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字仲默,信陽人。八歲即能做詩和古文。弘治十一年(1498)鄉(xiāng)試中舉,這時年方十五歲。十五年進士及第,授中書舍人。與李夢陽等人以詩文相唱和,夢陽的詩文最佳,景明雖年輕些,但能與夢陽抗衡。
正德改元,劉瑾竊取政權。景明上書吏部尚書許進,勸他把握住政權,不要向劉瑾屈服,語氣極為激烈。隨后,他稱病告假歸家。過了一年,瑾將所有告假的官員盡行免職,景明也在其中。劉瑾被誅,由李東陽的推薦,景明官復原職,掌管內閣制敕房。李夢陽下獄,大家不敢為他申冤,而景明上書吏部尚書楊一清援救。正德九年(1514),乾清宮火災,景明上疏提出不應養(yǎng)義子,京城不應留住邊防軍,不應寵信西域僧人,不應重用宦官。這份奏疏被扣壓,未進呈皇帝。久后,進升吏部員外郎,仍掌管制敕。錢寧欲與景明交為朋友,將一幅大畫請景明題名,景明說:“此畫出于名家之手,不要玷污了名人的手跡?!痹诰懊髂抢锪袅艘荒?,最后還是原物退還。不久,景明升為陜西提學副使。廖鵬弟太監(jiān)廖鑾鎮(zhèn)守關中,橫行霸道,廖鑾的隨從人員遇三司不下馬,景明將他們逮捕鞭撻。他所教育的諸生專以經學、儒學及時務為主。選拔優(yōu)秀者于正學書院,景明親自為學生講經,而不用諸家對辭句的解釋,士子始知有經學。嘉靖初,因病歸家,不久逝世,年僅三十九歲。
景明為人正直,重節(jié)義,鄙視榮利,與夢陽并有國士之風度。兩人學詩做文,開始一唱一和,成名之后卻相互詆毀。夢陽主張摹仿,景明則主張創(chuàng)造,各樹旗幟,互不相讓,兩人交游也分手了。有人說景明之才本不及夢陽,但其詩則比夢陽的詩好。然而,天下人在談論詩時,則必何、李并稱,與邊貢、徐貞卿合稱為“四杰”。
正德改元,劉瑾竊取政權。景明上書吏部尚書許進,勸他把握住政權,不要向劉瑾屈服,語氣極為激烈。隨后,他稱病告假歸家。過了一年,瑾將所有告假的官員盡行免職,景明也在其中。劉瑾被誅,由李東陽的推薦,景明官復原職,掌管內閣制敕房。李夢陽下獄,大家不敢為他申冤,而景明上書吏部尚書楊一清援救。正德九年(1514),乾清宮火災,景明上疏提出不應養(yǎng)義子,京城不應留住邊防軍,不應寵信西域僧人,不應重用宦官。這份奏疏被扣壓,未進呈皇帝。久后,進升吏部員外郎,仍掌管制敕。錢寧欲與景明交為朋友,將一幅大畫請景明題名,景明說:“此畫出于名家之手,不要玷污了名人的手跡?!痹诰懊髂抢锪袅艘荒?,最后還是原物退還。不久,景明升為陜西提學副使。廖鵬弟太監(jiān)廖鑾鎮(zhèn)守關中,橫行霸道,廖鑾的隨從人員遇三司不下馬,景明將他們逮捕鞭撻。他所教育的諸生專以經學、儒學及時務為主。選拔優(yōu)秀者于正學書院,景明親自為學生講經,而不用諸家對辭句的解釋,士子始知有經學。嘉靖初,因病歸家,不久逝世,年僅三十九歲。
景明為人正直,重節(jié)義,鄙視榮利,與夢陽并有國士之風度。兩人學詩做文,開始一唱一和,成名之后卻相互詆毀。夢陽主張摹仿,景明則主張創(chuàng)造,各樹旗幟,互不相讓,兩人交游也分手了。有人說景明之才本不及夢陽,但其詩則比夢陽的詩好。然而,天下人在談論詩時,則必何、李并稱,與邊貢、徐貞卿合稱為“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