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三十

雍正廣西通志 作者:金鉷


欽定四庫全書

廣西通志卷三十

戶口

書曰民為邦本周禮大司徒三載獻民數(shù)之版天子拜登焉民之攸系於國綦重粵西山陬也跡於前史土薄而民稀

本朝定鼎以來薄賦輕徭休養(yǎng)百年登斯民於仁夀之域而無復夭札疵癘宜乎煙火相望雞犬之聲相聞也既庶則富與教相繼而加秀者敦詩書樸者勤隴畝俾之鼓歌樂土以揚我

至治焉職任拊循其重念哉志戶口

廣西全省

國朝原額人丁二十一萬五千零四丁八分二厘零內(nèi)除軍狼人丁二千二百七十二丁七分零例不編差又除荒丁一萬九千五百三十一丁八分八厘零實徵一十八萬九千九百丁零六分八厘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一萬二千八百零一丁八分一厘雍正四年至九年編徵新墾捐納及首報陞科人丁共三千二百九十九丁二分零三項共二十萬零六千零一丁八分二厘零該徵丁銀四萬四千八百九十四兩五錢零一厘零外屯丁入屯田冊遇閏年潯州府屬桂平平南貴縣加徵銀共二百六十九兩一錢八分五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編審

盛世滋生增益人丁共一萬四千五百四十五丁欽奉恩詔永不加賦

附考宋紹興二十二年廣南西路戶四十八萬八千六百五十五口一百三十萬一千五百七十二【化高雷欽亷瓊州并南寧萬安吉陽軍俱屬】

元元貞元年嶺南廣西道戶二十一萬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三十五萬二千六百七十八

明洪武初廣西戶二十一萬一千二百六十三口一百四十八萬二千六百七十一

萬歷六年戶二十一萬八千一百五十八口一百一十八萬六千一百七十九

桂林府

國朝原編人丁共六萬二千二百四十二丁一分三厘零內(nèi)除荒共九千七百一十一丁二分一厘實徵共五萬二千三百六十七丁八分三厘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三千四百四十七丁九分二厘零雍正四年至九年編徵新墾捐納及首報陞科共一百六十二丁九分八厘零三項共五萬五千九百七十八丁七分三厘零該徵丁銀七千七百六十九兩五錢七分八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

盛世滋生增益人丁共五千二百零八丁俱欽奉恩詔永不加賦

臨桂縣原額全熟人丁一萬七千七百一十丁自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一千零五十六丁五分二項共一萬八千七百六十六丁五分該徵丁銀一千八百七十六兩六錢五分全熟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七百四十八丁

靈川縣原額人丁共一萬六千零六十三丁內(nèi)除荒丁二千二百五十丁零三分零實徵人丁一萬三千八百零六丁六分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二百丁零八分雍正四年起至九年止新墾及首報陞科人丁六丁零三項共一萬四千零一十三丁四分該徵丁銀二千三百八十二兩二錢八分二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千二百一十五丁

興安縣原額人丁八千二百七十四丁八分三厘零內(nèi)除荒二千八百三十四丁九分一厘零實徵人丁五千三百四十五丁二分三厘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一千零四丁雍正四年至九年編徵新墾及首報并捐納陞科人丁共九十四丁六分八厘零三項共六千四百四十三丁九分一厘零該徵丁銀九百六十六兩五錢八分七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千四百零一丁

陽朔縣原額全熟人丁三千八百一十三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二百二十六丁二項共四千零三十九丁該徵丁銀六百零五兩八錢五分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六百一十八丁

永寜州額編人丁無

永??h原額人丁四千五百九十七丁五分內(nèi)除荒二千三百一十六丁三分零實徵二千二百一十八丁九分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一百八十三丁八分雍正四年至九年編徵首報共六十二丁三分三項共二千四百六十五丁零該徵丁銀一百四十二兩八錢九分九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百九十八丁

