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成帝:漢成帝劉驁。
相如:司馬相如。這句謂當(dāng)時有人向成帝推薦揚雄,說他的文章和司馬相如的文章相似。
上:指漢成帝。郊:指祭天。祠:猶祀,指祭地。甘泉:指甘泉宮。秦始皇建甘泉前殿。漢武帝擴建,增通天、高光、迎風(fēng)諸殿。位于今陜西省淳化縣西北甘泉山。泰畤(zhì):天子祭天之處。汾陰:地名,以在汾水之南而得名。在今山西省萬榮縣境內(nèi)。漢武帝時曾在此得寶鼎。后土:指當(dāng)時天子祭地之處,設(shè)在汾陰。
繼嗣:指皇子。
承明庭:即未央宮的承明殿,在當(dāng)時長安故城內(nèi)西南角。
風(fēng):通“諷”。
十世:成帝為西漢第十世皇帝。
上玄:指天。
定泰畤:成帝于建始元年(前)罷甘泉、汾陰之祠。二年,始祭天于長安南郊,祭后土于北郊。后因無子嗣,于永始三年(前)冬詔恢復(fù)甘泉泰畤、汾陰后土之祭。故謂“定泰畤”。定,定祭。
雍:和順。休:美。漢武帝以下皆郊天于甘泉泰畤,成帝即位罷甘泉、祭南郊、史謂神不福助,頻降災(zāi)眚,是逆神之意。今又定祭泰畤,是和順神之美祥。
尊:尊顯、尊祀。明號:明神之號。
符:符瑞,即天所賜之祥瑞。三皇:謂伏羲、神農(nóng)、黃帝。這句謂希望能與三皇同符瑞。
錄:總有。五帝:謂少昊、顓頊、高辛、堯、舜。
恤:憂。胤:子嗣。錫:同“賜”。羨:饒,多。
拓:推廣。統(tǒng):統(tǒng)緒。當(dāng)時成帝憂無子嗣,故重又定祭泰畤、后土,希求神明賜福,多生皇子,擴廣基業(yè),開啟統(tǒng)緒。以上九句說明漢成帝定祭泰畤的目的和希望。
歷:選。
協(xié):合。靈辰:善時。
“星陳”句:比喻天子之行,其儀仗隊列,如同星的陳列和天的運行。
招搖:北斗第七星。泰陰:星名,指歲后三辰。鉤陳:星名。在紫微垣內(nèi),又謂之極星。當(dāng):阻擋。這兩句謂詔告招搖與泰陰二星宿,讓服使鉤陳星阻擋不測之兵。
屬(zhǔ):委托??拜洠涸靾D宅書之神。壁壘:軍營圍墻。這里指障礙物。梢、抶(chì):都是擊打、驅(qū)趕的意思。夔(kuí):木石之怪。魖(xū):耗費財物的鬼。獝(yù)狂:惡鬼。這兩句謂委托堪輿負責(zé)設(shè)置障礙物,驅(qū)趕各種鬼怪。
八神:八方之神。警蹕(bì):帝王出行時清道,禁止行人來往。振:振奮。殷轔(lín):盛大的樣子。軍裝:謂作軍事裝飾。
蚩尤:古九黎族部落酋長,以兇悍著名。倫:輩。這里以“蚩尤之倫”比喻負責(zé)保衛(wèi)任務(wù)的武士。干將:指利劍。秉:持。玉戚;以玉飾柄的斧形武器。
飛蒙茸而走陸梁:飛者蒙茸而亂,走者陸梁而跳。形容猛士的勇武捷健。蒙茸,紊亂。陸梁,跳躍的樣子。
緫(zǒng)緫:眾多聚合的樣子。撙(zǔn)撙:聚集。膠葛:交錯。猋(biāo)駭云訊:如猋風(fēng)駭起,如云浪奮迅。方攘:奔離分散。這四句描寫人群的聚合離散。
