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國梅正使面遞總署節(jié)略

甲戌公牘鈔存 作者:清·王元稚


日本運兵前赴臺灣,征伐生番應詢事件及辦法緣由節(jié)略:所有聞得日本國今有運兵前往臺灣征伐生番之創(chuàng)始,本大臣宜將所辦緣由詳細具明,以備稽查。此舉曾于二月下旬內,本大臣已經(jīng)略為風聞。適因上海輪船載信來津,于大沽口候水,不得進口,以至文信到京,遲延數(shù)日。故巴大臣所發(fā)電線移文,于三月初一日始行前來。當經(jīng)本大臣知會總署列位大臣。本擬即日會晤,已經(jīng)啟行前往。適于途間知得列位大臣均未進署,次日方得旋衙,故未果行。隨于初二日,漢文梅正使正擬前往拜謁間,又經(jīng)訪聞,知列位大臣仍不進署,故復未能將前項緣由通達知悉。延至本月初三日,梅正使始得面見總署大臣,當將本大臣給予札文緣由,面向董大臣陳明,并將巴大臣所開之件逐一聲明,即以東洋此次舉動,中國如何斟酌之處,請為示覆。茲將本大臣當日給予梅正使札文翻譯漢文,開列于后:

現(xiàn)議接駐札日本國京都本國巴大臣由電線移稱,日本國有運兵前往臺灣之舉,聞得擬在臺南生番地方內登岸各等因。本大臣準此,查凡遇稱兵之際,局外邦國不得在旁相助。今聞日本國有雇覓洋船運送師眾之事,是以本大臣等身膺代國之責,為顧全大局起見,自應詢明情由,方有把握。茲以事之最要者四端,略具于左:一、問臺灣島生番撥住居地方,是否中國向以為隸入版圖之內?一、問生番若以為中國隸入版圖之內,此次究有議準興師前往該處登岸與否?一、問生番若非中國版圖之內,此項興師可否不由中國地界經(jīng)過而至其地?一、問須由中國地界而后至其地,究有議準日本軍眾經(jīng)過中國地界與否?論其大概,生番居住地界,若中國視以為非版圖之內,抑或雖屬中國版圖,而已有日本師眾登岸,既經(jīng)過中國地界,核準定議,本國屬民或有役于日本以及借力相助等事,本國自無深論禁止之責;不然,日本國未向中國議準,且所行非中國愿從者,則本國只得明伸禁令,于興師后無論日本、中國公務,英民均不得服事相助,方足以昭平允,緣此兩國各與本國立有和好條約,彼此不得稍涉偏袒云云。

本大臣所詢此事中國大約宜如何斟酌之處,即準董大臣尚須會商恭親王暨列位大臣方能答復等語為詞。本大臣因念事關緊急,故于是晚備函言明一切,總期不致有誤時日。厥后于本月初六日準列位大臣函復,內稱日本國此次運兵往臺之舉上年從未議及云云至究系中國地面等因前來。查來函未到以前,本大臣又續(xù)接巴大臣電線移文,內稱據(jù)東洋意見,臺灣島自某處迤南,皆不隸中國版圖之內。查所言地址,本大臣未能考核明晰。所有轉運事宜,正當迅速備辦。今在上海、香港兩處雇覓洋船,并洋人充引水之職。擬在臺灣東面以及西南瑯■〈王喬〉登岸。又日本國應于日內動身前往中國等因到本大臣。準此,查臺灣隸屬一層,詳考列位大臣本月初五日來函所稱,與巴大臣移文內所稱日本國措詞大旨,各情節(jié)頗形懸殊。本大臣尚未接有詳細文報,得知日本國興師往臺事故,究系何辦法,一時未能周全。先行只將三月初五日來函所開緣由,由電線飛移巴大臣暨香港總領大臣堅一體知悉。又將此次東洋事由并列位大臣所謂臺灣全隸版圖之說,備文札飭廣州、上海兩口領事官知照。

然思日本國并未出有向中國稱兵戰(zhàn)書明文,且有欽差大臣前來中國之議。以此推之,似無發(fā)文稱兵之心。但恐各口領事官設或出示曉諭,申明禁令,難免有啟中國與日本國和好決裂之疑,是以明飭各該頭領事官等未奉本大臣續(xù)行札文以先,不得出示曉諭為妥。倘若訪聞英民偶有服事此舉者,即應誡飭,以杜輕率。用特備具節(jié)略(見三月二十八日文將軍照會粘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