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湖廣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湖廣通志卷七
山川志
記稱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楚之衡山長江各居其一其山川靈秀甲於天下者又不止酈道元柳宗元之所紀(jì)也我
國家德洽懷柔禮加殷祀百神咸秩瑞應(yīng)駢臻南征而洞庭之鯨波頓息剿鄖而篸嶺之金鳳齊鳴此豈人力所能致哉仰惟
圣德懋勤
皇圖孔固
上天之眷佑至深岳瀆之感通有自也
武昌府
江夏縣
高觀山城內(nèi)東南黃鵠山左東有鳳凰窩西有烏龍池有清風(fēng)明月二井為邑之望
臙脂山山脊皆石色赤如脂
崇府山俱城內(nèi)東南
梅亭山高觀山南三里中和門子城下山頂有明太祖分封御制碑文
蕭山城南晉蕭丹隱居處南城借以為塹下有蕭山磯石壁巉巖猶有古舟師篙跡
黃鵠山城內(nèi)西南俗呼蛇山一名黃鶴昔仙人子安騎黃鶴憩此志云黃鵠山蛇行而西吸於江其首嶐然黃鶴樓枕焉下有黃鵠磯石照亭在樓之西臨崖有石如鏡西日照之炯然發(fā)光
鳳凰山城北貢院坐山郡國志吳黃龍初鳳凰見因名唐岑參詩路指鳳凰山外云即此
洪山縣東十里一曰東山山下有寶通寺邑之巨觀山石曰堆云曰翠屏曰獅子峯古有洪山賦鐫山石榛莽間明楊士奇有記
烽火山縣東四十里梁將侯瑱逼江夏伐齊屯兵於山舉烽火相應(yīng)因名
豐禾山縣東六十里土人報賽處
九峯山環(huán)抱如城郭列峯九松柏蒼蔚最爲(wèi)幽勝九峯曰獅子曰缽盂曰寶蓋曰沙碧曰石門曰陽邏曰馬驛曰竹管曰黃檗獅子峯下有高僧無念塔靈泉山上有泉旱禱頗應(yīng)下爲(wèi)楚昭王及諸王墓峽山其山重疊因名俱縣東六十里
嵋梁山縣南五十里臨湯孫湖
八分山縣南五十里有水分流如八字旁有八分湖建康錄武昌有山無林政可圖始不可居終山分八字?jǐn)?shù)不及九即此有石洞名白云洞逶迤半里始透天光相傳舊有龍短尾唐貞觀時禱雨輒應(yīng)歷封嘉澤侯顯應(yīng)侯靈惠侯元時郡守李貞以旱步禱祠前見蟹浮出潭中黑云陡起雷雨大作為建八分山泉新亭今土人以龍隱見占年
大觀山縣南五十里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其土赤色如金又名金華山
錦繡山縣南七十里山多桃李每春時爛如錦繡大覺山縣南八十里又名鴿子山邑諸山之祖系省城來脈
夜泊山縣西南四十里元守將陳額森屯兵於此通紀(jì)爲(wèi)夜婆山
驚磯山縣西南七十里俯臨大江下有石磯波濤迅激商旅驚駭故名
青山縣北三十里尾亙長湖首枕大江山下有磯宋季僑置黃陂縣治於此
紫荊山縣東北三里明太祖曾駐師於此勒石山頂禁營葬樵采西北石壁有呂仙跡
石子岡去紫荊山一里相傳古縣治建此
呂公洞黃鵠磯上初無洞穴但石跡隱然如門叩之有聲陸游南樓記與章冠之游仙洞石壁數(shù)尺皆直裂無洞穴之狀舊傳有仙人隱其中今鄂人謂之呂公洞
費(fèi)禕洞黃鵠山後舊經(jīng)費(fèi)文禕昇仙處李宗孟詩空遺費(fèi)仙跡不見庾公游草木有新色江山余故愁大江自嘉魚入境會沔漢二水至白湖入武昌縣經(jīng)大冶興國境凡六百余里
東湖縣東四里滋陽橋北
墩子湖一名南湖在高觀山之陽內(nèi)有墩隨水消長夏以荷勝可資游賞明賀文忠殉節(jié)處
明月湖縣南三里文昌門內(nèi)火星堂前有橋曰明月橋
賽湖縣東三里
梁子湖縣東八十里通興國大冶武昌凡岔九十有九湖中山五十有奇稱最者曰梁子山三山洞山月山南練山黃陂山水深魚美林巒隱蔚為一郡之勝湯孫湖縣東南十五里
郭鄭湖縣東南四十里
南湖望山門外
魯湖縣南八十里
斧頭湖縣南百二十里
白楊湖縣北十里一曰北湖口北通大江
余家湖縣東北五里
涂水縣南九十里在涂口一名金口晉汝南郡建此至今商賈輻輳人煙鱗集稱上游重鎭
黃鵠磯黃鵠山麓一名汝南磯荊州圖經(jīng)夏口城西南因磯爲(wèi)墉枕江流而峙激浪噴震舟人恒危之昔侯景沉鮑泉於此前有弱水一規(guī)每風(fēng)濤恬息時試以木屑羽毛無不沉者水經(jīng)注黃鵠磯在鸚鵡洲之下尾
張公洲縣南二十五里晉隱士張公灌園處
金沙洲縣西南明時百貨云集商賈輳泊今移漢口鸚鵡洲城西大江中黃祖殺禰衡處嘗作鸚鵡賦故遇害之地得名上有禰處士墓按陸游入蜀記洲上有茂林神祠遠(yuǎn)望如小山則宋時洲形頗高後雖淪沒每秋冬水落猶有洲形今不可復(fù)識矣
新沙洲與鸚鵡洲對明永樂十年楚府立水母祠以鎭之
夏口荊江中正對沔口左傳吳伐楚楚沈尹戍奔命於夏汭杜注漢水入口今夏口也晉志武昌沙羨縣有夏口對沔口水經(jīng)注對黃鵠岸入沔津一名夏首東漢謂之夏口戍本在江北孫權(quán)以對岸為夏口而江北之名始晦又云魯口即夏口正對魯山
蕎麥灣城南五里每江漲成淵里人以為患謀棄地徙居他所故大司馬熊廷弼爲(wèi)建子堤護(hù)之時蕎麥正盛因以名灣
鳳凰池縣東舊名義方
南浦縣南三里離騷送美人兮南浦即此
天鵝池武當(dāng)宮內(nèi)
放生池城內(nèi)宋淳熙間郡守王齊疏請立
卓刀泉縣東十五里世傳關(guān)忠義行軍卓刀得泉明楚昭王蒐而飲之味甚甘冽爲(wèi)甃石覆以亭亭前有拜將臺
飛錫泉在八分山貞觀時頭陀師卓錫成泉因建道塲久旱不涸
鹿跑泉縣南五十里大觀山上禱雨有應(yīng)
蘆花泉在鸚鵡鄉(xiāng)東湖驛左
桃花泉在縣南七十里石灰山口
