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四十二 昭二年,盡四年

春秋左傳正義 作者:


 

  【經(jīng)】二年,春,晉侯使韓起來聘。
  夏,叔弓如晉。叔弓,叔老子。
  秋,鄭殺其大夫公孫黑。書名,惡之。薰隧盟,子產(chǎn)不討,遂以為卿故書之。○惡,烏路反。
  [疏]“書名”至“書之”。
  ○正義曰:傳稱子產(chǎn)數(shù)其罪,是書名為惡之也。往年傳云“子晢上大夫”也。則非卿,非卿則不合書。薰隧之盟,子晢強與卿列,子產(chǎn)不討,即以為卿,故書之。

  冬,公如晉,至河乃復。吊少姜也,故還。○少,詩照反,傳放此。
  季孫宿如晉。致襚服也。公實以秋行,冬還乃書。○致襚,音遂。
  [疏]注“致襚”至“乃書”。
  ○正義曰:傳稱“季孫宿遂致服焉”,知其致襚服也。傳說此事,文正在冬上,而經(jīng)書在冬,知公實以秋行,至冬還乃書,即書還時日月,不復追言秋,故文在冬也。

  【傳】二年,春,晉侯使韓宣子來聘,(公即位故。)
  [疏]注“公即位故”。
  ○正義曰:傳言“且告為政而來見”,則其來非獨為為政,故知主為公即位故也。襄元年傳曰:“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是也。

  且告為政而來見,禮也。代趙武為政。雖盟主,而脩好同盟,故曰“禮”?!?/em>見,賢遍反。好,呼報反。
  [疏]注“代趙武為政”。
  ○正義曰:五年傳曰:“韓起之下”,有“趙成、中行吳、魏舒、范鞅、知盈”。則六者,三軍之將佐也。韓起代趙武將中軍。趙成繼父為卿,代韓起也。

  觀書於大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易象》,上下經(jīng)之象辭?!遏敶呵铩罚酚浿邥??!洞呵铩纷裰芄湟孕蚴?,故曰“周禮盡在魯矣”。
  [疏]“觀書”至“王也”。
  ○正義曰:大史之官職掌書籍,必有藏書之處,若今之秘閣也。觀書於大史氏者,氏猶家也,就其所司之處,觀其書也。見《易象》,《易象》魯無增改,故不言“魯易象”。其《春秋》用周公之法,書魯國之事,故言“《魯春秋》”也。魯國寶文王之書,遵周公之典,故云“周禮盡在魯矣”。文王、周公,能制此典,因見此書,而追嘆周德:吾乃於今日始知周公之德,以周公制《春秋》之法故也;與周之所以得王天下之由,由文王以圣德,能作《易象》故也。此二書,晉國亦應有之,韓子舊應經(jīng)見,而至魯始嘆之,乃云“今知”者,因味其義,而善其人,非為素不見也。

  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em>《易象》、《春秋》,文王周公之制。當此時,儒道廢,諸國多闕,唯魯備,故宣子適魯而說之?!?/em>以王,于況反,周弘正依字讀。說音悅。
  [疏]注“易象”至“魯矣”。
  ○正義曰:《易》有六十四卦,分為上下二篇。及孔子,又作《易傳》十篇以翼成之。后世謂孔子所作為傳,謂本文為經(jīng),故云上下經(jīng)也?!兑住肺耐蒲葚池裕笪锒鵀橹o,故《易·系辭》云:“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庇衷疲骸耙渍?,象也?!笔枪手^之“易象”??鬃邮鲐韵驴傓o,謂之為“彖”。述爻下別辭,謂之為“象”。以其無所分別,故別立二名以辨之。其實卦下之語,亦是象物為辭,故二者俱為象也。定四年傳稱“分魯公以備物典策”,所言“典策”,則史官書策之法,若發(fā)凡言例,皆是周公制之。周衰之后,諸國典策各違舊章,唯《魯春秋》遵此周公之典,以序時事,故云“周禮盡在魯矣”。注“易象”至“說之”。
  ○正義曰:《易象》,文王所作;《春秋》,周公垂法,故杜雙舉,釋之云:“《易象》、《春秋》,文王、周公之所制也?!兑住は缔o》云:“《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鄭玄云:“據(jù)此言,以《易》是文王所作,斷可知矣。且史傳讖緯,皆言文王演《易》,演謂為其辭以演說之,《易經(jīng)》必是文王作也。”但《易》之爻辭,有箕子之“明夷利貞”,箕子明傷,乃在武王之世,文王不得言之。又云“王用亨于岐山”,又云“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二者之意,皆斥文王。若是文王作經(jīng),無容自伐其德,故先代大儒鄭眾、賈逵等,或以為卦下之彖辭,文王所作;爻下之象辭,周公所作。雖復紛競大久,無能決當是非。杜今雙舉并釋,以同鄭說也。然據(jù)傳先言《易象》,后言《春秋》,則應先云周之所以王,與周公之德也。今傳乃先云“周公之德”者,《易象》諸國同有,其《春秋》獨遵周公典法,韓子美周禮在魯,故先云周公之德。

  公享之。季武子賦《綿》之卒章。《綿》,《詩·大雅》。卒章取文王有四臣,故能以綿綿致興盛。以晉侯比文王,以韓子比四輔。○四臣:大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四輔,謂先后、奔走、疏附、御侮。
  [疏]注“文王有四臣”。
  ○正義曰:《綿》詩云:“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弊⒃疲骸奥氏掠H上曰疏附,相道前后曰先后,喻德宣譽曰奔奏,武臣折沖曰御侮。”

  韓子賦《角弓》。《角弓》,《詩·小雅》。取其“兄弟昏姻,無胥遠矣”。言兄弟之國宜相親。季武子拜曰:“敢拜子之彌縫敝邑,寡君有望矣?!?em>彌縫,猶補合也。謂以兄弟之義?!?/em>縫,扶恭反。合,如字,一音閤。武子賦《節(jié)》之卒章。《節(jié)》,《詩·小雅》。卒章取“式訛爾心,以畜萬邦”,以言晉德可以畜萬邦?!?/em>節(jié),才結(jié)反,徐又如字。訛,五禾反。既享,宴于季氏,有嘉樹焉,宣子譽之。譽其好也。○譽音馀,注同。
  [疏]注“譽其好也”。
  ○正義曰:服虔云:“譽,游也。宣子游其樹下。夏諺曰:‘一游一譽,為諸侯度?!彼闹V,《孟子》文也。若是游於其下,宣子本自無言,武子何以輒對?故杜以為譽其美好也。

  武子曰:“宿敢不封殖此樹,以無忘《角弓》?!?em>封,厚也。殖,長也?!?/em>長,丁丈反。遂賦《甘棠》。《甘棠》,《詩·召南》。召伯息於甘棠之下,詩人思之,而愛其樹。武子欲封殖嘉樹如甘棠,以宣子比召公?!?/em>召,上照反,下同。宣子曰:“起不堪也,無以及召公。”宣子遂如齊納幣,為平公聘少姜?!?/em>為,于偽反,下“為之請”同。見子雅。子雅召子旗,子旗,子雅之子。使見宣子。宣子曰:“非保家之主也,不臣。”志氣亢?!?/em>見,賢遍反,下“見彊”同???,苦浪反。見子尾。子尾見彊。彊,子尾之子。宣子謂之如子旗。亦不臣。大夫多笑之。唯晏子信之,曰:“夫子,君子也。夫子,韓起。君子有信,其有以知之矣?!?em>為十年齊欒施、高彊來奔張本。自齊聘於衛(wèi),衛(wèi)侯享之。北宮文子賦《淇澳》。《淇澳》,《詩·衛(wèi)風》。美武公也。言宣子有武公之德。○淇音其,澳,於六反。宣子賦《木瓜》。《木瓜》,亦《衛(wèi)風》。義取於欲厚報以為好?!?/em>好,呼報反,后文注皆同。夏,四月,韓須如齊逆女。須,韓起之子。逆少姜。齊陳無宇送女,致少姜。少姜有寵於晉侯,晉侯謂之少齊。為立別號,所以寵異之。○少,詩照反。
  [疏]注“為立”至“異之”。
  ○正義曰:婦人稱姓,姜是其常。蓋以其齊女,故以“齊”為別號,所以寵異之。言少姜、少齊,蓋本字為少也。服虔云:“所以寵異,不與齊眾女字等,言齊國如此好女甚少?!?