駢:并。柴虒(zhì)、參差(cēn cī):高低、長短不齊之貌。頡?(háng):通“頡頏”,忽上忽下之貌。這四句描寫隊伍的排列變化。
翕(xī)赫曶(hū)霍:開合之貌。霧集蒙合:如霧之集,如氣之合。蒙:謂天氣下漸。半散:即泮散,分布之狀。照爛:光明。章:彩。這四句描寫整個出行隊伍聲勢浩大,光輝燦爛。從“于是”至“成章”,敘寫出行前各種事項的準備情況。
乘輿:皇帝所乘的車。這里代指皇帝。鳳皇:指飾以鳳凰的車子?;剩和?ldquo;凰”。翳:隱蔽。華芝:華蓋,即車上所建的華傘。螭(chī):傳說中的一種龍。虬(qiú):傳說中的一種無角龍。駟、六:都表示一車所駕之?dāng)?shù)。駕車的實際是馬,這里用鋪張想象的寫法,非謂真的以龍駕車。蠖(huò)略蕤(ruí)綏:龍行之貌。漓(lí)虖(hū)幓(sēn)纚(xǐ):車飾之貌。這四句鋪張描寫天子的車乘。
帥爾:猶倏忽、忽而。霅(sǎ)然:猶颯然。這兩句形容眾多的旗幟忽而聚合在一起,仿佛天陰了一樣;颯然飄散,又仿佛天晴了一樣。
騰:升。清霄:天之高處。軼:閃過。浮景:流影。旟(yú):畫有鳥隼的旗。旐(zhào):畫有龜蛇的旗。這里以旟旐代指各種旗幟。郅偈(zhì jié):形容旗桿之狀。旖柅(yǐ nǐ):形容旗上飄帶的擺動。這兩句描寫旗幟升騰在高空,閃著流影,旗桿如林,彩帶拂動。
旄:桿頂斾有旄牛尾的旗。旗幅窄而長,上有星圖,隨風(fēng)拂動,則有如星之流、如電之照的景象。翠蓋:飾以翠羽的華蓋。鸞旗:上繡鸞鳥而編以羽毛的旗。天子出,載在車上先行。
敦:與“屯”同,聚意。方:并。玉車:以玉斾車。
駍(pēng)隱:形容車聲大而盛。陸離:參差錯綜。輕:快。馺(sà):指接連不斷。遺風(fēng):余響。
陵:登上。高衍:高廣之地。嵱嵸(yǒng sǒng):山峰眾多之貌。超:過。紆譎:曲折。這兩句寫車駕登上高原,在曲折清澄的大道上行進。
椽欒:甘泉南山。羾(gòng):至。天門:形容其地勢極高。閶闔:天門名。凌兢:指高險而令人恐懼之地。這兩句描寫車駕在高險的椽欒山上行進的情況。
轃(zhēn):與“臻”同,至的意思。通天:臺名。繹繹:相連。這兩句謂當(dāng)時雖未到達甘泉,但已遙遙望見甘泉宮的通天臺。
陰潛:陰深。慘廩:寒涼。洪紛:大而亂雜。這兩句描寫從遠處下瞧和上望通天臺所見的情景。
峣(yáo)峣:高。造:至。慶(qiāng):語助詞。疆:同“強”。這兩句謂通天臺高入云天,不可度量。
唐:形容廣大。壇曼:無邊之意。新雉:即辛夷,一種大樹,枝葉都有香味。雉:同“薙”。?。翰輩采?。
攢:聚。并閭:棕櫚樹。茇?(bá kuò):草名。被麗:披散。亡鄂:無邊。這四句描寫平原上的景色。
崇:高。駊騀(pǒ wǒ):高大。嵚(qīn)巖:深險。這兩句描寫丘陵和山谷。