銅盤井縣東昔有銅盤蓋底日汲不竭
蜘蛛井鐵佛寺內(nèi)唐時有紅白二蜘蛛化妖婦媚人故鑄鐵佛鎭之
沒福井布政司左明正德間左布政周李鳳濬劉績有記
義井長街右
明井鍋蓋營明諸生明睿闔門殉節(jié)處
浪花井洪山小塔寺下名曰無影塔水嘗沸涌如浪其脈通江
八分井縣東南四十里
武昌縣
虎頭山縣東三里舊名鳳闕吳黃龍?jiān)犋P集於此仙堂山縣東十五里相傳有仙人修煉於此彩云繚繞白畫飛昇遺有堂基山頂有庵
蓮花山縣南五里山若蓮花浮水故名
銅榮山縣南一百二十里
三角山巍然數(shù)峯秀出天表
白云山在縣南一百三十里
武昌山在縣南搜神後記晉時宣城秦精入山采茗遇一毛人長丈余引至山曲示以叢茗臨別探懷中橘遺之精怖負(fù)茗而歸括地志山以縣名武昌其一也
虬山山隂有龍穴續(xù)搜神記居民每見神虬飛翔出入旱禱即雨後人筑塘其下名曰虬塘
靈溪山在縣南百五十里高四十丈周五十里南有靈溪觀今廢止有靈溪寺
清溪山縣南百九十里高八十丈周四十里涌溪源石門山廣輿記山石對峙如門唐武昌令馬珦與元結(jié)同游石刻尚存宋郭祥正有詩
西山在縣西三里宋蘇轍九曲亭記山有精舍西曰西山是也蘇軾居黃州與武昌令鄧璧會此玉堂話舊詩憶從樊口載春酒步上西山尋野梅
樊山縣西五里舊名袁山一名樊岡一名夀昌山產(chǎn)銀銅鐵紫石高九十丈周二十里水經(jīng)注孫權(quán)治袁山即此下有寒溪中有蟠龍石蘇軾詩武昌樊口幽絶處東坡先生留五年春風(fēng)搖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
郎亭山樊山西路出退谷下有窊樽石唐元結(jié)修以盛酒
萬松嶺即九曲嶺在樊山臨江萬松夾路因名上有九曲亭蘇軾兄弟游息之處建炎後邑人伐爲(wèi)棟宇遂荒
礦嶺縣南百四十里
南岡南湖側(cè)晉書王敦病使郭璞筮璞曰夀不久敦怒曰卿夀幾何曰命在今日敦遂收璞璞曰吾必死雙栢下果然即此地
掛榜巖縣南百三十里宋永國公孟宗政墓前面山白石峻削如掛榜然
龍蟠石縣東北一里江中太平御覽世傳龍蟠於此五丈湖縣東舊名南湖晉太康地記武昌南湖通江夏冬則水涸靡所產(chǎn)植陶太尉侃立塘以遏水常自不竭取瑯琊郡隔湖菱魚以著湖菱甚甘美所產(chǎn)鮒魚長三尺
車湖縣東二十里晉車應(yīng)所居宋王文輔亦居此蘇軾寓黃時嘗與往來欲買宅老焉會量移不果西洼湖縣東五十里
杯湖樊山郎亭下唐令孟仕元居此
浮石湖縣南百二十里湖內(nèi)有石周二十步水漲不沒
馬飲漿湖縣西南百里
烏翎湖縣西南百五十里
磧磯湖縣西五十里
蚲舟湖縣西九十里
炭門湖縣西七十里
五磯縣東庾仲雍江水記作五圻水經(jīng)注江水東得五丈口又東得沙浦經(jīng)五磯
安樂磯縣東三十里孫權(quán)使子登出師次於安樂全琮諫止之即此
黃子磯縣西三江口下世傳黃巢置砦於此亦險要地
白鹿磯神人山下
敗船磯又名敗舶灣樊山下江表傳孫權(quán)新制大船名爲(wèi)長安泛之釣臺下泝流而行時風(fēng)甚猛谷利云當(dāng)取樊口權(quán)曰當(dāng)取邏洲利拔劍白柁工曰不取樊口者斬工即轉(zhuǎn)柁入樊口甫至岸而敗故名
楊葉洲縣東即白田洲陳初周將獨(dú)孤盛領(lǐng)水軍趣巴湘太尉侯瑱自尋陽御之破盛於此
蘆洲縣西三十里亦名邏洲輿地志伍子胥去楚出關(guān)於江上見漁父求渡漁父歌曰日昭昭兮寖巳馳與子期兮蘆之漪子胥既渡解劍與之曰此値千金其勿露漁父知其意遂覆舟死
崢嶸洲縣西北江中一曰新生洲晉劉毅破桓玄處半屬黃州
囘洑大囘在樊口小囘在釣臺唐元結(jié)有歌
樊口縣西北五里蘇軾謫黃州嘗游於此時有潘生者善釀酒軾每至輒飲其家
五丈口洋瀾湖水出此吳太子孫登葬於其原寒溪武昌記樊山東有小溪夏時懷袖恒有寒氣故謂之寒溪唐元結(jié)嘗居此上有寺乃陶侃讀書處臺基尚存宋張舜民詩傳與寒溪莫惆悵漫郎今巳借舟游吳處厚亦有詩
散花灘縣西北寒溪之側(cè)吳王以赤壁戰(zhàn)勝散花犒軍處按歐陽修集古錄散花灘疑當(dāng)時苑囿之別名牧馬港縣東十里孫權(quán)牧馬處其上即吳王故城長港江套縣西五里
水門港縣西六十里
洗劍池西山松風(fēng)閣下世傳吳王淬劍於此有石刻洗劍池三字岸有井甘冽異常
聰明池即今泮池元至正五年創(chuàng)
清思池城東鳳凰臺下多蓮
陷池縣東南百二十里小石嶺旁土崖陡絶故傳何氏宅嘗得龍卵徑七寸與他物同藏器中物隨充滿置之金谷亦然後因誤置鹽中龍化而宅陷先有犬銜麻穗而戲何女逐之其處亦陷淪爲(wèi)井禱雨多應(yīng)寒泉吳王讀書臺下世傳吳王井
滴滴泉西山之陽東晉時書此三字於崖上四時泉滴不絶
白巖泉縣南百六十里泉石清秀幽致奇絶有馬祖道塲
醴泉井縣堂左令贒則泉出弘治五年知縣聶贒來任醴泉復(fù)出遂淘滌置欄建亭
夀井縣治盆家橋南宋嘉定時縣尉鄒應(yīng)博置四眼鐵盤一鐵蓮子形欄四語人曰後當(dāng)有登高位獲巍科享上夀者
金牛井縣南金牛鎭
嘉魚縣
仙師山縣東五里
白面山山皆白石本名白云山雨澤大降則云氣預(yù)生
橫山在縣南十里山平如案
梅山山多梅樹故名下有洞
青林山在縣南五十里
秦鐘山縣南潛確類書世傳秦時於此鑄鐘其下爲(wèi)太平湖
穿石山縣西南十里
虎帽山縣西南三十里林木蔥蔚近遠(yuǎn)望之儼若帽然
龜湖山縣西南四十里
九壠山龜湖之東九壠回合
大崖山九域志山高萬仞古洞深窈上有牛眼泉兎兒泉號南嘉第一峯
赤壁山縣西南八十里大江濱西界烏林有諸葛拜風(fēng)臺古蹟沔陽州圖經(jīng)漢建安十三年周瑜破曹操於此上有赤壁二字并名人詩賦刻石現(xiàn)存
