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杜預(yù)曾謂,王濟(jì)有馬癖,和嶠有錢癖;其對武帝也,自謂有《左傳》癖。余觀古今士癖多矣,有癖于詩,有癖于酒,有癖于書畫琴碁,有癖于山水金石。推之七情六欲,三教九流,又各隨性近而成癖。好拙訥如,余自問固無所能,亦無所好,獨(dú)于隱語廋詞轉(zhuǎn)同嗜癡之癖。噫,是余之惑矣。
回憶弱冠,體羸多病,以故少讀書而專事休養(yǎng),然猶弗能勿藥。永晝無聊,惟閱雜志報(bào)章,藉資消遣。間有征射隱語,輒把玩不置,竭慮搜尋。無他,適投所好也。彎弓弋中,喜躍欲狂,倘或未得竅要,力索苦思,幾忘餐寢。綿綿縷縷,至勞父兄譴責(zé)、戚友規(guī)勸,反而自思,明知無益,而腦筋所系,猶眷眷不去諸懷。噫,是又余之惑矣。越數(shù)稔,賤軀差幸無恙,當(dāng)圖謀生活,輕減父兄負(fù)擔(dān)。顧嗜好性成,公暇猶不忘私淑孔楊。迨寒假既釋仔肩,更邀同志三五互相擊射以博聯(lián)歡,蓋儼然一小團(tuán)結(jié)之俱樂部也。當(dāng)夫春宵秋夕,里闬商燈,聞輛欣然往乃。不惜費(fèi)心力、耗精神,通宵達(dá)旦,僅得多少獎酬品歸,而給與兒童作玩具。噫,是真余之感矣。雖然士癖分也,患在弗專耳。鍾子期聆聽辨志,李堪吉得句投囊,癖也然。非專精,烏能成癖,若陶謝、若嵇阮,王龔宋趙,負(fù)聲望于當(dāng)時(shí),更流傳于后世,豈偶然哉。
燈虎為文藝美術(shù)之一,魏晉以還,士君子恒樂道之,其辭文、其旨遠(yuǎn),莊諧雅俗靡弗備焉;詭譎詼奇,無不賅也。凡事事物物、形形色色,大而包乎天地之外,小而極諸纖芥之微。故《易》系辭有云:通則變也。彼莫明玄妙者,無惑乎視若等閑;惟致力于斯,轉(zhuǎn)以圭臬奉之。昔京兆沈太侔纂修國學(xué),萃篇《燈虎》,特居一例焉。顧或者曰:“雕蟲小技,大雅弗為,子更方之國粹,毋乃儗不于倫。”余曰:“燈虎固非國粹,而經(jīng)史子集、詩古文詞,由會心人為之媒介,因而彼此互通語氣神情。聲音笑貌,緣以契合,非國粹耶?”。
余廿年來采錄古今成著,暨附拙作夥矣。乃拔其尤,竊為評注,務(wù)使簡明透辟,俾閱者若鑒澄淵。既脫稿,繕書成帙,備置案頭,暇輒披覽,若數(shù)家珍。日者某君過從,既許可復(fù)慫恿付槧,以公同好。余深韙其言,勿敢私為珍秘,爰述巔末,且志余癖。
嶺東鳳城謝會心謹(jǐn)識
評注燈虎辯類法門目錄
嶺東鳳城謝會心編次
法門卷上
六書原理
象形
會意
諧聲
指事
假借
轉(zhuǎn)注
正面關(guān)映
反面擊射
對面寫照
旁面推敲
兩面夾擊
倒裝回顧
拆面就底
拆底就面
題面頓讀
底句頓讀
法門卷下
題面別解
底句別解
兩扇連鎖
一串念珠
白描寫真
刻畫傳神
題面疊字同義
題面疊字異義
底句疊字同義
底句疊字異義
跟上下文擊動
問
答
底句申明通義
底句自明抵消
箋注別解
吳楚方言
轉(zhuǎn)捩
形容圈讀
飛
白
勘
誤
故意犯底
回避底字
切
音
通
韻
審辨形似
增損離合
賦
體
評注燈虎辯類格式目錄
嶺東鳳城謝會心編次
卷首緒言
曹
娥
蘇
黃
卷
簾
回
文
系
鈴
解
鈴
移
鈴
脫
靴
遺
珠
鴛
鴦
加
冠
納
履
嵌
腰
白
頭
粉
底
玉
帶
梨
花
連
環(huán)
蝦
須
燕
尾
展
翼
斷
錦
筠
墊
墊
巾
墊
足
剝
蕉
玉
版
落
帽
登
樓
螺
旋
雙
鉤
垂
柳
折
柳
徐
妃
摘
遍
折
巾
折
屐
連
珠
轉(zhuǎn)
珠
廬
山
亥
豕
重
門
雜俎附錄
外江謎名稱之由來
畫中有謎
倒裝法當(dāng)確定見解
燕瘦環(huán)肥
姓所同,名所獨(dú)
自鄶以下
假面具
張燈邀福
詩鐘體
只履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