義寧縣原額全熟人丁三千四百七十四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一百七十四丁六分二項共三千六百四十八丁六分該徵丁銀四百零一兩三錢四分六厘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二百零七丁

全州原額人丁五千九百六十一丁八分零內(nèi)除荒二千三百零九丁七分實徵三千六百五十二丁一分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一百零一丁二項共三千七百五十三丁一分零該徵丁銀一千一百零九兩零四分二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五百八十五丁

灌陽縣原額全熟人丁二千三百四十八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五百零一丁二分二厘零二項共二千八百四十九丁二分二厘零該徵丁銀二百八十四兩九錢二分二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二百三十六丁

附考晉始安郡戶六千

南宋始建內(nèi)史戶三千八百三十口二萬二千四百九十【茘浦平樂建陵俱屬今興安屬臨慶內(nèi)史】

隋桂州總管戶五萬四千五百一十七【平樂茘浦建陵象義熙龍城馬平富川龍平豪靜陽夀桂林俱屬】

唐桂州戶一萬七千五百八十一口七萬一千一十八【茘浦豐水修仁今屬平樂地】

宋靜江府戶四萬六千三百四十三全州崇寧戶三萬四千六百六十三【靜江府茘浦修仁永寧俱屬全州初屬荊南路紹興元年聽廣西路帥司節(jié)制】

元靜江路戶三萬五千一百五十口一十萬六千四百三十二全州至元戶四萬一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萬五百一十九【屬嶺北湘南道】

明桂林府景泰三年戶五萬九千七百八十九口四十二萬九千六百六十五

萬歷二十二年戶六萬四千零一十二口二十四萬一千二百五十二

平樂府

國朝原編全熟人丁共一萬零三百二十五丁零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一千六百零八丁七分零二項共一萬一千九百三十三丁八分該徵丁銀三千七百九十五兩五錢六分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

盛世滋生增益人丁共六百六十七丁俱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平樂縣原額全熟人丁一千三百四十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一百三十五丁二分二項共一千四百七十五丁二分該徵丁銀五百三十一兩零七分二厘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八十一丁恭城縣原額全熟人丁六百三十三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八十五丁二項共七百一十八丁該徵丁銀一百八十三兩二錢八分九厘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五十七丁

富川縣原額全熟人丁一千一百七十二丁五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一百一十二丁零二項共一千二百八十四丁五分零該徵丁銀五百七十八兩零四分七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七十丁

賀縣原額全熟人丁三千六百一十七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四百零五丁八分二項共四千零二十二丁八分該徵丁銀一千一百二十四兩九錢五分二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百七十一丁

茘浦縣原額全熟人丁九百三十七丁五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一百二十二丁八分零二項共一千零六十丁零三分零該徵丁銀二百五十一兩零一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六十七丁修仁縣原額全熟人丁四百八十六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二百一十九丁九分零二項共七百零五丁九分零該徵丁銀二百一十七兩三錢三分五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四十六丁內(nèi)民丁二十三丁獞丁二十三丁

昭平縣原額全熟人丁一千零六十二丁零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二百九十三丁三分零二項共一千三百五十五丁四分零該徵丁銀五百五十五兩七錢二分二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九十七丁

永安州原額全熟人丁一千零七十七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二百三十四丁六分二項共一千三百一十一丁六分該徵丁銀三百五十四兩一錢三分二厘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七十八丁附考晉臨賀郡戶二千五百

南宋臨慶內(nèi)史戶三千七百一十五口三萬一千五百八十七

唐昭州戶四千九百一十八口一萬二千六百九十蒙州戶一千五十九口五千九百三十三富州戶一千四百六十口八千五百八十六賀州戶四千五百五十二口二萬五百七十【蒙州今昭平永安富州今昭平】宋昭州戶一萬五千八百八十賀州戶四萬二百五

