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百六 閏位部·禮賢·好賢·獎善·養(yǎng)老

冊府元龜 作者:(宋)王欽若


  ◎閏位部·禮賢

  古之王者歲三月聘名士禮賢者故書云:任官惟賢材。又云:野無遺賢蓋賢者霸王之器邦國之寶也。自秦逮梁宋雖運居偏閏而皆建邦啟土制敵庇民乃有豐玉帛之數(shù)備弓旌之禮博求遺逸物色俊良至或同簋而命食枉駕而降顧異厥體貌厚其廩賜或高蹈辭聘掛組長往則惠以書問贈之風什故人盡其用士獻其謀白駒無空谷之悲鳴鶴絕在陰之嘆克祚其國用康厥政何莫繇斯道焉。

  秦始皇帝初為秦王見尉繚亢禮衣服食飲與繚同繚曰:秦王為人蜂準(蜂一作?。╅L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游乃亡去秦王覺因止以為秦國尉卒用其計策。

  蜀先主初為平原相時郡民劉平結客刺先主先主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狀語之而去是時人民饑饉屯聚鈔暴先主外御寇難內(nèi)豐財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

  諸葛亮字孔明隱居南陽時先主初屯新野徐庶謂之曰:諸葛亮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繇是先主詣亮幾三往乃見以上客禮之龐統(tǒng)為耒陽令免官諸葛亮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

  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亮遂與亮并為軍師中郎將。

  吳大帝時張?為會稽東部東尉大帝於群臣多呼其字唯呼張昭曰:張公?曰:東部所以重二人也。

  張溫字惠恕允之子也。少?節(jié)操容貌奇?zhèn)ゴ蟮勐勚詥柟湓唬簻禺斀衽c誰為比大司農(nóng)劉基曰:可與全琮為輩太常顧雍曰:基未詳其為人也。溫當今無輩大帝曰:如是張允不死也。徵到延見文辭占對觀者傾竦大帝改容加禮。

  潘?初為劉備從事留典荊州及大帝得荊土將吏悉皆歸附而?獨稱疾不見大帝遣人以狀就家輿致之?伏面著床席不起涕泣交橫哀哽不能自勝大帝忄尉勞與語呼其字曰:承明觀丁父。若阝俘也。武王以為軍師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為令尹此二人卿荊國之先賢也。初雖見囚後皆擢用為楚名臣卿獨不然莫肯降意將以孤異古人之量邪使親近以手巾拭其面?起下地拜謝以為治中。

  是儀為侍中服不精細食不重膳賑贍貧困家無儲畜大帝聞之幸儀舍求視蔬飯親嘗之對之嘆息即增俸賜益田宅儀累辭讓以恩為戚。

  朱桓領青州牧卒家無馀財大帝賜鹽五千斛以周喪事子異嗣。

  宋高祖即位初名周續(xù)之於廬山續(xù)之盡室俱下帝為開館東郭外招集生徒乘輿降幸并見諸生問續(xù)之禮記傲不可長與我九齡射於矍圃三義辯析精奧稱為名通。

  孔季恭為左光祿大夫辭官東歸高祖餞之戲馬臺百僚咸賦詩以述其美。

  文帝元嘉初徵戴?為散騎常侍不就帝每欲見之謂黃門侍郎張敷曰:吾東巡之日當宴戴公山也。以其好音長給正聲伎一部及卒後文帝起景陽山成嘆曰:恨不得使戴?觀之。

  何尚之為尚書左仆射致仕於方山著退居賦以見志詔書敦勸文帝。又與江夏王義恭詔曰:今朝賢無多。且羊孟尚不得告謝(臣欽。若等曰:羊玄保孟顗)尚之任遇有殊便未宜申許耶義恭答曰:尚之清忠貞固歷事唯允雖年在懸車而體獨克壯未能申許下情所同尚之復攝職。

