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倫匯編皇極典創(chuàng)守部

古今圖書集成 作者:清·陳夢雷


 創(chuàng)守部總論
易經(jīng)
  屯卦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以震遇坎乾坤始交而遇險陷故其名為屯震
 動在下坎險在上是能動乎險中能動雖可以亨
 而在險則宜守正而未可遽進故筮得之者其占
 為大亨而利于正但未可遽有所往耳又初九陽
 居陰下而為成卦之主是能以賢下人得民而可
 君之象故筮立君者遇之則吉也
彖曰屯剛?cè)崾冀欢y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
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陰陽交而雷雨作雜亂晦冥塞乎兩間天下未
 定名分未明宜立君以統(tǒng)治而未可遽謂安寧之
 時也
初九盤桓利居貞利建侯



屯難之初以陽在下又居動體而上應(yīng)陰柔險
 陷之交故有盤桓之象然居得其正故其占利于
 居貞又本成卦之主以陽下陰為民所歸侯之象
 也故其象又如此而占者如是則利建以為侯也
象曰雖盤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革卦
彖曰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
革之時大矣哉



推革之道極乎天地變易時運終始也時運既
 終必有革而新之者王者之興受命于天故易世
 謂之革命
  鼎卦
象曰木上有火君子以正位凝命



鼎重器也故有正位凝命之意
書經(jīng)
  周書洛誥
周公曰己汝惟沖子惟終



周之王業(yè)文武始之成王當終之也
汝其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不享享多儀儀不及物
惟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凡民惟曰不享惟事其爽




此御諸侯之道也
乃惟孺子頒朕不暇聽朕教汝于棐民彝汝乃是不
蘉乃時惟不永哉篤敘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廢乃
命汝往敬哉茲予其明農(nóng)哉彼裕我民無遠用戾



此教養(yǎng)萬民之道也
王若曰公明保予沖子公稱丕顯德以予小子揚文
武烈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居師



此下成王答周公及留公也
惇宗將禮稱秩元祀咸秩無文惟公德明光于上下
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迓衡不迷文武勤教予沖子
夙夜毖祀王曰公功棐迪篤罔不若時



言周公之功所以輔我啟我者厚矣當常如是
 未可以言去也
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來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
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



此下周公許成王留等事也承保乃文祖受命
 民及光烈考武王者答誕保文武受民之言也
孺子來相宅其大惇典殷獻民亂為四方新辟作周
恭先曰其自時中乂萬邦咸休惟王有成績予旦以
多子越御事篤前人成烈答其師作周孚先考朕昭
子訓乃單文祖德



唐孔氏曰蓋周公與群臣篤前人成烈所以成
 成王之刑乃殫文祖德也
  無逸
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
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
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
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
五十年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
逸于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



則法也其指文王而言淫過也言自今日以往
 嗣王其法文王無過于觀逸游田以萬民惟正賦
 之供
  康王之誥
太保暨芮伯咸進相揖皆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
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誕受羑若恤克西土



張氏曰言克恤西土以文武基業(yè)本于西土亦
 不忘本也 臨川吳氏曰文王出羑里之囚天命
 始順西土文武所興之地言文武所以誕受天命
 以其能恤西土之民也
惟新陟王畢協(xié)賞罰勘定厥功用敷遺后人休今王
敬之哉張皇六師無壞我高祖寡命



張皇六師大戒戎備無廢壞我文武艱難寡得
 之基命也按召公此言若導(dǎo)王以尚威武者然守
 成之世多溺宴安而無立志茍不詰爾戎兵奮揚
 武烈則廢弛怠惰而陵遲之漸見矣成康之時病
 正在是故周公于立政亦懇懇言之
詩經(jīng)
  大雅下武
下武惟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此章美武王能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而有天
 下也