元平樂府戶七千六十七口三萬三千八百二十賀州戶八千六百七十六口三萬九千二百三十五

明弘治五年戶五千三百四十口三萬一千二百萬歷二十二年戶七千三百五十二口二萬八千七百四十

梧州府

國朝原編人丁二萬四千八百九十二丁一分二厘零內(nèi)除荒六十九丁零二厘零實徵共二萬三千三百三十三丁八分三厘零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一千四百三十二丁八分九厘雍正四年至九年編徵首報新墾陞科人丁共一千四百八十九丁二分三厘零三項共二萬六千二百五十五丁九分八厘零該徵丁銀五千八百七十九兩三錢零五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

盛世滋生增益人丁共一千六百八十二丁俱欽奉恩詔永不加賦

蒼梧縣原額全熟人丁七千二百七十四丁五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五百六十四丁一分二項共七千八百三十八丁六分該徵丁銀一千一百七十五兩七錢九分三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四百二十三丁

藤縣原額人丁七千一百六十丁零二分內(nèi)除荒五十七丁零九厘零實徵六千七百九十一丁一分一厘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一百零九丁一分雍正四年至九年編徵新墾首報捐納陞科人丁共三百一十一丁九分九厘零三項共七千二百一十二丁二分零該徵丁銀一千五百六十四兩七錢一分七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三百三十三丁容縣原額人丁四千六百九十七丁五分內(nèi)除荒一十一丁九分三厘零實徵三千五百零八丁三分二厘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一百七十丁零三分雍正四年至九年編徵新墾并首報起科人丁共一千一百七十七丁二分四厘零三項共四千八百五十五丁八分六厘零該徵丁銀一千零二十八兩七錢六分四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四百八十六丁

岑溪縣原額全熟人丁二千零九十四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一百七十八丁七分九厘二項共二千二百七十二丁七分九厘零該徵丁銀六百六十四兩六錢三分一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三百六十六丁

懷集縣原額全熟人丁三千六百六十五丁九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四百一十丁零六分二項共四千零七十六丁五分該徵丁銀一千四百四十五兩四錢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七十四丁

附考西漢蒼梧郡戶二萬四千三百七十九口十四萬六千一百六十

東漢蒼梧郡戶十一萬一千三百九十五口四十六萬六千九百七十五【高要封陽端谿皆今廣東地富川茘浦馮乘謝沐今屬平樂】

晉戶七千七百

南宋戶六千五百九十三口萬一千七百五十三隋戶四千五百七十八

唐梧州戶千二百九容州戶四千九百七十口萬七千八十五藤州戶三千九百八十義州戶千一百一十口七千三百三

宋元豐梧州戶五千七百二十藤州戶六千四百二十二容州戶一萬三千七百七十六

元梧州路至元戶五千二百口一萬九百一十容州戶二千九百九十九口七千八百五十四藤州戶四千二百九十五口一萬一千二百一十八明洪武二十四年戶四萬三千四百零七口二十四萬八千五百三十八

萬歷二十二年戶三萬八千六百五十九口一十五萬八千九百八十九【今郁林一州四屬在內(nèi)】

潯州府

國朝原額人丁二萬一千二百九十九丁二分零內(nèi)除荒五千七百一十七丁零四厘零實徵一萬五千一百九十七丁五分四厘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四百六十六丁五分零雍正四年至九年編徵首報新墾陞科人丁共三百八十四丁六分二厘零雍正七年將武宣縣改隷潯州府該縣原額全熟人丁八百九十一丁五分內(nèi)除幫軍撥學人丁二十九丁五分例不編差實徵人丁八百六十二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四十四丁九分零共九百零六丁九分以上通共人丁一萬六千九百五十五丁五分六厘零該徵丁銀共五千四百二十一兩一錢五分零遇閏年桂平平南貴縣加徵銀二百六十九兩一錢八分五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

