官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署正白旗蒙古都統臣慶桂、理藩院左侍郎兼署左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臣諾穆親、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右侍郎臣和琳、經筵講官吏部左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臣金士松、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博慶、郎中臣周元鼎、員外郎臣玉岱、員外郎臣富森阿、員外郎臣張丙震、主事臣富綸布、主事臣徐逢豫、候補主事臣王觀、額外主事臣熊之書、額外主事臣王育琮、七品京官臣何錚。
旨:林國升依議調補,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三頁。
二八五、兵部「為內閣抄出福建提督哈當阿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福建提督哈當阿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七年正月二十二日。
乾隆五十七年正月十六日,內閣抄出奴才哈當阿跪奏為恭報在臺灣途次接印及到郡日期,并地方安靜情形、仰祈圣鑒事:竊奴才仰蒙恩命,調補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總兵印務,當經恭折叩謝天恩。續(xù)于十一月初七日,在泉州交卸陸路提督印信,正在拜本間,接據水師中軍參將稟報,都統臣奎林已抵廈門,奴才經將俟奎林過泉州面詢一切,即由蚶江配渡緣由,于本內聲明恭請對鑒在案。嗣奎林于初八日到泉州,奴才問明臺灣現在情形后,即于初九日起程登舟候風,于十六日放洋,十八日未刻到鹿仔港進口,當即起程赴郡。二十日巳刻,在嘉義縣屬下加苳地方,據中軍游擊潘國材赍送奎林封交欽頒臺灣總兵印信前來,奴才當將印信啟封接受。茲于二十一日午刻抵郡任事。沿送經過地方,察看情形,均屬安靜。所有一切應辦事件,現與臺灣道楊廷理趕緊察明具奏。伏念奴才駑質庸材,膺茲重任,惟有殫心竭力,諸事仿照奎林辦理,不敢稍存懈忽,以期仰報皇上綏靜海疆、整飭戎行至意。除恭疏具題外,所有奴才在途接印及到郡任事日期并地方安靜各緣由,理合乘奏事之便,恭折奏聞,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乾隆五十七年正月十四日奉朱批:一切如奎林實力勉為之,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五五頁。
二八六、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欽奉等事:竊照福建陸路提標后營守備員缺,先經將軍公臣??蛋苍谂_灣以漳州城守營左哨千總沈勇云剿匪出力,奏請升補。嗣準部咨,該具有降級留任之案,升補守備與例未符,但系軍營打仗出力之員,與尋常保題者不同,請旨可否將沈勇云準其升署福建陸路提標后營守備之處,恭候欽定。如蒙俞允,給與署札,令其任事,仍俟事故開復之日,再行題請實授。該員系回任候推之員,毋庸調取引見等因。于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十一日奉旨:張無咎等準其升署,余依議,欽此等因,轉行遵照去后。茲據陸路提標后營游擊李殿鱉呈:據署守備沈勇云呈稱:竊署守備于乾隆五十三年八月十二日領授升署札付任事在案,乾隆五十五年恭逢皇上八旬萬壽,欽奉恩詔,內外文武官員有因公罣誤降革留任,準其呈請開復,欽此欽遵。業(yè)經造具履歷,詳請開復,奉準部覆,守備沈勇云因盜案降一級留任限緝,系屬虛降虛革,并非議結之案,毋庸開復。至因林四被盜肆參降一級留任一案,又開報職名逾限降二級留任一案,俱系因公罣誤,事在恩旨以前,應遵旨準其開復等因。奉此,理合備造履歷,呈請實授等情。并準陸路提督臣瑪爾洪阿咨同前因各到臣。覆查升署陸路提標后營守備沈勇云前任事故,既經開復,似應準其實授。茲準據咨報前來,相應恭疏題請,準予實授,換給札付。除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陸路提督臣瑪爾洪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十二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下缺)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五頁。
二八七、兵部「為兵科抄出本部議覆閩浙總督覺羅伍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兵科抄出本部議覆閩浙總督覺羅伍奏前事一案,除行文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日。
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奏稱:福建臺灣水師副將孫全謀升補總兵遺缺,推準部咨,系水師題調之缺,行文查辦等因。臣查閱省內地水師副將僅止閩安一缺,甫經以臣標水師營參將陳上高升補,應于內地水師參將內揀選升用。惟查有烽火門參將許廷桂,才明技練,□暢舟師,以之升補臺灣水師副將,洵于海外營伍有益。惟歷俸未滿一年,與例稍有未符,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等因,具奏前來。查福建臺灣水師副將系水師題調之缺,如無可調之員,向準于現任參將內揀選題補。查參將許廷桂現有黃盛萬、黃金定在洋被劫二案開報聯名逾限各降一級留任,升署副將與例不符,應毋庸議等因。于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初九日題,本月十一日奉旨依議,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六頁。
二八八、兵部「為內閣抄出閩督伍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閩督伍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日。
閩督伍跪奏為甄別年滿千總、遵例匯奏事:竊照各營千總六年俸滿及閩省臺灣澎湖千總三年俸滿,例應分別保送、留任、勒休,于年底匯折奏聞;其已經六年者下次改為三年甄別一次,奉行在案。茲乾隆五十八年分閩、浙二省年滿千總,均經臣先后考驗,分別保送、留任、斥革咨部;其未甄別之千總,凡有不守官箴、衰庸廢弛者,亦俱隨時降革。查本年福建省留任者四員,休退斥革者十員,浙江省留任候升候推者四員,勒休斥革者六員。臣仍不時留心察驗,如有弓馬生疏、操防怠惰之弁,即據實分別參革,斷不敢稍事姑容,致滋玩誤。今屆年底匯奏之期,理合遵例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查核施行。謹奏。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奉朱批:該部知道,欽此。于本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抄出到部。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八頁。
二八九、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等謹題為請補都司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張一寧勒休遺缺,接準部咨,行文揀選臺灣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隨會同提臣在于臺灣陸路各營現任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臺灣南路營守備顧燾,年五十歲,貴州黎平府開泰縣人,由武舉拔補千總,推升福建福寧鎮(zhèn)標左營守備,調補今職,于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授札任事。計歷臺俸已滿五年,經臣調驗,該員年力壯盛,弓馬調習,在臺年久,熟悉風土情形,以之升補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于海外地方營伍有裨,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再該員于署下淡水營都司任內,因鳳山縣賊犯古三等拒傷事主林豆身死一案開報職名遲延,督催不力,罰俸四個月,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九年正月十九日題,三月初七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疏稱: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張一寧勒休遺缺,推準部咨,揀選臺灣人員題補等因。臣詳加揀選,查有臺灣南路營守備顧燾年力壯盛,弓馬調習,在臺年久,熟悉風土情形,以之升補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于海外地方營伍有裨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陸路都司以下,歷俸三年始準保題等語。先經臣部會同吏部議奏臺灣武職缺出,即以臺地人員揀題等因,奏準在案。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員缺,該督既稱臺灣南路營守備顧燾年力壯盛,弓馬調習,在臺年久,熟悉風土情形,以之升補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于海外地方營伍有裨等語,守備顧燾,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事故,題補都司,與例相符,應如所請,顧燾準其補授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該員引見已滿三年,應令該督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給與札付,令其赴任。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經筵講官兵部尚書正紅旗蒙古都統臣慶桂尚書臣劉峨、左侍郎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兼公中佐領臣玉保、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經筵講官吏部左侍郎兼兵部右侍郎臣金士松、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博慶、郎中臣周元鼎、郎中臣玉岱、員外郎臣雙慶、員外郎臣逢盛、員外郎臣噶爾圖、員外郎臣德克精阿、員外郎臣范橚、員外郎臣勞瑾、員外郎臣徐逢豫、候補主事臣熊之書、七品京官臣何錚、司務兼司事臣吉升。
旨:顧燾依議用,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一~八六二頁。
二九○、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等謹題為請補都司、守備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營都司楊國英終養(yǎng)遺缺,接準部咨,系陸路題調之缺,先經本部議奏臺地武職缺出,即以臺地人員揀補在案,行文揀選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臺灣北路左營都司駐札嘉義縣城,為海外全郡適中之地,必得干練妥員,方資彈壓。隨會同提臣于臺灣陸路各營現任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陳廷高,年四十五歲,廣東惠州府歸善縣人,由行伍歷拔廣東提標右營左哨千總,派赴臺灣剿匪,節(jié)次打仗奮勉,升補今職,蒙恩賞戴藍翎,于乾隆五十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授札任事,計歷臺俸已滿五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經臣調驗,該員年力壯盛,弓馬可觀,以之升補臺灣北路左營都司,于海外地方營伍有裨。其所遺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員缺,亦應以臺地合例人員題補。查有臺灣鎮(zhèn)標右營左哨千總鄧連得,年三十九歲,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行伍歷拔臺灣鎮(zhèn)標右營外委把總,前因剿匪奮勇,經將軍公臣??蛋舶窝a今職,于乾隆五十四年七月初七日授札任事,計歷臺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現署該缺守備,辦理裕如,該弁年富技強,差操勤勉,以之升補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洵堪勝任,與例均屬相符。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分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九年正月十九日題,三月初七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疏稱:福建臺灣北路左營都司楊國英終養(yǎng)遺缺,接準部咨,揀選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臺灣北路左營都司駐札嘉義縣城,為海外全郡適中之地,必得干練妥員,方資彈壓。于臺灣陸路各營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陳廷高,在臺灣剿匪,節(jié)次打仗奮勉,年力壯盛,弓馬可觀,以之升補臺灣北路左營都司,于海外地方營伍有裨。其所遺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員缺,亦應以臺地合例人員題補。查有臺灣鎮(zhèn)標右營千總鄧連得,前因剿匪奮勇拔補今職,該弁年富技強,差操勤勉,以之升補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洵堪勝任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陸路都司以下歷俸三年始準保題等語,先經臣部會同吏部議奏臺灣武職缺出,即以臺地人員揀題等因,奏準在案。福建臺灣北路左營都司員缺,該督既稱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陳廷高前在臺灣剿匪,節(jié)次打仗奮勉,年力壯盛,弓馬可觀,以之升補臺灣北路左營都司,于海外地方營伍有裨等語,查守備陳廷高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事故,題補都司,與例相符,應如所請,陳廷高準其補授福建臺灣北路左營都司。再查該員前在臺灣軍營奏補守備,奉旨毋庸送部,倘因公來京,再令赴部引見,欽遵在案;今題補都司,應令該督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給與札付,令其赴任。其所遺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員缺,該督既稱臺灣鎮(zhèn)標右營千總鄧連得,剿匪奮勇,年富技強,差操勤勉,以之升補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洵堪勝任等語,千總鄧連得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事故,題補守備,亦與例相符,應如所請,鄧連得準其補授福建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該員系例應引見之員,應俟陳廷高赴部引見,奉旨升補都司后,再行給咨赴部。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經筵講官兵部尚書正紅旗蒙古都統臣慶桂、尚書臣劉峨、左侍郎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兼公中佐領臣玉保、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經筵講官吏部左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臣金士松、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博慶、郎中臣周元鼎,郎中臣玉岱、員外郎臣雙慶、員外郎臣噶爾圖、員外郎臣逄盛、員外郎臣德克精阿、員外郎臣范橚、員外郎臣勞瑾、員外郎臣徐逢豫、候補主事臣熊之書、七品京官臣何錚、司務兼司事臣吉升。
夾片:陳廷高,廣東人,年四十五歲,由行伍拔補把總、千總。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內奏補福建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今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以該員前在臺灣剿匪,節(jié)次打仗奮勉,年力壯盛,弓馬可觀,題請升補福建臺灣北路左營都司。
鄧連得,福建人,年三十九歲,由行伍拔補把總,續(xù)拔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千總。今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以該員剿匪奮勇,年富技強,差操勤勉,題請升補福建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二~八六三頁。
二九一、閩浙總督覺羅長麟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署理閩浙總督鹽課印務臣覺羅長麟謹題為請補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守備陳廷高,升任臺灣北路左營都司,所遺守備員缺,先經前督臣伍拉納以臺灣鎮(zhèn)標右營千總鄧連得題請升補,準到部覆準補,尚未送部,即經病故。所遺員缺,仍應以臺地合例人員另行題補。臣隨會同提臣在于臺灣陸路各營現任千職內詳加揀選。查有臺灣北路左營右哨千總龍升騰,年三十四歲,福建建寧府建安人,由行伍歷拔建寧鎮(zhèn)標右營千總,調補今職,于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內領札任事,計至本年十二月內臺俸三年屆滿,任內現無參罰案件。該員弓馬嫻熟,人亦勇往,曾在臺灣剿匪出力,以之升補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洵堪勝任,于海疆營伍均有裨益。惟臺俸將次屆滿,與例稍有未符,但系臺地人員請補臺地員缺,實屬人地相需。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咎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臣哈當阿、署理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六十年十月初五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署理閩浙總督鹽課印務臣覺羅長麟。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四頁。
二九二、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等謹題為請補游擊事:兵科抄出原任署閩浙總督覺羅長麟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曾紹龍于陳周全等滋事案內,臨陣被戕,所遺游擊員缺,惟準部咨,于臺地合例人員即行揀選題補題補等因。查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移駐鹿仔港,地方??诰P緊要,必須熟悉強干之員,方克勝任。但臺灣水師都司僅止北路淡水營一缺,該營都司陳峰毫任內有降級之案,與升補之例未符。臣隨會同提臣照例在于臺灣水師各營現任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雷鳴揚,年四十九歲,福建建寧府浦城縣人,由行伍歷升今職,于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內領札任事,歷俸已滿一年。該員熟悉水務,遇事勇往,曾在臺灣剿匪出力,以之升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裨,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該員系守備越銜請補游擊,應俟部覆到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再查雷鳴揚任內有兵丁趙孟忠、王君山二名脫逃,兼轄每名罰俸六個月,又守兵沈輝揚脫逃,兼轄罰俸六個月,又兵丁呂記生、林逢春二名脫逃,兼轄每名罰俸六個月,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臣哈當阿、署理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六十年九月十六日題,十一月十五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議得:原任署閩浙總督覺羅長麟疏稱:福建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曾紹龍被戕遺缺,接準部咨于臺地人員揀選題補等因。查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移駐鹿仔港,地方??诰P緊要,必須熟悉強干之員方克勝任。但臺灣水師都司僅止北路淡水營一缺,該營都司陳峰毫任內有降級留任之案,與升補之例未符。臣照例在于臺灣水師各營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雷鳴揚,熟悉水務,遇事勇往,曾在臺灣剿匪出力,以之升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裨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水師人員歷俸一年始準保題,又定例臺灣武職缺出即以臺地人員揀題,又定例閩浙外海水師游擊缺出準其于水師守備內通融題補,恭候欽定各等語。福建臺灣水師左營游擊員缺,該署督既稱臺灣水師都司僅止北路淡水營一缺,該營都司陳峰毫任內有降級留任之案,與升補之例未符,查有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雷鳴揚熟悉水務,遇事勇往,曾在臺灣剿匪出力,以之升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裨等語,守備雷鳴揚歷俸已滿一年,任內并無事故,查與閩浙外海水師游擊缺出準以守備通融題補之例相符,該員系越缺升用,應令該督給咨該員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可否準其升補福建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之處,恭候欽定,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六十年十二月初五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大臣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太子少保刑部尚書兼署兵部尚書臣胡季堂、左侍郎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兼公中佐領臣玉保、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艸已〉、武選清吏司掌郎中臣博慶、郎中臣周元鼎、郎中臣誠安、員外郎臣雙慶、員外郎臣逢盛、員外郎臣德克精阿、員外郎臣伽藍保、員外郎臣勞瑾、員外郎臣徐逢豫、主事臣文良、候補主事臣熊之書、七品京官臣何錚、司務司事臣吉升。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四~八六五頁。
二九三、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等謹題為請補守備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魁倫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員缺,先經前督臣覺羅伍拉納以閩粵鎮(zhèn)標左營左哨千總葉龍恩升補,接準部咨,千總葉龍恩任內現有私鹽拒捕降二級留任限緝之案,題署守備與例不符,應毋庸議,所有水師提標后營守備員缺,仍令另行揀選合例人員題補等因。查水師提標后營守備駐札泉州府屬之廈門地方,最關緊要。臣隨會同提臣于水師各營現任千總內詳加揀選。雖有千總廖國、黃國哲二弁歷俸已滿,但于人地未甚相宜。查有水師提標左營右哨千總蔡國安,年四十六歲,廣東潮州府南澳同知轄屬人,由行伍歷拔今職,于乾隆六十年十一月內領札任事,任內現無參罰案件,該弁年力富強,熟悉水務,曾赴臺灣剿匪,以之升補水師提標后營守備,于海洋營伍洵堪勝任,亦與隔府之例相符。惟歷俸未滿一年。但水師人員例得題請升署,仍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嘉慶元年三月二十四日題,五月三十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魁倫疏稱: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員缺,接準部咨揀選合例人員題補等因。查水師提標后營守備駐札泉州府屬之廈門地方,最關緊要,臣于水師各營現任千總內詳加揀選,雖有千總廖國、黃國哲二弁歷俸已滿,但于人地未宜。查有水師提標左營千總蔡安國,年力富強,熟悉水務,曾赴臺灣剿匪,以之升補水師提標后營守備,于海洋營伍洵堪勝,惟歷俸未滿一年。但水師人員例得題請升署,仍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水師缺出,將歷俸一年以上之員先盡揀選保題,如合例之員不敷保題,仍準于未滿年限員弁內揀選保題等補。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員缺系水師題補之缺,該督既稱閩省水師千總廖國、黃國哲二弁歷俸已滿,但人地未宜,查有水師提標左營千總蔡安國年力富強,熟悉水務,曾赴臺灣剿匪,以之升補水師提標后營守備,于海洋營伍洵堪勝任等語,查千總蔡安國任內并無事故,雖歷俸未滿一年,題署守備與例相符,應如所請,蔡安國準其升署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該員系未經引見之員,應令該督給咨該員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給與署札,令其赴任,仍俟扣滿歷俸年限,再行題請實授。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元年六月二十一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大臣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經筵講官尚書兼文淵閣事臣紀昀、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右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臣特成額、右侍郎臣李潢、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博慶、郎中臣勞樹棠、郎中臣誠安、郎中臣曹師曾、員外郎臣逢盛、員外郎臣德克精阿、員外郎臣伽藍保、員外郎臣多慶、員外郎臣徐逢豫、主事臣文良、主事臣熊之書、額外主事臣四保、七品京官臣何錚。
夾片:蔡安國,廣東人,年四十六歲,由行伍拔補把總,續(xù)拔福建水師提標左營千總。今閩浙總督魁倫以該員年力富強,熟悉水務,曾赴臺灣剿匪,歷俸未滿一年,題請升署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五~八六六頁。
二九四、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謹題為遵旨議恤事:該臣議得內閣抄出大學士伯和珅等議覆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總兵哈當阿奏護游擊曾攀鶴出洋巡哨、追捕盜匪、適遇暴風、不能抵御、跳海淹斃一折,查護游擊事守備曾攀鶴奉委出洋,陡遇暴風,拔去大桅,以致船身壓側,不能站立,適遇盜船順風駛至,該護游擊恐炮位等項為賊所劫,與兵丁等推拋入海。迨賊匪上船,該護游擊抵御不住,帶印跳海淹斃,與賊畏葸、情急自盡者不同,應請旨交部照例給予賞恤。隨同跳海被淹之兵丁陳太和、陳云龍、吳福生,一并照例予恤。守備陳廷梅、千總陳夢熊、把總陳鳴鐸雖同幫出洋,失于救護,但究系遭風飄散,與畏葸不行救護者有間,該提督所請革職之處,較為過當,陳廷梅、陳夢熊、陳鳴鐸應請旨革職,從寬留任,仍責令實力緝捕洋盜,立功自贖等因,于嘉慶元年八月二十五日奉旨:依議,欽此,欽遵于本月二十九日抄出到部。除將守備陳廷梅、千總陳夢熊、把總陳鳴鐸革職從寬留任,在洋緝盜自贖之處注冊外,查定例大洋大江官兵出洋巡哨,遭風漂沒身故者,守備給銀三百兩,加贈一級,蔭子弟一人,以衛(wèi)千總用,應得祭葬,行文禮、工二部議奏;兵丁賞銀五十兩,如無妻子親屬承受者,給銀二兩,該督撫提鎮(zhèn)委官致祭各等語,今護游擊事守備曾攀鶴出洋巡哨,瞭見盜船,率領兵船向前追捕,因遭風船壞,不能站立,賊船順風駛,該護游擊恐炮位等項為賊所劫,推拋入海,迨賊匪上船,該護游擊抵御不住,復帶印同兵丁陳太和等跳海淹斃,經軍機大臣奏準照例給予賞恤,應將護游擊事水師提標左營守備曾攀鶴照出洋巡哨遭風淹沒之例,給銀三百兩,加贈一級,蔭子弟一人,以衛(wèi)千總用,應得祭葬,行文禮、工二部議奏。淹斃兵丁陳太和、陳云龍、吳福生等三名,照例各賞銀五十兩,該兵等如無妻子親屬承受者,給銀二兩,該督撫提鎮(zhèn)委官致葬。所給銀兩,行令該督造報戶部核銷。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元年九月二十九日,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大臣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經筵請官尚書兼文淵閣直閣事臣紀昀、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右侍郎臣李潢、職方清吏司掌印郎中臣玉岱、郎中臣富勒敏、郎中臣伊拉齊、員外郎臣五誠額、員外郎臣多慶、員外郎臣王衍福、主事臣王觀、候補主事臣趙午彤、候補主事臣茅豫、額外主事臣趙麟、司務兼司事臣劉源浩。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六四~八六五頁。
二九五、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紅旗滿洲都統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等謹題為請調都司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魁倫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水師都司陳峰毫革職遺缺,接準部咨,行令于臺地合例人員內揀選題補等因。臣查臺澎水師中營守備共五缺,內臺灣水師中營守備吳國麟、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雷鳴揚俱已升補游擊,臺灣水師左營守備陳廷梅任內有革職留任之案,右營守備詹勝現丁母憂尚未服滿,均與升補之例不符;澎湖水師右營守備聶世俊,現經請補澎湖水師左營游擊,聽候部覆。臺地并無可以升補之員,仍應于內地揀選請調。臣隨會同提臣于內地現任水師都司內詳加揀選。查有閩安水師右營都司許元勛,年四十二歲,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由武舉歷今職,乾隆六十年八月內授札任事。該員年力壯健,明白水務,任內現無違礙事故,應請調補臺灣北路淡水營水師都司,于海洋營伍有裨。如蒙俞允,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總兵官臣哈當阿、署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嘉慶二年二月初八日題,四月十九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魁倫疏稱: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水師都司員缺,接準部咨,行令揀選題補等因。臣查臺地并無可以升補之員,仍應于內地揀選請調。臣于內地現任水師都司內詳加揀選,查有閩安水師右營都司許元勛,年力壯健,明白水務,調補臺灣北路淡水營水師都司,于海洋營伍有裨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臺灣武職缺出,即以臺地人員揀題;如無合例可題之人,再于內地揀調等語。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員缺,該督既稱臺地并無可以升補之員,應于內地現任水師都司內揀選請調,查有閩安水師右營都司許元勛,年力壯健,明白水務,調補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于海洋營伍有裨等語,查都司許元勛任內并無事故,調補都司與例相符,應如所請,許元勛準其調補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恭候命下,臣部發(fā)給札付令其任事。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二年五月十七日,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紅旗滿洲都統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大臣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太子少保刑部尚書署兵部尚書臣胡季堂、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臣趙■〈金英〉、右侍郎正黃旗滿洲副都統兼公中佐領臣傅森、武選清吏司掌印員外郎臣德克精阿、郎中臣徐逢豫、員外郎臣逢盛、員外郎臣伽藍保、員外郎臣多慶、員外郎臣清柱、員外郎臣覺羅文良、主事臣慧保、主事臣熊之書、主事臣王觀、額外主事臣四保、額外主事臣何錚、額外主事臣丁樹本、額外主事臣慕鏊。
旨:許元勛依議調補,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七頁。
二九六、閩浙總督魁倫殘奏折
閩浙總督魁倫跪奏為遵旨保舉堪勝水師總兵各員,恭折具奏,仰祈圣鑒事:竊臣承準大學士伯和珅字寄內開:嘉慶二年八月初三日奉上諭:現在水師總兵簡放乏人,著魁倫于福建浙江水師副將內擇其熟悉水師者保送數員。吉慶剿捕苗匪業(yè)已渡江赴黔會剿,即日可以蕆事,著于回任后于廣東水師副將內亦揀選數員保送□備簡用,將此各諭令知之,欽此等因寄信到臣。仰見皇上慎重海疆、儲材備用之至意。臣查閩浙兩省共有水師副將四員,除浙江瑞安協副將印得方精力漸衰,現與提臣蒼保會商,擬于本年軍政案內劾辦,又閩省升署閩安協副將莊錫舍,未堪保送外,查有新補臺灣協水師副將李■〈金共〉,熟諳水師,緝捕勇往,前在浙江玉環(huán)營參將任內,身先士卒,屢次報獲多犯,為水師□□□□;又升署澎湖協水師副(下缺)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八頁。
二九七、閩浙總督魁倫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閩浙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管佐領革職從寬留任免革任又免革任臣魁倫謹題為調補守備事:竊照福建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員缺,先經臣以臺灣水師左營千總陳振元會疏具題請補,準到部覆,該弁計歷臺俸未滿五年,請升內地之缺與例不符,行令選題補等因。查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駐札泉州府同安縣屬之金門后埔汛,地方緊要,海洋遼闊,必須熟悉水師人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同提臣于水師各營現任千總內詳加揀選,或于人地未宜,或籍隸本府與請補之例不符。查有海壇鎮(zhèn)標左營右哨千總柯揚鑣,年四十八歲,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行伍歷升游擊,另案降補今職,于嘉慶二年七月初一日領札任事,任內現無參罰案件。該弁諳熟水務,緝捕勤奮,以之升補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于海洋營伍實堪勝任,亦與隔府之例相符。惟歷俸未滿一年,但水師人員例得題請升署,仍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該弁引見已滿三年,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閩浙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管佐領革職從寬留任免革任又免革任臣魁倫。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八頁。
二九八、閩浙總督魁倫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閩浙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管佐領革職從寬留任免革任又免革任臣魁倫謹題為請補守備事:竊照福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雷鳴揚升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所遺員缺,接準部咨,行令揀選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員缺駐札媽宮汛,孤懸海島,地方緊要,必須熟悉強干之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同提臣在于臺灣澎湖水師各營現任千總內詳加揀選。查有澎湖水師右營左哨千總戴春,年五十五歲,福建福清縣人,由行伍歷拔臣標水師營千總,調補今職,于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初九日授札任事,歷俸已滿一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現署澎湖左營守備,辦理裕如。該弁年力壯健,熟諳水務,曾經出兵臺灣剿匪出力,以之升補澎湖水師左營守備,洵堪勝任,于海疆營伍有裨,與例相符。如蒙俞允,俟部到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臣哈當阿、署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閩浙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管佐領革職從寬留任免革任又免革任臣魁倫。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九頁。
二九九、兵部「為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除另行辦理外,相應恭錄移會貴房查照備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嘉慶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內閣抄出本日奉上諭:哈當阿具題交卸鎮(zhèn)印愛新泰具題到任日期二本,俱遺漏用印,經內閣票擬飭行。向來內閣于各省本章遇有字畫錯誤及違式者均票擬飭行,今此二本俱遺漏用印,非尋常錯誤違式可比,哈當阿、愛新泰俱著交部照例議處。嗣有似此遺漏用印者,俱著照此辦理。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頁。
三○○、兵部「為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除本部另行辦理外,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備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五年正月日。
內閣抄出嘉慶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奉上諭:據愛新泰奏稱:臺灣鎮(zhèn)向有經管地方事務,伊與前任奎林、哈當阿分位懸殊,情形各別,若仍照舊辦章程,遇事參辦,轉似越分專擅等語。朕詳閱折內情節(jié),顯系欲求加提督職銜,大屬非是。各直省督撫提鎮(zhèn)管理地方,統轄屬員,均有彈壓參劾之責,愛新泰系由閩省副將升授臺灣鎮(zhèn)總兵于重洋邊境一切事宜,自當遵照成例,督率所屬認真查辦。若州縣等果有違例不法之事,原可隨時據實參奏。即如本日所奏摻防不職之署都司高必魁等,朕即降旨革職休致,何嘗不允所請乎?愛新泰于營伍地方,果能實心整頓,著有成效,朕必酌量加恩,賞給提督職銜,亦斷無自行擅請,希冀邀恩之理??磥韾坌绿┚瓜禑o福承受朕恩,妄行瀆奏,著傳旨嚴行申飭,仍交部議處。嗣后該員任內應辦各事,若不能為經理,致有貽誤,必將愛新泰治罪示懲,不稍寬貸。欽此。于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抄出到部。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八一頁。
三○一、兵部「為兵科抄出本部提」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兵科抄出本部題前事內開:議覆閩浙總督玉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六年三月初五日。
議得閩浙總督玉奏稱:福建澎湖協水師副將何定江補授總兵遺缺,孤懸海外,為臺灣一郡聲援,最關緊要,例應在外揀員題請升調。臣查閩省內地只有閩安協水師副將一缺,雖經以浙江玉環(huán)營參將杜魁光升補,尚未準到部覆,無可請調。其應升之參將共有四員,內臣標水師營參將羅江太、烽火門參將孫大剛、銅山營參將余金彪三員,或甫經到任,或未經送部,均未便請升副將。惟有水師提督提標中軍參將李得勝,福建人,由行伍歷升參將。該員才情開展,緝捕勇往,曾經出兵臺灣,熟悉海外情形,拿獲艇匪多名,洵為舟師中出色之員,以之升補澎湖協副將,實堪勝任。該員雖系本省漳浦縣人,與內地之缺應行回避者有間。惟有仰懇圣主,惟以李得勝升補澎湖協水師副將,該員益加奮勉,亦得藉收指臂之助等因具奏前來。查定例:水師副將缺出,本省之人不準題補等語。又近經臣部條奏,水師應題缺出歷俸一年以上者準其保題實授,如一時不得其選,將歷俸未滿一年之員題請升署,仍俟扣滿一年再行實授等因,奏準在案。福建澎湖水師副將員缺系題調之缺。今據該督奏稱:閩省內地止有閩安協水師副將一缺,雖經以浙江玉環(huán)營參將杜魁光升補尚未準到部覆,無可請調。其應升之參將共有四員,內督標水師營參將羅玉太、烽火門參將孫大剛、銅山營參將余金彪三員,或甫經到任,或未經引見,未便請升副將。惟有水師提標中軍參將李得勝,請以升補澎湖協副將,實堪勝任等語。查參將李得勝籍隸福建本省,例應回避。閩省水師參將內,現有籍隸別省之烽火門參將孫大剛,雖歷俸未滿一年,例應升署。該省既有應行升署人員,該督遽請將籍隸本省之參將李得勝升署澎湖水師副將之處,與例不符,應毋庸議。所有福建澎湖協副將員缺,仍令該督照例題補等因。于嘉慶六年二月二十九日題,三月初一日奉旨:依議,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一頁。
三○二、閩浙總督玉德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謹題為請補守備事:竊照福建澎湖水師右營守備聶世俊升補澎湖水師左營游擊,所遺守備員缺,接準部咨,系水師題補之缺,應令揀選臺地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澎湖右營守備駐札海外,為臺灣扼要之區(qū),甚屬緊要,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同提臣在于臺澎各營現任千總內詳加揀選,查有澎湖水師右營左哨千總陳皋,年四十四歲,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行伍遞拔今職,于嘉慶三年八月內領札任事,歷俸已滿一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經臣飭調考驗,該弁才技優(yōu)嫻,熟諳水務,曾經出兵臺灣,屢次打仗奮勇殺賊,著有微勞,以之升補澎湖水師右營守備,實于海洋營伍均有裨益,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李南馨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二頁。
三○三、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錄粘單移會貴處查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六年五月十八日。
