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三·歲時部

初學記 作者:(唐)徐堅


 
●卷三 歲時部上
  ○春第一
  §敘事
 
  《禮記·月令》曰:孟春之月,日在虛,昏昴中,曉心中。(孟,長也。日月之行,一歲十二會。觀斗所建,命其四時。孟春,日月會于娵訾,而斗建寅。)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勾芒,(鄭玄曰:此蒼精之君,木官之臣。自古以來,著德立功者,太皞、宓羲也。勾芒,少皞氏之子,曰重,為木官。)律中太簇。(律,候氣之管,以銅為之,中猶應也。高誘注曰:萬物動生,簇地而出,故曰太簇。)東風解凍,蟄蟲始振,(振,動也。)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此皆記時候。)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此陽氣蒸運,可耕之候。)《夏小正》曰:正月啟蟄,雉震呴;(呴,古雊字。呴者,鳴也;震者,鼓其翼也。)時有浚風,(浚者,大風,南風。)滌凍途,(滌者,變也,變而暖也。)田鼠出。(田鼠,嗛鼠也。)農及雪,澤采蕓,(音魂。蕓似邪蒿,可食。)柳稊,(稊者,發(fā)孚也。)梅、杏、柂桃則華。(柂桃,山桃。)《月令》曰:仲春之月,日在營室;昏東井中,曉箕中。(仲,中也。仲春者,日月會于降婁,而斗建卯。)律中夾鐘,(高誘曰:是月,萬物去陰而生,故候管者中夾鐘。始雨水,桃始華,倉庚鳴,倉庚,黃鸝也。)鷹化為鳩;玄鳥至,(玄鳥,燕也。)日夜分,雷始發(fā)聲。始電,蟄蟲咸動?!断男≌吩唬憾录栗n,(鮪之至,其時美。)采芑,(芑音杞。蘧也。)降燕乃睇。(降,下也。燕一名玄鳥,齊人呼乙。睇,眄也。眄者,視可為室。)《淮南子》曰:二月之夕,女夷鼓歌,以司天和。(女夷,神名。)《月令》曰:季春之月,日在婁,昏柳中,曉南斗中。(季,少也。季春日月會于大梁,而斗建辰。)律中姑洗,(高誘注曰:姑,故也。洗,新也。是月陽氣發(fā),故去故就新。)桐始華,田鼠化為鴽,虹始見,蓱始生。(蟚蝬謂之虹。蓱,萍也。)生氣方盛,陽氣發(fā)泄,勾者畢出,萌者盡達。(屈而生者曰勾,芒而直者曰萌。)《夏小正》曰:三月參則伏,(參星伏不見。)螜則鳴,(螜,天螻也?!稜栄拧纷⒃疲禾煜N,螻蛄。)頒冰,(分冰以授大夫。)拂桐葩。(桐葩始生貌,拂拂然。)《周書·時訓》曰:三月鳴鳩拂羽,戴勝降于桑。(拂羽,以羽相擊;戴勝,促織纴之鳥。一名戴鵀。)梁元帝《纂要》曰:春曰青陽,(氣清而溫陽。)亦曰發(fā)生、芳春、青春、陽春、三春、九春;天曰蒼天;(萬物蒼蒼而生。)風曰陽風、春風、暄風、柔風、惠風;景曰媚景、和景、韶景;時曰良時、嘉時、芳時;辰曰良辰、嘉辰、芳辰;節(jié)曰華節(jié)、芳節(jié)、良節(jié)、嘉節(jié)、韶節(jié)、淑節(jié);草曰弱草、芳草、芳卉;木曰華木、華樹、芳林、芳樹;林曰茂林;鳥曰陽鳥、時鳥、陽禽、候鳥、時禽、好鳥、好禽;正月孟春,亦曰孟陽、孟陬、上春初春、開春、發(fā)春、獻春、首春、首歲、初歲、開歲、發(fā)歲、獻歲、肇歲、芳歲、華歲;二月仲春,亦曰仲陽;三月季春,亦曰暮春、末春、晚春。
 
  §事對
 
  【蒼精 青祗】張協《雜詩》曰:太皞啟東節(jié),春郊禮青祗。蒼精見敘事注。
 
  【參伏 祥正】《大戴禮》曰:三月參則伏不見?!秶Z》曰:農祥晨正。唐固注曰:農祥,房星也;晨正,謂晨見南方,謂立春之日。
 
  【谷雨
條風】
《孝經緯》曰:周天七衡六間曰立春,后十五日斗指寅為雨水,后十五日指甲為驚蟄,后十五日指乙為清明,后十五日指辰為谷雨。《易通卦驗》曰:立春條風至。宋均注曰:條風者,條達萬物之風。
 
  【遲日 和風】《毛詩》曰:春日遲遲,采蘩祁祁。鄭注曰:遲遲,舒緩也。陸士衡《樂府詩》曰:游客芳春林,春芳傷客心;和風飛清響,鮮云垂薄陰。
 
  【淑景 鮮云】李飆《悲四時詩》曰:舒朗景之淑鮮。鮮云事已見《和風》注中。
 
  【九陽 三節(jié)】傅玄《陽春賦》:生氣方盛,九陽奮發(fā)。又《樂府詩》曰:穆穆三春節(jié),天氣暖且和。
 
  【倉庚 玄乙】《毛詩》曰:春日載陽,有鳴倉庚。注曰:倉庚,黃鸝也。蔡邕《月令章句》曰:仲春玄鳥至。玄鳥,燕也?!稜栄拧吩唬貉?,乙也。
 
  【拂羽 揮鱗】《禮記》曰:季春之月,鳴鳩拂其羽。李飆《悲四時》曰:春日悲兮,魚揮鱗于巨川。
 
  【鳴鵑 雊雉】《臨海異物志》曰:鷤鳩,一名田鵑。三月鳴,晝夜不止;至當麥子熟,鳴乃得止?!洞蟠鞫Y》曰:正月雉震雊。雊,鳴也;震,鼓其翼。
 
  【玄鳥 蒼龍】《呂氏春秋》曰:仲春之月玄鳥至。《禮記》曰: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陽左介,乘青輅,駕蒼龍。
 
  【降燕 來鴻】《大戴禮》:二月降燕。降,下也。《禮記》:孟春之月,鴻雁來。
 
  【桑鵀 麥雉】蔡邕《月令章句》曰:季春戴鵀降于桑。曹植《射雉賦》曰:暮春之月,宿麥盈野,野雉群雊。
 
  【化鳩
歸雁】
《周禮》:羅氏仲春獻鳩,以養(yǎng)國老。鄭玄注曰:春鷹化為鳩,變舊為新,宜以養(yǎng)老助生氣。《禮記》曰:正月鴻雁來。來,歸也。北有雁門,故曰歸雁。
 
  【玄燕 黃鸝】并見上玄乙、倉庚注。
 
  【冰渙 雪滋】王弇《春可樂》曰:孟春之月,冰泮渙以微流。李飆《悲四時》曰:悲陽澤之方宣,云興滋于秀石,飚鳴柯于崇山。
 
  【杏花
菖葉】
崔寔《四民月令》曰:清明節(jié),令蠶妾理蠶室。是月也,杏花盛?!秴问洗呵铩吩唬憾梁笪逖呷?,菖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高誘注曰:菖浦水草。
 
  【華桂 柔?!?/em>《尸子》曰:春華秋英,其名曰桂?!睹姟吩唬捍喝蛰d陽,爰求柔桑。
 
  【蘭徑 柳衢】《楚詞》曰:獻歲發(fā)春兮洎吾南征,蘭皋被徑兮斯路漸榮。謝惠連《三日詩》曰:弱柳蔭修衢。
 
  【青蘋 綠芰】枚乘《七發(fā)》曰:淹青蘋,游清風;陶陽氣,蕩春心。夏侯湛《春可樂》曰:援若流之綠芰。
 
  【葇柳 夭桃】伍緝之《春芳詩》曰:桃柳發(fā)葇榮,丹綠粲郊邑。《毛詩》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布德 論功】《禮記》曰:立春之月,天子迎春于東郊,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大戴禮》曰:古者天子孟春論吏之德行功能。
 