盛世滋生增益人丁共一千三百零六丁俱欽奉恩詔永不加賦

桂平縣原額人丁六千六百零五分內(nèi)除荒一千一百一十二丁零八厘實徵五千四百七十六丁八分八厘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一十二丁雍正四年至九年編徵新墾首報陞科人丁共一十一丁五分四厘零三項共五千五百丁零四分二厘零該徵丁銀一千七百二十八兩四錢五分三厘零遇閏年加徵丁銀九十四兩七錢八分九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四百一十丁

平南縣原額人丁四千九百三十八丁二分零內(nèi)除荒二千三百二十一丁零六厘零實徵二千五百九十九丁九分七厘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九十七丁三分雍正八年首報人丁一十七丁一分七厘零三項共二千七百一十四丁四分四厘零該徵丁銀八百三十六兩零四分九厘零遇閏年加徵丁銀五十六兩四錢四分七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三百一十八丁

貴縣原額人丁九千七百六十丁零五分內(nèi)除荒二千二百八十三丁九分零實徵七千一百二十丁零六分九厘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三百五十七丁二分雍正四年至九年編徵新墾首報陞科人丁共三百五十五丁九分一厘零三項共七千八百三十三丁八分零該徵丁銀二千三百二十二兩二錢五分四厘零遇閏年加徵丁銀一百一十七兩九錢四分九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四百六十一丁

武宣縣原額全熟人丁八百九十一丁五分內(nèi)除幫軍撥兵撥學人丁二十九丁五分例不編差實徵八百六十二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四十四丁九分二項共九百零六丁九分該徵丁銀五百三十四兩三錢九分四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百一十七丁

附考唐潯州戶二千五百口六千八百三十六龔州戶九千口二萬一千思唐州建中戶百四十一貴州戶三千二十六口九千三百【龔州思唐今皆平南地】宋潯州元豐戶六千一百四十一龔州戶八千三十九貴州戶七千四百六十

元潯州路至元戶九千二百四十八口三萬八十九貴州戶八千八百九十一口二萬八百一十一明弘治五年戶一萬二千二百六十六口七萬零七百

萬歷二十二年戶一萬九千九百一十九口六萬三千三百一十九

南寧府

國朝原額全熟人丁二萬二千四百四十一丁三分零內(nèi)除永淳縣狼目人丁一百八十三丁例不編差外實徵人丁二萬二千二百五十八丁三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一千零六十七丁六分二項共二萬三千三百二十五丁九分零該徵丁銀五千零六十三兩三錢五分一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

盛世滋生增益人丁共一千六百七十六丁俱欽奉恩詔永不加賦

宣化縣原額全熟人丁九千一百八十五丁九分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一百六十丁二項共九千三百四十五丁九分零該徵丁銀二千零一十六兩七錢六分六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八百零二丁橫州原額全熟人丁二千四百九十三丁九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三百四十二丁二項共二千八百三十五丁九分該徵丁銀七百八十五兩零一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百八十二丁上思州原額全熟人丁五百二十一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一百一十三丁五分二項共六百三十四丁五分該徵丁銀五十四兩二錢九分五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百零二丁

新寧州原額全熟人丁四千八百九十四丁五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二百二十四丁三分二項共五千一百一十八丁八分該徵丁銀一千零六兩一錢二分二厘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二百一十六丁

隆安縣原額全熟人丁一千九百六十八丁五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四十二丁七分二項共二千零一十一丁二分該徵丁銀五百四十一兩一錢八分三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二百八十丁

永淳縣原額全熟人丁三千三百七十七丁五分內(nèi)除狼目人丁一百八十三丁例不編差外實徵人丁三千一百九十四丁五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一百八十五丁一分二項共三千三百七十九丁六分該徵丁銀六百五十九兩九錢八分四厘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九十四丁