  謂陳無宇非卿,欲使齊以適夫人禮送少姜?!?/em>適,丁歷反。執(zhí)諸中都。中都,晉邑。在西河界休縣東南?!?/em>界音介。休,許蚪反。少姜為之請曰:“送從逆班,班,列也。
  [疏]“送從逆班”。
  ○正義曰:《昏禮》:“諸侯以下,法當親迎,有故得使卿。”明是使上卿也?;溉陚骼疲骸胺补抻跀硣?,姊妹則上卿送之,以禮於先君。公子則下卿送之。於大國,雖公子,亦上卿送之。”是送者與逆者,俱為上卿,是送者依逆者班列。若公子嫁於敵國,及姊妹嫁於小國,皆下卿送之,是降逆者一等。公子嫁於小國,上大夫送之,是降逆者二等也。若晉以少姜為夫人,當以上卿逆,齊當以上卿送,是亦送逆同班。少姜據(jù)多言之,故云“送從逆班”?;蚩蓵x使公族大夫逆少姜,元不以夫人之禮,則同妾媵之屬,送者皆從者班次,不與桓三年逆夫人之禮同。少姜據(jù)此而言,故云“送從逆班”也。劉炫云:“《昏禮》:‘諸侯以下,法當親迎,有故得使卿?!魇鞘股锨湟病7怖疲骸补抻跀硣?,姊妹則上卿送之,公子則下卿送之?!撬捅办赌嬲咭坏龋试扑驼邚哪嬲咧啻?,言當卑於逆者也?!?

  畏大國也,猶有所易,是以亂作?!?em>韓須,公族大夫。陳無宇,上大夫。言齊畏晉,改易禮制,使上大夫送,遂致此執(zhí)辱之罪。蓋少姜謙以示譏。

  叔弓聘于晉,報宣子也。此春韓宣子來聘。晉侯使郊勞。《聘禮》:賓至近郊,君使卿勞之?!?/em>勞,力報反,注皆同。辭曰:“寡君使弓來繼舊好,固曰‘女無敢為賓!’徹命於執(zhí)事,敝邑弘矣。徹,達也。○女音汝,下及注皆同。敢辱郊使?請辭?!?em>辭郊勞?!?/em>使,所吏反,下同。致館,辭曰:“寡君命下臣來繼舊好,好合使成,臣之祿也。得通君命,則於已為榮祿。敢辱大館?”敢,不敢。叔向曰:“子叔子知禮哉!吾聞之曰:‘忠信,禮之器也。卑讓,禮之宗也?!?em>宗猶主也。辭不忘國,忠信也。謂稱舊好。先國后已,卑讓也。始稱敝邑之弘,先國也。次稱臣之祿,后已也。《詩》曰:‘敬慎威儀,以近有德。’夫子近德矣。”《詩·大雅》?!?/em>近,附近之近,下同。
  秋,鄭公孫黑將作亂,欲去游氏而代其位,游氏,大叔之族。黑為游楚所傷,故欲害其族?!?/em>去,起呂反。傷疾作而不果。前年游楚所擊創(chuàng)?!?/em>創(chuàng),初良反。駟氏與諸大夫欲殺之。駟氏,黑之族。子產(chǎn)在鄙聞之,懼弗及,乘遽而至。遽,傳驛?!?/em>遽,其據(jù)反?!稜栄拧吩疲骸绑r,遽,傳也。”孫炎注云:“傳車驛馬?!眰?,中戀反。驛音亦。
  [疏]注“據(jù)傳驛”。
  ○正義曰:《釋言》云:“髍,遽,傳也?!睂O炎曰:“傳車驛馬也。”

  使吏數(shù)之,責數(shù)其罪。曰:“伯有之亂,在襄三十一年。以大國之事,而未爾討也。務共大國之命,不暇治女罪?!?/em>共音恭,下文注皆同。爾有亂心,無厭,國不女堪。專伐伯有,而罪一也。昆弟爭室,而罪二也。謂爭徐吾犯之妹?!?/em>厭,於鹽反。薰隧之盟,女矯君位,而罪三也。謂使大史書七子?!?/em>矯,居表反。有死罪三,何以堪之?不速死,大刑將至?!痹侔莼?,辭曰:“死在朝夕,無助天為虐?!弊赢a(chǎn)曰:“人誰不死。兇人不終,命也。作兇事,為兇人。不助天,其助兇人乎?”請以印為褚?guī)煛?em>印,子晳之子。褚?guī)煟泄??!?/em>朝,如字,下同。印,一刃反。褚,張呂反,注同。
  [疏]“死在”至“為虐”。
  ○正義曰:言我創(chuàng)疾見作,死在朝夕之間。天已虐我,無更助天為為虐也。
  ○注“褚?guī)熓泄佟薄?br />  ○正義曰:蓋相傳說也。

  子產(chǎn)曰:“印也若才,君將任之。不才,將朝夕從女。女罪之不恤,而又何請焉?不速死,司寇將至?!逼咴?,壬寅,縊。尸諸周氏之衢,衢,道也。○衢,其于反。加木焉。書其罪於木,以加尸上。
  晉少姜卒。公如晉,及河晉侯使士文伯來辭,曰:“非伉儷也,晉侯溺於所幸,為少姜行夫人之服,故諸侯吊。不敢以私煩諸侯,故止之。○伉,苦浪反。儷,力計反。
  [疏]“非伉儷也”。
  ○正義曰:成十一年注云:“伉,敵也。儷,耦也?!毖陨俳擎?,非敵身對耦之人也。少姜是妾,杜言晉侯“為少姜行夫人之服”者,以明年傳云“寡君在縗绖之中”,知其為之服也。

  請君無辱!”公還,季孫宿遂致服焉。致少姜之襚服。公以末秋行,始冬還,乃書之,故經(jīng)在冬。叔向言陳無宇於晉侯曰:“彼何罪?彼,無宇。君使公族逆之,齊使上大夫送之,猶曰不共,君求以貪,國則不共,逆卑於送,是晉國不共。而執(zhí)其使。君刑已頗,何以為盟主?頗,不平?!?/em>使,所吏反。頗,普多反。且少姜有辭?!?em>謂請無宇之辭。冬,十月,陳無宇歸。晉侯赦之。
  十一月,鄭印段如晉吊。吊少姜。
  【經(jīng)】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原卒。(襄二十五年盟重丘?!?/em>重,直恭反。)
  [疏]注“襄二”至“重丘”。
  ○正義曰:杜《世族譜》,滕成公是文公之子。成十六年滕子卒。自爾以來,襄五年盟于戚,九年于戲,十一年于亳城北,十九年于???,二十年于澶淵,二十五年于重丘,皆魯、滕俱在,凡六同盟。但經(jīng)、傳更無明文,未知皆是滕成公以否。杜氏之意疑,故指重丘近者而言。劉炫以為皆是滕成公而規(guī)杜氏,非也。

  夏,叔弓如滕。
  五月,葬滕成公。卿共小國之葬,禮過厚。葬襄公,滕子來會,故魯厚報之?!?/em>共音恭,傳仿此。
  秋,小邾子來朝。
  八月,大雩。
  冬,大雨雹。無傳。記災。○雨,于付反。雹,蒲學反。
  北燕伯款出奔齊。不書大夫逐之而言奔,罪之也。書名,從告。
  [疏]注“不書”至“從告”。
  ○正義曰:傳稱“燕大夫比以殺公之外嬖,公懼,奔齊”。是被逐而出,非自去也。傳又云:“書曰:‘北燕伯款出奔齊’,罪之?!笔侵倌嵝乱?,不書大夫逐之,而言其自奔,是罪之也?!夺尷吩唬骸爸T侯奔亡,皆迫逐而茍免,非自出也。傳稱孫林父、甯殖出其君,名在諸侯之策。此以臣名赴告之文也。仲尼之經(jīng),更沒逐者主名,以自奔文,責其君不能自安自固,所犯非徒所逐之臣也。衛(wèi)赴不以名,而燕赴以名,各隨赴而書之,義在彼,不在此也。傳不發(fā)於蔡朱、衛(wèi)衎,而發(fā)於燕款者,款罪輕於衛(wèi)衎,而重於蔡朱,故舉中示例,以兼通上下也。晉悼感衛(wèi)衎而發(fā)問,師曠恃其目盲,因問以極言,且明君不能君,故臣亦不能臣,罪不純在臣也。”杜言在彼不在此者,書其出奔,已是罪賤,不假書名以見罪。故名與不名,皆從本赴,不復更見義也。

