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國家一級博物館——河南省南陽漢畫館(簡稱漢畫館)圍墻夜間遭南陽市龍崗武侯祠文化園建設指揮部強拆破壞,致使珍貴文物暴露野外、面臨威脅,河南省文物局日前專門成立調查組進駐南陽市展開調查。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近日公開表示,“難以想象,無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實在是太急。這使文物庫房暴露在荒野,文物安全面臨極大危險,至今院墻也沒有恢復。漢畫館的土地將一步步被蠶食,空間被擠壓,被包圍,終將淪為臥龍崗文化產業(yè)聚集區(qū)或武侯祠景區(qū)的‘園中園’,漢畫館的發(fā)展前途令人堪憂!”
南陽漢畫館圍墻遭強拆破壞
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近日通過社交媒體公開表示,“難以想象,無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實在是太急。來自南陽的消息——南陽市武侯祠景區(qū)瘋狂擴張,國家一級博物館南陽市漢畫館的土地被蠶食,后院墻夜間遭到全部強拆,令人氣憤與心痛。漢畫館的文物安全面臨極大危險。南陽市漢畫館創(chuàng)建于1935年10月,經過“三遷四建”的發(fā)展壯大,已成為目前全國建館最早、規(guī)模最大、藏品最多的漢畫像石專題博物館,珍藏畫像石兩千余塊,國家一級文物89件,二級文物473件。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南陽市為了發(fā)展文化與旅游事業(yè),打造南陽地域漢文化名片,將漢畫館從博物館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單位,并遷移出武侯祠景區(qū),重建新館,目前的漢畫館是1999年底建成開放的第四代館,三A級景區(qū),位于武侯祠南面約500米,規(guī)劃批準面積100畝,實際征用面積78畝,后邊預留地22畝,分兩期工程,當時資金有限,只完成了前面的陳展大樓等一期建設,二期為后邊復原十五座漢畫像石墓和漢文化園。但二期工程至今沒有建設。2008年漢畫館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2009年免費開放。今年,為了創(chuàng)建武侯祠五A級景區(qū),瘋狂擴張地盤,在武侯祠南面要打造武侯躬耕文化園,市政府決定從漢畫館南面開條路通往崗上的文化園,所以要拆漢畫館景區(qū)內的家屬樓并把土地劃走,更甚者,8月26日夜間漢畫館的后(西)院墻全部被偷偷強拆(沒有任何手續(xù),目的就是要占土地),使文物庫房暴露在荒野”,文物安全面臨極大危險。至今院墻也沒有恢復。漢畫館的土地將一步步被蠶食,空間被擠壓,被包圍,終將淪為臥龍崗文化產業(yè)聚集區(qū)或武侯祠景區(qū)的‘園中園’,漢畫館的發(fā)展前途令人堪憂!”
南陽漢畫館展廳
南陽漢畫
公開資料顯示,創(chuàng)建于1935年10月的南陽漢畫館是目前中國建館最早、藏品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漢畫像石刻藝術博物館,現收藏漢畫像石總量已達兩千余石。連日來,有網絡消息持續(xù)爆料稱,南陽當地為創(chuàng)建武侯祠5A景區(qū)進行擴張,造成漢畫館圍墻于8月26日夜間被全部強拆,部分文物暴露野外;9月1日,強拆升級,挖土機開進漢畫館后院毀樹、占地,館內監(jiān)控設備、電纜被破壞。
據中新社報道,9月1日當天,河南省文物局向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發(fā)函表示,“接群眾舉報,反映國家一級博物館南陽漢畫館圍墻被強行拆除400余米,電纜被挖斷,院內存放的漢畫石刻被暴露野外,致使南陽漢畫館文物面臨嚴重安全威脅。請你局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并依法依規(guī)予以處置,同時必須采取應急措施確保文物安全。”文件要求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將調查核實及處理情況于9月2日報省文物局。9月2日,一份名為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向河南省文物局發(fā)布的“南陽漢畫館有關問題的調查報告”現身網絡。這份調查報告稱,南陽市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簡稱文化園)建設項目是當地創(chuàng)建5A景區(qū)的支撐工程,目前項目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是在推進過程中,出現了由于野蠻施工造成南陽漢畫館文物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問題。報告稱,2019年8月26日上午,文化園建設指揮部書記李孟洲等人向漢畫館負責人劉新遞交了文化園建設指揮部會議紀要,稱漢畫館要作為景區(qū)園中園納入到整體建設。為配合景區(qū)道路修建,漢畫館西院墻須暫時拆除。劉新表示,漢畫館支持文化園項目建設,但需報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同意,并辦理相關手續(xù)后,在確保文物安全的情況下實施。然而,就在8月26日當晚10時30分許,漢畫館接到報告稱,該館西院墻在不到一小時內被鉤機從南到北全部推倒,被推倒院墻共計400余米。
南陽漢畫館圍墻遭強拆破壞