柘山縣西南百里
金澥山 左徑山俱縣西南
魚岳山縣西一里水經(jīng)注在大江中楊子洲南今距江二里許蓋水勢決彼塡此而然也山皆石獨(dú)西一面峭壁高聳崖洞奇險以其臨江又名江島山官山縣西八十里
礶磯山縣西北半里上有五岳廟今廢為社稷壇舊臨江因水沖磯石故名今名鳳凰山
龍?zhí)渡娇h治北山足有潭淵深不測世傳有龍潛焉宋淳熙間知縣姜偃建文廟於山陽其名始著仙跡山相傳葛仙飛昇處
浮石山在縣北
百疋山縣北五里山勢綿延?xùn)|西二十里如百疋練其下臨江即練子口
蜀山縣東北三十里漢昭烈會吳征曹操於此韓婆嶺縣東五十里
祿嶺縣北三十里
大琛嶺縣東北六十里
大崖縣南三十里
白鷺墩縣東
紫石潭湖縣東二十五里
黃顙湖 謝小船湖 連珠兒湖 破鼔湖 大小攝湖 茭湖 蘆洲湖 蚌蛤湖 陶陵湖 ?湖謝婆湖 致思湖 明湖 赤城湖 古城湖
岳公湖俱縣東
太平湖縣南三十里方輿勝覽近歲中涸夜有光怪漁者志其處而掘之得古鎛鐘秦少游爲(wèi)吊鎛鐘文梅海湖其寛如海梅氏世業(yè)故名
楊汊湖一水中分爲(wèi)汊上有楊樹因名
李婆湖夫亡婦守其業(yè)故名
石山烏土湖土色黑在石山上游
大小溷湖通大小湖而納諸水
龜湖中有石如龜
江池湖在江島山近江
小蘆湖 蜜泉湖水甘故名俱縣南
大小左湖縣北
西保湖西保里合蒲圻江夏咸寧之民皆有漁業(yè)產(chǎn)菱芡歲歉人采以為食
大□湖勢濶如大竹□
深湖 五重湖 劉婆湖 金網(wǎng)湖 黎園方家湖梅李湖 李成湖 陽港湖 南寧湖 陂口湖彭湖 蔡家湖 老湖 張家湖 雁湖俱在縣東北
黃岡蒲潭湖縣西
蒼湖 黃家湖 鯉魚湖 沙地湖 黃岡湖 燒錢湖 楊湖 舒濟(jì)湖 金澥湖 石頭口俱縣西南八十里
陸口縣西南赤壁之北今名陸溪口三國時吳以此為控制要地舊志魯肅自江陵下屯陸口肅卒呂蒙代之後呂岱又領(lǐng)潘璋士卒屯於此水經(jīng)注陸水經(jīng)呂蒙城西又經(jīng)蒲磯山北入大江謂之刀環(huán)口又謂之蒲磯口長港縣西南
落星池文廟內(nèi)池中一石傳為落星
蒲圻縣
金疊山縣冶
疊秀山縣治半里
豐財山縣東二里
靈應(yīng)山縣東三里
點(diǎn)筆山縣東七里
梘木山 幽蘭山有趺仙石上有掌痕俱縣東二十里
黃葛山縣東三十五里
石尖山縣東四十里有玉樞觀
石馬山縣南十五里
白石山縣南二十五里下有白石廟祀唐三顔公側(cè)有白石泉汲之輒雨
云臺山 金紫山俱縣南三十里
吳城山縣南四十里孫權(quán)城其下
鳳凰臺縣西三里三峯秀出山半有泉有池有洞下有鳳凰寺
五洪山縣西十里五水合流有溫泉曰湯塘有寒泉曰泠塘
仙芝山 蒲首山俱縣西四十里為蒲圻首山明祭酒魏觀讀書處
瑞云山縣西四十五里
小梅山縣西北五里
龍翔山縣北二里屏障河岸有洼樽石方平五六尺許中一孔如罋可注酒上刻熙寧癸丑上巳等字茗山縣北十里產(chǎn)茶
黃表山 竹山洞中有石傘石罋在山麓俱縣北三十里
神山 芙蓉山峯巒秀麗如花俱縣北四十里鳳隱山縣東北二十五里
龍蟠山縣東北四十里
石筆山縣東北六十里
長□嶺縣西十五里
梅隱岡 金臺岡 云盤岡
荊泉洞縣南十二里中有石田溝塍悉具居民視其燥濕以占兇穰自洞門深入別有門甚狹好事者裹糧而進(jìn)出則在崇陽縣葛藤坪相距百余里洞內(nèi)有六泉左曰荊泉名最著合流數(shù)里入於鐘潭
迓鼓洞豐財山下
行將洞縣北七里行將山
蒲圻湖即西梁湖以湖多蒲故吳置蒲圻縣
梅湖縣西南四十里
盤石湖縣西三十里
大羅湖縣西四十里
龍坑湖 活湖 馬蹄湖 滄湖俱縣西五十里柳山湖縣西六十里
正湖縣西七十里
錦湖縣北七里
蒲圻河 新店河俱縣西四十里
石牛灘二四都
筒車灘十五都
荊港縣南十里
車埠港 泉港俱縣西十五里
龜坑港縣北八十里通大江
赤馬港縣東北一里
龍翔潭 平落潭大羅湖口
鏡潭上三都
馬蹄潭縣東四十里
白公潭縣西北二十五里
洗馬池荊港
湯泉縣南冬夏常沸
神山泉神山下湖中
咸寧縣
相山縣治東南數(shù)百步宋參知政事馮京讀書其上舊有相山書院今廢
東高山縣東里許與相山并峙
龜山縣東四里其形如龜
浮山縣東八里一名湖山卓立塘中若浮上有太子祠其神無考?xì)q旱禱雨輒應(yīng)
輞山突起平陽圓聳如車輞一石宛若神駿上有祠相傳元兵入境王華父子三人率鄉(xiāng)兵御河界獲勝一方得全土人德之因祠其上并名橋?yàn)橘R勝石門山石門天成行人往來其間俱縣東四十里香罏山縣東四十五里其隂有泉港寺
牛鼻山縣東八十里有潭四面青蘿綠竹
金鷄山縣東南五十里高數(shù)十丈峯頂有巨石上有穴如碗可受二升四時清泉不涸飲之輒愈疾取水若盡頃復(fù)如故鄉(xiāng)人建廟今爲(wèi)寺
白望山縣東南六十里屹然獨(dú)立望極江夏白湖故名
鐘臺山縣東南百里寰宇記上有桃花洞李邕讀書其中石室石臺尚存
金燈山縣南一里晉善暉禪師住錫夜有光如燈至?xí)阅松⑸街枲?wèi)金山寺後遷城內(nèi)名資福寺遂以遺址為山川壇古松兩株尚存
鷄子山縣南十里相傳有玉雞飲啄林磵一名玉雞林
潛山縣南二十里形如展旗上有壇舊傳葛洪煉丹處宋馮京筑室山間讀書有潛山碑
五輪山上有腴田可種
銅鼓尖山雄峙峭立紅巾之亂土人避其上賊不能窺下有張口泉
禪臺山其形峭直上至三里許有地平坦僧寺在焉傍有天泉四時不竭泉中有蒲草人動草則水縮僧以香茶滲之水復(fù)出俱縣南三十里
鳳凰山縣西三里以形似名
斧頭山縣北二十里
長嶺縣東二十五里發(fā)源官埠
實(shí)竹嶺縣東四十里
