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以寧傳

白話明史 作者:清·張廷玉 等


  張以寧,字志道,古田人。父名一清,元代為福建、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以寧八歲時(shí),有人指控其伯父,縣衙將其伯父逮捕下獄,以寧到縣衙去講理。知縣認(rèn)為此孩童非凡,命他賦《琴堂詩》,他秉筆立就,伯父得以釋放,以寧由此聞名。元泰定年間,他以通《春秋》而舉進(jìn)士。由黃巖判官而晉升為六合府尹。因某事犯法而免官,滯留江、淮十年之久。元順帝征他為國子助教,官至翰林侍讀學(xué)士、知制誥。在朝中,一些有聲望的學(xué)者如虞集、歐陽玄、揭亻奚斯、黃氵晉等,相繼去世,以寧有才華,博學(xué)強(qiáng)記,聞名于時(shí),人稱“小張學(xué)士”。

  明軍占據(jù)元朝京都北京,以寧與危素都被召到明都南京,對皇帝的詢問都做了滿意的回答,授侍講學(xué)士,特別受到寵遇。太祖曾登鐘山,以寧與朱升、秦裕伯等扈從擁翠亭,帝給紙筆命他們賦詩。

  洪武二年(1369)秋,以寧奉旨出使安南,封其主陳日火奎為國王。臨行時(shí),太祖題詩一首送行。他剛?cè)氚材暇?,陳日火奎死。安南人請求將皇帝詔書授其嫡長子,以寧不肯。在洱江留居三天,告諭王子去向朝廷告哀,請求承襲王爵。以寧得朝廷之命,等待后派的使者林唐臣到后再入安南境辦事。他在安南教王子服喪三年,令安南人仿效中國行叩拜禮。太祖聞知,嘉獎(jiǎng)以寧,賜詔書,把他比作陸賈、馬援,又賜御制詩八章。后逝于回國途中,詔令地方官府送靈柩歸其故鄉(xiāng),沿途州縣都要祭奠。

  以寧為人潔凈無瑕,不營財(cái)產(chǎn),奉使安南往返,除衣被行裝外,別無他物。他本是以《春秋》中進(jìn)士,故所學(xué)尤專于《春秋》,受益頗多。撰有《胡傳辨疑》及《春王正月考》。元朝故官來京人士中,危素與張以寧的名聲最大,素長于文,以寧長于經(jīng)。素所撰宋、元史稿都已失傳,以寧關(guān)于《春秋》的著作流行于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