豐城朱氏曰圣人興王之業(yè)非先后固無
 以基之于前而先后在天之神非圣人無以配之
 于下蓋一代興王之業(yè)必世德之相承有以基之
 于其始而后圣德之受命有以成之于其終也周
 之王業(yè)自文王而始著自武王而始成是文王武
 王實造周矣然推原其始則文王之前固有王季
 也王季之前又有太王謂王業(yè)之所基不在于是
 而可乎夫惟太王王季文王既沒而其精神上與
 天合也是以武王繼之實能配彼在天之靈于鎬
 京焉則武王之繼三后謂非王業(yè)之所成而可乎
 詩人于此原其始而歸美于三后要其終而歸功
 于武王則夫任繼述之責者其必知所法矣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三山李氏曰武王所以配三后者以其繼世德
 之求故也起而求以繼之也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朱子曰求其世德而成王之孚孝思之至孰大
 于是
媚茲一人應(yīng)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昭茲來許
繩其祖武于萬斯年受天之祜



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來世能繼其跡則久荷
 天祿而不替矣
受天之祜四方來賀于萬斯年不遐有佐



定宇陳氏曰天且福之人將焉往宜來世之得
 人與得天相為長久也不徒賀之而尤佐之見人
 心藩屏王室之至也
  周頌天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岨矣岐有
夷之行子孫保之



言天作岐山而太王始治之太王既作而文王
 又安之于是彼險僻之岐山人歸者眾而有平易
 之道路子孫當世世保守而不失也
  武
于皇武王無競維烈允文文王克開厥后嗣武受之
勝殷遏劉耆定爾功



言武王無競之功實文王開之而武王嗣而受
 之勝殷止殺以致定其功也
冊府元龜
  創(chuàng)業(yè)
易曰云雷屯君子以經(jīng)綸孟子曰天下溺援之以道
其創(chuàng)業(yè)之謂乎神農(nóng)以前為而不有功成不居故無
得而稱焉炎帝下衰諸侯放恣蚩尢貪暴害于有眾
黃帝修德治兵順天行罰諸侯百姓咸所欣戴遂應(yīng)
土德之運而有天下非夫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
其孰能與于此商周開基其義益顯湯誥曰有夏昏
德民墜涂炭天乃錫王勇知表正萬邦泰誓曰予有
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貫盈天命誅之故云為淵驅(qū)魚
者獺也為叢驅(qū)爵者鹯也為湯武驅(qū)民者桀與紂也
漢魏以降豪杰□馳莫不英謀沈斷雄圖遠馭乘時
以建義任能以協(xié)力撥亂反正與民休息天人合符
乃膺大寶有以知天造草昧王業(yè)之艱難也