蓮荷嶺縣西南五十里崇陽分界
仙人墩縣西北三都
石龜洞黃茅山下洞門甚狹既入輒寛平有石盆石牀又有石如龍首水自中吐入石盆禱雨輒應(yīng)今名石燕湖
白崖洞十二都深窅莫測旱禱有應(yīng)
九龍洞縣南三十五里舊名寓仙懸?guī)r峭壁既入洞門甚高廣有龍王祠久廢洞旁有門門內(nèi)深黑高低莫辨東循而行二里許上有白石若幕滴乳凝成龍蛇狀水涔涔出其口下有石盆盛之寒氣襲人雖六月如冬正德間都御史吳廷舉賑濟(jì)湖南駐節(jié)在縣因旱率官民詣洞爲(wèi)文以告大雨如注仍命鑿石為龍像祠之於此更今名
官墠湖縣東八里
紫潭湖縣北十里一名咸寧湖
黃塘湖縣東北三十里接江夏界
西河 官埠港俱縣東十里
赤土港縣東北十里
金蓮池學(xué)宮前
石燕泉縣東四十里
蘆花泉在白望山下昔有白衣男子告邑人祈雨者以縣之高槎泉可致仍指叢蘆為識即此
沸泉縣南十五里
廖家泉縣南四十里一名張口泉
飛沙洞泉縣西南四十里洞口有仰山廟龍王廟鄉(xiāng)人旱禱輒應(yīng)
沉泉縣西五十里源出蒲圻境入縣界數(shù)里下注大石竇中聲如萬鼔遂伏流不見
金雞井縣東南金雞山
黃荊巷井縣右百步
利民井驛前
崇陽縣
金城山縣東十五里宋黃庭堅(jiān)讀書處名太史書院至今祠之
鏡面山縣東四十里
靈女山接通山境山頭有古城號女城不知所自雨山一名乳山其泉如乳祈雨輒應(yīng)五峯筍立綿亙無際俱縣東四十五里
銅鐘山縣南二十里相傳山頂寺鐘隨龍水流至江僧取至鐵佛寺欵識大歷年鑄下有深潭善沒者云潭有銅鐺人從鐺耳出入
金柜山縣南三十五里山有石洞高數(shù)十丈
拏牙山縣南四十里一名楂枒
黃龍山縣南九十里產(chǎn)竹木
白崖山縣西南四十里上有五龍靈應(yīng)行宮天然石竈引水入釜
龍泉山周二百里上有洞游者持炬而入行數(shù)十步坦平如室可容千百衆(zhòng)有石渠流泉清冽號曰魯溪巖產(chǎn)茶甚甘美
茱萸山唐存制禪師建金界寺以山多蛇虺種茱萸辟之故名俱縣西南四十里
巖頭山縣西五十里廣輿記周百余里北抵臨湘境有二崖一曰羅漢崖極幽邃中有石臺可坐臥一曰寶陀崖上圓下平如庵廬其外軒豁如大廈唐有禪師居此
臺山縣西七十里山頂有卓錫龍霖二泉?dú)q旱禱之投楮於泉沉則雨
破岡山縣西北五里宋令張?jiān)佽徤揭忍镏两褓囍?/p>
灌溪山縣西北十五里唐釋智閑道塲有漚麻池劈箭橋
黃角山縣西北二十里
白泉山縣西北三十里張?jiān)佉疇?wèi)陂處
方山縣西北四十里跨蒲圻臨湘界頂有泉流若瀑布旱雩輒應(yīng)
金山縣西北五十里
大集山縣北五里自通城龍窟山發(fā)脈歷方山大石嶺而來至此諸山叢聚故名
壺頭山形如罌壺山有溪水名桃花洞
葛仙山山有葛洪丹竈石隙出泉雩多應(yīng)俱縣北二十五里
東泉山縣東北四十里有泉流入蒲圻溉田甚廣有龍崖龍洞
連河嶺縣東八十里
棠嶺縣南七里
桃源嶺縣西四十里
泉湖大丘嶺縣西七十里
龍頭巖縣東二十里有流泉石激之聲聞百步上有亭
仙師巖縣東三十里石屋邃厰東西洞戶嵌巖深窅有石牀旱禱於此
龍窟巖縣東四十里壁立如列屏上有洞梯棧而下青山巖縣南二十三里下有龍?zhí)短渡嫌惺谑T石屋巖縣西南三十里
魯溪巖縣西南四十里巖間有詩漫漶剝落止存二句云飯和鼠耳蒸來軟羮雜羊蹄味帶酸紹興中李孝亷避宼於此作也
許仙巖縣西北二十里相傳許遜逐蛟過此有挿劍池石上有許仙巖三大字天門道院在其上
羅漢巖縣西北四十里
田東洞縣東三十里
白羊洞縣東四十里
虎巖洞縣西十里
龍?zhí)抖纯h西八十里
戴家湖縣西八里
肥田湖 長湖俱縣西二十五里
高梘河縣南五十里
太原河縣南七十里
白泉河 龍坊河俱縣西三十里
城下河縣西五十里
鐵束河縣西八十里
荻洲河縣西北十五里
許仙巖河縣西北二十里
柘亭河縣北二十里
雋水源出通城本漢下雋地故名
墖前灘縣西百步
六石灘距縣四十里
白馬灘縣西八十里
小港縣東五里
白石港縣東十五里
新安港縣東二十里
鯉港縣東三十里
深渡港縣東三十五里
東港 黃沙港俱縣東南六十里
吳城港縣西南十里
梓木港縣西南三十五里
崇陽港縣北三十里
龍?zhí)犊h西三十五里
石牛潭縣西北十十里
白云潭縣北十五里
河田潭縣北二十五里
芙蓉池西城內(nèi)甘棠橋下
白龍池縣西二里西禪寺前
挿劍池縣西三十里許仙崖
分水泉縣東四十里
石屋泉縣東有石如屋
白崖泉縣南三十里雩有應(yīng)
雞籠泉縣南四十里
湯泉縣北十里方數(shù)丈水沸如湯
柘亭泉縣北二十五里
段馬泉浪口下二里
南宮井縣前百步
揉藍(lán)井官塘橋西北
葛洪井縣北二十里葛洪煉丹處
通城縣
錦山 寶蓋山俱縣東五里
茹山縣東十里一
湯管山縣東二十五里
昭靈山縣東四十里
蜜巖山縣東南二十里蜂多釀蜜巖下嘉靖初山頂夜忽有光土人因祠普庵禪師
大盤山縣東南四十里有盤旋之勢上有墖
幕阜山縣東南五十里廣輿記周回五百余里水四出東南入湘西入洞庭北入雋吳太史慈為建昌都尉拒劉表從子盤於此置營幕因名
九峯山縣南一里山有九峯縣之來脈也
南山當(dāng)縣門
錫山縣南三里舊云產(chǎn)錫今無下有靈泉?dú)q旱禱之輒應(yīng)
華山縣南十里
夀隆山縣南十三里
黃鶴山縣南二十里頂列三大峯舊傳葛仙翁跨黃鶴憩此
相師山縣南三十里舊傳黃石公隱此後為漢相張良之師故名
梧桐山縣西南十五里山多梧桐
遙廣山縣西十里
鼓鳴山縣西十五里產(chǎn)青礞石
虎巖山縣西三十里
白云山縣西四十里
大龍山縣西北二十里
鐵束山縣北十里
龍窖山縣北三十里有巨壑云氣常聚