  沈道處 范秦 王悅之 雷次宗 謝超宗 顧歡 褚伯玉。

  武帝時裴昭明為始安內(nèi)史及還甚貧罄帝曰:裴昭明罷郡還遂無宅我不諳書不知古人中誰比遷射聲校尉。

  張緒為常侍中書令緒善言素望甚重高帝時深加敬異車駕幸莊嚴寺聽僧達道人講座遠不聞緒言帝難移緒乃遷僧達以近之永明中為給事中太子詹事每朝見武帝目送之謂王儉曰:緒以位尊我我以德貴緒也。

  明帝初為豫州刺史別駕夏侯詳歷事八將州部稱之帝雅相器遇顧?之與王思遠友善少孤好學有義行初學舉秀才歷官府合永明末為太子中書舍人兼尚書左丞隆昌初為安西諮議兼著作與思遠并屬文章建武初以疾歸家明帝手詔與思遠曰:此人殊可惜就拜中散大夫此七事附在卷末。

  梁高祖天監(jiān)元年詔曰: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齊世忠直奉主往蒞永嘉治身關約宜加禮秩以厲清操可大中大夫賜絹二十疋述曾初仕齊永嘉太守以中散大夫還鄉(xiāng)里高祖踐祚乃輕舟出詣闕仍辭還東故有是命。

  岑之敬為奉車郎年十八預重?殿法會時高祖親行香熟視之敬曰:未幾見兮突而弁兮即日除太學限內(nèi)愽士。

  簡文帝初為晉安王時孔休源為王府長史南蘭陵太守別敕專行南徐州事休源累佐名藩甚得名譽王深相倚仗軍民機務動止詢謀嘗於中齋別施一榻云:此是孔長史坐人莫能預其見禮如此。

  劉慧斐尤明釋典工篆隸簡文臨江州遺以幾杖論者云:自遠法師沒後將二百年始有張劉之盛矣。(張孝秀為建安別駕去職歸山居東林寺專精釋典簡文嘗與慧斐書述其貞白云:)。

  元帝初為湘東王時以庾承先強記敏識授法曹參軍不就因承先講《老子》帝親命駕臨聽論議終日深自相賞接留連月馀日乃還山王親祖道并贈篇什隱者美之。又表薦顧協(xié)曰:臣聞貢玉之士歸之潤山論珠之人出於枯岸是以芻蕘之言擇於廊廟者臣府兼記室參軍吳郡顧協(xié)行稱鄉(xiāng)閭學兼文武服膺道素雅量邃遠安貧守靜奉公抗直旁闕知巳志不自營年方六十室無妻子臣欲言於官人申其屈滯協(xié)必苦執(zhí)其貞退立志難奪謂東南之遺寶矣。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賢如渴爰發(fā)明詔各舉所知臣識非許郭雖無知人之鑒。若守固無言懼貽蔽賢之咎昔孔愉表韓績之才庾亮薦翟湯之德臣雖未齒二臣協(xié)實無慚兩士即召拜通直散騎侍郎兼中書通事舍人。

  周弘正為國子博士侯景之亂陷於臺城王僧辯得之甚喜即日啟元帝帝手書與弘正曰:獯?鬼逆亂寒暑亟離海內(nèi)相識零落略盡韓非之智不免秦獄劉歆之學猶弊亡新音塵不嗣每以耿灼當訪東山而尋子?望關西而求伯起遇有今信力附相聞遲此來郵慰其延佇仍遣使迎之謂朝士曰:晉氏平吳喜獲二陸今我破賊亦得兩周今古異時足為連類及弘正至禮數(shù)甚優(yōu)朝臣無可與比者授黃門侍郎直侍中省初弘正弟弘直為衡陽內(nèi)史帝在江陵遺弘直《書》曰:?有都信賢兄博士平安但京師縉紳無不附逆王克己為家臣陸緬身充卒伍唯有周生確乎!不拔言及西軍潺?掩淚嘗思吾至如望歲焉松柏後凋一人而已。

