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孜省,南昌人。他以布政司吏待選京職,因貪贓事發(fā)而藏匿不歸。當時憲宗喜好方術(shù),孜省于是學(xué)五雷法,厚結(jié)宦官梁芳、錢義,靠符..得以進用。
成化十五年(1479),皇上特旨授他為太常寺丞。御史楊守隨、給事中李俊等人彈劾孜省是臟吏,不宜掌管祭祀,于是改任他為上林苑監(jiān)丞。孜省日益受寵,受賜金冠、法劍以及印章兩枚,并許他密封奏請。孜省進一步獻上淫邪的方術(shù),與梁芳等人表里為奸,逐漸干預(yù)政事。十七年,他升任右通政,寄俸通政司,仍掌上林苑監(jiān)事務(wù)。同官王日永輕視他,不以禮相待。孜省誣陷他,使他被降為太仆寺少卿。按慣例,寄俸官不得參預(yù)郊壇分獻,皇上卻特命準孜省這么做。廷臣鑒于王日永的遭遇,沒有人敢上奏阻止。
當初,皇上即位剛過一個月,即命宦官傳圣旨,用工役人員任文思院副使。以后這種事相繼不絕,一傳旨姓名常達一百人,當時稱之為傳奉官,文武官員、僧人道士濫得恩澤的達數(shù)千人。鄧常恩、趙玉芝、凌中、顧王工以及奸僧繼曉之輩,都得尊顯,與孜省相倚為奸,但他們的權(quán)力和受寵程度都在孜省之下。兩年之后,孜省升為左通政。給事中王瑞、御史張稷等人紛紛彈劾他。于是將孜省貶官二等,任本司左參議,其他被貶被廢的還有十二人。此舉大概是特地為了堵住中朝人士的怨望情緒,而孜省的受寵實沒有減低分毫。不久,孜省又升為左通政。
二十一年(1485)正月,有星變,皇上要大臣提意見。九卿大臣、給事御史都極論傳奉官之弊,首先就提到孜省和鄧常恩等人。皇上頗有悟,貶孜省為上林苑監(jiān)丞,令吏部抄送上五百余名冗濫官職。皇上只留下六十七人,其他全部斥罷,朝中內(nèi)外都非常高興。孜省因此非常恨廷臣,便陷害并逐出主事張吉、員外郎彭綱,而補以迎合皇上心意的左道官員。
這一年十月,孜省再次就任左通政,更加作威作福。他陷害吏部尚書尹..及其兒子侍講尹龍,使他們都得了罪。他又借扶鸞術(shù)說江西人赤心報國,于是退休的副都御史劉敷、禮部郎中黃景、南京兵部侍郎尹直、工部尚書李裕、禮部尚書謝一夔,都因此而得以進用。他也間或收取當時名望較高的人像學(xué)士楊守陳、倪岳,少詹事劉健,都御史余子俊、李敏等名臣,他都密封進行推薦。縉紳進退,多出于其口,執(zhí)政大臣萬安、劉吉、彭華從而也依附于他。通政邊鏞任僉都御史,李和任南京戶部侍郎,都是他一人之力。受他排擠的江西巡撫閔皀、洗馬羅瞡、兵部尚書馬文升、順天府丞楊守隨,都遭皇上譴責(zé),朝野側(cè)目。
吏部奏通政使出缺,皇上即命孜省任通政使,而右通政陳政以下五人,都遞進一官。當時張文質(zhì)正以尚書銜掌通政司事,通政司實際上沒有缺通政使。后來,又升孜省為禮部右侍郎,仍掌通政司。
鄧常恩,臨江人,通過宦官陳喜得以進用。趙玉芝,番禺人,通過宦官高諒得以進用。他們都懂得方術(shù),累升為太常寺卿。趙玉芝遭母喪時,皇上特賜祭葬,大治墳塋,所用制度超過了其等級。
