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楊素傳

白話隋書 作者:唐·魏征等


  楊素字處道,弘農(nóng)華陰人。

  祖父楊暄是魏朝的輔國將軍、諫議大夫。

  父親楊敷為北周的汾州刺史,死于北齊。

  楊素小時候窮困失意,不拘小節(jié),有遠大的志向。

  世人都不理解他,只有他的堂叔祖、魏朝的尚書仆射楊寬認為他很不一般,常對子孫說:“處道不是一般的人,他日一定出類拔萃,無與倫比,不是你們趕得上的?!睏钏睾髞砗桶捕ㄈ伺:胫就篮希麄兦趭^好學,研究探討精心專誠,從不感到疲倦,因而很多方面都精通或者涉獵。

  他善于寫文章,善長草書、隸書,很留心通過觀察風向占卜吉兇。

  楊素長髯豐額,有一副英雄豪杰的儀表。

  北周大冢宰宇文護召他當了中外記室,后轉任禮曹,升任為大都督。

  周武帝親自統(tǒng)領一切事務后,楊素因父親堅守氣節(jié)在齊喪生,沒有得到朝廷的封賞,就上表申述道理。

  武帝沒有應允,他又一再堅持。

  武帝大怒,命令左右將其斬首。

  楊素理直氣壯地說:“我給無道的天子做事,死是應該的?!蔽涞蹓哑溲?,于是追封楊敷為大將軍,謚號“忠壯”,并拜楊素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逐漸被禮遇。

  武帝命令楊素起草詔書,他一揮而就,而且詞藻文義均美。

  武帝嘉獎他,對他說:“好好努力,不愁日后沒有榮華富貴。”楊素應聲回答說:“我只怕富貴來逼我,我卻無心謀取富貴?!逼蕉ū饼R時,楊素請求率領父親先前的部下作先鋒。

  武帝應允了他,并且賜給他一條竹鞭,說:“我正要驅使天下,所以把這件東西賜給你?!睏钏馗S齊王宇文憲在河陰和齊人交戰(zhàn),因戰(zhàn)功被封為清河縣子,食邑五百戶。

  這年武帝又授予楊素司城大夫之職。

  第二年,楊素又跟隨宇文憲攻取晉州。

  宇文憲屯兵于雞棲原,北齊國主率領大軍攻來,宇文憲因害怕連夜逃走,齊軍緊追不舍,宇文憲部下大多失散。

  楊素和十多位驍勇之將竭力苦戰(zhàn),才使宇文憲幸免于難。

  這以后,楊素屢建戰(zhàn)功。

  北齊平定后,楊素被加官為上開府,改封為成安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并賞賜給他糧食、布帛、奴婢、牲畜。