  【效功 論賞】《禮記》曰:季春之月,蠶事既登;分繭秤絲,效功以供宗廟之服?!豆茏印吩唬好洗褐?,君自聽朝論爵賞。
 
  【帝藉
神禼】
《禮記》曰:孟春之月,天子躬耕帝藉。蔡邕曰:天子藉田千畝,以供上帝之粢盛,借人力以成其功,故曰帝藉?!秴问洗呵铩吩唬褐俅褐拢B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禼。蔡邕曰:高禼,神名也。
 
  【獻羔 祭鮪】《禮記》曰:仲春之月,天子乃獻羔開冰,先薦寢廟?!洞蟠鞫Y》曰:二月祭鮪,鮪者,魚之先至者。
 
  【祈麥 薦韭】《禮記》曰:季春之月,天子乃為麥祈實。鄭玄注曰:于含秀求其成也。崔寔《四民月令》:二月祠太社之日,薦韭卵于祖禰。
 
  【徇鐸
載耜】
《尚書》曰: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注曰:遒人,宣令之官;木鐸,金鈴木舌,所以振文教也?!抖Y記》曰:孟春之月,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藉田。
 
  【禁火 啟冰】《周禮》曰:司烜氏掌仲春以木鐸,以修火禁。蔡邕《月令章句》曰:仲春之月,天子獻羔開冰。
 
  【條桑 采艾】《毛詩》曰:蠶月條桑。鄭玄曰:條桑支落其葉。崔寔《四民月令》曰:三月可采艾耳。
 
  【花蓋 葉幄】夏侯湛《春可樂》曰:春可樂兮,綴雜花以為蓋,集繁蕤以飾裳。葉幄見下謝萬《春賦》。
 
  【綠野 青達】謝靈運《入彭蠡口詩》曰: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劉臻妻《獻春頌》曰:玄陸降坎,青逵升震;陰祗送冬,陽靈迎春。
 
  【浴沂
禊洛】
《論語》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蔡邕《禊文》曰:洋洋暮春,厥月除巳,尊卑煙騖惟女與士,自求百福,在洛之涘。
 
  【榆莢雨
桃花水】
《汜勝之書》曰:三月榆莢雨,高地強土可種禾?!俄n詩章句》曰:溱與洧方渙渙兮,謂三月桃花水下。時鄭國之俗,三月上巳,此水招魂續(xù)魄,祓除不祥之故也。
 
  §賦
 
  【晉傅玄《陽春賦》】乾坤絪缊,沖氣穆清;幽蟄既動,萬物樂生。依依楊柳,翩翩浮萍;桃之夭夭,灼灼其榮。繁華燁而曜野兮,煒分葩而揚英。鵲營巢于高樹兮,燕銜泥于廣庭。睹戴勝之止桑兮,聆布谷之晨鳴。樂仁化之普宴兮,異鷹隼之變形。
 
  【晉謝萬《春游賦》】青陽司候,勾芒御辰。陳滌灌以摧枯,初莖蔚其曜新;冪豐葉而為幄,靡翠草而成絪。于是遠嘯良儔,近命嘉賓,奏羽觴而交獻,羅絲竹以并陳;詠新服之璀璨,想舞雩之遺塵。撫鳴琴而懷古,登修臺而樂春。爾乃碧巘增邃,灌木結陰,輕云晻曖以幕岫,和風清泠而啟衿。
 
  【晉湛方生《懷春賦》】鴻飄翮于歸風,燕銜泥而來征。鷙鳥感仁而革性,鶗鴂乘化而變聲。麥苖苖而含秀,桑藹藹而敷榮。華照灼以爛林,葉婀娜以媚莖。
 
  【宋劉義恭《感春賦》】聽時禽之唘音,信關關以嚶嚶;悲陽鴻之赴朔,憐春燕之入楹。天晻曖而流云,日陰翳而淪精;風淑穆而吹蘭,雨蒙蒙而洗莖。草承澤而擢秀,花順氣而飛馨。
 
  【梁簡文帝《晚春賦》】待余春于北閣,藉高燕于南陂;水篩空而照底,風入樹而香枝。嗟時序之回斡,嘆物候之推移;望初篁之傍嶺,愛新荷之發(fā)池。石憑波而倒植,林隱日而橫垂;見游魚之戲藻,聽驚鳥之鳴雌。樹臨流而影動,巖薄暮而云披;既浪激而沙游,亦苔生而徑危。
 
  【梁孝元帝《春賦》】洛陽小苑之西,長安大道之東,苔染池而盡綠,桃含山而并紅;露沾枝而重葉,網縈花而曳風。
 
  【隋庾信《春賦》】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河陽一縣并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游絲即橫路;開上林而竟入,擁河橋而爭渡。出麗華之金屋,下飛燕之蘭宮;釵朵多而訝重,髻鬟高而畏風;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影來池里,花落衫中。吹簫弄玉之臺,鳴珮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豐而酒美。苔始綠而藏魚,麥才青而覆雉。
 
  【隋蕭愨《春賦》】落花無限數,飛鳥排花度;禁苑至饒風,吹花春滿路。巖前片石迥如樓,水里連沙聚作州;二月鶯聲才欲斷,三月春風已復流。分流繞小渡,塹水還相注;山頭望水云,水底看山樹。舞余香尚在,歌盡聲猶??;麥壟一驚翚,菱潭兩飛鷺。
 
  §詩
 
  【唐太宗《首春詩》】寒隨窮律變,春逐鳥聲開;初風飄帶柳,曉雪間花梅。碧林青舊竹,綠沼翠新苔;芝田初雁去,綺樹未鶯來。
 
  【南齊虞羲《春郊詩》】風遲蝶弄花,景麗鳥和春。樵歌喧壟暮,魚枻亂江晨。山中芳杜若,依依獨思人。
 
  【南齊王儉《春夕詩》】露華方照歲,云彩復經春;虛閨稍疊草,幽帳日凝塵。
 
  【又《春詩》】蘭生已匝苑,萍開欲半池;輕風搖雜花,細雨亂叢枝。
 
  【又】風光承露照,霧色點蘭暉;青荑結翠藻,黃鳥弄春飛。
 
  【梁簡文帝《春日想上林詩》】春風本自奇,楊柳最相宜。柳條恒著地,楊花好上吹。處處春心動,常惜光陰移。
 
  【又《晚春詩》】紫蘭葉初滿,黃鶯唘不稀;石蹲還似獸,蘿長更加衣。水曲文魚聚,林暝鴉鳥飛;渚瀟變新節(jié),巖桐長舊圍;風花落未已,山窗開夜扉。
 
  【梁孝元帝《春日詩》】新鶯隱葉囀,新燕向窗飛。柳絮時依灑,梅花乍入衣。玉珂逐風度,金鞍照日暉。無令春色晚,獨望行人歸。
 
  【又《望春詩》】葉濃知柳密,花盡覺梅疏。蘭生未可握,蒲小不堪書。
 
  【梁沈約《傷春詩》】弱草半抽黃,輕條未全綠;年芳被禁御,煙華繞曾曲。寒苔卷復舒,冬泉斷方續(xù),早花散凝金,初露泫成玉。
 
  【又《初春詩》】扶道覓陽春,相將共攜手;草色猶自非,林中都未有。無事逐梅花,空教信楊柳;且復歸去來,含情寄杯酒。
 
  【梁鮑泉《奉和湘東王春日詩》】新鶯始新歸,新蝶復新飛;新花滿新樹,新月麗新暉。新光新氣早,新望新盈抱;新水新綠浮,新禽新聽好。新景自新還,新葉復新攀;新枝雖可結,新愁詎解顏。新思獨氛氳,新知不可聞;新扇如新月,新蓋學新云。新落連珠淚,新點石榴裙。
 