  【傳】三年,春,王正月,鄭游吉如晉,送少姜之葬。梁丙與張趯見之。(二子,晉大夫?!?/em>趯,他歷反。)梁丙曰:“甚矣哉!子之為此來也。”(卿共妾葬,過禮甚?!?/em>為,于偽反。)子大叔曰:“將得已乎?(言不得止。)昔文、襄之霸也,(晉文公、襄公。)
  [疏]“文襄”至“霸也”。正義曰:襄是文公子,能繼父業(yè),故連言之。其命朝聘之之數(shù),吊葬之使,皆文公令之,非襄公也。

  其務不煩諸侯,令諸侯三歲而聘,五歲而朝,有事而會,不協(xié)而盟。明王之制,歲聘間朝,在十三年,今簡之?!?/em>間,間廁之間。
  [疏]注“明王”至“簡之”。正義曰:十三年傳云:“明王之制,使諸侯歲聘以志業(yè),間朝以講禮,再朝而會以示威,再會而盟以顯昭明?!北酥^諸侯於天子朝聘會盟之數(shù),計十二年而有八聘、四朝、再會、一盟。此說文、襄之霸令諸侯朝聘霸主、大國之法也。諸侯朝天子,因朝而為盟會,所以同好惡,獎王室。霸主之合諸侯,不得令其同盟以獎已,故令有事而會,不協(xié)而盟,不復設(shè)年限之期。周室既衰,政在霸主。霸主不可自同天子,以明王舊制大煩諸侯,不敢依用,故設(shè)此制以簡之。

  君薨,大夫吊,卿共葬事。夫人,士吊,大夫送葬。先王之制,諸侯之喪,士吊,大夫送葬。在三十年。蓋時俗過制,故文、襄雖節(jié)之,猶過於古。足以昭禮、命事、謀闕而已,朝聘以昭禮,盟會以謀闕。無加命矣。命有常。今嬖寵之喪,不敢擇位,而數(shù)於守適,不敢以其位卑,而令禮數(shù)如守適夫人。然則時適夫人之喪,吊送之禮,以過文、襄之制?!?/em>而數(shù),所具反,徐所主反。適,丁歷反,注同,本或作“嫡”,下同。令,力呈反。
  [疏]“今嬖”至“守適”。正義曰:今嬖寵賤妾之喪,不敢計擇妾位卑賤,而令禮數(shù)即同於守適夫人也。言守適者,夫守外職,妻守內(nèi)職。言夫人守內(nèi)官之適長,故以守適言夫人也。文、襄之制,夫人喪,士吊,大夫送葬。今游吉,卿也,而云“同於守適則於時適夫人喪,已令卿送葬矣。故杜云“然則時適夫人之喪,吊送之禮,以過文襄之制”也。劉炫云:“不敢擇取使人於卑賤之位,而禮數(shù)同於守內(nèi)官之適夫人也?!?

  唯懼獲戾,豈敢憚煩?少姜有寵而死,齊必繼室。繼室,復薦女?!?/em>復,扶又反,下不出者皆同。今茲吾又將來賀,不唯此行也?!睆堏屧唬骸吧圃?!吾得聞此數(shù)也。然自今子其無事矣。譬如火焉,火,心星。火中,寒暑乃退。心以季夏昏中而暑退,季冬旦中而寒退。
  [疏]注“心以”至“寒退”。
  ○正義曰:《月令》:“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氐后即次房心,是季冬旦火中也。

  此其極也,能無退乎?晉將失諸侯,諸侯求煩不獲?!?em>言將不能復煩諸侯。
二大夫退。子大叔告人曰:“張趯有知,其猶在君子之后乎!”譏其無隱諱?!?/em>知音智。
  丁未,滕子原卒。同盟,故書名。同盟於襄之世,亦應從同盟之禮,故傳發(fā)之。
  [疏]注“同盟”至“發(fā)之”。
  ○正義曰:文三年,王子虎卒,傳曰:“吊如同盟,禮也”。杜云:“王子虎與僖公同盟于翟泉,文公是同盟之子,故赴以名?!比粍t與其父盟,得以名赴其子。於子虎之卒,既已發(fā)傳,而此復發(fā)者,以子虎非諸侯,又滕入春秋以來,未嘗書滕子名,故於此重發(fā)傳也。

  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復以女繼少姜。曰:“寡君使嬰曰:‘寡人原事君,朝夕不倦,將奉質(zhì)幣,以無失時,則國家多難,是以不獲。不得自來?!?/em>朝,如字。質(zhì),徐之一反,又音如字。難,乃旦反。不腆先君之適,謂少姜?!?/em>腆,他典反。以備內(nèi)官,焜燿寡人之望,則又無祿,早世隕命,寡人失望。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顧齊國,辱收寡人,徼福於大公、丁公,徼,要也。二公,齊先君。言收恤寡人,則先君與之福也?!?/em>焜,胡本反,又音昆,服云“明也”。燿,羊照反,服云“照也”。隕,于敏反。好,呼報反。徼,古堯反。大公,音泰。要,一遙反。
  [疏]“焜燿寡人之望”。
  ○正義曰:服處云:“燿,照也。焜,明也。”言得備妃嬪之列,照明已之意望也。

  照臨敝邑,鎮(zhèn)撫其社稷,則猶有先君之適,適夫人之女。及遺姑姊妹,遺,馀也。
  [疏]“及遺姑姊妹”。
  ○正義曰:姑姊妹,亦先君之女也。上云“先君之適”,謂適夫人所生。“及遺姑姊妹”,謂非夫人所生者也。

  若而人。言如常人,不敢譽?!?/em>譽音馀。君若不棄敝邑,而辱使董振擇之,以備嬪嬙,寡人之望也?!?em>董,正也。振,整也。嬪嬙,婦官?!?/em>振,之刃反,一音真,注同。嬙,本又作“弞”,在良反。
  [疏]注“董正”至“婦官”。
  ○正義曰:“董,正”,《釋詁》文也。振為整理之意。言正整選擇,示精審也?!吨芏Y》:“天子有九嬪?!眿迨菋D官,知嬙亦婦官。哀元年傳說“夫差宿有妃嬙婦御焉”,蓋周末婦官有此名。漢成帝時,匈奴來朝,詔以掖庭王嬙賜之,是名因於古也。

  韓宣子使叔向?qū)υ唬骸肮丫?。寡君不能獨任其社稷之事,未有伉儷,在縗绖之中,是以未敢請。制夫人之服,則葬訖,君臣乃釋服?!?/em>任音壬??\,本亦作“衰”,七雷反。绖,直結(jié)反。
  [疏]“未有伉儷”。
  ○正義曰:少姜本非正夫人,而云“未有伉儷”者,蓋晉侯當時無正夫人。其繼室者,使韓起上卿逆之,鄭罕虎如晉賀之,則后娶者為夫人也。

  君有辱命,惠莫大焉。若惠顧敝邑,撫有晉國,賜之內(nèi)主,豈惟寡君,舉群臣實受其貺。其自唐叔以下,實寵嘉之?!?em>唐叔,晉之祖?!?/em>貺音況。
  [疏]“舉群臣”。
  ○正義曰:舉亦皆之義,言舉朝群臣也。

  既成昏,許昏成。晏子受禮,受賓享之禮。叔向從之宴,相與語。叔向曰:“齊其何如?”問興衰。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為陳氏矣!不知其他,唯知齊將為陳氏。○“吾弗知”絕句。公棄其民而歸於陳氏。棄民不恤。齊舊四量:豆、區(qū)、釜、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四豆為區(qū),區(qū)斗六升。四區(qū)為釜,釜六斗四升。登,成也。量音亮,下及注同。區(qū),烏侯反,注及下皆同。釜十則鍾。六斛四斗。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鍾乃大矣。登,加也。加一,謂加舊量之一也。以五升為豆,五豆為區(qū),五區(qū)為釜,則區(qū)三斗,釜八斗,鍾八斛?!?/em>舊本以五升為豆,四豆為區(qū),四區(qū)為釜,直加豆為五升,而區(qū)釜自大。故杜云“區(qū)二斗,釜八斗”是也。本或作“五豆為區(qū),五區(qū)為釜”者,為加舊豆區(qū)為五,亦與杜注相會,非於五升之豆,又五五而加也。
  [疏]“鍾乃大矣”。
  ○正義曰:陳氏三量,各登其一,則釜為八斗。陳氏亦自依釜數(shù),釜十為鍾,比於齊之舊鍾。不言四而加一,故云“鍾乃大矣”。言其大於齊鍾,明亦自十其釜也。

