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昂字進君。
才幾歲時,便有成年人那樣的志氣操行。
有善于為人相面的,對他的父親辛仲略說:“您家雖然世代官宦,然而功名德操富貴,沒有比得上這個孩子的。”辛仲略也器重辛昂的志氣,認為相面者的話很對。
十八歲時被侯景任命為行臺郎中,加鎮(zhèn)遠將軍銜。
侯景后來歸附,辛昂于是入朝。
授丞相府行參軍。
大統(tǒng)十四年(548),追論歸附本朝的功勛,封為襄城縣男爵,食邑二百戶,轉任丞相府田曹參軍。
尉遲迥討伐蜀地時,辛昂應募從軍。
平定蜀地以后,以戰(zhàn)功授輔國將軍、都督。
尉遲迥上表推薦辛昂擔任龍州長史,并代理龍安郡守。
龍州被山谷環(huán)繞,民風粗野。
辛昂施以威信恩惠,官民都對他又怕又愛。
成都是一方都會,風俗錯雜。
尉遲迥認為辛昂明達政務,又上表舉薦辛昂代理成都縣令。
辛昂一到成都,就與眾儒生祭祀漢代郡守文翁所建的官學,共同歡飲。
他對儒生們說:“兒子孝順,臣子忠心,老師嚴格,朋友守信,這是立身的緊要之處,如此而已。
如果不照這些話去做,怎能成名?各人應當自勉,才能成就美名?!毙涟貉栽~誠懇,講理透辟,儒生們都深有感悟,回去告訴父老們說:“辛君如此教育告誡,不可違背?!庇谑鞘忻嬷刃蚓唬傩杖冀邮芙袒?。
升任梓潼郡守,授帥都督,加通直散騎常侍銜。
設置六官后,入朝任司隸上士,襲爵繁昌縣公。
世宗初年,授天官府上士,加大都督銜。
武成二年(560),授小職方下大夫,主管小兵部。
保定二年(562),升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轉任小吏部。
四年,大軍東征,辛昂與大將軍權景宣攻占豫州,由于戰(zhàn)功,賞布帛二百匹。
當時益州富饒,為國家所依靠,而道路艱險,強盜為患。
詔命辛昂出使梁州、益州,軍務民事,都委托他決斷。
辛昂安撫勸導荒僻之民,又治理城鎮(zhèn),數年之間,十分安寧。
天和初年,陸騰討伐信州各蠻族,很久未能平定。
高祖下詔,命令辛昂就便從通州、渠州等地運糧供應。
當時,臨、信、楚、合等州的百姓,也大多附和叛賊。
辛昂對他們講明利害福禍,百姓紛紛歸順朝廷。
又命令老弱運糧,壯丁參戰(zhàn),人們都愿意為他出力,沒有怨言。
出使返回,適逢巴州萬榮郡百姓反叛,圍攻郡城,阻斷山路。
辛昂對同行者說:“賊人強橫狂暴,竟到了這種地步!如果上奏朝廷,或許會拖延一個月,孤城無援,必定淪落賊手。
要想救助近處落水的人,哪里還有功夫到遠處叫人。
只要對百姓有利,我可以擅自決斷?!庇谑菑拈_州、通州招募三千人,加倍趕路,出乎敵人預料。
又讓他們都唱中原歌曲,直取敵人營壘。
賊人沒有料到,又以為是大軍前來救援,于是立即潰散,州內得以安寧。
朝廷嘉獎他權宜變化而擊潰賊黨,詔命梁州總管、杞國公宇文亮就在軍中賞賜他奴婢二十人、雜色綢緞四百匹。
宇文亮又因為辛昂在宕渠很有威望,于是上表舉薦他擔任渠州刺史。
隨即轉任通州刺史。
辛昂以誠待人,講究信用,很得蠻族歡心。
任滿回京,蠻族首領都跟隨他赴京朝拜。
由于辛昂廣泛教化蠻華各族,升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當時,晉公宇文護執(zhí)政,對辛昂比較親近,高祖因此而十分忌恨辛昂。
宇文護被處死以后,對辛昂施以杖刑,辛昂因此去世。