顧王工、凌中不知是何許人。顧王工靠著扶鸞術(shù),累升到太常寺少卿,他的母親去世時皇上賜祭葬,還贈給誥命。按慣例,任四品官不到三年的不給贈誥命和賜祭,皇上特許給他了。吏部尚書尹..還請一并贈他父親。不久,顧王工升為本寺卿,他的兩個兒子顧經(jīng)和顧綸,也官任太常寺少卿。凌中因擅長書寫,供事于文華殿,沒幾年便升為太常寺卿。過了一個月,因諫官的議論,把他降為寺丞。孜省因星變被貶,鄧常恩也被貶為本寺丞,而趙玉芝、顧王工、凌中任職如故。孜省恢復(fù)通政使之職后,鄧常恩也恢復(fù)太常寺卿。
有個叫李文昌的,所進的方術(shù)試驗不靈,被杖打五十而斥還。岳州通判沈政以繪畫技巧爬到太常寺少卿,請聚斂天下貨財充于內(nèi)府?;噬习l(fā)怒了,把他投進監(jiān)獄,杖打后貶到廣西慶遠府任通判。人們頗為快意。
但當時群奸中外盤結(jié),依附他們的士大夫日益增多。進士郭宗由一名刑部主事,靠篆刻技術(shù)得宦官引薦,升為尚寶司少卿,他每天與市井工技之人為伍,奔走于宮廷。兵科左給事中張善吉被貶官,用秘術(shù)向宦官高英求情,得到召見,便趁機自請恢復(fù)給事中官銜,士大夫輿論都認為羞恥。大學(xué)士萬安也獻上房中術(shù)來固寵。而那些雜流人物被加封為侍郎、通政、太常、太仆、尚寶的,不可勝數(shù)。
憲宗駕崩后,孝宗即位,才開始采納科道官員的建議,全部裁汰傳奉官,貶謫孜省、鄧常恩、趙玉芝、顧王工、凌中、顧經(jīng)等人,遣去戍守邊衛(wèi)。又以宦官蔣琮的建議,逮捕孜省、常恩、玉芝等人,投進詔獄,以交結(jié)貼身宦官之罪判他們斬刑,妻兒流放到兩千里之外?;噬舷略t免其死罪,仍戍邊。孜省不勝拷打,死于獄中。
成化十五年(1479),皇上特旨授他為太常寺丞。御史楊守隨、給事中李俊等人彈劾孜省是臟吏,不宜掌管祭祀,于是改任他為上林苑監(jiān)丞。孜省日益受寵,受賜金冠、法劍以及印章兩枚,并許他密封奏請。孜省進一步獻上淫邪的方術(shù),與梁芳等人表里為奸,逐漸干預(yù)政事。十七年,他升任右通政,寄俸通政司,仍掌上林苑監(jiān)事務(wù)。同官王日永輕視他,不以禮相待。孜省誣陷他,使他被降為太仆寺少卿。按慣例,寄俸官不得參預(yù)郊壇分獻,皇上卻特命準孜省這么做。廷臣鑒于王日永的遭遇,沒有人敢上奏阻止。
當初,皇上即位剛過一個月,即命宦官傳圣旨,用工役人員任文思院副使。以后這種事相繼不絕,一傳旨姓名常達一百人,當時稱之為傳奉官,文武官員、僧人道士濫得恩澤的達數(shù)千人。鄧常恩、趙玉芝、凌中、顧王工以及奸僧繼曉之輩,都得尊顯,與孜省相倚為奸,但他們的權(quán)力和受寵程度都在孜省之下。兩年之后,孜省升為左通政。給事中王瑞、御史張稷等人紛紛彈劾他。于是將孜省貶官二等,任本司左參議,其他被貶被廢的還有十二人。此舉大概是特地為了堵住中朝人士的怨望情緒,而孜省的受寵實沒有減低分毫。不久,孜省又升為左通政。
二十一年(1485)正月,有星變,皇上要大臣提意見。九卿大臣、給事御史都極論傳奉官之弊,首先就提到孜省和鄧常恩等人。皇上頗有悟,貶孜省為上林苑監(jiān)丞,令吏部抄送上五百余名冗濫官職。皇上只留下六十七人,其他全部斥罷,朝中內(nèi)外都非常高興。孜省因此非常恨廷臣,便陷害并逐出主事張吉、員外郎彭綱,而補以迎合皇上心意的左道官員。