  【梁聞人茜《春日詩》】高臺動春色,清池映日華;綠葵向光轉,翠柳逐風斜。林有鳴心鳥,園多奪目花;相與咸知節(jié),嘆子獨離家。
 
  【周庾信《詠春詩》】昨夜鳥聲春,驚鳴動四鄰;今朝梅樹下,定有折花人。
 
  【周宗懔《春望詩》】日暮春臺傍,徙倚愛余光;都尉新移棗,司空始種楊。一枝猶桂馥,十步有蘭香;望望無萱草,忘憂竟不忘。
 
  【又《早春詩》】昨暝春風起,今朝春氣來;鶯鳴一兩囀,花樹數重開。散粉成初蝶,剪彩作新梅;游客傷千里,無暇上高臺。
 
  【陳張正見《春初賦得池應教詩》】遙天收密雨,高閣映奔曦;雪盡青山路,冰銷淥水池。春光落云葉,花影發(fā)晴枝;琴樽奉終宴,風月豈云疲。
 
  【隋煬帝《晚春詩》】洛陽春稍晚,四望滿春輝;楊葉行將暗,桃花落未稀。窺檐燕爭入,穿林鳥亂飛;唯當關塞者,濃露方沾衣。
 
  【隋陽休之《春日詩》】遲遲暮春日,藹藹春光上;柔露洗金盤,輕絲綴珠網。漸看階茝蔓,稍覺池蓮長,蝴蝶映花飛,楚雀綠條響。
 
  【隋蕭愨《春晚庭望詩》】春庭聊縱望,樓臺自相隱;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筍。泉鳴知水急,云來覺山近;不愁花不飛,到畏花飛盡。
 
  【隋江總《春詩》】水苔宜溜色,山櫻助落暉;浴鳥沉還戲,飄花度不歸。
 
  【陳叔達《春首詩》】雪花聯玉樹,冰彩散瑤池;翔禽遙出沒,積翠遠參差。
 
  【又《早春桂林殿應詔詩》】金鋪照春色,玉律動年華;朱樓云似蓋,丹桂雪如花。水岸銜階轉,風條出柳斜;輕輿臨太液,湛露酌流霞。
 
  【虞世南《春夜詩》】春苑月徘徊,竹堂侵夜開;驚鳥排林度,風花隔水來。
 
  【楊師道《春朝閑步詩》】休沐乘閑豫,清晨步北林;池塘藉芳草,蘭芷襲幽衿。霧中分曉日,花里弄春禽;野逕香恒滿,山階筍屢侵。何須命輕蓋,桃李自成陰。
 
  【上官儀《奉和初春詩》】步輦出披香,清歌臨太液;曉樹流鶯滿,春堤芳草積。風色翻露文,雪花上空碧;花蝶來未已,山光暖將夕。
 
  【元萬頃《奉和春日池臺詩》】日影飛花殿,風文積草池;鳳樓通夜敞,虬輦望春移。
 
  【又《奉和春日詩》】花輕蝶亂仙人杏,葉密鶯喧帝女桑;飛云閣上春應至,明月樓中夜未央。
 
  【又】鳳輦迎風乘紫閣,鸞車避日轉彤闈;中塘促管淹春望,后殿清歌開夜扉。
 
  ○夏第二
  §敘事
 
  《禮記·月令》曰:孟夏之月,日在昴,昏翼中,曉牽牛中。(鄭玄注曰:孟夏者,日月會于實沉,而斗建巳之辰。)其日丙丁,(丙之言炳也,萬物皆炳然著見而強大。)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此赤精之君,火官之臣。炎帝,大庭氏也;祝融,顓頊氏之子,曰黎,為火官正者。)律中仲呂。(高誘注曰:陽散在外,陰實在中,所以旅陽成功,故曰仲呂也。)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螻蟈,蛙也;王瓜,挈也。高誘曰:螻蟈,蝦蟆也。)靡草死,麥秋至;斷薄刑,決小罪。(靡草,薺葶藶之屬。)《夏小正》曰:四月昴則見。(昴,星名。)《易通卦驗》曰:立夏,清明風至,而暑鵲鳴,博谷飛,電見,龍升天。(龍,心星名。)《月令》曰:仲夏之月日在參,昏角中,曉危中,(鄭玄注曰:仲夏者,日月會于鶉首,而斗建午之辰。)律中蕤賓。(高誘曰:是月陰氣萎蕤在下,象主人;陽氣在上,象賓客。)小暑至,螗螂生,鵹始鳴,反舌無聲。(螗螂,螵蛸母也。鵹,伯勞也。反舌,百舌鳥。高誘曰:螗螂代謂之天馬,一名龁疣,袞豫謂之巨斧。是月陰作于下,陽散于上。伯勞,夏至后應陰而殺蛇,乃磔之棘上而始鳴也。反舌,百舌也,變易其聲,仿百鳥之鳴,故謂之百舌也。)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木槿,玉蒸也。名蕣,一名櫬。)《夏小正》:五月參見則螂蜩鳴,(螂蜩者,五彩具。)初昏大火中。(大火,心星。)《尚書》曰: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永,長也,謂夏至之日也?;?,蒼龍之中星,舉中則七星見可知也。)鳥獸希革。(時毛羽希少改易。革,改也。)《月令》曰:季夏之月,日在東井,昏氐中,曉東壁中。(鄭玄曰:季夏者,日月會于鶉火,而斗建未之辰。)律中林鐘,溫風至,蟋蟀居壁。(按《爾雅》曰:蟋蟀蛩。劉劭注云:謂蛚蜻也。孫炎云:梁國謂之蛩。郭璞云:今促織也。蛩音義,或作蛩,方言蜻蛚。楚謂之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澤如漆,有角翅。一名蛩,一名蜻蛚,幽州人謂之促織。)鷹乃學習,腐草化為螢。(鷹學習謂攫搏。螢,飛蟲,螢火也。)梁元帝《纂要》曰:夏曰朱明,(氣赤而光明。)亦曰長嬴、朱夏、炎夏、三夏、九夏。天曰昊天,(言氣浩汗。)風曰炎風。節(jié)曰炎節(jié)。草曰茂草、雜草。木曰蔚林、茂林、密樹、茂樹。孟夏亦曰維夏、首夏、季夏,亦曰徂暑。(徂,往也,言暑始往。)
 
  §事對
 
  【龍見
鶉棲】
《尚書》曰: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注曰:火,蒼龍之中星也?!蹲髠鳌吩唬糊堃姸?。注云:龍見建巳之月。蒼龍七宿之體,昏見東方。張衡《應問》曰:溽暑至而鶉火棲,寒冰泎而黿鼉蟄。
 
  【麥秋
梅雨】
《禮記》曰:孟夏麥秋至,斷薄刑。蔡邕《月令章句》曰:百谷各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夏為秋。周處《風土記》曰:梅熟時雨,謂之梅雨。
 
  【翔鵹 鳴蟬】《禮記》:仲夏之月鵹始鳴。李飆《羨夏篇》曰:咧咧林蜩鳴,翩翩鳴鵹翔?!兑淄ㄘ则灐吩唬合闹辆帮L至,蟬始鳴,螗螂生。
 
  【榮槿 秀葽】《禮記》:仲夏木槿榮。《毛詩》曰:四月秀葽。注云:不榮而實曰秀。葽,草也。
 
  【草滋 木蔚】曹植《古樂府·艷歌行》曰:夏節(jié)純和天清涼,百草滋殖舒蘭芳。傅玄述《夏賦》曰:四月維夏,運臻正陽;鹿角解于中野,草木蔚其條長。
 
  【素柰 朱李】左思《蜀都賦》曰:朱櫻春就,素柰夏成。魏文帝《與吳質書》曰: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炎風
熾日】
陳琳《大暑賦》曰:土潤溽以敲焌,時渓涊以溷濁;溫風郁其彤彤,譬炎火之陶燭。曹植《大暑賦》曰:炎帝掌節(jié),祝融司方;維扶桑之高燎,熾九日之重光。
 