嘉慶六年五月十一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玉德跪奏為海外水師游擊需員、恭懇圣恩、俯準調補、以免更換事:竊照臺灣水師右營游擊吳國麟病故,遺缺前經臣揀選南澳鎮(zhèn)標左營游擊鄒經題請調補。茲準部覆,以游擊鄒經任內有分巡疏防降一級留任之案,調補游擊,與例不符,行令另選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臺灣水師右營游擊駐札安平地方,為全縣出入門戶,一切巡防緝捕,最關緊要,必得熟悉干練之員,方能勝任。所有臺灣各營都司、守備并無可升之人,業(yè)于前次疏內聲明在案。至內地水師各游擊亦多有疏防處分或人地不甚相宜。臣與水師提臣李南馨逐加遴選,惟有南澳左營游擊鄒經一員克稱厥職,是以恭疏題請調補,并因海外要缺未便久懸,一面飭令鄒經先行渡臺赴安平署理于上年十二月十二日具報到臺,嗣后復奏委護理臺灣水師副將篆務。該員熟悉水師,緝防勤奮,到臺數月,于海外洋面情形亦皆通曉。今若因有分巡疏防限緝處分,另由內地揀員調換,不但一時無合例堪調之員,且恐重洋往返,轉滋曠誤。況該員調補游擊,亦非升遷可比。合無仰懇圣恩,俯念該員鄒經業(yè)已到臺數月,準其調補臺灣水師右營游擊,洵于海外營伍有裨。如蒙俞允,所有該員降一級留任之案,仍令帶于新任。臣因公起見,不揣冒昧,謹會同水師提臣李南馨恭折奏懇天恩,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嘉慶六年五月十一日奉朱批:著照所請調補,兵部知道。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二頁。
三○四、兵部題本
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忠勇公臣豐伸濟倫等謹題為請補守備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玉德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澎湖水師右營守備聶世俊升補澎湖水師左營游擊,所遺守備員缺,接準部咨,系水師題補之缺,應令揀選臺地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澎湖右營守備駐札海外,為臺灣扼要之區(qū),甚屬緊要,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同提臣在于臺澎各營現任千總內詳加揀選。查有澎湖水師右營左哨千總陳皋,年四十四歲,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行伍遞拔今職,于嘉慶三年八月內領札任事,歷俸已滿一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經臣飭調考驗,該弁才技優(yōu)嫻,熟諳水務,曾經出兵臺灣,屢次打仗,奮勇殺賊,著有微勞,以之升補澎湖水師右營守備,實于海洋營伍均有裨益,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李南馨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嘉慶六年三月二十四日題,五月初六日奉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玉德疏稱:福建澎湖水師右營守備聶世俊升補遺缺,接準部咨,系水師題補之缺,應令揀選臺地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澎湖水師右營守備駐札海外,為臺灣扼要之區(qū),甚屬緊要,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詳加揀選,查有澎湖水師右營千總陳皋,才技優(yōu)嫻,熟諳水務,曾經出兵臺灣,著有微勞,以之升補澎湖水師右營守備,實于海洋營伍均有裨益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澎湖水師右營守備員缺,系水師題補之缺,澎湖水師右營千總陳皋任內現有降一級留任之案,題補守備與例不符,應毋庸議。所有福建澎湖水師右營守備員缺,仍令該督另行揀選合例人員題補。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六年六月初一日,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管理造辦處武英殿總裁掌鑾儀衛(wèi)事總理奉宸苑事管理御茶膳房清漪園等處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忠勇公臣豐伸濟倫、尚書兼管奉天府府尹事務臣汪承霈、左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世襲輕車都尉臣那彥寶、左侍郎臣陳萬全、右侍郎鑲黃旗蒙古副都統臣成書、右侍郎降一級從寬留任臣平恕、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景璋、額外郎中臣陳廷梁、員外郎臣巴哈布、員外郎臣申瑤、員外郎臣丁樹本、額外員外郎臣蔣繼輝、額外員外郎臣彭大修、主事臣雙寧、主事臣慕鰲、主事臣邱立和、候補主事臣舒明阿、候補主事臣扎拉芬、候補主事臣百順、候補主事臣林天培、額外主事臣長清、額外主事臣巴彥珠、額外主事臣林鍾岱、額外主事臣王維鈺。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三頁。
三○五、兵部「為內閣抄出福建水師提督李南馨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聯方司案呈,內閣抄出福水提李南馨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六年六月日。
福建水師提督奴才李南馨跪奏為水師鎮(zhèn)將在洋捕盜緊要,恭懇圣恩、俯準暫委代巡事:竊照閩洋巡哨定例,俱令總兵、副參、游擊、都司、守備每年輪班,親身出洋,督率巡查哨捕,按季將巡洋職名,造冊送部查核,久經遵照辦理在案。近年以來,因海洋不靜,水師鎮(zhèn)將多系派委帶領兵船,常川在洋緝捕。所有本管洋汛,勢難分身兼顧,不得不權宜委員代巡。茲代巡一事,承準兵部札知,奏請嚴禁,并欽奉諭旨通飭,不得濫行代替等因,欽此。除移行欽遵外,伏查閩洋蔡牽等匪,南奔北竄,蹤跡靡定,現經派委海壇、金門二鎮(zhèn)總兵及閩安、烽火等營將領,統率舟師,長年在洋往來偵捕,并不稍分畛域。即南澳、銅山鎮(zhèn)將及臺灣、澎湖兩協副將,亦俱帶領兵船,在洋堵緝。其余各營游擊、都司、守備,亦多隨同鎮(zhèn)將帶□緝匪。較之從前只在本境輪班巡哨,勞逸懸殊,并非怠惰偷安,無故濫委代巡。今若責令遵照定例,親身端巡,本管洋面,恐端守一隅,于捕盜轉多貽誤。查浙省鎮(zhèn)將巡洋,現經提督臣蒼保以緝捕緊要,具折奏蒙恩旨,準其暫行委員代巡,仰見圣主洞悉海洋情形,慎重捕務,曷勝欽服之至。閩浙事同一例。奴才職任海疆,不揣愚昧,請將閩省帶兵在洋各鎮(zhèn)將,恭懇圣恩,俯念緝捕緊要,準其一律暫委代巡,廉巡洋捕盜,各有端責,得收實效。仍俟洋面安靜,緝捕事竣,再行遵照定例,親身巡洋,以杜借端規(guī)避。是否有當,謹恭折奏請,伏乞皇上圣明睿鑒訓示。謹奏。
嘉慶六年六月十八日奉上諭:李南馨奏閩省現在緝捕緊要,請暫準代巡洋汛一折,閩省洋面正當緝捕緊要之時,該省鎮(zhèn)將等官既經派往統率舟師在洋偵捕,所有本管洋汛,勢難分身兼顧,自系實在情形,著照所請。除未派兵船緝捕之員,均令親身出洋巡哨外,其已經在洋緝匪者,準暫行委員代巡。但須責成代巡之員實力緝捕,不得因非本管洋面,稍涉疏懈。俟洋面安靜,該鎮(zhèn)將等各回本營后,仍照定例親身巡查,毋許藉端諉卸。該部知道。折并發(fā)。欽此。于二十一日抄出到部。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七本六九三頁。
三○六、閩浙總督玉德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謹題為請補游擊事:竊照福建臺灣水師左營游擊雷鳴揚革職遺缺,接準部咨,系水師題補之缺,行令照例于臺地合例人員內揀選題補等因。查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移駐鹿仔港,地方??诰P緊要,必須熟悉強干之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同水師提臣,查有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許元勛,年四十六歲,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由武舉歷升閩安水師右營都司,調補今職,嘉慶二年八月內領札任事。該員曉暢營伍,諳練水師,且在臺年久,于該處情形尤為熟悉,歷俸已逾一年,任內并無違礙事故,以之升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裨,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該員引見已滿三年,應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咨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李南馨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六年八月二十七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四頁。
三○七、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德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督玉奏前事,奉漢字上諭一道,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六年十月日。
嘉慶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德跪奏為水師提督病故、恭懇圣恩、迅賜簡員補放、以重海疆事:竊臣接據福建水師提標中軍參將李得勝稟報:提督李南馨于九月初八日忽患痰壅病癥,醫(yī)藥無效,當即身故等情。臣查水師提督李南馨,本年春間因感冒風寒,染患傷寒病癥,臣于四月間至廈門查閱營務,見其病體初痊,精神稍減,當即奏蒙圣鑒在案。及臣回省時,見其病體漸愈,辦事如常,復面諭興泉永道令其隨時體察具稟。嗣據該道稟復,近在同城,時常接見,今自五月以來,業(yè)已復元,一切公事辦理周詳等情。臣查提督李南馨老成諳練,熟悉水師營務,一切調度合宜,今據報病故,一時實無勝任接署之員。查閩安水師總兵祗有倪定得、何定江二員,現在帶領兩幫兵船在洋同投緝捕蔡牽,勢不能調回署理提督印務。惟查陸路提督顏鳴漢,老成明干,辦事精詳,事在漳州鎮(zhèn)總兵任內,即經兼署水師提督印務,于海洋情形最為熟悉。且泉州相距廈門尚近,往來照料亦屬便易。是以臣即移咨顏鳴漢令其就近暫行兼署。所有水師提督員缺,仰邀圣恩,速賜簡員補放,以重海疆。謹遵例由四百里馳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嘉慶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奉朱批:即有旨,欽此。本日奉上諭:福建水師提督員缺,著李長庚補授。所遺定海鎮(zhèn)總兵員缺,著黃象新補授。李長庚于緝捕事務,尚屬奮勉,是以加恩簡用。此時洋盜蔡牽、侯齊添等俱逃竄閩洋,李長庚接奉此旨,著即赴新任,認真督捕,務獲盜首。倘盜匪一經折回浙洋,李長庚尤當不分畛域,上緊緝拿,速凈洋面。(下缺)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四頁。
三○八、閩浙總督玉德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謹題為請補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左營守備吳大瑞據報病故,經臣具疏題報在案,所遺守備員缺,系陸路題補之缺,應于臺地合例人員內揀選題補。查該營守備分駐斗六門汛,地方緊要,必須熟悉干練之員,方足以資彈壓。臣隨會同提臣,查有臺灣鎮(zhèn)標左營左哨千總涂鍾璽,年三十六歲,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行伍歷拔福寧鎮(zhèn)標右營千總,調補今職,嘉慶三年十一月內授札任事,計歷臺俸連閏已滿三年,任內見無參罰案件。前于陳錫宗等結會戕官案內擒獲匪犯多名,議敘加一級。該弁熟悉營伍,緝捕勇往,以之升補臺灣北路左營守備,洵堪勝任,于海疆營伍均有裨益,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咨部外,臣謹會同兼署福建水師提督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五頁。
三○九、浙江定??偙铋L庚題本
鎮(zhèn)守浙江定海等處地方總兵官軍功加一級臣李長庚謹題為恭報微臣交卸鎮(zhèn)篆日期、仰祈睿鑒事:竊臣荷蒙圣恩,補授福建水師提督。嗣經閩浙總督臣玉德以福建水師提督駐札廈門,系臣本籍,奏請回避。茲于本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準督臣玉德咨會內開:本年十一月初三日,內閣奉上諭:據玉德奏福建水師提督李長籍隸該省,例應回避等語,李長庚著調補浙江提督,其所遺福建水師提督員缺,即著蒼保調補,欽此欽遵。并經督臣玉德檄委鎮(zhèn)海營參將李漢升護理鎮(zhèn)篆前來。臣隨于十二月二十四日,謹將欽頒關防一顆、王命旗牌五面桿副、節(jié)奉上諭書籍、并未用火牌三張及一切文卷等項,差標下中軍游擊黃飛鵬赍交護鎮(zhèn)臣李漢升收受接護,臣即于是日卸事,前赴浙江提督新任。所有微臣交卸鎮(zhèn)篆日期,理合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再時值封印期內,除暫行開用印信外,合并聲明。為此具本謹具題聞。嘉慶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鎮(zhèn)守浙江定海等處地方總兵官軍功加一級臣李長庚。
旨: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五頁。
三一○、兵部「為內閣抄出閩督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督玉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錄原奏移會貴處查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七年二月日。
嘉慶七年正月二十六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德跪奏為水師副將缺出、無員題補、恭懇圣恩、俯準簡員補放、以重海疆事:竊照福建澎湖水師副將員缺,先經臣以烽火門參將孫大剛題請升補,奉準部覆,以孫大剛已經奉旨升署廣東順德協副將,所遺澎湖水師副將員缺,行令另選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澎湖水師副將,系外海水師題調之缺。閩省內地水師副將祗有閩安協一缺,甫以臣標水師參將羅江太題升,尚未奉準部覆。其水師參將羅江太一缺外,亦祗有三缺。內水師提標中軍參將李得勝已準補浙江瑞安協副將,尚未送部引見。烽火門參將張世熊甫經題升,未準部覆。銅山營參將嚴日新尚未到任。浙省水師參將雖有三缺,內除乍浦營參將魏成德、鎮(zhèn)海營參將李漢升二員均系籍隸閩省與例不符外,玉環(huán)營參將尚未題補有人,一時實無合例堪以題補之員。合無仰懇圣恩,俯念澎湖水師副將系海外水師要缺,即行簡員補放,以重海疆。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
嘉慶七年正月二十四日奉朱批:即有旨補放,欽此。二十五日奉上諭:福建澎湖營水師副將員缺,著吳奇貴補授,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六頁。
三一一、閩浙總督玉德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謹題為請補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中營守備陳宗煌染患瘋疾,經臣具疏題請休致,所遺員缺系陸路題補之缺,例應于臺地合例人員內揀選題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遴選。查有臺灣南路營右哨千總陳福恩,年三十八歲,福建汀州府長汀縣人,由行伍歷拔今職,嘉慶三年正月內領札任事,計歷臺俸已滿三年,任內現無參罰案件,該弁年壯技優(yōu),操防勤奮,曾經出兵臺灣,著有微勞,以之升補臺灣鎮(zhèn)標中營守備,洵堪勝任,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
同兼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陸路提督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七年四月初九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七頁。
三一二、兵部題本
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忠勇公臣豐伸濟倫等謹題為請補參將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玉德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烽火門參將孫大剛升任遺缺,先經臣會疏具題,請以浙江定海鎮(zhèn)標左營游擊張世熊升署,準到兵部咨覆,閩省現有歷俸已滿一年籍隸廣東之游擊蔡安國一員例應先盡補用,今將浙省游擊張世熊題請升署,與例不符,應毋庸議,仍令照例題補等因。臣即遵照部指,會同提臣,查水師提標后營游擊蔡安國,年四十六歲,廣東潮州府南澳同知轄屬人,由行伍歷升今職,嘉慶五年九月內授札任事,歷俸已滿一年,任內現無參罰案件,該員明白水務,緝捕克勤,曾在臺灣剿匪,著有微勞,以之升補福建烽火門參將,洵堪勝任。如蒙俞允,該員引見未滿三年,毋庸送部引見。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兼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陸路提督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嘉慶七年二月二十八日題,四月十五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玉德疏稱:福建烽火門參將孫大剛升任遺缺,查有水師提標后營游擊蔡安國,明白水務,緝捕克勤,曾在臺灣剿匪著有微勞,以之升補烽火門參將,洵堪勝任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水師缺出,將歷俸一年以上之員先盡揀選題補等語。福建烽火門參將員缺系水師題補之缺,該督既稱水師提標后營游擊蔡安國明白水務,緝捕克勤,曾在臺灣剿匪著有微勞,以之升補烽火門參將,洵堪勝任等語,查游擊蔡安國歷俸已滿一年,任內并無事故,題補參將與例相符,應如所請,蔡安國準其升補福建烽火門參將。該員引見未滿三年,毋庸送部,恭候命下,臣部發(fā)給札付令其任事。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七年五月十五日,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管理造辦處御茶膳房掌鑾儀衛(wèi)事總理奉宸苑事管理清漪園等處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革職留任忠勇公臣豐伸濟倫、尚書兼管順天府府尹事務臣汪承霈、經筵講官左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臣成書、署左侍郎禮部右侍郎臣潘世恩、右侍郎署吏部左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臣覺羅長麟、右侍郎臣劉镮之、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五誠額、郎中臣清泰、郎中臣巴哈布、郎中臣德賓、郎中臣申瑤、員外郎臣景德、員外郎臣鄂禧、員外郎臣王堉時、員外郎臣慕鏊、主事臣雙寧、主事臣林天培、候補主事臣舒明阿、候補主事臣扎拉芬、候補主事臣許應喈、候補主事臣林鍾岱、候補主事臣王庭華、額外主事臣瑞齡、額外主事臣長清、額外主事臣吳玉堂、額外主事臣王維鈺。
夾片:蔡安國,廣東人,年四十六歲,由行伍拔補把總、千總。嘉慶二年四月內題補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五年六月內題補水師提標后營游擊。今閩浙總督玉德以該員明白水務,緝捕克勤,曾在臺灣剿匪著有微勞,題補升補福建烽火門參將。
旨:蔡安國依議用,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七~八七八頁。
三一三、兵部題本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義烈公臣保寧等謹題為請旨事:據閩浙總督玉德咨稱: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戚連新請補臺灣南路營參將,準到部咨,行令給咨送部等因。查戚連新現署南路營參將,應另行委員接署,以便交卸起程。但臺灣孤懸海外,地方緊要,都游等官俱有汛守之責,一時實屬無員委署,戚連新似應暫緩給咨,將請補臺灣城守營參將敏祿給咨赴部,俟回任后再令戚連新赴部,庶海外要區(qū),不致同時俱易生手,于地方營伍實為有裨等因前來。查定例:應行引見人員,或一時差遣,或委署別缺,不能依限赴部者,該督、撫聲明題準,給與署札,該員底缺歸入題選。事竣引見后令其實授等語。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戚連新請補臺灣南路營參將,經臣部議準照例調取引見在案,今該督既稱戚連新現署臺灣南路營參將,應另行委員接署,以便交卸起程,但臺灣孤懸海外,地方緊要,都游等官俱有汛守之責,一時實屬無員委署,戚連新似應暫緩給咨,將請補臺灣城守營參將敏祿給咨赴部,俟回任后再令戚連新赴部,庶海外要區(qū),不致同時俱易生手,于地方營伍實為有裨等語,自應遵照定例,戚連新先行給與參將署札,俟題補參將敏祿回任,該督即行給咨赴部引見后,令其實授。戚連新所遺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系陸路題補之缺,恭候命下臣部照例辦理,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七年八月初一日,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鑲紅旗滿洲都統管理戶部三庫事務義烈公臣保寧、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管理造辦處御茶膳房掌鑾儀衛(wèi)事總理奉宸苑事管理清漪園等處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革職留任忠勇公臣豐伸濟倫(圍)、尚書兼管順天府府尹事務臣汪承霈、經筵講官左侍郎暫署吏部右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臣成書、署左侍郎禮部右侍郎臣潘世恩(圍)、右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臣那寶(差)、右侍郎臣劉镮之、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五誠額、郎中臣申瑤、員外郎臣景德、員外郎臣鄂禧、員外郎臣丁樹本、員外郎臣慕鏊、主事臣林天培、候補主事臣巴彥珠、候補主事臣許應喈、候補主事臣王廷華、額外主事臣長清、額外主事臣王維鈺。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八~八七九頁。
三一四、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閩浙總督玉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照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嘉慶九年七月十八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德跪奏為委署副將、循例奏聞事:竊照浙江省瑞安協水師副將李景曾委署溫州鎮(zhèn)總兵,所遺員缺,查有浙江鎮(zhèn)海營參將黃飛鵬,年力強壯,緝捕勇往,堪以署理瑞安協副將篆務。又福建臺灣協水師副將錢萬逵□本員缺,查有臺灣城守營參將敏祿才具明練,熟諳營務,堪以委署。除檄行遵照,并將所遺各缺遴員遞署外,所有委署副將篆務,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嘉慶九年七月十六日奉朱批:覽,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八二頁。
三一五、兵部題本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義烈公臣保寧等謹題為請補參將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玉德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戚連新病故遺缺,接準部咨,行令于臺地人員內揀選題補等因。臣查臺灣陸路各營游擊共三缺,內臺灣鎮(zhèn)標中營游擊陳廷高任內現有降級留任之案,左營游擊甫以內地平和營游擊吉凌阿調補尚未到營任事,右營游擊鄭廷標甫經準補尚未送部,此外臺地現無合例可以升補之員,仍應于內陸路各營現任參將內揀選調補。惟查內地陸路各營合例參將,非現居要缺,即于臺灣海外要缺人地未宜。臣隨會同福建水、陸二提臣詳加揀選。有漳州鎮(zhèn)標右營游擊李光文,年五十二歲,江蘇徐州府銅山縣人,由武舉歷升福建羅源營游擊,調補今職,嘉慶九年六月內授札任事。計自嘉慶五年閏四月內領授授羅源營札付任事起,歷俸已滿二年。該員明白營伍,辦事認真,前于邵武城守營都司任內,曾經委署臺灣鎮(zhèn)標左營、右營各游擊事務,辦理均屬裕如,于臺灣風士情形,尤為熟悉,以之升補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洵堪勝任,于海疆營伍有裨。如蒙俞允,該員引見已滿三年,應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再查該員于游擊給札文內有罰俸六個月之案,又署烽火門參將任內因嘉慶八年盜竊案獲不及十之三、四罰俸六個月,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倪定得、署理陸路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李慶云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嘉慶九年十二月初七日題,嘉慶十年二月二十六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玉德疏稱: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戚連新病故遺缺,接準部咨,行令于臺地人員內揀選題補等因。臣查臺灣陸路游擊三缺內,臺灣鎮(zhèn)標中營游擊陳廷高有降級留任之案,左營游擊吉凌阿尚未到任,右營游擊鄭廷標甫經準補尚未送部,此外現無合例可以升補之員,仍應于內地陸路參將內揀選調補。惟查內地參將,非現居要缺,即于臺灣海外要缺人地未宜。臣詳加揀選。查有漳州鎮(zhèn)標右營游擊李先文,明白營伍,辦事認真,以之升補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洵堪勝任,于海疆營伍有裨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臺灣武職缺出,即于臺地人員揀題,如實無合例可題之員,仍準于內地揀調;又定例陸路游擊歷俸二年,始準保題各等語。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系陸路題補之缺,該督既稱臺灣陸路游擊實無合例升補之員,內地陸路參將非現居要缺即人地未宜,惟查有漳州鎮(zhèn)標右營游擊李光文明白營伍,辦事認真,以之升補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洵堪勝任,于海疆營伍有裨等語,查該員歷俸已滿二年,任內并無事故,題補參將與例相符,應如所請,李光文準其升補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該員引見已滿三年,應令該督給咨該員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給與札付,令其赴任。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十年三月二十二日,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管理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內大臣鑲紅旗滿洲都統署理正藍旗漢軍都統革職留任義烈公臣保寧兵部尚書內大臣鑲藍旗蒙古都統一等男臣明亮、太子少保暫署兵部尚書吏部尚書臣費淳、經筵講官左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署理鑲紅旗護軍統領管理太常寺圓明園八旗包衣三旗官兵等處事務總理左翼鐵匠局事務臣明志、左侍郎臣戴聯奎、右侍郎正藍旗滿洲副都統署理正藍旗漢軍副都統管理太仆寺圓明園八旗包衣三旗官兵事務臣廣興、右侍郎臣劉躍云、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清泰、郎中臣德賓、郎中臣林天培、郎中兼公中佐領臣馬廷模、員外郎臣鄂禧、額外員外郎臣彭大修、主事臣雙寧、主事臣倭臣布、主事臣覺羅岳齡、主事臣扎蘭泰、候補主事臣百貴、候補主事臣巴彥珠、候補主事臣長清、候補主事臣納蘇泰、候補主事臣林鍾岱、候補主事臣王維鈺、候補主事臣邱立和、候補主事臣李鼎元、額外主事臣昆騄、額外主事臣扎勒杭阿、額外主事臣尾皂保、額外主事臣何錚、額外主事臣尚政普、額外主事臣蘇良貴。
旨:李光文依議用,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八三~八八四頁。
三一六、兵部「為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咨稽察房。嘉慶十年四月日。
嘉慶十年四月十七日奉上諭:前因福建提督倪定得奏稱在洋督補,驟中風痰,懇請開缺休致一折,當經諭令玉德就近察看,俟覆奏后再降諭旨。茲據奏該督親抵廈門看視,該提督患病屬實,動履維艱,且年逾六旬,一時難冀痊愈等語。倪定得著準其原品休致。所有福建水師提督員缺,著李長庚調補。其所遺浙江提督員缺,著孫廷璧補授。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八六頁。
三一七、浙江提督李長庚題本
提督浙江等處地方總兵官臣李長庚謹題為恭報微臣交卸浙江提督印務日期、仰祈睿鑒事:竊臣欽奉恩命,調補福建水師提督,業(yè)將實授任事日期恭疏題報,并具折奏謝天恩在案。所有浙江提督印信,準總督臣玉德札會,蔡牽已竄北洋,令臣帶印過浙,就近交篆,并經聲明奏蒙圣鑒。今查蔡牽尚在閩洋,臣現在探蹤搜捕,未便將浙江提督印信攜帶在洋,隨于嘉慶十年五月十五日將浙江提督印信就洋交卸專委署乍浦營參將劉成業(yè)赍往浙江,送交新任提督臣孫廷璧收受任事。所有浙江提督衙門欽奉王命、旗牌、上諭書籍、火牌文卷等項,俱恭貯寧波提督署內,臣已檄行標下中軍參將邱中玉赍送新任提臣查收外,合將微臣交卸浙江提督印務日期,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為此具本謹具題聞。嘉慶十年五月十五日,提督浙江等處地方總兵官臣李長庚。
旨: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八六頁。
三一八、兵部題本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義烈公臣保寧等謹題為請補守備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玉德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陳景星升署澎湖水師右營游擊,所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員缺,接準部咨,系外海水師題補之缺,行令照例于臺地人員內揀選題補等因。查該守備駐防澎湖媽宮汛,四面環(huán)海,為臺灣往來船只必經之所,??诘胤剑P緊要,必須熟悉情形之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同水師提督臣倪定得詳加揀選。查有臺灣水師中營左哨千總羅卓,年四十一歲,福建汀州府永定縣人,由武舉學習期滿,改用水師,拔補閩粵南澳鎮(zhèn)標左營右哨千總,調補今職,嘉慶六年十一月內授札任事,計歷臺俸已滿一年,任內現無參罰案件。該弁年力強壯,熟諳舟師,現署臺灣水師中營守備,辦理裕如,以之升補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實于海洋營伍有裨,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倪定得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嘉慶十年三月初三日題,四月三十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玉德疏稱:福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陳景星升署游擊員缺,接準部咨,系外海水師題補之缺,行令于臺地人員內揀選題補等因。臣等隨詳加揀選。查有臺灣水師中營千總羅卓,年力強壯,熟諳舟師,以之升補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實于海洋營伍有裨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臺灣武聯缺出,即于臺地人員內揀題;又定例水師人員歷俸一年,始準保題各等語。福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系外海水師題補之缺,該督既稱查有臺灣水師中營千總羅卓年力強壯,熟諳舟師,以之升補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實于海洋營伍有裨等語,查該員歷俸已滿一年,任內并無事故,題補守備與例相符,應如所請,羅卓準其升補福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該員系未經引見之員,應令該督給咨該員赴部,臣部等帶領引見后給與札付,令其赴任。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十年五月二十七日,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管理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內大臣鑲紅旗滿洲都統革職留任義烈公臣保寧、兵部尚書內大臣鑲藍旗蒙古都統一等子臣明亮(下缺)
旨:羅卓依議用,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八七頁。
三一九、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德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十年六月日。
嘉慶十年六月十三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玉德跪奏為臺灣水師副將員缺緊要、閩浙兩省現無合例勝任之員、遵旨遴員保奏、以重海疆事:竊照臺灣水師副將缺出,先因閩浙兩省水師參將中一時不得其人,經臣懇請以原任廣東提督孫全謀調發(fā)福建署理在案。茲欽奉□□:孫全謀前經特旨留粵補用,粵東近因洋盜劫掠之案較多,亟須整頓水師,認真緝捕,孫全謀果能熟悉訓練,該省正資得力,前已經那彥成保奏留粵,又何能量移至閩耶?所請著不準行。其臺灣水師副將一缺,仍著該督另行遴員保奏請旨補用。如一時無合例人員,現當捕盜緊要之際,果有勤奮足資任使者,即越例保題,亦必加恩允準也等因。欽此。欽遵行知到臣。跪讀之下,仰見圣主于慎選人材之中,仍寓破格施恩之至,不勝欽感。伏查臺灣孤懸海外,商販云集,屢被洋匪滋擾,全賴水師副將得人,以資訓練防御,必須平日緝捕奮勇,熟悉該處海洋沙線情形之員,方能得力。閩浙兩省水師參將中,一時實無堪勝此任,可資整理之員。臣前在廈門,即與提臣李長庚詳細熟商。惟查有掣補廣東平海營參將李光顯,年五十五歲,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由行伍歷升海壇鎮(zhèn)標右營游擊。查該員本系臺灣把總,于乾隆五十一年出師臺灣,獲賊多名,著有微勞,經將軍臣福康安奏賞藍翎,拔補閩安左營千營。續(xù)經調補澎湖右營千總。嗣于預保案內掣補督標水師營守備,旋升閩安水師左營都司,并拏獲鄰境盜犯案內并案送部引見,奉旨李光顯準其補授閩安協左營外海水師都司,著賞換花翎,交兵部記名,欽此。嗣因在洋緝捕,迭次獲盜多名,經臣題補海壇鎮(zhèn)標右營水師游擊,給咨送部引見。奉旨:李光顯著以參將用,仍交軍機處記名,欽此。茲于嘉慶九年十二月初五日,接準部咨,掣補廣東平海營參將,現已領咨起程赴任。查該員年力強壯,緝捕勇往,曾任臺灣千總,且剿辦林爽文案內曾經殺賊立功,于臺地海洋情形,較為熟悉。今閩浙二省水師參將中既無實力整理、堪勝臺灣副將之員,合無仰懇圣□,俯念臺灣為海疆要區(qū),準以李光顯升署臺灣水師副將,仍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如蒙俞允,該員感激天恩,自必倍加奮勉于臺灣水師營伍實有裨益。至澎湖協水師副將一缺,亦系海外要缺。茲查有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王得祿,年三十六歲,原籍江西建昌府南城縣,寄籍臺灣府嘉義縣,由武生于乾隆五十一年逆匪林爽文滋事案內曾充義民首,隨軍打仗,殺賊立功,經將軍??蛋沧噘p藍翎頂戴,旋奉諭旨賞給五品職銜,賞戴花翎,續(xù)經奏請以千總補用,補授臣標右營千總,改用水師,遞升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緣該員在洋緝匪,尚未送部引□。□準兵部給與署札于嘉慶七年二月初六日授札任事。該員年力精壯,曉暢舟師,現護澎湖副將篆務,辦理裕如,以之升署澎湖協副將,可期勝任。惟該員丁繼母憂,扣至本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服滿,且升補游擊尚未引見,與請升之例未符。但澎湖副將一缺,一時實無合例勝任之人,謹遵旨據實保奏,仰懇圣主逾格鴻慈,俯念水師人材難得,即以王得祿升署澎湖協副將。如蒙俞允,仍俟該員服滿之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至李光顯引□□滿三年,毋庸送部,合并陳明。臣與提督臣李長庚往返扎商,意見相同,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李長庚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
嘉慶十年六月十二日,內閣奉上諭:玉德等奏水師副將員缺緊要,現無合例勝任人員,遵旨遴員保奏一折,查閱玉德保奏之李光顯、王得祿二員,一系籍隸同安,一系寄籍嘉義,俱應回避本省。副將為二品大員,該督等原不準違例保題。且王得祿現又尚未服滿。但念臺灣、澎湖兩協副將系屬外海水師,現在正當督捕洋匪,關系緊要,一時既無合例勝任人員,所有臺灣水師副將員缺,著加恩準其以李光顯升署。澎湖協水師副將員缺,著加恩準其以王得祿升署。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八八~八八九頁。
三二○、福建水師提督李長庚題本
福建水師提督臣李長庚謹題為恭報微臣交卸印務日期、仰祈睿鑒事:竊臣欽奉恩命,調任浙江提督,業(yè)經恭折奏謝天恩在案。茲臣統率閩浙舟師,追捕蔡牽,船抵浙江溫州洋面,適署浙江提臣孫廷璧因督緝駐札溫州,將浙江提督印信交送前來。臣即就洋受任事,恭疏題報在案。至新任福建水師提督臣許文謨,計期已可到任。臣現將福建水師提督印務,于嘉慶十年八月二十五日交卸,差委隨緝在洋之署提標中營守備鄭恒健赍送新任提臣許文謨收受任事。所有王命、旗牌、上諭書籍、火牌文卷等項存貯廈門提督衙門,臣現飭行標下署中軍參將黃大武赍送提臣收受外,謹將微臣交卸印務日期,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具本謹具題聞。嘉慶十年八月二十五日,福建水師提督臣李長庚。
旨:該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頁。
三二一、兵部題本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義烈公臣保寧等謹題為請旨事:據閩浙總督玉德咨稱:福建臺灣水師中營守備之題補臺灣北部淡水營都司陳階升,奉準部覆,行令赴給咨部引見。第現在海洋緝匪緊要,陳階升現護臺灣右營游擊事務,乏員委署,應請暫緩給咨,俟海洋肅清,再行給咨送部等因前來。查定例:題補官員應行引見者,遇有緊要差遣,或委署別缺,一時未能赴部,該督、撫聲明,兵部題準,先行給與署札,該員底缺歸入題選,俟事竣赴部引見后,令其實授等語。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員缺,先經該督請將臺灣水師中營守備陳階升題補,經臣部照例題準,調取引見等因在案。今既據該督咨明題補都司陳階升護理游擊,乏員委署,暫緩給咨,俟海洋肅清,再行給咨送部等因,應將該員照例先行給與署札,仍令該督俟事竣之日,即行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換給實授札付,令其任事。其所遺福建臺灣水師中營守備員缺,系水師題補之缺,恭候命下,臣部照例辦理。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管理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內大臣鑲紅旗滿洲都統革職留任義烈公臣保寧(假)、部兵尚書內大臣鑲白旗漢軍都統管理戶部三庫事務一等子臣明亮、尚書管理戶部三庫事務臣鄒炳泰、經筵講官左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管理太常寺總理左翼鐵匠局事務臣明志、左侍郎臣戴聯奎、右侍郎署理刑部左侍郎正藍旗滿洲副都統管理太仆寺圓明園八旗包衣三旗官兵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臣廣興、右侍郎兼署戶部左侍郎臣趙秉沖、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清泰、郎中臣德賓、(下缺)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一頁。
三二二、兵部題本
兵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一等子臣明亮等謹題為請旨事:據閩浙總督阿林保咨稱:漳州鎮(zhèn)標左營游擊英林升補臺灣南路營參將,接準部咨,應令給咨赴部引見等因。茲查臺灣南北兩路營汛被匪滋擾蹂躪,現在緝拿股匪之際,實系乏員署理,應請暫緩給咨,俟洋面肅清,再行給咨赴部等因前來。查定例:題補官員應行引見者,遇有緊要差遣,或委署別缺,一時未能赴部,該督、撫聲明,部兵題準,先行給與署札,所遺底缺歸入題選,俟事竣即行給咨赴部引見,令其實授等語。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員缺,先經原任閩浙總督玉德將漳州鎮(zhèn)標左營游擊英林題請升補,經臣部照例覆準調取引見在案。今既據該督咨稱:題補臺灣南路營參將英林,現在臺灣緝匪乏員署理,應請暫緩給咨,俟洋面肅清,再行給咨等語,應將題補參將英林照例先行給與署札,仍令該督俟事竣之日,即行給咨該員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換給實授札付,令其赴任。其所遺福建漳州鎮(zhèn)標左營游擊系陸路題補之缺,俟命下之日,臣部照例辦理。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兵部尚書內大臣閱兵大臣鑲白旗漢軍都統管理火器營事務一等子臣明亮、尚書臣劉權之、左侍郎正紅旗滿洲副都統管理圓明園八旗官兵咸安宮太仆寺事務臣多慶、署左侍郎禮部右侍郎臣萬承風、經筵講官右侍郎正白旗護軍統領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兼管太常寺鴻臚寺事務公中佐領臣扎郎阿、右侍郎臣邵自昌(差)、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兼公中佐領臣和舜武、郎中臣百貴、員外郎臣倭臣布、員外郎臣孫友于、員外郎臣何南鈺、員外郎臣慕鏊、候補員外郎臣王錫福、額外員外郎臣張應泰、主事臣扎蘭泰、主事臣福祥、主事臣巴彥珠、候補主事臣景慶、候補主事臣林鍾岱、候補主事臣王維鈺、候補主事臣邱立和、候補主事臣饒向榮、候補主事臣尚政普、額外主事臣蘇良貴、七品京官臣譚驤。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三~八九四頁。
三二三、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阿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阿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十二年五月日。
嘉慶十二年五月十一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阿林保跪奏為委護水陸副將篆務、循例具奏事:竊照澎湖水師副將王得祿奉旨補授福寧鎮(zhèn)總兵,所遺澎湖水師副將員缺,經奴才以烽火門參將蔡安國題請升補在案?,F在該參將管帶兵船,隨同福建水師提督張見升出洋緝捕,未能即赴澎湖任事,應先遴員接署。茲查有澎湖水師右營游擊陳景星諳練水師,熟悉營務,巡防??谏袑僬J真,堪以委護本協副將篆務。又延平協陸路副將張良槐患病身故,經奴才另行恭疏□□,所遺副將篆務,查有陸路提標前營游擊烏郎阿營伍整飭,辦事詳慎,堪以委護。除分檄飭遵外,所有委護水陸副將緣由,謹循例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嘉慶十二年五月初十日奉朱批:知道了,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五頁。
三二四、兵部題本