這一年十月,孜省再次就任左通政,更加作威作福。他陷害吏部尚書尹..及其兒子侍講尹龍,使他們都得了罪。他又借扶鸞術(shù)說江西人赤心報國,于是退休的副都御史劉敷、禮部郎中黃景、南京兵部侍郎尹直、工部尚書李裕、禮部尚書謝一夔,都因此而得以進用。他也間或收取當時名望較高的人像學(xué)士楊守陳、倪岳,少詹事劉健,都御史余子俊、李敏等名臣,他都密封進行推薦。縉紳進退,多出于其口,執(zhí)政大臣萬安、劉吉、彭華從而也依附于他。通政邊鏞任僉都御史,李和任南京戶部侍郎,都是他一人之力。受他排擠的江西巡撫閔皀、洗馬羅瞡、兵部尚書馬文升、順天府丞楊守隨,都遭皇上譴責(zé),朝野側(cè)目。
吏部奏通政使出缺,皇上即命孜省任通政使,而右通政陳政以下五人,都遞進一官。當時張文質(zhì)正以尚書銜掌通政司事,通政司實際上沒有缺通政使。后來,又升孜省為禮部右侍郎,仍掌通政司。
鄧常恩,臨江人,通過宦官陳喜得以進用。趙玉芝,番禺人,通過宦官高諒得以進用。他們都懂得方術(shù),累升為太常寺卿。趙玉芝遭母喪時,皇上特賜祭葬,大治墳塋,所用制度超過了其等級。
顧王工、凌中不知是何許人。顧王工靠著扶鸞術(shù),累升到太常寺少卿,他的母親去世時皇上賜祭葬,還贈給誥命。按慣例,任四品官不到三年的不給贈誥命和賜祭,皇上特許給他了。吏部尚書尹..還請一并贈他父親。不久,顧王工升為本寺卿,他的兩個兒子顧經(jīng)和顧綸,也官任太常寺少卿。凌中因擅長書寫,供事于文華殿,沒幾年便升為太常寺卿。過了一個月,因諫官的議論,把他降為寺丞。孜省因星變被貶,鄧常恩也被貶為本寺丞,而趙玉芝、顧王工、凌中任職如故。孜省恢復(fù)通政使之職后,鄧常恩也恢復(fù)太常寺卿。
有個叫李文昌的,所進的方術(shù)試驗不靈,被杖打五十而斥還。岳州通判沈政以繪畫技巧爬到太常寺少卿,請聚斂天下貨財充于內(nèi)府?;噬习l(fā)怒了,把他投進監(jiān)獄,杖打后貶到廣西慶遠府任通判。人們頗為快意。
但當時群奸中外盤結(jié),依附他們的士大夫日益增多。進士郭宗由一名刑部主事,靠篆刻技術(shù)得宦官引薦,升為尚寶司少卿,他每天與市井工技之人為伍,奔走于宮廷。兵科左給事中張善吉被貶官,用秘術(shù)向宦官高英求情,得到召見,便趁機自請恢復(fù)給事中官銜,士大夫輿論都認為羞恥。大學(xué)士萬安也獻上房中術(shù)來固寵。而那些雜流人物被加封為侍郎、通政、太常、太仆、尚寶的,不可勝數(shù)。
憲宗駕崩后,孝宗即位,才開始采納科道官員的建議,全部裁汰傳奉官,貶謫孜省、鄧常恩、趙玉芝、顧王工、凌中、顧經(jīng)等人,遣去戍守邊衛(wèi)。又以宦官蔣琮的建議,逮捕孜省、常恩、玉芝等人,投進詔獄,以交結(jié)貼身宦官之罪判他們斬刑,妻兒流放到兩千里之外?;噬舷略t免其死罪,仍戍邊。孜省不勝拷打,死于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