  后來楊素跟隨王軌在呂梁擊敗陳將吳明徹,管理東楚州的事務。

  武帝又封他的弟弟楊慎為義安侯。

  陳將樊毅在泗口筑城,楊素擊走了他,并蕩平了他所筑的城墻。

  周宣帝登基后,楊素繼承了父親臨貞縣公的爵位。

  宣帝又封他的弟弟楊約為安成公。

  不久跟隨韋孝寬巡行淮河以南,楊素又單獨攻下了盱眙、鐘離兩地。

  高祖當丞相時,楊素便與高祖深深交好,高祖很看重他,派他做汴州刺史。

  赴任途中,走到洛陽,恰逢尉遲迥叛亂,滎州刺史宇文胄占據(jù)虎牢和尉遲迥相應,楊素不能前行。

  高祖拜楊素為大將軍,調發(fā)河內之兵進攻宇文胄。

  打敗宇文胄后,楊素升為徐州總管,又進位為柱國,加授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戶。

  他的弟弟楊約也被封為臨貞縣公。

  高祖受禪后,加封楊素為上柱國。

  開皇四年(584),拜他為御史大夫。

  楊素的妻子鄭氏性情兇暴蠻橫,楊素曾怨恨地說:“我如果當了天子,你一定不能作皇后?!编嵤习堰@話奏給高祖,他因此被免官。

  高祖正想謀取江南,這之前,楊素曾多次進獻奪取陳國的計策,沒多久,高祖就拜楊素為信州總管,賞賜給他錢一百萬、錦一千段、馬兩百匹而派他去信州。

  楊素住在永安,造了一種大船,名叫五牙,上面建了五層高樓,高達一百多尺,前后左右共配置了六部名為“柏竿”的戰(zhàn)具,都高五十尺。

  船上可容納八百多名士兵,旗幟放在上邊。

  另外一種船,稍稍小一些,起名黃龍,可配置士兵一百來人。

  其余的平乘船、舴艋舟,各有不同。

  等到大舉伐陳時,高祖封楊素為行軍元帥,率領水軍奔赴三硤。

  大軍行至流頭灘,陳將戚欣憑借一百多艘青龍船,屯兵幾千人駐守在狼尾灘,阻擋大軍去路。

  那里地勢峻峭險要,將領們都憂心忡忡。

  楊素說:“成敗在此一舉。

  如果我們白天乘船而下,他們就會看見我們,灘險水急,天制不由人力,那么我們就失去了有利的條件?!庇谑菦Q定在夜里攻其不備。

  楊素親自率領上千艘黃龍艦,命令士兵把枚銜在口中,悄悄順流而下,并派遣開府王長襲率領步兵從南岸進攻戚欣另外的營寨,命令大將軍劉仁恩率領披甲持械的騎兵進攻白沙北岸。

  天快亮的時候,隊伍都抵達了目的地。

  進攻敵軍,戚欣大敗而逃,他的部下全部被俘。

  楊素安撫俘虜后送走了他們,秋毫無犯,陳國人非常高興。

  楊素率領水軍繼續(xù)東下,大小戰(zhàn)船鋪滿了整了江面,旌旗盔甲在陽光下鮮艷耀眼。

  楊素端坐在平乘大船之上,容貌體魄雄健魁偉,陳國人望而生畏,都說:“清河公就是長江之神??!”陳國南康內史呂仲肅屯兵岐亭,正好占據(jù)了江峽。

  他在北岸鑿穿巖石,連接了三條鐵鎖鏈,橫斷長江上游,用來阻擋戰(zhàn)船前進。

  楊素和仁恩先登陸攻打呂仲肅的營寨,呂仲肅的隊伍夜里潰逃,楊素從容地除掉了那些鐵鏈。

  呂仲肅又占領荊門的延洲。

  楊素派巴..之地的士兵一千人,分乘四艘五牙船,用船漿擊碎了十多艘敵艦,于是大破敵軍,俘虜敵兵兩千多人,呂仲肅一人逃脫。

  陳后主派信州刺史顧覺鎮(zhèn)守安蜀城,荊州刺史陳紀鎮(zhèn)守公安,他們都因害怕楊素而退走。

  從此,巴陵以東無人敢守。

  湘州刺史、岳陽王陳叔慎派使節(jié)懇請投降。

  楊素順流而下,直抵漢口,和秦孝王會合。

  班師回朝后,高祖拜楊素為荊州總管,晉封郢國公,食邑三千戶,實食長壽縣的一千戶。

  高祖又封他的兒子玄感為儀同,封玄獎為清河郡公。

  并賞賜綿絹一萬段,糧食一萬石,還有一些黃金、珠寶,又把陳后主的妹妹和女樂十四人也賞賜給他。

  楊素對皇上說:“鄉(xiāng)里名叫‘勝母’,孝子曾子就不進去;叛逆之人王誼,以前曾分封于郢地,我不想和他一樣?!庇谑歉咦娓姆馑麨樵絿?,不久又拜納言之職。