兵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一等子臣明亮等謹題為請旨事:據閩浙總督阿林保咨稱:接準部咨,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員缺準以臺灣鎮(zhèn)標右營千總周兆吉升署,臺灣北路左營守備員缺準以臺灣城守營左軍千總陳名聲升署,臺灣水師中營守備員缺準以臺灣水師右營千總王贊升署,臺灣水師左營守備員缺準以臺灣水師右營千總蕭得華升補,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員缺準以陸路提標前營守備藍玉芳升補,所遺守備員缺準以陸路提標左營千總王輝龍升補。該員等均系例應引見之員,應俟事竣之日給咨各該員赴部引見后,給與札付,令其赴任等因。查臺灣南、北兩路地方營汛,均被賊匪滋擾蹂躪,正當需員經理,今藍玉芳現護南路營參將事務,其周兆吉、陳名聲、蕭得華、王贊等均配船出洋緝匪,咨請先行給與署札,俟洋面肅清,分起給咨。再游擊藍玉芳業(yè)經暫緩給咨,所有頂補藍玉芳遺缺之守備王輝龍,應請一并給與署札,俟藍玉芳引見后再行給咨等因前來。查定例:題補推升官員應行引見者,遇有緊要差遣,或委署別缺,一時未能赴部,該督、撫聲明,兵部題準,先行給與署札,該員底缺歸入題選,俟事竣赴部引見后令其實授。又定例:遞行題補官員應行引見者,俟首題之員引見準補開缺后,再將其次保題之員送部各等語。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北路左營守備、臺灣水師中營守備、左營守備各員缺,先經福州將軍賽沖阿奏請將千總周兆吉等升補等因,于嘉慶十一年七月內奉上諭:賽沖阿奏請將臺灣水陸各營都守員缺分別升補一折,著照所請,臺灣北路協中營都司員缺準以鎮(zhèn)標右營千總周兆吉升署,并著與下淡水營都司許律斌對調,北路左營守備員缺準以城守營左軍千總陳名聲升署,臺協中營守備員缺準以右營千總王贊升署,臺協左營守備員缺準以右營千總蕭得華升補,周兆吉、王贊均俟服闋后另請實授,陳名聲俟扣滿年限照例辦理。其應行引見人員并著于事竣后送部引見,欽此。經臣部行文該將軍在案。又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員缺,先經該督請將陸路提標前營守備蕭玉芳升補,所遺守備員缺,請將陸路提標左營千總王輝龍升補,經臣部覆準,議令升補游擊藍玉芳引見,準補后再行給咨,王輝龍赴部引見等因在案。今既據該督咨明升補福建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藍玉芳現署南路營參將事務,升補下淡水營都司周兆吉、北路左營守備陳名聲、臺灣水師中營守備王贊、左營守備蕭得華等均配船出洋緝匪,咨請先行給與署札,俟洋面肅清分起給咨等因,應將升補游擊藍玉芳、都司周兆吉、守備陳名聲、蕭得華、王贊照例先行給與署札,仍令該督俟該員等事竣之日,即行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換給實授札付,令其任事。至該督咨稱升補游擊藍玉芳業(yè)經暫緩給咨,所有頂補藍玉芳遺缺之守備王輝龍,應請一并給與署札,俟藍玉芳引見后再行給咨等語。查遞行題補官員,應俟首題之員送部,再將其次保題之員送部者,原因首題之人尚未開缺;今藍玉芳升補游擊既經咨請給與署札,即系開缺,其頂補藍玉芳遺缺之王輝龍并未委署別缺,亦無緊要差遣,自應照例給咨送部引見,令赴新任。所有該督請將守備王輝龍一并給與署札之處,應毋庸議,仍令該督題補守備王輝龍照例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給與札付,令其赴任。其周兆吉等所遺千總各弁缺,恭候命下,臣部照例辦理。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十二年六月初四日,兵部尚書內大臣閱兵大臣鑲白旗漢軍都統管理火器營事務一等子臣(下缺)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六頁。
三二五、閩浙總督阿林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阿林保謹題為請補都司事:竊照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周兆吉據報病故,經臣具疏題報在案,所遺員缺例應于臺人員內揀員請補。查有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官贊朝,年四十六歲,福建邵武府邵武縣人,由行伍歷升今職,嘉慶十一年正月內授札任事。前于克復鳳山縣城等處打仗出力奮勇殺賊案內,奉旨著加恩以都司升用,欽此,欽遵在案。該員緝捕勇往,年力壯盛,以之升補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洵堪勝任,亦與本籍五百里以外之例相符。惟歷俸未滿三年,但系遵旨升用之員,相應聲明,如蒙俞允,該員引見未滿三年,毋庸送部引見。再官贊朝前經臣于都司許律斌題請升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案內并疏題請,以該員升補臺灣北路中營都司,準到部覆,俟許律斌引見奉旨準補開缺后,再將守備官贊朝另請題補等因。今許律斌現未送部引見,其北路中營都司尚未開缺,茲現出有南路下淡水營都司懸缺,應即先以該員請補。再該員前于給札文內有罰俸三個月,又嘉義縣民王遠在園寮守宿被盜行劫花生拒傷身死一案四參開報遲延督催不力罰俸九個月,銷去尋常紀錄一次抵罰俸六個月,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張見升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阿林保。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七頁。
三二六、閩浙總督阿林保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阿林保謹題為請補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中營守備陳福恩休致員缺,經臣會疏具題,請以臺灣南路營千總葉國昌升補,準到部覆,以葉國昌并未出兵,又未保送,與例不符,應毋庸議,行令另揀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隨詳加揀選。查有曾經出兵之臺灣北路左營左哨千總陳科廷,年四十七歲,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由行伍歷拔邵武城守左營左哨千總,調補今職,嘉慶九年三月內授札任事,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該弁年壯技優(yōu),操防勤慎,以之升補臺灣鎮(zhèn)標中營守備,洵堪勝任,亦與隔之之例相符。如蒙俞允,該弁系未經引見之員,應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張見升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阿林保。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七頁。
三二七、福建巡撫張師誠題本
兼署閩浙總督鹽政印務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臣張師誠謹題為請補都司事:竊照福建閩安水師左營都司莊秉元升補臺灣艋舺營游擊,所遺都司員缺,先經前督臣阿林保請以守備文應舉升署,準到部覆,莊秉元底缺應俟引見出缺后再行辦理等因,遵照在案。茲臣接準部咨,莊秉元引見,準補臺灣艋舺營游擊,所遺閩安水師左營都司員缺系水海水師題補之缺,應輪用預保人員。該省現無預保之員,行令照例于應升人員內揀員題補等因。臣查該都司駐札福州府屬之閩安鎮(zhèn),系屬??诙笠畢^(qū),亟須揀員請補,以資彈壓。臣隨詳加揀選。惟查有督標水師營守備文應舉,年三十七歲,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由行伍歷升今職,嘉慶十三年二月內札任,歷俸已滿一年,任內并無事故。該員熟悉水務,緝捕奮勤,以之請升補閩安水師左營都司員缺,洵堪勝任,于海洋營伍有裨,亦與隔府之例相符。如蒙俞允,該員引見未滿三年,毋庸送部引見,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王得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十四年九月十四日,兼署閩浙總督鹽政印務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臣張師誠。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九頁。
三二八、原任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加提督銜愛新泰碑文
?。z討臣李鴻賓恭擬,臣英和、臣潘世恩恭閱)
朕惟海疆巨鎮(zhèn),韜黔資御侮之才;冊府殊榮,竹帛著褒勛之典。伸國威而敵愾,思切鼓鼙;書臣績以表阡,銘同鐘鼎。爾原任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加提督銜愛新泰赳桓賦質,步代宣勞。早樹幟于前鋒,克嫻軍律逮搴旗于遠徼,洊歷戎行,洎乎專閫總吳會之師,移節(jié)扼閩疆之要。肅牙門之虎旅,士奮干城;靖蠻嶠之妖氛,郡資保障。蜂屯蟻聚,登陴益固夫軍心;□掃風馳,喻檄早寒夫賊膽。正幸狼烽早息,徐籌增壘之防;何期鯨海方恬,遽覽遺章之告。壯心未沫,常懸捧日之忱;勇略誰儔,空擬凌煙之錫。謚之壯勇,象厥生平。于戲!百戰(zhàn)之英風猶在,未忘犀甲于鯤身;九京之精氣長存,式煥龍章于馬鬣。嘉哉偉略,視□□珉。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二本一六○頁。
三二九、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兼福撫趙慎畛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兼福撫趙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主政承。
閩浙總督兼署福建巡撫臣趙慎畛跪奏為水師提督循例赴臺考拔營伍、稽查地方、恭折具奏、仰祈圣鑒事:竊臣恭查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內欽奉上諭:臺灣孤懸海外,遠隔重洋,民情刁悍,奸徒易于滋事,嗣后著該省將軍與督撫提督分年輪值一人,前渡臺灣,實力稽查整頓,倘有骫法貪黷等情,據實參辦。但重洋涉險,如該將軍、督撫、提督內有年逾七十者,免其前往,以示體恤等因。欽此。又于嘉慶十一年三月內奉上諭:嗣后該省將軍、總督、巡撫及水陸兩提督均著自本年為始,輪次親赴臺灣,將該處營汛操防等事,逐一認真詳細察核,事竣后專折奏報等因。又嘉慶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奉上諭:臺灣窵處海外,俱系漳、泉、粵民人雜處,素性強悍,總須時有大員前往巡閱。嗣后每隔二年,著輪赴臺灣巡查一次,用資彈壓等因,欽此各在案。自嘉慶二十五年前任水師提督臣王得祿赴臺查閱后,計至道光三年,應值陸路提督前往。茲準水師提督許松年咨稱:該提督欽奉恩命提督福建水師,統轄臺澎官□,所有內地營伍洋面,業(yè)經遍歷周查,惟臺灣遠在海外,該提督從前追剿逆匪,曾至其地,今歷十有余載,該處地方情形,未免今昔異宜,不可不親往查察,咨請將本年巡臺之差,奏明該提督前往,以便將營伍操防等事,詳悉察辦。至本年臺澎餉銀,已委護理澎湖副將沈朝冠督運,擬俟餉銀到廈,妥為裝配兵船,定期四月十六日,督同該護副將沈朝冠等登舟,俟風東渡等因前來。
臣查臺灣系海外要區(qū),民情刁悍,是以向系必須大員前往稽察,用資彈壓。本年輪應陸路提督巡臺,今水師提臣許松年以臺灣地方緊要,從前雖因剿捕前往,已歷十有余年,恐今昔情形不同,必當親往巡察,并可校閱營伍,稽查地方。臣亦以臺灣重地,遠隔重洋,大小營員是否均屬可靠,囑令該提督到臺后逐一察看,并向總兵觀喜詳細咨詢。如有辦事因循、操防未能得力及與臺地不甚相宜之人,均須確切查明,以便分別撤參,使海外營務,不致日就廢弛。現在臺灣餉銀護運委員沈朝冠尚未放洋,即咨令提臣許松年就近配坐餉船,督運赴臺,益昭慎重。除到臺查閱情形,由該提督自行陳奏外,所有本年水師提督往臺巡查緣由,臣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鑒。再福建巡撫系臣兼署,毋庸會銜,合并陳明。謹奏。
道光三年五月十一日奉朱批:知道了,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二六~九二七頁。
三三○、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趙慎畛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趙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三年月日。
閩浙總督臣趙慎畛、福建巡撫臣孫爾準跪奏為已革守備于前護游擊任內、在洋巡緝、索詐商船米石、審訊定擬、恭折具奏、仰祈圣鑒事:竊據福建晉江縣船戶蔡扎并民人吳得呈稱:販運臺米六百六十五石赴省糶賣,在洋遭風,船篷擊損,收泊海壇竹嶼地方。突有護海壇右營游擊王承化到船查驗,藉米無照,將船扣留,喝令隨緝首民陳贊等搬米二百余石,呈乞究追等情。當經前署督臣顏檢批司,移提守備王承化嚴訊究辦。由司飭據福州府提訊,王承化恃無質證,狡供抵賴,錄供通詳。經臣趙慎畛以王承化原名王水,本系洋盜投首,聲名狼藉,現有被控擾累之案,野性未馴,附片奏請革職。奉上諭:王承化著革職,仍交該督嚴加管束,毋任流而為匪。如敢滋生事端,即著從重治罪等因。欽此。當即轉行欽遵。并飭據海壇營押解應訊外委林世勛、兵丁林安海、李逢益、沈元興、康朝安到省發(fā)府質審去后。茲據福建按察使邱鳴泰,督同福州府知府方傳穟,審擬解勘前來。
臣等隨僉同親提犯證,逐一研訊。緣王承化籍隸晉江縣,原名王水,本系洋盜投誠,隨緝獲盜,進拔福寧鎮(zhèn)標左營守備,委護海壇右營游擊,管帶兵船在洋巡緝。有晉江縣民蔡扎自置商船一只,領本縣船牌,牌名新濟裕,配舵水十人。道光元年五月十九日,由本縣詳芝訊掛驗出口,裝載粗磁往浙省售賣。因風漂至臺灣噶瑪蘭烏石港停泊,時值省城米價未平,經臣孫爾準于藩司任內呈明移飭廈門道廳出示招商申廳給照,赴臺買米,販運來省售賣。有向在臺灣販米之吳得碾米六百六十五石,雇蔡扎船只運回省城,并未赴官請領米照。八月十七日,蔡扎乘風順利,亦未赴口掛驗領單,即行開駕。二十一日,在洋遭風,船篷損壞,寄泊海壇竹嶼地方,蔡扎登岸買物。適前護海壇右營游擊王承化帶領外委林世勛及已革外委復充兵丁之林安海即林發(fā)云等巡至該處,見蔡扎商船停泊海邊,當向盤詰。內舵水告知情由,王承化隨往查驗,僅有船牌,并無米照,并出口驗單,料系私販米石,越口偷渡,即將船牌帶回。蔡扎回船,求還船牌。王承化起意索詐,即以臺米原許商運售賣,不應無照私販,及違例偷越出口,應將船只扣留,連船稟送查辦之言,向其恐嚇。蔡扎以受雇載運,恐日久米石變壞,情愿送米數石。央現在逃之另案投誠在船隨緝首民陳贊即臭頭贊轉求放行。王承化不依。蔡扎慮及海洋風信靡常,船只不便久停,陸續(xù)添送至米二百石,王承化依允,諭令陳贊、林安海等搬米二百石。陳贊另索謝禮米五石,一同運至潭頭水仙宮。王承化即令陳贊將米散賣,得銀使用。蔡扎收回船牌,駛回原籍,報明□汛,起米上岸。寄信告知吳得,趕回同赴省城上控。經前督臣顏檢批司提省發(fā)府審辦,各供前情不諱?!鯎醭谢瘓怨簩嵰虿橐姴淘瑑妊b運米石,并無米照驗單,乘機恐嚇,得米二百石,番銀六百圓。并據外委林世勛、兵丁李逢益、沈元興、唐朝安僉供,因系在船隨緝,王承化索船戶米石,不敢勸阻,并未隨同嚇索分贓。兵丁林安海亦稱,因受王承化管束,只得聽從搬運,并未分得銀米等語。究鞫不移,案無遁肴。查例載:監(jiān)臨恐嚇所部取財,準枉法論,有祿人枉法贓八十兩絞監(jiān)候。又名例載稱:準枉法論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免刺。又律載:無引馬騾私度關津者杖六十,誣云私度,謂人有引馬騾無引各等語。此案王承化系巡緝營員,見有米船寄泊海邊,查無米照驗單,輒行扣留恐嚇,收受食米二百石,計贓已在八十兩以上。查巡緝員弁,管轄海道,稽察船只,即與監(jiān)臨所部無異,自應按例問擬。已革守備王承化即王水,應照恐嚇所部取財準枉法論,有祿人枉法贓八十兩絞監(jiān)候,仍照名例稱準枉法論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律杖一百、流三千里。該革員本系投首洋盜,奏蒙天恩,免其治罪,發(fā)交水師隨緝,進拔福寧左營守備,復經委護游擊,尚不激發(fā)天良,勤勉供職,機嚇取商米,實屬玩法,謹擬滿流,不足示懲,應請發(fā)新疆充當苦差,免其刺字。林世膽敢乘勛系管駕隨緝外委,明知王承化索取米石,并不勸阻,應革去外委,與聽從搬米另案已革外委充兵丁之林安海即林慶云,各照不應重律杖八十,交營棍責發(fā)落。林世勛仍令當兵緝捕,林安海免其革伍,兵丁李逢益、沈元興、唐朝安訊無隨同嚇詐搬米情事,均免置議,飭回本營操防。吳得遵示置米,并不請領米照,蔡扎因被逼抑,送米求釋,但受雇運米,竟不赴□掛驗,俱屬違例,請照無引馬騾私度關津杖六十律,均杖六十折責發(fā)落。仍于王承化名下勒追米價,給還吳得收領。船照案結發(fā)還。逸犯陳贊等緝獲另結。失察該管上司職名,飭取另參。除全案供招咨部外,所有審明分別定擬緣由,臣等謹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奏。道光三年七月二十日奉朱批:刑部議奏,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七本六八七~六八八頁。
三三一、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趙慎畛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趙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五年六月日,主政周。
閩浙總督臣趙慎畛跪奏為特參辦事泄玩之守備、請旨革職、以示懲儆、而重海疆事:竊照各營兵馬錢糧,均歸守備經管稽核。凡官兵馬匹支銷俸餉干廉等項銀兩,前飭各營無正署各員,俟歷過月日,核實支給,接季造冊送司,以便藩司隨時核扣抵除,庶營款不致混淆。臺灣重洋遠隔,辦理諸事,尤應勤慎妥速,方足以資整飭。茲查臺灣北路協標右營守備王耀在任較久,應造冊結,臣節(jié)次嚴催,延不遵照造齊申送。此一切應辦公事,亦形懈弛。海外營伍關重,未便因其尚無別項劣跡,稍事姑容。應據實參奏,請旨將北路協標右營守備王耀革職以示懲。其余各營備弁,如尚不知儆惕,再敢辦事怠玩,即當以次劾參,以期海疆營務日就振作。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許松年,參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道光五年六月初二日奉上諭:趙慎畛奏參守備一折,臺灣北路協標右營守備王耀辦事泄玩,著即革職。該部知道。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三九頁。
三三二、兵部「為內閣抄出福建水師提督許松年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福建水師提督許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六年五月日,主政世。
福建水師提督臣許松年跪奏為臣赴臺巡閱配船東渡日期、恭折奏聞、仰祈圣鑒事:竊照臺灣孤懸海外,民番雜處,最為閩省緊要之區(qū)。前經節(jié)奉上諭,令本省將軍、督撫、提督分年輪次親往,將該處營汛操防等事,逐一認真詳細察核,事竣后專折奏報等因,久經欽遵辦理。茲屆道光六年,又值輪巡之期,例應大員前往察辦。臣仰蒙天恩,畀任水師提督,毫無報稱,時切悚惶。況臺灣水路營伍,緣臣統轄,地隔重洋,人分氣類,風聞正月間曾有漳、泉各營戍兵糾斗傷命之事,尤關緊要。是以臣于二月內出洋督緝,順抵省城,會商督臣孫爾準,將今歲之差,奏明令臣前往,巡查彈壓,以肅營伍,而靖地方,業(yè)經督臣具折奏聞,并移臣知照在案。茲又接函,囑臣過臺時,訪查戍兵械斗之案,該鎮(zhèn)道審擬是否妥協,如有徇庇輕縱情事,即行據實奏參等語。臣查臺灣兵民,每以睚眥細故,動輒互斗逞兇,實屬目無法紀,必須從嚴懲辦,俾知儆畏,庶不致滋生事端。正欲東渡間,適本年請領臺澎俸餉銀兩,已據文武員弁運到廈門,臣即配坐載餉船只,定于四月十四日登舟落風,督同赴臺。所有臺地情形,容俟到臺后詳細稽查,認真整飭,據實陳奏外,合將臣巡臺登舟日期,恭折奏報,伏乞皇上圣鑒。謹奏。
道光六年五月十二日奉朱批:知道了,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四六頁。
三三三、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孫爾準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吳,內閣抄出閩督孫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八年四月二十日,主政廉。
閩浙總督臣孫爾準、福建巡撫臣韓克均跪奏為水師提督循例赴臺灣考校營伍、稽查地方、恭折奏祈圣鑒事:竊臺灣遠隔重洋,民情浮動,易于滋事。恭照嘉慶十一年三月內奉上諭:嗣后該省將軍、總督、巡撫及水陸兩提督,均著自本年為始,輪次親赴臺灣,將該處營汛操防等事,逐一認真詳細察核。事竣后專折奏報。欽此。又嘉慶十五年五月欽奉上諭:嗣后每隔二年,著輪赴臺灣巡查一次,用資彈壓,欽此。欽遵各在案。查道光六年系前任水師提督許松年赴臺查閱,臣孫爾準因剿辦械斗焚搶一案,亦于是年渡臺。今屆二年輪閱之年,適□□于道光六年九月欽奉恩命,補授福建水師提督,遵旨速赴新任。上年已將海壇、閩安、福寧各營伍洋面,親歷巡查,現在即擬自省赴金門、銅山、南澳各路,輪行校閱。溯自道光五年三月,仰覲天顏,歷今已屆三載,即應請覲入都,跪聆圣訓。惟臺灣營伍,本屬水師統轄,必須親往查察。請將本年巡臺之差,奏明令該提督前往,俟事竣內渡,再行奏請陛見。臣等查臺灣為海外要區(qū),民情刁悍,向例必須大員輪往稽查,用資彈壓。今水師提臣劉起龍履任后,尚未到過臺灣,親往巡察,□□目擊情形,措施一切,更有把握。臣等囑令將全臺營伍,周歷考核,查驗軍實,整飭地方,其大小營員,如有辦事因循、操防疏懈,或其人才具尚可、而與臺地不甚相宜者,均確切查明,咨會臣等,分別撤參。至上年剿捕案內,清莊緝匪各事宜,地方官辦理是否認真,并令逐加查察。同其余應辦事件,會同臺灣鎮(zhèn)道,實力整頓。務使海外地方營務,不致稍有廢弛,以期仰副我皇上整飭武備、綏靖海隅之至意。除到臺后查閱情形,由該提督自行陳奏外,所有本年水師提督往臺巡查緣由,臣等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鑒。謹奏。
道光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奉朱批:知道了,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五二頁。
二二六、給臺灣總兵王巍敕諭
皇帝敕諭總兵官王?。浩澨孛鼱栨?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地方,駐札臺灣府城,管轄本標中、左、右三營,統轄北路副將、臺灣水師副將、澎湖水師副將、臺灣城守營參將、南路營參將、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北路淡水營都司各營大小將領及守御等官,俱照題定經制事例管轄。爾須操練兵馬,振揚威武,申明紀律,撫恤士卒,嚴明斥堠,防遏奸宄,修浚城池,繕治器械,相度地勢險易,控制要害處所,責成該汛弁兵力圖保障。各營額兵,務選補精強,毋容積猾老弱糜餉。一應本折糧餉,聽該管衙門給發(fā)。所部官丁,必須嚴加鈐束,秋毫無犯,使兵民相安,不得借打草放馬為名,騷擾農業(yè)。如遇寇警,即統兵戮力剿捕,不得觀望,致誤軍機,倘賊勢重大,飛報總督、巡撫、提督發(fā)兵合剿務盡根株,毋使滋蔓。如有賊眾投誠,察其實心向化,即與安插。如招撫事體重大,即申報總督、巡撫、提督,奏請定奪。爾仍聽閩浙總督、福建水師提督節(jié)制。所屬副將以下,聽爾節(jié)制,千把總以下,如有臨陣退縮,殺良冒功,乘機搶掠,侵餉肥己者,會同總督、巡撫、提督以軍法從事。敕中開載未盡事宜,皆申報總督、巡撫、提督參酌施行。一應錢糧詞訟、民事,俱系有司職掌,不得干預。文官遲誤糧餉及隱匿賊情不報者,爾移會巡撫指參,從重治罪。爾受茲委任,須持廉秉公,殫力奮勇,殲寇固圉,斯稱厥職。如或貪黷乖張,因循怠忽,縱寇殃民,貽誤封疆國憲具存。爾其慎之!故諭。乾隆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一一頁。
二二七、臺灣總兵王巍題本
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駐札臺灣府臣王巍謹題為恭報微臣交印起程日期、仰祈睿鑒事:竊臣于乾隆三十二年十月內,在閩粵南澳總兵任內,具折恭請陛見在案。嗣蒙圣恩,調補臺灣總兵,于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一日奉到朱批:準汝來,欽此。欽遵隨于本年三月初六日,承準署閩浙總督臣熊學鵬,檄委臺灣水師副將龔宣護理印務。臣隨于初八日,謹將欽頒鎮(zhèn)守福建臺灣總兵官銀印一顆、王命旗牌十面桿副、未鎮(zhèn)用火牌三張、節(jié)奉上諭圣訓欽頒諸書、及恩賞生息銀兩、前后買典田產、魚塭、糖廍文契、年收租息等項數目,差委臣標中軍游擊黃恩顯赍交接受外,臣即于是日登舟,候風渡海,趨赴闕廷,恭請圣訓。所有微臣交印起程日期,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具本謹具奏聞。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初八日,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駐札臺灣府臣王巍。
旨: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四頁。
二二八、閩浙總督崔應階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謹題為循例報滿事:據護理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印務臺灣水師副將龔宣稱,據護理澎湖水師副將事澎湖水師左營游擊葉凱詳,據澎湖水師右營守備楊元詳稱:竊守備楊元于乾隆三十年六月十七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十七日,歷俸已滿三年,任內經手兵馬、錢糧、軍火、甲械等項,俱各清楚,亦無地方失事逃盜停升等案違礙,理合詳報等情轉報到護鎮(zhèn)。據此,覆查無異,合就詳請會核題報等由到臣。
據此,該臣看得:案準咨部,臺灣澎湖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均仍改為三年俸滿,會核保題,調回內地照例升用等因在案。今據護理臺灣鎮(zhèn)總兵官印務臺灣水師副將龔宣詳報:澎湖水師右營守備楊元于乾隆三十年六月十七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十七日,歷俸三年期滿,任內經手兵馬、錢糧、軍火、甲械等項,俱各清楚,亦無逃盜停升等案違礙,詳請會題前來。臣查守備楊元先經前任督臣蘇昌具題,預行保舉,給咨送部引見,奉旨楊元準注冊,欽遵在案。今據詳報,三年俸滿,相應照
保題,聽候部議升用。再查楊元俸滿遺缺,經臣會疏具題,請以水師提標中營守備彭錦與楊元對調,見候部覆,合并聲明。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合詞具題,伏乞皇上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四頁。
二二九、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臣尹繼善等謹題為循例報滿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崔應階題前事內開:據護理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印務臺灣水師副將龔宣詳,據護理澎湖水師副將事澎湖水師左營游擊葉凱詳,據澎湖水師右營守備楊元詳稱:竊守備楊元于乾隆三十年六月十七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十七日,歷俸已滿三年,任內經手兵馬、錢糧、軍火、甲械等項,各俱清楚,亦無地方失事逃盜停升等案違礙,理合詳報等情轉報到護鎮(zhèn)。據此,覆查無異,合就詳請會核題報等由到臣。據此,該臣看得:案準部咨臺灣澎湖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均仍改為三年俸滿,會核保題,調回內地照例升用等因在案。今據護理臺灣鎮(zhèn)總兵官印務臺灣水師副將龔宣詳報:澎湖水師右營守備楊元,于乾隆三十年六月十七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十七日,歷俸三年期滿,任內經手兵馬、錢糧、軍火、甲械等項,俱各清楚,亦無逃盜停升等案違礙,詳請會題前來。臣查守備楊元,先經前任督臣蘇昌具題預行保舉,給咨送部引見,奉旨楊元準注冊,欽遵在案。今據詳報三年俸滿,相應照例保題,聽候部議升用。再查楊元俸滿遺缺,經臣會疏具題,請以水師提標中營守備彭錦與楊元對調,現候部覆,合并聲明。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合詞具題,伏乞皇上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題,九月初九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
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崔應階疏稱:福建澎湖水師右營守備楊元,于乾隆三十年六月十七日領札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十七日,歷俸三年期滿,相應照例保題,聽候部議升用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澎湖水師右營守備楊元,系預保注冊之員,經臣部于乾隆三十三年七月內將該員掣補閩安水師右營都司,具題請旨,發(fā)給札付,令其任事在案。是守備楊元業(yè)經掣補都司,應將該督保題三年俸滿聽候升用之處毋庸議,俟命下之日,臣部行文該督遵奉施行。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初五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御前大臣管理兵部事務臣尹繼善、太子少保議政大臣兵部尚書鑲紅旗滿洲都統臣托庸、尚書仍兼管國子監(jiān)事務臣陸宗楷、左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管理欽天監(jiān)事務革職留任臣期成額、經筵講官右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臣覺羅奉寬、右侍郎臣宋邦綏、武選清吏司掌印候補郎中臣觀光、郎中臣賦泰、郎中臣錫拉布、郎中臣明泰、郎中臣李錦、員外郎臣都爾松阿、員外郎臣文誠、員外郎臣達敏、員外郎臣白士杰、主事臣興安、主事臣瑪爾札、主事臣陳步瀛、額外主事臣王寬。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五頁。
二三○、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臣尹繼善等謹題為循例報滿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崔應階題前事內開:據護理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印務臺灣水師副將龔宣詳,據護理臺灣水師副將事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李長明詳,據兼護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事中軍守備陳朝龍詳稱:竊守備陳朝龍于乾隆三十年閏二月初二日承領臺灣水師左營守備札付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二日,歷俸已滿三年,任內經手兵馬、錢糧、軍火、甲械等項,俱各清楚,亦無承接緝盜降級停升等案違礙。緣守備奉委兼護本營游擊,續(xù)奉委赴澎湖盤驗軍裝,海洋往返,風信靡定,回營詳報,是以未及應期,稽遲實屬有因,理合聲明詳報等情,轉詳到護鎮(zhèn)。據此,覆查無異,合就詳請會核題報等由到臣。據此,該臣看得:案準部咨,臺灣澎湖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均仍改為三年俸滿,會核保題,調回內地照例升用等因在案。今據護理臺灣鎮(zhèn)總兵官印務臺灣水師副將龔宣詳報:臺灣水師左營守備陳朝龍,于乾隆三十年閏二月初二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二日,歷俸三年期滿,任內經手兵馬、錢糧、軍械等項,俱各清楚,亦無降級停升等案違礙。緣該員委赴澎湖盤驗軍裝,海洋往返,回營詳報,稽遲有因,詳請會題等情前來。臣覆查無異,相應照例保題。聽候部議升用。再查陳朝龍俸滿遺缺,先經前任督臣蘇昌具題,請以水師提標右營守備汪成均與陳朝龍對調,奉部覆準,頒給札付,行知在案,合并聲明。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合詞具題,伏乞皇上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題,九月初九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
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崔應階疏稱:福建臺灣水師左營守備陳朝龍,于乾隆三十年閏二月初二日領札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二日,歷俸三年期滿,相應照例保題,聽候部議升用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臺灣水師守備三年俸滿,該督、提會核保題,以內地應升之缺,即行題補等語。今臺灣水師左營守備陳朝龍于乾隆三十年閏二月初二日領札任事起,至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二日,連閏計算,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事故,與臺灣俸滿保題升用之例相符,應將福建臺灣水師左營守備今調水師提標右營守備陳朝龍俸滿之處注冊,恭候命下,臣部行文該督,遇有該員應升缺出,即行題補。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初五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御前大臣管理兵部事務臣尹繼善、太子少保議政大臣兵部尚書鑲紅旗滿洲都統臣托庸、尚書仍兼管國子監(jiān)事務臣陸宗楷、左侍郎鑲藍旗滿洲都統管理欽天監(jiān)事務革職留任臣期成額、經筵講官右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臣覺羅奉寬、右侍郎臣宋邦綏、武選清吏司掌印候補郎中臣觀光、郎中臣賦泰、郎中臣明泰、郎中臣哈山、郎中臣錫拉布、郎中臣李錦、員外郎臣都爾松阿、員外郎臣素澄、員外郎臣文誠、員外郎臣達敏、員外郎臣白士杰、主事臣興安、主事臣瑪爾扎、主事臣陳步瀛、額外主事臣王寬。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六頁。
二三一、閩浙總督崔應階題本
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謹題為請調守備事:竊照福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卓其祥,先因歷俸將滿三年,經臣會疏具題,請以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黃勝對調。嗣卓其祥續(xù)經俸滿,復經臣具疏題報在案。茲準到部覆黃勝任內,見有海洋被劫降一級留任限緝之案,未便準其調往澎湖。黃勝既不準其調補,所有卓其祥調補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之處,亦毋庸議。應令另行遴員更調等因。臣隨會同提臣詳加遴選,查有水師提標左營守備李建勛,系廣東嘉應州人,由武舉出身。該員熟習水務,弓馬亦優(yōu),以之調補澎湖水師左營守備,于外海營伍,堪以勝任。如蒙圣恩俞允,其所遺水師提標左營守備員缺,應請即以卓守備其祥調補,在任候升,亦于海洋營伍有益。查卓其祥系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人,今請調補水師提標左營守備,駐防泉州府屬之廈汛福山社地方,與隔府別營之例相符。再守備李建勛、卓其祥系對品調補,均毋庸送部引見。又李建勛于前在水師提標中營右哨千總任內,因字識謝得福得受洋船陋規(guī)一案,罰俸一年,業(yè)將銀兩完繳司庫在案。卓其祥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各該員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七頁。
二三二、兵部「為內閣抄出奉漢字上諭一道」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奉漢字上諭一道,除行文各該處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三十四年正月初九日。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初七日,內閣抄出奉上諭:據鄂寧參奏臺灣總兵王巍于賊匪黃教豎旗焚殺一案,措置乖張,畏葸退縮,且心存諱飾,屢次捏報,僅將守備劉國梁揭參,希圖卸罪,請旨拿解質審等語。王巍前已降旨革職,著即拿解來京,交軍機大臣嚴審定擬具奏。守備劉國梁等有應行質訊之處,并著鄂寧遴委妥員,一并押解來京,聽候審訊。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一二頁。
二三三、閩浙總督崔應階題本
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謹題為請補游擊事:竊照福建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蔡國騏,準到部咨,調補澎湖水師左營游擊,所遺員缺,系水師應行題補之缺。查閩省見無候補水師游擊人員,例應于都司內揀選升補。但水師都司惟有閩安水師都司二缺,內左營都司劉宗憲系泉州府人,例應回避,右營都司楊元,見在臺灣尚未到任,此外并無可補人員。臣隨照例于水師見任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黃勝,系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人,由行伍出身。先經臣會疏具題,預行保舉,送部見引,見候部覆在案。該員人材壯健,弓馬水務,均屬練習,應請以之升補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實于海洋營伍有益。再查黃勝籍隸漳州,請補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駐札泉州府同安縣屬之金門地方,與隔府別營之例相符。又黃勝于預保請掣游擊案內,給咨送部引見。如蒙俞允注冊,即系應掣游擊之員,毋庸再行送部。該員見任內,因疏防龍溪縣船戶施萬成被盜一案,準到部復議處,續(xù)經獲犯,審明是竊非強,咨部銷案,見候部覆,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七頁。
二三四、閩浙總督崔應階題本
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謹題為請調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城守營左軍守備劉國梁,因賊匪黃教等糾伙豎旗不法案內玩誤事務,經臣具折奏參,請旨革職嚴審,所遺員缺,例應于內地陸路各營見任守備內揀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興化城守左營守備盧韜,系直隸趙州柏鄉(xiāng)縣人,由行伍出身。該員漢仗去得,弓馬亦嫻,歷練營務,若以之調補臺灣城守營守備,必能勝任。合無仰懇圣恩,俯準將盧韜調補臺灣城守營左軍守備,于海疆營伍地方均有裨益。如蒙俞允,其盧韜所遺興化城守左營守備員缺,查有病痊起用,仍以原缺坐補之原任興化城守左營守備唐輝,系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由行伍出身。先因染患風寒病證,左腳腫痛,經前督臣蘇昌題準部覆,解任回籍調理。續(xù)據唐輝呈報病痊,經臣驗看,該員年力未衰,堪以供職,題請起用,并給咨送部,于乾隆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引見,奉旨唐輝著照例以原缺補用,欽此。該員人材壯健,弓馬亦嫻,以之坐補興化城守左營守備,實為駕輕就熟,于地方營伍,可資整飭。查興化城守左營守備駐札興化府屬之涵江汛地方,與唐輝原籍晉江縣系隔府別營,例不回避,再盧韜系對品調補,唐輝系奉旨以原缺補用之員,均毋庸給咨送部引見。各該員俱無參罰案件,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各員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陸路提督臣黃仕簡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臣崔應階。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八頁。
二三五、給臺灣總兵葉相德敕諭
皇帝敕諭總兵官葉相德:茲特命爾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地方,駐札臺灣府城,管轄本標中、左、右三營,統轄北路副將、臺灣水師副將、澎湖水師副將、臺灣城守營參將、南路營參將、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北路淡水營都司各營大小將領及守御等官,俱照題定經制事例管轄。爾須操練兵馬,振揚威武,申明紀律,撫恤士卒,嚴明斥堠,防遏奸宄,修浚城池,繕治器械,相度地勢險易,控制要害處所,責成該汛弁兵力圖保障。各營額兵,務選補精強,毋容積猾老弱糜餉。一應本折糧餉,聽該管衙門給發(fā)。所部官丁,必須嚴加鈐束,秋毫無犯,使兵民相安,不得借打草放馬為名,騷擾農業(yè)。如遇寇警,即統兵戮力剿捕,不得觀望,致誤軍機。倘賊勢重大,飛報總督、巡撫、提督發(fā)兵合剿,務盡根株,毋使滋蔓。如有賊眾投誠,察其實心向化,即與安插。如招撫事體重大,即申報總督、巡撫、提督奏請定奪。爾仍聽閩浙總督、福建水師提督節(jié)制。所屬副將以下,聽爾節(jié)制。千把總以下,如有臨陣退縮、殺良冒功、乘機搶掠、侵餉肥己者,會同總督、巡撫、提督以軍法從事。敕中開載未盡事宜,皆申報總督、巡撫、提督參酌施行。一應錢糧、詞訟、民事,俱系有司職掌,不得干預。文官遲誤糧餉及隱匿賊情不報者,爾移會巡撫指參,從重治罪。爾受茲委任,須持廉秉公,殫力奮勇,殲寇固圉,斯稱厥職。如或貪黷乖張,因循怠忽,縱寇殃民,貽誤封疆,國憲具存。爾其慎之!故諭。乾隆三十四年三月二十日。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一三頁。
二三六、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臣尹繼善等謹題為循例報滿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崔應階題前事內開:據前任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王巍呈,據臺灣水師副將龔宣詳,據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李長明詳稱:竊照卑職于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歷俸已滿三年,任內經手兵馬、錢糧等項俱各清楚,亦無停升降級等案違礙,理合詳報等情轉報到本職。據此,覆查無異,合就呈請會題等由到臣。據此,該臣看得:案準部咨,臺灣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均仍改為三年俸滿,會核保題,調回內地照例升用等因。今據前任臺灣縣總兵官王巍呈報: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李長明于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歷俸三年期滿,經手錢糧等項俱各清楚,亦無停升等案違礙,呈請會題等情前來。臣查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李長明俸滿遺缺,先經臣具題,請以海壇鎮(zhèn)標右營游擊游輔調補,接到部覆,準其對調在案。茲李長明歷俸三年期滿,查系福建建寧府浦城縣人,今已俸滿,應照水師回避本省之例辦理,相應照例聲明保題,聽候部議升用。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合詞具題,伏乞皇上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四年三月初五日題,四月十二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