 創(chuàng)守部藝文
  創(chuàng)守論          唐楊夔
貞觀中文皇帝聽政之暇問房魏以創(chuàng)業(yè)守文之難
易房對以創(chuàng)業(yè)魏對以守文蓋房以經(jīng)綸之始備極
勤劬所以見創(chuàng)業(yè)之難矣魏以升平之后率多懈怠
所以見守文之難也然則創(chuàng)業(yè)之初雄豪未賓生民
嗷嗷唯德是歸所以開基之主皆乘釁而起睹覆車
之轍焉肯更修其軌哉當其云雷未亨天地猶蒙龍
虎交馳煙塵晝昏故得一士則前席以待問聞一言
則傾耳而聳聽用人若不及從諫若轉(zhuǎn)圓勇于得而
□于失冒履鋒鏑涉歷險危其取也既勞其得也亦
勤誠為創(chuàng)業(yè)之難也及乾坤霧霽山河有主四海之
內(nèi)罔不臣妾言而必從如影之附欲而必至如響之
應(yīng)愛之可以升九霄怒之可以擠九泉順意者駢肩
逆耳者畏忌好惡之情不由其臧否賞罰之道匪關(guān)
于功過下懾以求命眾怒而莫諫此所以為守文之
難也然則自漢而下有天下者孰不始則孜孜以親
萬機將傒乎治及時既平俗既康以泰自逸怠于庶
務(wù)者多矣其終而不惰者則幾希矣且創(chuàng)業(yè)之主既
得之后猶隳夙志以壞大業(yè)而況求既治之后即已
安之朝其能納讜言任正人屈己以順從抑心以從
下者不亦鮮乎魏文貞公守文之難豈初心盈中心
昃也總而論之療饑者易為食其創(chuàng)業(yè)乎醫(yī)者難為
藥其守文乎
  保業(yè)疏         宋司馬光
天下重器也得之至艱守之至艱王者始受天命之
時天下之人皆我比肩也相與角智力而爭之智竭
不能抗力屈不能支然后肯稽顙而為臣當是之時
有智力相偶者則為二相參者則為三愈多則愈分
自非智力首出于世則天下莫得而一也斯不亦得
之至艱乎及夫繼體之君群雄已服眾心已定上下
之分明強弱之勢殊則中人之性皆以為子孫萬世
如泰山不可搖也于是有驕惰之心生驕者玩兵黷
武窮泰極侈神怒不恤民怨不知一旦渙然四方潰
糜秦隋之季是也二者或失之強或失之弱其致敗
一也斯不亦守之至艱乎臣竊觀自周室東遷以來
王政不行諸侯多僭分崩離析不可勝紀凡五百有
五十年而合于秦秦虐用其民十有一年而天下亂
又八年而合于漢漢得天下二百有六年而其柄王
莽盜之十有七年而復(fù)為漢更始不能自保光武誅
除僭偽凡十有四年復(fù)能一之又一百五十有三年
董卓擅朝州郡瓦解更相吞噬至于魏氏海內(nèi)三分
凡九十有一年而合于晉晉得天下纔二十年惠帝
昏愚宗室作難群寇乘釁濁亂中原散為六七聚為
二三凡二百八十有八年而合于隋隋得天下纔二
十有八年煬帝無道九州幅裂八年而天下合于唐
唐得天下一百有二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于酒色
養(yǎng)其疽囊以為子孫不治之疾于是漁陽竊發(fā)而四
海橫流矣肅代以降方鎮(zhèn)跋扈號令不從朝貢不至
名為君臣實為讎敵陵夷衰微至于五代三綱頹絕
五常殄滅懷璽未暖處宮未安朝成夕敗有如逆旅
禍亂相尋戰(zhàn)爭不息流血成川澤聚骸成丘陵生民
之類其不盡者無幾矣于是太祖皇帝受命于上帝
起而拯之躬擐甲冑櫛風沐雨東征西伐掃除海內(nèi)
當是之時食不暇飽寢不遑安以為子孫建太平之
基大勛未集太宗皇帝嗣而成之凡二百二十有五
年然后大禹之跡復(fù)混而為一黎民遺種始有所息
肩矣由是觀之上下一千七百余年天下一統(tǒng)者五
百余年而已其間時時有小禍亂不可悉數(shù)國家自
平河東以來八十余年內(nèi)外無事然則三代以來治
平之世未有若今日之盛者也今民有十金之產(chǎn)猶
以為先人之所營苦身勞志謹而守之不敢失墜況
于承祖宗盛美之業(yè)奄有四海傳祚萬世可不重哉
可不審哉夏書曰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周書曰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臣愿陛下夙
興夜寐兢兢業(yè)業(yè)思祖宗之勤勞致王業(yè)之不易援
古以鑒今知太平之世難得而易失則天下生民至
于鳥獸草木無不幸甚矣
  惜時疏           前人
夏至陽之極也而一陰生冬至陰之極也而一陽生
故盛衰之相承治亂之相生天地之常經(jīng)自然之至
數(shù)也其在周易泰極則否否極則泰豐亨宜日中孔