斗牛山縣東北二十里上舊有古寺
云蓋山時有云氣如蓋
萬峯山縣東北二十五里
走馬嶺縣東南二十五里昔廖忠走馬於此
九嶺縣南二十五里
大岐嶺縣北三十五里
石門洞縣東四十里
蘘荷洞縣東五十里
桃源洞縣東南十里四時流水潺潺又春月桃花灼灼故名
云溪洞縣東南三十五里
錫山洞縣南十里
龍?zhí)抖纯h南十五里
東源洞縣西二十里
陸水即雋水自巴陵歷通崇經(jīng)蒲滙吳口吳呂岱嘗屯兵於此出一統(tǒng)志
秀水縣南五十步源自龍?zhí)读鹘?jīng)朝宗橋過縣西北與雋水合
龍灣口縣東北十五里
老龍?zhí)犊h南三十五里龍潛其中每旱禱輒應(yīng)百丈潭縣西南三十五里每隂雨潭有聲如鐘鳴歲旱可禱
石壁潭縣北七里
義井縣東二十五里晉吳述道七世同居共飲此水故名
甘泉井甘泉坊下
興國州
大坡山潛確類書旁有石樓拔出霄漢里人於此造茶名曰坡山鳳髓蘇軾謫黃州過此有埽壁歌刻於石
雞籠山世傳伍子胥屯兵處俱州東五十里
鍾城山州東南十里相傳晉鍾離嘉飛昇之處黃嶺山州東南三十七里
印山湋湖之中形如印浮水面圓正清碧武昌圖經(jīng)陽新縣月山高二十丈有石髣髴如印云
靈仙山俱州南十里上有靈仙觀宋光宗書額渫泉山州南十三里
顔子山州南三十里竦立文廟前宋道士雷時中居之山有三峯相連狀如筆架景甚清雅
桃花尖山州南五十里上有泉水甚甘潔里人以造茶味勝他方名其茶曰桃花絶品
鍾山州南八十里上有墨池世傳鍾繇洗筆池水盡黑宋韓克佐有詩
闔閭山州南九十里郡縣志世傳伍子胥屯兵處有闔閭城
天柱山 雪巖山 赤溪山俱州南百里
太平山州南百九十里與九宮山相連宋道士章自然仙蛻於此山景二十有二侍講揭萬石每景賦一絶句
白巖山州西南二十五里有白巖洞
烏巖山州西南百二十里
菁山州西南百八十里山有蕪菁武昌記昔有婦人其夫出征至此望之死化為石雙履之跡猶存黃土山州西南二百里南抵武寧東連九江西與通山接境
龍蟠山文廟後蜿蜒起伏至州而止一為州治後山一爲(wèi)州學(xué)後山勢若盤龍三面皆水
白閬山州西四十里
百福山州西五十里又名石榴山四面險絶元末人多避亂於此
小箕山州西七十里
大箕山州西八十里
石鼓山州西八十五里山有石鼓鳴則雨
龍角山州西九十里上有七峯兩峯相對初名龍耳後改龍角
大墓山州西百一十里廣輿記世傳唐李靖母墓在其上有讀禮堂及墨池上有三十六峯峯下靈泉禱雨輒應(yīng)
天尊山州西北二十里山至高周四十余里
大銀山州北十五里
犀牛山州北二十里上有石臺平如掌稱仙姑臺傳有仙姑經(jīng)此而化犀牛遺跡道側(cè)猶存
大丫山 小丫山俱州北五十里
赤馬山州北六十里崖石皆赤狀如馬
五龍山州北八十里隋地理志永興有山名五龍謂其狀也
三角山州北九十里天欲雨山有聲如吹角然馬鞍巖州南二十七里
柳峯巖州南三十里元末黃普祿率衆(zhòng)避兵處太平巖州南元末楊普雄據(jù)此以拒敵
得勝巖州南三十里
風(fēng)火巖州南百二十里
鳳棲巖州西百里地名新陽門高四丈濶二丈五尺內(nèi)有石寶蓋石龍石鼔石鐘雪山白石如雪
鳳山洞州東百八十里
荊橋洞 石屋洞俱州南五十里
南巖洞州西百六十里
甔甀洞北郭外蓮花池上壘石爲(wèi)之邑人吳國倫著書處
歐家湖 石灰湖 ??诤阒輺|
明湖州東三十里
?湖州東四十里
濁子湖州東南十里
西湖州東南十五里
戎湖州東南三十里
舒婆湖州東南十五里
富池湖州南
肘湖州西南十五里
門枋湖州西南二十里
常湖 東灣湖 西灣湖俱州東十里
長河洙湖州西十余里
湋源湖州西北七十里
富水湖 渾湖以色渾得名
茅田湖州西南八十里
山溪河州西八十里
妙子洲州東三十里
龍港州西南七十里
慈口港州西百里
雞口港州西北三十五里
墨池州南鍾山上鍾繇洗筆處
玉泉蘇軾有記
富池源出故永興縣至富池口入江州故多水然皆滙於長河而泄於富池
雙泉州東南六十里
西湖泉州南三十里有宋封惠澤龍王祠雩應(yīng)龍泉州西六十里
石潭泉側(cè)有宋封金谷龍王廟
玉山泉雩應(yīng)州西八十里
三潮泉州西北四十里
逆龍泉州西北八十里
西潭泉州北六十里
大冶縣
章山縣東二十五里宋元嘉十三年武昌縣章山出神鼎江州刺史南譙王義宣以獻(xiàn)
吉祥山縣東四十里齊永明僧道凝有記獨(dú)異記隋文帝建吉祥寺居武昌下三十里疑即此山
瑤山磁湖上垂石懸江昔蘇轍阻風(fēng)於此有寄兄子瞻詩
磁湖山俱縣南五十里
西塞山一名道士洑高一百六十丈周三十七里土俗編吳楚舊境也括地志孫策攻黃祖周瑜破曹操劉裕攻桓玄唐曹王臯復(fù)淮西皆於此江夏風(fēng)俗記延連江側(cè)東望偏高謂之西塞山對黃石九磯兩山之間如關(guān)塞也圖經(jīng)峻崿橫江危峯對岸長江所以東注高浪為之飛翻唐張志和漁父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又宋張耒詩巳逢娬媚散花峽不怕危亡道士磯
囘山俱縣東九十里元結(jié)讀書處
鹿角山縣南七里
天臺山縣西南三十里羣峯涌疊勢若陣云
書堂山縣西南四十里
果城山縣西南五十里四山圍裹如城
慈云山縣西一里
靈峯山縣西二十里其峯尖峭四面望之如一一曰曼倩山
鶴泊山 靈應(yīng)山俱縣西三十里
梅山縣西四十里三峯秀麗?多梅樹
茗山縣西五十里有二峯是為大茗小茗絶巘挿天清泉澄澈?宜?茗
沼山縣西北七十里中峯聳拔崖下有沼可監(jiān)將軍嶺山縣北半里以宋謝千牛將軍宅廟得名牛馬隘山縣北二十里
東方山邑主山也氣勢磅礴中多藥草實(shí)為武昌東界故曰東方俗傳東方朔隱處
長樂山縣北三十里