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崔應階疏稱:福建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李長明,于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領札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歷俸三年期滿,經手錢糧等項,俱各清楚,亦無停升等案違礙,相應照例保題,聽候部議升用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內:臺灣水師游擊三年俸滿,該督、提會核保題,以內地應升之缺即行題補等語。又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內,臣部議覆原任閩浙總督蘇昌題報臺灣水師右營游擊李耀先三年俸滿案內,以該員籍隸福建本省,參將例當回避,請即照福建、廣東二省調補之例,俟有廣東外海水師參將缺出,臣部題請升補,并請嗣后均照此例辦理等因具奏,奉旨依議,欽遵在案。今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李長明于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領札任事起,至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連閏計算,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事故,與臺灣俸滿保題升用之例相符,應將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今調海壇鎮(zhèn)標右營游擊李長明俸滿之處注冊。該員系福建人,恭候命下,臣部照例俟有廣東外海水師參將缺出,題請升補。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四年五月初十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御前大臣管理兵部事務臣尹繼善、太子少保議政大臣兵部尚書暫署吏部尚書事務正黃旗滿洲都統臣托庸、經筵講官兵部尚書仍兼管國子監(jiān)事務臣陸宗楷、經筵講官右侍郎臣覺羅奉寬、右侍郎臣宋邦綏、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觀光、郎中臣賦泰、郎中臣明泰、郎中臣錫拉布、郎中臣沈琳、郎中臣李錦、員外郎臣都爾松阿、員外郎臣達敏、員外郎臣宋國瑽、員外郎臣邵齊然、額外主事臣王寬。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七九九~八○○頁。
二三七、閩浙總督崔應階題本
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革職留任臣崔應階謹題為特參人材庸懦之游擊、以肅軍紀事:竊照游擊一官,有督率備弁、訓練兵丁之責,自當奮勉奉公,方為無忝厥職。詎有福建臺灣鎮(zhèn)標中營游擊黃恩顯者,人本平常,才復庸懦,自本年二月內病痊之后,料理營務,未見振作,辦事益覺竭蹶。臺灣海外重地,職任中軍,乃全臺領袖,似此庸懦無能之員,未便因以尚無劣跡,姑容戀棧,致滋貽誤海疆營伍。準據署理福建水師提督印務南澳鎮(zhèn)總兵官臣林國彩、護理臺灣鎮(zhèn)總兵官印務臺灣水師副將龔宣各揭報前來,相應特疏題參,請旨將游擊黃恩顯勒令休致,以肅軍紀。再查黃恩顯并無出師軍功勞績,祗由承襲伊祖父黃大來,原任福建福寧鎮(zhèn)總兵官,于康熙十九年功剿海賊、克復漳泉等城議敘騎都尉世職,合并聲明。除遺缺容臣另選請調,先行委員摘印署理,勒令離營,追札送銷,并飭查黃恩顯任內經手錢糧、軍械等項有無未清另報外,臣謹會同署理福建水師提督印務南澳鎮(zhèn)總兵官臣林國彩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四年八月二二十八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革職留任臣崔應階。
旨:黃恩顯著議處具奏,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八本八○一頁。
二三八、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兼管翰林院掌院學士事臣尹繼善等謹題為請補游擊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崔應階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水師提標右營游擊陳汝捷,經臣會疏具題,請調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現候部覆。所遺水師提標右營游擊員缺,系水師應行題補之缺。閩省現無候補水師游擊人員,亦無合例都司。臣隨會同提臣,照例于現任水師各營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水師提標后營守備許友勝,系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由行伍出身,現在委帶閩省水兵,出師滇省,尚未回營,歷俸已滿一年,經前督臣蘇昌具題,預行保舉,給咨送部,于乾隆三十二年六月內引見,奉旨許友勝準注冊,欽此。該員年力強壯,弓馬去得,諳曉水務,雖系預保應掣都司,并非游都兼掣之員,但閩省水師,現任守備原有通融越缺請補游擊之例,若以之升補水師提標右營游擊,堪以勝任。合無仰懇圣恩,俯準將許友勝升補水師提標右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益。查守備許友勝,興化府人,請補水師提標右營游擊,駐札泉州府屬之廈門地方,與隔府別營并水師通融越缺請補之例均屬相符。許友勝引見未滿三年,現在云南軍營。今以現任守備候掣都司請升游擊,應否給咨送部引見,聽候部議。該員現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理福建水師提督印務南澳鎮(zhèn)總兵官臣林國彩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題,三月二十九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
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崔應階疏稱:福建水師提標右營游擊員缺,臣照例詳加揀選,查有水師提標后營守備許友勝,年力強壯,弓馬去得,諳曉水務,以之升補水師提標右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益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福建外海水師游擊員缺,準其于水師都司、守備內通融題補,恭候欽定等語。又乾隆三十四年十月內,臣部議準閩浙總督崔應階奏請水師人員到任一年后,方準題升等因,奉旨依議,欽遵在案。福建水師提標右營游擊員缺,系外海水師題補之缺。許友勝系現任外海水師守備,到任已滿一年,任內并無事故。該督既稱該員年力強壯,弓馬去得,諳曉水務,以之升補水師提標右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益等語,查與閩省通融題補之例相符。該員由守備題補游擊,系越缺升補,應令該督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可否準其補授福建水師提標右營游擊之處恭候欽定。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御前大臣管理兵部事務兼管翰林院掌院學士事臣尹繼善、太子少保議政大臣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尚書事務正黃旗滿洲都統臣托庸、經筵講官兵部尚書兼管國子監(jiān)事務革職留任從寬留任又從寬留任臣蔡新、專署左侍郎正紅旗滿洲副都統署理鑲藍旗滿洲副都統事務臣綽克托、經筵講官右侍郎臣覺羅奉寬、右侍郎教習庶吉士仍兼管順天府事務臣蔣元益、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觀光、郎中臣賦泰、郎中臣明泰、郎中臣哈山、郎中臣錫拉布、郎中臣陳步瀛、郎中臣李錦、員外郎臣多隆武、員外郎臣達敏、員外郎臣都爾松阿、員外郎臣文誠、員外郎臣宋國瑽員外郎臣江蘭、員外郎臣甘際昌、主事臣王寬、額外主事臣聞嘉言。
夾片:許友勝,福建人,年五十五歲,由行伍拔補把總、千總。乾隆二十七年七月內,預保注冊。二十九年十二月內,掣補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今閩浙總督崔應階以該員年力強壯,弓馬去得,諳曉水務,題請升補福建水師提標右營游擊。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八○四頁。
二三九、暫署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參將事:竊照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王介福,于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初一日領札到營任事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初一日,歷俸三年期滿,應俟臺灣鎮(zhèn)臣呈報到日,照例辦理,另疏題報外,查案準部咨,臺灣武職照依文員之例,于將屆滿以前,先期遴員調補。今臺灣南路營參將員缺,例應預行遴調。臣隨會同提臣照例于內地陸路各營見任參將內詳加揀選,查有泉州城守營參將潘御龍,系廣西宣化縣人,由武進士出身。該員諳練營務,辦事勤慎,在閩六載有余,熟悉海疆風士情形,若以之調補南路營參將,似能勝任。合無仰懇圣恩,俯準將潘御龍調補臺灣南路營參將,于海外營伍地方有益。如蒙俞允,其潘御龍所遺泉州城守營參將員缺,請俟參將王介福俸滿調回之日,即以補授,人缺亦屬相當。查王介福系山西徐溝縣人,調補福建泉州城守營參將,與例相符。參將潘御龍、王介福均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潘御龍見任內并無參罰案件。惟查王介福于署臺灣北路副將任內,有因淡防廳民張麟長被盜札縛口鼻悶死一案,業(yè)將統轄疏防職名見在另疏題參,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各員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陸路提督臣甘國寶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頁。
二四○、暫署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游擊事:竊照福建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游輔病故,遺缺先經閩浙總督臣崔應階于乾隆三十五年八月初八日具題,請以候補水師游擊陳宗溥補授。十二月初七日準到部覆,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系調補之缺,例應于內地各營見任水師游擊內揀選熟悉風土之員題請調補,陳宗溥候補水師游擊,并非見任之員題補應調之缺,與例不符。查該省見任游擊,除不便調補外,其見任水師游擊尚有魏宗一員,業(yè)已引見回任,是否堪以調補之處,并未聲明。應將所請候補游擊陳宗溥題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之處毋庸議,所遺員缺,仍令另行揀選題請調補等因。臣隨會同提臣,查臺灣水師游擊缺出,例應于內地水師各營見任游擊內選調,今詳加揀選,惟查有督臣崔應階任內本年九月十五日準到部咨,奉旨魏宗準其補授福建金門鎮(zhèn)標右營水師游擊,著赴新任,欽此,遵即承領札票起行,于十一月初八日到金門任事。魏宗系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行伍出身。該員諳習水務,弓馬亦可,從前曾任臺灣水師左營千總俸滿,調回內地歷升今職,熟悉臺地風土情形。今游擊魏宗既已引見,奉旨準補回任,堪以調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相應聲明,仰懇圣恩,俯準將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魏宗調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于海外地方營伍有益,人缺亦屬相宜。查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查魏宗前于水師提標前營守備任內,因制造炮車架蓋一案溷行造報文冊,部議降一級調用,奉旨加恩改為革職留任,欽遵在案。今請調補游擊,并非升用,所有革職留任之案,應請照例帶于調任,合并聲明。除飭取歷履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頁。
二四一、暫署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參將事:竊照福建臺灣城守營參將白世儻據報病故,經臣另疏題報,并于疏內聲明,遺缺另選請調等因。臣隨會同提臣,照例于內地見任陸路各營參將內詳加揀選。查有同安營參將劉維藩,系貴州大定府人,由行伍出身,曾經出征苗疆議敘軍功,續(xù)于訪護詔安縣匪犯李阿閔等案內奮勉出力,屢著微勞。該員人材壯健,弓馬嫻熟,若以之擬調臺灣參將,似能勝任。合無仰懇圣恩,俯準將劉維藩調補臺灣城守營參將,于海外營伍地方有益。查參將劉維藩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該員見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陸路提督臣甘國寶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頁。
二四二、暫署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補游擊事:竊照福建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魏宗,準到部覆,準其調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等因。除行遵照外,所遺員缺,駐札泉州府屬之金門汛地方,系水師應行題補之缺。查閩省并無候補水師游擊,亦無合例都司,例得以守備通融請補。臣隨會同提臣,于水師各營見任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魏大斌,系廣東嘉應州長樂縣人,由武進士出身。于乾隆三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到營任事,歷俸已滿一年。該員諳曉水務,弓馬俱優(yōu),先經前督臣崔應階具題,請調臺灣水師右營守備,雖經部覆,準其調補,尚未給札,亦未赴臺,仍在金門守備本任。見無參罰案件違礙,洵與通融請補歷俸已滿之例均屬相符。若以之擬補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似能勝任。合無仰懇圣恩,俯準將守備魏大斌升補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益,人缺相宜。如蒙俞允,魏大斌引見雖未滿三年,系以守備越缺請升游擊,應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至魏大斌所遺臺灣水師右營守備員缺,聽候部議覆準之日,另行揀選請調,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暫署閩浙總督鹽課印務署理福建巡撫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頁。
二四三、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游擊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任承恩升補江南江北六安營參將,準到部咨,頒給札付限票,令其赴任等因。除行遵照外,查任承恩所遺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員缺,例應調補。臣隨會同提臣于內地見任陸路各營游擊內詳加揀選。查有詔安營游擊魏世璉,系湖南常德府武陵縣人,由武舉出身。該員年壯技優(yōu),營伍整飭,在閩十載有余,熟悉地方風土情形,以之調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似能勝任。合無仰懇圣恩,俯準將魏世璉調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于地方營伍有益。查游擊魏世璉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該員見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聲明。除照例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陸路提督臣甘國寶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初十日,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八頁。
二四四、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兵部尚書臣嵇璜等謹題為循例報滿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鐘音題前事內開:據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呈,據澎湖水師副將林俊呈,據澎湖水師右營俸滿游擊黃勝呈稱:竊游擊于乾隆三十五年十月初六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初六日止,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兵馬、錢糧等項俱各清楚,轉送到本職。據此,隨經親加考驗得:俸滿游擊黃勝,人材強壯,水務曉暢,該員前在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于攝理金門左營守備任內,因制造炮車架蓋報銷案內混行造報文冊,部議降一級調用,奉旨加恩改為革職留任,欽此;又于澎湖水師右營游擊任內,因原澎湖左營游擊尤用掣補廣東大鵬營參將在洋遭風沉沒議恤一案開報遺漏聲敘臺颶職名遲延,奉文罰俸六個月;又前在臺灣水師左營把總任內,因失察黃永芳偷渡由鹿仔港入口一案,現在咨參,聽候部覆遵照各在案,合并聲明,呈請題報等由。據此,查游擊黃勝于未屆俸滿之先,隨經會疏具題,請與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魏大斌對調,經部覆準,頒給札付,當即發(fā)領,飭令魏大斌前赴澎湖調任,更換黃勝回省察驗核題去后。嗣據魏大斌于乾隆三十九年二月十六日到營任事,黃勝即于是日卸事,交代清楚,離營赴郡,經臺灣鎮(zhèn)出文呈送考驗前來。
該臣看得:臺灣武職,案經奏準部覆,停止預保,凡三年報滿,察其居官,分別辦理,如克勤厥職、著有勞績者,具題時聲明保舉注冊即升,循分供職者仍以原品調補內地員缺,再觀后效,不準即升等因。今澎湖水師右營游擊黃勝,于乾隆三十五年十月初六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初六日止,歷俸已滿三年,經手兵馬、錢糧等項,俱各清楚。經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出具考語,并聲明參罰案件,呈送前來。臣親加考驗,俸滿游擊黃勝,材技尚可,水務熟悉,系循分供職之員,應請照例仍以原品調補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注銷臺俸,再觀后效,不準即升。今應遵照臺俸俸滿與邊俸俸滿人員循分供職俱照調簡之例,聽候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合將游擊黃勝俸滿緣由,相應循例題報。再查該員前在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于攝理金門左營守備任內,因制造炮車架蓋報銷案內混行造報文冊,部議降一級調用,奉旨加恩,改為革職留任,欽此;又于澎湖水師右營游擊任內,因原澎湖左營游擊尤用掣補廣東大鵬營參將在洋遭風沉沒議恤一案開報遺漏聲敘臺颶職名遲延,奉文罰俸六個月;又前在臺灣水師左營把總任內,因失察黃永芳偷渡由鹿仔港入口一案,現在咨參,聽候部覆,遵照各在案,合并陳明。除將札付給發(fā)承領,飭令前赴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調任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合詞具題,伏乞皇上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九年五月二十二日題,七月初二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
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鐘音疏稱:福建澎湖水師右營游擊黃勝,于乾隆三十五年十月初六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初六日,歷俸已滿三年,考驗得材技尚可,水務熟悉,系循分供職之員,應請照例仍以原品調補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注銷澎俸,不準即升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澎湖武職,三年報滿,該總督、提督考驗弓馬去得者,會核保題升用;弓馬平常、年力尚健者,即行調回內地對品補用,將澎俸即升之處注銷,仍令該總督給咨送部引見,可否準其調回內地,恭候欽定等語。今澎湖水師右營游擊黃勝,歷俸已滿三年,該總督既稱該員材技尚可,水務熟悉,系屬循分供職之員,應請調補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注銷澎俸,不準即升等因,除將游擊黃勝澎湖三年俸滿即升之處注銷外,應仍令該總督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可否準其調補福建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恭候欽定。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四日,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降九級留任臣嵇璜、左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臣期成額、左侍郎臣周煌、右侍郎署正藍旗護軍統領署鑲白旗鑲藍旗滿州副都統事務革職留任臣高樸、兵部武選清吏司掌印工部郎中臣福寧、鴻臚寺卿仍兼部行走臣江蘭、郎中臣明泰、郎中臣哈山、郎中臣丁田樹、郎中臣沈琳、郎中臣陳步瀛、員外郎臣文泰、員外郎臣永來、員外郎臣劉秉憻、主事臣江瑯、主事臣聞嘉言、額外主事臣周元鼎、額外主事臣施一桂、額外主事臣袁鎬。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一~八一三頁。
二四五、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呈報事:據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呈稱:南路下淡水營都司任■〈艸周〉染患寒病,醫(yī)藥罔效,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身故。據南路營參將張志呈報到鎮(zhèn),合將該故員原領札付一并繳報等情到臣。據此,該臣看得:武職守備以上等官病故,例應題報。茲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任■〈艸周〉染患寒病,醫(yī)藥不痊,于干于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身故,據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呈報前來,除將繳到札付另咨送部查銷外,相應恭疏題報。臣謹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查照施行。為此具本謹具題聞。乾隆四十年二月初五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兵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二頁。
二四六、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水師中營守備魏國忠,于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初八日領札到營任事,計至乾隆四十年十月初八日,連閏歷俸屆滿三年,應俟臺灣鎮(zhèn)臣呈報該員俸滿到日,另行照例辦理具題外,查案準部咨,臺灣武職照依文職之例,于歷俸將屆滿以前,先期遴員調補等因。今臺灣水師中營守備員缺,駐札臺灣府屬之安平鎮(zhèn)地方,應照例于內地水師各營守備內遴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水師提標中營守備楊起麟,系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武舉。該員年壯技可,水務明晰,堪以調補臺灣水師中營守備。其楊起麟所遺水師提標中營守備員缺,駐札漳州府海澄縣屬之浯嶼地方,查守備魏國忠系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請俟魏國忠俸滿調回之日,即以該員調補,亦與隔府之例相符。該員等俱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查守備楊起麟任內并無參罰案件;魏國忠前于署水師提標右營守備任內,因粵民林阿佑等攬客偷渡過臺及謝登榮等自臺回籍案內失察林元璉、黃昌凱二名先后二次出口,每次罰俸一年,又于署水師提標后營守備任內,失察曾文河、徐淑和出口,見在咨參,聽候部覆,合并陳明。除飭取各員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四十年七月三十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四頁。
二四七、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水師右營守備陳志元,于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領札到營任事,計至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連二閏歷俸屆滿三年,應俟臺灣鎮(zhèn)臣呈報該員俸滿到日,另行照例辦理具題外;查案準部咨,臺灣武職照依文職之例,于歷俸將屆滿以前,先期遴員調補等因。今臺灣水師右營守備員缺,駐札臺灣府屬之安平鎮(zhèn)地方,應照例于內地水師各營守備內遴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閩安水師右營守備王澤浩,系浙江衢州府江山縣人,由武舉。該員年壯技可,曉暢水務,堪以調補臺灣水師右營守備。其王澤浩所遺閩安水師右營守備員缺,駐札福州府閩縣屬之閩安鎮(zhèn)地方,查守備陳志元系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請俟陳志元俸滿調回之日,即以該員調補,亦與隔府之例相符。該員等俱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查守備王澤浩前于署水師提標中營守備任內,因拆造江字三號等船查覆遲延罰俸九個月:陳志元前于臺灣水師右營千總任內,因粵民林阿佑等攬客偷渡過臺案內失察林敬成、林應成二名入口罰俸一年,合并陳明。除飭取各員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四十年九月十九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五頁。
二四八、兵部題本
太子太保議政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工部尚書兼管兵部事務和碩額駙一等忠勇公臣福隆安等謹題為請調守備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鐘音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萬青選,于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領札到營任事,計至乾隆四十年十月十九日,連閏歷俸屆滿三年,應俟臺灣鎮(zhèn)臣呈報該員俸滿到日,另行照例辦理具題外;查案準部咨,臺灣武職依照文職之例,于歷俸將屆滿以前,先期遴員調補等因。今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員缺,駐札臺灣府屬澎湖媽宮汛地方,應照例于內地水師各營守備內遴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銅山營守備文英,系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由行伍。該員年強技可,水務曉悉,堪以調補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其文英所遺銅山營守備員缺,駐札漳州府詔安縣屬銅山汛地方,查守備萬青選系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請俟萬青選俸滿調回之日,即以該員調補,亦與隔府之例相符。該員等俱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查守備文英于前在烽火門千總任內,因流犯方全在配逃回改名劉贊生投充入伍,接任官不行查出降一級留任;又萬青選帶兵赴滇回閩,送部引見,奉旨萬青選革職從寬留任,俟四年無過,再予開復,照例升轉,欽此;又于制造炮車架蓋報銷案內,因混行造冊,部議降一級調用,奉旨加恩改為革聯留任,欽遵各在案。今文英、萬青選系對品請調,并非升補,所有文英降級留任、萬青選革職留任之案,應請各帶于調任,合并陳明。除飭取各員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乾隆四十年七月三十日題,九月初七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
二四九、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都司事:竊照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董君玉于前署廣西馗纛營都司任內,因失察民人張德裕等私越安南,照例降一級調用,所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員缺,接準部咨揀選題調等因。臣隨會同提臣,照例于內地陸路都司內詳加揀選。查有興化城守右營都司馬龍圖,系甘肅張掖縣人,由武進士出身。該員年力富強,弓馬去得,堪以調補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于海疆營伍有益。查馬龍圖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該員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陸路提督臣李國梁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福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四十二年三月初九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七頁。
二五○、兵部題本
太子太保議政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兵部尚書兼管工部事務和碩額駙一等忠勇公臣福隆安等謹題為循例報滿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鐘音題前事內開:據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呈;據臺灣鎮(zhèn)標左營俸滿游擊蔣良憲呈稱:竊游擊于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初三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三日止,歷俸已滿三年,經手兵馬、錢糧等項俱各清楚,并無參罰案件,理合聲明具報到鎮(zhèn),呈請題報等由。查游擊蔣良憲于未屆俸滿之先,經臣會疏具題,請與建寧鎮(zhèn)標右營游擊薛殿元對調,部覆允準,頒給札付,飭令薛殿元先行赴臺,更換蔣良憲回省察驗核題。茲據薛殿元呈報,于乾隆四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到營任事。蔣良憲隨卸事離營,交代清楚,經臺灣鎮(zhèn)給文親赍,由水師提臣轉送到臣。準據此,該臣看得:臺灣武職案經奏準停止預保,凡三年報滿,察其居官分別辦理,如克勤厥職、著有勞績者,具題時聲明保舉注冊即升;循分供職者,仍以原品調補內地,再觀后效,不準即升等因。今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蔣良憲,于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初三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三日止,歷俸已滿三年,經手兵馬、錢糧等項俱各清楚,并無參罰案件,經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呈送考驗前來。臣親加考驗,俸滿游擊蔣良憲材技可觀,諳練營伍,洵屬克勤厥職之員,堪膺保舉。除將札付給發(fā)承領,飭令前赴建寧鎮(zhèn)標右營游擊調任外,合將游擊蔣良憲俸滿保舉緣由,循例題報,聽候部議。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陸路提督臣李國梁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四十二年七月十三日題,八月十七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鐘音疏稱:福建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蔣良憲,于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初三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三日,歷俸已滿三年,考驗得材技可觀,諳練營伍,洵屬克勤厥職之員,堪膺保舉,聽候部議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臺灣武職三年俸滿,該總督、提督會核題報,于即升官員內先行升用之中,又先行升用等語。今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蔣良憲,于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初三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三日,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事故。該總督既稱該員材技可觀,諳練營伍,洵屬克勤厥職,堪膺保舉等語,查與臺灣俸滿保題升用之例相符,應將福建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今調補建寧鎮(zhèn)標右營游擊蔣良憲俸滿之處注冊,恭候命下臣部,照例升用。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初八日,太子太保議政大臣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兵部尚書鑲黃旗滿洲都統管理戶部三庫兼管工部理藩院步軍統領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鑾儀衛(wèi)掌衛(wèi)事總管健銳營官兵事務總管御茶膳房養(yǎng)心殿造辦處奉宸苑事務圓明園八旗內府三旗官兵大臣和碩額駙一等忠勇公革職從寬留任臣福隆安、經筵講官尚書兼管國子監(jiān)事務革職留任二次從寬留任臣蔡新、左侍郎臣周煌、經筵講官右侍郎兼署禮部左侍郎正紅旗蒙古副都統管理左翼年幼世職官學世襲恩騎尉兼佐領臣景福、翰林院侍講學士兼部行走掌武選清吏司印臣多隆武、郎中臣富森布、郎中臣江瑯、郎中臣張煌、員外郎臣盛保、員外郎臣阿彰阿、員外郎臣博慶、員外郎臣敷森布、員外郎臣德蘊、員外郎臣王祿朋、候補員外郎臣潘有勛、候補員外郎臣江淦、主事臣永明、主事臣七十五、主事臣聞嘉言、額外主事臣袁鎬、額外主事臣徐長發(fā)、額外主事臣張宏猷、司務兼辦司事臣金以塾。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七~八一八頁。
二五一、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循例報滿事:據前任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呈:據臺灣鎮(zhèn)標右營俸滿游擊鈕昌大呈稱:竊游擊于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初三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三日止,歷俸已滿三年,經手兵馬、錢糧等項俱各清楚,并無參罰案件。惟丁父憂,扣至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服滿,理合聲明,具報到鎮(zhèn),呈請題報等由。查游擊鈕昌大于未屆俸滿之先,經臣會疏具題,請與云霄營游擊岱明阿對調,部覆允準,頒給札付,飭令岱明阿先行赴臺更換鈕昌大回省,察驗核題。茲據岱明阿呈報,于乾隆四十二年六月初五日到營任事。鈕昌大隨卸事離營,交代清楚,經臺灣鎮(zhèn)給文親赍由水師提臣轉送到臣。
準據此,該臣看得:臺灣武職案經奏準停止預保,凡三年報滿,察其居官分別辦理。如克勤厥職著有勞績者,具題時聲明保舉,注冊即升;循分供職者仍以原品調補內地,再觀后效,不準即升等因。今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鈕昌大于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初三日領札到任起,連閏計至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三日止,歷俸已滿三年,經手兵馬、錢糧等項俱各清楚,亦無參罰案件,經前任臺灣鎮(zhèn)總兵官顏鳴皋呈送考驗前來。臣親加考驗,俸滿游擊鈕昌大年力強壯,弓馬尚可,系循分供職之員,應請以原品調補云霄營游擊,注銷臺俸,再觀后效,不準即升,仍照調簡之例,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
合將游擊鈕昌大俸滿緣由,相應循例題報。再查該員因親老改補近省,見丁父憂尚未服滿,合并陳明。陳將札付給發(fā)承領,飭令前赴云霄營游擊調任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陸路提督臣李國梁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八~八一九頁。
二五二、閩浙總督鐘音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謹題為請調都司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中營都司李得發(fā)病故,經臣另疏題報在案。所遺員缺駐札臺灣府彰化縣例應于內地陸路各營都司內揀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延平城守右營都司張鈺,系鑲白旗漢軍,由武舉出身。該員材技去得,操防勤慎,堪以調補臺灣北路中營都司,于海疆營伍有益。查張鈺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該員任內有失察汛兵洪恩等窩匪分贓一案不同城兼轄降一級留任,今系調補,并非升用,應請帶于調任,合并陳明。除飭令先行赴臺署事,聽候部覆給札并取歷履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陸路提督臣李國梁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十三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一九頁。
二五三、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富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富奏四十七年分閩浙二省甄別俸滿千總年終匯奏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錄粘單移會貴處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日。
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五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富勒渾跪奏為甄別年滿千總遵例恭折匯奏事:竊照各營六年俸滿千總及臺澎三年俸滿千總,例應分別保送留任勒休,年底匯折奏聞。其已經六年者,下次改為三年一次甄別等因,遵行在案。今查乾隆四十七年分,閩浙二省年滿千總,前經督臣陳輝祖陸續(xù)考驗,分別保送留任勒休,先后咨部在案。臣檢查案卷,核計福建省保送留任者五員,斥革者五員,浙江省保送留任者十五員,勒休斥革者四員。茲屆年終,臣謹循例恭折具奏,并繕具清單,敬呈御覽,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查核施行。再查閩浙為瀕海要區(qū),營制攸關綦重,福建額設千總一百四十一員,浙江額設千總一百零八員,較之各省為數甚多。其中材技優(yōu)嫻者固不乏人,而衰頹庸劣者諒亦不少,必當考核嚴明,始足以示懲儆。今兩省共計斥革九員,雖額數已符,當此武備廢弛之時,尤應嚴加整頓。臣現分調將備千總等員,逐一考驗,大加甄別,統于軍政案內辦理,務期營伍嚴肅,共知奮勵,合并附折陳明,謹奏。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三日奏朱批:該部知道,欽此。
福建省甄別千總清單:謹將乾隆四十七年分福省甄別過年滿千總各員開列于后:初屆六年俸滿、先經預保注冊留任候掣千總一員張世龍。臺灣初屆三年俸滿保送千總一員陳文瑞,前屆臺灣三年俸滿、今又屆三年保送千總一員陳世茂,前屆六年俸滿同預保一并保送注冊留任候掣、今又屆三年仍留候掣千總一員王宣文,初屆六年俸滿留任千總一員李天成,未屆甄別另案斥革千總五員鄭炳、李文祿、劉宗元、楊彪、葉登。
浙江省甄別年滿千總清單:謹將乾隆四十七年分浙江省甄別過年滿千總各員開列于后:初屆六年俸滿保送千總五員龐榮選、吳秉鈞、陳起鳳、衛(wèi)覲光、魯遇春,初屆六年俸滿先經預保注冊留任候掣千總四員徐忠、吳兆鳳、尹亮、姚步云,前屆六年俸滿保送候推、今屆三年甄別仍留候推千總一員趙秉義,初屆六年俸滿留任千總一員柳亦忠,前屆六年俸滿留任、今屆三年甄別仍留原任千總三員王應忠、王擎、王國忠,前屆六年俸滿及初次甄別均準留任、今屆二次甄別仍留原任千總一員李國棟,初屆六年俸滿勒休千總三員劉上進、麻文烈、李林標,未屆甄別先經另案斥革千總一員李振聲。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二一~八二二頁。
二五四、給臺灣總兵孫猛敕諭
皇帝敕諭總兵官孫猛:茲特命爾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地方,駐札臺灣府城,管轄本標中、左、右三營,統轄北路副將、臺灣水師副將、澎湖水師副將、臺灣城守營參將南路營參將、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北路淡水營都司各營大小將領,俱照題定經制事例管轄。爾須操練兵馬,振揚威武,申明紀律,撫恤士卒,嚴明斥堠,防遏奸宄,修浚城池,繕治器械,相度地勢險易,控制要害處所,責成該汛弁兵力圖保障。各營額兵,務選補精強,毋容積猾老弱糜餉。一應本折糧餉,聽該管衙門給發(fā)。所部官丁,必須嚴加鈐束,秋毫無犯,使兵民相安,不得借打草放馬為名,騷擾農業(yè)。如遇寇警,即統兵戮力剿捕,不得觀望,致誤軍機。倘賊勢重大,飛報總督、巡撫、提督發(fā)兵合剿,務盡根株,毋使滋蔓。如有賊眾投誠,察其實心向化,即與安插。如招撫事體重大,即申報總督、巡撫、提督,奏請定奪。爾仍聽閩浙總督、福建水師提督節(jié)制。所屬副將以下,聽爾節(jié)制。千把總以下,如有臨陣退縮、殺良冒功、乘機搶掠、侵餉肥己者,會同總督、巡撫、提督,以軍法從事。敕中開載未盡事宜,皆申報總督、巡撫、提督參酌施行。一應錢糧、詞訟、民事,俱系有司職掌,不得干預。文官遲誤糧餉及隱匿賊情不報者,爾移會巡撫指參,從重治罪。爾受茲委任,須持廉秉公,殫力奮勇,殲寇固圉,斯稱厥職。如或貪黷乖張,因循怠忽,縱寇殃民,貽誤封疆,國憲具存,爾其慎之!故諭。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一七頁。
二五五、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富勒渾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富奏副將何俊等護理總兵副將等因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錄粘單移會貴處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四十八年五月日。
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富勒渾跪奏為護總兵副將篆務循例奏聞事:竊照金門鎮(zhèn)臣羅英笈上年奏請陛見,荷蒙俞允。嗣緣臺灣有漳泉民人聚眾械斗等案,金門為金臺出入門戶,最為扼要,經臣奏明,令羅英笈暫緩起程,在彼嚴加堵緝在案。茲臺灣各案業(yè)已完竣,該鎮(zhèn)現無應辦要件,自應遵照前旨,即行入覲。所遺員缺,查有澎湖協副將何俊,熟悉水師,曉暢營伍,堪以護理。所遺副將員缺,查有該協左營游擊林滉。明白勤慎,堪以兼署,除檄飭遵照外,理合循例恭折奏聞,伏乞皇上睿鑒。謹奏。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奉朱批:覽,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二二頁。
二五六、閩浙總督富勒渾題本