  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貸厚而收薄?!?/em>貸,他代反。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魚鹽蜃蛤,弗加於海。賈如在山、海,不加貴?!?/em>蜃,食軫反。蛤,古答反。賈音嫁。
  [疏]“山木”至“於?!?。
  ○正義曰:如訓往也。言將山木往至市也。於木既云“如市”,魚鹽蜃蛤亦如市可知,蒙上文也。

  民參其力,二入於公,而衣食其一。言公重賦斂?!?/em>參,七南反,又音三。斂,力驗反。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巳上,不見養(yǎng)遇?!?/em>聚,徐在喻反,一音在主反。蠹,丁故反。三老,服云:“工老、商老、農(nóng)老也。”凍,丁貢反。餒,奴罪反。壽音授,下同。上,時掌反。
  [疏]注“三老”至“養(yǎng)遇”。
  ○正義曰:服虔云:“三老者,工老、商老、農(nóng)老?!卑福好裼兴拿?,其老無別,不宜以三種之民為三老。且士之老者,亦應須恤,不當獨遺士也。故杜以為上、中、下壽,言皆八十以上,則上壽百年以上,中壽九十以上,下壽八十以上。此亦以意言之,釋此文耳,不通於馀文也。若秦伯謂蹇叔云:“中壽,爾墓之木拱矣。”不言九十而死,木已拱矣。

  國之諸市,屨賤踴貴,踴,刖足者,屨言刖多?!?/em>屨,九具反。踴,音勇,刖足者之屨也。刖音月,又五刮反。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燠休,痛念之聲。謂陳氏也?!?/em>燠,於喻反,徐音憂,又於到反,一音於六反。休,虛喻反,徐許留反。賈云:“燠,厚也。休,美也?!?
  [疏]注“燠休”至“氏也”。
  ○正義曰:賈逵云:“燠,厚也。休,美也?!狈疲骸办坌?,痛其痛而念之。若今時小兒痛,父母以口就之曰燠休,代其痛也?!倍旁啤办坌萃茨钪暋?,其意如服言也。此民人痛疾,承踴貴之下,以其傳文相連,無所分別,故言謂陳氏也。

  其愛之如父母,而歸之如流水。欲無獲民,將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四人皆舜后,陳氏之先?!?/em>焉,於虔反。戲,許宜反。
  [疏]注“四人”至“之先”。
  ○正義曰:論陳氏而言此四人,知四人皆陳氏之先也。八年傳云:“舜重之以明德,寘德於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遂在舜之后,知四人皆舜之后,世數(shù)遠近,不可復知也。

  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齊矣?!?em>胡公,四人之后,周始封陳之祖。大姬,其妃也。言陳氏雖為人臣,然將有國。其先祖鬼神已與胡公共在齊。○
相,息亮反,服如字。大姬音泰。
  [疏]“其相”至“齊矣”。
  ○正義曰:杜不解相。服虔云:“相,隨也。”蓋相訓為助,不為隨也。言箕伯四人,其皆助胡公、大姬,神靈已在齊矣。神之在否,不可測度,而晏子為此言者,以陳氏必興,姜姓必滅,示己審見其事,故言先神歸之。其實神歸以否,非晏子所能知也。今定本“相”作“祖”。

  叔向曰:“然。雖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馬不駕,卿無軍行,言晉衰弱,不能征討救諸侯。○行,戶郎反。公乘無人,卒列無長。百人為卒。言人皆非其人,非其長?!?/em>乘,繩證反。卒,子忽反,注同。長,丁丈反,注同。庶民罷敝,而宮室滋侈。滋,益也?!?/em>罷音皮,侈,尺氏反,又昌氏反。道殣相望,餓死為殣?!?/em>殣音覲?!墩f文》云:“道中死者,人所覆也?!薄睹姟纷鳌皦儭薄髟疲骸皦?,路冢也?!倍甾?。女,嬖寵之家。民聞公命,如逃寇讎。欒、鄐、胥、原、狐、續(xù)、慶、伯,降在皂隸。八姓,晉舊臣之族也。皂隸,賤官?!?/em>鄐,去逆反。皂,才早反。隸,力計反。
  [疏]注“八姓”至“賤官”。
  ○正義曰:此八姓之先,欒、鄐、胥、原、狐,皆卿也。續(xù)簡伯、慶鄭、伯宗亦見於傳,先皆大夫也。

  政在家門,大夫?qū)U?/em>民無所依。君日不悛,以樂慆憂。慆,藏也。悛,改也?!?/em>悛,七全反。樂音洛,又音岳。慆,他刀反。
  [疏]“以樂慆憂”。
  ○正義曰:劉炫云:“慆,慢也。好音樂而慢易憂禍也。”杜以慆為藏,當讀如弓韜之韜。言以音樂樂身,埋藏憂愁於樂中,猶古詩云“埋憂地下”也。

  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言今至。《讒鼎》之銘讒,鼎名也?!?/em>讒,任咸反。服云:“疾讒之鼎也。”
  [疏]注“讒鼎名也”。
  ○正義曰:服虔云:“讒鼎,疾讒之鼎,《明堂位》所云‘崇鼎’是也。”一云讒,地名。禹鑄九鼎於甘讒之地,故曰“讒鼎”。二者并無案據(jù),其名不可審知,故杜直云“鼎名”而已。

  曰:‘昧旦顯,后世猶怠。’昧旦,早起也。,大也。言夙興以務大顯,后世猶解怠?!?/em>昧音妹。丕,普悲反。解,佳賣反。況日不悛,其能久乎?”晏子曰:“子將若何?”問何以免此難?!?/em>況日,人實反。難,乃旦反。叔向曰:“晉之公族盡矣。脄聞之,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則公從之。脄之宗十一族,同祖為宗?!?/em>脄,許乙反。
  [疏]“脄之宗十一族”。
  ○正義曰:《世族譜》云:“羊舌氏,晉之公族也。羊舌,其所食邑名?!蔽ㄑ詴x之公族,不知出何公也。杜云“同祖為宗”,謂同出一公,有十一族也。譜又云:“或曰:“羊舌氏姓李,名果。有人盜羊而遺其頭,不敢不受,受而埋之。后盜羊事發(fā),辭連李氏。李氏掘羊頭示之,以明已不食,唯識其舌存,得免,號曰:‘羊舌氏’。杜言“或曰”,蓋舊有此說,杜所不從,記異聞耳。

  唯羊舌氏在而已,脄又無子。無賢子。公室無度,無法度。幸而得死,言得以壽終為幸。豈其獲祀?”言必不得祀。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湫,下。隘,小。囂,聲。塵,土?!?/em>近,附近之近,下同。湫,子小反,徐音秋,又在酒反,下同。隘,於賣反。囂,許驕反,一音五高反。請更諸爽塏者?!?em>爽,明。塏,燥也?!?/em>塏,苦代反。燥,素刀反。
  [疏]注“爽明塏燥”。
  ○正義曰:塏,高地,故為燥也。以所居下濕塵埃,故欲更於明燥之處?!蛾套哟呵铩吩疲骸皩⒏对フ轮浴!痹フ轮?,高燥之地也。

  辭曰:“君之先臣容焉,先臣,晏子之先人。臣不足以嗣之,於臣侈矣。侈,奢也。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煩里旅?”旅,眾也。不敢勞眾為己宅?!?/em>朝,如字,下“朝夕”同。公笑曰:“子近市,識貴賤乎?”對曰:“既利之,敢不識乎?”公曰:“何貴何賤?”於是景公繁於刑,繁,多也。有鬻踴者,故對曰:“踴貴屨賤。”既已告於君,故與叔向語而稱之。傳護晏子,令不與張趯同譏?!?/em>鬻,羊六反,賣也。令,力呈反。
  [疏]注“傳護晏子”。
  ○正義曰:傳護晏子,故為發(fā)此傳。而叔向亦言已國,傳雖無說,蓋亦嘗以諫君故無譏也。