鐵山縣北四十里連起數(shù)十峯有石洞每隂雨龍出入以洞口草偃仰為驗(yàn)旱取洞中水禱輒應(yīng)
白雉山縣北六十里高百余丈周回五十余里峯巒絡(luò)繹其冣高者曰芙蓉峯前為獅子嶺後為金雞石相傳曾有白雉之祥
黃荊山縣東北四十里上產(chǎn)仙人韭
神游洞縣東三十里宋建炎中有夜聞吹笛者往視之見一道人危坐劃然長嘯凌空而去
琦玗洞一名飛云洞縣東九十里在西塞囘山上洞有三上出云中出風(fēng)下出水嵌巖面江幽窅幻怪絶頂異泉流注飛瀑百丈下三石巖奇怪尤絶唐元結(jié)避亂於此
大泉洞縣西南三十里有二洞東西相對中有石出三十六區(qū)石砂如稻顆有臥仙石石鐘石鼓叩之則鳴西洞更隂慘寒氣逼人曾有樵者見龍鱗於洞口妙子洞縣西三十里俗云東方朔之子隱處
磁湖縣東四十里
河涇凌家灣湖 華家湖俱縣東北
金湖縣東三十里
新生洲縣東三十里
散花洲西塞山前相傳周瑜既破曹操吳王駐此釀酒散花以勞軍士
牯牛洲縣東九十里湋源口江上俗傳妖蛟化牛至此登岸
金水潭縣東五里
龍王潭縣西南四十里
虎塘池縣東九十里相傳虎碾成池
放生池縣西半里
白蓮池東方山下僧智印所鑿以種白蓮畜文魚今久涸
異泉在囘山上滑滑涌出不知所自內(nèi)有古鐵牌旱禱者深入求之得風(fēng)牌則風(fēng)得雨牌則雨
大泉小泉縣南十里二泉相連可雩
天臺山泉天臺山下
龍窟洞泉縣西南三十里四時不竭可灌田三頃百丈巖泉縣南五十里可灌田五十余畝
北泉縣西三十里
核桃泉茗山
蓮花泉井縣西南五十里
東方井東方山深丈余不溢不涸
五泉井縣北六十里
普濟(jì)井普濟(jì)寺
隆濟(jì)石井啟石里雩應(yīng)
通山縣
石航山縣東二里許山勢自下流綿亙數(shù)十里而上壁立水口
沉水山縣東三十里上有大龍?zhí)短栄鎏旌埖狼迨夹揿洞酸嶙【艑m又四里有仙人巖懸石若鐘鼓扣之有聲舊志唐李靖騎龍行雨曾入此巖中石壓山縣東五十里
石梯山縣南五里
大城山高峻環(huán)結(jié)上有四石門若城郭然中平衍寛廣數(shù)十畝有張平子宅遺址
張公山俱縣南六十里
九宮山縣南九十里昔晉安王兄弟九人居此造九宮殿一云伏虎禪師道塲其山自下而上高峯九層故名又云山應(yīng)南岳長沙九江廬山九十九峯之?dāng)?shù)又有九宮觀崇奉九眞以應(yīng)九宮之名未知孰是宋張道清來住此山建欽天瑞慶宮於上宋謝枋得元虞集俱有詩
翠屏山縣西南半里蒼翠如屏
白鶴山縣西一里許與東石航對崔嵬秀異其形象鶴故云
白羊山縣西三十里世傳東晉永昌中有三人乘白羊入此山故名至今每有白羊見於山上則云雨興羅阜山縣北突出羣山之表
朦朧山縣東南二十里適江西必由之路
新開嶺縣北四里宣德間鑿為適興國必由之路噴雪巖縣東南八十里
會仙巖縣南二十五里巖內(nèi)通明如屋可容游宴懸石若鐘鼓扣之有聲
觀音巖縣西南二十里宋紹興間居民萬俊見山上云盤異常跡之得一洞窈然而入中有石磬石榻石盞石果石像侍郎朱廷立記
大贒洞縣西南三十里介於泉臺翠壁間
石牛潭縣東三里有石如牛開其頤世傳南唐洪都廩米常耗占者云石牛所啖當(dāng)在武昌之南因索得之鑿其頤米不復(fù)耗水滸懸崖怪石嶒崚若肺肝狀侍郎朱廷立鑴銅肝鐵膽四字於石上
漢陽府
漢陽縣
鳳棲山府治後宋知軍劉辟疆記古有鳳凰集於此山之林故名
文寺山縣西南三十里下臨沌水斜對龜山
小軍山縣西南四十五里
大潭山 煙樓山俱縣西南五十里
尉武山世傳唐太宗遣尉遲恭與朱粲戰(zhàn)於此故名大軍山俱縣西南六十里水經(jīng)江水東逕大軍山南注曰山東有山屯夏浦江水左迤江中有石浮出謂之節(jié)度石右則涂水注之舊志吳魏相持陳軍大小兩山之間故云故老相傳元時風(fēng)雨之際聞金鼔聲山高百余丈與九眞龍霓大別頡頏稱巨觀焉千子山縣西南七十里
百人山縣西南八十里下即大江水經(jīng)江水北逕百人山南注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所起處九眞山縣西南九十里昔有九仙女煉丹於此唐咸通間賜名仙潛山輿地紀(jì)勝即五藏山上有煉丹壇九眞廟又有九泉水甚清澈爲(wèi)全郡祖山
龍霓山兩山竝峙云起則雨故名
香罏山以形似名元世祖南征嘗駐此 俱縣西南九十里
梅山縣西三里其山多梅今無
女郎山縣西二十里
湯家山在衆(zhòng)湖中山環(huán)水聚云起則雨中有簸箕洞漢南山漢水之南三峯竝峙又名三山景
摩旗山俱縣西二十里
漢隂山縣西四十里以漢隂丈人得名又名馬鞍山臨嶂山縣西六十里今城頭山下臨漢水水經(jīng)注沔水又東逕林嶂故城北晉建興二年太尉陶侃爲(wèi)荊州鎭此舊志晉江夏郡沌陽安陸縣宋德安府皆治此
烏梅山縣西六十五里
嵩陽山縣西百里
土繭山縣西百二十里
吳家山 空山 馬頭灘山 香城山俱縣西北三十里
栢泉山 廣王山俱縣西北四十里
玉筍山縣西北六十里輿地紀(jì)勝其山有白石參差如筍故名
胡蓋山縣北二十里山形似蓋南臨漢水西帶大湖大別山縣東北半里禹貢嶓冢導(dǎo)漾東流為漢內(nèi)方至於大別蔡氏注云左傳吳與楚戰(zhàn)濟(jì)漢而陣自小別至於大別今漢陽軍漢陽縣北大別是也元和志魯山一名大別山在漢陽縣東北一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帶漢水上有吳將魯肅神祠故一名魯山又名翼際水經(jīng)江水又東逕魯山南注曰古翼際山也山上有吳太守陸渙所治城山南即沔口舊志吳置魯山縣梁武筑漢口城以守魯山東昏侯云吾自圍魯山以攻沔皆相此