  陳文帝即位尊重特進左光祿大夫王沖嘗從幸司空徐度宅宴延之帝賜以幾杖其見重如此。

  虞寄為陳寶應所獲寶應誅文帝敕都督章昭達以禮發(fā)遣令寄還朝及至日引見謂寄曰:管寧無恙其忄尉勞之懷。若此。

  虞荔為太子中庶子領大著作以母卒臺城陷情禮不申終身蔬食布衣有疾文帝數(shù)往臨視令將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帝不許乃令住於蘭臺乘輿再三臨問手詔中使相望於道。又以荔蔬食積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當為高卿年事已多氣力積減方欲仗委良須克壯今給卿魚肉不得固從所執(zhí)也。荔終不從。

  宣帝時司馬?初仕梁為太子庶子江陵陷入周大建八年自周還朝帝特降殊禮賞錫有加除宜都王府諮議參軍事。

  後主時姚察為太子仆射先是察父僧坦入于長安察蔬食布衣不聽音樂至是兇問因聘使到江南時察母韋氏喪制始除帝以察羸瘠慮加毀頓乃遣中書舍人司馬申就宅發(fā)哀仍敕申專加譬抑爾後。又遣申宣旨誡諭曰:知哀毀過禮甚用為憂卿煢然一身宗奠是寄毀而滅性圣教所不許宜微自遣割以存禮制憂懷既深故有此及尋以忠毅將軍起兼東宮通事舍人察志在終喪頻有陳讓并抑而不許俄敕知著作郎服闋除給事黃門侍郎領著作察既累居憂兼齋素日久自免憂後因加氣疾帝嘗別召見察柴瘠過甚為之動容乃謂察曰:朝廷惜卿卿宜自惜既蔬菲歲久可停持長齋。又遣度支尚書王瑗宣旨重加慰之令從晚食手敕曰:卿羸瘠如此齋菲累年不宜一飯有乖將攝。若從所示甚為佳也。察雖奉此敕而猶敦宿誓。

  北齊高祖為東魏丞相天平初遷鄴是時詔下三日戶四十萬狼狽就道收百官馬尚書丞郎已下非陪從者盡乘驢高祖以黃門侍郎常累清貧特給車牛四乘妻孥方得達鄴。

  高昂為軍司大都督統(tǒng)七十六都督高祖每申令三軍嘗鮮卑語昂。若在列則為華言昂嘗詣相府掌門者不聽昂怒引弓射之高祖知而不責。

  ◎閏位部·好賢

  夫君人者勤於求賢逸於得人故游放之才絕而縶維之詠作矣。所以稽五常之本成百官之務。若乃招致英雋物色隱淪疇咨之旨惟勤登顯之用靡懈故有體貌尤異恩寵隆渥參對則喜見顏色言議則事必從允故可以風起飚至猶有四方之杰矣。重器斯在國柄必治故史云:得士則重失士則輕用斯道者其有功歟。

  蜀先主東征敗績犭虎亭之西太守閻芝發(fā)諸縣兵五千人以補遺闕遣漢昌長史馬忠送往先主已還永安見忠與語謂尚書令劉巴曰:雖亡黃權復得狐篤此為世不乏賢也。(忠少養(yǎng)外家姓狐名篤後乃復姓馬改名忠)。

  吳大帝赤烏中顧譚為左節(jié)度雅性亮高不修意氣,或以此望之然權鑒其能見待甚隆數(shù)蒙獎賜特見召請。

  宋文帝元嘉初徵戴?為通直郎散騎常侍皆不起帝每欲見之嘗謂黃門侍郎張敷曰:吾東巡之日當宴戴公山也。(戴公居黃鵠山)。

  明帝既即位才學之士多蒙引進參侍文籍應對左右。

  順帝?明初以司空長史謝朏衛(wèi)軍長史江?中書侍郎褚炫武陵王文學劉俁入直省參侍文義號為四友。

  南齊太祖霸府初開賓客輻輳帝留意簡接虞玩之與樂安任遐俱以應對有席上之美齊名見遇。

  張融為中書郎太祖為太尉特奇愛融與融款接見融嘗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即位後手詔賜融衣曰:見卿衣服粗故誠乃素懷有本交爾藍縷亦虧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并履一量。

