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湛若水傳

白話明史 作者:清·張廷玉 等



  湛若水,字元明,號甘泉,增城人。弘治五年(1492),科考鄉(xiāng)試中舉。從陳獻章學習,不樂于求功名,后奉母親之命,入南京國子監(jiān)。弘治十八年參加會試,學士張元禎、楊廷和為考官,看了他的考卷贊嘆道“:不是白沙陳獻章的學生寫不出這樣的文章?!绷袨榈诙?。朝廷賜他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這時王守仁正在吏部講學,若水與他一唱一和,互相呼應(yīng)。不久母親去世,他在墓邊守孝三年。建“西樵講舍”。各地士子來求學的,先教他們學習禮節(jié),然后聽講。

  嘉靖初年入朝,陳奏《經(jīng)筵講學》疏,認為圣學以求仁為目的。隨后又上疏道“:陛下初臨朝聽政,漸漸不能克制自己,左右近臣以聲色邪教來迷惑陛下。大臣林俊、孫交等因不得治國安邦之法,而多辭官而去,實可寒心。切望陛下親賢人,遠奸佞,窮理講學,以興旺太平之世?!庇稚鲜杞ㄗh不要停止經(jīng)筵講學。第二年,進為侍讀。上疏說:“近一二年間,天變地震,山崩水涌,饑荒不斷,人自相食。圣人不是等到艱難困苦之時才去聽取賢者的意見,明醫(yī)不因為病情沉重無治而不用恢復(fù)元氣的藥。應(yīng)廣求能闡明先王之道的人,每日在文華殿為陛下講學,以有益于圣人學說之發(fā)揚光大。”其后,調(diào)任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做《心性圖說》,以教導士子。拜禮部侍郎。仿《大學衍義補》而做《格物通》,進呈朝廷。后歷任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南京民俗崇尚侈靡,若水制定喪葬制度頒布施行。因年老退休,終年九十五歲。

  若水在他一生所到之處,必建書院,以紀念陳獻章。九十高齡還漫游南京。路經(jīng)江西時,王守仁的弟子安福鄒守益告誡他們的同仁說:“甘泉先生來,我們應(yīng)當尊敬這位老人,而不要妄自討教,更不要輕易妄與論辯?!比羲c守仁一同講學,學術(shù)思想相同,后各主宗旨,守仁以“致良知”為宗旨,若水則以“隨處體認天理”為宗旨。守仁說若水之學為求之于外。若水認為守仁的“格物”之說有四點不可信,還說:“陽明所謂的心與我所說的心不同。陽明所謂的心是存在于萬物之中,無處不在,故他認為我的學說是主張求之于外?!碑敃r學術(shù)思想分為王、湛兩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