子傳之曰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是以圣人當國家隆盛之
時則戒懼彌甚故能保其令聞永久無疆也凡守太
平之業(yè)者其術(shù)無他如守巨室而已今人有巨室于
此將以傳之子孫為無窮之規(guī)則必實其堂基壯其
柱石強其棟梁厚其茨蓋高其垣墉嚴其關(guān)鍵既成
又擇子孫之良者使謹守之日省而月視欹者扶之
弊者補之如是則雖亙千萬年無頹壞也夫民者國
之堂基也禮法者柱石也公卿者棟梁也百吏者茨
蓋也將帥者垣墉也甲兵者關(guān)鍵也是六者不可不
朝念而夕思也夫繼體之君謹守祖宗之成法茍不
隳之以逸欲敗之以讒則世世相承無有窮期及
夫逸欲以隳之讒以敗之神怒于上民怨于下一
旦渙然而去之則雖有仁智恭儉之君焦心勞力猶
不能救陵夷之運遂至于顛沛而不振嗚呼可不鑒
哉今國家以此承平之時立綱布紀定萬世之基使
如南山之不朽江河之不竭可以指顧而成耳失今
不為已乃頓足扼腕而恨之將何益矣詩云我日斯
邁而月斯征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時乎時乎誠難
得而易失也
  立國規(guī)模疏        元許衡
為天下國家有大規(guī)模規(guī)模既定循其序而行之使
無過焉無不及焉則治功可期否則心疑目眩變易
紛更日計有余而歲計不足未見其可也昔子產(chǎn)處
衰周之列國孔明用西蜀之一隅且有定論而終身
由之況堂堂天下可無一定之論而妄為之哉古今
立國規(guī)模雖各不同然其大要在得天下心得天下
心無他愛與公而已矣愛則民心順公則民心服既
順且服于為治也何有然開創(chuàng)之始重臣挾功而難
制有以害吾公小民雜屬而未一有以梗吾愛于此
為計其亦難矣自非英睿之君賢良之佐未易處也
勢雖難制必求其所以制眾雖未一必求其所以一
前慮卻顧因時順理予之奪之進之退之內(nèi)主甚堅
外行甚易日月摩周旋曲折必使吾之愛吾之公
達于天下而后已至是則紀綱法度施行有地天下
雖大可不勞而理也然其先后之序緩急之宜密有
定則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之是之謂規(guī)模國朝
土宇曠遠諸民相雜俗既不同論難遽定考之前代
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漢法可以長久故后魏遼金歷
年最多其他不能實用漢法皆亂亡相繼史冊具載
昭昭可見也后魏拓拔氏改姓元都云中遷洛十六
帝一百七十一年遼耶律改劉氏都臨潢徙無常處
九帝二百一十八年金完顏氏都上京遷燕九帝一
百一十八年前趙劉元海據(jù)平陽三主二十五年后
趙石勒都襄國六主三十二年前燕慕容皝都薊遷
鄴三主三十四年前秦苻堅都長安五主四十四年
后秦姚萇都長安三主三十四年南燕慕容德?lián)V
固二主十二年南涼禿發(fā)烏姑據(jù)廣固三主十八年
西秦乞伏國仁據(jù)金城四主四十七年后燕慕容垂
據(jù)中山鄴四主二十五年夏赫連勃勃據(jù)朔方三主
二十五年國家仍處遠漠無事論此必如今日形勢
非用漢法不宜也陸行資車水行資舟反之則必不
能行幽燕以北服食宜涼蜀漢以南服食宜熱反之
則必有變異以是論之國家當行漢法無疑也然萬
世國俗累朝勛貴一旦驅(qū)之下從臣仆之謀改就亡
國之俗其勢有甚難者茍非聽悟特達曉知中原實
歷代帝王為治之地則必咨嗟怨憤喧嘩其不可也
竊嘗思之寒之與暑固為不同然寒之變暑也始于
微溫溫而熱熱而暑積百有八十二日而寒氣始盡
暑之變寒其勢亦然山水之根力可破石是亦積之
之驗也茍能漸之摩之待以歲月心堅而確事易而
常未有不可變者然事有大小時有久近期小事于
遠則遷延虛曠而無功期大事于近則急迫倉惶而
不達此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也以北方之俗改用中國之法也
非三十年不可成功在昔金國初亡便當議此此而
不務(wù)孰為可務(wù)顧乃晏安逸豫垂三十年養(yǎng)成尾大
之勢祖宗失其機于前陛下繼其難于后外事征伐
內(nèi)撫瘡疾雖曰守成實如創(chuàng)業(yè)規(guī)模之定又難于向
時矣然尾大之勢計圣謀神算已有處之之道非臣
區(qū)區(qū)所能及也此外唯當齊一吾民之富實興學練
兵隨時損益稍為定制如臣輩者皆能論此在陛下
篤信而堅守之不雜小人不營小利不責近效不恤
浮言則天下之心庶幾可得而致治之功庶幾可成


