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曹石之變”及諸人結(jié)局

大明朝的另類歷史 作者:梅毅


  明英宗復(fù)辟后,非常倚重徐有貞、石亨和曹吉祥三個人。特別是徐有貞,很快又被升為兵部尚書,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xué)士,并賜號“奉天翊衛(wèi)推誠宣力守正文臣”,食祿一千一百石,世襲錦衣指揮使。大權(quán)在手,徐有貞肆無忌憚,中外傾目,但有皇帝信任,誰也奈何不了他。

  得志之后,徐有貞有意與石亨這么一個武將與曹吉祥這么一個太監(jiān)拉開距離。他還常在明英宗面前訴說二人在外的貪橫之事?!暗郏ㄓ⒆冢┮酁橹畡??!笔?、曹吉祥知道風(fēng)聲,大加怨恨,日夜聚議,密謀構(gòu)陷徐有貞。

  明英宗常與徐友貞二人君臣密議政事,屏除旁人。但身為司禮太監(jiān)的曹吉祥有眼線,偷聽了不少這君臣二人的“悄悄話”。一日,曹吉祥問明英宗某事因由,英宗大驚,急問你從何得知,曹公公答言,乃徐尚書講給我聽。自此,英宗皇帝開始疏遠徐有貞。

  不久,石亨、曹吉祥二人向明英宗泣訴,說徐有貞以內(nèi)閣的力量想傾陷他們兩個“忠臣”。英宗皇帝很討厭徐有貞“泄密”,把他外放為廣東參政。石亨等人恨極徐有貞,派人投匿名信,誣稱老徐“指斥乘輿”,流放途中說皇帝壞話。明英宗惱怒,下詔把徐有貞發(fā)配到云南一帶為民。一直到石亨等人事敗,老徐才獲召還,但未獲重新使用,釋歸老家無錫。這位“短小精悍”的老頭兒天天手持鐵鞭起舞,想效廉頗復(fù)用,終不能重新被召入朝。灰心之余,老徐放浪山水之間,又活了十幾年才病死,算是善終。

  除去了共同的“敵人”徐有貞,石亨和曹吉祥又開始狗咬狗,相互爭權(quán)傾軋。

  石亨美男子,生有異狀,方面?zhèn)ボ|,美髯及膝,如果臉色再紅些,活脫脫一個關(guān)羽再生。其侄石彪也美須髯,與石亨一樣形狀魁梧,當時算卦人說這叔侄倆皆有封侯之相。石亨襲其父職,為寬河衛(wèi)中下級軍校,特善騎射,能用大刀,每戰(zhàn)輒摧破奮前,實為一刀一槍掙得的功名。

  自從擁立英宗皇帝復(fù)辟后,石亨得首功,進爵“忠國公”,其家族男性成員冒功入錦衣衛(wèi)為官者多達五十多人,四千多與他有舊的部曲和熟人皆冒領(lǐng)“奪門”之功而得官,勢振中外。英宗皇帝對他眷顧特異,言無不從。一時之間,冒進小人咸投其門,勢焰熏天。

  石亨討厭文人外放為巡撫監(jiān)督武將,盡撤巡撫回京,由此大權(quán)悉歸石亨。同時,凡是有言官上章彈奏他,均被他倒打一耙,數(shù)起大獄,把不少御史弄得家破人亡。

  石亨武人一個,不知盈滿,成日干預(yù)政事,有時向皇帝為手下人要官遭拒,悻悻然見于顏色。特別讓明英宗動疑的是,石亨常常不待宣召而入宮,出來進去前呼后擁,耀武揚威。

  時間一久,明英宗當然不能容忍,便問閣臣李賢如何應(yīng)付。李賢答:“圣上應(yīng)該獨斷!”

  明英宗頓悟。他馬上下詔給各門,武臣非宣詔不得入見。從此,石亨很少再有面見明英宗的機會。

  如果此時石亨知趣,急流涌退,知道收斂,交出兵權(quán),興許還能善終于家。但他與侄子石彪各自蓄養(yǎng)軍官猛士數(shù)萬,中外將帥半出其門,國人為之側(cè)目。石亨更不知自斂,在京城內(nèi)大建華麗的府第,連明英宗在大內(nèi)登翔鳳樓都看得見這座耀人眼目的大宅,以為是哪位王爺?shù)耐醺?br />
  明英宗忍耐未發(fā)。天順三年,石彪本人又想當大同總兵,竄掇人上書“保奏”他。英宗大怒,派錦衣衛(wèi)把石彪等人逮入詔獄拷問,并在他家里搜出一些繡蟒龍衣及御床一樣模式的“違制”之物。于是,明廷對石彪抄家,勒令石亨“退休”。

  其間,明英宗還不太忍心對石亨下手,就問閣臣李賢,“石亨有奪門之功,我怎么處理他呢?”