  【朱輅 赤旗】《禮記》: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介,乘朱輅。兵書曰:夏出兵,赤旗在前,執(zhí)戟前行。
 
  【象德 封功】范子《計然》曰:德取象于春夏,刑取象于秋冬。京房《易占》曰:夏至離王,景風用事;人君當爵有德,封有功。
 
  【風觀 冰臺】潘岳《關中記》曰:桂宮一名甘泉,又作迎風觀、寒露臺,以避暑。陸翙《鄴中記》曰:石季龍于冰井臺藏冰,三伏之日,以冰賜大臣。
 
  【祭黍 羞桃】皇覽《逸禮》曰:夏則乘赤輅,駕赤騮,載赤旗,以迎夏于南郊,其祭先黍與雞?!抖Y記》曰:仲夏之月,天子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均管 頒冰】《禮記》曰:仲夏之月,命樂修鞀鞞鼓,以均琴瑟管簫?!吨芏Y》曰:凌人掌夏頒冰。注云:暑氣盛以冰頒賜。
 
  【環(huán)爐
交扇】
桓譚《新論》曰:漢中送王仲都,至夏大暑日,使暴坐,又環(huán)以十爐火,不言熱而身不汗出。劉義慶《世說》曰:卻嘉賓三伏之月詣謝公,炎暑熏赫,雖復當風交扇,猶沾汗流離。
 
  【嘯風
嗽露】
王粲《大暑賦》曰:仰庭熠而嘯風,風既至其如湯;氣呼吸以祛和,汗雨下而沾裳。王度《扇上銘》曰:朱明赫離光,啟窗來清風;服绤嗽云露,體夷神自融。
 
  【濯枝雨 飛芒露】周處《風土記》曰:仲夏濯枝蕩川。注云:此節(jié)常有大雨,名濯枝。傅玄《夏賦》曰:和風穆而扇物,麥含露而飛芒。
 
  【黃雀風
丹魚水】
周處《風土記》:仲夏長風扇暑。注云:此節(jié)東南常有風,俗名黃雀長風。酈元注《水經》曰:丹水出丹魚,先夏至前十夜伺之,魚浮水則赤光上照如火。
 
  【避暑飲
感涼會】
魏文帝《典論》曰:大駕都許,使光祿大夫劉松北鎮(zhèn)袁紹軍,與紹子弟日共宴飲。常以三伏之際,晝夜醋飲,極醉,至于無知,云以避一時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飲。傅咸《感涼賦·序》曰:盛夏月困于炎熱,熱甚不過旬日,而復自涼。以時之涼,命親友曲會作賦爾。
 
  §賦
 
  【后漢繁欽《暑賦》】景暑方往,時惟六月;林鐘紀度,祝融司節(jié)。大火飏光,炎風酷烈;沉陽騰射,滯暑散越。區(qū)寓郁煙,物焦人渴;煌煌野火,燌薄中原。翕翕盛熱,蒸我層軒;溫風渓涊,動靜增煩。
 
  【晉夏侯湛《大暑賦》】惟青春之謝兮,接朱明之季月;何太陽之赫曦,乃郁陶以興熱。于是大呂統律,祝融紀節(jié);蒸澤外熙,太陰內閉。若乃三伏相仍,徂暑彤彤,上無纖云,下無微風。
 
  【隋盧思道《納涼賦》】祝融司方,朱明屆序,氣乃初伏,節(jié)惟徂暑。積歳蒸于簾櫳,流煩溽于園御;陽風渓其長扇,火云赫而四舉。爾乃警六御,按三條,擊鼉鼓,吟鳳簫;云車錯轂,麟馬齊鑣。入云宮之<山蹇>嵼,登仙觀之岧峣;引雄風于洞穴,承清露于丹霄;動颼飗于翠帳,散霏微于綺寮。
 
  §詩
 
  【唐太宗《初夏詩》】一朝春夏改,隔夜鳥花遷;陰陽深淺葉,曉夕重輕煙。唘鶯猶響殿,橫絲正網天;佩高蘭影接,綬細草文連。碧鱗驚棹側,玄燕舞檐前;何必汾陽處,始復有山泉。
 
  【《賦得夏首啟節(jié)詩》】北闕三春晚,南營九夏初;黃鶯弄朝變,翠林花落余。瀑流還響谷,猿啼自應虛;早荷向心卷,長揚就影舒;此時嘆不極,調軫坐相娛。
 
  【齊謝杋《夏日詩》】麥侯始清和,涼雨銷炎燠;紅蓮搖弱荇,丹藤繞新竹。
 
  【梁簡文帝《和湘東王首夏詩》】冷風雜細雨,垂云助麥涼;竹木俱蔥翠,花蝶兩飛翔;燕泥銜復落,鶗吟斂更揚。臥石藤為纜,山橋樹作梁;欲待華池上,明月吐清光。
 
  【梁蕭子范《夏夜獨坐詩》】節(jié)序遇徂炎,茲宵在三伏;憑軒佇涼氣,中筵倦煩燠。寂寞對空窗,清疏臨夜竹;蟲音亂階草,螢光繞庭木。簾月度斜輝,風花起余馥。
 
  【梁徐怦《夏詩》】炎光歇中宇,清氣入房櫳;晚荷猶卷綠,疏蓮久落紅。
 
  【梁徐摛《夏詩》】夏景厭房櫳,促席玩花叢;荷陰斜合翠,蓮影對分紅。此時避炎熱,清樽獨未空。
 
  【隋庾信《夏日應令詩》】朱簾卷麗日,翠幕蔽重陽;五月炎氣蒸,三時刻漏長。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開冰帶井水,和粉雜生香;衫含蕉葉氣,扇動竹花涼。早菱生軟角,初蓮開細房;愿陪仙鶴舉,洛浦聽笙簧。
 
  【隋李德林《夏日詩》】夏景多煩蒸,山水暫追涼;桐枝覆玉檻,荷葉滿銀塘。輕扇搖明月,珍簟拂流黃;壺盛仙客酒,瓶貯帝臺漿。才人下銅雀,侍妓出明光;歌聲越齊市,舞曲冠平陽。微風動羅帶,薄汗染紅妝;共欣陪宴賞,千秋樂未央。
 
  【隋薛道衡《梅夏應教詩》】長廊連紫殿,細雨應黃梅;浮云半空上,清吹隔池來。集鳳桐花散,騰龜蓮葉開;幸逢為善樂,頻降濟時才。
 
  【又《夏晚詩》】流火稍西傾,夕影遍曾城;高天澄遠色,秋氣入蟬聲。
 
  【隋魏彥琛《初夏應詔詩》】雖度芳春節(jié),物色尚余華;出簾飛小燕,映戶落殘花。舞衫飄細縠,歌扇掩輕紗;蘭房本宜夜,不畏日光斜。
 
  【楊師道《和夏日晚景應詔詩》】輦路夾垂楊,離宮通建章;日落橫峰影,云歸起夕涼。雕軒動流吹,羽蓋息回塘;藄草生還綠,殘花疏尚香。青巖類姑射,碧澗似汾陽;幸屬無為日,歡娛方未央。
 
