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幼孜,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二年(1400)中進士。后被授予戶科給事中。成祖即位后,改任翰林檢討,與解縉等人同在文淵閣當值,再升為侍講。當時,翰林院和坊局之臣在東宮講書,都先要準備所講的經義,由閣臣閱正后,呈皇上批覽,然后才得進講。解縉講《書經》,楊士奇講《易經》,胡廣講《詩經》,幼孜講《春秋經》,幼孜借此呈上《春秋要旨》三卷。
永樂五年(1407),進升幼孜為右諭德兼侍講,并傳諭吏部,說在內閣當值的胡廣、金幼孜等人已任滿,不要改作他任。七年,幼孜隨從皇上到北京。第二年北征,幼孜與胡廣、楊榮隨行。圣駕駐扎在清水源,有泉水涌出。幼孜獻上銘,楊榮獻上詩,皇上都以最高等級給予慰勞。皇上敬重幼孜的文學才華,所過山川要害,總命他加以記載。幼孜就在馬鞍上當場起草。使者從瓦剌來,皇上召幼孜等人傍車輿而行,談論敵方之事,對他很親信和倚重。他曾與胡廣、楊榮和侍郎金純迷路陷在山谷中。天黑時,幼孜從馬上掉下來,胡廣、金純去而不顧,楊榮為他結鞍再行,走了一會兒幼孜又掉下來,楊榮便將自己的馬讓給他騎,第二天才到達行在所。那個晚上,皇上派出十幾名使者追尋楊榮和幼孜,但都沒有找到。他們回來后,皇上非常高興。此后每次北征,幼孜都隨從,他還寫下了《北征前錄》和《后錄》。十二年他受命與胡廣、楊榮等人編纂《五經》和《四書》、《性理大全》,升為翰林學士,十八年他與楊榮一起升為文淵閣大學士。
二十二年(1424)幼孜隨從皇上北征,途中士兵疲憊,皇上向群臣問對策,沒有人敢回答。只有幼孜說不宜深入,皇上不聽。到達開平時,皇上對楊榮、幼孜說“:朕夢見神人兩次說上帝好生,這是什么兆頭?”楊榮、幼孜回答說:“陛下此舉,固在于除暴安民。但火燒昆侖,玉石俱焚,望陛下留意。”皇上同意他們的意見,當即命他們起草詔書,詔諭各個部落。軍隊回到榆木川時,皇上駕崩,秘不發(fā)喪。楊榮到京師報喪,幼孜護梓宮返回。
仁宗即位,幼孜被任為戶部右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不久加封為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學士。這一年十月命幼孜、楊榮、楊士奇在承天門外一起審查并記錄囚犯的罪狀。皇上還下詔給法司,審查重案囚犯必須會同這三位學士一起辦,皇上對他們的委任更重了?;噬嫌R西角門閱覽廷臣的制誥,對三學士說:“你們三人和蹇義、夏原吉兩位尚書,都是先帝舊臣,朕正靠你們來輔佐。朕曾見前代君主不喜歡聽直言,雖是一向所親近的人,也因為懼怕君主之威而順從君主的旨意,緘默不言以討好君主。賢良之臣,所言不被采納,便會退而閉口。朕與諸位愛卿應當引以為戒。”幼孜等人叩頭致謝。洪熙元年(1425)幼孜進升為禮部尚書,仍兼大學士、學士,并支給三職俸祿。幼孜不久請求回家探母。第二年,他母親去世。
宣宗即位后,詔令幼孜出來任職,修撰兩朝實錄,充任總裁官。宣德三年(1428),幼孜持節(jié)到寧夏,冊封慶府郡王妃。他所經過的地方,都詢問士兵和百姓疾苦,回來后上奏皇上,皇上都嘉許并采納了。隨從皇上巡邊,度過雞鳴山時,皇上說“:唐太宗仗著其英武征遼時,曾經過此山?!庇鬃位卮鹫f“:太宗不久便后悔這一戰(zhàn)役,所以修建了憫忠閣。”皇上說“:此山在元順帝時崩塌了,成為元朝滅亡的征兆。”幼孜回答說“:順帝是亡國之主,就是山不崩,國也必亡。”宣德六年(1431)十二月幼孜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贈少保,謚文靖。
幼孜為人平易,沉默寡言,心胸開闊。雖很受皇上寵信,但他自己更加謙虛。他給自己起居之室命名為“退庵”。他病重時,家人囑咐他請求身后之恩,但幼孜不聽。他說“:這種做法是君子所恥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