  宋高祖天監(jiān)初到沆為征虜主簿帝初臨天下收拔賢俊甚愛其才。

  徐勉仕齊為領軍長史初與長沙宣武王游高祖深器賞之及義兵至京邑勉於新林謁見高祖甚加恩禮使管書記高祖踐阼拜中書侍郎。

  周興嗣為給事中興嗣兩手先患風疸是年。又染癘疾左目盲高祖撫其手嗟曰:斯人也。而有斯疾手疏治疸方以賜之其見惜如此。

  簡文帝初臨南徐州時陶弘景居積金東澗帝欽其風素召至後堂與談論數(shù)日而去甚敬異之。

  元帝初為湘東王蕭介為吳令聞介名思共游處表請為諮議參軍。又與裴子野劉顯蕭子?張績及當時才秀為布衣之交帝嘗曰:余於諸僧重招提琰法師隱士重華陽陶貞白士大夫重汝南周弘正其於義理清轉(zhuǎn)無窮亦一時之名士也。

  後梁明帝好《周易》集朝臣於清暑殿講詔伏曼容執(zhí)經(jīng)曼容素著風采帝嘗以方?叔夜使吳人陸探微畫叔夜像以賜之。

  陳高祖時虞荔為梁中書舍人領大著作侯景陷臺城逃歸鄉(xiāng)里及張彪之據(jù)稽也。荔時在焉張彪平高祖遺荔《書》曰:喪亂已來賢哲?散君才用有美聲聞許雒當今朝廷惟新廣求英雋,豈可棲遲東土獨善其身今令兄子將接出都想必副朝廷虛遲也。文帝。又以《書》曰:君東南有美聲譽洽聞自應翰飛京許共康時弊而刻跡丘園保茲獨善豈使稱空谷之望也。必愿便爾俶裝。且為出都計唯遲披覯在於茲日迫切之不得已乃應命至都。

  宣帝輔政時大著作許亨初為王僧辯從事僧辯死亨抗表請葬之帝以亨貞正有古人之風甚相欽重嘗以師禮事之。

  後主時司徒左西掾兼東宮學士陸從典丁父憂去職尋起為德教學士固辭不就後主敕留一員以待從典。

  北齊文宣時顏之推自東來奔帝見而悅之即除奉朝請於內(nèi)館中侍從左右頗被顧盼。

  ◎閏位部·獎善

  《周書》曰: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斯樂善之謂也。自鼎國三分江表建號受終傳繼歷載三百曷嘗不欽尚豪英推獎孝秀崇德以宣教賞俊以聳善敦尚文雅周旋褒異至於棋奕之工筆札之妙亦皆稱焉斯固菁莪育材之旨砥石礪世之行將使學文之士研精而不匱執(zhí)藝之流服勤而競勸蓋興化美俗之要道歟。

  吳大帝時朱異為揚武將軍帝與論攻戰(zhàn)辭對稱意帝謂異從父驃騎將軍據(jù)曰:本知季文快今見之復過所聞顧譚赤烏中代諸葛恪為左節(jié)度譚初踐官府上疏陳事大帝輟食稱善以為過於徐詳。