往往:處處。離宮:古代帝王于正式宮殿之外別筑的宮室,以供隨時游處。般(pán):連接。相燭:相照,相映。封巒、石關(guān):均為宮名。施(yí)靡:相及。屬:連。
大夏:即大廈。云譎波詭:形容廈屋結(jié)構(gòu)奇巧多變。嶊嶉(zuǐ zuī):高大雄偉之貌。觀:觀闕。這兩句概述甘宮泉的外觀。
撟:舉。冥眴(xuàn):看不清。這兩句寫宮殿的高峻。
瀏濫:即瀏覽。弘惝(chǎng):高大。漫漫:形容其長。這兩句寫其長大。
回回、徨徨:都形容宮殿里頭的空廓。眇眇:形容其深幽。這兩句謂宮殿里頭空廓深博,使人感到神魂迷亂。
軨(líng)軒:格欞欄桿。周流:周視。忽:隱隱忽忽。軮(yǎng)軋:廣大。這兩句寫憑欄仔細觀覽,目不暇接。
玉樹:武帝時集眾寶所作之樹,以玉為葉,植于前庭。壁:同“璧”。壁馬犀:用璧玉飾作的馬和犀。瞵?(lín bīn):紋理光潔。
仡(yǐ)仡:勇健。鐘虡(jù):懸掛編鐘的架子。嵌巖巖:開張。龍鱗:似龍之鱗。言其鱗甲開張,像真龍之形。
燎燭:樹于庭中的大燭。乘:升。景:大。炘炘(xīn)炘:光明。這兩句謂庭中的大燭揚著光曜,火炎升騰,光明燦爛。
縣(xuán)圃:神仙所居之境。也是庭中模擬所建。泰壹:天帝。
洪臺:高臺。掘:特出。?(zhì):至。嶟(zūn)嶟:竦峭。
列宿:模制的天上群星。施:延。榮:屋檐兩端上翹的部分,即飛檐。經(jīng):經(jīng)行。柍桭(yāng chén):屋檐中部。
郁律:雷聲。倏忽:疾。
“鬼魅”兩句:謂庭內(nèi)高深,雖鬼魅也不能至其極而返,故于長途之半而顛墜。
倒景:即倒影。飛梁:浮道之橋。絕:度。蠛(miè)蠓:浮氣。撇:拂。這兩句復(fù)極言庭中之高深。以上句全寫據(jù)軨軒周流之所見。
欃(chán)槍:彗星的別名。玄冥:水神。熛(piāo)闕:赤色之闕。闕:門樓。應(yīng)門:正門。應(yīng)門在熛闕之內(nèi)。這兩句寫宮門及其繪飾。
西海、幽都:指西方、北方絕遠之地。這句夸張闕高,謂其能夠蔭映西海及幽都。“涌醴”句:謂醴泉汩汩涌出,流成河。
連蜷:卷曲。敦圉(yǔ):盛怒。這兩句描寫甘泉宮中的形勢有蛟龍、白虎及昆侖山之象。
樛(jiū)流:屈折。高光:宮名。溶然:閑暇。方皇:猶彷徨。西清:西廂清閑之處。這兩句寫漫游高光宮。
崔?。焊呔?。和氏瓏玲:黃金壁帶中含有和氏璧,色澤鮮明玲瓏然。
炕:同“抗”,舉意。言舉立浮柱而駕飛榱,其形危竦,若有神暗中扶持,故不傾。
閌閬閬(kāng làng làng):門高的樣子。紫宮:天帝之宮。崢嶸:形容深邃。
曼衍:分布。?(tuǐ):山高。?隗(zuì wéi):猶崔巍。嬰:同“纓”,繞意。這兩句謂宮室臺觀相連不絕。
乘:登。云閣:高閣。蒙籠:交葛。掍(hún)成:謂自然。
冤延:猶蜿蜒。這兩句謂宮觀高大,曳揚著紅翠之氣,流轉(zhuǎn)蜿蜒。
襲:繼?,I(xuán)室:夏桀所建。傾宮:商紂所造。臨淵:若臨深淵,有危懼之感。登高遠望,當(dāng)以亡國為戒,故以此微諫。