才幾歲時,便有成年人那樣的志氣操行。
有善于為人相面的,對他的父親辛仲略說:“您家雖然世代官宦,然而功名德操富貴,沒有比得上這個孩子的。”辛仲略也器重辛昂的志氣,認為相面者的話很對。
十八歲時被侯景任命為行臺郎中,加鎮(zhèn)遠將軍銜。
侯景后來歸附,辛昂于是入朝。
授丞相府行參軍。
大統(tǒng)十四年(548),追論歸附本朝的功勛,封為襄城縣男爵,食邑二百戶,轉任丞相府田曹參軍。
尉遲迥討伐蜀地時,辛昂應募從軍。
平定蜀地以后,以戰(zhàn)功授輔國將軍、都督。
尉遲迥上表推薦辛昂擔任龍州長史,并代理龍安郡守。
龍州被山谷環(huán)繞,民風粗野。
辛昂施以威信恩惠,官民都對他又怕又愛。
成都是一方都會,風俗錯雜。
尉遲迥認為辛昂明達政務,又上表舉薦辛昂代理成都縣令。
辛昂一到成都,就與眾儒生祭祀漢代郡守文翁所建的官學,共同歡飲。
他對儒生們說:“兒子孝順,臣子忠心,老師嚴格,朋友守信,這是立身的緊要之處,如此而已。
如果不照這些話去做,怎能成名?各人應當自勉,才能成就美名?!毙涟貉栽~誠懇,講理透辟,儒生們都深有感悟,回去告訴父老們說:“辛君如此教育告誡,不可違背?!庇谑鞘忻嬷刃蚓唬傩杖冀邮芙袒?。
升任梓潼郡守,授帥都督,加通直散騎常侍銜。
設置六官后,入朝任司隸上士,襲爵繁昌縣公。
世宗初年,授天官府上士,加大都督銜。
武成二年(560),授小職方下大夫,主管小兵部。
保定二年(562),升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轉任小吏部。
四年,大軍東征,辛昂與大將軍權景宣攻占豫州,由于戰(zhàn)功,賞布帛二百匹。
當時益州富饒,為國家所依靠,而道路艱險,強盜為患。
詔命辛昂出使梁州、益州,軍務民事,都委托他決斷。
辛昂安撫勸導荒僻之民,又治理城鎮(zhèn),數年之間,十分安寧。
天和初年,陸騰討伐信州各蠻族,很久未能平定。
高祖下詔,命令辛昂就便從通州、渠州等地運糧供應。
當時,臨、信、楚、合等州的百姓,也大多附和叛賊。
辛昂對他們講明利害福禍,百姓紛紛歸順朝廷。
又命令老弱運糧,壯丁參戰(zhàn),人們都愿意為他出力,沒有怨言。
出使返回,適逢巴州萬榮郡百姓反叛,圍攻郡城,阻斷山路。
辛昂對同行者說:“賊人強橫狂暴,竟到了這種地步!如果上奏朝廷,或許會拖延一個月,孤城無援,必定淪落賊手。
要想救助近處落水的人,哪里還有功夫到遠處叫人。
只要對百姓有利,我可以擅自決斷?!庇谑菑拈_州、通州招募三千人,加倍趕路,出乎敵人預料。
又讓他們都唱中原歌曲,直取敵人營壘。
賊人沒有料到,又以為是大軍前來救援,于是立即潰散,州內得以安寧。
朝廷嘉獎他權宜變化而擊潰賊黨,詔命梁州總管、杞國公宇文亮就在軍中賞賜他奴婢二十人、雜色綢緞四百匹。
宇文亮又因為辛昂在宕渠很有威望,于是上表舉薦他擔任渠州刺史。
隨即轉任通州刺史。
辛昂以誠待人,講究信用,很得蠻族歡心。
任滿回京,蠻族首領都跟隨他赴京朝拜。
由于辛昂廣泛教化蠻華各族,升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當時,晉公宇文護執(zhí)政,對辛昂比較親近,高祖因此而十分忌恨辛昂。
宇文護被處死以后,對辛昂施以杖刑,辛昂因此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