  一年多后,轉任內史令。

  不久,江南人李棱等聚眾叛亂,多的達幾萬人,少的也有幾千人,互相響應,殺害官吏。

  高祖任命楊素為行軍總管,率眾討伐。

  叛賊朱莫問自稱南徐州刺史,以重兵占據(jù)京口。

  楊素率領水軍從揚子津攻入,進而擊敗了他們。

  晉陵的顧世興自稱為太守,和他的都督鮑遷等又來拒戰(zhàn)。

  楊素迎戰(zhàn)破敵,活捉鮑遷,俘虜敵兵三千多人。

  楊素又進而攻打無錫叛賊葉略,又鏟平叛軍。

  吳郡的沈玄憎、沈杰等人派兵包圍了蘇州,刺史皇甫績屢戰(zhàn)不利。

  楊素率部援助他。

  玄憎情勢窘迫,逃奔南沙賊首陸孟孫。

  楊素在松江和孟孫交戰(zhàn),大破叛軍,活捉了陸孟孫和玄憎。

  黝、歙的賊首沈雪、沈能憑借營寨獨自堅持,楊素又將其掃平。

  浙江的賊首高智慧自號為東揚州刺史,有上千艘戰(zhàn)船,駐扎在險要的地方,兵力很強。

  楊素軍進攻他,戰(zhàn)斗從早晨一直持續(xù)到下午申時,終于苦戰(zhàn)破敵。

  高智慧逃到了海上,楊素緊追不舍,隨著余姚漂洋過海來到了永嘉。

  高智慧前來拒戰(zhàn),楊素打跑了他,擒獲了賊兵幾千人。

  叛賊之首汪文進自稱天子,占據(jù)東陽,任他的黨徒蔡道人為司空,派他據(jù)守樂安。

  楊素前往討伐,全部平定了他們,接著又擊敗了永嘉賊首沈孝徹。

  然后,楊素從陸路來到天臺,揮兵直指臨???,追捕那些漏網(wǎng)的叛賊。

  這次出征前前后后共經(jīng)歷了一百多次戰(zhàn)斗,只剩下高智慧還逃守在閩越之間。

  高祖因為楊素長期在外,征旅勞累,下詔命令他駕乘驛車回朝休息。

  加封他的兒子楊玄感為上開府,賞賜彩色的絲織品三千段。

  楊素因為叛賊還沒有消滅干凈,怕養(yǎng)成后患,又請求出征。

  高祖下詔書表彰了他的功績,又委任以元帥之職,命令他統(tǒng)管前方軍民事務,率領大軍,捕拿那些逃散的叛賊。

  于是楊素又乘驛車來到會稽。

  這之前,泉州人王國慶,本是南安的豪族,他殺死了刺史劉弘,占據(jù)泉州叛亂,眾多逃亡的叛賊都歸附了他。

  他自以為海路險阻,北方人不習慣,就沒有設置海上防御的隊伍。

  楊素卻偏偏從海上掩襲而至,王國慶驚慌失措,棄州而逃,余黨逃散海島,或者據(jù)守山洞。

  楊素派人從水陸兩路分頭追捕,并且暗中叫人對王國慶說:“你的罪狀,累計起來處以死刑還不夠。

  只有斬送高智慧,才可以抵塞罪責。”王國慶于是把高智慧押來,在泉州將其斬首。

  其余那些被打散的黨羽,也都來投降,江南大為安定。

  高祖派遣左領將軍獨孤陀到浚儀迎接犒賞楊素。

  等楊素回到京城,來問候他的人每天都有。

  高祖拜楊素的兒子玄獎為儀同,賞賜黃金四十斤,外加一個銀瓶,里面盛滿了金錢,細絹三千段,馬兩百匹,羊兩千口,官田一百頃,住宅一處。

  并且任命楊素取代蘇威做了尚書右仆射,和高赹一同執(zhí)掌朝政。

  楊素性情粗疏而口才好,尊卑貴賤都放在心里,朝廷大臣之中,他非常推舉高赹,敬重牛弘,深交薛道衡,而對蘇威卻不屑一顧。

  朝中其余的權貴大多被他欺凌。

  他的才學、本領、氣度、風格比高赹要強;至于用自己的誠心體察國事,處理事情公平適當,有宰相的見識氣度,就比高赹差遠了。

  不久,高祖命令楊素監(jiān)管營造仁壽宮,楊素指揮平山填谷,督促勞役十分嚴急,做工的很多都累死了,宮殿旁邊經(jīng)常聽到鬼哭聲。

  仁壽宮修好后,高祖命令高赹前往察看,高赹報告說宮殿修得過于綺麗,損失民工太多,高祖心里頗不高興。

  楊素憂慮懼怕,卻想不出什么辦法,只好在北門啟奏獨孤皇后說:“帝王理當有一些行宮、別墅,現(xiàn)在天下太平,我們僅僅修造了這么一座宮殿,哪里就談得上浪費了呢!”皇后把這番話轉告高祖,高祖這才消除了心中的不快,于是賜給楊素一百萬錢,三千段錦絹。