  李賢回稟:“天位本來就是陛下您的,稱‘迎駕’則可,如何稱‘奪門’,‘奪’則不順,何‘奪’之有?彼時,萬一石亨等人謀泄,不知陛下有多么危險!如果當時石亨等人不為貪功行倉猝之事,郕王(景帝)死后,大臣們?nèi)詴钅桨矎?fù)位。”

  一席話,說得明英宗邊連點頭,石亨的命運,也就注定要挨刀了。

  于是,受英守諭指,錦衣衛(wèi)指揮捕逯杲上奏石亨陰謀不軌,下詔獄拷問。石亨身板再結(jié)實,也禁不得錦衣衛(wèi)內(nèi)獄卒的大板子和各種刑訊,很快就被活活打死在監(jiān)獄中,其侄石彪也很快被人以謀反罪處決。

  當然,這叔侄二人,雖與徐有貞、曹吉祥傾害于謙,說他們謀反確實冤枉,所以清人編《明史》,并未把他們放入《逆臣傳》中,實為公允。尤其是石彪,史臣評價說:“(石彪)本以戰(zhàn)功起家,不藉父兄恩蔭,然一門二公侯,勢盛而驕,各行不義,為帝所疑,遂及于禍?!?br />
  石亨一死,“奪門”三功臣只剩曹吉祥一個人了,這位公公不喜反憂,很有岌岌可危之感。

  這位曹公公乃灤州人,一直是王振的親信,在英宗初年數(shù)次出外當監(jiān)軍,畜養(yǎng)了不少壯士在家。明景帝時,他又負責(zé)監(jiān)京營軍,故而與石亨友善,并配合石亨迎英宗復(fù)辟。為了感謝這位公公,明英宗把他升為“司禮太監(jiān)”,即太監(jiān)第一人,總督三大營,權(quán)大勢大,宮內(nèi)無人可比。其義子曹欽還被進封為伯爵,侄子曹鉉等人皆受封都督官銜,其門下廝養(yǎng)冒官者多至千百人,一時間權(quán)勢與石亨相并列,時稱曹、石二大家。

  由于明廷已經(jīng)定了調(diào)子,下令自今起章奏不可用“奪門”二字,從大原則上就否定了“奪門之功”。石亨被逮治,曹吉祥越來越如坐針氈。于是,他漸蓄異謀,想弒掉明英宗。

  干這種驚天“大事”,沒有軍人幫助萬萬不行。曹吉祥開始天天在自己大宅院張宴,請在京軍營及錦衣衛(wèi)等各級中高級軍官飲酒作樂,大散金錢谷帛,任由這些人取用。這些因曹公公保薦而飛黃騰達的軍官們也怕老曹勢敗自己也受牽累,皆愿盡力效死。

  曹公公的干兒子曹欽問門客馮益:“自古有宦官子弟當皇帝的嗎?”

  馮益答:“您老曹家魏武帝曹操就是啊!”

  馮益沒說謊話,曹操他爸就是認太監(jiān)為干爹才改姓曹,這位魏武帝原姓“夏侯”。

  曹欽聞言大喜,更堅決了謀反的決心。

  天順五年秋,曹吉祥因?qū)胰耸┧叫讨滤溃谎怨購椲?。明英宗正愁抓不住曹公公把柄,命令錦衣衛(wèi)指揮逯杲去按察,降敕遍諭群臣。

  曹欽聞訊大驚:“先前降敕,石亨將軍被捕,今天又來這一套,是想滅我們曹家啊!”

  于是,諸人謀議,準備在七月庚子日動手。曹欽提外兵入大內(nèi),曹吉祥本人以禁兵接應(yīng)。

  定謀后,曹欽召諸位參加起事將校在晚間飲宴。半道,入伙的一個軍官馬亮害怕事敗被誅三族,悄悄溜出,向值宿朝房的懷定侯孫鏜與恭順侯吳謹告發(fā)此事。

  吳謹趕緊讓孫鏜從長安右門的門縫內(nèi)塞進急報帖子,報告曹家謀反一事。

  明英宗大驚,立刻派人在大內(nèi)逮捕了大太監(jiān)曹吉祥,并下敕皇城及京城九門皆嚴閉不開。

  曹欽發(fā)覺馬覺逃走,知道消息泄露,連夜帶人馳往錦衣衛(wèi)指揮逯杲家,殺掉逯杲,并把閣臣李賢砍傷于東朝房,拎著逯杲鮮血淋漓的首級對李賢說:“就是這個逯杲要惹我啊!”