  顧承丞相雍之孫也。嘉禾中與舅陸瑁俱以禮徵大帝賜雍《書》曰:貴孫子直(子直承字也。)令聞休休至與相見過於所聞為君嘉之拜為騎都尉領羽林兵。

  宋文帝嘗云:天下有五絕而皆出錢唐謂杜道鞠彈琴范悅持楮欣遠模書褚裔圍棋徐道度療疾也。

  垣護之隨到彥之北伐彥之將回師護之為書諫不納文帝聞而善之以輔江夏王義恭征北行參軍北高平太守。

  孝武時謝超宗為新安王子鸞國常侍王母殷淑儀卒超宗作誄奏之帝大嗟賞曰:超宗殊有鳳毛恐靈運復出異之字。

  南齊太祖時劉善明為冠軍將軍沈攸之反善明料其必敗事平太祖召善明還都謂之曰:卿策沈攸之雖復張良陳平?如此耳。

  武帝時王廣之為前將軍帝見廣之子珍國謂廣之曰:珍國應不堪事卿可謂老蚌廣之曰:不敢辭。

  梁武帝時劉孝綽為廷尉卿坐攜妾入官府免職後帝數(shù)使仆射徐勉宣旨慰撫之每朝宴常引焉及帝為籍田詩。又使勉先示孝綽時奉詔作者數(shù)十人帝以孝綽尤工即日有敕起為西中郎湘東王諮議後為水部郎帝雅好蟲篆時因宴幸命沈約任?等言志賦詩孝綽亦見引嘗侍宴於坐賦詩七首帝覽其文篇篇嗟賞繇是朝論改觀焉。

  張率為司徒掾直文德嘗作待詔賦奏之武帝甚見稱賞手敕答曰:省賦殊佳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謂兼二子於金馬矣。又侍宴賦詩帝乃敕賜率《詩》曰:東南有才子故能服官政余雖慚古昔得人今為盛率奉詔往返數(shù)首。

  蕭介博涉經(jīng)史善屬文初武帝招延後進二十馀人置酒賦詩臧盾以詩不成罰酒一<豆斗>盾飲盡顏色不變自。若介染翰便成文無加點帝兩美之曰:臧盾之飲蕭介之文即席之美也。

  到藎左民尚書溉之孫歷尚書殿中郎嘗從武帝幸京口登北顧樓賦詩藎受詔便就帝覽以示溉曰:藎是才子翻恐卿從來文章假手於藎因賜溉連珠曰: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於少藎。

  賀琛為臨川王祭酒從事史琛始出都武帝聞其學術召見文德殿與語悅之謂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業(yè)仍補王國郎俄并太學博士。

  蕭子?與其子特俱善草隸武帝嘗謂子?曰:子敬之書不及逸少近見特跡遂逼於卿。

  江子一起家王國侍郎請啟求觀書秘閣武帝許之有敕直華林省。

  羊侃為北伐大將軍武帝制武宴詩四十韻以示侃即席應詔帝覽曰:吾聞仁者有勇今見勇者有仁可謂鄒魯遺風英賢不絕。

  江纟不纟刀有孝性年十三父?患眼纟不侍疾將期月衣不解帶夜夢一僧云:患眼者飲慧眼水必差及覺說之莫能解者纟不第三叔祿與草堂寺智者法師善往訪之智者曰:無量壽經(jīng)云:慧眼見真能渡彼岸?乃因智者啟舍同夏縣界牛屯里舍為寺乞賜嘉名敕答云:純臣孝子往往感應晉世顏含遂見宜中送藥近見智者知卿第二息感夢云:飲慧眼水慧眼是五眼之一號。若欲造寺可以慧眼為名及就創(chuàng)造泄故井井水清冽異於常泉依夢取水洗眼及煮藥稍覺有瘳因此遂差時人謂之孝感。

  王子?太原人及江夏費昶并為閭里才子昶善為樂府。又作鼓吹曲武帝重之敕曰:才意新拔有足嘉異昔柳惲博物木蘭巧辭束帛之賜實惟勸善可賜絹十疋。

  司馬?父子產(chǎn)武帝外兄?年十二丁內(nèi)艱毀瘠骨立服闋以姻戚子弟預入問訊帝見?嬴瘦嘆息良久謂其父子產(chǎn)曰:昨見羅兒尚奇憔?使人惻然便是不墜家風為有子矣。羅兒即?小字也。