南寧府管下土忠州歸德州果化州遷隆峝剝甘上中下勾二十一村各土屬例無戶口人丁附考晉寧浦郡戶一千一百二十【今橫州】

唐邕州戶二千八百九十三口七千三百橫州戶千九百七十八口八千三百四十二巒州戶七百七十口三千八百三瀼州戶千六百六十六【邕今南寧巒今永淳瀼今上思地】

宋元豐中邕州戶五千二百八十八【舊志戶百三十二】橫州戶三千四百五十一

元南寧路戶一萬五百四十二口二萬四千五百二十橫州戶四千九十八口三萬一千四百七十六

明弘治五年戶一萬一千七百五十六口八萬四千二百一十一

萬歷二十二年戶一萬二千二百五十口五萬三千九百四十六

太平府

國朝原額人丁四千九百八十四丁內(nèi)除荒六百八十二丁七分實徵四千三百零一丁二分零康熙二十年至四十年審增人丁共一百七十四丁二項共四千四百七十五丁二分該徵丁銀八百五十五兩一錢八分四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

盛世滋生增益人丁共二百五十五丁俱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崇善縣原額人丁二千二百八十一丁內(nèi)除荒六百八十二丁七分零實徵一千五百九十八丁二分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八十一丁二項共一千六百七十九丁二分該徵丁銀五百四十七兩六錢二分四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百九十三丁左州原額全熟人丁二千七百零三丁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審增人丁共九十三丁二項共二千七百九十六丁該徵丁銀三百零七兩五錢六分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六十二丁

養(yǎng)利州額編人丁無

永康州額編人丁無

寧明州原系思明土州改流額編人丁無

太平府管下萬承州太平州安平州龍英州恩城州都結(jié)州結(jié)安州佶倫州鎮(zhèn)遠州上下凍州全茗州茗盈州羅陽縣陀陵縣及舊隷南寧徵解新奉劃歸之思州上石西州下石西州思陵州上龍司下龍司憑祥州江州羅白縣各土屬例無戶口人丁

附考元太平路戶五千三百一十九口二萬二千一百八十六思明路戶四千二百二十九口一萬八千五百一十

明弘治五年戶四千八百五十九口三萬五千七百七十

萬歷二十二年戶一千五百三十六口一萬五千九百四十七

鎮(zhèn)安府

原土改流額編人丁無

歸順州雍正九年改土設(shè)流額編人丁無

奉議州額編人丁無

向武州都康州上映州小鎮(zhèn)安及舊隷南寧新改隷之下雷州湖閏寨各土屬例無戶口人丁柳州府

國朝原額人丁共一萬二千二百五十三丁三分七厘零內(nèi)除雒容縣例不編差一丁又除馬平雒容柳城融縣象州荒丁一千七百七十六丁九分零實編人丁一萬二千二百一十九丁九分七厘零實徵九千二百零二丁五分八厘零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九百八十四丁八分雍正七年起至九年首報人丁共一千二百四十丁零八分七厘三項共一萬一千四百二十八丁二分五厘零該徵丁銀二千七百六十七兩一錢六分五厘零屯丁入屯田冊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

盛世滋生增益人丁共一千二百七十一丁欽奉恩詔永不加賦

馬平縣原額人丁五百七十丁零五分內(nèi)除荒丁五十四丁二分零實徵四百八十三丁六分六厘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一十六丁一分雍正九年分編徵新墾捐納陞科人丁六分三厘零三項共五百丁零三分九厘零該徵丁銀二百六十六兩一錢九分九厘零屯丁入屯田冊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八十七丁

雒容縣原額人丁三百六十六丁二分六厘內(nèi)除一丁原不編差實編人丁三百六十五丁二分六厘內(nèi)除荒二十三丁三分四厘實徵三百零六丁五分七厘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七丁二分雍正八年分首報人丁三十五丁三分五厘零三項共三百四十九丁一分二厘零該徵丁銀一百七十八兩零五分二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八十五丁羅城縣原額全熟人丁六百五十七丁五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一百九十八丁二分二項共八百五十五丁七分零該徵丁銀二百二十二兩四錢八分二厘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百三十六丁

