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儒,字仲醇,松江府華亭人。自幼即聰明異常,能寫文章,同郡徐階特別器重他。長大成人為生員,與董其昌齊名。太倉王錫爵延請繼儒去與其子王衡共讀書于支硎山。王世貞也非常重視繼儒,三吳名士都爭著與他結為師友。繼儒剛二十九歲時把儒士衣冠都焚燒掉,隱居于昆山之南,建廟祭祀“二陸”(西晉文學家陸機和陸云)。有草堂數(shù)間,在那里焚香安坐,心胸寬廣。當時錫山的顧憲成講學于東林,聘請繼儒,繼儒謝絕不去。父母去世,葬于神山麓,他筑室于東佘山,閉門著述,決心終老于此。
繼儒工詩善文,短文小詞都非常風雅。還會繪畫。他博聞強記,凡經(jīng)、史、諸子百家、技藝、小說與二氏家言,無不研究。或摘取其中語錄和不常見的故事,編輯成書,遠近爭相購買抄寫。請他寫詩做文的人每日不斷。繼儒喜好鼓勵士子,來求見他的人常常滿座,只聽他幾句話就滿意而去。閑暇之時就與老和尚們欣賞山水景色,詠詩唱歌,流連忘返,足跡很少留在城市。董其昌請他去,并專為他筑“來仲樓”。黃道周上疏說“:論志尚高雅、博學多通,誰都不如繼儒。”他們對繼儒的推崇如此之高。侍郎沈演及御史、給事中等朝中大臣,先后舉薦,都說繼儒道德高尚,年富力強,應像聘用吳與弼那樣征聘他。朝廷多次下詔征用,繼儒都借口有病而推辭。終年八十二歲。
繼儒工詩善文,短文小詞都非常風雅。還會繪畫。他博聞強記,凡經(jīng)、史、諸子百家、技藝、小說與二氏家言,無不研究。或摘取其中語錄和不常見的故事,編輯成書,遠近爭相購買抄寫。請他寫詩做文的人每日不斷。繼儒喜好鼓勵士子,來求見他的人常常滿座,只聽他幾句話就滿意而去。閑暇之時就與老和尚們欣賞山水景色,詠詩唱歌,流連忘返,足跡很少留在城市。董其昌請他去,并專為他筑“來仲樓”。黃道周上疏說“:論志尚高雅、博學多通,誰都不如繼儒。”他們對繼儒的推崇如此之高。侍郎沈演及御史、給事中等朝中大臣,先后舉薦,都說繼儒道德高尚,年富力強,應像聘用吳與弼那樣征聘他。朝廷多次下詔征用,繼儒都借口有病而推辭。終年八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