頓家?guī)X縣西南二里地勢高聳樹本陰森世傳有頓姓者家此
分金嶺縣西百一十里
烏林峯臨嶂山南
梅巖鳳棲山南石壁上有梅巖二字
桃花洞魯山前有桃花夫人廟即息夫人
藏馬洞大別山陰一名關(guān)王洞相傳關(guān)忠義嘗憇此石上有馬槽
洗馬洞吳王磯側(cè)相傳關(guān)忠義洗馬於此
菖蒲洞九眞山下產(chǎn)菖蒲一寸九節(jié)
梅子洞分金嶺下
磨刀石大別山關(guān)帝廟前
飛昇石九眞山下舊傳九仙女於此飛昇
卓錫石嵩陽山卓錫泉側(cè)世傳駱禪師卓錫於此大江縣東南城外上接蜀川瀟湘洞庭諸水合流東南入本府界一百十里轉(zhuǎn)煙波灣四十里入黃州府界
漢縣北五里禹貢嶓冢導(dǎo)漾東流爲(wèi)漢是也
郎官湖縣治南與縣學(xué)泮池相竝今淤唐孚白有□郎官湖詩竝序見藝文
月湖大別山陰東以長堤限江西通洪水古有卻月城在沔口左湖或以此得名
刀環(huán)湖縣西南三十里寰宇記湖形彎曲如刀環(huán)太子湖縣西十五里相傳梁昭明太子食采於此太白湖在九眞山南一名白湖周二百余里舊傳太白游泛於此春水漲與新灘馬飲蒲潭皆合冬涸始分
沔水水經(jīng)注沔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按明一統(tǒng)志城西南三十里源出襄水南入大江與漢水合流三國志以前書傳多稱漢不言沔三國志以後多稱沔不言漢先儒皆疑漢沔為一然今二水源流不同惟書疏引應(yīng)劭云沔水下尾與漢合乃入江爲(wèi)得其實(shí)今據(jù)漢陽郡縣志城西南三十里止有沌水入江竝無所爲(wèi)沔水入江疑漢沔止一水耳
沌水沌音撰縣西南三十里漢水別出三?滙太白湖至於沌口南入於江今名其地曰沌口晉郭舒留沌口稅湖澤以自結(jié)周文悉衆(zhòng)御之史炤曰江夏安陸有沌水其地曰沌口水經(jīng)注沌水上承陽縣之白湖東南流爲(wèi)沌水逕陽縣南注於江謂之沌口有陽都尉焉按白湖即太白湖陽字上疑有缺文宜曰沔陽也逕陽縣南及陽都尉上疑應(yīng)有沌字晉沌陽縣或在此
灄水其水自黃陂入漢陽界與淪索二水合流南入大江舊有灄陽廢縣
栢水俱縣北四十里栢泉寺前
劉公洲縣南大江中宋延佑八年有沙洲涌出知軍事劉誼種荻其上令民采用民感之遂以名洲舊志洲自三里坡直抵南紀(jì)門蘆葦茂盛嘉靖後漸沒近水退屢見
漢口在大別山陰即漢水與溳水合流入江處洗馬口縣東二里臨大江相傳關(guān)忠義洗馬處沔口縣西南三十里今名沌口劉澄之山水記沔口古滄浪水世傳屈原遇漁父處
溳口縣西北百里溳水入漢處舊志其源出陪尾經(jīng)德安孝感至此名溳口晉陶侃爲(wèi)杜曾所敗將奔溳口即此通典安陸縣有溳水亦名溳口唐人有詩曰暮雨不知溳口處是也水經(jīng)注溳水又南分爲(wèi)二水東通灄水西入於沔謂之溳口
張王磯南紀(jì)門外上有張巡廟又曰祀張柬之未知孰是
吳王磯縣東北一里一名禹功磯吳魏相持時皆以沔口爲(wèi)重鎭吳守此以爲(wèi)險要故名磯
煙波灣縣東北三十里舊志云其水清澈晴則嵐煙起風(fēng)則水波生旁有煙波里唐詩煙波江上使人愁永濟(jì)港縣南二十里南入大江
直陽港縣西四十五里與沌水合流
鳳凰池即府學(xué)泮池明嘉靖七年知府孔鳳甃砌放生池一在興國寺前一在寺東大別山下唐乾元初肅宗詔凡州縣臨江帶郭皆置放生池今兩地相對呼為蓮花池
栢泉山川紀(jì)異栢泉寺有古井世傳大禹植栢於大別山其根盤曲至井底今栢根尚存
卓錫泉縣西九十里唐僧駱禪師卓錫於此
義井鳳山門內(nèi)宋人鑿
煉丹井九眞山下
漢川縣
史家山縣東十三里
雙山縣東二十里
高觀山縣東南三十里梅城鄉(xiāng)其山高聳可觀景物仙師山縣東南三十五里
馬城山縣東南四十里
小別山縣南十里寰輿記山形如甑諺名甑山左傳定公四年吳人伐楚令尹子常濟(jì)漢而陣自小別至於大別即此江左之際亦爲(wèi)兵區(qū)後周時縣治建此屬竟陵
擔(dān)山縣南十五里
陽臺山隋志甑山縣有陽臺山一名仙女山
漢山縣南四十里唐武德四年置漢川縣於此鳳凰山 石鏡山俱縣南四十里
龍門山縣南六十里山麓一洞有龍?zhí)抖\雨汲水輒應(yīng)
姚公山縣西南二里
內(nèi)方山縣西五十里舊志云禹貢導(dǎo)嶓冢至於荊山內(nèi)方至於大別即此按漢志章山在竟陵東北即禹貢之內(nèi)方蔡沉?xí)?nèi)方在竟陵縣東北荊州志又有內(nèi)方山在州東內(nèi)方之名不一而漢志與禹貢蔡氏注同宜從之
石龍岡縣南五十里
白潭岡縣北四十里
龍耳岡縣北九十里
裘羊?qū)h東北三十五里
蟠龍石縣南五十里狀如龍蟠
女郎石縣西二里仙女山上
漢自天門入境繞縣治東流入漢陽縣界
橫湖縣東五里
許家湖縣東二十里
段莊湖縣南三十里
白石湖縣南三十五里
卻月湖縣南七十里
大松湖縣北十八里
野豬湖 汈?湖 五湖俱縣西四十里
清水湖縣西北六十里
小松湖縣北二十里
瓜子湖縣北三十里
安漢湖縣東北二十里
赤河 舞龍河俱縣西北二十里
包河縣西北五十里
算河縣北三十里源出隨州經(jīng)孝感縣出柘樹口與溳水合
安河縣東北三十里源出隨州經(jīng)孝感縣界合於溳臼水縣東北七十里源出縣西北界流入漢水左傳楚王奔隨將涉成臼即此水
溳水水經(jīng)溳水出蔡陽縣東南逕隋縣又南過江夏安陸西又東南入於夏
麻埠港縣東南五里其源即漢水支流下復(fù)與漢水合
鷄鳴?縣西北二十里元末徐夀輝為亂威順王寛徹普化鎭武昌命其子接待奴佛家奴以大船四十余只攻夀輝將倪文俊且載妃妾以行至此水淺船擱不得行文俊以火筏盡焚其船即此