回猋:旋風(fēng)。肆:恣肆。碭(dàng)駭:搖撼。翍(pī):同“披”。郁:聚。栘(yí):郁李樹。這兩句謂旋風(fēng)亂起,撼動眾樹。桂椒披散,栘楊聚攏。
薄櫨(lú):柱頂端方木。這兩句謂桂椒香氣穹隆而起,沖擊大柱上方木和屋檐。
薌:同“響”,回猋之響。呹肸(yí xī):疾過。這兩句謂聲響振起,眾樹根合,駍隱而盛,歷入殿上之鐘。
鋪:門鋪首。以銅為獸面,銜環(huán)著于門上。?藭(xiōng qióng):也作“穹窮”,香草名。這兩句謂風(fēng)之所至,排門揚鋪,回旋入宮,吹動眾多芳草。
弸彋(pēng hóng):風(fēng)吹帷帳之聲。拂汩(gǔ):鼓動之貌。暗暗:深空。靚:同“靜”。這兩句謂風(fēng)一直吹入深宮,拂動帷帳,漸深漸靜。
穆:古之變音。羽:古之正音。夔:舜時樂官。牙:古代著名琴師。這兩句總謂宮中風(fēng)聲有如陰陽、清濁、穆羽相和,就像夔和伯牙彈琴一樣。
般:公輸般。倕(chuí):共工。都是古代的巧匠。剞(jī):曲刀。劂(jué):曲鑿。王爾:也是古代巧匠。投:扔。這兩句謂宮殿的土木之功窮極巧麗,可令般、錘之徒棄其常法。
方:并行。征僑、偓佺(wú quán)都是仙人名。這兩句謂宮觀高峻巧麗,雖使仙人行其上,恐一下難識其究竟,仿佛若夢。
目駭耳回:言驚人視聽。
穆然:肅敬。旋題玉英:榱椽之頭全以玉飾,英華相照。題:頭。蜵蜎蠖濩(yuān yuān huò huō):形容屋中深廣。這句謂此時成帝靜坐于具有旋題玉英而廣博幽深的珍臺閑館之中。
逆:迎。厘(xī):福。三神:天、地、人之神。這四句謂成帝潔精以待,祈神降福。
逑(qiú):匹。索:求。偶:對。皋:皋陶,堯帝之臣。伊:伊尹,商湯之臣。這兩句謂選擇賢臣,可匹耦于古代名臣皋陶、伊尹之類者,使做其群輩的魁首。
甘棠之惠:指西周邵公奭施惠于治內(nèi)百姓。東征之意:指周公旦大義滅親。
陽靈之宮:祭天處。這句謂同集于此。
靡:密織。薜荔:香草。瓊枝:玉樹之枝。這兩句謂坐香草之席,帶美玉之佩。
噏:通“吸”。瑕:通“霞”。若木:傳說中長在日入之處的一種樹木。露英:華上之露。這兩句謂齋戒自新,居處飲食都芳潔。
禮神:謂祭天。頌只:謂祭地。這兩句為互文,天神也頌,地神也禮。
旓(sháo):指旗。華覆:華蓋。威威:形容華蓋明麗之貌。
琁(xuán)璣:代指北斗星。三危:山名。這兩句設(shè)想登天周游,下視塵世。
阬(gāng):山陵。肆:放。釱(tài):車轄。
龍淵:龍?zhí)?。還:與“旋”同。九垠:九重。這兩句寫入地底而返。
傱(sǒng)傱:疾。御:乘。蕤:車之垂飾。這兩句設(shè)想在周游升降于天上地下之時,風(fēng)吹而扶車,瑞鳥紛紛相隨。
梁:架橋而過。弱水:水名,相傳在昆侖之東。濎溁(dǐng yíng):小水。不周:山名。逶蛇(yí):曲折的樣子。這兩句謂渡過小小的弱水,走過彎彎曲曲的不周山。