  開皇十八年(598),突厥達頭可汗進犯邊塞。

  高祖拜楊素為靈州道行軍總管,出塞討伐,并賜給他織物兩千段、黃金一百斤。

  這之前,眾將和突厥人作戰(zhàn),總是擔心胡人的戰(zhàn)馬橫沖直撞,都把戰(zhàn)車和步卒騎兵相互摻雜,與形似鹿角的障礙物一起布成方陣,騎兵在方陣之內。

  楊素對別人說:“這只是鞏固防御的途徑,而不是奪取勝利的方法?!庇谑侨繌U除了原來的作法,命令諸軍布設騎兵方陣。

  達頭聽了非常高興,說:“這是天助我!”并且下馬直拜上天,然后率領精兵十多萬攻來。

  楊素奮力出擊,大敗敵騎。

  達頭受重傷逃走,其余被殺死殺傷的不計其數(shù),幸存者都哭號著逃跑了。

  高祖下詔書大大表揚楊素,賞賜給他細絹兩萬匹,外加一條萬釘寶帶,加封他的兒子玄感為大將軍,玄獎、玄縱、積善一并升為上儀同。

  楊素很有隨機應變的謀略,總是把握好時機去同敵人作戰(zhàn),他應對情況的變化并不拘泥于一定的方法,而控制軍隊嚴厲有序,如果有誰違犯了軍令,他就立即斬首,沒有寬容的。

  每次臨戰(zhàn)之前,他總是尋找別人的過失而將其殺掉,多時達一百來人,少的時候也不下十來個,血流滿地,他仍然談笑自如。

  等到兩軍對壘,他總是先命令一兩百人前去和敵人交戰(zhàn),攻破敵陣倒還罷了,如果沒能攻破敵陣而敗回來的,不管有多少人,他都一律處死。

  然后再派兩三百人繼續(xù)進攻,作法和先前一樣。

  將士們兩腿發(fā)抖,害怕至極,認為進退大不了都是一死,因而戰(zhàn)無不勝,楊素也因此被人們稱為名將。

  楊素當時受到重用寵信,他說的話高祖沒有不聽的。

  那些跟隨他出征討伐的人,只要有一點點小小的功勞,就會記載下來,至于跟隨其他將軍的,即使立了大功,也多被文官所排擠掉。

  所以楊素雖然嚴厲殘忍,士兵們還是愿意跟著他。

  開皇二十年(600),晉王楊廣為靈朔道行軍元帥,楊素為長史。

  晉王降低自己的身份交結楊素,后作太子,也是楊素的主意。

  仁壽初年,楊素取代高赹做了尚書左仆射。

  高祖賞賜給他好馬一百匹、母馬兩百匹、奴婢一百口。

  這一年,高祖又拜楊素為行軍元帥,前往云州攻打突厥,連連破敵。

  突厥逃跑,楊素率領騎兵緊追不舍,到夜里終于趕上。

  楊素想再次進攻,又怕敵人分散逃跑,就命令騎兵稍稍跟在后邊。

  他于是親自帶領兩名騎兵和兩個投降的突厥人潛入敵陣,同敵人一起前行,敵人沒有發(fā)覺。

  等到敵人停下來,止宿屯駐的地方還沒安排好,楊素命令后邊的騎兵突然襲擊,大敗他們。

  從此,突厥人逃得遠遠的,磧南再沒有他們的蹤跡了。

  因為這次的戰(zhàn)功,高祖讓楊素的兒子玄感進位柱國,玄縱為淮南郡公,并賞賜給他織物兩萬段。

  文獻皇后去世后,墓葬的規(guī)模制度,大多出自楊素之手。

  高祖認為很好,下詔書大大表彰他的功勞,封他的一個兒子為義康郡公,食邑一萬戶,世代承襲,并賞賜給他良田三十頃,絹一萬段,米一萬石,金缽一個,裝滿了金子,銀缽一個,盛滿了珠寶,外加綾、錦共五百段。