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富勒渾謹題為請調游擊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中營游擊魁德,因署理臺灣城守營參將任內刁民械斗滋事,統轄汛地不能先事嚴防,經臣參奏,請旨革職,所遺員缺,例應于內地陸路見任游擊內揀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福寧鎮(zhèn)標左營游擊耿世文,見年五十四歲,貴州普定縣人,由難蔭把總歷升今職。該員材技去得,熟諳營伍,并無參罰案件,請以調補臺灣鎮(zhèn)標中營游擊,實于海疆有益,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除飭令該員先行赴臺署事,并取歷履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黃仕簡、署陸路提督臣常青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四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富勒渾。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二四頁。
二五七、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尚書事務臣劉墉等謹題為題補副將事:兵科抄出前任兩廣總督覺羅巴延三題前事內開:竊照廣東澄海協副將陳大魁因染患風寒病癥,醫(yī)治不效病故,經臣恭疏題報。所遺澄海協副將,系外海水師應題之缺,先經聲明選員另疏題補。茲會同廣東提督臣竇璸,查有候補水師副將張繼勛,系福建福州府羅源縣人,由行伍出身,前經補授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因疏防生番戕殺民人案內降一級調用,奉旨著發(fā)往廣東,以水師副將補用,欽此。該員熟諳水師,留心營務,以之補授海澄協副將,實屬人地相宜,理合會疏題請。再張繼勛續(xù)準兵部咨開:該員又因分巡千總王承瑞私自回家并不揭報,經本部議以降二級調用,銷去任內加一級,抵降一級,仍于補官日再降一級用。奉旨著于補官引見之日奏聞請旨,欽遵在案。今該員既經奉旨發(fā)往廣東,以水師副將用,其續(xù)議降一級之案,應于補官日帶于新任等因。茲將該員題補副將,應否給咨送部引見,聽候部議。又本案臣與提臣公同揀選,遵例停止印結,合并陳明。除履歷冊送部查核外,臣謹會同廣東提督臣竇璸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題,十二月十九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前任兩廣總督覺羅巴延三疏稱,廣東澄海協副將陳大魁病故,遺缺查有候補水師副將張繼勛熟諳水師,留心營務,以之補授澄海協副將,實屬人地相宜等因,具題前來。查廣東澄海協副將系外海水師題補之缺。候補副將張繼勛系福建臺灣水師總兵,因失察生番戕殺男婦案內降一級調用,續(xù)因千總王承瑞差派出洋,私自回家,不行揭報,應于補官日降一級用等因具題,奉旨張繼勛補官引見之日,著該部將此案降級之處奏聞請旨,欽此。嗣經該員到部,臣部聲明緣由,帶領引見。奉旨張繼勛著發(fā)往廣東,以水師副將補用,欽此。今題補副將,與例相符。該督既稱該員熟諳水師,留心營務,補授澄海協副將等語,應如所請,張繼勛準其補授廣東澄清協副將。該員系奉旨發(fā)往廣東以水師副將補用之員,毋庸送部。所有降一級之案,照例帶于新任。恭候命下,臣部發(fā)給札付,令其任事。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四十九年二月十七日,經筵講官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尚書事務臣劉墉、尚書臣周煌、左侍郎兼文淵閣直閣事降一級從寬留任臣紀□、署理藩院左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臣?!?、翰林院侍講學士兼部行走掌武選清吏司印臣敷森布、郎中臣富森布、郎中臣徐長發(fā)、員外郎臣扎克桑阿、員外郎臣陳守詒、主事臣博爾敦、候補主事臣祿明、候補主事臣德坤、額外主事臣楊照、額外主事臣王中圩、額外主事臣張□□、司務兼辦司事臣吉□、司務兼辦司事臣王朝揚。
旨:張繼勛補授廣東澄海協副將,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二五頁。
二五八、兵部「為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除另行辦理具題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照備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初十日。
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初五日,內閣抄出奉上諭:據常青奏,接準臺灣府城參將宋鼎、游擊鄭嵩、左淵、署游擊王天植會稟,上年十二月內,有防守小北門把總高大捷逃赴鹿耳門覓船內渡,隨將該弁鎖解到郡,訊供因賊匪猖獗,欲逃回內地。隨商同臺灣道恭請王命,即將高大捷即行正法等語。緣營恇怯積習,最為可惡。在兵丁臨陣脫逃,已屬大干軍紀,況高大捷身系把總,當臺匪滋事之時,帶兵防守,輒敢擅離郡城,首先逃避,情罪甚重,自應立正典刑,以肅軍令。該參將宋鼎等一聞高大捷逃赴鹿耳門之信,立即鎖解到郡,會同訊明正法,所辦甚是。武職中參游等官,雖非專閫大員,于例不應專戮,但軍營之際,非尋常無事可比,該參將等能知事體輕重,一經訊明高大捷脫逃屬實,即會同該道將高大捷于郡城先行正法,使在事兵弁感知警畏,實屬能事可嘉。宋鼎、鄭嵩、左淵、王天植俱交部議敘。著該督俟剿捕事竣后,俱給咨送部引見。回來逃兵拿獲,尚且即行正法,況高大捷以武弁委城脫逃,尤為可惡,雖已正法尚不足蔽辜,著該督查明伊子奏聞發(fā)遣,并將辦理緣由著各督撫通行曉諭綠營弁兵,使知避賊潛逃,希圖幸免,不但戮及其身,即其子嗣亦難邀寬宥,庶懲一儆百,不致復蹈恇怯惡習,以勵戎行而申法令。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三○頁。
二五九、兵部題本
議政大臣署理兵部尚書事務鑲紅旗蒙古都統管理鑾儀衛(wèi)事總管內務府大臣臣福長安等謹題為請調守備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李侍堯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城守營右軍守備邱能成,欽奉上諭,升補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所遺守備員缺,接準部咨,系陸路題調之缺,行文揀選調補等因。臣隨于內地現任陸路各營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福寧鎮(zhèn)標右營守備王維武,年四十八歲,福建汀州府長汀縣人,由行伍歷升今職。該員弓馬可觀,營伍熟諳,請以調補臺灣城守營右軍守備,于海疆營伍有益。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查王維武因造報乾隆四十四年分實在兵丁數目冊籍遲延,部議降二級,任內有加一級,應銷去加一級,仍降一級調用,送部引見。奉旨:王維武著照部議,所降之級從寬留任,欽此,欽遵在案。今請調補,并非升用,所有降級留任之案,照例帶于調任,應俟扣滿年限,另請開復,合并聲明。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暑署福建水師提督事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常泰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再照福建陸路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總兵官臣柴大紀現在臺灣剿匪,毋庸會銜,合并陳明。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二年八月初四日題,九月十六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李侍堯疏稱;福建臺灣城守營右軍守備員缺,接準部咨,揀選調補。臣于內地現任陸路各營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福寧鎮(zhèn)標右營守備王維武,弓馬可觀,營伍熟諳,請以調補臺灣城守營右軍守備,于海疆營五有益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臺灣城守營右軍守備系陸路題調之缺,王維武現任福寧鎮(zhèn)標右營守備,任內雖有降一級留任事故,但系調補,并非升用調補守備,與例相符。該督既稱該員弓馬可觀,營伍熟諳,調補臺灣城守營右軍守備,于海疆營伍有益等語,應如所請,王維武準其調補福建臺灣城守營右軍守備。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恭候命下,臣部換給札付,令其任事。所有降級留任之案,帶于調任。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十日,御前大臣內大臣議政大臣署理兵部尚書事務鑲紅旗蒙古都統管理鑾儀衛(wèi)事管理御茶膳房造辦處總理工程處事務總管清漪園等處向導處大臣御船處統領管理鷹狗處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臣福長安、經筵講官尚書臣彭元瑞、左侍郎鑲藍旗蒙古副都統臣海寧、戶部右侍郎兼署兵部左侍郎事務臣汪承霈、右侍郎正黃旗蒙古副都統總管內務府大臣總理工程事務臣伊齡阿、右侍郎臣吳玉綸、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敷森布、郎中臣胡時顯、員外郎臣和精額、員外郎臣王錕、主事臣祿明、主事臣德坤、主事臣達德、主事臣盛惇崇、候補主事臣慶格、候補主事臣張丙震、候補主事臣周元鼎、候補主事臣張裕寧、候補主事臣徐逢豫、候補主事臣李奕疇、額外主事臣高樂生。
旨:王維武依議調補,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二八頁。
二六○、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跪奏前事一案,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李跪奏為甄別年滿千總遵例匯奏事:竊照各營千總六年俸滿及臺灣千總三年俸滿;例應分別保送、留任、勒休,年底匯折奏聞,其已經六年者下次改為三年甄別一次等因遵行在案。今乾隆五十二年分閩省各營千總,多因帶兵前赴臺灣剿捕逆匪,現在軍營未經逐加考驗,應請俟凱旋各弁回營之日,容臣覆加甄別,另行具奏外,所有浙江省年滿千總,經臣先后考驗,分別留任、斥革咨部,其未屆甄別千總,凡有不守官箴以及年過六旬者,亦經隨時咨部斥革、勒休在案。共計留任者六員,勒休斥革者四員。臣仍不時留心察驗,如有弓馬生疏、操防懶惰之弁,立即據實分別參革,斷不敢稍事姑容,致滋玩誤。茲屆匯奏之期,除將甄別浙江省千總名數繕具清單;敬呈御覽外,臣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查核施行。謹奏。
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七日奉朱批:該部知道,欽此。謹將乾隆五十二年分浙江省甄別過年滿千總,開列清單恭呈御覽。計開:初屆六年俸滿留任千總四員高發(fā)瑞、楊瑛、陳松年、林鳳銓,前屆六年俸滿留任、今屆三年甄別仍留原任千總一員夏沛霖,前屆六年俸滿及初次甄別均準留任、今屆二次甄別仍留原任千總一員周豐盛,前屆六年俸滿留任、今屆三年甄別斥革千總一員徐飛鸞,未屆甄別年過六旬勒休千總一員王國忠,未屆俸滿另案斥革千總二員徐登山、金殿選。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二九頁。
二六一、福建水師提督蔡攀龍題本
參贊福建水師提督統轄臺灣水陸官兵事務暫駐臺灣府臣蔡攀龍謹題為恭報微臣接印事日期、仰祈睿鑒事:竊臣于乾隆五十三年二月十七日,在嘉義軍營接到協辦大學士總督將軍公臣??蛋沧砷_:本年正月二十三日,欽奉諭旨:福建水師提督員缺,著蔡攀龍調補,欽此,欽遵。臣隨于是日起程,十九日抵臺灣府城,專差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謝恩詔赍領欽頒福建水師提督銀印一顆到臣。隨恭設香案,望闕叩頭祗受。即于是日啟印任事。業(yè)經恭折奏謝天恩在案。所有王命旗牌、暨節(jié)奉上諭、圣訓書籍并皇輿全圖、火牌、文卷等項,俱收存廈門提督衙署。除檄行提標中軍參將王祖烈逐一查明看管外,謹將微臣接印任事日期,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具本謹具題聞。乾隆五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參贊福建水師提督統轄臺灣水陸官兵事務暫駐臺灣府臣蔡攀龍。
旨: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頁。
二六二、兵部「為兵科抄出議覆將軍公福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兵科抄出議覆將軍公福等奏特克什布等補副將一折,本部業(yè)經議覆完結,相應抄錄粘單,移會貴處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五月日。
兵部謹題為將備員缺分別揀選升補恭折奏請圣鑒事:內閣抄出將軍公福等奏請參將特克什布等升補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一折,于乾隆五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奉朱批: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月二十五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將軍公福等奏稱:竊照軍營遇有員缺,應于打仗出力人員內奏請升補。茲福建延平協副將員缺,查有泉州城守營參將特克什布打仗奮勇,應請即以升補。所有泉州城守營參將員缺,查有提標后營游擊張無咎打仗奮勇,營伍留心,堪以升補。所遺提標后營游擊員缺,查有長福營右軍都司馬元勛打仗奮勇,堪以升補。所遺長福營右軍都司員缺,查有提標后營守備哈景泰堪以升補。所遺提標后營守備員缺,請以漳州城守營千總沈勇云升補。又長福營參將現在出缺,查有汀州鎮(zhèn)標中營游擊海亮打仗奮勇,才具明干,應請即以升補。所遺汀州鎮(zhèn)標中營游擊員缺,查有興化協左營都司譚綸邦打仗奮勇,堪以升補。所遺興化協左營都司員缺,查有督標左營守備張奉延堪以升補。所遺督標左營守備員缺,請以汀州鎮(zhèn)標左營千總董國瑞升補。又福寧鎮(zhèn)標中營游擊現在出缺,查有延平協右營都司吳壯圖打仗奮勇,應請即以升補。所遺延平協右營都司員缺,查有奉旨以都司補用之莊錫舍屢著勞績,堪以請補。又水師提標后營游擊現在出缺,查有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謝恩詔堪以升補。所遺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員缺,請以水師提標左營千總許廷桂升補。又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現在出缺,查有水師提標右營守備曾紹龍堪以升補。所遺水師提標右營守備員缺,請以金門鎮(zhèn)標右營千總蘇大鵬升補。又南澳鎮(zhèn)標左營游擊現在出缺,查有水師提標后營守備李得勝堪以升補。所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員缺,請以閩安協右營千總陳景清升補。又連江營守備員缺,查有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陳明德堪以調補。所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員缺,請以臺灣鎮(zhèn)標右營千總吳攀龍升補。又建寧鎮(zhèn)標中營守備員缺,請以揀發(fā)閩省候補守備徐萬寧補授。又貴州古州鎮(zhèn)標右營都司員缺,查有貴陽營守備劉廷奇堪以升補。所遺貴陽營守備員缺請以威寧鎮(zhèn)標右營千總袁斌升補。又貴州提標左營守備員缺,請以遵義協左營千總李芝升補。再廣東提標前營游擊劉越,前于鹿仔港失陷案內奏參,降為都司,仍留軍營效力,尚未補缺。該員被參之后,頗為奮勇,帶兵打仗,倍加出力,經歷著有勞績。現已令其帶兵回粵,仰懇天恩,將劉越仍留游擊之任,照例定限三年,另請開復等因具奏前來。查定例軍營所出之缺,盡歸軍營出力人員量功升用;又定例陸路游擊以上歷俸二年、都司以下歷俸三年、水師人員歷俸一年始準保題;又定例福建水師游擊員缺,準其于水師都司、守備內通融題補各等語。查現在奏到副將一缺、參將二缺、游擊六缺、都司四缺、守備十缺,俱系軍營所出之缺,陸路參將特克什布、都司馬元勛、吳壯圖、守備哈景泰、張奉廷、劉廷奇、千總吳攀龍、袁斌歷俸俱滿三年,水師守備曾紹龍、李得勝、千總許廷桂、蘇大鵬、陳景清歷俸均滿一年,任內俱無事故,揀發(fā)守備徐萬寧亦無事故,莊錫舍系奉旨以都司補用之員,以上各員今奏補副將、游擊、都司、守備各缺,均與例相符,應如所請,特克什布準其升補福建延平城守副將,馬元勛準其升補福建陸路提標后營游擊,吳壯圖準其升補福建福寧鎮(zhèn)標中營游擊,曾紹龍準其升補福建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李得勝準其升補閩粵南澳鎮(zhèn)標左營游擊,哈星泰準其升補福建長福營右軍都司,張奉廷準其升補福建興化城守左營都司,莊錫舍準其補授福建延平城守右營都司,劉廷奇準其升補貴州古州鎮(zhèn)標右營都司,許廷桂準其升補福建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蘇大鵬準其升補福建水師提標右營守備,陳景清準其升補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吳攀龍準其升補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徐萬寧準其補授福建建寧鎮(zhèn)標中營守備,袁斌準其升補貴州貴陽營守備。臺灣右營守備陳明德任內亦無事故調補守備,亦與例相符,應準其調補福建連江營守備。俟命下之日,臣部各給與札付,令其任事。至陸路游擊張無咎、千總董國瑞、水師守備謝恩詔,俱歷俸未滿年限;游擊海亮、千總沈勇云均有降級留任之案;千總李芝有盜案停升限緝之案;都司譚綸邦現有服制未滿;升補各缺,均與例未符。但該員等系軍營打仗出力之員,與尋常保題者不同,相應請旨,可否將張無咎準其升署福建泉州城守營參將,海亮準其升署福建長福營參將,譚綸邦準其升署福建汀州鎮(zhèn)標中營游擊,謝恩詔準其升署福建水師提標后營游擊,董國瑞準其升署閩浙督標左營守備,沈勇云準其升署福建陸路提標后營守備,李芝準其升署貴州提標左營守備之處,恭候欽定。如蒙俞允,臣部給與署札,令其任事,仍俟扣滿親喪、歷俸年限及事故開復之日,再行題請實授。游擊張無咎引見未滿三年,守備陳明德系對品調補,沈勇云系回任候推之員,徐萬寧系揀發(fā)閩省候補之員,均毋庸調取引見。參將特克什布、游擊海亮、都司馬元勛、譚綸邦、吳壯圖、守備哈景泰、張奉廷、劉廷奇俱引見已滿三年,守備謝恩詔、曾紹龍、李得勝均系越缺題升,以都司用之莊錫舍并千總董國瑞、許廷桂、蘇大鵬、陳景清、袁斌、李芝俱系未經引見之員,應令各該督給咨該員等赴部補行引見。其奏補臺灣右營守備之千總吳攀龍,亦系未經引見之員。查此次臺灣各缺奏補人員,曾奉諭旨,毋庸送部,俟因公來京。再行引見。吳攀龍亦應遵旨,毋庸調取引見。再該將軍等奏稱廣東提標前營游擊劉越,前于鹿仔草失陷案內奏參降為都司,仍留軍營效力,尚未補缺,該員打仗出力,著有勞績,已令帶兵回粵,仰懇將劉越仍留游擊之任,照例定限三年,另請開復等語,亦應如所請,劉越準其仍留游擊之任,俟扣滿三年,再請開復等因。于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初九日題,本月十一日奉旨:特克什布補授福建延平城守副將,馬元勛等依議用,陳明德依議調補,張無咎等準其升署,余依議。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八三二頁。
二六三、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奏參將觀音保護總兵漢字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錄原奏移會貴處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初四日。
乾隆五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跪奏為總兵缺出、委員署理、恭折奏聞、請旨簡放事:竊臣于七月初二日接準??蛋瞾碜?,抄錄刑部議覆臺灣海口文武各員得受陋規(guī)一案,欽奉諭旨,臣謹遵照分晰查辦。查福寧鎮(zhèn)總兵何俊曾任臺灣中營游擊,得受陋規(guī),查照原參及部議事理,系應行革職問擬新疆充當苦差之員。臣現委撫標中軍參將觀音保前往摘印護理,歸入本案問擬,另折具奏外,所遺福寧鎮(zhèn)總兵員缺,應請旨簡放,俾員缺不致久懸。臣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乾隆五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奉朱批:有旨諭部,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三頁。
二六四、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奏游擊婁枝華升補參將一折,另行議覆外,相應抄錄原抄移會貴處查照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十四日。
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初七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李跪奏為水師參將員缺緊要、請旨升補、以重海疆事:竊照臣標水師營參將潘韜升補澎湖水師副將,所遺參將員缺,接準部咨,系水師題補之缺,行令揀選題補等因。伏查閩省水師參將缺出,例應于水師游擊內揀用。惟是現在游擊內祗有徐景超一員,籍隸廣東,歷俸已滿一年,但現護閩安協副將,任內因盜案總巡職名題參,現候部覆,此外并無合例應升之員。查向例水師參將缺出,如果乏員,例得于浙省水師游擊內通融揀補。臣詳加揀選,查有上年調赴閩省差委之浙江定海鎮(zhèn)標中營游擊婁枝華,年四十七歲,浙江諸暨縣人,由行伍歷任今職,歷俸已滿一年。該員辦事實心,諳練營伍,熟習水務,任內亦無參罰案件,理合循例專折,仰懇圣恩俯準,以婁枝華升補臣標水師營參將,于海疆營伍,洵有裨益。該員引見未滿三年,毋庸送部引見。除飭取歷履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臣王柄、署浙江提督臣伊里布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奏。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初二日奉朱批:該部議奏,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三頁。
二六五、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議政大臣署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印務鑲藍旗漢軍都統臣綽克托等謹題為請調新設都司、以裨地方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李侍堯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府嘉義縣原設守備一缺,經將軍臣福康安具奏,請將守備改設都司,仍將原設守備移在斗六門要隘駐札。準到部覆,應如所請,添設都司一缺,應作為調缺,照例于該省內地現任都司內揀員調補等因。查臺灣北路左營守備原系駐札嘉義縣城,今該縣守備改設都司,系甫經新設要缺,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商提臣,于內地陸路各營現任都司內詳加揀選。查有邵武城守右營都司定柱,年四十七歲,系鑲白旗滿洲人,由前鋒校出征金川等處得援功牌歷升今職。該員年力強壯,弓馬可觀,諳練營伍,以之調補嘉義縣都司,洵堪勝任,于新設都司之缺,人地相宜。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該員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聲明。除飭取歷履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理福建水師提督臣王柄、陸路提督臣梁朝桂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再福建水師提督臣蔡攀龍現在臺灣,尚未內渡回任,毋庸會銜,合并陳明。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初六日題,八月二十二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李侍堯疏稱:福建臺灣府嘉義縣原設守備一缺,準將軍臣??蛋沧嗾垖⑹貍涓脑O都司,仍將守備移在斗六門駐札,準到部覆,應如所請,添設都司一缺應作為調缺,于內地都司內揀員調補等因。查臺灣北路左營守備原系駐札嘉義縣城,今該縣守備改設都司,系甫經新設要缺,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臣于內地都司內詳加揀選,查有邵武城守右營都司定柱,年力強壯,弓馬可觀,諳練營伍,以之調補嘉義縣都司,洵堪勝任,于新設都司之缺人地相宜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臺灣府嘉義縣原設守備一缺,先經將軍公??蛋沧嘣撎帪槿みm中之地,應改設都司一員等因,經軍機大臣會同臣部議覆,將添設都司一缺作為調缺,于該省內地都司內揀員調補,奏準在案。今該督既稱該縣守備改設都司,系甫經新設要缺,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查有邵武城守右營都司定柱,年力強壯,弓馬可觀,諳練營伍,調補嘉義縣都司,洵堪勝任等語,應如所請,定柱準其調補福建臺灣府嘉義縣都司。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恭候命下,臣部換給札付,令其任事。所遺福建邵武城守右營都司,系陸路部推之缺,照例歸入月分推補。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十四日,經筵講官議政大臣署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印務鑲藍旗漢軍都統署正藍旗滿洲都統臣綽克托、經筵講官尚書降一級從寬留任臣彭元瑞、戶部右侍郎兼署兵部左侍郎事務臣汪承霈、右侍郎正黃旗蒙古副都統署正藍旗蒙古副都統總管內務府大臣總理工程事務臣伊齡阿、右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敷森布、郎中臣胡時顯、員外郎臣存格、員外郎臣王錕、員外郎臣宋維琦、主事臣福昌、主事臣祿明、主事臣富倫布、主事臣達德、主事臣伍保、主事臣周元鼎、候補主事臣張裕寧、候補主事臣楊照、候補主事臣張丙震、候補主事臣徐逄豫、額外主事臣高樂生。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四頁。
二六六、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議政大臣署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印務鑲藍旗漢軍都統臣綽克托等謹題為請調移駐守備、以裨地方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李侍堯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南路營守備邵振綱于前署該營都司任內,因饋送夫價及得受包差開賭錢文案內,輕將軍臣??蛋沧鄥⒏锫氈巫?,接準部覆,所遺員缺,例應遴員調補。茲查臺灣南路營守備原駐鳳彈汛,業(yè)經將軍臣??蛋簿咦啵垖ⅧP彈一汛裁減,以水底寮地方險僻,應移撥鳳彈汛守備在該處駐守,部議覆準在案。今鳳彈汛守備既已裁減,移駐水底寮地方駐守,其水底寮守備系新移駐守要缺,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商提臣于內地陸路各營現任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福寧鎮(zhèn)標左營守備顧燾,年四十四歲,系貴州黎平府開泰縣人,由武舉出身,歷升今職,任內并無參罰案件。該員弓馬可觀,諳悉營伍,堪以調補臺灣南路營水底寮守備,于營伍地方均有裨益。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合并聲明。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理福建水師提督臣王柄、陸路提督臣梁朝桂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再福建水師提督臣蔡攀龍現在臺灣,尚未內渡回任,毋庸會銜,合并陳明。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十九日題,九月初二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汛總督李侍堯疏稱:福建臺灣南路營守備邵振綱革職員缺,例應遴員調補。查臺灣南路營守備原駐鳳彈汛,今移駐水底寮地方,系新移駐守要缺,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臣于內地陸路各營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福寧鎮(zhèn)標左營守備顧燾,弓馬可觀,諳悉營伍,堪以調補臺灣南路營水底寮守備,于營伍地方均有裨益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臺灣南路營水底寮守備系新移陸路題調之缺,顧燾現任福寧鎮(zhèn)標左營守備,任內并無事故,調補守備與例相符。該督既稱該員弓馬可觀,諳悉營伍,堪以調補臺灣南路營水底寮守備,于營伍地方均有裨益等語,應如所請,顧燾準其調補福建臺灣南路營水底寮守備。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恭候命下,臣部換給札付,令其任事。所遺福建福寧鎮(zhèn)標左營守備,系陸路部推之缺,照例歸入月分推補。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十五日,經筵講官議政大臣署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印務鑲藍旗漢軍都統署正藍旗滿洲都統臣綽克托、經筵講官尚書級一級從寬留任臣彭元瑞,戶部右侍郎兼署兵部左侍郎事務臣汪承霈、右侍郎正黃旗蒙古副都統署正藍旗蒙古副都統總管內務府大臣總理工程事務臣伊齡阿、右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敷森布、郎中臣胡時顯、員外郎臣存格、員外郎臣王錕、員外郎臣宋維琦、主事臣祿明、主事臣富倫布、主事臣達德、主事臣福昌、主事臣玉岱、主事臣五保、主事臣周元鼎、候補主事臣張裕寧、候補主事臣楊照、候補主事臣張丙震、候補主事臣徐逢豫、額外主事臣高樂生。
旨:顧燾依議調補,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五頁。
二六七、臺灣總兵奎林題本
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駐札臺灣府臣奎林謹題為恭報微臣接印任事日期、仰祈睿鑒事:竊臣欽奉諭旨:臺灣鎮(zhèn)總兵員缺,著加恩將奎林補授,欽此。欽遵業(yè)經恭折奏謝天恩在案。臣隨迅速起程,馳赴福建,由蚶江登舟候風渡海,于十月十七日抵臺灣府城。隨于本日,準臺灣鎮(zhèn)總兵臣普吉保差委中軍游擊潘國材赍送欽頒鎮(zhèn)守福建臺灣總兵官銀印一顆、王命旗牌十面桿副、未填用火牌三張、節(jié)奉上諭圣訓諸書、及恩賞銀兩前后買典官莊文契等項前來。臣隨恭設香案,望闕叩頭謝恩祗受訖。即于本日接印任事。所有一切地方營伍事宜,容臣次第辦理外,合將微臣接印任事日期,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具本謹具題聞。乾隆五十三年十月十七日,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駐札臺灣府臣奎林。
旨: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六頁。
二六八、戶部「為內閣抄出奎林奏」移會
戶部為移會事:福建司案呈,內閣抄出奎林具奏前事一折,相應抄錄原奏移會可也。須至移會者。計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臣奎林跪奏為降調守備、懇祈留任、恭折請旨事:竊照斗六門守備吳大瑞,因兵丁林有信、江飛隴等械斗案內部議降二級調用。該守備吳大瑞于所管兵丁械斗,不能約束,應令內渡,聽候降補。但查斗六門為緊要之區(qū),該守備吳大瑞于查拿賊匪,頗屬留心。如榜示著名匪犯林安,訪知蹤跡,即經改裝,帶同兵丁拿獲。又會同嘉義縣拿獲匪犯張左、簡助二名,又拿獲張祿一名,均經臣聲明具奏在案?,F在臺灣仍有應緝逸匪,如各營將備認真訪拿,實于地方有裨。合無仰懇天恩,將該守備吳大瑞暫行仍留斗六門守備之任。其應食廉俸,即照部議降二級支領。倘該守備始勤終怠,稍有疏忽,臣即據實參奏,從重治罪。如果認真緝拿,續(xù)獲逸匪多名,再于三年班滿內渡之日,可否開復,另行請旨。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乾隆五十四年八月十二日奉旨:吳大瑞準其暫留斗六門守備之任,其應得廉俸仍照所降之級支領,如果倍加奮勉,續(xù)有緝獲匪犯,俟三年班滿時,再行奏請開復。欽此。于本月十八日抄出到部。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二頁。
二六九、兵部「為內閣抄出大學士公阿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大學士公阿等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四年八月三十日。
大學士公阿等奏為遵旨議奏事:內閣抄出閩督伍等奏查明臺灣各營饋送包賭之員弁審擬治罪一折,乾隆五十四年七月十八日奉朱批: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二十四日抄出到部。該臣等會同兵部會議得:據閩督伍奏稱:竊照前將軍臣福于臺灣柴大紀貪縱營伍案內,各營饋送夫價,兵丁縱令包差曠伍,甚至索取庇賭陋規(guī),將都司邵振綱等三十余員審擬,分別〔□□〕新疆革職,并聲明四十八年柴大紀到任后,有升調他省降革事故及班內調回各省員弁,供應一體從重辦理,恭折奏蒙圣鑒,一面咨明前督臣李侍堯飭行臺灣鎮(zhèn)確查在案。茲據臺灣鎮(zhèn)并藩臬兩司查明具詳前來。臣覆查??蛋苍?,柴大紀四十八年十一、十二等月巡查南北兩路,按營收取夫價,均系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分股攤派匯繳。又南北兩路兵丁包差錢文,系代班之兵及署內目兵收受。自柴大紀到任,遇事婪索,遂致各營守備及千總、把總亦零星派繳錢文。惟都司以上及鎮(zhèn)標三營都守營守備并無分肥染指又南北兩路兵丁,遇有開賭之處,每處勒索。四十八年以后,兵丁所得錢文,均與本管營員陸續(xù)分用。內鎮(zhèn)標中、左、右三營千總、把總均得為添補值月之費,城守營千總、把總亦與兵丁分得。惟守□□無得受。是饋送夫價,南北兩路自都司以至千總把總,皆出自攤派。其各營備弁,或得包差,或得庇賭錢文,亦悉系零星陸續(xù)分肥,未便以贓數多寡區(qū)別,致有輕縱。復行臺灣鎮(zhèn)按營查明各員弁,一并核議。并據藩司伊轍布、署臬司王慶長擬議詳覆前來。除陣亡、被害、病故營員毋庸置議外,將饋送夫償、得受包差庇賭之守備孔彪等二十五員,均革職擬遣;縱容兵丁收受錢文之已革把總蘇高升等三員,擬以枷責;失察弁兵庇賭得錢之勒休參將陳廷鈺等三員革職等因,具奏前來。
查上年六月,臣部議覆將軍福奏查辦臺灣柴大紀貪縱營私案內,究出各營饋送夫價,得賄縱容兵丁包差庇賭之都司邵振綱等三十余員,分別擬發(fā)新疆革職,并聲明柴大紀到任后有升調他省降革事故及班滿調回內地各員弁,俱應一體查明,從重辦理等因,奏準咨行在案。今據閩浙總督伍等奏稱,查乾隆四十八年柴大紀到任后,除陣亡、被害、病故各員毋庸置議外,所有饋送夫價,又得受包差庇賭錢文之南路營守備孔彪、千總馬奇勛、陳興、把總吳一鳴、南路下淡水營把總鍾憲周、北路中營把總張榮、左營千總康升、把總虞保麟、右營署守備千總孫廷邦、守備李希仁、千總董其亨、把總吳登漢、蘇名升、張龍、北路淡水營把總王洪及并未饋送夫價亦得受兵丁包差賭博陋規(guī)之臺灣鎮(zhèn)中營把總吳奇、何見龍、許升、左營把總陳士勝、石國揚、陳龍、右營千總黃運連、把總陳得、吳連春、林朝龍二十五員,均請斥革,一體發(fā)往新疆等語。應如該督等所奏,守備孔彪等二十五員均革職從重發(fā)往新疆效力贖罪,以示懲儆。仍令該督等查明,將在閩各員,照擬發(fā)遣。其已經另案參革及患病勒休回籍各員,即飛咨各原籍督撫,將各該員革職照擬辦理。
該督等奏稱另案斥革之北路中營把總蘇高升、左營把總陳朝瑞、沈國旺,均于柴大紀四十八年九月到任后,于十月內斥革,雖即離營,但原奏南北兩路包差,處處皆有,系代班之兵丁等收受錢文,并不早為查禁,即屬縱容,未便因其業(yè)經斥革,稍為寬貸。應各于原籍地方枷號二個月,滿日重責示懲等語。應如該督等所奏完結。
該督等又稱,曾任臺灣城守營勒休參將陳廷玨城守營左軍守備降補把總孫泰元、右軍守備降調之侯世臣,于該營弁兵庇賭得錢,毫無查察,應請革職,以為玩誤營伍者儆,并曉示臺灣各營,共昭烱戒等語。亦應如該督所奏,將勒休參將陳廷玨、守備降補把總孫泰元、守備推升貴州都司續(xù)經降調之侯世臣等三員,均革職,仍令該督詳悉曉示各營,務使觸目警心,勿蹈前轍,以□□□□□。
□督等附片奏稱,饋送包差各案內有在軍營□□□□□□□守備鄭玉楷、陳大成、千總袁良禧、賴國振、把總游國通、藍國寶曾任臺灣,俱在四十八年以后,亦應照例查
辦,分別發(fā)遣。但倪賓等曾在軍營隨同打仗,著有勞績等語。查倪賓等各員,前經將軍福奏明移咨督臣李侍堯照例查辦,嗣后未據將各員等情罪查核具奏。其饋送夫價并得受陋規(guī)銀兩數目,應行擬罪之處,仍令該督等詳細查核定擬,具奏到日,臣部再行案議。臣等謹將擬議緣由恭折具奏等因。乾隆五十四年八月十六日發(fā)報具奏,十八日奉旨:把總虞保麟、陳龍饋送柴大紀夫價,又得受包差庇賭錢文,擬以發(fā)往新疆,實屬罪所應得。孫泰元于該管兵丁庇賭得錢,毫無覺察,本亦應照部議革職,第念該員弁等前在臺灣,曾經帶兵出力,虞保麟、陳龍著改為革職留任,十年無過,方準開復:所得錢文,仍著查明按數追繳。孫泰元著改為革職留任,照例開復。余依議。欽此。于乾隆五十四年八月二十日抄出到部。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二本一四一~一四二頁。
二七○、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伍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伍奏參將魯安邦署副將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錄原奏移會貴處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初六日。
乾隆五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覺羅伍奏為委署副將循例奏聞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協副將福蘭泰,經臣遵奉諭旨,以堪勝總兵,恭折保奏行調,給咨送部引見,所遺印務,應行遴員委署。查有臺灣南路營參將魯安邦,營伍熟練,辦事安詳,堪以署理。除一面檄飭遵照前赴署理任事外,理合循例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再查署金門鎮(zhèn)印務興化協副將馬龍經臣保奏,堪勝總兵,現飭新升金門鎮(zhèn)總兵李芳□即赴新任,以便馬龍交代。赴部引見,合并陳明。謹奏。乾隆五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奉朱批:知道了,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二頁。
二七一、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謹題為呈報營員病故事:據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奎林呈:據臺灣鎮(zhèn)標中營游擊潘國材呈稱:竊照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吳攀龍,因染患風寒病癥,醫(yī)治不痊,于乾隆五十四年九月初六日在署病故,取到札付繳報到鎮(zhèn),理合轉繳等情到臣。該臣看得:武職守備以上等官病故,例應題報。茲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吳攀龍,因染患風寒病證,醫(yī)治不痊,于乾隆五十四年九月初六日身故。據該鎮(zhèn)查取原領札付呈送前來。除遺缺另行辦理、札付另咨送部查銷外,理合恭疏題報。臣謹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查照施行。為此具本謹具題聞。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兵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三頁。
二七二、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戶部三庫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等謹題為請調都司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徐機,因販私偷越受賄故縱案內,經福建巡撫臣徐嗣曾審擬,該員于家人受得賄銀,有心袒護,恭折具奏,請旨革職,發(fā)往新疆充當苦差,奉旨依議;欽此。嗣準部咨,所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員缺,系水師題調之缺,行文揀選調補等因。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閩安水師左營都司陳峰毫,年三十七歲,福建龍溪縣人,由武舉歷升今職。該員操防勤奮,熟諳水務,應請以之調補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洵于海洋營伍有益。如蒙俞允,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查陳峰毫于升補都司,準部給札行知,守備任內有罰俸三年。又該員雖現丁父憂,無礙調補,合并陳明。除飭取歷履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哈當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四年九月二十日題,十月二十七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疏稱: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徐機革職,遺缺準部咨鑲選調補。臣詳加揀選,查有閩安水師左營都司陳峰毫,操防勤奮,熟諳水務,以之調補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洵于海洋營伍有益。再該員雖現丁父憂,無礙調補,合并陳明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系水師題調之缺,陳峰毫現任閩安水師左營都司,任內雖有親喪,但系調補,并非升任調補都司,與例相符。該督既稱該員操防勤奮,熟諸水務,以之調補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洵于海洋營伍有益等語,應如所請,陳峰毫準其調補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恭候命下,臣部換給札付,令其任事。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戶部三庫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經筵講官議政大臣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革職留任又從寬免其革任臣慶桂、經筵講官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尚書事務教習庶吉士管理國子監(jiān)事務臣彭元瑞、左侍郎鑲黃旗滿洲副都統世襲散秩大臣臣覺羅吉慶、左侍郎臣沈初、署右侍郎臣虔禮寶、右侍郎鑲紅旗漢軍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博慶、員外郎臣宋維琦、員外郎臣張裕寧、主事臣祿明、主事臣慶格、主事臣伍保、主事臣周元鼎、候補主事臣張丙震、候補主事臣徐逢豫、候補主事臣鄭敏行、額外主事臣王育琮。
旨:陳峰毫依議調補,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三七~八三八頁。
二七三、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請調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吳攀龍病故,經臣具疏題報在案。所遺員缺,例應于內地陸路各營守備內揀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漳州城守營守備邵定國,年五十三歲,江南溧水縣人,由武舉升補今職。該員年強技熟,訓練勤能,以之調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于海疆營伍洵有裨益。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查邵定國于代辦漳州城守營都司任內,因龍溪縣民林碑、林占等被搶等案題參職名,見候部覆,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哈當阿、陸路提督臣海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初十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三頁。