 創(chuàng)守部紀事
貞觀政要貞觀十年太宗謂侍臣曰帝王之業(yè)開創(chuàng)
與守成孰難尚書左仆射房元齡對曰天地草昧群
雄競起攻破乃降戰(zhàn)勝乃□由此言之草創(chuàng)為難魏
征對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亂覆彼昏狡百姓樂推四
海歸命天授人與乃不為難然既得之后志趣驕逸
百姓欲靜而徭役不休百姓雕殘而侈豫不息國之
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則難太宗曰元齡昔
從吾定天下備嘗艱苦出萬死而遇一生所以見草
創(chuàng)之難也今草創(chuàng)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
與公等慎之
遼史道宗本紀大安二年九月己卯出太祖太宗所
御鎧仗示燕國王延禧諭以創(chuàng)業(yè)征伐之難
泳化類編洪武元年戊申春正月太祖謂侍臣曰朕
念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日不暇食夜不安寢又曰汝不知創(chuàng)
業(yè)之初其功實難守成之后其事尤難朕安敢懷宴
安而忘艱難哉
明寶訓洪武元年四月戊申太祖命畫古孝行及身
所經(jīng)歷艱難起家戰(zhàn)伐之事為圖以示子孫謂侍臣
曰朕家本業(yè)農(nóng)祖父偕祖母世承忠厚積善余慶以
及于朕今圖此者使后世觀之知王業(yè)艱難也詹同
等頓首曰陛下昭德垂訓莫此為切太祖曰富貴易
驕艱難易忽久遠易忘后世子孫生長深宮惟見富
貴習于奢侈不知祖宗積累之難故示之以此使朝
夕覽觀庶有所警也七月辛巳太祖與侍臣論及創(chuàng)
業(yè)之難太祖曰朕賴將帥之力掃除禍亂以成大業(yè)
今四海漸平朕豈不欲休養(yǎng)以自娛然所畏者天所
懼者民茍所為一有不當上違天意下失民心馴致
其極而天怒人怨未有不危亡者矣朕每念及之中
心惕然
明昭代典則洪武元年十一月上諭皇太子曰自古
帝王以天下為憂者惟創(chuàng)業(yè)之艱中興之主及守成
賢君能之其尋常之君不以天下為憂反以天下為
樂國亡自此而始何也帝王得國之初天必授于有
德者然頻履憂患而得之其得之也難故其憂之也
深若守成繼治之君常存敬畏以祖宗憂天下之心
為心則永受天命茍生怠慢危亡必至可不畏哉
太祖朝罷召宿衛(wèi)武臣諭之曰朕與爾等起布衣歷
戰(zhàn)陣十五六年乃得成功朕今為天子卿等亦任顯
榮居富貴非偶然也朕提孤軍應(yīng)敵危亦甚矣然每
出師必戒將士毋妄殺毋焚民居此心簡在上帝故
有今日卿等亦思曩時在民間視元之將帥輕裘肥
馬氣焰赫然何敢望之然彼之君民不思祖宗創(chuàng)業(yè)
之難驕淫奢侈但顧一身逸樂不恤生民疾苦一旦
天更其運非特不能保其富貴遂至喪身滅名今歷
數(shù)在朕朕何敢驕怠??终聫U缺日慎一日自非
犒賞將士宴百官享外使未嘗設(shè)宴為樂爾等亦須
勤身守法勿忘貧賤之時勿為驕奢淫佚之事則身
常榮而家常裕矣
明昭代典則洪武三年十一月戊戌大宴功臣宴罷
上曰創(chuàng)業(yè)之際朕與卿等勞心苦力艱難多矣今天
下已定朕日理萬機不敢斯須自逸誠思天下大業(yè)
以艱難得之必當以艱難守之卿等今皆安享爵位
優(yōu)游富貴不可忘艱難之時人之常情每謹于憂患
而忽于宴安然不知憂患之來常始于宴安也明者
能燭于未形昧者猶蔽于已著事未形猶可圖也患