  景公為是省於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对姟吩唬骸尤珈?,亂庶遄已?!?em>《詩·小雅》。如,行也。祉,福也。遄,疾也。言君子行福,則庶幾亂疾止也?!?/em>為是,于偽反。省,所景反,下同。祉音恥。遄,市專反。其是之謂乎!”及晏子如晉,公更其宅,反則成矣。既拜,拜謝新宅。乃毀之,而為里室,皆如其舊。本壞里室,以大晏子之宅,故復之?!?/em>壞音怪。復音服,下“卒復”、“為其復”、“欲復之”同。則使宅人反之。還其故室?!?/em>還音環(huán)?!扒抑V曰:‘非宅是卜,唯鄰是卜?!?em>卜良鄰?!?/em>諺音彥。二三子先卜鄰矣,二三子,謂鄰人。違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禮,去儉即奢為非禮。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違諸乎?”卒復其舊宅。公弗許。因陳桓子以請,乃許之。傳言齊、晉之衰,賢臣懷憂,且言陳氏之興。
  夏,四月,鄭伯如晉,公孫段相,甚敬而卑,禮無違者。晉侯嘉焉,授之以策策,賜命之書?!?/em>相,息亮反。策,初革反。曰:“子豐有勞於晉國,子豐,段之父。
  [疏]“子豐”至“晉國”。
  ○正義曰:服虔云:“鄭僖公之為大子,子豐與之俱適晉?!庇嫃拇笞右怀稌x,不足以為勞也,或當別有功勞,事無所見,故杜不解之。

  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州縣,今屬河內(nèi)郡?!?/em>女音汝。以胙乃舊勛?!辈侔莼?,受策以出。君子曰:“禮,其人之急也乎!伯石之汏也,沴,驕也。○胙,十路反。汏音泰。一為禮於晉,猶荷其祿,況以禮終始乎?《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其是之謂乎!”初,州縣,欒豹之邑也。豹,欒盈族。○荷,戶可反,任也,又音可。及欒氏亡,范宣子、趙文子、韓宣子皆欲之。文子曰:“溫,吾縣也?!?em>州本屬溫。溫,趙氏邑。二宣子曰:“自鄐稱以別,三傳矣。鄐稱,晉大夫,始受州。自是州與溫別,至今傳三家?!?/em>稱,尺證反?!耙詣e”絕句。三傳,直專反,注同。晉之別縣,不唯州,誰獲治之?”言縣邑既別甚多,無有得追而治取之。文子病之,乃舍之。二子曰:“吾不可以正議而自與也?!苯陨嶂?。及文子為政,趙獲曰:“可以取州矣?!?em>獲,趙文子之子。○乃舍,音赦,又音舍,下同。文子曰:“退!使獲退也。二子之言,義也。二子,二宣子也。違義,禍也。余不能治余縣,又焉用州?其以徼禍也。君子曰:‘弗知實難?!?em>患不知禍所起。○
焉,於虔反。知而弗從,禍莫大焉。有言州必死!”豐氏故主韓氏,故,猶舊也。豐氏至晉,舊以韓氏為主人。伯石之獲州也,韓宣子為之請之,為其復取之之故。后若還晉,因自欲取之。為七年豐氏歸州張本。○為之,于偽反,下“為其”、“復為少姜”,下注“為之辟仇”、“為平公逆”皆同。
  五月,叔弓如滕,葬滕成公。子服椒為介。及郊,遇懿伯之忌,敬子不入。忌,怨也。懿伯,椒之叔父。敬子,叔弓也。叔弓禮椒,為之辟仇。○介音界。辟音避。
  [疏]“五月”至“成公”。
  ○正義曰:經(jīng)書“夏,叔弓如滕。五月,葬滕成公”。今傳文“叔弓如滕”,亦在五月之下。杜於桓十六年注引此事,以為本事異,兩書之,故或言月,或言時,事異故文異。其實叔弓亦以五月行也。劉炫云:“叔弓以四月發(fā)魯,滕以五月葬君。叔弓書始行之月,滕書實葬之月。故書經(jīng)異文也。傳述遇讎之事,并就葬月言耳?!?em>○
“子服”至“不入”。
  ○正義曰:《檀弓》下云:“滕成公之喪,使子叔敬叔吊,進書。子服惠伯為介。及郊,為懿伯之忌,不入?;莶唬骸玻豢梢允甯钢?,不將公事。’遂入。”敬叔,即此敬子也。懿伯是惠伯之叔父,為人所殺。及滕郊,遇懿伯之忌,逢其讎也。敬叔不入,以禮惠伯,欲使惠伯報叔父之讎,殺彼人也。惠伯以公義不可,先入受館。記文雖字有小異,意與傳同。而鄭玄注云:“敬叔有怨於懿伯,難惠伯,故不入。”又云:“敬叔於昭穆,以懿伯為叔父?!逼溲圆铄e,不可顯解,是鄭之謬也。
  ○注“忌怨”至“辟仇”。
  ○正義曰:記云:“不可以叔父之私”,知懿伯是椒之叔父也。叔弓不入者,禮椒也。為椒有辟仇之恥,禮之,欲使殺之。

  惠伯曰:“公事有公利,無私忌。椒請先入?!蹦讼仁莛^,敬子從之。惠伯,子服椒也。傳言叔弓之有禮。
  [疏]“惠伯”至“從之”。
  ○正義曰:《檀弓》云:“子夏請問‘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仕不與共國,銜君命而使,雖遇之不斗。’鄭玄云:“為負而廢君命也?!笔甯钢c昆弟,親疏同耳,故有公利無私忌。辟仇非恥,故椒請先入也。

  晉韓起如齊逆女。為平公逆。公孫蠆為少姜之有寵也,以其子更公女而嫁公子。更嫁公女?!?/em>蠆,敕邁反。人謂宣子,“子尾欺晉,晉胡受之?”宣子曰:“我欲得齊而遠其寵,寵將來乎?”寵,謂子尾?!?/em>遠,于萬反。
  秋,七月,鄭罕虎如晉,賀夫人,且告曰:“楚人日徵敝邑,以不朝立王之故。楚靈王新立。敝邑之往,則畏執(zhí)事其謂寡君而固有外心。其不往,則宋之盟云。云“交相見”。進退罪也。寡君使虎布之。”布,陳也。宣子使叔向?qū)υ唬骸熬羧栌泄丫?,在楚何害?脩宋盟也。君茍思盟,寡君乃知免於戾矣。君若不有寡君,雖朝夕辱於敝邑,寡君猜焉。猜,疑也。○猜,七才反。君實有心,何辱命焉?言若有事晉心,至楚可不須告。君其往也!茍有寡君,在楚猶在晉也?!睆堏屖怪^大叔曰:“自子之歸也,歸在此年春。小人糞除先人之敝廬,曰:‘子其將來?!褡悠崄?,小人失望。”大叔曰:“吉賤,不獲來,賤,非上卿?!?/em>糞,甫問反。
  [疏]“吉賤不獲來”。
  ○正義曰:張趯自晉使告大叔,大叔在鄭遙報趯語,而云“不獲來”者,教使者報趯,作至晉時語,故云“不獲來”。今人之語猶然也。

  畏大國,尊夫人也。且孟曰:‘而將無事?!鼛籽伞!?em>孟,張趯也。庶幾如趯言。

  小邾穆公來朝。季武子欲卑之。不欲以諸侯禮待之。穆叔曰:“不可曹、滕、二邾,實不忘我好。敬以逆之,猶懼其貳,又卑一睦,焉一睦,謂小邾?!?/em>“實不忘我好”絕句,一讀以“好”字向下。好,呼報反,下文“群好”同音。
  [疏]注“一睦謂小邾”。
  ○正義曰:睦,親也。言曹、滕、二邾皆親魯。小邾是親魯者之一國也。

  逆群好也?其如舊而加敬焉!《志》曰:‘能敬無災?!衷唬骸茨鎭碚撸焖R?。’”季孫從之。
  八月,大雩,旱也。
  齊侯田於莒,莒,齊東竟。○竟音境,下同。盧蒲嫳見,泣且請曰:“余發(fā)如此種種,余奚能為?”嫳,慶封之黨。襄二十八年,放之於竟。種種,短也。自言衰老,不能復為害。○嫳,普結(jié)反,又匹舌反。見,賢遍反。種,本亦作“董”。董,章勇反。公曰:“諾,吾告二子?!?em>二子,子雅、子尾。
歸而告之。子尾欲復之,子雅不可,曰:“彼其發(fā)短而心甚長,其或?qū)嬏幬乙印!?em>言不可信。
九月,子雅放盧蒲嫳于北燕。恐其復作亂。
  [疏]“放盧”至“北燕”。
  ○正義曰:前己在竟,今復徙之遠國也。