  當時楊素一天比一天顯貴榮耀,他的弟弟楊約、叔父楊文思、楊文紀以及族父楊異,都是尚書,位列公卿。

  諸子雖無汗馬之勞,也都官至柱國、刺史。

  楊素家童幾千人,后院披羅掛綺的樂妓小妾就以千計。

  府第華麗奢侈,規(guī)模體制摹仿皇宮。

  當時有一個叫鮑亨的人,很會寫文章,還有一個叫殷胄的,精通草書、隸書,都是江南的讀書人,卻因為高智慧的緣故埋沒為楊素的家奴。

  楊素的內外親戚和過去屬下的官吏,都位列清靜顯要之職。

  楊素的顯貴,近代無人可與他相比。

  煬帝剛做太子的時候,非常顧忌蜀王楊秀,就和楊素謀劃陷害他,最后使楊秀被廢黜。

  朝臣之中如果有違背冒犯他的,即使其非常忠誠地為國事著想,像賀若弼、史萬歲、李綱、柳..等,楊素也在暗地里中傷他們。

  如果歸附奉迎他或者是他親戚,即使無才可用,他也一定加以推薦提拔。

  朝廷內外沒有不怕他、不歸附他的。

  只有兵部尚書柳述憑著自己駙馬的身份,多次在高祖面前說楊素的壞話。

  大理寺卿梁毗上書高祖,說楊素作威作福。

  高祖于是逐漸疏遠和猜忌楊素,后來下來力令說:“仆射是朝廷的輔政大臣,不可親自處理那些細小的事務,只須三五天到官署一次,討論一些國家大事就行了?!北砻嫔巷@示對他的尊崇、優(yōu)待,實際上剝奪了他的權力。