  §書
 
  【魏文帝《與吳質書曰》】事已見上朱李注中。
 
  ○秋第三
  §敘事
 
  《禮記·月令》曰:孟秋之月,日在張,昏尾中,曉婁中。(鄭玄曰:孟秋者,日月會于鶉尾,而斗建申之辰。)其日庚辛,(庚之言更也,辛之言新也。日行秋,西從白道,成熟萬物;月為之佐。萬物皆肅然改更,秀實新成也。)其帝少皞,其神蓐收。(此白精之君,金官之臣。少昊,金天氏,蓐收,少皞氏之子,曰該,為金官。)律中夷則,(高誘曰:太陽力衰,太陰氣發(fā),萬物凋傷,應法成性。)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鷹祭鳥者,將食之示有先也。)仲秋之月,日在角,昏南斗中,曉畢中。(鄭玄曰:仲秋者,日月會于壽星,而斗建酉之辰。)律中南呂,(高誘曰:陽氣內藏,陰呂于陽,任其成功。)盲風至,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yǎng)羞;(盲風,疾風也;玄鳥,燕也。歸謂去蟄也。凡鳥隨陽者,不以中國為居,羞謂所養(yǎng)。)日夜分,雷乃始收,蟄蟲壞裴戶,陽氣日衰,水始涸。(壞,益也。)季秋之月,日在角,昏牽牛中,曉東井中。(鄭玄曰:季秋日月會于大火,而斗建戌之辰。)律中無射,(季秋氣生,則無射之律應。高誘曰:陰氣上升,陽氣下降,萬物隨陽而盛,而無射出見者也。)鴻雁來賓,雀入大水為蛤;菊有黃華,豺乃祭獸,戮禽。(來賓,言其客止未去。大水,海也;戮,殺也。)霜始降,草木黃落?!渡袝吩唬合行翘?,以殷仲秋,(宵,夜也;虛玄武中星,以秋分日見。)鳥獸毛毨。(毨,理也,毛更生整理也。)《淮南子》曰:七月,百蟲蟄伏,青女乃出,(高誘曰:青女乃青要玉女,司霜雪者。)以降霜雪?!断男≌吩唬喊嗽?,丹鳥羞(羞,進也。)白鳥,(白鳥,蚊蚋。)辰則伏,(辰,房星。)鴽為鼠。九月,內火。(火,大火,心星也。)梁元帝《纂要》曰:秋曰白藏,(氣白而收藏萬物。)亦曰收成,(萬物成而收斂。)亦曰三秋、九秋、素秋、素商、高商;天曰昮天;(昮,愍也,愍萬物之凋零。)風曰商風、素風、凄風、高風、涼風、激風、悲風;景曰朗景、澄景、清景;時曰凄辰、霜辰;(霜辰可施九月。)節(jié)曰素節(jié)、商節(jié);草曰衰草;木曰疏木、衰林、霜柯、霜條;七月孟秋,亦曰首秋、上秋、肇秋、蘭秋;八月仲秋,亦曰仲商;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暮商、季商、杪秋,亦曰授衣,(此時婦功畢,始授衣。)亦曰玄月。
 
  §事對
 
  【火流 土王】《毛詩》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兑渍f》曰:坤西南主立秋。京房《易占》曰:立秋坤王,涼風用事?!吨芤住ぜ帧吩唬豪ぃ烈?。
 
  【露下 風高】《易通卦驗》曰:立秋涼風至,白露下。江逌詩曰:高風催節(jié)變,凝霜督物化。
 
  【蓼風 葭露】蔡邕《月令·章句》曰:仲秋白露節(jié),盲風至。秦人謂蓼風為盲風?!睹姟吩唬狠筝缟n蒼,白露為霜。
 
  【凝霧 涼煙】袁淑《秋情賦》曰:曳悲泉之凝霧,轉絕垠之嚴云。鮑明遠《秋思賦》曰:秋木兮架浦,涼煙兮冒江。
 
  【勁風 皦月】潘岳《秋興賦》曰:庭樹槭以灑落,勁風戾而吹帷。湛方生《秋夜賦》曰:夜悠悠而難極,月皦皦而停光。
 
  【收潦 滌氣】《楚辭》曰:悲哉秋之為氣也,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寂慘兮收潦而水清。袁淑《秋情賦》曰:炎都褰埃,昮寓滌氣。
 
  【涼風 凄日】《禮記》曰:涼風至?!睹姟吩唬呵锶掌嗥?,百卉具腓。
 
  【長宵 短晷】盧諶詩曰:凜凜素秋,日促宵長。潘岳《秋興賦》曰:何微陽之短晷,覺長夜之方永。
 
  【金帝 玉女】《禮記》曰:孟秋,其帝少皞。注云:皞,金天氏。《淮南子》曰:至秋三月,青女乃出,降霜雪。高誘注曰:青女乃天神青要玉女,主霜雪。
 
  【凝露 飛霜】曹植《秋思賦》曰:四時更王兮秋氣悲,高云靜兮露凝衣。徐廣《秋賦》曰:于時招搖西建,天高氣清,飛霜凝灑,悴葉飄零。
 
  【收溫 滌暑】湛方生《秋夜詞》曰:秋夜清白兮,播商氣以收溫,扇凄風以革涼。李飆《悲四時》曰:秋日兮火流天而滌暑,風入林而疏條。
 
  【珠露 金風】李飆《感興賦》曰:風觸波而文動兮,露沾卉而珠凝。張協詩曰:金風扇素節(jié),丹露啟陰期。
 
  【白帝 青女】《禮記》曰:立秋之月,天子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鄭玄注曰:是月祭白帝于西郊,以迎秋。青女見上玉女注中。
 
  【歸燕 鳴蜩】《周書》曰:白露后五日,玄鳥歸。又,立秋后,寒蜩鳴。
 
  【擊隼
化螢】
《漢書》曰:孫寶為京兆尹,以立秋日署侯文為東都督郵。入見,敕曰:今鷹隼始擊,當從天氣,取奸惡以成嚴霜之誅。《易通卦驗》曰:立秋腐草化為螢。
 
  【蟲吟 鳥擊】蘇彥《秋夜長》曰:時禽鳴于庭柳,節(jié)蟲吟于戶堂?!兑淄ㄘ则灐吩唬呵锓助v鳥擊。
 
  【木落 草衰】魏文帝《燕歌行》曰: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零落露為霜。李陵《答蘇武書》曰:涼秋九月,塞外草衰。
 
  【露葉 霜條】謝惠連詩曰:團團滿葉露,淅淅振條風。何瑾《悲秋》曰:霜凝條兮璀璀,露溜葉兮泠泠。
 
  【落英 隕葉】蘇彥《秋夜長》曰:零葉紛其交華,落英飄以散芳。潘岳《秋興賦》曰:游氛朝興,槁葉夕隕。
 
  【九法
五政】
《周禮》曰:大司馬之職,掌建邦國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國,仲秋教理兵政。《管子》曰:秋三月以庚辛之日發(fā)五政:一政曰禁博賽;二政曰無見五兵之刃;三政曰慎旅農,趨聚收;四政曰補缺塞坼、修垣墻、謹門閭;五政曰敬時,五谷之皆入也。
 
  【逆寒
迎氣】
《周禮》曰:龠章掌仲秋擊土鼓,吹豳詩,以逆寒氣。司馬彪《續(xù)漢書》曰:立秋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白絹皂領,緣中衣,迎氣于西郊。
 
  【獻裘
授幾】
《周禮》曰:司裘掌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仲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抖Y記》曰:仲秋之月,天子居總章太廟。是月也,養(yǎng)衰老,授幾杖。
 
  【月帳 風帷】湯惠休《白纻詩》曰:秋風裊裊入曲房,羅帳含月思心傷。風帷已上見勁風注中。
 
  【霜階 風隙】夏侯湛《秋可哀賦》曰:秋夕兮遙長,哀心兮永傷;木蕭蕭以被風,階縞縞以受霜。謝靈運《七夕詩》曰:月弦光入戶,秋首風繞隙。
 
  【日凄凄 風冽冽】《毛詩》曰:秋日凄凄。左思《雜詩》曰:秋風冽冽,白露為霜。
 
  【照帷月 盈幕風】夏侯湛《秋可哀》曰:月翳翳以隱云,星朧朧而沒光;映前軒之疏幌,照后帷之閑房。宋孝武《秋詩》曰:蕭蕭風盈幕。
 
  【振條風 傾枝露】《楚詞》曰:秋風兮蕭蕭,舒芳兮振條。孝武詩曰:泫泫露傾枝。
 
  【警露鶴 含風蟬】周處《風土記》曰:鳴鶴戒露,白鶴也。此鳥性警,至八月白露降,即鳴而相警。謝惠連《懷秋詩》曰:蕭瑟含風蟬,寥唳度云雁。
 
  §賦
 
  【漢繁欽《秋思賦》】何晏秋之忄替凄,處閑夜而懷愁;風清涼以激志兮,樹動葉而鼓條。云朝躋于西汜兮,遂憤薄于丹邱;潛白日之玄陰兮,翳朗月于重幽。零雨蒙其迅疾,黃潦汩以橫流。
 