黃龍?zhí)犊h東二十里
小里潭縣西南百里漢水所注
養(yǎng)魚池縣東南二十里
白龍泉高觀山下相傳有龍蜿蜓其下故名
黃陂縣
魯臺山縣東一里二程讀書處常登此山眺望東魯甘露山縣東十五里峯巒疊出林木蓊然相傳陳武帝時有甘露降
太陽山縣東三十里峯高地囘日出照耀
礦山縣西北八十里
大悟山縣西北百二十里洪山祖師悟道處
伏馬山縣北三十里
木蘭山縣北七十里有木蘭將軍冢將軍垇黃石巖洞
試刀山相傳漢關(guān)忠義試刀處
柏葉山俱縣北八十里
金鼔山縣北百里丹崖壁立秀拔云表惟有禽鳥可棲
嵳峩山縣北百二十里山勢秀麗有花崖洞
響山山巔人躡之輒作響聲
白龍山俱縣東北三十里
大陂山縣東北三十三里下有大陂溉田百畝黃石崖洞木蘭山
仙人洞礦山
試劍石世傳老君試劍處
鴨兒湖縣南十里
武湖縣南二十五里相傳江夏太守黃祖習(xí)戰(zhàn)處宋謝晦走武湖即此
石子湖縣南三十里
洋漫湖縣西南五里
後湖縣西南四十里
舊鎭界河縣西六十里發(fā)源德安府南出與藤子港合
龍驤水縣南七十里相傳晉龍驤將軍王濬屯兵處魯臺潭魯臺山下
圑潭縣西南五里
鐵鎻潭縣西一里
石門潭縣北三十里
大城潭縣北八十里
放生池縣城下連鐵鎻潭
聰明池縣西南一里灄河南岸二程讀書堂處木蘭井縣西
孝感縣
鳳凰山一名乳鳳岡四面皆水晉永和四年鳳產(chǎn)九子於東岡方輿勝覽岡在孝感縣東南四十里今名鳳凰臺
金牛山縣東四十里一名金璧山
三山縣西北百四十里三峯鼎峙故名
牛跡山縣北四十里山有石牛跡
游風(fēng)山縣北五十里
馬家山 陡山俱縣北六十里
敖子山縣北七十里一名教子山旁有九子墩松林岡
磨山縣北九十里楚蒙谷不受爵祿自棄於磨山中磨城子胥所筑以此名城
牙山縣北百三十里
大山縣北百七十里
牛頭山縣北二百里旁有清風(fēng)山蓋頂山
五峯山縣北二百二十里五峯竝峙旁有黃巖山龍泉山縣北二百三十里
風(fēng)山 雨山俗云旱禱即雨俱縣東北八十里九嵕山縣東北八十里一作九宗上有寶陀羅漢諸峯層巒疊嶂林壑幽深不減長安之九嵕舊圖經(jīng)五代王鐵槍居此宋范雍詩山奇號九嵕名與雍州同大悟山縣東北百二十里一名上界山上有平壤可田高二百余丈周四十里一統(tǒng)志云靈濟(jì)道塲雙峯山縣東北九十里高三百余丈有瀑布水石人山縣東北百二十里即白云山元平章察罕隱居於此
望府山縣東北百二十里下有仙姑洞洞前橘一株高數(shù)丈大數(shù)圍不知何代物洞門高七尺許相傳有二人秉燭入行約二十余里忽見天日溪水橫抱有斷石橋水深不得渡隔溪茅屋駢列花木繁盛溪邊一女汲水遙語二人曰此非塵世也渡此不得返矣二人遂歸
黃草山在雙峯東
朝陽山在雙峯黃草之際
小悟山 金馬山 界山 大觀山 小觀山 石壁山 磨刀山 風(fēng)洞山 青山 觀音山 四方山俱邑東北百里外
黃云山在大山北云色多黃與諸山異
七屏山在了心庵前
五岳山距邑百八十里旁有粟谷山大魁山小魁山磊山兎城山光城山
離城山距邑百八十里有馬踏石
兜鍪山在邑西二百里外申陽之水逕焉
鶴山在三山西
望湖山近蒲湖
白楊嶺 黃茅嶺俱縣北
童子巖縣南十里按邑治有桐子巖在小悟山三巖明一統(tǒng)志九嵕山王鐵槍所居上有八境寶陀羅漢三巖
殷家?guī)r縣北
觀音巖縣東北百三十里又有黃龍獅子老虎豹子寶陀羅漢八境諸巖
白陂湖縣東
董家湖縣東五里又東為天門陂相傳織女昇天處羊馬湖縣東南二十里
注泉湖縣西
朱思湖縣西
七里湖縣西十里
後湖縣西北隅溉田甚溥
白水湖縣西北三十五里
黃臺湖距邑百里其初臺也相傳黃臺寺廚中有筍出地老僧令其徒以冷水澆之徒恚一日老僧方濯足脫鞋犬銜鞋去老僧起逐犬其徒以熱湯灌筍廚中龍起寺陷爲(wèi)湖而老僧獨(dú)免至今湖岸尚有半臺存焉
蒲湖在邑東四十里俗名野瀦湖縱三十余里橫十余里
龍坑湖在板橋坂
淮水出縣境東北諸山於龍王砦會青山口諸水下晏家河
馬溪河縣東南五十里
澴河縣北五十里源出河南信陽州逕應(yīng)山鷄頭山至天磨河入境縣北二百五十里經(jīng)新店會清風(fēng)澗水為雙河口為太公潭縣北一百六十里爲(wèi)小河溪縣北一百二十里至兩河口為晏家河縣北九十里為澴河鎭縣北五十里一支會白沙河合西河而東入漢一支會白龍?zhí)端謺氩嚎谒霛h一支會馬溪河滻川陡山蒲湖水至黃陂五通口入江按澴河三支其二入漢其一則縣河也堯治南迤邐而東十里爲(wèi)龍宮潭又東有相見灣曰流不通邑治以此卜盛衰循舊則吉沖決則兇董家湖羊馬湖諸水前後注之經(jīng)竹子港過北涇嘴始會馬溪諸水而入漢之水亦至此而會蓋澴河有二支入溳非入漢也入溳之後至溳口始分流入漢而其全勢仍逆走西北經(jīng)北涇嘴南與縣河合故澴之支流始入於溳而溳終入澴且漢在溳南澴在溳北謂澴徑入漢誤矣西河小河上通澴河入漢
淪河即鄖水支流逕云夢入埠口
瀖河源出白兆山達(dá)云夢入溳
三?埠東河源出橫陂?西河出石堰頭下滻川河孫家河栗樹埠至三?埠南與東河合流於蒲湖白沙河澴河之南流者
界河黃陂孝感之界水也
陳家河出磨刀山
北涇嘴河上承溳水澴水下會馬溪諸水
兩河口在晏家河上
小河溪在治北百二十里
哭竹港在白云鄉(xiāng)相傳孟宗哭竹處
鳳凰港縣東五十里源出丁家砦南繞鳳凰臺龍宮潭縣東十里下有堤名流不通
太公潭縣北二百里石臺上有跡
磨陂泉縣東北八十里
老龍泉縣青山
五眼井縣南
湖廣通志卷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