二七四、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請補參將事:竊照臺灣南路營參將魯安邦據報病故,經臣具疏題報在案。所遺員缺,例應于內地陸路各營參將內揀選調補。查閩省內地陸路參將八缺,內臣標左營參將胡天格、邵武城守營參將海隆阿均未到任,右營參將劉魁龍已告終養(yǎng),撫標中軍參將甫請以龍巖營游擊和昌升補,聽候部覆,陸路提標中軍參將富森布已升補臣標中軍副將,遺缺未補有人,同安營參將夏承熙尚未送部引見,長福營參將海亮業(yè)經奏請回旗,泉州城守營參將張無咎已經調補臺灣城守營參將,遺缺見在另疏請以揀發(fā)參將花沙布補授,其候補參將曹貴原系不勝海外要缺撤回內地之員,未便請補。是內地并無合例可調之員,應于內地見任合例游擊內題請升補。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汀州鎮(zhèn)標右營游擊李紹曾,年三十一歲,直隸大興縣人,由武進士升補今職,于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到任,歷俸已滿二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該員年壯才明,認真訓練,以之升補臺灣南路營參將,洵于海疆營伍有益。查該員于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內引見,雖未屆滿三年,但由內地游擊升補臺灣參將,應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哈當阿、陸路提督臣海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初十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四頁。
二七五、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奏游擊黃象新署副將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錄粘單移會貴處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十八日。
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十四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覺羅五拉納跪奏為委署副將印務遵例具奏事:竊照澎湖協副將潘韜現丁父憂,準兩廣總督臣??蛋踩【咴鹘Y題報咨會到閩,所遺該副將印務需員署理。查有澎湖協左營游擊黃象新堪以委署,除檄行遵照,并飭潘韜交代清楚給咨回籍外,所有委署副將印務緣由,理合循例恭折奏聞,伏祈皇上睿鑒。謹奏。
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十二日奉朱批:知道了,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四頁。
二七六、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中缺)題為請補游擊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曾紹龍調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所遺員缺,接準部咨,系水師題補之缺,現無預保注冊人員,行文揀選題補等因。伏查水師游擊缺出,例應于都司、守備內融通揀補。閩省水師都司僅止三缺。內閩安水師左營都司請以海壇鎮(zhèn)標右營守備程毓龍升補,現候部覆。右營都司黃再已升署海壇鎮(zhèn)標左營游擊,所遺都司員缺尚未請補有人。又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陳峰毫,現丁父憂。其歷俸已滿守備內,非籍隸泉州,即有違礙事故,一時乏員升補。查安例水師缺出,如無合例應升之人,仍準于歷俸未滿人員內揀選請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查有水師提標前營守備魏成名,年三十九歲,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行伍充健銳營教習期滿,拔補千總,升補今職。于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三日領札任事。先經臣會疏題請調補臺灣水師左營守備,現候部覆,尚未前赴灣臺。該員年壯技強,熟練水務,任內并無參罰案件,以之升署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于水師營伍地方均有裨益,亦與隔府之例相符。惟歷俸未滿一年,應照例題請升署,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該員系守備越缺升用游擊,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哈當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十五日題,七月二十六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疏稱:福建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曾紹龍調臺員缺,接準部咨揀選題補。查水師游擊缺出,例應于都司、守備內通融揀補。閩省水師都司僅止三缺。內閩安水師左營都司,請以海壇鎮(zhèn)標右營守備內程毓龍升補,現候部覆。右營都司黃再已升署海壇標左營游擊。又臺灣北部淡水營都司陳峰毫現丁父憂。其歷俸已滿守備,非籍隸泉州,即有違礙事故,一時乏員升補。臣詳加揀選,查有水師提標前營守備魏成名,經臣題請調補臺灣水師左營守備,現候部覆。該員年壯技強,熟練水務,以之升署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于水師營伍地方均有裨益,惟歷俸未滿一年,題請升署,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閩浙外海水師游擊員缺,準其于水師都司守備內通融題補。又定例:水師缺出,將歷俸一年以上之員,先盡揀選保題;如合例之員不敷保題,仍準于未滿年限員弁內揀選保題各等語。福建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系水師題補之缺,魏成名系水師提標前營守備調補臺灣水師左營守備,任內并無事故,但歷俸未滿一年,該督既稱閩省水師都司守備內一時乏員升補,查有水師提標前營守備調補臺灣水師左營守備魏成名,年壯技強,熟練水務,以之升署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于水師營伍地方均有裨益,惟歷俸未滿一年,題請升署,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等語,查與水師通融題補之例相符。該員由守備題署游擊,系越缺升補,應令該督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可否準其升署福建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之處,恭候欽定。如準升署,仍俟扣滿年限另行題請實授。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五年八月二十五日,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戶部三庫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經筵講官議政大臣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臣慶桂、尚書臣劉峨、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署右侍郎臣虔禮寶、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博慶、員外郎臣玉岱、員外郎臣熾昌、主事臣祿明、主事臣伍保、主事臣富倫布、主事臣觀光、主事臣周元鼎、主事臣張丙震、候補主事臣徐逢豫、額外主事臣熊之書。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五~八四六頁。
二七七、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戶部三庫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等謹題為請調副將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副將福蘭泰于失察外委黃必成任聽兵役誣拿平民乘機搶奪案內降一級調用,所遺員缺,接準部咨,系陸路題調之缺,行令揀員題調等因。臣隨會同提臣于內地陸路各營副將內詳加揀選。查有延平城守副將特克什布,年四十六歲,正黃旗滿洲,由護軍參領升補今職。該員年壯材強,實心訓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以之調補臺灣北路副將,于海外地方營伍均有裨益。如蒙俞允,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除飭取履歷咨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哈當阿、署理陸路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常泰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六年三月初四日題,四月十七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月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疏稱:福建臺灣北路副將福蘭泰降調員缺,接準部咨,行令揀員題補。臣于內地陸路副將內詳加揀選,查有延平城守副將特克什布年壯材強,實心訓練,以之調補臺灣北路副將,于海外地方營伍均有裨益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臺灣北路副將系陸路題調之缺,特克什布現任延平城守副將,任內并無事故,調補副將與例相符,該督既稱該具年壯材強,實心訓練,以之調補臺灣北路副將,于海外地方營伍均有裨益等語,應如所請,特克什布準其調補福建臺灣北路副將。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恭候命下,臣部換給札付,令其任事。所遺福建延平城守副將系陸路部推之缺,另行照例辦理。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五月初十日,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戶部三庫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尚書臣劉峨、戶都左侍郎兼署兵部左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臣諾穆親、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署右侍郎臣虔禮寶、經筵講官吏部左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臣金士松、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博慶、員外郎臣玉岱、員外郎臣周元鼎、候補員外郎臣法式善、主事臣伍保、主事臣富倫布、主事臣觀光、主事臣張丙震、候補主事臣徐逢豫、候補主事臣王觀、額外主事臣熊之書、七品京官臣何錚。
旨:特克什布調補福建臺灣北路副將,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七~八四八頁。
二七八、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請調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右營守備薛國棟患病,經臣具疏題請解任調理,見候部覆。所遺員缺例,應于內地陸路各營守備內揀選調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揀選。
查有延平城守右營守備盧植年,三十四歲,山西朔州人,由武進士選補今職。該員年力正壯,弓馬可觀,以之調補臺灣北路右營守備,于海疆營伍洵有裨益。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查盧植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常泰、陸路提督臣哈當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五月十六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八頁。
二七九、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調請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陳廷高,于乾隆五十三年七月領札,連閏扣至乾隆五十六年六月,臺俸已滿三年,例應遴員調補。臣隨會同提臣于內地陸路各營守備內詳加遴選。查有連江營守備伊凌阿,年五十四歲,正紅旗滿洲由鳥槍護軍得授護軍校職銜,奉旨發(fā)閩以守備委用,補授今職。該員材技可觀,操防勤勉,曾經出兵云南金川,著有微勞,以之調補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于海疆營伍洵有裨益。其伊凌阿所遺連江營守備員缺,查俸滿守備陳廷高,年四十二歲,廣東歸善縣人,堪以調補。但該員由廣東千總帶兵赴臺剿匪,經將軍公臣福康安奏補今職,系未經引見之員,仍遵例俟俸滿調回之日詳加考驗,另行照例辦理。查伊凌阿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再伊凌阿于前署閩安水師左營都司任內,因馬家巷廳船戶劉明合、劉合發(fā)等被盜一案罰俸一年,有紀錄一次抵罰俸六個月,仍罰俸六個月,又同安縣澳民黃鳳駕駛王喜光船只被盜一案罰俸一年,又浙江鄞縣船戶盧順興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長樂縣船戶陳存嘉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惠安縣船戶劉清捷即陳林英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福清縣事主林德興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浙江永嘉縣事主應合泰即應朝光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寧德縣船戶金合茂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寧德縣船戶劉締繡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寧德縣船戶林源賜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浙江鎮(zhèn)??h船戶王德茂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同安縣船戶呂復源即趙宗被劫一案罰俸一年,又晉江縣船戶陳蘇興被劫一案題參職名,見候部覆。陳廷高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常泰、陸路提督臣哈當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五月十六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四九頁。
二八○、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六年六月日。
乾隆五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覺羅伍拉納跪奏為海外副將要缺需員、恭懇圣恩、暫留俸滿人員經理、以裨地方事:竊照福建臺灣水師副將孫全謀,于乾隆五十三年七月二十六日領札任事起,連閏計至五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歷俸屆滿三年,所遺員缺例應于內地水師副將內揀選調補。臣查閩省內地□□副將僅止閩安一缺,該協副將(約缺九字)將前經將軍公臣??蛋沧嗝?,不勝海外要缺,撤回內地候補,續(xù)經臣題補閩安水師副將,此外既乏員可調,即水師參將四缺,□水師提標中軍參將劉芳尚未到任,銅山營參將李南馨已題升澎湖水師副將,烽火門參將甫以金門鎮(zhèn)標□□游擊許廷桂請補,惟臣標水師營參將陳上高一員,又到□未久,于臺灣風水不能諳習,現廳無可升補之員。□□臺協副將駐札安平,為全臺門戶,關系緊要,該副將孫全謀久在臺灣,海外情形最為熟悉,且亦能認真□□,合無仰懇圣恩俯念一時乏員升調,準將孫全謀暫留臺灣水師副□□任,以資彈壓,俟再滿一年,遴選勝任之員調補,庶于地方營伍有裨。臣因海外要缺乏員起見,恭折奏請,是否可行,伏祈皇上睿鑒訓示。謹奏。
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十八日奉上諭:據伍拉納奏:臺灣水師副將孫全謀俸滿三年,例□□□水師副將內揀選調補,現在乏員升調,請將孫全謀暫行留任,俟再滿一年選員調補等語。臺灣副將一缺關系緊要,□得諳習風土、熟悉情形之員方于地方營伍有益。臺灣雖在海外,非若煙瘴地面例須更換者可比。該處總□道府各員現在并無更調之例,副將等官又何必拘□年限紛紛更換,致易生手?孫全謀著留臺灣水師副將之任。嗣后所有俸滿更調之例,并著停止。該部知道。折并發(fā)。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頁。
二八一、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請頒游擊守備關防、以昭信守事:據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伊轍布詳稱:準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總兵官臣奎林移:據臺灣水師副將孫全謀呈稱:乾隆五十三年臺匪蕩平,經將軍公臣??蛋簿咦?,安平協水師原設三營,未免稍多,應將該協左營游擊移駐鹿仔港,即以原駐鹿仔港之守備移駐笨港,經部覆準在案。茲查臺灣水師左營官兵盡移該營北路防守游擊駐札鹿仔港地方距安平二百余里,中軍守備移駐笨港等汛距安平、鹿仔港均有一百余里,程途窵遠,往來文報郵遞宜嚴;且游擊有稽查文案之責,守備有兵馬錢糧承造冊籍等事,駐非同城,應請頒給關防,以昭信守,其余一切緊要公務,仍由本協通報等由,造具清冊移送到司。理合轉造清冊,詳請具題鑄給頒發(fā)等情到臣。該臣看得: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經將軍公臣福康安奏準移駐鹿仔港,即以原駐鹿仔港之守備移駐笨港。查安平、鹿仔港、笨港相距均有一、二百里,游擊有稽查文案之責,守備經理兵馬錢糧,均應頒給關防,以昭信守。據該游擊等造具清冊,由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總兵官臣奎林移送福建布政使伊轍布,轉造清冊,詳請具題前來。臣覆查無異,除冊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常泰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鑄給頒發(fā)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九月十九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一頁。
二八二、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請補游擊事:竊照福建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許廷桂升署烽火門參將,所遺員缺,接準部咨,系水師題補之缺,見無預保之員,行文揀選題補等因。伏查水師游擊缺出,例應于都司守備內通融揀補。但閩省水師都司僅止三缺,內閩安水師左營都司請以臺灣水師右營守備李漢升升補尚未到任,右營都司何定江已請升署水師提標左營游擊,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陳峰毫見丁父憂,此外并無可題人員。臣隨同提臣于通省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雷鳴揚,年四十五歲,福建浦城縣人,由行伍歷拔福建撫標左營千總,于年滿甄別案內保留送部引見,奉旨準回任候推,欽此。旋即改用水師,調補閩安水師左營右哨千總。經將軍公臣??蛋参瘞部h義民往臺灣剿匪,攻解嘉義縣城,在火燒莊等處殺賊,屢著勞績,復經將軍公臣??蛋沧嘌a今職,于乾隆五十三年七月領札任事,歷俸已滿一年。該員才具強干,熟練水務,以之升補金門鎮(zhèn)標右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裨,亦與隔府之例相符。系守備越銜請補游擊,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再該員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常泰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一頁。
二八三、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請署守備事:竊照福建水師提標右營守備陳廷梅,經臣會疏具題調補臺灣水師左營守備,見候部覆。緣員缺緊要,業(yè)經飭令先赴調任。所遺員缺系水師題補之缺,閩省并無候補水師守備及應補人員。隨會同提臣于通省現任水師各營千總內詳加揀選。除歷俸已滿一年之千總倪國柱、蕭夢然二員,人地未相宜,此外并無合例之員。惟查有臣標水師營右哨千總江其相,年三十九歲,福建福清縣人,由行伍拔補外委。因拏獲盜首林明灼等,經臣給咨送部,于乾隆五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引見,奉旨江其相以千總用,仍賞大緞一疋,欽此,拔補今職,乾隆五十六年二月十八日領札任事。該弁年壯技強,水務熟練,以之升署水師提標右營守備,于海洋營伍有裨,亦與隔府之例相符。惟歷俸未滿一年,遵例題請升署,仍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如蒙俞允,該弁引見未滿三年,毋庸送部引見。再查江其相任內并無參罰案件,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常泰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二頁。
二八四、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戶部三庫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等謹題為請請守備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邵定國所遺員缺,推準部咨系,系陸路題調之缺,行文揀選調補等因。臣隨會同提臣在于內地陸路各營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福寧鎮(zhèn)標右營林國升,年四十五歲,福建晉江人,由行伍歷升今職。該員弓馬嫻熟,操防勤慎,任內并無參罰案件,以之調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于海疆營伍有益。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常泰、陸路提督臣哈當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六年九月十九日題,十月二十七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疏稱: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邵定國所遺員缺,接準部咨,系陸路題調之缺,行文揀選調補。臣詳加揀選,查亙福寧鎮(zhèn)標右營守備林國升,弓馬嫻熟,操防勤慎,以之調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于海疆營伍有益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系陸路題調之缺,林國升現任福寧鎮(zhèn)標右營守備,任內并無事故,調補守備與例相符。該督既稱該員弓馬嫻熟,操防勤慎,以之調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于海疆營伍有益等語,應如所請,林國升準其調補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恭候命下,臣部換給札付,令其任事。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兵部刑部戶部三庫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經筵講官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署正白旗蒙古都統臣慶桂、理藩院左侍郎兼署左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臣諾穆親、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右侍郎臣和琳、經筵講官吏部左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臣金士松、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博慶、郎中臣周元鼎、員外郎臣玉岱、員外郎臣富森阿、員外郎臣張丙震、主事臣富綸布、主事臣徐逢豫、候補主事臣王觀、額外主事臣熊之書、額外主事臣王育琮、七品京官臣何錚。
旨:林國升依議調補,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三頁。
二八五、兵部「為內閣抄出福建提督哈當阿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福建提督哈當阿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七年正月二十二日。
乾隆五十七年正月十六日,內閣抄出奴才哈當阿跪奏為恭報在臺灣途次接印及到郡日期,并地方安靜情形、仰祈圣鑒事:竊奴才仰蒙恩命,調補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總兵印務,當經恭折叩謝天恩。續(xù)于十一月初七日,在泉州交卸陸路提督印信,正在拜本間,接據水師中軍參將稟報,都統臣奎林已抵廈門,奴才經將俟奎林過泉州面詢一切,即由蚶江配渡緣由,于本內聲明恭請對鑒在案。嗣奎林于初八日到泉州,奴才問明臺灣現在情形后,即于初九日起程登舟候風,于十六日放洋,十八日未刻到鹿仔港進口,當即起程赴郡。二十日巳刻,在嘉義縣屬下加苳地方,據中軍游擊潘國材赍送奎林封交欽頒臺灣總兵印信前來,奴才當將印信啟封接受。茲于二十一日午刻抵郡任事。沿送經過地方,察看情形,均屬安靜。所有一切應辦事件,現與臺灣道楊廷理趕緊察明具奏。伏念奴才駑質庸材,膺茲重任,惟有殫心竭力,諸事仿照奎林辦理,不敢稍存懈忽,以期仰報皇上綏靜海疆、整飭戎行至意。除恭疏具題外,所有奴才在途接印及到郡任事日期并地方安靜各緣由,理合乘奏事之便,恭折奏聞,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乾隆五十七年正月十四日奉朱批:一切如奎林實力勉為之,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五五頁。
二八六、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欽奉等事:竊照福建陸路提標后營守備員缺,先經將軍公臣??蛋苍谂_灣以漳州城守營左哨千總沈勇云剿匪出力,奏請升補。嗣準部咨,該具有降級留任之案,升補守備與例未符,但系軍營打仗出力之員,與尋常保題者不同,請旨可否將沈勇云準其升署福建陸路提標后營守備之處,恭候欽定。如蒙俞允,給與署札,令其任事,仍俟事故開復之日,再行題請實授。該員系回任候推之員,毋庸調取引見等因。于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十一日奉旨:張無咎等準其升署,余依議,欽此等因,轉行遵照去后。茲據陸路提標后營游擊李殿鱉呈:據署守備沈勇云呈稱:竊署守備于乾隆五十三年八月十二日領授升署札付任事在案,乾隆五十五年恭逢皇上八旬萬壽,欽奉恩詔,內外文武官員有因公罣誤降革留任,準其呈請開復,欽此欽遵。業(yè)經造具履歷,詳請開復,奉準部覆,守備沈勇云因盜案降一級留任限緝,系屬虛降虛革,并非議結之案,毋庸開復。至因林四被盜肆參降一級留任一案,又開報職名逾限降二級留任一案,俱系因公罣誤,事在恩旨以前,應遵旨準其開復等因。奉此,理合備造履歷,呈請實授等情。并準陸路提督臣瑪爾洪阿咨同前因各到臣。覆查升署陸路提標后營守備沈勇云前任事故,既經開復,似應準其實授。茲準據咨報前來,相應恭疏題請,準予實授,換給札付。除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陸路提督臣瑪爾洪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十二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下缺)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五頁。
二八七、兵部「為兵科抄出本部議覆閩浙總督覺羅伍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兵科抄出本部議覆閩浙總督覺羅伍奏前事一案,除行文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日。
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奏稱:福建臺灣水師副將孫全謀升補總兵遺缺,推準部咨,系水師題調之缺,行文查辦等因。臣查閱省內地水師副將僅止閩安一缺,甫經以臣標水師營參將陳上高升補,應于內地水師參將內揀選升用。惟查有烽火門參將許廷桂,才明技練,□暢舟師,以之升補臺灣水師副將,洵于海外營伍有益。惟歷俸未滿一年,與例稍有未符,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等因,具奏前來。查福建臺灣水師副將系水師題調之缺,如無可調之員,向準于現任參將內揀選題補。查參將許廷桂現有黃盛萬、黃金定在洋被劫二案開報聯名逾限各降一級留任,升署副將與例不符,應毋庸議等因。于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初九日題,本月十一日奉旨依議,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六頁。
二八八、兵部「為內閣抄出閩督伍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閩督伍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日。
閩督伍跪奏為甄別年滿千總、遵例匯奏事:竊照各營千總六年俸滿及閩省臺灣澎湖千總三年俸滿,例應分別保送、留任、勒休,于年底匯折奏聞;其已經六年者下次改為三年甄別一次,奉行在案。茲乾隆五十八年分閩、浙二省年滿千總,均經臣先后考驗,分別保送、留任、斥革咨部;其未甄別之千總,凡有不守官箴、衰庸廢弛者,亦俱隨時降革。查本年福建省留任者四員,休退斥革者十員,浙江省留任候升候推者四員,勒休斥革者六員。臣仍不時留心察驗,如有弓馬生疏、操防怠惰之弁,即據實分別參革,斷不敢稍事姑容,致滋玩誤。今屆年底匯奏之期,理合遵例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查核施行。謹奏。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奉朱批:該部知道,欽此。于本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抄出到部。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五八頁。
二八九、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等謹題為請補都司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張一寧勒休遺缺,接準部咨,行文揀選臺灣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隨會同提臣在于臺灣陸路各營現任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臺灣南路營守備顧燾,年五十歲,貴州黎平府開泰縣人,由武舉拔補千總,推升福建福寧鎮(zhèn)標左營守備,調補今職,于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授札任事。計歷臺俸已滿五年,經臣調驗,該員年力壯盛,弓馬調習,在臺年久,熟悉風土情形,以之升補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于海外地方營伍有裨,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再該員于署下淡水營都司任內,因鳳山縣賊犯古三等拒傷事主林豆身死一案開報職名遲延,督催不力,罰俸四個月,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九年正月十九日題,三月初七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疏稱: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張一寧勒休遺缺,推準部咨,揀選臺灣人員題補等因。臣詳加揀選,查有臺灣南路營守備顧燾年力壯盛,弓馬調習,在臺年久,熟悉風土情形,以之升補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于海外地方營伍有裨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陸路都司以下,歷俸三年始準保題等語。先經臣部會同吏部議奏臺灣武職缺出,即以臺地人員揀題等因,奏準在案。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員缺,該督既稱臺灣南路營守備顧燾年力壯盛,弓馬調習,在臺年久,熟悉風土情形,以之升補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于海外地方營伍有裨等語,守備顧燾,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事故,題補都司,與例相符,應如所請,顧燾準其補授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該員引見已滿三年,應令該督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給與札付,令其赴任。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經筵講官兵部尚書正紅旗蒙古都統臣慶桂尚書臣劉峨、左侍郎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兼公中佐領臣玉保、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經筵講官吏部左侍郎兼兵部右侍郎臣金士松、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博慶、郎中臣周元鼎、郎中臣玉岱、員外郎臣雙慶、員外郎臣逢盛、員外郎臣噶爾圖、員外郎臣德克精阿、員外郎臣范橚、員外郎臣勞瑾、員外郎臣徐逢豫、候補主事臣熊之書、七品京官臣何錚、司務兼司事臣吉升。
旨:顧燾依議用,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一~八六二頁。
二九○、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等謹題為請補都司、守備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營都司楊國英終養(yǎng)遺缺,接準部咨,系陸路題調之缺,先經本部議奏臺地武職缺出,即以臺地人員揀補在案,行文揀選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臺灣北路左營都司駐札嘉義縣城,為海外全郡適中之地,必得干練妥員,方資彈壓。隨會同提臣于臺灣陸路各營現任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陳廷高,年四十五歲,廣東惠州府歸善縣人,由行伍歷拔廣東提標右營左哨千總,派赴臺灣剿匪,節(jié)次打仗奮勉,升補今職,蒙恩賞戴藍翎,于乾隆五十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授札任事,計歷臺俸已滿五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經臣調驗,該員年力壯盛,弓馬可觀,以之升補臺灣北路左營都司,于海外地方營伍有裨。其所遺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員缺,亦應以臺地合例人員題補。查有臺灣鎮(zhèn)標右營左哨千總鄧連得,年三十九歲,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行伍歷拔臺灣鎮(zhèn)標右營外委把總,前因剿匪奮勇,經將軍公臣??蛋舶窝a今職,于乾隆五十四年七月初七日授札任事,計歷臺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現署該缺守備,辦理裕如,該弁年富技強,差操勤勉,以之升補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洵堪勝任,與例均屬相符。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分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九年正月十九日題,三月初七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疏稱:福建臺灣北路左營都司楊國英終養(yǎng)遺缺,接準部咨,揀選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臺灣北路左營都司駐札嘉義縣城,為海外全郡適中之地,必得干練妥員,方資彈壓。于臺灣陸路各營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陳廷高,在臺灣剿匪,節(jié)次打仗奮勉,年力壯盛,弓馬可觀,以之升補臺灣北路左營都司,于海外地方營伍有裨。其所遺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員缺,亦應以臺地合例人員題補。查有臺灣鎮(zhèn)標右營千總鄧連得,前因剿匪奮勇拔補今職,該弁年富技強,差操勤勉,以之升補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洵堪勝任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陸路都司以下歷俸三年始準保題等語,先經臣部會同吏部議奏臺灣武職缺出,即以臺地人員揀題等因,奏準在案。福建臺灣北路左營都司員缺,該督既稱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陳廷高前在臺灣剿匪,節(jié)次打仗奮勉,年力壯盛,弓馬可觀,以之升補臺灣北路左營都司,于海外地方營伍有裨等語,查守備陳廷高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事故,題補都司,與例相符,應如所請,陳廷高準其補授福建臺灣北路左營都司。再查該員前在臺灣軍營奏補守備,奉旨毋庸送部,倘因公來京,再令赴部引見,欽遵在案;今題補都司,應令該督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給與札付,令其赴任。其所遺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員缺,該督既稱臺灣鎮(zhèn)標右營千總鄧連得,剿匪奮勇,年富技強,差操勤勉,以之升補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洵堪勝任等語,千總鄧連得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事故,題補守備,亦與例相符,應如所請,鄧連得準其補授福建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該員系例應引見之員,應俟陳廷高赴部引見,奉旨升補都司后,再行給咨赴部。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經筵講官兵部尚書正紅旗蒙古都統臣慶桂、尚書臣劉峨、左侍郎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兼公中佐領臣玉保、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經筵講官吏部左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臣金士松、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博慶、郎中臣周元鼎,郎中臣玉岱、員外郎臣雙慶、員外郎臣噶爾圖、員外郎臣逄盛、員外郎臣德克精阿、員外郎臣范橚、員外郎臣勞瑾、員外郎臣徐逢豫、候補主事臣熊之書、七品京官臣何錚、司務兼司事臣吉升。
夾片:陳廷高,廣東人,年四十五歲,由行伍拔補把總、千總。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內奏補福建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今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以該員前在臺灣剿匪,節(jié)次打仗奮勉,年力壯盛,弓馬可觀,題請升補福建臺灣北路左營都司。
鄧連得,福建人,年三十九歲,由行伍拔補把總,續(xù)拔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千總。今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以該員剿匪奮勇,年富技強,差操勤勉,題請升補福建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二~八六三頁。
二九一、閩浙總督覺羅長麟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署理閩浙總督鹽課印務臣覺羅長麟謹題為請補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守備陳廷高,升任臺灣北路左營都司,所遺守備員缺,先經前督臣伍拉納以臺灣鎮(zhèn)標右營千總鄧連得題請升補,準到部覆準補,尚未送部,即經病故。所遺員缺,仍應以臺地合例人員另行題補。臣隨會同提臣在于臺灣陸路各營現任千職內詳加揀選。查有臺灣北路左營右哨千總龍升騰,年三十四歲,福建建寧府建安人,由行伍歷拔建寧鎮(zhèn)標右營千總,調補今職,于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內領札任事,計至本年十二月內臺俸三年屆滿,任內現無參罰案件。該員弓馬嫻熟,人亦勇往,曾在臺灣剿匪出力,以之升補臺灣鎮(zhèn)標左營守備,洵堪勝任,于海疆營伍均有裨益。惟臺俸將次屆滿,與例稍有未符,但系臺地人員請補臺地員缺,實屬人地相需。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咎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臣哈當阿、署理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六十年十月初五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署理閩浙總督鹽課印務臣覺羅長麟。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四頁。