  【晉潘岳《秋興賦》】四運忽其代序兮,萬物紛以回薄;覽華蒔之時育兮,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嗟夏茂而秋落。善哉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為氣。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憀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夫送歸懷慕徒之戀,遠行有羈旅之憤。臨川感激而嘆逝兮,登山懷遠而悼近。彼百感之疚心,遭一涂而難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良無愁而不盡。野有歸燕,隰有翔隼;游氛朝興,槁葉夕隕。于時屏輕扇,釋纖絺,籍莞蒻,御褀衣。庭樹槭以灑落,勁風戾而吹帷。蟬噂噂以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天晃朗而彌高,日悠揚而寢微。知秋陽之短景,覺良夜之方永;月杝朧以含光,露凄清而凝冷。熠耀粲于階闥兮,蟋蟀鳴于軒屏;聽離鴻之晨吟,望流火之余景。云云。
 
  【晉曹毗《秋興賦》】素秋始啟,清風激暑;葉零玉階,柯委勁楚。離禽嚶嚶而晨鳴,輕帷翩翩以微舉;夕露頹潤于蘭庭,秋蟲屬響乎廊宇。
 
  【齊褚彥回《秋傷賦》】云紛紛而夾轉兮,樹菸黃而隕落;瞻孤游之流鴻兮,觀云間之舞鶴。景暖暖而向頹兮,時冉冉而將??;獨悲愁而凄慘兮,斂輕裾以歸幕。
 
  【虞世南《秋賦》】觀四時之代序,對三秋之爽節(jié);云既凈而天高,潦將收而水潔。凝珠露之凄冷,鏡青山之愰澈;燕運幕而巢空,雁驚群而行絕。于斯時也,登綺閣,臨飛觀。開霧谷之疏幌,褰輕綃之碧幔;映金波之皎潔,明玉繩之粲爛??匆郭o之繞枝,望牽牛之隔漢;蓮尚香于江浦,草猶青于河畔。
 
  §詩
 
  【唐太宗《度秋詩》】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蛾眉岫初出,洞庭波漸起。桂白發(fā)幽巖,菊黃開灞涘;運流方可嘆,含毫屬微理。
 
  【又《初秋夜坐詩》】斜廊連綺閣,初月照宵??;塞冷鴻飛疾,園秋蟬噪遲。露結林疏葉,寒輕菊吐滋;愁心逢此節(jié),長嘆獨含悲。
 
  【又《秋日詩》】爽氣澄蘭沼,秋風動桂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日岫高低影,云空點綴陰;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娛心。
 
  【又】菊散金風起,荷疏玉露圓;將秋數行雁,離夏幾林蟬。云凝愁半嶺,露碎纈高天;還似成都望,直見娥眉前。
 
  【又《秋日翠微宮詩》】秋光凝翠嶺,涼吹肅離宮;荷疏一蓋缺,樹冷半帷空。側陣移鴻影,圓花釘菊叢;攄懷俗塵外,高眺白云中。
 
  【又《遼東山夜臨秋詩》】煙生遙岸隱,月落半崖陰;連山驚鳥亂,隔岫斷猿吟。
 
  【又《山閣晚秋詩》】山亭秋已滿,巖牖涼風度;疏蘭尚染煙,殘菊猶承露。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樹;歷覽情無極,只尺輪光暮。
 
  【晉左思《雜詩》】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柔條朝夕勁,綠葉日夜黃。明月出云崖,皎皎流素光;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謝惠連《秋詩》】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爛;蕭瑟含風蟬,寥唳度云雁。寒商動清閨,孤燈暖幽幔;耿介繁慮積,展轉長宵半。
 
  【宋南平王《劉鑠歌》】昮天清且高,秋氣發(fā)初涼;白露下微津,明月流素光。凝煙泛城闕,凄風入軒房。
 
  【宋鮑昭《秋日詩》】枯桑葉易落,??托囊左@;今茲亦何早,已聞絡緯鳴。肅肅簟上寒,凄凄帳里清;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榮。白揚方蕭瑟,長嘆從此生。
 
  【宋湯惠《休歌》】秋風裊裊入曲房,羅帳含月思心傷;蟋蟀夜鳴斷人腸,長夜思君心飛揚。他人相思君相忘,錦衾瑤席徒為芳。
 
  【梁文帝《初秋詩》】秋風忽裊裊,向夕引涼歸;卷幌通河色,開窗望月暉。晚花欄下照,疏螢簟上飛;直置猶如此,何況送將歸。
 
  【又】盲風度函谷,墜露下芳枝;綠潭倒云氣,青山銜月規(guī)?;ㄐ娘L上轉,葉影樹中移;外游獨千里,夕嘆共誰知。
 
  【梁范云《贈竣公道人詩》】秋蓬飄秋甸,寒藻泛寒池;風條振風響,霜葉斷霜枝。幸及清江滿,無使明月虧;月虧君不來,相期竟何時。
 
  【梁沈約《秋夜詩》】月落宵向分,紫煙郁氛氳;曀曀螢入霧,離離雁出云。巴童暗理瑟,漢女夜縫裙;新知樂如是,久要詎相聞。
 
  【梁鮑泉《秋詩》】露色已成霜,梧揪欲半黃;燕去檐恒靜,蓮寒池不香。旅情常自苦,秋夜?jié)u應長。
 
  【周弘讓《立秋詩》】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云天改夏色,木葉動秋聲。
 
  【陳張正見《和衡陽王秋夜詩》】睢苑涼風舉,章臺云氣收;螢光連燭動,月影帶河流。綠綺朱弦泛,黃花素蟻?。桓哕帗P麗藻,即是賦新秋。
 
  【隋煬帝《悲秋詩》】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復來;露濃山氣冷,風急蟬聲哀。鳥擊初移樹,魚寒欲隱苔;斷霧時通日,殘云尚作雷。
 
  【隋陽休之《秋詩》】日照前窗竹,露濕后園薇;夜蟲扶砌響,輕蛾繞燭飛。
 
  【隋庾信《晚秋詩》】凄清臨晚景,疏索望寒階;濕庭凝墜露,摶風卷落槐。日氣斜還冷,云峰晚更霾;可憐數行雁,點點遠空排。
 
  【又《和初秋詩》】落星初伏火,秋霜正動鐘;北閣連橫漢,南空映鑿龍。祥鸞棲竹實,靈蔡上芙蓉;自有南風曲,還來吹九重。
 
  【隋蕭愨《和初秋西園應教詩》】池亭三伏后,林館九秋前;清冷澗泉石,散漫雜風煙。蕖開千葉影,榴艷百枝然,約嶺停飛旆,凌波動畫船。
 
  【又《和司徒鎧曹陽辟強秋晚詩》】葉疏知樹落,香盡覺荷衰;山藪良多思,田園聊復歸。
 
  【又《秋日詩》】秋天擬文學,秋水擅莊蒙;草濕蒹葭露,波卷洞庭風。便坐翻木葉,長坂歇蘭叢;檐喧猶有燕,陂靜未來鴻。蟬唱聞疑斷,池清似映空。
 
  【袁朗《秋日應詔詩》】玉樹涼風舉,金塘細草萎;葉落商飆觀,鴻歸明月池。迎寒桂酒熟,含霧菊花垂;一奉章臺宴,千秋長愿斯。
 
  【楊師道《初秋夜坐應詔詩》】玉琯涼初應,金壺夜?jié)u闌;倉池流稍潔,仙掌露方團。雁聲風處斷,樹影月中寒;爽氣長空凈,高吟覺思寬。
 
  【上官儀《奉和山夜臨秋詩》】殿帳清炎氣,輦道含秋陰;凄風移漢筑,流水入虞琴。云飛送斷雁,月上凈疏林;滴瀝露枝響,空蒙煙壑深。
 
  【又《和潁川公秋夜詩》】泬寥空色遠,葉黃凄序變;洞浦落遵鴻,長飆送巢燕。千秋流夕景,百籟含宵喚;峻雉聆金柝,層臺切銀箭。
 
  【劉祎之《九成宮秋初應制詩》】帝圃疏金闕,仙臺駐玉鑾;野分鳴鹡岫,路接寶雞壇。林樹千霜積,山宮四序寒;蟬急知秋早,鶯疏覺夏闌。怡神紫氣外,凝睇白云端;舜海詞波發(fā),空驚游圣難。
 