  逯杲這個人,確實不是好人,他本來是石亨和曹吉祥推薦才當上錦衣為衛(wèi)大官。但是,逯杲奉命按察曹家不法之事,曹欽繞道殺這個人,其實在當時完全是浪費時間。

  由于事情敗露,曹欽索性公開造反,率數(shù)千精兵強將猛攻東、西長安門。皇宮大門特結(jié)實,根本沖不進去。里面守門士兵又搬出準備修御河河堤用的厚磚砌在門后,更使宮門難以攻破。

  曹欽等賊人乘亂縱火燒門,并在宮門外往來馳騁呼叫。

  懷寧侯孫鏜宿于朝房,本來是為了轉(zhuǎn)天一大早他要帶數(shù)千軍馬西征邊境,特意來趁明天早朝向皇帝辭行。見事情危急,他忙派兩個兒子召已經(jīng)集結(jié)待命的西征軍,進攻在東長安門燒門欲闖皇宮的曹欽。

  曹欽從西長安門殺至東長安門,中途正遇向外跑的恭順侯吳謹,一刀就削掉對方的腦袋,奔馳至東長安門。

  由于賊兵縱火燒門,東長安門塌毀。門內(nèi)守衛(wèi)禁衛(wèi)軍忙搬取一大堆柴薪放在門口,風(fēng)借火勢,大火使得賊兵反而仍舊闖不進來。

  天快亮?xí)r,孫鏜手下的西征軍殺至,曹欽手下賊兵漸漸不支,又多心虛,漸漸奔散。孫鏜勒兵追擊,殺掉曹吉祥侄子曹鉉等人。

  曹欽勇猛,率十余人殺出一條血路想從安定門逸出,但大門緊閉,門卒眾多,他只得掉轉(zhuǎn)馬頭逃奔家中。

  孫鏜等人率軍追殺,曹欽指揮數(shù)百家丁仆從關(guān)門拒戰(zhàn),終于不敵。諸軍大呼殺入。

  曹欽見大勢已去,投井自殺,終未當成“曹操”。

  明廷下令,族滅曹家及其姻家,盡屠參與政變的黨羽,并把大太監(jiān)曹吉祥當眾碎剮。只有出首告變的馬亮好命,得授都督一職。至此,“奪門之變”三大“功臣”,一貶二死。

  又過三年,明英宗在1464年正月病死,時年三十八。其子朱見深繼位,是為明憲宗,次年改年號為“成化元年”。

  后世歷史學(xué)家不少人不辯史實,以土木堡之役為口實,大講此役乃“明朝由盛到衰之始”,其實全然是無稽之談?!坝⒆诔腥剩ㄗ冢ⅲㄐ┳谥畼I(yè),海內(nèi)富庶,朝野清晏”,前后在位二十四年,除土木堡被俘之事以王振擅權(quán)外,大局面并未壞掉,所以才有后來明憲宗、明孝宗的成化、弘治之治。這父子相承的四十年間,政局基本穩(wěn)定,是明朝民力財力積累的承平治世。所以,稱“土木堡之役”為明朝由盛到哀轉(zhuǎn)折點,實為一葉障目之辭。

  最后,提一下“土木堡之變”的另一位主角瓦剌首領(lǐng)也先。

  也先放歸明英宗后,當年仍舊來貢,忽喇喇還是三千多人,明廷盛陳大宴接待,同時也在席間幕后耀兵亮甲,給對方以心理威懾。當時處于幽禁狀態(tài)的“太上皇”明英宗,也派人以自己名義賜也先大筆賞物。明景帝聞之不悅,便決定與瓦剌斷絕關(guān)系,不再遣使回報。

  尚書王直等人相繼進言,諫說如果斷絕關(guān)系,也先會重新挑起邊釁。明景帝回言:“正是使來使往,才有磨擦生過節(jié)。昔日瓦剌入寇前后,不都是禮尚往來嗎,還不是照樣開戰(zhàn)?!庇谑牵骶暗塾H筆寫敕書給也先:“先前使節(jié)往來,難免因小人言語短長而使雙方生隙。朕今不再遣使,太師(指也先)也不必再請,以免日后生事!”