已著則無及矣大抵人處富貴欲不可縱欲縱則奢
情不可佚情佚則淫奢淫之至憂危乘之今日與卿
等宴飲極歡恐久而忘其艱難故戒勉也
大政紀洪武六年正月辛酉上諭儒臣詹同曰朕嘗
思聲色乃伐性之斧斤易以溺人一有溺焉則禍敗
隨之故其為害甚于鴆毒朕觀前代人君以此敗亡
者不少蓋為君居天下之尊享四海之福靡曼之色
窈窕之聲何求而不得茍不知遠之則小人乘間納
其淫邪不為迷惑者有幾況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之君為子孫
之承式尤不可以不謹同對曰不邇聲色昔成湯所
以能垂裕后昆陛下此言端本澄源誠萬世子孫之
法也
明寶訓洪武十六年三月庚戌太祖與侍臣論歷代
創(chuàng)業(yè)及國祚修短侍臣皆曰前代祚運之長莫逾成
周其次莫如漢諫議大夫唐鐸進曰三代以后起布
衣而有天下者惟漢高帝及陛下而已陛下祖宗積
德累善至于陛下遂膺天命以臣觀之非漢高所及
漢高除秦苛法雜伯道而不純陛下去元弊政一復(fù)
先王之舊所謂撥亂世反之正漢高帝不事詩書陛
下留心圣學告諭萬方自為制命卓然與典謨訓誥
相表里漢高初欲都洛陽聞婁敬之言始都關(guān)中陛
下一渡江即以金陵為定鼎之地萬世之基固肇于
此故非漢高所及太祖曰周家自公劉后稷世積忠
厚至文王三分有二武王始有天下若使其后君非
成康臣非周召益修厥德則文武之業(yè)何能至八百
歲之久乎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使吾后世子孫
皆如成康輔弼之臣皆如周召則可以祈天永命國
祚綿昌侍臣頓首曰陛下之言宗社萬年之福也
明寶訓洪武二十二年六月庚子太祖退朝與侍臣
論及守成之道太祖曰人常慮危乃不蹈危常慮患
乃不及患車行于峻□而仆于平地者慎于難而忽
于易也保天下亦如御車雖治平何可不慎
明昭代典則洪武二十八年八月□諭禮部曰自古
國家建立法制皆在始受命之君起自側(cè)微備歷世
故艱難周知人情善惡恐后世守成之君生長深宮
未諳世故山林初出之士自矜己長至有奸賊之臣
徇權(quán)利作聰明上不能察而信任之變更祖法以敗
亂國家貽害天下故日夜精思立法垂后求為不刊
之典昔漢高祖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者不王以后諸
呂用事盡改其法遂至國家大亂劉氏幾亡此可為
深戒者朕少遭亂離賴皇天眷命剪除群雄混一天
下即位以來勞神焦思定制立法革元弊政至于開
導(dǎo)后世復(fù)為祖訓一編立為家法俾子孫世世守之
爾禮部其以朕祖訓頒行天下諸司使知朕立法垂
后之意永為遵守后世敢有言改更祖法者即以奸
臣論無赦
大政記永樂十二年五月癸酉朔駐蹕楊林戌上閱
武之暇皇太孫侍語及創(chuàng)業(yè)守成之難上曰前代帝
王多有生長深宮狃于富貴安逸不通古今不識民
艱經(jīng)國之務(wù)懵然弗究而至于亡者朕嘗以之為戒
汝將來有嗣統(tǒng)之責須勉力學問于凡天下之事不
可不周知人之艱難不可不涉歷聞見廣而涉歷多
自然心胸開豁于萬幾之來皆有以處之而不差矣
如此非惟不負祖宗之付托亦有福澤被及下人勉
之勉之
宣德五年三月上御武英殿與侍臣論漢以下創(chuàng)業(yè)
諸君侍臣有言漢高帝之大度有言唐太宗之英武
有言宋太祖之仁厚不相上下者上曰唐太宗宋太
祖皆假借權(quán)力襲取天下太宗慚德尤多漢高帝及
我太祖皇帝起布衣光明正大可比而同然漢高帝
除秦苛政而禮文制度不修我太祖剪除群雄革前
元弊俗申明先王之教要為過之侍臣皆叩首以為
至論