  直到仁壽末,楊素不再處理事務。

  高祖曾賞賜王公以下的人射箭,楊素名列第一,高祖親將外國進貢來的金精盤,價值萬兩,賜給了楊素。

  仁壽四年(604),楊素跟隨高祖駕臨仁壽宮,高祖又多次賞賜宴席。

  等到高祖病重,楊素和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等人入宮侍候。

  當時皇太子楊廣住在宮內的大寶殿,怕高祖有什么不好的消息須要預先防備,于是親自寫了一封信,封好送出來問楊素。

  楊素記下宮外的形勢,來報告太子。

  宮人卻將回信誤送到了高祖的住處,高祖見信大怒。

  這時,高祖寵愛的陳貴人又說太子對她無禮。

  高祖于是大發(fā)脾氣,要召見已廢的皇子楊勇。

  太子與楊素謀劃對策,楊素假傳圣旨派東宮的士兵入宮守衛(wèi),出入都由宇文述、郭衍決定,又命令張衡守候皇上的病情。

  高祖就在這天去世了,因此朝廷內外有很多非議。

  漢王楊諒謀反,派蠕蠕天保占領蒲州,燒斷了河橋,又派王耳冉子率領幾萬人與他合力防守。

  楊素率領五千輕騎前去偷襲,他先隱蔽在渭口,夜間悄悄渡河,黎明時發(fā)動進攻,蠕蠕天保大敗而逃,王耳冉子因害怕而開城投降。

  煬帝下詔書召回楊素。

  起初,楊素出發(fā)之前就計算過幾天可以打敗敵人,結果不出所料。

  煬帝又拜楊素為并州道行軍總管、河北安撫大使,率領幾萬人討伐楊諒。

  當時晉州、絳州、呂州州城都被楊諒守住,楊素各派兩千人去牽制他們。

  楊諒命令趙子開擁十余萬之眾,占領了所有的道路,盤踞在高壁,擺開五十里的戰(zhàn)陣。

  楊素命令部將帶兵正面對敵,自己則率領一支隊伍潛入霍山,沿著懸崖深谷前進,直搗叛軍老巢,一舉擊敗了他們,殺死殺傷的數(shù)以萬計。

  楊諒所任命的介州刺史梁修羅駐守在介休,梁修羅聽說楊素來了,非常害怕,棄城而逃。

  楊素繼續(xù)前進,到達清源,離并州還有三十里。

  楊諒率領部將王世宗、趙子開、蕭摩訶等將近十萬人馬,前來迎戰(zhàn)。

  楊素又打敗了他們,活捉了蕭摩訶。

  楊諒退守并州,楊素進兵包圍了他,楊諒無計可施,非常窘迫,只好投降,其余黨羽也都一一鏟平。

  煬帝派遣楊素的弟弟修武公楊約攜帶親筆詔書慰勞楊素,楊素見詔后也上表陳述了自己的謝意。

  這個月楊素回到京城,跟隨煬帝駕臨洛陽。

  煬帝任楊素為營建東京的大監(jiān)。

  因楊素平定楊諒有功,煬帝拜他的兒子萬石、仁行,侄子玄挺都為儀同三司,并賜給他們織物五萬段、綺羅一千匹,賜楊諒妓妾二十人。

  隋煬帝大業(yè)元年(605),又升楊素為尚書令,賞賜給他東京上等府第一處,織物兩千段,不久又拜為太子太師,其他職務不變。

  前后賞賜給他的東西不知有多少。

  第二年,煬帝拜楊素為司徒,又改封他為楚公,食邑兩千五百戶。

  這一年,楊素死在任上。

  謚號叫“景武”,追封他為光祿大夫、太尉公、弘農(nóng)河東絳郡臨汾文城河內汲郡長平上黨西河十郡太守,賜給他載喪的鍂車、為他執(zhí)斑劍的儀仗四十人,以及鍂車前后的儀仗隊和樂隊,還賜給谷子小麥五千石、織物五千段,派鴻臚卿專門監(jiān)督辦理喪事,并且下詔書表示哀悼。

  楊素曾經(jīng)作了一首共七百字的五言詩送給番州刺史薛道衡,氣勢非常宏大,風韻出眾,堪稱一時的上乘之作。

  寫后沒幾天,楊素就死了。

  薛道衡嘆息說:“人快要死的時候,他的話語也變得很友善了,難道就是像這樣的嗎?”楊素留有文集十卷。

  楊素雖然有輔佐高祖建國立業(yè)的謀略,并且有平定楊諒的功績,然而卻深為煬帝所忌。

  煬帝表面顯出對他特殊的禮遇,實際上恩情卻很淡薄。

  太史官說隋地所屬的分野將有重大的喪事發(fā)生,煬帝因而改封楊素為楚公,因為楚地和隋地屬同一分野,煬帝想借楊素來攔擋遭喪的運氣。

  楊素臥病在床的時候,煬帝常派一些有名的醫(yī)生前去診治侍候,并且賜他許多上好的藥品,然而卻總在暗地里問醫(yī)生,總怕他不死去。

  楊素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到了極限,不肯吃藥,也不想謹小慎微地活下去了,經(jīng)常對弟弟楊約說:“我難道還要活下去嗎?”楊素依仗自己富足的錢財,廣求家產(chǎn),東西二京他的居宅奢侈華麗,早晨拆毀晚上重建,營造修繕從不停止,在各方的大城市,他的旅店、水磨和肥沃的田地、華麗的房子都以千百來計算。

  當時人們議論紛紛,并且因此而瞧不起他。

  楊素死后,他的兒子玄感繼承了他的爵位,玄感另外有傳。

  其余幾個兒子后來因受玄感的牽連都被殺死。

  史臣說:楊素年輕的時候輕生而俠義,灑脫而不受羈絆,兼有文才武略,志向遠大,常以立功揚名自期。

  高祖初舉大事,將要掃清宇內、奪取天下的時候,常把一些關系重大的機密要事托付給他,總是讓他承擔起協(xié)助、輔佐的重任。

  他在宇內掃盡妖孽的氣焰,使四海之內風平浪靜,沒有一點波瀾;在邊疆摧毀敵人矯健的騎兵,迫使匈奴遠逃。

  推究他鏟平兇惡殘暴的敵人平定叛亂,有功之臣沒有誰能比得過他;看他那些神奇的計策和高妙的文章,堪稱一代英豪。

  然而他一味地憑借自己的聰明和欺詐自立于世,不走仁義的正道,阿諛奉迎皇上,使皇上的行為有些偏離;修筑建造離宮鋪張浪費,使皇上陷于奢侈的名聲;策劃廢除皇上的嫡親長子,使國家到了快要傾覆的危險境地。

  最終使國家破滅,皇家的祖廟變?yōu)橐黄瑥U墟,在市井里每天受到風霜雨露的侵蝕。

  探求這禍害衰敗的源頭,實在是楊素的罪過??!幸好他死了,而他的兒子又犯上作亂。

  他墳上的新土還沒有被風吹干,就遭致滿門抄斬,墳墓也被挖開,全族的人都被誅死。

  這才知道壞事做多了會留下禍害,這話并非瞎說。

  不守禮法的事做多了就會殃及自身,指的就是這一類的事?。?/div>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