柳城縣原額人丁一千八百一十六丁六分六厘零內(nèi)除荒七百三十四丁八分二厘零實徵九百九十一丁九分六厘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三十二丁六分雍正七八九三年編徵新墾捐納陞科人丁八十九丁八分七厘零三項共一千一百一十四丁四分三厘零該徵丁銀四百二十三兩四錢八分四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三百四十二丁融縣原額人丁二千一百四十五丁內(nèi)除荒丁八百一十三丁實徵一千三百三十二丁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一百零三丁二項共一千四百三十五丁該徵丁銀六百二十四兩六錢五分五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二百三十五丁

懷遠縣原額全熟人丁一千零三十五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四百零七丁二項共一千四百四十二丁該徵丁銀一百七十九兩一錢四分二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百零五丁

象州原額人丁五千一百零一丁內(nèi)除荒一百五十一丁五分四厘零實徵三千八百三十四丁四分四厘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一百八十三丁三分雍正七年九年首報捐納陞科人丁共一千一百一十五丁零二分零三項共五千一百三十二丁七分六厘零該徵丁銀六百零三兩一錢八分九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百七十九丁

來賓縣原額全熟人丁五百六十一丁四分五厘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三十七丁四分二項共五百九十八丁八分五厘該徵丁銀二百六十九兩九錢六分一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百零二丁

附考唐柳州戶二千二百三十二口萬一千五百五十融州戶千二百三十二象州戶五千五百口萬八百九十嚴州戶千八百五十九口七千五十一【嚴州今來賓地】

宋柳州元豐戶八千七百三十融州戶五千六百五十八象州戶八千七百一十七

元至元十六年柳州路戶一萬九千一百四十三口三萬六百九十四融州戶二萬一千三百九十三口三萬九千三百三十四象州戶一萬九千五百五十八口九萬二千一百二十六

明洪武二十四年戶三萬五千九百六十二口二十三萬三千九百七十九【賓州遷江上林武宣在內(nèi)】

慶遠府

國朝原額全熟人丁共六千二百七十一丁五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九百九十二丁五分零二項共七千二百六十四丁零該徵丁銀并補徵胖?水腳翎毛等項共銀一千四百零六兩五錢二分二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

盛世滋生增益人丁共二百五十八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宜山縣原額全熟人丁二千三百二十七丁五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一百五十四丁二項共二千四百八十一丁五分該徵丁銀并補徵胖?水腳共銀六百八十八兩五錢六分四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五十二丁

河池州原額全熟人丁一千四百六十三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二百四十三丁三分零二項共一千七百零六丁三分零該徵丁銀并補徵胖?水腳共銀三百五十二兩一錢零四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八十丁

天河縣原額全熟人丁二百八十一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三十四丁六分二項共三百一十五丁六分該徵丁銀并補徵胖?翎毛水腳共銀一百四十六兩六錢六分一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二十二丁

思恩縣原額全熟人丁二千二百丁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五百六十丁零六分二項共二千七百六十丁零六分該徵丁銀二百一十九兩一錢九分一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百零四丁

東蘭州雍正七年改土設(shè)流額編人丁無

茘波縣今改隷黔省額編人丁無

慶遠府管下那地州南丹州忻城縣永定司永順正副司各土屬例無戶口人丁

附考唐宜州龍水郡戶一千二百二十口三千二百三十芝州忻城郡戶一千二百口五千三百宋元豐宜州戶一萬五千八百二十三

元大德元年慶遠南丹等處安撫司戶二萬六千五百三十七口五萬二百五十三

明洪武二十四年戶一萬七千二百七十二口八萬二千四百一十七

萬歷二十二年戶一萬二千四百六十五口八萬七千四百六十三

思恩府

國朝原額人丁一萬五千四百三十九丁二分零內(nèi)除荒一千五百七十五丁零一厘零實徵一萬三千八百四十二丁五分九厘零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七百二十三丁六分雍正四年至九年編徵新墾及首報捐納陞科人丁共二十一丁五分零三項共一萬四千五百八十七丁七分零該徵丁銀五千零二十六兩九錢九分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