  燕簡公多嬖寵,欲去諸大夫而立其寵人。冬,燕大夫比以殺公之外嬖。比,相親比?!?/em>嬖,起呂反。比,毗志反,注同。公懼,奔齊。書曰“北燕伯款出奔齊”,罪之也。款罪輕於衛(wèi)衎,重於蔡朱,故舉中示例?!?/em>衎,苦旦反。
  十月,鄭伯如楚,子產(chǎn)相。楚子享之,賦《吉日》。《吉日》,《詩·小雅》。宣王田獵之詩。楚王欲與鄭伯共田,故賦之。○相,息亮反。既享,子產(chǎn)乃具田備,王以田江南之夢。楚之云夢,跨江南北?!?/em>夢,如字,徐莫公反,注同。
  齊公孫灶卒。灶,子雅。司馬灶見晏子,司馬灶,齊大夫。曰:“又喪子雅矣?!标套釉唬骸跋б?,子旗不免,殆哉!以其不臣。○喪,息浪反。姜族弱矣,而媯將始昌。媯,陳氏?!?/em>媯,九危反。二惠競爽,猶可,子雅、子尾皆齊惠公之孫也。競,彊也。爽,明也。又弱一焉,姜其危哉!”個,古賀反。
  【經(jīng)】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雹。(當雪而雹,故以為災而書之?!?/em>雨,于付反。傳文“雨雹”同。雹,蒲學反。)
  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楚靈王始會諸侯?!?/em>沈音審。
  楚人執(zhí)徐子。稱人以執(zhí),以不道於其民告。
  秋,七月,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吳。因申會以伐吳。不言諸侯者,鄭、徐、滕、小邾、宋不在故也。胡國,汝陰縣西北有胡城。
  [疏]“楚子”至“于申”。
  ○正義曰:《釋例·班序譜》稱:“齊桓既沒,宋、楚爭盟。起僖十八年,盡二十七年,陳與蔡凡三會,在蔡上。楚合諸侯,蔡與陳凡六會,其五在陳上?!鼻f十六年注云:“陳國小,每盟會皆在衛(wèi)下。齊桓始霸,楚亦始彊。陳侯介於二大國之間,而為三恪之客,故齊桓因而進之,遂班在衛(wèi)上,終於《春秋》?!比粍t陳實小於蔡、衛(wèi),桓公進陳班耳。楚以大小為序,不進陳班,故蔡多在陳上。
  ○注“因申”至“胡城”。
  ○正義曰:傳稱“楚子以諸侯伐吳”,則因會而遂行。《春秋》一事而再見者,皆前目而后凡。計此當云“諸侯遂伐吳”。不言諸侯者,以屬晉之國鄭、徐、滕、小邾、宋,皆不在行,不得總言“諸侯”,故別序之也。傳稱“宋華費遂、鄭大夫從”,則宋、鄭在行,亦不序者,楚既慰遣,彼自義從。楚人成已意,遣不以告也。

  執(zhí)齊慶封,殺之。楚子欲行霸,為齊討慶封,故稱“齊”?!?/em>為,于偽反。遂滅賴。
  九月,取鄫。鄫,莒邑。傳例曰:“克邑不用師徒曰取”?!?/em>鄫,才陵反。
  冬,十有二月,乙卯,叔孫豹卒。
  【傳】四年,春,王正月,許男如楚,楚子止之,(欲與俱田。)遂止鄭伯,復田江南,許男與焉。(前年楚子已與鄭伯田江南,故言“復”。○復,扶又反,注同。與焉,音預。)使椒舉如晉求諸侯,二君待之。(二君,鄭、許。)椒舉致命曰:“寡君使舉曰:‘日君有惠,賜盟于宋,(宋盟在襄二十七年。)曰,晉、楚之從,交相見也。以歲之不易,(不易,言有難?!?/em>易,以豉反,注同。難,乃旦反,下文注同。)寡人原結(jié)髈於二三君?!?em>(欲得諸侯,謀事補闕?!?/em>髈,喚端反。)使舉請間。君若茍無四方之虞,(虞,度也。○請間,徐音閑,一音如字。度,待洛反。)則原假寵以請於諸侯。”(欲借君之威寵以致諸侯。)晉侯欲勿許。司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罰,未可知也。其使能終,亦未可知也。晉、楚唯天所相,(相,助也?!?/em>侈,昌氏反,又尺氏反。逞,敕景反。相,息亮反,注同。)不可與爭。君其許之,而脩德以待其歸。若歸於德,吾猶將事之,況諸侯乎?若適淫虐,楚將棄之,(棄,不以為君。)吾又誰與爭?”曰:“晉有三不殆,其何敵之有?”(殆,危也?!?/em>殆,直改反。)國險而多馬,齊、楚多難。(多篡弒之難?!?/em>篡,初患反。弒,申志反。)有是三者,何鄉(xiāng)而不濟?”對曰:“恃險與馬,而虞鄰國之難,是三殆也。四岳、(東岳岱、西岳華、南岳衡、北岳恒?!?/em>鄉(xiāng),許亮反,本又作“鄉(xiāng)”。岳音岳。岱音代,在兗州。華如字,又胡化反,在雍州。衡如字,在荊州。恒如字,或作“?!?,在冀州。案:作“恒”者,是也。北岳本名“恒山”,漢為文帝諱,改作“常”耳。)
  [疏]“四岳”。
  ○正義曰:《釋山》云:“河南華、河東岱、河北恒、江南衡。”李巡曰:“華,西岳華山也。岱,東岳泰山也。恒,北岳恒山也。衡,南岳衡山也。”《釋例·土地名》云:“東岳泰山,奉高縣泰山也。南岳,長沙湘南縣衡山也。西岳,弘農(nóng)華陰縣西南華山也。北岳,中山曲陽縣西北恒山也?!惫弊ⅲ骸昂闵矫I剑贊h文帝諱耳?!薄稜栄拧缝丁夺屔健钒l(fā)首言此四山,明其即是四岳,故注者皆以岳解之。且諸書史傳讖緯,皆以岱、衡、華、恒為四岳,四岳必是此四山也?!夺屔健酚衷疲骸疤┥綖闁|岳,華山為西岳,霍山為南岳,恒山為北岳?!贬?、泰、衡、霍,二文不同者,此二岳者,皆一山而二名也?!栋谆⑼ā吩疲骸霸勒吆??岳之為言桷也。桷,功德也?!睉俊讹L俗通》云:“岳,桷也。桷,考功德黜陟也?!比粍t四方,方有一山,天子巡狩至其下,桷考諸侯功德,而黜陟之,故謂之岳也?!讹L俗通》又云:“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故為五岳長。王者受命,恒封禪之。衡山,一名霍山,言萬物霍然大也。華,變也。萬物成變,由於西方也。恒,常也。萬物伏北方有常也?!笔墙夂庵c霍,泰之與岱,皆一山有二名也。張揖云:“天柱謂之霍山。”《漢書·地理志》云:“天柱在廬江灊縣?!薄讹L俗通》亦云:“霍山廟在廬江灊縣?!比绫怂疲瑒t霍山在江北,而得與江南衡山為一者,本江南衡山,一名霍山,漢武帝移岳神於天柱,又名天柱為霍山,故漢、魏以來,衡、霍別耳。郭璞注《爾雅》云:“霍山,今廬江灊縣,灊水出焉。別名天柱山。漢武帝以衡山遼曠,故移其神於此。今其上俗人皆呼之為南岳。南岳本自以兩山為名,非從近來也?!倍鴮W者多以霍山不得為南岳。又云“從漢武帝來始有名”,即如此言,為武帝在《爾雅》之前乎?斯不然也。是解衡、霍二名之山也。書傳多云“五岳”,此傳云“四岳”者,中岳嵩高,即大室是也。下別言之,故此云“四岳”也。

  三涂、在河南陸渾縣南。○三涂,山名,大行、辳轅、崤澠也。”渾,戶昏反,又戶困反。
  [疏]“三涂”。正義曰:服虔云:“三涂,大行、辳轅、崤澠也?!敝^三涂為三處道也。杜云:“在河南陸渾縣南”,則以三涂為一。《釋例·土地名》云:“三涂,河南陸渾縣南山名。或曰三涂,伊闕、大谷、辳轅三道也。傳曰:‘晉將伐陸渾,而先有事於洛與三涂,先祭山川也?!^三道,皆非也?!笔嵌艙?jù)彼十七年傳文,知三涂是山,非三道也。

