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九思,貴溪人。嘉靖年間授句容知縣。初理政事,謙虛謹慎,似乎不大勝任工作。一次,有吏盜竊縣印蓋在空白公文紙上,九思揭發(fā)其奸詐行為,依法論罪??だ魹榇巳诉殿^說情,九思堅決不允,于是人人敬畏。他對于孤老貧困者,加倍撫恤,而對豪猾之人管制嚴厲。凡來投訴者,責打不過十下。征收賦稅,預先規(guī)定交納日期,過期只令里老逮捕問罪,衙役不敢進入鄉(xiāng)村。縣東西大路七十里積塵土三尺厚,每逢雨雪,爛泥達數(shù)尺深。九思想法節(jié)省官府開支,將節(jié)余款項用來修路,方便行人旅客。朝廷多次派遣權勢宦官在三茅山打醮求神,縣民深受供應之苦。九思清查舊時公文,見有鹽引金久存貯于府庫中,便奏請用此作為求神所需經(jīng)費,使百姓不再受侵擾。當年年成歉收,谷價猛漲,巡撫發(fā)放倉谷數(shù)百石,以平價出售。九思認為,“來買糧的都是富豪,雖平價貧民也無力購買”。于是將其一半按時價出售,以償還官府,其余煮粥以賑饑民。遠在山谷中的貧民,則就近向富家貸谷,官府代為償還。因此使許許多多人免于餓死。九思曾說“:即使天子施大恩于民,哪能人人都可以減免賦役,關鍵是在于我們這些做官的,在施行時能否斟酌緩急而已?!焙髞恚蚺c應天府尹不合,為巡撫所彈劾,而吏部尚書熊浹知他賢能,特令他留任。
九思在句容為官九年,期滿升任工部主事,又升為郎中,奉命治理張秋河道。漕運河道與鹽河相近,但不相通,漕河水漲則泛濫成災。九思提議在沙灣修建分洪渠,勾通漕河與鹽河,漕河水漲則可流入鹽河,排泄入海,不致淹沒田地,水落也不致干涸。此項工程的完成,使該地永久受益。當時工部尚書趙文華巡視東南,路經(jīng)這里,九思不出來迎接,只派一吏拿著公文去拜見,被文華罵走。時逢九思升任高州知府。文華懷怨在心,回京后與吏部尚書吳鵬合謀陷害九思,九思被迫辭官。句容百姓為他建祠于茅山。九思辭官后在家閑居二十二年,八十五歲病故。
九思在句容為官九年,期滿升任工部主事,又升為郎中,奉命治理張秋河道。漕運河道與鹽河相近,但不相通,漕河水漲則泛濫成災。九思提議在沙灣修建分洪渠,勾通漕河與鹽河,漕河水漲則可流入鹽河,排泄入海,不致淹沒田地,水落也不致干涸。此項工程的完成,使該地永久受益。當時工部尚書趙文華巡視東南,路經(jīng)這里,九思不出來迎接,只派一吏拿著公文去拜見,被文華罵走。時逢九思升任高州知府。文華懷怨在心,回京后與吏部尚書吳鵬合謀陷害九思,九思被迫辭官。句容百姓為他建祠于茅山。九思辭官后在家閑居二十二年,八十五歲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