  這樣一來,瓦剌人再不能從明朝政府方面得到好處。此后,也先數(shù)次犯邊,但沒有什么特別大規(guī)模的行動,小劫小搶,騷擾而已。

  瓦剌對外無大戰(zhàn)事,開始內(nèi)哄。名義上的“可汗”脫脫不花之妻,是也先的姐姐,所以,也先就想讓脫脫不花立自己親外甥為太子,脫脫不花不答應(yīng)。也先生氣,本來以前他就恨脫脫不花與阿剌知院先于自己和明朝講和,又怕這位汗爺日后勢大于已不利,就先下手為強,突然出擊,在1451年殺掉了脫脫不花,把他的部眾分給瓦剌諸酋長。脫脫不花的弟弟阿噶巴爾濟本來事先依附也先,想也先殺掉哥哥后立自己為汗,結(jié)果,哥哥剛被殺,也先就找上門。阿噶巴爾濟狂喜,以為是擁自己為可汗,但剛出帳門就被也先當頭一刀砍死,其子哈爾固楚克想逃,也被抓住砍頭。

  “可汗”兄弟子侄皆被弄死,也先便在1452年自立為可汗,以其次子為“太師”,自稱大元田盛大可汗,改元“添元”?!疤锸ⅰ?,即“天圣”之意。明廷當然不會稱他為“天圣”可汗,回報書中只稱他為“瓦剌可汗”。

  也先當了可汗后感覺特別好,常常強迫蒙古諸部徙遷,日益驕橫,荒于酒色。

  自元順帝逃出大都以來,蒙古雖然一直處于內(nèi)亂之中,但蒙古大汗向來是由“黃金家族”后裔繼承,正基于此,瓦剌部的也先勢如中天之時,仍舊推脫脫不花為“幌子”可汗,這樣才能以理服眾,挾可汗而令諸部。如今,他自立為可汗,以非“黃金家族”成員身份登汗位,又依漢法建“年號”,自然引起蒙古諸部的公憤。

  于是,與也先一直鼎足而立的蒙古頭領(lǐng)阿剌知院率先發(fā)難,在1454年進攻也先。不可一世的也先,外戰(zhàn)內(nèi)行,內(nèi)戰(zhàn)卻是大外行,加之內(nèi)部離心離德,一戰(zhàn)即潰,本人也在混戰(zhàn)中被亂刀砍死,死得非常不堪。

  阿剌知院沒高興多久,他自己又被韃靼部的索來殺掉。

  從此以后,瓦剌部群龍無首,東蒙古諸部(即韃靼)死灰復(fù)燃,登上草原大舞臺開始唱主角?!白砸蚕人溃哓菟?,部屬分散,其承襲代次不可考”。

  索來殺阿剌知院后,立王子馬可古兒吉思為可汗。另一位韃靼首領(lǐng)毛里孩也不示弱,立脫脫不花的幼子脫古思為可汗(即摩倫汗)。這兩部在向明朝進貢的同時,也相互在寧夏與兀良哈一帶相互攻殺。明廷樂得其成,封索來為“太師淮王”(與也先一樣),稱他擁立的馬可古兒吉思為“迤北可汗”。明憲宗成化年間,索來數(shù)次來明朝入貢,趁送駿馬貂皮之機,大打秋風(fēng),獲賜甚多。與也先一樣,索來與馬可古兒吉思相處一久生出矛盾,便殺掉后者,自立為汗(又有說是多郭朗臺吉殺馬可古兒吉思)。如此,自然失道寡助,毛里孩乘機攻擊索來,殺掉了這位汗位未坐穩(wěn)的老鄉(xiāng)親。

  毛里孩殺索來后,一時稱尊,便又與他所擁立的摩倫汗發(fā)生磨擦,雙方大打出手,摩倫汗被殺,其部將斡羅出逃走。而后,韃靼諸部相繼攻略仇殺,你死我活,恰因如此,明憲宗邊境才稍得休息,除因爭奪哈密頻發(fā)戰(zhàn)事外,沒有特別大規(guī)模耗財損兵的對外戰(zhàn)爭。明朝大將王越和余文俊二人都是非常有才干之人,韃靼雖然有時能夠進入河套地區(qū)騷擾,但很快就被逐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