  陽城、在陽城縣東北。
  [疏]“陽城”。
  ○正義曰:陽城,山名也?!锻恋孛吩疲骸昂幽详柍强h東北,山淆水所出也。”

  大室、在河南陽城縣西北?!?/em>大室,音泰,下文“大室”同。大室,即中岳嵩高山也,在豫州。
  [疏]“大室”。
  ○正義曰:大室,即嵩高也?!夺屔健吩疲骸搬愿邽橹性??!惫痹疲骸按笫疑揭玻瑒e名外方,今在河南陽城縣西北?!薄锻恋孛吩疲骸按笫?,河南陽城縣西嵩高山,中岳也?!薄兜乩碇尽吩疲骸拔涞壑冕愿呖h,以奉大室之山,是為中岳?!庇钟猩偈遥诖笫抑饕?。

  荊山、在新城沶鄉(xiāng)縣南?!?/em>沶音市,又音爾。《漢書音義》音稚,或一音隸,則當水旁,作示恐非。本或作“渫”,字誤也。中南,在始平武功縣南。九州之險也,是不一姓。雖是天下至險,無德則滅亡。冀之北土,燕、代?!?/em>燕,烏賢反。馬之所生,無興國焉。恃險與馬,不可以為固也,從古以然。是以先王務脩德音,以亨神人,亨,通也。○亨,許庚反,注同。
  [疏]注“亨通也”。
  ○正義曰:《易·文言》云:“亨者,嘉之會也?!奔螘Y通謂之亨,是亨為通也。言治民事神,使人神通說,故云“以亨神人”也。

  不聞其務險與馬也。鄰國之難,不可虞也?;蚨嚯y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於國則四垂為宇?!?/em>疆,居良反。喪,息浪反,下同。
  [疏]注“於國”至“為宇”。
  ○正義曰:《易》稱“上棟下宇”,宇謂屋檐也。於屋則檐邊為宇也,於國則四垂為宇也,四垂,謂四竟邊垂。

  若何虞難?齊有仲孫之難,而獲桓公,至今賴之。仲孫,公孫無知。事在莊九年。晉有里、之難,而獲文公,是以為盟主。里克、鄭,事在僖九年?!?/em>,普悲反。衛(wèi)、邢無難,敵亦喪之。閔二年,狄滅衛(wèi)。僖二十五年,衛(wèi)滅邢?!?/em>邢音刑。故人之難,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脩政德,亡於不暇,又何能濟?君其許之。紂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隕,周是以興,夫豈爭諸侯?”乃許楚使。使叔向?qū)υ唬骸肮丫猩琊⒅拢且圆猾@春秋時見。言不得自往,謙辭。○紂,直救反。隕,于敏反。楚使,所吏反。向,許丈反。見,賢遍反,下注“朝見”、“昏見”同。諸侯,君實有之,何辱命焉?”椒舉遂請昏,蓋楚子遣舉時,兼使求昏。晉侯許之。楚子問於子產(chǎn)曰:“晉其許我諸侯乎?”對曰:“許君。晉君少安,不在諸侯。安於小,小不能遠圖?!?/em>少安,如字。其大夫多求,貪也。莫匡其君。在宋之盟,又曰如一。晉、楚同也。
  [疏]“莫匡其君”。
  ○正義曰:《釋言》云:“匡,正也?!薄缎⒔?jīng)》云:“君子之事上也,將順其美,匡救其惡?!?

  若不許君,將焉用之?”焉用宋盟?!?/em>焉,於虔反,注同。王曰:“諸侯其來乎?”對曰:“必來。從宋之盟,承君之歡,不畏大國,大國,晉也。何故不來?不來者,其魯、衛(wèi)、曹、邾乎!曹畏宋,邾畏魯,魯、衛(wèi)逼於齊而親於晉,唯是不來。其馀,君之所及也,誰敢不至?”言楚威力所能及?!?/em>逼,彼力反。
  [疏]“其馀”至“不至”。
  ○正義曰:言其馀諸侯,君之威力所能及,誰敢不來至楚者也。

  王曰:“然則吾所求者,無不可乎?”對曰:“求逞於人,不可。逞,快也。求人以快意,人必違之。與人同欲,盡濟?!?em>為下會申傳。

  大雨雹。季武子問於申豐曰:“雹可御乎?”御,止也。申豐,魯大夫。對曰:“圣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為災。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陸,道也。謂夏十二月,日在虛危,冰堅而藏之。
  [疏]“圣人”至“為災”。
  ○正義曰:無雹,謂無害物之雹。雖有依時小雹,不與物為災也。劉炫云:“既云‘無雹’,復云‘雖有不為災’者,言有相形之勢也?!ト嗽谏?,無雹’,言必無。”‘雖有不為災’,復見無雹之意,猶《論語》‘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br />  ○注“陸道”至“藏之”。
  ○正義曰:《釋天》云:“北陸,虛也。西陸,昴也?!睂O炎云:“陸,中也。北方之宿,虛為中也;西方之宿,昴為中也?!北艘躁憺橹?,杜以陸為道者,陸之為中、為道,皆無正訓,各以意言耳。杜以“西陸朝覿”,謂“奎星朝見”。昴為西方中宿,則昴未得見。宿是日行之道?!稜栄拧费浴捌皆魂憽保咂绞堑缆分?,故以陸為道也。日在北陸,為夏之十二月也。十二月,日在玄枵之次,小寒節(jié),大寒中?!稘h書·律歷志》載劉歆《三統(tǒng)歷》云:“玄枵之初,日在婺女八度為小寒節(jié);在危初度為大寒中;終於危十五度?!笔窍闹?,日在虛危也。於是之時,寒極冰厚,故取而藏之也?!吨芏Y·凌人》:“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薄对姟吩疲骸岸砧彵鶝_沖?!薄对铝睢罚骸凹径⑺?,命取冰。”鄭玄云:“腹,厚也。”以此知日在北陸,謂夏之十二月也。

  西陸朝覿而出之。謂夏三月,日在昴畢,蟄蟲出而用冰。春分之中,奎星朝見東方。
  [疏]“西陸朝覿而出之”。
  ○正義曰:覿,見也。西道之宿,有星朝見者,於是而出之,謂奎星晨見而出冰也。
  ○注“謂夏”至“東方”。
  ○正義曰:杜以西陸為三月,日在大梁之次,清明節(jié),穣雨中?!度y(tǒng)歷》云:“大梁之初,日在胃七度,為清明節(jié);在昴八度,為穣雨中;終於畢十一度?!笔窍闹?,日在昴畢。於是之時,蟄蟲已出,有溫暑臭穢,宜當用冰,故以時出之也。歷法:星去日半次,則得朝見?!度y(tǒng)歷》:“春分日在婁四度,宿分奎有十六度,乃次婁?!眲t春分之日,奎之初度,去日己二十度矣,故春分之中,得早朝見東方也。西方凡有七宿,傳言“西陸朝覿”,於傳之文,未知何宿覿也。服虔以為“二月日在婁四度。春分之中,奎始朝見東方,以是時出冰?!对铝睢贰俅?,天子乃獻羔啟冰’是也”。服虔又以此言“出之”,即是仲春啟冰,故為此說。案:下句再言其藏、其出,覆此藏、出之文,言“其出之也,朝之祿位,賓食喪祭,於是乎用之”,即是班冰之事,非初啟也。安得以“出之”為啟冰也?如鄭玄答其弟子孫皓問云:“西陸朝覿,謂四月立夏之時?!吨芏Y》夏班冰是也?!迸c杜說異,理亦通也。劉炫云:“春分奎星已見,杜以夏三月仍云‘奎始朝見’,非其義也。杜、鄭及服三說,鄭為近之。”今知非者,杜以“西陸朝覿”,實是春分二月,故杜此注云:“春分之中,奎星朝見東方?!奔跋隆矮I羔啟之”,注云“謂二月春分,獻羔祭韭”是也。皆據(jù)初出其冰,公始用之時也。所以杜又注云“謂夏之三月,日在昴畢,蟄蟲出而用冰”者,以此傳云“西陸朝覿而出之”,下傳覆之云“其出之也,朝之祿位賓食喪祭於是乎用之”。既云“朝之祿位冰食喪祭”,則是普賜群臣,故杜云“謂夏三月”。又下注云“言不獨其公”,是據(jù)普班之時也。故下傳又云“火出而畢賦”是也。然冰之初出,在西陸始朝覿之時。冰之普出,在西陸朝覿之后??偠灾嗟梅Q“西陸朝覿而出之”也。劉炫不細觀杜意,以為杜既言“春分朝見”,又言“謂夏三月”以規(guī)杜失,非也。