 創(chuàng)守部雜錄
荀悅漢紀論高祖開建大業(yè)統(tǒng)畢元功度量規(guī)矩不
可尚矣天下初定庶事草創(chuàng)故韶夏之音天下未聞

袁崧后漢書世祖以渺渺之祚起于白水之濱身屈
更始之助位與群豎并列于時懷璽者十余建旗者
數(shù)百高才者居之南面疾足者為之王公茫茫九州
瓜分臠割泯泯蒼生塵消鼎沸扇之以仁風驅(qū)之以
大威霜雪被而荊棘枯綱維振而逆鱗埽群材畢奏
人鬼與能數(shù)年之間廓清四海雖曰中興與夫創(chuàng)業(yè)
者庸有異乎
貞觀政要范氏祖禹曰自古創(chuàng)業(yè)而失之者寡守成
而失之者多周公曰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
乃不知稼穡之艱難故禍亂未嘗不生于安逸也然
非特草創(chuàng)之君守成為難其后嗣守成尤難也
林氏之奇曰創(chuàng)業(yè)之難雖庸人亦知其然守成之難
雖明者亦有所忽周宣王六月出師不以為難而末
年庭燎鄉(xiāng)晨以視朝為不易漢高帝好謀能聽從諫
若轉(zhuǎn)圜之易而末年欲易太子以聽言為甚難是以
文帝之世賈生有厝火積薪之言太宗之世魏征有
失于安逸之戒愚按自古人君創(chuàng)業(yè)守成鮮有身兼
之者周武漢高創(chuàng)業(yè)者也而不及守成成康文景守
成者也而不及創(chuàng)業(yè)惟神禹在帝位十年成湯在帝
位十三年兼創(chuàng)業(yè)守成之事者也然以書傳考之禹
不以治水敷土為難而以本固邦寧為難湯不以升
侕伐桀為難而以時忱克終為難豈創(chuàng)業(yè)果易而守
成果難乎蓋創(chuàng)業(yè)逆境也可以進德守成順境也易
以喪德太宗身兼創(chuàng)業(yè)守成之事不以其已能者自
滿而以其未能者為懼其致貞觀之治也宜哉
金史太祖本紀贊太祖初定東京即除遼法遼主播
越宋納歲幣以幽薊武朔等州與宋而置南京于平
州宋人終不能守卒之遼主見獲宋主被執(zhí)雖功成
于天會間而規(guī)模運為實目此始金有天下百十有
九年太祖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底定大業(yè)傳之子孫
嗚呼雄哉
問奇類林自樂編論自古創(chuàng)業(yè)之君未嘗短命大富
大貴之人未嘗瘵損彼豈以逸得之此唐一庵之論
也周公以無逸告成王亦是此意一庵夫有所受之
耶雖然創(chuàng)業(yè)之君大富貴之人大都起于寒微雖未
嘗逸樂豢養(yǎng)人見其形甚勞而不知傷生之事則少
繼體之君豐腴之人逸樂豢養(yǎng)人見其肢體甚逸而
不知其傷生之事多矣一庵謂逸則易病因氣滯來
恐未足以盡之
讀書隅見開基人君干卦似之中興人君復(fù)卦似之
其覆露蒼生同一造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