  ○冬第四
  §敘事
 
  《禮記·月令》曰:孟冬之月,日在房,昏虛中,曉張中。(鄭玄曰:孟冬者,日月會于析木之津,而斗建亥之辰。)其日壬癸,(壬之言任也;癸之言揆也。日之北行從黑道,閉藏萬物,月為之佐。萬物懷妊于壬癸,然萌牙。)其帝顓頊,其神玄冥。(此黑精之君,水官之臣。顓頊,高陽氏也;玄冥,少昊氏之子,曰修,曰熙,為水官之臣。)律中應鐘,(高誘曰:陰應于陽,轉成其功。)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化為蜃,虹藏不見。(大水,淮也。大蛤曰蜃。)仲冬之月,日在箕,昏營室中,曉軫中。(鄭玄曰:仲冬者,日月會于星紀,斗建子之辰。)律中黃鐘,(黃鐘者,律之始也。高誘曰:陽氣聚于下,陰氣盛于上,萌于黃泉下,故曰黃鐘。)冰益壯,地始坼,日短至。陰陽爭,諸生蕩。(爭者,陰方盛,陽欲起。蕩謂物將萌牙者。)蕓始生,荔挺出,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蕓,香草也;荔挺,馬薤也;水泉動,潤上行也。)季冬之月,日在南斗,昏奎中,曉氐亢中。(鄭玄注曰:季冬日月會于玄枵,而斗建丑之辰。)律中大呂,雁北向,鵲始巢,雉雊雞乳,(雊雉鳴也。)出土牛以送寒氣。(出猶作也。土牛者,丑為牛,??蔂恐?,送猶畢也。)日窮于次,月窮于紀,星回于天,數將幾終。(言日月星辰,運行至此,皆周匝于故處也。次,舍也,紀猶會也,)《尚書》曰: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中星。)鳥獸氄毛。(鳥獸皆生濡毳細毛以自溫也。)蔡邕《月令章句》曰:冬;終也。梁元帝《纂要》曰:冬曰玄英,(氣黑而青英。)亦曰安寧,亦曰玄冬、三冬、九冬;天曰上天;(言時無事,在上而臨下。)風日寒風、勁風、嚴風、厲風、哀風、陰風;景曰冬景、寒景;時曰寒辰;節(jié)曰嚴節(jié);鳥曰寒鳥、寒禽;草曰寒卉、黃草;木曰寒木、寒柯、素木、寒條。十月孟冬,亦曰上冬,亦曰陽月;(此時純陰用事,嫌其無陽,故曰陽月。)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除月、暮節(jié)、暮歲、窮稔、窮紀。
 
  §事對
 
  【黃鐘 玄轡】《禮記》曰:仲冬月律中黃鐘。李飆《感冬篇》曰:高陽攬玄轡,太皞御冬始;望舒游天策,曜靈協燕紀。
 
  【北陸 南郊】司馬彪《續(xù)漢書》曰:日在北陸謂之冬。沈約《宋書》曰:十月庚寅冬至,親祠圜丘于南郊。
 
  【瓊雪 珠冰】劉義恭《夜雪詩》曰:屯云閉星月,飛瓊集庭樹。謝惠連《雪賦》:流滴垂冰,緣溜承隅;粲兮若馮夷,割蚌出明珠。
 
  【泉動 水泎】《周書》曰:冬至后十五日,水泉動;不動,陰不承陽。劉楨《魯都賦》曰:伊歲之冬,云氣清晞;水泎露凝,冰雪皚皚。
 
  【愛日 嚴霜】杜預注《左傳》曰: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豆旁姟吩唬汉辉拢科疔`嚴霜。
 
  【折冰 坼地】《文子》曰:冬冰可折,夏條可結。《禮記》曰:仲冬之月地始坼。
 
  【風切 云嚴】謝惠連《詠冬詩》曰:履霜冰彌堅,積寒風愈切。鮑昭《冬詩》曰:嚴云亂山起,白日欲還次。
 
  【玄雪 素雪】阮籍《詠懷詩》曰:良辰在何許,凝霜沾衣衿;寒風振山岡,玄雪起重陰。鐘夫人詩曰:冽冽季冬,素雪其霏。
 
  【冰魚 霜鶴】《易通卦驗》曰:大雪魚負冰。鄭玄曰:魚負冰,上近冰也。鮑昭《冬詩》曰:眇眇負霜鶴,皎皎帶云雁。
 
  【龍吹
鶴語】
《淮南子》曰:燭龍在雁門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許慎注云:不見日,故龍以目照之,蓋長千里。開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劉敬叔《異苑》曰:太康二年冬,大寒。南州人見二白鶴于橋下,曰:“今茲寒不減堯崩年。”于是飛去。
 
  【蟄鳥 潛鱗】魏武帝《出夏門行》曰:孟冬十月,北風徘徊;蟄鳥潛藏,熊羆窟棲。王粲詩曰:冽冽冬日,肅肅祁寒;潛鱗在川,歸雁載軒。
 
  【桂榮 松茂】《楚詞》曰:嘉南周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何邵《游仙詩》曰:青青陵上松,亭亭南山柏;光色冬夏茂,根柢無凋落。
 
  【講武 論刑】《禮記》曰:孟冬之月,天子命將帥講武習射。鄭玄注曰:為仲冬大閱習之。《大戴禮》曰:季冬聽獄論刑者,所以正法。
 
  【納稼 儲谷】《毛詩》曰:十月納禾稼,黍稷穜稑,禾麻菽麥。崔寔《四民月令》曰:十月農事畢,五谷既登,家家儲畜,乃順時令也。
 
  【祈年
貞歲】
《禮記》曰:孟冬之月,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注云:天宗,日月星辰也。《周禮》曰:天府掌季冬陳玉,以貞來歲之美惡。鄭玄注曰:問事之正曰貞。問歲美惡,謂問于龜。
 
  【戒閭 墐戶】《禮記》曰:孟冬,命有司循行積聚,壞城郭,戒門閭。《毛詩》曰:穹窒熏鼠,寒向墐戶。注云:向北出牖。墐,涂也。
 
  【鑿冰
爨燧】
《禮記》曰:季冬之月,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腹厚也。此月日在北陸,冰堅厚之時?!睹姟吩唬憾砧彵鶝_沖。注云:冰盛水腹,命徹取冰山林中。沖沖,鑿冰之音;二日,夏之十二月?!痘茨献印吩唬好隙?,招搖指亥,爨松燧火。
 
  【熊席 狐裘】《呂氏春秋》曰:衛(wèi)靈公天寒鑿池,言不寒。宛春曰:“君衣狐裘,坐熊席,四隅有火,所以不寒。”
 