南陽漢畫館圍墻遭強拆破壞現場
8月27日上午,針對漢畫館院墻突然被拆,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向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建設指揮部發(fā)函,要求立即開展調查并盡快給予明確答復、立即按照原貌恢復西院墻,確保館藏文物安全,并指出在此期間如果出現館內文物失竊、破壞等情況,一切責任由指揮部承擔。
報告稱,8月28日上午,文化園建設指揮部書記李孟洲等人來到漢畫館,向負責人劉新賠禮道歉。
南陽漢畫館圍墻遭強拆破壞現場
據中新社報道,8月30日中午,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白振國、臥龍區(qū)委書記高賢信、漢畫館負責人劉新、文化園建設指揮部書記李孟洲,以及施工單位負責人等,在漢畫館接待室召開會議,經充分協(xié)商形成一致意見:漢畫館后院融入文化園建設,標出漢畫館界址點;為排除拆除漢畫館西院墻造成的安全隱患,指揮部在漢畫館文物庫房后適當位置修建堅固的圍擋,庫房院墻上加裝圍擋并安裝帶刺鋼絲網,為露天庫房修建頂棚,加裝監(jiān)控設施;漢畫館后院散存漢畫石放入臨時庫房,后院內其他臨時建筑評估賠償后拆除。
報告稱,就在雙方已經達成協(xié)議但尚未有效落實的情況下,施工單位繼續(xù)野蠻施工,又造成了新的安全隱患。9月1日,漢畫館保衛(wèi)科工作人員發(fā)現后院監(jiān)控被施工叉車破壞;9月2日凌晨3點30分左右,漢畫館供電電纜被施工機械挖斷,造成全館停電,直到上午10時才恢復供電。
報告還稱,9月2日上午,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白振國為此再赴漢畫館,主持召開專題會議。會議要求:立即向河南省文物局和南陽市委、市政府報告事情經過和處理情況;向臥龍區(qū)委、區(qū)政府致函,要求追究野蠻施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和黨政紀責任,保證在今后項目建設中必須依法推進。針對上述這份詳細的調查報告,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劉波在電話中向中新社記者予以了證實。他稱,南陽漢畫館系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下屬二級單位,這份調查報告確系該局向河南省文物局所發(fā)?!笆录l(fā)生后,我們非常重視,目前我們在人防、機防(監(jiān)控)方面進行了加強,并對文物庫房進行了防護網加固。”劉波表示,此事下一步將如何處理,要等省里(河南省文物局)的調查結果。
羊城晚報就此評論說,施工方為何一次又一次地無視法規(guī),擅自拆除漢畫館的院墻?是誰給了施工人員偌大的膽量?兩次深夜施工究竟是工程管理不當還是一些人想借此渾水摸魚?強拆事件究竟造成了多大的損失?值得注意的是,拆除方乃南陽市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建設指揮部,而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是當地創(chuàng)建5A景區(qū)的支撐工程,漢畫館要作為景區(qū)園中園納入到整體建設。于是便出現了這一奇異現象:一邊是新景區(qū)大興大建,一邊是老文物備受冷落,一邊擴張,一邊強拆……南陽漢畫館是目前中國建館最早、藏品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漢畫像石刻藝術博物館,價值非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文物應該得到非同一般的重視和保護,但是現實常常不盡如人意。我們慣常熱衷于發(fā)掘或者建造某某文物或景點,為排名第一或“某名人故居”而爭搶不已,卻在開發(fā)、喧囂之后疏于保護。功利浮躁的當下,某些人的文物價值觀早已嚴重失衡,相關保護法規(guī)也被棄之一旁。珍貴的南陽漢畫館豈能說拆就拆?目前河南省調查組已進駐南陽市展開調查,希望相關部門依法依規(guī)公正查處此起違法事件,及時定損,嚴厲追責,讓那些漠視法規(guī)、踐踏文物的人付出應有的代價。
另據《新民周刊》報道,在8月28日,第一次強拆時,南陽漢畫院“忍氣吞聲”接受了道歉,三天后,當施工方再次挑戰(zhàn)文物保護的底線,頻繁強拆時,仍然沒有采取應對措施,反而在輿論熱度不斷攀升時,短時間內與對方達成協(xié)議:同意拆除漢畫館西院墻,在原邊舊界處修建永久性仿古院墻。既然明知武侯祠文化園指揮部的偷拆行為已經涉嫌違規(guī),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南陽漢畫館,為何私自與破壞方達成“和解”。退一步說,就算推倒圍墻未對館內文物造成任何影響,但偷拆本身也歸于破壞公共財物的范疇,正常程序,難道不應該是漢畫館提請司法部門處理,而不是簡單的私了嗎?南陽市文廣局對此的回答是,事情已經有了結果,具體細節(jié)不便再深入溝通。
南陽漢畫館展廳
據悉,南陽漢畫像石風格粗獷豪放,不拘泥形象的細節(jié)特征,多借助于石材的天然肌理來表現,具有行草書法的筆法特征,輪廓多為圓弧曲線,展現出濃郁的楚文化風韻。簡約嫻熟的雕刻技法、揮灑自如的線條運用、夸張變形的物象造型、主題鮮明的構圖形式、以形寫實的創(chuàng)作理念、豪放浪漫的藝術張力、活力四射的強勁動感、震撼人心的恢弘氣勢,共同構成了南陽漢畫像石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本文據中新社、羊城晚報、新民周刊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