盛世滋生增益人丁共八百四十四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武緣縣原額人丁七千九百二十六丁五分內(nèi)除荒一千四百五十五丁九分零實徵六千四百五十九丁二分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二十六丁二分雍正四年至九年編徵新墾及首報捐納陞科人丁共一十一丁三分零三項共六千四百九十六丁七分零該徵丁銀二千四百三十八兩四錢九分三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二百二十九丁賓州原額全熟人丁四千六百一十一丁七分零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五百五十七丁八分二項共五千一百六十九丁五分零該徵丁銀一千五百五十兩零八錢六分一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四百三十一丁

遷江縣原額全熟人丁四百六十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六十二丁二項共五百二十二丁該徵丁銀三百四十一兩七錢八分四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四十六丁

上林縣原額人丁二千四百四十一丁內(nèi)除荒一百一十九丁一分一厘零實徵二千三百一十一丁六分九厘零康熙二十年審增人丁七十七丁六分雍正五年至九年編徵新墾捐納陞科人丁共一十丁零二分零三項共二千三百九十九丁四分九厘零該徵丁銀六百九十五兩八錢五分二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百三十八丁

思恩府管下田州上林縣白山司興隆司定羅司舊城司下旺司那馬司都陽司古零司安定司何旺堡各土屬例無戶口人丁

附考唐賓州至德戶千九百七十六口八千五百八十澄州戶千三百六十八口八千五百八十田州橫山郡戶四千一百六十八【澄州今上林地】

宋賓州元豐戶七千六百二十

元賓州戶六千一百四十八口三萬八千八百七十九田州路戶二千九百九十一口一萬八千九百

泗城府

泗城府原土改流額編人丁無

西隆州額編人丁無

西林縣額編人丁無

直隷郁林州

國朝原額全熟人丁三萬四千零九十三丁五分零內(nèi)除陸川縣撥狼軍丁二千零五十九丁二分零不編外實編三萬二千零三十四丁三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一千八百八十丁零四分零二項共三萬三千九百一十四丁七分零該徵丁銀六千九百零九兩六錢九分六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

盛世滋生增益人丁共一千三百八十八丁欽奉恩詔永不加賦

郁林州原額全熟人丁八千七百四十七丁二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六百六十九丁七分零二項共九千四百一十六丁九分零該徵丁銀二千零六十三兩八錢四分六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四百零一丁

博白縣原額全熟人丁四千六百二十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二百四十九丁九分二項共四千八百六十九丁九分零該徵丁銀一千五百四十兩零五錢七分五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三百五十七丁

北流縣原額全熟人丁八千零五十七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四百五十九丁五分二項共八千五百一十六丁五分該徵丁銀一千二百六十五兩五錢七分六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百八十四丁

陸川縣原額全熟人丁八千五百五十四丁三分五厘內(nèi)除撥狼軍丁二千零五十九丁二分五厘不編外實徵六千四百九十五丁一分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二百六十七丁一分五厘二項共六千七百六十二丁二分五厘該徵丁銀一千一百六十九兩八錢六分九厘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一百三十一丁

興業(yè)縣原額全熟人丁四千一百一十五丁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審增人丁共二百三十四丁一分五厘零二項共四千三百四十九丁一分五厘零該徵丁銀八百六十九兩八錢三分零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編審滋生增益人丁共三百一十五丁

附考唐郁林州乾封戶千九百一十八口九千六百九十九黨州戶千一百四十九口七千四百牢州戶千六百四十一口萬一千七百五十六白州戶二千五百七十四口九千四百九十六順州大歷戶五百九繡州戶九千七百七十三【黨州牢州俱今郁林白州今博白順州繡州俱今陸川地】

宋郁林州元豐戶三千五百六十四白州戶四千五百八十九

元至元十四年郁林州戶九千五十三口五萬一千五百二十八

廣西通志卷三十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