西王母:傳說中居于西方的女神。玉女、虙(fú)妃:都是神女。這兩句設(shè)想成王及其隨從神游到了西方極遠之處,故想到西王母,并欣然為她祝壽,卻屏除神女不見。
盧:同“矑”,眼珠子。蛾眉:比喻女子長而好的眉毛。這兩句謂由于成帝不見神女,所以神女無法舞弄她們動人的眼珠和眉毛。
方:方能。攬:總有。精剛:精微剛強。侔神明:與天地齊等。資:資質(zhì)。后六句微諫,告誡成帝:只有清心寡欲,不好色,方能保持道德的精微剛強,增壽廣嗣,等天地之忖量。
欽:敬。祡:同“柴”,積柴燎而祭天。宗:尊。祈:求福。
燎熏:謂置牲體、玉幣于柴上,燎而熏祭。
皋繇:一作“招搖”。如淳曰:“皋:挈皋也。積柴于挈皋頭,置牲玉于其上,舉而燒之,欲進天也。”
洪頤:一種旗名。
憔:木柴。蒸:麻稈。焜(hùn):火。配藜:披離。這兩句謂燃燒木柴和麻稈,火炎上沖,披離四出。
燭、耀、熿(huǎng)、煬(yàng):都是照耀的意思。倉海、流沙、幽都、丹厓:分別代指東、西、北、南四方極遠之處。
玄瓚:以玄玉為飾的一種勺形祭器,用來盛酒祭祀。觩?(qiú liú):形容玄瓚的樣子。秬鬯(jù chàng):祭祀用的一種香酒。泔(gān)淡:滿。
肸(xī)向:散布、彌漫之意。這兩句謂秬鬯芬芳盛美。
訛:化。碩:大。這兩句謂光炎熛盛,感動神物。
巫咸:古神巫名。閽:門。延:請。這兩句設(shè)想令巫祝叫呼天門,使打開天庭延請群神。
儐:贊禮者。暗藹:形影。穰穰:多。委:積。這兩句設(shè)想天庭中的舞禮者執(zhí)行贊導(dǎo),群神降臨,所賜祥瑞堆積如山。
度:過。三巒:封巒觀。偈(qì):與“憩”同,休息之意。棠梨:宮名。謂歸途中經(jīng)過封巒觀,又在棠梨宮休息。
天閫(kǔn):天之門限。決:開。垠:界限。八荒:八方極遠之處。這兩句謂天地所賜德澤無極,故使八方萬國都和諧。
長平:坡名。雷鼓:祭天時所用的八面大鼓。磕:擊鼓聲。天聲:如天之聲。厲:奮發(fā)。
胥:皆,都。麗:華美。這兩句言恩澤廣博,如云行雨施,君臣皆有圣德,故華美至于萬世。
亂:賦的結(jié)尾部分。其作用在于概括全篇意義。
崇崇:高。圜丘:祭天之壇,即后世所稱天壇。圜(yuán):同“圓”。隆隱:形容圜丘之貌。
登降:上下。峛崺(lǐ yǐ):曲折。單(chán):周。埢(quán)垣:圓。
增:重。嵾差(cēn cī):不齊。嵯峨:高峻。
嶺巆(yíng):深邃。嶙峋:節(jié)級。洞無厓:深無極。
縡(zài):事。杳:高遠。旭卉:幽昧。
圣皇:指成帝。穆穆:肅敬。信:誠。厥:其,指天地。對:配,謂能與天地相配。
俫:同“來”。郊禋:祭天。言來祭天,甚為恭敬,故為神只中憑依。
招搖:彷徨。遲迉(zhī):游息。這兩句言神久留游息。
“光輝”兩句:謂輝光炫耀,福祥隆盛。
長無極:永無窮盡。指成帝祭于甘泉以求子孫永續(xù)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