二九二、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等謹題為請補游擊事:兵科抄出原任署閩浙總督覺羅長麟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曾紹龍于陳周全等滋事案內,臨陣被戕,所遺游擊員缺,惟準部咨,于臺地合例人員即行揀選題補題補等因。查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移駐鹿仔港,地方??诰P緊要,必須熟悉強干之員,方克勝任。但臺灣水師都司僅止北路淡水營一缺,該營都司陳峰毫任內有降級之案,與升補之例未符。臣隨會同提臣照例在于臺灣水師各營現任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雷鳴揚,年四十九歲,福建建寧府浦城縣人,由行伍歷升今職,于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內領札任事,歷俸已滿一年。該員熟悉水務,遇事勇往,曾在臺灣剿匪出力,以之升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裨,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該員系守備越銜請補游擊,應俟部覆到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再查雷鳴揚任內有兵丁趙孟忠、王君山二名脫逃,兼轄每名罰俸六個月,又守兵沈輝揚脫逃,兼轄罰俸六個月,又兵丁呂記生、林逢春二名脫逃,兼轄每名罰俸六個月,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臣哈當阿、署理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乾隆六十年九月十六日題,十一月十五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議得:原任署閩浙總督覺羅長麟疏稱:福建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曾紹龍被戕遺缺,接準部咨于臺地人員揀選題補等因。查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移駐鹿仔港,地方??诰P緊要,必須熟悉強干之員方克勝任。但臺灣水師都司僅止北路淡水營一缺,該營都司陳峰毫任內有降級留任之案,與升補之例未符。臣照例在于臺灣水師各營守備內詳加揀選。查有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雷鳴揚,熟悉水務,遇事勇往,曾在臺灣剿匪出力,以之升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裨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水師人員歷俸一年始準保題,又定例臺灣武職缺出即以臺地人員揀題,又定例閩浙外海水師游擊缺出準其于水師守備內通融題補,恭候欽定各等語。福建臺灣水師左營游擊員缺,該署督既稱臺灣水師都司僅止北路淡水營一缺,該營都司陳峰毫任內有降級留任之案,與升補之例未符,查有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雷鳴揚熟悉水務,遇事勇往,曾在臺灣剿匪出力,以之升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裨等語,守備雷鳴揚歷俸已滿一年,任內并無事故,查與閩浙外海水師游擊缺出準以守備通融題補之例相符,該員系越缺升用,應令該督給咨該員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可否準其升補福建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之處,恭候欽定,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六十年十二月初五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大臣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太子少保刑部尚書兼署兵部尚書臣胡季堂、左侍郎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兼公中佐領臣玉保、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艸已〉、武選清吏司掌郎中臣博慶、郎中臣周元鼎、郎中臣誠安、員外郎臣雙慶、員外郎臣逢盛、員外郎臣德克精阿、員外郎臣伽藍保、員外郎臣勞瑾、員外郎臣徐逢豫、主事臣文良、候補主事臣熊之書、七品京官臣何錚、司務司事臣吉升。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四~八六五頁。
二九三、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等謹題為請補守備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魁倫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員缺,先經前督臣覺羅伍拉納以閩粵鎮(zhèn)標左營左哨千總葉龍恩升補,接準部咨,千總葉龍恩任內現有私鹽拒捕降二級留任限緝之案,題署守備與例不符,應毋庸議,所有水師提標后營守備員缺,仍令另行揀選合例人員題補等因。查水師提標后營守備駐札泉州府屬之廈門地方,最關緊要。臣隨會同提臣于水師各營現任千總內詳加揀選。雖有千總廖國、黃國哲二弁歷俸已滿,但于人地未甚相宜。查有水師提標左營右哨千總蔡國安,年四十六歲,廣東潮州府南澳同知轄屬人,由行伍歷拔今職,于乾隆六十年十一月內領札任事,任內現無參罰案件,該弁年力富強,熟悉水務,曾赴臺灣剿匪,以之升補水師提標后營守備,于海洋營伍洵堪勝任,亦與隔府之例相符。惟歷俸未滿一年。但水師人員例得題請升署,仍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嘉慶元年三月二十四日題,五月三十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魁倫疏稱: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員缺,接準部咨揀選合例人員題補等因。查水師提標后營守備駐札泉州府屬之廈門地方,最關緊要,臣于水師各營現任千總內詳加揀選,雖有千總廖國、黃國哲二弁歷俸已滿,但于人地未宜。查有水師提標左營千總蔡安國,年力富強,熟悉水務,曾赴臺灣剿匪,以之升補水師提標后營守備,于海洋營伍洵堪勝,惟歷俸未滿一年。但水師人員例得題請升署,仍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水師缺出,將歷俸一年以上之員先盡揀選保題,如合例之員不敷保題,仍準于未滿年限員弁內揀選保題等補。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員缺系水師題補之缺,該督既稱閩省水師千總廖國、黃國哲二弁歷俸已滿,但人地未宜,查有水師提標左營千總蔡安國年力富強,熟悉水務,曾赴臺灣剿匪,以之升補水師提標后營守備,于海洋營伍洵堪勝任等語,查千總蔡安國任內并無事故,雖歷俸未滿一年,題署守備與例相符,應如所請,蔡安國準其升署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該員系未經引見之員,應令該督給咨該員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給與署札,令其赴任,仍俟扣滿歷俸年限,再行題請實授。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元年六月二十一日,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領文淵閣事管理兵部刑部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誠謀英勇公臣阿桂、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大臣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經筵講官尚書兼文淵閣事臣紀昀、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右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臣特成額、右侍郎臣李潢、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博慶、郎中臣勞樹棠、郎中臣誠安、郎中臣曹師曾、員外郎臣逢盛、員外郎臣德克精阿、員外郎臣伽藍保、員外郎臣多慶、員外郎臣徐逢豫、主事臣文良、主事臣熊之書、額外主事臣四保、七品京官臣何錚。
夾片:蔡安國,廣東人,年四十六歲,由行伍拔補把總,續(xù)拔福建水師提標左營千總。今閩浙總督魁倫以該員年力富強,熟悉水務,曾赴臺灣剿匪,歷俸未滿一年,題請升署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五~八六六頁。
二九四、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謹題為遵旨議恤事:該臣議得內閣抄出大學士伯和珅等議覆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總兵哈當阿奏護游擊曾攀鶴出洋巡哨、追捕盜匪、適遇暴風、不能抵御、跳海淹斃一折,查護游擊事守備曾攀鶴奉委出洋,陡遇暴風,拔去大桅,以致船身壓側,不能站立,適遇盜船順風駛至,該護游擊恐炮位等項為賊所劫,與兵丁等推拋入海。迨賊匪上船,該護游擊抵御不住,帶印跳海淹斃,與賊畏葸、情急自盡者不同,應請旨交部照例給予賞恤。隨同跳海被淹之兵丁陳太和、陳云龍、吳福生,一并照例予恤。守備陳廷梅、千總陳夢熊、把總陳鳴鐸雖同幫出洋,失于救護,但究系遭風飄散,與畏葸不行救護者有間,該提督所請革職之處,較為過當,陳廷梅、陳夢熊、陳鳴鐸應請旨革職,從寬留任,仍責令實力緝捕洋盜,立功自贖等因,于嘉慶元年八月二十五日奉旨:依議,欽此,欽遵于本月二十九日抄出到部。除將守備陳廷梅、千總陳夢熊、把總陳鳴鐸革職從寬留任,在洋緝盜自贖之處注冊外,查定例大洋大江官兵出洋巡哨,遭風漂沒身故者,守備給銀三百兩,加贈一級,蔭子弟一人,以衛(wèi)千總用,應得祭葬,行文禮、工二部議奏;兵丁賞銀五十兩,如無妻子親屬承受者,給銀二兩,該督撫提鎮(zhèn)委官致祭各等語,今護游擊事守備曾攀鶴出洋巡哨,瞭見盜船,率領兵船向前追捕,因遭風船壞,不能站立,賊船順風駛,該護游擊恐炮位等項為賊所劫,推拋入海,迨賊匪上船,該護游擊抵御不住,復帶印同兵丁陳太和等跳海淹斃,經軍機大臣奏準照例給予賞恤,應將護游擊事水師提標左營守備曾攀鶴照出洋巡哨遭風淹沒之例,給銀三百兩,加贈一級,蔭子弟一人,以衛(wèi)千總用,應得祭葬,行文禮、工二部議奏。淹斃兵丁陳太和、陳云龍、吳福生等三名,照例各賞銀五十兩,該兵等如無妻子親屬承受者,給銀二兩,該督撫提鎮(zhèn)委官致葬。所給銀兩,行令該督造報戶部核銷。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元年九月二十九日,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大臣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經筵請官尚書兼文淵閣直閣事臣紀昀、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金英〉、右侍郎臣李潢、職方清吏司掌印郎中臣玉岱、郎中臣富勒敏、郎中臣伊拉齊、員外郎臣五誠額、員外郎臣多慶、員外郎臣王衍福、主事臣王觀、候補主事臣趙午彤、候補主事臣茅豫、額外主事臣趙麟、司務兼司事臣劉源浩。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六四~八六五頁。
二九五、兵部題本
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紅旗滿洲都統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等謹題為請調都司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魁倫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水師都司陳峰毫革職遺缺,接準部咨,行令于臺地合例人員內揀選題補等因。臣查臺澎水師中營守備共五缺,內臺灣水師中營守備吳國麟、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雷鳴揚俱已升補游擊,臺灣水師左營守備陳廷梅任內有革職留任之案,右營守備詹勝現丁母憂尚未服滿,均與升補之例不符;澎湖水師右營守備聶世俊,現經請補澎湖水師左營游擊,聽候部覆。臺地并無可以升補之員,仍應于內地揀選請調。臣隨會同提臣于內地現任水師都司內詳加揀選。查有閩安水師右營都司許元勛,年四十二歲,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由武舉歷今職,乾隆六十年八月內授札任事。該員年力壯健,明白水務,任內現無違礙事故,應請調補臺灣北路淡水營水師都司,于海洋營伍有裨。如蒙俞允,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除飭取履歷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總兵官臣哈當阿、署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嘉慶二年二月初八日題,四月十九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魁倫疏稱: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水師都司員缺,接準部咨,行令揀選題補等因。臣查臺地并無可以升補之員,仍應于內地揀選請調。臣于內地現任水師都司內詳加揀選,查有閩安水師右營都司許元勛,年力壯健,明白水務,調補臺灣北路淡水營水師都司,于海洋營伍有裨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臺灣武職缺出,即以臺地人員揀題;如無合例可題之人,再于內地揀調等語。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員缺,該督既稱臺地并無可以升補之員,應于內地現任水師都司內揀選請調,查有閩安水師右營都司許元勛,年力壯健,明白水務,調補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于海洋營伍有裨等語,查都司許元勛任內并無事故,調補都司與例相符,應如所請,許元勛準其調補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該員系對品調補,毋庸送部引見,恭候命下,臣部發(fā)給札付令其任事。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二年五月十七日,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紅旗滿洲都統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大臣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太子少保刑部尚書署兵部尚書臣胡季堂、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臣趙■〈金英〉、右侍郎正黃旗滿洲副都統兼公中佐領臣傅森、武選清吏司掌印員外郎臣德克精阿、郎中臣徐逢豫、員外郎臣逢盛、員外郎臣伽藍保、員外郎臣多慶、員外郎臣清柱、員外郎臣覺羅文良、主事臣慧保、主事臣熊之書、主事臣王觀、額外主事臣四保、額外主事臣何錚、額外主事臣丁樹本、額外主事臣慕鏊。
旨:許元勛依議調補,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七頁。
二九六、閩浙總督魁倫殘奏折
閩浙總督魁倫跪奏為遵旨保舉堪勝水師總兵各員,恭折具奏,仰祈圣鑒事:竊臣承準大學士伯和珅字寄內開:嘉慶二年八月初三日奉上諭:現在水師總兵簡放乏人,著魁倫于福建浙江水師副將內擇其熟悉水師者保送數員。吉慶剿捕苗匪業(yè)已渡江赴黔會剿,即日可以蕆事,著于回任后于廣東水師副將內亦揀選數員保送□備簡用,將此各諭令知之,欽此等因寄信到臣。仰見皇上慎重海疆、儲材備用之至意。臣查閩浙兩省共有水師副將四員,除浙江瑞安協副將印得方精力漸衰,現與提臣蒼保會商,擬于本年軍政案內劾辦,又閩省升署閩安協副將莊錫舍,未堪保送外,查有新補臺灣協水師副將李■〈金共〉,熟諳水師,緝捕勇往,前在浙江玉環(huán)營參將任內,身先士卒,屢次報獲多犯,為水師□□□□;又升署澎湖協水師副(下缺)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八頁。
二九七、閩浙總督魁倫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閩浙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管佐領革職從寬留任免革任又免革任臣魁倫謹題為調補守備事:竊照福建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員缺,先經臣以臺灣水師左營千總陳振元會疏具題請補,準到部覆,該弁計歷臺俸未滿五年,請升內地之缺與例不符,行令選題補等因。查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駐札泉州府同安縣屬之金門后埔汛,地方緊要,海洋遼闊,必須熟悉水師人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同提臣于水師各營現任千總內詳加揀選,或于人地未宜,或籍隸本府與請補之例不符。查有海壇鎮(zhèn)標左營右哨千總柯揚鑣,年四十八歲,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行伍歷升游擊,另案降補今職,于嘉慶二年七月初一日領札任事,任內現無參罰案件。該弁諳熟水務,緝捕勤奮,以之升補金門鎮(zhèn)標左營守備,于海洋營伍實堪勝任,亦與隔府之例相符。惟歷俸未滿一年,但水師人員例得題請升署,仍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該弁引見已滿三年,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閩浙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管佐領革職從寬留任免革任又免革任臣魁倫。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八頁。
二九八、閩浙總督魁倫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閩浙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管佐領革職從寬留任免革任又免革任臣魁倫謹題為請補守備事:竊照福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雷鳴揚升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所遺員缺,接準部咨,行令揀選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員缺駐札媽宮汛,孤懸海島,地方緊要,必須熟悉強干之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同提臣在于臺灣澎湖水師各營現任千總內詳加揀選。查有澎湖水師右營左哨千總戴春,年五十五歲,福建福清縣人,由行伍歷拔臣標水師營千總,調補今職,于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初九日授札任事,歷俸已滿一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現署澎湖左營守備,辦理裕如。該弁年力壯健,熟諳水務,曾經出兵臺灣剿匪出力,以之升補澎湖水師左營守備,洵堪勝任,于海疆營伍有裨,與例相符。如蒙俞允,俟部到日,給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鎮(zhèn)臣哈當阿、署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閩浙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管佐領革職從寬留任免革任又免革任臣魁倫。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六九頁。
二九九、兵部「為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除另行辦理外,相應恭錄移會貴房查照備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嘉慶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內閣抄出本日奉上諭:哈當阿具題交卸鎮(zhèn)印愛新泰具題到任日期二本,俱遺漏用印,經內閣票擬飭行。向來內閣于各省本章遇有字畫錯誤及違式者均票擬飭行,今此二本俱遺漏用印,非尋常錯誤違式可比,哈當阿、愛新泰俱著交部照例議處。嗣有似此遺漏用印者,俱著照此辦理。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頁。
三○○、兵部「為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除本部另行辦理外,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備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五年正月日。
內閣抄出嘉慶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奉上諭:據愛新泰奏稱:臺灣鎮(zhèn)向有經管地方事務,伊與前任奎林、哈當阿分位懸殊,情形各別,若仍照舊辦章程,遇事參辦,轉似越分專擅等語。朕詳閱折內情節(jié),顯系欲求加提督職銜,大屬非是。各直省督撫提鎮(zhèn)管理地方,統轄屬員,均有彈壓參劾之責,愛新泰系由閩省副將升授臺灣鎮(zhèn)總兵于重洋邊境一切事宜,自當遵照成例,督率所屬認真查辦。若州縣等果有違例不法之事,原可隨時據實參奏。即如本日所奏摻防不職之署都司高必魁等,朕即降旨革職休致,何嘗不允所請乎?愛新泰于營伍地方,果能實心整頓,著有成效,朕必酌量加恩,賞給提督職銜,亦斷無自行擅請,希冀邀恩之理??磥韾坌绿┚瓜禑o福承受朕恩,妄行瀆奏,著傳旨嚴行申飭,仍交部議處。嗣后該員任內應辦各事,若不能為經理,致有貽誤,必將愛新泰治罪示懲,不稍寬貸。欽此。于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抄出到部。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八一頁。
三○一、兵部「為兵科抄出本部提」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兵科抄出本部題前事內開:議覆閩浙總督玉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六年三月初五日。
議得閩浙總督玉奏稱:福建澎湖協水師副將何定江補授總兵遺缺,孤懸海外,為臺灣一郡聲援,最關緊要,例應在外揀員題請升調。臣查閩省內地只有閩安協水師副將一缺,雖經以浙江玉環(huán)營參將杜魁光升補,尚未準到部覆,無可請調。其應升之參將共有四員,內臣標水師營參將羅江太、烽火門參將孫大剛、銅山營參將余金彪三員,或甫經到任,或未經送部,均未便請升副將。惟有水師提督提標中軍參將李得勝,福建人,由行伍歷升參將。該員才情開展,緝捕勇往,曾經出兵臺灣,熟悉海外情形,拿獲艇匪多名,洵為舟師中出色之員,以之升補澎湖協副將,實堪勝任。該員雖系本省漳浦縣人,與內地之缺應行回避者有間。惟有仰懇圣主,惟以李得勝升補澎湖協水師副將,該員益加奮勉,亦得藉收指臂之助等因具奏前來。查定例:水師副將缺出,本省之人不準題補等語。又近經臣部條奏,水師應題缺出歷俸一年以上者準其保題實授,如一時不得其選,將歷俸未滿一年之員題請升署,仍俟扣滿一年再行實授等因,奏準在案。福建澎湖水師副將員缺系題調之缺。今據該督奏稱:閩省內地止有閩安協水師副將一缺,雖經以浙江玉環(huán)營參將杜魁光升補尚未準到部覆,無可請調。其應升之參將共有四員,內督標水師營參將羅玉太、烽火門參將孫大剛、銅山營參將余金彪三員,或甫經到任,或未經引見,未便請升副將。惟有水師提標中軍參將李得勝,請以升補澎湖協副將,實堪勝任等語。查參將李得勝籍隸福建本省,例應回避。閩省水師參將內,現有籍隸別省之烽火門參將孫大剛,雖歷俸未滿一年,例應升署。該省既有應行升署人員,該督遽請將籍隸本省之參將李得勝升署澎湖水師副將之處,與例不符,應毋庸議。所有福建澎湖協副將員缺,仍令該督照例題補等因。于嘉慶六年二月二十九日題,三月初一日奉旨:依議,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一頁。
三○二、閩浙總督玉德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謹題為請補守備事:竊照福建澎湖水師右營守備聶世俊升補澎湖水師左營游擊,所遺守備員缺,接準部咨,系水師題補之缺,應令揀選臺地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澎湖右營守備駐札海外,為臺灣扼要之區(qū),甚屬緊要,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同提臣在于臺澎各營現任千總內詳加揀選,查有澎湖水師右營左哨千總陳皋,年四十四歲,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行伍遞拔今職,于嘉慶三年八月內領札任事,歷俸已滿一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經臣飭調考驗,該弁才技優(yōu)嫻,熟諳水務,曾經出兵臺灣,屢次打仗奮勇殺賊,著有微勞,以之升補澎湖水師右營守備,實于海洋營伍均有裨益,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李南馨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二頁。
三○三、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錄粘單移會貴處查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六年五月十八日。
嘉慶六年五月十一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玉德跪奏為海外水師游擊需員、恭懇圣恩、俯準調補、以免更換事:竊照臺灣水師右營游擊吳國麟病故,遺缺前經臣揀選南澳鎮(zhèn)標左營游擊鄒經題請調補。茲準部覆,以游擊鄒經任內有分巡疏防降一級留任之案,調補游擊,與例不符,行令另選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臺灣水師右營游擊駐札安平地方,為全縣出入門戶,一切巡防緝捕,最關緊要,必得熟悉干練之員,方能勝任。所有臺灣各營都司、守備并無可升之人,業(yè)于前次疏內聲明在案。至內地水師各游擊亦多有疏防處分或人地不甚相宜。臣與水師提臣李南馨逐加遴選,惟有南澳左營游擊鄒經一員克稱厥職,是以恭疏題請調補,并因海外要缺未便久懸,一面飭令鄒經先行渡臺赴安平署理于上年十二月十二日具報到臺,嗣后復奏委護理臺灣水師副將篆務。該員熟悉水師,緝防勤奮,到臺數月,于海外洋面情形亦皆通曉。今若因有分巡疏防限緝處分,另由內地揀員調換,不但一時無合例堪調之員,且恐重洋往返,轉滋曠誤。況該員調補游擊,亦非升遷可比。合無仰懇圣恩,俯念該員鄒經業(yè)已到臺數月,準其調補臺灣水師右營游擊,洵于海外營伍有裨。如蒙俞允,所有該員降一級留任之案,仍令帶于新任。臣因公起見,不揣冒昧,謹會同水師提臣李南馨恭折奏懇天恩,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嘉慶六年五月十一日奉朱批:著照所請調補,兵部知道。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二頁。
三○四、兵部題本
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忠勇公臣豐伸濟倫等謹題為請補守備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玉德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澎湖水師右營守備聶世俊升補澎湖水師左營游擊,所遺守備員缺,接準部咨,系水師題補之缺,應令揀選臺地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澎湖右營守備駐札海外,為臺灣扼要之區(qū),甚屬緊要,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同提臣在于臺澎各營現任千總內詳加揀選。查有澎湖水師右營左哨千總陳皋,年四十四歲,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行伍遞拔今職,于嘉慶三年八月內領札任事,歷俸已滿一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經臣飭調考驗,該弁才技優(yōu)嫻,熟諳水務,曾經出兵臺灣,屢次打仗,奮勇殺賊,著有微勞,以之升補澎湖水師右營守備,實于海洋營伍均有裨益,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李南馨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嘉慶六年三月二十四日題,五月初六日奉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玉德疏稱:福建澎湖水師右營守備聶世俊升補遺缺,接準部咨,系水師題補之缺,應令揀選臺地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澎湖水師右營守備駐札海外,為臺灣扼要之區(qū),甚屬緊要,必須干練之員,方克勝任,詳加揀選,查有澎湖水師右營千總陳皋,才技優(yōu)嫻,熟諳水務,曾經出兵臺灣,著有微勞,以之升補澎湖水師右營守備,實于海洋營伍均有裨益等因具題前來。查福建澎湖水師右營守備員缺,系水師題補之缺,澎湖水師右營千總陳皋任內現有降一級留任之案,題補守備與例不符,應毋庸議。所有福建澎湖水師右營守備員缺,仍令該督另行揀選合例人員題補。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六年六月初一日,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管理造辦處武英殿總裁掌鑾儀衛(wèi)事總理奉宸苑事管理御茶膳房清漪園等處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忠勇公臣豐伸濟倫、尚書兼管奉天府府尹事務臣汪承霈、左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世襲輕車都尉臣那彥寶、左侍郎臣陳萬全、右侍郎鑲黃旗蒙古副都統臣成書、右侍郎降一級從寬留任臣平恕、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景璋、額外郎中臣陳廷梁、員外郎臣巴哈布、員外郎臣申瑤、員外郎臣丁樹本、額外員外郎臣蔣繼輝、額外員外郎臣彭大修、主事臣雙寧、主事臣慕鰲、主事臣邱立和、候補主事臣舒明阿、候補主事臣扎拉芬、候補主事臣百順、候補主事臣林天培、額外主事臣長清、額外主事臣巴彥珠、額外主事臣林鍾岱、額外主事臣王維鈺。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三頁。
三○五、兵部「為內閣抄出福建水師提督李南馨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聯方司案呈,內閣抄出福水提李南馨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六年六月日。
福建水師提督奴才李南馨跪奏為水師鎮(zhèn)將在洋捕盜緊要,恭懇圣恩、俯準暫委代巡事:竊照閩洋巡哨定例,俱令總兵、副參、游擊、都司、守備每年輪班,親身出洋,督率巡查哨捕,按季將巡洋職名,造冊送部查核,久經遵照辦理在案。近年以來,因海洋不靜,水師鎮(zhèn)將多系派委帶領兵船,常川在洋緝捕。所有本管洋汛,勢難分身兼顧,不得不權宜委員代巡。茲代巡一事,承準兵部札知,奏請嚴禁,并欽奉諭旨通飭,不得濫行代替等因,欽此。除移行欽遵外,伏查閩洋蔡牽等匪,南奔北竄,蹤跡靡定,現經派委海壇、金門二鎮(zhèn)總兵及閩安、烽火等營將領,統率舟師,長年在洋往來偵捕,并不稍分畛域。即南澳、銅山鎮(zhèn)將及臺灣、澎湖兩協副將,亦俱帶領兵船,在洋堵緝。其余各營游擊、都司、守備,亦多隨同鎮(zhèn)將帶□緝匪。較之從前只在本境輪班巡哨,勞逸懸殊,并非怠惰偷安,無故濫委代巡。今若責令遵照定例,親身端巡,本管洋面,恐端守一隅,于捕盜轉多貽誤。查浙省鎮(zhèn)將巡洋,現經提督臣蒼保以緝捕緊要,具折奏蒙恩旨,準其暫行委員代巡,仰見圣主洞悉海洋情形,慎重捕務,曷勝欽服之至。閩浙事同一例。奴才職任海疆,不揣愚昧,請將閩省帶兵在洋各鎮(zhèn)將,恭懇圣恩,俯念緝捕緊要,準其一律暫委代巡,廉巡洋捕盜,各有端責,得收實效。仍俟洋面安靜,緝捕事竣,再行遵照定例,親身巡洋,以杜借端規(guī)避。是否有當,謹恭折奏請,伏乞皇上圣明睿鑒訓示。謹奏。
嘉慶六年六月十八日奉上諭:李南馨奏閩省現在緝捕緊要,請暫準代巡洋汛一折,閩省洋面正當緝捕緊要之時,該省鎮(zhèn)將等官既經派往統率舟師在洋偵捕,所有本管洋汛,勢難分身兼顧,自系實在情形,著照所請。除未派兵船緝捕之員,均令親身出洋巡哨外,其已經在洋緝匪者,準暫行委員代巡。但須責成代巡之員實力緝捕,不得因非本管洋面,稍涉疏懈。俟洋面安靜,該鎮(zhèn)將等各回本營后,仍照定例親身巡查,毋許藉端諉卸。該部知道。折并發(fā)。欽此。于二十一日抄出到部。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七本六九三頁。
三○六、閩浙總督玉德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謹題為請補游擊事:竊照福建臺灣水師左營游擊雷鳴揚革職遺缺,接準部咨,系水師題補之缺,行令照例于臺地合例人員內揀選題補等因。查臺灣水師左營游擊移駐鹿仔港,地方??诰P緊要,必須熟悉強干之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同水師提臣,查有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許元勛,年四十六歲,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由武舉歷升閩安水師右營都司,調補今職,嘉慶二年八月內領札任事。該員曉暢營伍,諳練水師,且在臺年久,于該處情形尤為熟悉,歷俸已逾一年,任內并無違礙事故,以之升補臺灣水師左營游擊,于海洋營伍有裨,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該員引見已滿三年,應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咨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李南馨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六年八月二十七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四頁。
三○七、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德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督玉奏前事,奉漢字上諭一道,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六年十月日。
嘉慶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德跪奏為水師提督病故、恭懇圣恩、迅賜簡員補放、以重海疆事:竊臣接據福建水師提標中軍參將李得勝稟報:提督李南馨于九月初八日忽患痰壅病癥,醫(yī)藥無效,當即身故等情。臣查水師提督李南馨,本年春間因感冒風寒,染患傷寒病癥,臣于四月間至廈門查閱營務,見其病體初痊,精神稍減,當即奏蒙圣鑒在案。及臣回省時,見其病體漸愈,辦事如常,復面諭興泉永道令其隨時體察具稟。嗣據該道稟復,近在同城,時常接見,今自五月以來,業(yè)已復元,一切公事辦理周詳等情。臣查提督李南馨老成諳練,熟悉水師營務,一切調度合宜,今據報病故,一時實無勝任接署之員。查閩安水師總兵祗有倪定得、何定江二員,現在帶領兩幫兵船在洋同投緝捕蔡牽,勢不能調回署理提督印務。惟查陸路提督顏鳴漢,老成明干,辦事精詳,事在漳州鎮(zhèn)總兵任內,即經兼署水師提督印務,于海洋情形最為熟悉。且泉州相距廈門尚近,往來照料亦屬便易。是以臣即移咨顏鳴漢令其就近暫行兼署。所有水師提督員缺,仰邀圣恩,速賜簡員補放,以重海疆。謹遵例由四百里馳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嘉慶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奉朱批:即有旨,欽此。本日奉上諭:福建水師提督員缺,著李長庚補授。所遺定海鎮(zhèn)總兵員缺,著黃象新補授。李長庚于緝捕事務,尚屬奮勉,是以加恩簡用。此時洋盜蔡牽、侯齊添等俱逃竄閩洋,李長庚接奉此旨,著即赴新任,認真督捕,務獲盜首。倘盜匪一經折回浙洋,李長庚尤當不分畛域,上緊緝拿,速凈洋面。(下缺)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四頁。
三○八、閩浙總督玉德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謹題為請補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北路左營守備吳大瑞據報病故,經臣具疏題報在案,所遺守備員缺,系陸路題補之缺,應于臺地合例人員內揀選題補。查該營守備分駐斗六門汛,地方緊要,必須熟悉干練之員,方足以資彈壓。臣隨會同提臣,查有臺灣鎮(zhèn)標左營左哨千總涂鍾璽,年三十六歲,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行伍歷拔福寧鎮(zhèn)標右營千總,調補今職,嘉慶三年十一月內授札任事,計歷臺俸連閏已滿三年,任內見無參罰案件。前于陳錫宗等結會戕官案內擒獲匪犯多名,議敘加一級。該弁熟悉營伍,緝捕勇往,以之升補臺灣北路左營守備,洵堪勝任,于海疆營伍均有裨益,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咨部外,臣謹會同兼署福建水師提督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五頁。
三○九、浙江定??偙铋L庚題本
鎮(zhèn)守浙江定海等處地方總兵官軍功加一級臣李長庚謹題為恭報微臣交卸鎮(zhèn)篆日期、仰祈睿鑒事:竊臣荷蒙圣恩,補授福建水師提督。嗣經閩浙總督臣玉德以福建水師提督駐札廈門,系臣本籍,奏請回避。茲于本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準督臣玉德咨會內開:本年十一月初三日,內閣奉上諭:據玉德奏福建水師提督李長籍隸該省,例應回避等語,李長庚著調補浙江提督,其所遺福建水師提督員缺,即著蒼保調補,欽此欽遵。并經督臣玉德檄委鎮(zhèn)海營參將李漢升護理鎮(zhèn)篆前來。臣隨于十二月二十四日,謹將欽頒關防一顆、王命旗牌五面桿副、節(jié)奉上諭書籍、并未用火牌三張及一切文卷等項,差標下中軍游擊黃飛鵬赍交護鎮(zhèn)臣李漢升收受接護,臣即于是日卸事,前赴浙江提督新任。所有微臣交卸鎮(zhèn)篆日期,理合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再時值封印期內,除暫行開用印信外,合并聲明。為此具本謹具題聞。嘉慶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鎮(zhèn)守浙江定海等處地方總兵官軍功加一級臣李長庚。
旨: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五頁。
三一○、兵部「為內閣抄出閩督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督玉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錄原奏移會貴處查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七年二月日。
嘉慶七年正月二十六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德跪奏為水師副將缺出、無員題補、恭懇圣恩、俯準簡員補放、以重海疆事:竊照福建澎湖水師副將員缺,先經臣以烽火門參將孫大剛題請升補,奉準部覆,以孫大剛已經奉旨升署廣東順德協副將,所遺澎湖水師副將員缺,行令另選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查澎湖水師副將,系外海水師題調之缺。閩省內地水師副將祗有閩安協一缺,甫以臣標水師參將羅江太題升,尚未奉準部覆。其水師參將羅江太一缺外,亦祗有三缺。內水師提標中軍參將李得勝已準補浙江瑞安協副將,尚未送部引見。烽火門參將張世熊甫經題升,未準部覆。銅山營參將嚴日新尚未到任。浙省水師參將雖有三缺,內除乍浦營參將魏成德、鎮(zhèn)海營參將李漢升二員均系籍隸閩省與例不符外,玉環(huán)營參將尚未題補有人,一時實無合例堪以題補之員。合無仰懇圣恩,俯念澎湖水師副將系海外水師要缺,即行簡員補放,以重海疆。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
嘉慶七年正月二十四日奉朱批:即有旨補放,欽此。二十五日奉上諭:福建澎湖營水師副將員缺,著吳奇貴補授,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六頁。
三一一、閩浙總督玉德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謹題為請補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中營守備陳宗煌染患瘋疾,經臣具疏題請休致,所遺員缺系陸路題補之缺,例應于臺地合例人員內揀選題補。臣隨會同提臣詳加遴選。查有臺灣南路營右哨千總陳福恩,年三十八歲,福建汀州府長汀縣人,由行伍歷拔今職,嘉慶三年正月內領札任事,計歷臺俸已滿三年,任內現無參罰案件,該弁年壯技優(yōu),操防勤奮,曾經出兵臺灣,著有微勞,以之升補臺灣鎮(zhèn)標中營守備,洵堪勝任,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
同兼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陸路提督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七年四月初九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七頁。
三一二、兵部題本
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忠勇公臣豐伸濟倫等謹題為請補參將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玉德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烽火門參將孫大剛升任遺缺,先經臣會疏具題,請以浙江定海鎮(zhèn)標左營游擊張世熊升署,準到兵部咨覆,閩省現有歷俸已滿一年籍隸廣東之游擊蔡安國一員例應先盡補用,今將浙省游擊張世熊題請升署,與例不符,應毋庸議,仍令照例題補等因。臣即遵照部指,會同提臣,查水師提標后營游擊蔡安國,年四十六歲,廣東潮州府南澳同知轄屬人,由行伍歷升今職,嘉慶五年九月內授札任事,歷俸已滿一年,任內現無參罰案件,該員明白水務,緝捕克勤,曾在臺灣剿匪,著有微勞,以之升補福建烽火門參將,洵堪勝任。如蒙俞允,該員引見未滿三年,毋庸送部引見。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兼署福建水師提督印務陸路提督臣顏鳴漢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嘉慶七年二月二十八日題,四月十五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玉德疏稱:福建烽火門參將孫大剛升任遺缺,查有水師提標后營游擊蔡安國,明白水務,緝捕克勤,曾在臺灣剿匪著有微勞,以之升補烽火門參將,洵堪勝任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水師缺出,將歷俸一年以上之員先盡揀選題補等語。福建烽火門參將員缺系水師題補之缺,該督既稱水師提標后營游擊蔡安國明白水務,緝捕克勤,曾在臺灣剿匪著有微勞,以之升補烽火門參將,洵堪勝任等語,查游擊蔡安國歷俸已滿一年,任內并無事故,題補參將與例相符,應如所請,蔡安國準其升補福建烽火門參將。該員引見未滿三年,毋庸送部,恭候命下,臣部發(fā)給札付令其任事。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七年五月十五日,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管理造辦處御茶膳房掌鑾儀衛(wèi)事總理奉宸苑事管理清漪園等處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革職留任忠勇公臣豐伸濟倫、尚書兼管順天府府尹事務臣汪承霈、經筵講官左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臣成書、署左侍郎禮部右侍郎臣潘世恩、右侍郎署吏部左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臣覺羅長麟、右侍郎臣劉镮之、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五誠額、郎中臣清泰、郎中臣巴哈布、郎中臣德賓、郎中臣申瑤、員外郎臣景德、員外郎臣鄂禧、員外郎臣王堉時、員外郎臣慕鏊、主事臣雙寧、主事臣林天培、候補主事臣舒明阿、候補主事臣扎拉芬、候補主事臣許應喈、候補主事臣林鍾岱、候補主事臣王庭華、額外主事臣瑞齡、額外主事臣長清、額外主事臣吳玉堂、額外主事臣王維鈺。
夾片:蔡安國,廣東人,年四十六歲,由行伍拔補把總、千總。嘉慶二年四月內題補福建水師提標后營守備,五年六月內題補水師提標后營游擊。今閩浙總督玉德以該員明白水務,緝捕克勤,曾在臺灣剿匪著有微勞,題補升補福建烽火門參將。
旨:蔡安國依議用,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七~八七八頁。