  【冰澗
凍?!?/em>陸士衡《樂府·苦寒行》曰:北游幽朔城,原野多險艱;俯入穹谷底,仰涉高山盤。凝冰結重澗,積雪被長巒。阮籍《大人先生歌》曰:陽和微弱陰氣竭,海凍不流綿絮折,呼吸不通寒冽冽。
 
  【凋松 傷竹】《論語》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謝承《后漢書》曰:竇武上表曰:“今冬大寒過節(jié),毒害鳥獸,爰及池魚,城傍松竹,皆為傷絕?!?br />  
  【挾纊
賜綈】
《左傳》曰:楚莊王圍蕭,申公巫臣曰:“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撫而勉之,士皆如挾纊?!薄妒酚洝吩唬悍额∠嗲?,魏須賈使秦。睢微行弊衣,間出而見。賈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綈袍以賜之。
 
  【溫席
叩冰】
干寶《搜神記》曰:羅威,字德行,少喪父,事母至孝。母年七十,天大寒,常以身自溫席,而后授其處。師覺《孝子傳》曰:王祥少有德行,失母,后母憎而譖之。祥孝彌謹,盛寒河冰,網罟不施。母欲得生魚,祥解褐叩冰求之。忽冰少開,有雙鯉出游,祥垂綸而獲之。于時人謂至孝所致也。
 
  【歌赤鳳
祠白犬】
干寶《搜神記》曰:漢代十月十五日,以豚酒入靈女廟,擊筑奏上弦之曲,連臂踏地歌赤鳳來。巫俗也。崔寔《四民月令》曰:先后冬至各五日,買白犬養(yǎng)之,以供祖禰。
 
  【木皮三寸
地凍一丈】
《尸子》曰:朔方之寒冰,厚六尺,木皮三寸?!稘h書》晁錯上書曰:夫海胡貊之地,積陰之處,木皮三寸,冰厚六尺。文穎注云:地寒故也。郭義恭《廣志》曰:北方地厚,寒冰厚三尺,地凍一丈。
 
  【曾冰百丈
飛雪千里】
東方朔《神異經》曰:北方有曾冰萬里,厚百丈。《尸子》曰:朔方之寒,地凍厚六尺。北極左右有不釋之冰?!冻o》曰:魂歸來北方不可止,曾冰峨峨,飛雪千里。王逸注:北極常寒。
 
  §賦
 
  【晉傅玄《大寒賦》】五行倏而驚騖兮,四節(jié)終而電逝。諒暑往而寒來,十二月而成歲。日月會于析木兮,重陰凄而增肅。在中冬之大寒兮,迅季旬而逾蹙。彩虹藏于虛廓兮,鱗介潛而長伏。若乃天地凜冽,庶極氣否,嚴霜夜結,悲風晝起,飛雪山積,蕭條萬里。百川咽而不流兮,冰凍合于四海。扶木憔悴于昫谷,若華零落于蒙汜。
 
  【晉陸士衡《感時賦》】悲夫冬之為氣,何忄替凜以蕭索?天悠悠而彌高,霧郁郁而四幕;夜綿邈而難終,日晼晚而易落。敷曾云之葳蕤,墜零雪之揮霍;寒冽冽而寢興,風謖謖而妄作。鳴枯條之泠泠,飛落葉之漠漠。山崆巄以含瘁,川蝟蛇而抱涸;望八極以漭,普宇宙而寥廓。伊天時之方慘,冒萬物之能歡;魚微微以求偶,獸岳岳而相攢;猿長嘯于林峰,鳥高飛于云端。
 
  【晉陸云《歲暮賦》】顓頊御時,玄冥統官。淪重陽于潛戶兮,嚴積陰于司寒。堅冰涸于川底兮,白雪隕于云端。時凜戾其可悲兮,氣蕭索以傷心。凄風愴其鳴條,落葉翻而棲林。獸藏丘而絕跡兮,鳥攀木而棲音。山振枯于曾嶺兮,人懷慘于重襟。
 
  【梁蕭子云《歲暮直廬賦》】日躔女度,歲華云暮;衡輕炭燥,權重泉涸。藏玄武于太陰,蟄騰蛇于高霧。日臨圭而易落,晷中杙而南傃;凝寒氣于廣庭,洞曾陰于端廡。風餮切而晚作,云滄浪而晦景;霰的皪于彤庭,霙葳蕤于丹屏。韜罘羜之飛棟,沒屠蘇之高影;始飄舞于圓池,終停華于方井。
 
  §詩
 
  【晉張華《冬初歲小會詩》】日月不留,四氣回周;節(jié)慶代序,萬國同休。庶尹群和,奉爵升朝;我有嘉禮,式宴百寮。
 
  【又《雜詩》】曰晷度隨天運,四時互相乘;東壁正昏中,涸陰寒節(jié)升。繁霜降當夕,悲風中夜興;朱炎青無光,蘭膏坐自凝。重衾無暖氣,挾纊如懷冰。
 
  【晉曹毗《詠冬詩》】綿邈冬宵永,凜厲寒氣升;離葉向晨落,長風振條興。夜靜輕響起,天清月暉澄;寒冰盈渠結,素霜竟欄凝。今載忽已暮,來正奄復仍。
 
  【宋謝靈運《歲暮詩》】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頹;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運往無淹物,年逝覺易催。
 
  【又《彭城宮中直感歲暮詩》】草草眷物徂,々矜歲殫;楚艷行復戚,吳趨感絕嘆。脩帶緩舊裳,素鬢改朱顏;晚暮悲獨坐,鳴鶗歇春蘭。
 
  【宋鮑昭《冬日詩》】嚴云亂山起,白日欲還次;曛霧蔽窮天,夕陰晦寒地。翰海有歸潮,衰容不還稚;今君且安歌,無念老方至。
 
  【梁簡文帝《十月戊寅詩》】暄塵是時息,靜坐對重巒;冬深柳條落,雪后桂枝殘。星明霧色盡,天白雁行單;云飛乍想閣,冰結遠疑紈。晚橘隱重屏,枯藤帶回竿;岳陰連水氣,山峰添月寒。
 
  【又《玄圃寒夕詩》】洞庭門未掩,金壸漏已催;曛煙生澗曲,暗色起林隈。雪花無有蒂,冰鏡不安臺;階楊始倒插,浦桂半新栽。陳根委落蕙,細葉發(fā)香梅;雁去銜蘆止,猿戲繞枝來。
 
  【又《冬詩》】茲園植蓺積,山谷久紆葳;賞興最多緒,真事亦因依。是節(jié)嚴冬景,寒云掩落暉;遠聞風瑟瑟,亂視雪霏霏。浪起川難渡,林深人至?。簧角荼侈熥?,野鳥歷塘飛。
 
  【北齊邢子才《冬日傷志詩》】昔日惰游士,任性少矜裁;朝驅馬腦勒,暮銜熊耳杯。折花贈淇水,撫瑟望藂臺;繁華宿昔改,衰病一時來。重以三冬月,愁云聚復開;天高日色淺,林勁鳥鳴哀。終風激檐宇,余雪滿條枚;遠游昔宛洛,踟躕今草萊。時事方去矣,撫已獨懷哉。
 
  【隋煬帝《冬夜詩》】不覺歲將盡,已復入長安;月影含冰凍,風聲凄夜寒。江海波濤壯,崤潼坂險難;無因寄飛翼,徒欲動和鑾。
 
  【北齊刑子才《酬魏收冬夜直史館詩》】年病從衡至,動息不自安;兼豆未能飽,重裘詎解寒。況乃冬之夜,霜氣有余酸;風音響北牖,月影度南端。燈光明且灰,華燭新復殘;衰顏依候改,壯志與時闌。體羸不盡帶,發(fā)落強扶冠;夜景將欲近,夕息故無寬。忽有清風贈,辭義婉如蘭;先言嘆三友,末言慚一官。麗藻高鄭衛(wèi),專學美齊韓;審喻雖有屬,筆削少能刊。高足自無限,積風良可摶;空想青云易,寧見赤松難。寄語東山道,高駕且盤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