  江扌?為尚書殿中郎中武帝撰正言始畢制述懷詩扌?預同此作帝覽扌?詩深加嗟賞。

  虞寄起家宣城王國左常侍大同中嘗驟雨殿前往往有雜色寶珠武帝觀之甚有喜色寄因上瑞雨頌帝謂寄兄荔曰:此頌典裁清拔卿之士龍也。

  元帝時徐陵子儉為尚書金部郎中常侍宴賦詩帝嘆賞曰:徐氏之子復有文焉。

  陳宣帝時徐孝克為通直散騎常侍兼國子祭酒孝克每侍宴無所食啖至席散嘗見其前膳損減帝密記以問中書舍人管斌斌不能對自是斌以意伺之見孝克取珍果內(nèi)紳帶中斌當時莫識其意後更尋訪方知還以遺母斌以實啟帝帝嗟嘆良久乃敕所司自今宴享孝克前饌并遣將還以餉其母時論美之後主時姚察為吏部尚書後主所制文筆卷軸甚多乃別寫一本付察有疑悉令刊定察亦推心奉主事無所隱。

  後主嘗從容謂朝士曰:姚察達學洽聞手筆典裁求之於古猶難輩匹在於今世足為師范。且訪對不休聽之使人忘倦察每制文筆敕便索本嘗曰:我于姚察文章非唯玩味無已故是哲匠。

  ◎閏位部·養(yǎng)老

  養(yǎng)老之道三王以前尚矣。自皇綱解紐馀分閏位雖乞言孝弟之義不行於庠序而訓恭加惠之典尚及於鄉(xiāng)黨其間以兵威相熾禮用遼?至於因事存問以時優(yōu)給假之爵秩異其服玩亦有國之令猷也。

  宋孝武帝大明七年二月車駕巡南豫南兗二州詔歷陽郡高年加以羊酒十二月行幸歷陽郡賜高年帛。

  南齊武帝永明七年正月詔曰:諸大夫年秩隆重祿力殊薄豈所謂下車惟舊趨橋敬老可增俸詳給見役。

  明帝建武元年十二月詔曰:日者百司耆齒許以自陳東西二省猶沾微俸辭事私庭榮祿兼謝興言愛老實有矜懷自今縉紳年及可一遵永明七年以前銓敘之科先是永明中御史中丞沈淵表百官年登七十者皆令致仕并窮困私門故有是詔。

  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十二月遣使者授假老人官百歲已下各有差。

  北齊文宣帝天保九年七月給京畿老人劉奴等九百四十三人版職及杖帽各有差。

  孝昭帝皇建元年八月即位大赦改元諸郡國老人各受版職賜黃帽幾杖。

  文帝元嘉初沈道慶吳興武康人仁愛好老易郡州府十二命皆不就文帝聞之遣使存問賜錢米。

  范泰元嘉中為侍中領江夏王師文帝以泰先朝舊臣恩禮甚重以有腳疾起居艱難宴見之日特聽乘輿到坐累陳時事每優(yōu)禮之。

  王悅之為黃門郎御史中丞明帝以其介賜良田五頃。

  後廢帝元徽中徵廬山隱居雷次宗至京授給事不就而還其後復詔散騎侍郎徵詣京邑為筑室於鍾山西巖下謂之招隱館使為皇太子諸王講喪服經(jīng)次宗不入公門乃使自華林東門入延賢堂就學南齊太祖初為領軍時謝超宗為義興太守坐公事免詣東府門自通其日風寒慘厲帝謂四坐曰:此客至使人不衣自?壖矣。超宗既坐飲酒數(shù)甌詞氣橫出太祖對之甚歡拔為諮議。

  顧歡少有高行太祖初徵詣京師及東歸賜以麈尾素琴。

  褚伯玉隱居剡之瀑布山三十馀年隔絕人物不就徵聘太祖即位手詔吳會二郡以禮迎遣。又辭疾帝不欲違其志敕於剡中立太平館以居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