  其藏冰也,深山窮谷,固陰冱寒於,是乎取之。冱,閉也。必取魁陰之冰,所以道遠其氣,使不為災。
  [疏]“其藏”至“取之”。
  ○正義曰:此傳再言其藏其出者,上言取之用之之事,下言藏之出之之禮也。山則遠而難窮,故言“深山”也。谷則近而易盡,故言“窮谷”也。固,牢也。冱,閉也。牢陰閉寒,言其不得見日寒甚之處,於是乎取之。
  ○注“冱閉”至“為災”。
  ○正義曰:《周禮》“鱉人掌互物”。鄭司農(nóng)云:“互物,謂龜鱉有甲胡?!笔琴鼮殚]也。深山窮谷之冰,至夏猶未釋。陽氣起於下,隔於冰,伏積而不能出,憤發(fā)或散而為雹。藏冰必取此山谷之內(nèi)積陰之冰,所以道達其氣,使不為災也。藏冰凌室,所藏不多,積陰之冰,不可取盡。不取川池之冰,以示道達其氣耳,未必陽氣皆待此而達也。

  其出之也,朝之祿位,賓食喪祭,於是乎用之。言不獨共公。
  [疏]“其出”至“用之”。
  ○正義曰:此謂公家用之也。朝廷之臣,食祿在位,大夫以上,皆當賜之冰也。其公家有賓客享食,公家有喪有祭,於是乎用之,言其不獨共公身所用也?!吨芏Y·凌人》云:“春始治鑒,凡內(nèi)外饔之膳羞鑒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鑒,賓客共冰,大喪共夷槃冰?!笔枪宜帽?。

  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黑牡,黑牲也。秬,黑黍也。司寒,玄冥,北方之神。故物皆用黑。有事於冰,故祭其神?!?/em>牡,茂后反。秬音巨。冥,亡丁反。
  [疏]注“黑牡”至“其神”。
  ○正義曰:此祭玄冥之神,非大神,且非正祭,計應不用大牲。杜言“黑牡、黑牲”,當是“黑牡”,羊也?!岸€,黑黍”,《釋草》文也。啟冰唯獻羔、祭韭。藏冰則祭用牲黍者,啟唯告而已,藏則設(shè)享祭之禮,祭禮大而告禮小故也?!对铝睢缝抖啤捌渖裥ぁ保手竞切ひ?。北方之神,故物皆用黑,從其方色也。有事於冰,故祭其寒神。

  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災。桃弓棘箭,所以禳除兇邪,將御至尊故。○弧音胡。禳,如羊反。邪,似嗟反。
  [疏]注“桃弓”至“尊故”。
  ○正義曰:《說文》云:“弧,木弓也?!敝^空用木,無骨飾也。服虔云:“桃,所以逃兇也。棘矢者,棘赤有箴,取其名也。蓋出冰之時,置此弓矢於凌室之戶,所以禳除兇邪。將御至尊,故慎其事,為此禮也。”此傳言“其出之也”,雖覆上文“出之”之文其實此“出之”,謂二月初出之時,公將用之,故設(shè)弓矢也。劉炫云:“此言‘出之’,覆上‘西陸朝覿’,知是火出時事。二月已啟,此方用弓矢者,二月啟冰始薦宗廟,此公將用之,故設(shè)弓矢也?!?

  其出入也時,食肉之祿,冰皆與焉。食肉之祿,謂在朝廷治其職事就官食者。○與音預。
  [疏]注“食肉”至“食者”。
  ○正義曰:在官治事,官皆給食。大夫以上,食乃有肉。故魯人謂曹劌曰“肉食者謀之”,又說子雅、子尾之食云“公膳日雙雞”。是大夫得食肉也。傳言“食肉之祿”,祿即此肉是也。若依禮,常所合食。案:《玉藻》云:“天子日食少牢,諸侯日食特牲,大夫特豕,士特豚?!眲t士亦食肉。但彼是在家之禮,非公朝常食也。杜言“謂在朝廷治其職事就官食者”,以明在官之食有冰耳。下云“自命夫命婦,無不受冰”,謂賜之冰,受以歸,在家用之也。

  大夫命婦,喪浴用冰。命婦,大夫妻?!?/em>浴音欲。
  [疏]“大夫”至“用冰”。
  ○正義曰:《喪服傳》曰:“大夫吊於命婦,錫衰。命婦吊於大夫,亦錫衰?!贝藗髋c彼命婦之文,皆與大夫相對,故杜知是大夫妻也?!秵蚀笥洝吩疲骸熬O(shè)大盤,造冰焉;大夫設(shè)夷盤,造冰焉;士并瓦盤,無冰?!编嵭疲骸岸Y,自仲春之后,尸、既襲、既小斂,先內(nèi)冰盤中,乃設(shè)於其上,不施席而遷尸焉。秋涼而止。”《士喪禮》,君賜冰亦用夷盤,是當喪之時,特賜之冰,浴訖乃設(shè),故云“喪浴用冰”。

  祭寒而藏之,享司寒。○祭寒而藏之,本或作“祭司寒”者,非。獻羔而啟之,謂二月春分獻羔、祭韭,開冰室。○韭音九。
  [疏]“祭寒”至“啟之”。
  ○正義曰:上巳云“其藏冰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今復云“祭寒而藏之”,與上一事而重其文者,欲明獻羔而啟之,還是獻之於寒神,故更使“藏之”、“啟之”文相對也。
  ○注”謂二”至“冰室“。
  ○正義曰:《詩》云:“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彼闹?,即夏之二月也。告神而始開冰室,始薦宗廟;薦神之后,公遂用之,俱在春分之月。

  公始用之。公先用,優(yōu)尊。火出而畢賦。火星昏見東方,謂三月、四月中。
  [疏]注“火星”至“月中”。
  ○正義曰:十七年傳云:“火出於夏為三月,於商為四月,於周為五月?!贝嗽啤盎鸪龆呝x”,謂以火出而后賦之,以火出為始也?!吨芏Y》云“夏頒冰”,為正歲之夏,即四月是也,故杜兼言四月。

  自命夫命婦,至於老疾,無不受冰。老,致仕在家者。山人取之,縣人傳之,山人,虞官??h人,遂屬?!?/em>傳,直專反。
  [疏]注“山人”至“遂屬”。
  ○正義曰:《周禮》“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知山人虞官也。《周禮》“五縣為遂”,是縣為遂之屬也。

  輿人納之,隸人藏之。輿、隸,皆賤官?!?/em>輿音馀。夫冰以風壯,冰因風寒而堅。○壯,側(cè)亮反。而以風出。順春風而散用。其藏之也周,周,密也。其用之也徧,及老疾?!?/em>徧音遍。則冬無愆陽,愆,過也。謂冬溫?!?/em>愆,起虔反。夏無伏陰,伏陰,謂夏寒。春無凄風,凄,寒也。○凄,七西反。秋無苦雨,霖雨為人所患苦?!?/em>霖音林。
  [疏]注“霖雨為人所患苦”。
  ○正義曰:《詩》云“以祈甘雨”,此云“苦雨”。雨水一也,味無甘苦之異,養(yǎng)物為甘害物為苦耳。《月令》云:“孟夏行秋令,則苦雨數(shù)來,五穣不滋?!笔橇赜隇槿怂?,謂之“苦”也。鄭玄云:“申之氣乘之,苦雨、白露之類,時物得而傷也?!?

  雷出不震,震,霆也?!?/em>霆音亭,又音挺,又亭佞反。
  [疏]注“震霆也”。
  ○正義曰:《說文》云:“震,劈歷震物者?!薄夺屘臁吩疲骸凹怖诪轹?。”郭璞云:“雷之急激者謂劈歷?!眲t霆是震之別名?!袄壮霾徽稹保杂欣锥粸榕Z也。下云“雷不發(fā)而震”,言無雷而有霹靂也。

  無菑霜雹,癘疾不降,癘,惡氣也?!?/em>菑音災,下同。癘音例。
  [疏]“無菑”至“不降”。
  ○正義曰:霜雹即是菑。言無此菑害之霜雹也。寒暑失時,則民多癘疾。癘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