三一三、兵部題本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義烈公臣保寧等謹題為請旨事:據閩浙總督玉德咨稱: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戚連新請補臺灣南路營參將,準到部咨,行令給咨送部等因。查戚連新現署南路營參將,應另行委員接署,以便交卸起程。但臺灣孤懸海外,地方緊要,都游等官俱有汛守之責,一時實屬無員委署,戚連新似應暫緩給咨,將請補臺灣城守營參將敏祿給咨赴部,俟回任后再令戚連新赴部,庶海外要區(qū),不致同時俱易生手,于地方營伍實為有裨等因前來。查定例:應行引見人員,或一時差遣,或委署別缺,不能依限赴部者,該督、撫聲明題準,給與署札,該員底缺歸入題選。事竣引見后令其實授等語。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戚連新請補臺灣南路營參將,經臣部議準照例調取引見在案,今該督既稱戚連新現署臺灣南路營參將,應另行委員接署,以便交卸起程,但臺灣孤懸海外,地方緊要,都游等官俱有汛守之責,一時實屬無員委署,戚連新似應暫緩給咨,將請補臺灣城守營參將敏祿給咨赴部,俟回任后再令戚連新赴部,庶海外要區(qū),不致同時俱易生手,于地方營伍實為有裨等語,自應遵照定例,戚連新先行給與參將署札,俟題補參將敏祿回任,該督即行給咨赴部引見后,令其實授。戚連新所遺福建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系陸路題補之缺,恭候命下臣部照例辦理,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七年八月初一日,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鑲紅旗滿洲都統管理戶部三庫事務義烈公臣保寧、兵部尚書正藍旗滿洲都統管理造辦處御茶膳房掌鑾儀衛(wèi)事總理奉宸苑事管理清漪園等處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革職留任忠勇公臣豐伸濟倫(圍)、尚書兼管順天府府尹事務臣汪承霈、經筵講官左侍郎暫署吏部右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臣成書、署左侍郎禮部右侍郎臣潘世恩(圍)、右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臣那寶(差)、右侍郎臣劉镮之、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五誠額、郎中臣申瑤、員外郎臣景德、員外郎臣鄂禧、員外郎臣丁樹本、員外郎臣慕鏊、主事臣林天培、候補主事臣巴彥珠、候補主事臣許應喈、候補主事臣王廷華、額外主事臣長清、額外主事臣王維鈺。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七八~八七九頁。
三一四、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閩浙總督玉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照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嘉慶九年七月十八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德跪奏為委署副將、循例奏聞事:竊照浙江省瑞安協水師副將李景曾委署溫州鎮(zhèn)總兵,所遺員缺,查有浙江鎮(zhèn)海營參將黃飛鵬,年力強壯,緝捕勇往,堪以署理瑞安協副將篆務。又福建臺灣協水師副將錢萬逵□本員缺,查有臺灣城守營參將敏祿才具明練,熟諳營務,堪以委署。除檄行遵照,并將所遺各缺遴員遞署外,所有委署副將篆務,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嘉慶九年七月十六日奉朱批:覽,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八二頁。
三一五、兵部題本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義烈公臣保寧等謹題為請補參將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玉德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戚連新病故遺缺,接準部咨,行令于臺地人員內揀選題補等因。臣查臺灣陸路各營游擊共三缺,內臺灣鎮(zhèn)標中營游擊陳廷高任內現有降級留任之案,左營游擊甫以內地平和營游擊吉凌阿調補尚未到營任事,右營游擊鄭廷標甫經準補尚未送部,此外臺地現無合例可以升補之員,仍應于內陸路各營現任參將內揀選調補。惟查內地陸路各營合例參將,非現居要缺,即于臺灣海外要缺人地未宜。臣隨會同福建水、陸二提臣詳加揀選。有漳州鎮(zhèn)標右營游擊李光文,年五十二歲,江蘇徐州府銅山縣人,由武舉歷升福建羅源營游擊,調補今職,嘉慶九年六月內授札任事。計自嘉慶五年閏四月內領授授羅源營札付任事起,歷俸已滿二年。該員明白營伍,辦事認真,前于邵武城守營都司任內,曾經委署臺灣鎮(zhèn)標左營、右營各游擊事務,辦理均屬裕如,于臺灣風士情形,尤為熟悉,以之升補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洵堪勝任,于海疆營伍有裨。如蒙俞允,該員引見已滿三年,應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再查該員于游擊給札文內有罰俸六個月之案,又署烽火門參將任內因嘉慶八年盜竊案獲不及十之三、四罰俸六個月,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倪定得、署理陸路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李慶云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嘉慶九年十二月初七日題,嘉慶十年二月二十六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玉德疏稱: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戚連新病故遺缺,接準部咨,行令于臺地人員內揀選題補等因。臣查臺灣陸路游擊三缺內,臺灣鎮(zhèn)標中營游擊陳廷高有降級留任之案,左營游擊吉凌阿尚未到任,右營游擊鄭廷標甫經準補尚未送部,此外現無合例可以升補之員,仍應于內地陸路參將內揀選調補。惟查內地參將,非現居要缺,即于臺灣海外要缺人地未宜。臣詳加揀選。查有漳州鎮(zhèn)標右營游擊李先文,明白營伍,辦事認真,以之升補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洵堪勝任,于海疆營伍有裨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臺灣武職缺出,即于臺地人員揀題,如實無合例可題之員,仍準于內地揀調;又定例陸路游擊歷俸二年,始準保題各等語。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系陸路題補之缺,該督既稱臺灣陸路游擊實無合例升補之員,內地陸路參將非現居要缺即人地未宜,惟查有漳州鎮(zhèn)標右營游擊李光文明白營伍,辦事認真,以之升補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洵堪勝任,于海疆營伍有裨等語,查該員歷俸已滿二年,任內并無事故,題補參將與例相符,應如所請,李光文準其升補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該員引見已滿三年,應令該督給咨該員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給與札付,令其赴任。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十年三月二十二日,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管理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內大臣鑲紅旗滿洲都統署理正藍旗漢軍都統革職留任義烈公臣保寧兵部尚書內大臣鑲藍旗蒙古都統一等男臣明亮、太子少保暫署兵部尚書吏部尚書臣費淳、經筵講官左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署理鑲紅旗護軍統領管理太常寺圓明園八旗包衣三旗官兵等處事務總理左翼鐵匠局事務臣明志、左侍郎臣戴聯奎、右侍郎正藍旗滿洲副都統署理正藍旗漢軍副都統管理太仆寺圓明園八旗包衣三旗官兵事務臣廣興、右侍郎臣劉躍云、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清泰、郎中臣德賓、郎中臣林天培、郎中兼公中佐領臣馬廷模、員外郎臣鄂禧、額外員外郎臣彭大修、主事臣雙寧、主事臣倭臣布、主事臣覺羅岳齡、主事臣扎蘭泰、候補主事臣百貴、候補主事臣巴彥珠、候補主事臣長清、候補主事臣納蘇泰、候補主事臣林鍾岱、候補主事臣王維鈺、候補主事臣邱立和、候補主事臣李鼎元、額外主事臣昆騄、額外主事臣扎勒杭阿、額外主事臣尾皂保、額外主事臣何錚、額外主事臣尚政普、額外主事臣蘇良貴。
旨:李光文依議用,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八三~八八四頁。
三一六、兵部「為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咨稽察房。嘉慶十年四月日。
嘉慶十年四月十七日奉上諭:前因福建提督倪定得奏稱在洋督補,驟中風痰,懇請開缺休致一折,當經諭令玉德就近察看,俟覆奏后再降諭旨。茲據奏該督親抵廈門看視,該提督患病屬實,動履維艱,且年逾六旬,一時難冀痊愈等語。倪定得著準其原品休致。所有福建水師提督員缺,著李長庚調補。其所遺浙江提督員缺,著孫廷璧補授。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八六頁。
三一七、浙江提督李長庚題本
提督浙江等處地方總兵官臣李長庚謹題為恭報微臣交卸浙江提督印務日期、仰祈睿鑒事:竊臣欽奉恩命,調補福建水師提督,業(yè)將實授任事日期恭疏題報,并具折奏謝天恩在案。所有浙江提督印信,準總督臣玉德札會,蔡牽已竄北洋,令臣帶印過浙,就近交篆,并經聲明奏蒙圣鑒。今查蔡牽尚在閩洋,臣現在探蹤搜捕,未便將浙江提督印信攜帶在洋,隨于嘉慶十年五月十五日將浙江提督印信就洋交卸專委署乍浦營參將劉成業(yè)赍往浙江,送交新任提督臣孫廷璧收受任事。所有浙江提督衙門欽奉王命、旗牌、上諭書籍、火牌文卷等項,俱恭貯寧波提督署內,臣已檄行標下中軍參將邱中玉赍送新任提臣查收外,合將微臣交卸浙江提督印務日期,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為此具本謹具題聞。嘉慶十年五月十五日,提督浙江等處地方總兵官臣李長庚。
旨: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八六頁。
三一八、兵部題本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義烈公臣保寧等謹題為請補守備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玉德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陳景星升署澎湖水師右營游擊,所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員缺,接準部咨,系外海水師題補之缺,行令照例于臺地人員內揀選題補等因。查該守備駐防澎湖媽宮汛,四面環(huán)海,為臺灣往來船只必經之所,??诘胤剑P緊要,必須熟悉情形之員,方克勝任。臣隨會同水師提督臣倪定得詳加揀選。查有臺灣水師中營左哨千總羅卓,年四十一歲,福建汀州府永定縣人,由武舉學習期滿,改用水師,拔補閩粵南澳鎮(zhèn)標左營右哨千總,調補今職,嘉慶六年十一月內授札任事,計歷臺俸已滿一年,任內現無參罰案件。該弁年力強壯,熟諳舟師,現署臺灣水師中營守備,辦理裕如,以之升補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實于海洋營伍有裨,與例亦屬相符。如蒙俞允,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倪定得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
嘉慶十年三月初三日題,四月三十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玉德疏稱:福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陳景星升署游擊員缺,接準部咨,系外海水師題補之缺,行令于臺地人員內揀選題補等因。臣等隨詳加揀選。查有臺灣水師中營千總羅卓,年力強壯,熟諳舟師,以之升補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實于海洋營伍有裨等因具題前來。查定例臺灣武聯缺出,即于臺地人員內揀題;又定例水師人員歷俸一年,始準保題各等語。福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系外海水師題補之缺,該督既稱查有臺灣水師中營千總羅卓年力強壯,熟諳舟師,以之升補澎湖水師左營守備,實于海洋營伍有裨等語,查該員歷俸已滿一年,任內并無事故,題補守備與例相符,應如所請,羅卓準其升補福建澎湖水師左營守備。該員系未經引見之員,應令該督給咨該員赴部,臣部等帶領引見后給與札付,令其赴任。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十年五月二十七日,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管理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內大臣鑲紅旗滿洲都統革職留任義烈公臣保寧、兵部尚書內大臣鑲藍旗蒙古都統一等子臣明亮(下缺)
旨:羅卓依議用,余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八七頁。
三一九、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德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玉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十年六月日。
嘉慶十年六月十三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玉德跪奏為臺灣水師副將員缺緊要、閩浙兩省現無合例勝任之員、遵旨遴員保奏、以重海疆事:竊照臺灣水師副將缺出,先因閩浙兩省水師參將中一時不得其人,經臣懇請以原任廣東提督孫全謀調發(fā)福建署理在案。茲欽奉□□:孫全謀前經特旨留粵補用,粵東近因洋盜劫掠之案較多,亟須整頓水師,認真緝捕,孫全謀果能熟悉訓練,該省正資得力,前已經那彥成保奏留粵,又何能量移至閩耶?所請著不準行。其臺灣水師副將一缺,仍著該督另行遴員保奏請旨補用。如一時無合例人員,現當捕盜緊要之際,果有勤奮足資任使者,即越例保題,亦必加恩允準也等因。欽此。欽遵行知到臣。跪讀之下,仰見圣主于慎選人材之中,仍寓破格施恩之至,不勝欽感。伏查臺灣孤懸海外,商販云集,屢被洋匪滋擾,全賴水師副將得人,以資訓練防御,必須平日緝捕奮勇,熟悉該處海洋沙線情形之員,方能得力。閩浙兩省水師參將中,一時實無堪勝此任,可資整理之員。臣前在廈門,即與提臣李長庚詳細熟商。惟查有掣補廣東平海營參將李光顯,年五十五歲,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由行伍歷升海壇鎮(zhèn)標右營游擊。查該員本系臺灣把總,于乾隆五十一年出師臺灣,獲賊多名,著有微勞,經將軍臣福康安奏賞藍翎,拔補閩安左營千營。續(xù)經調補澎湖右營千總。嗣于預保案內掣補督標水師營守備,旋升閩安水師左營都司,并拏獲鄰境盜犯案內并案送部引見,奉旨李光顯準其補授閩安協左營外海水師都司,著賞換花翎,交兵部記名,欽此。嗣因在洋緝捕,迭次獲盜多名,經臣題補海壇鎮(zhèn)標右營水師游擊,給咨送部引見。奉旨:李光顯著以參將用,仍交軍機處記名,欽此。茲于嘉慶九年十二月初五日,接準部咨,掣補廣東平海營參將,現已領咨起程赴任。查該員年力強壯,緝捕勇往,曾任臺灣千總,且剿辦林爽文案內曾經殺賊立功,于臺地海洋情形,較為熟悉。今閩浙二省水師參將中既無實力整理、堪勝臺灣副將之員,合無仰懇圣□,俯念臺灣為海疆要區(qū),準以李光顯升署臺灣水師副將,仍俟扣滿年限,另請實授。如蒙俞允,該員感激天恩,自必倍加奮勉于臺灣水師營伍實有裨益。至澎湖協水師副將一缺,亦系海外要缺。茲查有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王得祿,年三十六歲,原籍江西建昌府南城縣,寄籍臺灣府嘉義縣,由武生于乾隆五十一年逆匪林爽文滋事案內曾充義民首,隨軍打仗,殺賊立功,經將軍??蛋沧噘p藍翎頂戴,旋奉諭旨賞給五品職銜,賞戴花翎,續(xù)經奏請以千總補用,補授臣標右營千總,改用水師,遞升金門鎮(zhèn)標左營游擊。緣該員在洋緝匪,尚未送部引□。□準兵部給與署札于嘉慶七年二月初六日授札任事。該員年力精壯,曉暢舟師,現護澎湖副將篆務,辦理裕如,以之升署澎湖協副將,可期勝任。惟該員丁繼母憂,扣至本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服滿,且升補游擊尚未引見,與請升之例未符。但澎湖副將一缺,一時實無合例勝任之人,謹遵旨據實保奏,仰懇圣主逾格鴻慈,俯念水師人材難得,即以王得祿升署澎湖協副將。如蒙俞允,仍俟該員服滿之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至李光顯引□□滿三年,毋庸送部,合并陳明。臣與提督臣李長庚往返扎商,意見相同,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李長庚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
嘉慶十年六月十二日,內閣奉上諭:玉德等奏水師副將員缺緊要,現無合例勝任人員,遵旨遴員保奏一折,查閱玉德保奏之李光顯、王得祿二員,一系籍隸同安,一系寄籍嘉義,俱應回避本省。副將為二品大員,該督等原不準違例保題。且王得祿現又尚未服滿。但念臺灣、澎湖兩協副將系屬外海水師,現在正當督捕洋匪,關系緊要,一時既無合例勝任人員,所有臺灣水師副將員缺,著加恩準其以李光顯升署。澎湖協水師副將員缺,著加恩準其以王得祿升署。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八八~八八九頁。
三二○、福建水師提督李長庚題本
福建水師提督臣李長庚謹題為恭報微臣交卸印務日期、仰祈睿鑒事:竊臣欽奉恩命,調任浙江提督,業(yè)經恭折奏謝天恩在案。茲臣統率閩浙舟師,追捕蔡牽,船抵浙江溫州洋面,適署浙江提臣孫廷璧因督緝駐札溫州,將浙江提督印信交送前來。臣即就洋受任事,恭疏題報在案。至新任福建水師提督臣許文謨,計期已可到任。臣現將福建水師提督印務,于嘉慶十年八月二十五日交卸,差委隨緝在洋之署提標中營守備鄭恒健赍送新任提臣許文謨收受任事。所有王命、旗牌、上諭書籍、火牌文卷等項存貯廈門提督衙門,臣現飭行標下署中軍參將黃大武赍送提臣收受外,謹將微臣交卸印務日期,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具本謹具題聞。嘉慶十年八月二十五日,福建水師提督臣李長庚。
旨:該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頁。
三二一、兵部題本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義烈公臣保寧等謹題為請旨事:據閩浙總督玉德咨稱:福建臺灣水師中營守備之題補臺灣北部淡水營都司陳階升,奉準部覆,行令赴給咨部引見。第現在海洋緝匪緊要,陳階升現護臺灣右營游擊事務,乏員委署,應請暫緩給咨,俟海洋肅清,再行給咨送部等因前來。查定例:題補官員應行引見者,遇有緊要差遣,或委署別缺,一時未能赴部,該督、撫聲明,兵部題準,先行給與署札,該員底缺歸入題選,俟事竣赴部引見后,令其實授等語。福建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員缺,先經該督請將臺灣水師中營守備陳階升題補,經臣部照例題準,調取引見等因在案。今既據該督咨明題補都司陳階升護理游擊,乏員委署,暫緩給咨,俟海洋肅清,再行給咨送部等因,應將該員照例先行給與署札,仍令該督俟事竣之日,即行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換給實授札付,令其任事。其所遺福建臺灣水師中營守備員缺,系水師題補之缺,恭候命下,臣部照例辦理。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事務管理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內大臣鑲紅旗滿洲都統革職留任義烈公臣保寧(假)、部兵尚書內大臣鑲白旗漢軍都統管理戶部三庫事務一等子臣明亮、尚書管理戶部三庫事務臣鄒炳泰、經筵講官左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管理太常寺總理左翼鐵匠局事務臣明志、左侍郎臣戴聯奎、右侍郎署理刑部左侍郎正藍旗滿洲副都統管理太仆寺圓明園八旗包衣三旗官兵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臣廣興、右侍郎兼署戶部左侍郎臣趙秉沖、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臣清泰、郎中臣德賓、(下缺)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一頁。
三二二、兵部題本
兵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一等子臣明亮等謹題為請旨事:據閩浙總督阿林保咨稱:漳州鎮(zhèn)標左營游擊英林升補臺灣南路營參將,接準部咨,應令給咨赴部引見等因。茲查臺灣南北兩路營汛被匪滋擾蹂躪,現在緝拿股匪之際,實系乏員署理,應請暫緩給咨,俟洋面肅清,再行給咨赴部等因前來。查定例:題補官員應行引見者,遇有緊要差遣,或委署別缺,一時未能赴部,該督、撫聲明,部兵題準,先行給與署札,所遺底缺歸入題選,俟事竣即行給咨赴部引見,令其實授等語。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員缺,先經原任閩浙總督玉德將漳州鎮(zhèn)標左營游擊英林題請升補,經臣部照例覆準調取引見在案。今既據該督咨稱:題補臺灣南路營參將英林,現在臺灣緝匪乏員署理,應請暫緩給咨,俟洋面肅清,再行給咨等語,應將題補參將英林照例先行給與署札,仍令該督俟事竣之日,即行給咨該員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換給實授札付,令其赴任。其所遺福建漳州鎮(zhèn)標左營游擊系陸路題補之缺,俟命下之日,臣部照例辦理。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兵部尚書內大臣閱兵大臣鑲白旗漢軍都統管理火器營事務一等子臣明亮、尚書臣劉權之、左侍郎正紅旗滿洲副都統管理圓明園八旗官兵咸安宮太仆寺事務臣多慶、署左侍郎禮部右侍郎臣萬承風、經筵講官右侍郎正白旗護軍統領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兼管太常寺鴻臚寺事務公中佐領臣扎郎阿、右侍郎臣邵自昌(差)、武選清吏司掌印郎中兼公中佐領臣和舜武、郎中臣百貴、員外郎臣倭臣布、員外郎臣孫友于、員外郎臣何南鈺、員外郎臣慕鏊、候補員外郎臣王錫福、額外員外郎臣張應泰、主事臣扎蘭泰、主事臣福祥、主事臣巴彥珠、候補主事臣景慶、候補主事臣林鍾岱、候補主事臣王維鈺、候補主事臣邱立和、候補主事臣饒向榮、候補主事臣尚政普、額外主事臣蘇良貴、七品京官臣譚驤。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三~八九四頁。
三二三、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阿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阿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十二年五月日。
嘉慶十二年五月十一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臣阿林保跪奏為委護水陸副將篆務、循例具奏事:竊照澎湖水師副將王得祿奉旨補授福寧鎮(zhèn)總兵,所遺澎湖水師副將員缺,經奴才以烽火門參將蔡安國題請升補在案?,F在該參將管帶兵船,隨同福建水師提督張見升出洋緝捕,未能即赴澎湖任事,應先遴員接署。茲查有澎湖水師右營游擊陳景星諳練水師,熟悉營務,巡防??谏袑僬J真,堪以委護本協副將篆務。又延平協陸路副將張良槐患病身故,經奴才另行恭疏□□,所遺副將篆務,查有陸路提標前營游擊烏郎阿營伍整飭,辦事詳慎,堪以委護。除分檄飭遵外,所有委護水陸副將緣由,謹循例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嘉慶十二年五月初十日奉朱批:知道了,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五頁。
三二四、兵部題本
兵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一等子臣明亮等謹題為請旨事:據閩浙總督阿林保咨稱:接準部咨,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員缺準以臺灣鎮(zhèn)標右營千總周兆吉升署,臺灣北路左營守備員缺準以臺灣城守營左軍千總陳名聲升署,臺灣水師中營守備員缺準以臺灣水師右營千總王贊升署,臺灣水師左營守備員缺準以臺灣水師右營千總蕭得華升補,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員缺準以陸路提標前營守備藍玉芳升補,所遺守備員缺準以陸路提標左營千總王輝龍升補。該員等均系例應引見之員,應俟事竣之日給咨各該員赴部引見后,給與札付,令其赴任等因。查臺灣南、北兩路地方營汛,均被賊匪滋擾蹂躪,正當需員經理,今藍玉芳現護南路營參將事務,其周兆吉、陳名聲、蕭得華、王贊等均配船出洋緝匪,咨請先行給與署札,俟洋面肅清,分起給咨。再游擊藍玉芳業(yè)經暫緩給咨,所有頂補藍玉芳遺缺之守備王輝龍,應請一并給與署札,俟藍玉芳引見后再行給咨等因前來。查定例:題補推升官員應行引見者,遇有緊要差遣,或委署別缺,一時未能赴部,該督、撫聲明,兵部題準,先行給與署札,該員底缺歸入題選,俟事竣赴部引見后令其實授。又定例:遞行題補官員應行引見者,俟首題之員引見準補開缺后,再將其次保題之員送部各等語。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北路左營守備、臺灣水師中營守備、左營守備各員缺,先經福州將軍賽沖阿奏請將千總周兆吉等升補等因,于嘉慶十一年七月內奉上諭:賽沖阿奏請將臺灣水陸各營都守員缺分別升補一折,著照所請,臺灣北路協中營都司員缺準以鎮(zhèn)標右營千總周兆吉升署,并著與下淡水營都司許律斌對調,北路左營守備員缺準以城守營左軍千總陳名聲升署,臺協中營守備員缺準以右營千總王贊升署,臺協左營守備員缺準以右營千總蕭得華升補,周兆吉、王贊均俟服闋后另請實授,陳名聲俟扣滿年限照例辦理。其應行引見人員并著于事竣后送部引見,欽此。經臣部行文該將軍在案。又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員缺,先經該督請將陸路提標前營守備蕭玉芳升補,所遺守備員缺,請將陸路提標左營千總王輝龍升補,經臣部覆準,議令升補游擊藍玉芳引見,準補后再行給咨,王輝龍赴部引見等因在案。今既據該督咨明升補福建臺灣鎮(zhèn)標左營游擊藍玉芳現署南路營參將事務,升補下淡水營都司周兆吉、北路左營守備陳名聲、臺灣水師中營守備王贊、左營守備蕭得華等均配船出洋緝匪,咨請先行給與署札,俟洋面肅清分起給咨等因,應將升補游擊藍玉芳、都司周兆吉、守備陳名聲、蕭得華、王贊照例先行給與署札,仍令該督俟該員等事竣之日,即行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換給實授札付,令其任事。至該督咨稱升補游擊藍玉芳業(yè)經暫緩給咨,所有頂補藍玉芳遺缺之守備王輝龍,應請一并給與署札,俟藍玉芳引見后再行給咨等語。查遞行題補官員,應俟首題之員送部,再將其次保題之員送部者,原因首題之人尚未開缺;今藍玉芳升補游擊既經咨請給與署札,即系開缺,其頂補藍玉芳遺缺之王輝龍并未委署別缺,亦無緊要差遣,自應照例給咨送部引見,令赴新任。所有該督請將守備王輝龍一并給與署札之處,應毋庸議,仍令該督題補守備王輝龍照例給咨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后,給與札付,令其赴任。其周兆吉等所遺千總各弁缺,恭候命下,臣部照例辦理。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十二年六月初四日,兵部尚書內大臣閱兵大臣鑲白旗漢軍都統管理火器營事務一等子臣(下缺)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六頁。
三二五、閩浙總督阿林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阿林保謹題為請補都司事:竊照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周兆吉據報病故,經臣具疏題報在案,所遺員缺例應于臺人員內揀員請補。查有臺灣鎮(zhèn)標右營守備官贊朝,年四十六歲,福建邵武府邵武縣人,由行伍歷升今職,嘉慶十一年正月內授札任事。前于克復鳳山縣城等處打仗出力奮勇殺賊案內,奉旨著加恩以都司升用,欽此,欽遵在案。該員緝捕勇往,年力壯盛,以之升補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洵堪勝任,亦與本籍五百里以外之例相符。惟歷俸未滿三年,但系遵旨升用之員,相應聲明,如蒙俞允,該員引見未滿三年,毋庸送部引見。再官贊朝前經臣于都司許律斌題請升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游擊案內并疏題請,以該員升補臺灣北路中營都司,準到部覆,俟許律斌引見奉旨準補開缺后,再將守備官贊朝另請題補等因。今許律斌現未送部引見,其北路中營都司尚未開缺,茲現出有南路下淡水營都司懸缺,應即先以該員請補。再該員前于給札文內有罰俸三個月,又嘉義縣民王遠在園寮守宿被盜行劫花生拒傷身死一案四參開報遲延督催不力罰俸九個月,銷去尋常紀錄一次抵罰俸六個月,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張見升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阿林保。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七頁。
三二六、閩浙總督阿林保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阿林保謹題為請補守備事:竊照福建臺灣鎮(zhèn)標中營守備陳福恩休致員缺,經臣會疏具題,請以臺灣南路營千總葉國昌升補,準到部覆,以葉國昌并未出兵,又未保送,與例不符,應毋庸議,行令另揀合例人員題補等因。臣隨詳加揀選。查有曾經出兵之臺灣北路左營左哨千總陳科廷,年四十七歲,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由行伍歷拔邵武城守左營左哨千總,調補今職,嘉慶九年三月內授札任事,歷俸已滿三年,任內并無參罰案件。該弁年壯技優(yōu),操防勤慎,以之升補臺灣鎮(zhèn)標中營守備,洵堪勝任,亦與隔之之例相符。如蒙俞允,該弁系未經引見之員,應俟部覆到日,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張見升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阿林保。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七頁。
三二七、福建巡撫張師誠題本
兼署閩浙總督鹽政印務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臣張師誠謹題為請補都司事:竊照福建閩安水師左營都司莊秉元升補臺灣艋舺營游擊,所遺都司員缺,先經前督臣阿林保請以守備文應舉升署,準到部覆,莊秉元底缺應俟引見出缺后再行辦理等因,遵照在案。茲臣接準部咨,莊秉元引見,準補臺灣艋舺營游擊,所遺閩安水師左營都司員缺系水海水師題補之缺,應輪用預保人員。該省現無預保之員,行令照例于應升人員內揀員題補等因。臣查該都司駐札福州府屬之閩安鎮(zhèn),系屬??诙笠畢^(qū),亟須揀員請補,以資彈壓。臣隨詳加揀選。惟查有督標水師營守備文應舉,年三十七歲,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由行伍歷升今職,嘉慶十三年二月內札任,歷俸已滿一年,任內并無事故。該員熟悉水務,緝捕奮勤,以之請升補閩安水師左營都司員缺,洵堪勝任,于海洋營伍有裨,亦與隔府之例相符。如蒙俞允,該員引見未滿三年,毋庸送部引見,合并陳明。除飭取履歷另咨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王得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十四年九月十四日,兼署閩浙總督鹽政印務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臣張師誠。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九本八九九頁。
三二八、原任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加提督銜愛新泰碑文
?。z討臣李鴻賓恭擬,臣英和、臣潘世恩恭閱)
朕惟海疆巨鎮(zhèn),韜黔資御侮之才;冊府殊榮,竹帛著褒勛之典。伸國威而敵愾,思切鼓鼙;書臣績以表阡,銘同鐘鼎。爾原任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加提督銜愛新泰赳桓賦質,步代宣勞。早樹幟于前鋒,克嫻軍律逮搴旗于遠徼,洊歷戎行,洎乎專閫總吳會之師,移節(jié)扼閩疆之要。肅牙門之虎旅,士奮干城;靖蠻嶠之妖氛,郡資保障。蜂屯蟻聚,登陴益固夫軍心;□掃風馳,喻檄早寒夫賊膽。正幸狼烽早息,徐籌增壘之防;何期鯨海方恬,遽覽遺章之告。壯心未沫,常懸捧日之忱;勇略誰儔,空擬凌煙之錫。謚之壯勇,象厥生平。于戲!百戰(zhàn)之英風猶在,未忘犀甲于鯤身;九京之精氣長存,式煥龍章于馬鬣。嘉哉偉略,視□□珉。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二本一六○頁。
三二九、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兼福撫趙慎畛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兼福撫趙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主政承。
閩浙總督兼署福建巡撫臣趙慎畛跪奏為水師提督循例赴臺考拔營伍、稽查地方、恭折具奏、仰祈圣鑒事:竊臣恭查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內欽奉上諭:臺灣孤懸海外,遠隔重洋,民情刁悍,奸徒易于滋事,嗣后著該省將軍與督撫提督分年輪值一人,前渡臺灣,實力稽查整頓,倘有骫法貪黷等情,據實參辦。但重洋涉險,如該將軍、督撫、提督內有年逾七十者,免其前往,以示體恤等因。欽此。又于嘉慶十一年三月內奉上諭:嗣后該省將軍、總督、巡撫及水陸兩提督均著自本年為始,輪次親赴臺灣,將該處營汛操防等事,逐一認真詳細察核,事竣后專折奏報等因。又嘉慶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奉上諭:臺灣窵處海外,俱系漳、泉、粵民人雜處,素性強悍,總須時有大員前往巡閱。嗣后每隔二年,著輪赴臺灣巡查一次,用資彈壓等因,欽此各在案。自嘉慶二十五年前任水師提督臣王得祿赴臺查閱后,計至道光三年,應值陸路提督前往。茲準水師提督許松年咨稱:該提督欽奉恩命提督福建水師,統轄臺澎官□,所有內地營伍洋面,業(yè)經遍歷周查,惟臺灣遠在海外,該提督從前追剿逆匪,曾至其地,今歷十有余載,該處地方情形,未免今昔異宜,不可不親往查察,咨請將本年巡臺之差,奏明該提督前往,以便將營伍操防等事,詳悉察辦。至本年臺澎餉銀,已委護理澎湖副將沈朝冠督運,擬俟餉銀到廈,妥為裝配兵船,定期四月十六日,督同該護副將沈朝冠等登舟,俟風東渡等因前來。
臣查臺灣系海外要區(qū),民情刁悍,是以向系必須大員前往稽察,用資彈壓。本年輪應陸路提督巡臺,今水師提臣許松年以臺灣地方緊要,從前雖因剿捕前往,已歷十有余年,恐今昔情形不同,必當親往巡察,并可校閱營伍,稽查地方。臣亦以臺灣重地,遠隔重洋,大小營員是否均屬可靠,囑令該提督到臺后逐一察看,并向總兵觀喜詳細咨詢。如有辦事因循、操防未能得力及與臺地不甚相宜之人,均須確切查明,以便分別撤參,使海外營務,不致日就廢弛。現在臺灣餉銀護運委員沈朝冠尚未放洋,即咨令提臣許松年就近配坐餉船,督運赴臺,益昭慎重。除到臺查閱情形,由該提督自行陳奏外,所有本年水師提督往臺巡查緣由,臣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鑒。再福建巡撫系臣兼署,毋庸會銜,合并陳明。謹奏。
道光三年五月十一日奉朱批:知道了,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二六~九二七頁。
三三○、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趙慎畛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趙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三年月日。
閩浙總督臣趙慎畛、福建巡撫臣孫爾準跪奏為已革守備于前護游擊任內、在洋巡緝、索詐商船米石、審訊定擬、恭折具奏、仰祈圣鑒事:竊據福建晉江縣船戶蔡扎并民人吳得呈稱:販運臺米六百六十五石赴省糶賣,在洋遭風,船篷擊損,收泊海壇竹嶼地方。突有護海壇右營游擊王承化到船查驗,藉米無照,將船扣留,喝令隨緝首民陳贊等搬米二百余石,呈乞究追等情。當經前署督臣顏檢批司,移提守備王承化嚴訊究辦。由司飭據福州府提訊,王承化恃無質證,狡供抵賴,錄供通詳。經臣趙慎畛以王承化原名王水,本系洋盜投首,聲名狼藉,現有被控擾累之案,野性未馴,附片奏請革職。奉上諭:王承化著革職,仍交該督嚴加管束,毋任流而為匪。如敢滋生事端,即著從重治罪等因。欽此。當即轉行欽遵。并飭據海壇營押解應訊外委林世勛、兵丁林安海、李逢益、沈元興、康朝安到省發(fā)府質審去后。茲據福建按察使邱鳴泰,督同福州府知府方傳穟,審擬解勘前來。
臣等隨僉同親提犯證,逐一研訊。緣王承化籍隸晉江縣,原名王水,本系洋盜投誠,隨緝獲盜,進拔福寧鎮(zhèn)標左營守備,委護海壇右營游擊,管帶兵船在洋巡緝。有晉江縣民蔡扎自置商船一只,領本縣船牌,牌名新濟裕,配舵水十人。道光元年五月十九日,由本縣詳芝訊掛驗出口,裝載粗磁往浙省售賣。因風漂至臺灣噶瑪蘭烏石港停泊,時值省城米價未平,經臣孫爾準于藩司任內呈明移飭廈門道廳出示招商申廳給照,赴臺買米,販運來省售賣。有向在臺灣販米之吳得碾米六百六十五石,雇蔡扎船只運回省城,并未赴官請領米照。八月十七日,蔡扎乘風順利,亦未赴口掛驗領單,即行開駕。二十一日,在洋遭風,船篷損壞,寄泊海壇竹嶼地方,蔡扎登岸買物。適前護海壇右營游擊王承化帶領外委林世勛及已革外委復充兵丁之林安海即林發(fā)云等巡至該處,見蔡扎商船停泊海邊,當向盤詰。內舵水告知情由,王承化隨往查驗,僅有船牌,并無米照,并出口驗單,料系私販米石,越口偷渡,即將船牌帶回。蔡扎回船,求還船牌。王承化起意索詐,即以臺米原許商運售賣,不應無照私販,及違例偷越出口,應將船只扣留,連船稟送查辦之言,向其恐嚇。蔡扎以受雇載運,恐日久米石變壞,情愿送米數石。央現在逃之另案投誠在船隨緝首民陳贊即臭頭贊轉求放行。王承化不依。蔡扎慮及海洋風信靡常,船只不便久停,陸續(xù)添送至米二百石,王承化依允,諭令陳贊、林安海等搬米二百石。陳贊另索謝禮米五石,一同運至潭頭水仙宮。王承化即令陳贊將米散賣,得銀使用。蔡扎收回船牌,駛回原籍,報明□汛,起米上岸。寄信告知吳得,趕回同赴省城上控。經前督臣顏檢批司提省發(fā)府審辦,各供前情不諱?!鯎醭谢瘓怨簩嵰虿橐姴淘瑑妊b運米石,并無米照驗單,乘機恐嚇,得米二百石,番銀六百圓。并據外委林世勛、兵丁李逢益、沈元興、唐朝安僉供,因系在船隨緝,王承化索船戶米石,不敢勸阻,并未隨同嚇索分贓。兵丁林安海亦稱,因受王承化管束,只得聽從搬運,并未分得銀米等語。究鞫不移,案無遁肴。查例載:監(jiān)臨恐嚇所部取財,準枉法論,有祿人枉法贓八十兩絞監(jiān)候。又名例載稱:準枉法論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免刺。又律載:無引馬騾私度關津者杖六十,誣云私度,謂人有引馬騾無引各等語。此案王承化系巡緝營員,見有米船寄泊海邊,查無米照驗單,輒行扣留恐嚇,收受食米二百石,計贓已在八十兩以上。查巡緝員弁,管轄海道,稽察船只,即與監(jiān)臨所部無異,自應按例問擬。已革守備王承化即王水,應照恐嚇所部取財準枉法論,有祿人枉法贓八十兩絞監(jiān)候,仍照名例稱準枉法論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律杖一百、流三千里。該革員本系投首洋盜,奏蒙天恩,免其治罪,發(fā)交水師隨緝,進拔福寧左營守備,復經委護游擊,尚不激發(fā)天良,勤勉供職,機嚇取商米,實屬玩法,謹擬滿流,不足示懲,應請發(fā)新疆充當苦差,免其刺字。林世膽敢乘勛系管駕隨緝外委,明知王承化索取米石,并不勸阻,應革去外委,與聽從搬米另案已革外委充兵丁之林安海即林慶云,各照不應重律杖八十,交營棍責發(fā)落。林世勛仍令當兵緝捕,林安海免其革伍,兵丁李逢益、沈元興、唐朝安訊無隨同嚇詐搬米情事,均免置議,飭回本營操防。吳得遵示置米,并不請領米照,蔡扎因被逼抑,送米求釋,但受雇運米,竟不赴□掛驗,俱屬違例,請照無引馬騾私度關津杖六十律,均杖六十折責發(fā)落。仍于王承化名下勒追米價,給還吳得收領。船照案結發(fā)還。逸犯陳贊等緝獲另結。失察該管上司職名,飭取另參。除全案供招咨部外,所有審明分別定擬緣由,臣等謹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奏。道光三年七月二十日奉朱批:刑部議奏,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七本六八七~六八八頁。
三三一、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趙慎畛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趙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五年六月日,主政周。
閩浙總督臣趙慎畛跪奏為特參辦事泄玩之守備、請旨革職、以示懲儆、而重海疆事:竊照各營兵馬錢糧,均歸守備經管稽核。凡官兵馬匹支銷俸餉干廉等項銀兩,前飭各營無正署各員,俟歷過月日,核實支給,接季造冊送司,以便藩司隨時核扣抵除,庶營款不致混淆。臺灣重洋遠隔,辦理諸事,尤應勤慎妥速,方足以資整飭。茲查臺灣北路協標右營守備王耀在任較久,應造冊結,臣節(jié)次嚴催,延不遵照造齊申送。此一切應辦公事,亦形懈弛。海外營伍關重,未便因其尚無別項劣跡,稍事姑容。應據實參奏,請旨將北路協標右營守備王耀革職以示懲。其余各營備弁,如尚不知儆惕,再敢辦事怠玩,即當以次劾參,以期海疆營務日就振作。臣謹會同福建水師提督臣許松年,參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道光五年六月初二日奉上諭:趙慎畛奏參守備一折,臺灣北路協標右營守備王耀辦事泄玩,著即革職。該部知道。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三九頁。
三三二、兵部「為內閣抄出福建水師提督許松年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福建水師提督許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六年五月日,主政世。
福建水師提督臣許松年跪奏為臣赴臺巡閱配船東渡日期、恭折奏聞、仰祈圣鑒事:竊照臺灣孤懸海外,民番雜處,最為閩省緊要之區(qū)。前經節(jié)奉上諭,令本省將軍、督撫、提督分年輪次親往,將該處營汛操防等事,逐一認真詳細察核,事竣后專折奏報等因,久經欽遵辦理。茲屆道光六年,又值輪巡之期,例應大員前往察辦。臣仰蒙天恩,畀任水師提督,毫無報稱,時切悚惶。況臺灣水路營伍,緣臣統轄,地隔重洋,人分氣類,風聞正月間曾有漳、泉各營戍兵糾斗傷命之事,尤關緊要。是以臣于二月內出洋督緝,順抵省城,會商督臣孫爾準,將今歲之差,奏明令臣前往,巡查彈壓,以肅營伍,而靖地方,業(yè)經督臣具折奏聞,并移臣知照在案。茲又接函,囑臣過臺時,訪查戍兵械斗之案,該鎮(zhèn)道審擬是否妥協,如有徇庇輕縱情事,即行據實奏參等語。臣查臺灣兵民,每以睚眥細故,動輒互斗逞兇,實屬目無法紀,必須從嚴懲辦,俾知儆畏,庶不致滋生事端。正欲東渡間,適本年請領臺澎俸餉銀兩,已據文武員弁運到廈門,臣即配坐載餉船只,定于四月十四日登舟落風,督同赴臺。所有臺地情形,容俟到臺后詳細稽查,認真整飭,據實陳奏外,合將臣巡臺登舟日期,恭折奏報,伏乞皇上圣鑒。謹奏。
道光六年五月十二日奉朱批:知道了,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四六頁。
三三三、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孫爾準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吳,內閣抄出閩督孫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八年四月二十日,主政廉。
閩浙總督臣孫爾準、福建巡撫臣韓克均跪奏為水師提督循例赴臺灣考校營伍、稽查地方、恭折奏祈圣鑒事:竊臺灣遠隔重洋,民情浮動,易于滋事。恭照嘉慶十一年三月內奉上諭:嗣后該省將軍、總督、巡撫及水陸兩提督,均著自本年為始,輪次親赴臺灣,將該處營汛操防等事,逐一認真詳細察核。事竣后專折奏報。欽此。又嘉慶十五年五月欽奉上諭:嗣后每隔二年,著輪赴臺灣巡查一次,用資彈壓,欽此。欽遵各在案。查道光六年系前任水師提督許松年赴臺查閱,臣孫爾準因剿辦械斗焚搶一案,亦于是年渡臺。今屆二年輪閱之年,適□□于道光六年九月欽奉恩命,補授福建水師提督,遵旨速赴新任。上年已將海壇、閩安、福寧各營伍洋面,親歷巡查,現在即擬自省赴金門、銅山、南澳各路,輪行校閱。溯自道光五年三月,仰覲天顏,歷今已屆三載,即應請覲入都,跪聆圣訓。惟臺灣營伍,本屬水師統轄,必須親往查察。請將本年巡臺之差,奏明令該提督前往,俟事竣內渡,再行奏請陛見。臣等查臺灣為海外要區(qū),民情刁悍,向例必須大員輪往稽查,用資彈壓。今水師提臣劉起龍履任后,尚未到過臺灣,親往巡察,□□目擊情形,措施一切,更有把握。臣等囑令將全臺營伍,周歷考核,查驗軍實,整飭地方,其大小營員,如有辦事因循、操防疏懈,或其人才具尚可、而與臺地不甚相宜者,均確切查明,咨會臣等,分別撤參。至上年剿捕案內,清莊緝匪各事宜,地方官辦理是否認真,并令逐加查察。同其余應辦事件,會同臺灣鎮(zhèn)道,實力整頓。務使海外地方營務,不致稍有廢弛,以期仰副我皇上整飭武備、綏靖海隅之至意。除到臺后查閱情形,由該提督自行陳奏外,所有本年水師提督往臺巡查緣由,臣等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鑒。謹奏。
道光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奉朱批:知道了,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五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