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歐洲300年油畫展在滬展出,呈現(xiàn)西方藝術演變之路

2019年9月12日,上海天協(xié)文化舉辦的“歐洲300年經(jīng)典油畫展”在上海徐家匯新空間開幕。展覽以53幅作品向觀眾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歐洲原畫作的機會,作者來自于德國、比利時、法國、西班牙、瑞士等歐洲各地

2019年9月12日,上海天協(xié)文化舉辦的“歐洲300年經(jīng)典油畫展”在上海徐家匯新空間開幕。展覽以53幅作品向觀眾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歐洲原畫作的機會,作者來自于德國、比利時、法國、西班牙、瑞士等歐洲各地,呈現(xiàn)一片田園景色及浪漫風情的歐洲文化。

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展覽以53幅風格迥異的西方油畫作品呈現(xiàn)了跨越3個世紀的歐洲油畫史,從巴洛克到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再到印象派,一系列風格流派的激變,共同演繹了17世紀到20世紀西方藝術走過的變革之路。其中,包括漢斯·羅騰哈默、佛朗斯·伊根斯、泰奧多爾·居丹、保羅·西涅克等著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

展覽現(xiàn)場

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榮光在16世紀的尾聲逐漸出現(xiàn)了衰落的跡象,那些巔峰時代藝術巨匠的創(chuàng)造勢不可轉(zhuǎn)地成為歷史。17世紀上半葉的歐洲處于文藝復興向巴洛克轉(zhuǎn)變的時期,藝術家作為“精神的傳遞者”,宗教畫、神話題材作品仍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但與文藝復興盛期所不同的是,神性的光芒不再只是藝術追求描摹的主導力量,日常性和區(qū)域性特點的細節(jié)被廣泛地運用到作品之中,以激發(fā)起更為純樸真切的情感體驗和心靈觸動。

17、18世紀受啟蒙運動的影響,藝術開始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巴洛克、洛可可、寫實主義、古典主義各種風格相互交織,并行發(fā)展,各領風騷。此次展覽的作品中,伊根斯、奧森畢克、西爾芙哥特·布蘭德、凡·戴克等都是在此期間頗具代表性的藝術家。


《天使陪伴》佚名,約1620年

《天使陪伴》創(chuàng)作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因是給神創(chuàng)作的祭壇畫,故不可以署名。畫中描繪的是天使在給圣·克萊爾讀圣經(jīng),幫助她記憶圣經(jīng)的內(nèi)容。史料記載,圣·克萊爾,1139年生于意大利的阿西西(Assisi),因形象非常貼近于基督,故人們常稱“圣·克萊爾是上帝的形象。(Saint Clare,an image of God)”。此畫的珍貴之處在于它是一幅蛋彩畫。蛋彩畫的稀釋顏料是雞蛋清。


《夫人肖像》, 凡·戴克工作室

《夫人肖像》出自于凡·戴克工作室。畫面中,女性面容端莊優(yōu)雅,肩頸平直,服飾細致精細,深具貴族氣質(zhì),色調(diào)具有深邃的感染力。凡·戴克是巴洛克時期的著名比利時畫家,年輕時做過魯本斯的助手,其作品尤以人物肖像畫見長,在藝術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花環(huán)和水果環(huán)繞的圣體》,佛朗斯·伊根斯和佛朗斯·佛朗肯所作

18世紀到19世紀初,法國社會劇烈動蕩,資產(chǎn)階級對古希臘英雄主義精神的追求,催生了強調(diào)理性與和諧的新古典主義,從古典中更新出一種簡練而單純的風格。藝術家成為了“日常的觀察者”,肖像畫、風俗畫、靜物畫等日益盛行,取材于日常生活、專注觀察和表現(xiàn)平凡之處的作品層出不窮。人們的關注點從神轉(zhuǎn)向人的世界,內(nèi)容從人像到地域生活風貌到無生命之物等均有涉及,創(chuàng)作風格迥異且不失高度個性化。


《讀信》,維爾納·卡爾·弗里德里西·海因里希

弗里德里西·海因里希是這一時期脫穎而出的德國畫家,他的畫風獨特,技法嚴謹?!蹲x信》這幅作品是其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這幅畫主要描繪了在讀信的兩位優(yōu)雅女性,從她們洋溢著幸福的神情中,我們猜測這也許是一封情書。女孩們著裝華麗,衣服的褶皺、面料的質(zhì)地在畫家的筆下顯得更加精致明艷。

而到了19世紀中葉,在歐洲,風景畫的發(fā)展進入全新的階段,不僅作為寄情、象征的題材,更成為表述觀念、實驗新方法的載體。藝術家開始追求成為“自然的追隨者”。秉持著古典寫實主義的風景畫家,以細膩微妙的手法傳遞著自然的開闊和壯美;同時,隨著藝術家們對道德和固定價值觀的轉(zhuǎn)變,一批志存高遠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在傳統(tǒng)繪畫題材方面進行了大膽的革新,浪漫主義潮流以顯露感性和自由為精神嶄露頭角,在畫面中常用熱烈奔放的手法和充滿想象的戲劇性效果,這也為后來印象派為首的近現(xiàn)代藝術發(fā)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河邊飲水》, 儒勒·杜普雷

巴比松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儒勒·杜普雷的作品《河邊飲水》是一幅描繪暴雨乍收時林地風景的畫作。處在繪畫變革的動蕩期,在藝術上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藝術家用畫筆描述著遠離塵世的自然風景和風土人情,即是巴比松派的伊始。《河邊飲水》采用了巴比松派典型的下三分之一構圖,濃厚的顏料烘托出了藍天下的滾滾烏云,和畫面中間光照處的云團,林地里兩匹馬悠閑的在河邊飲水。具有典型的杜普蕾風格。


《鄉(xiāng)村風景》, 讓·巴蒂斯特·庫恩

《鄉(xiāng)村風景》是十九世紀比利時的風景繪畫大師讓·巴蒂斯特·庫恩的作品。這幅畫展現(xiàn)了同一個山谷從不同視角看上去的景象,精致美麗,細膩準確,展現(xiàn)出了廣闊清朗的鄉(xiāng)村風貌。


《小酒館》,查爾斯·旺內(nèi)曼

查爾斯·旺內(nèi)曼是19世紀比利時的室內(nèi)情景畫家,其作品《小酒館》主要描繪的是酒館老板娘正在小黑板上改寫顧客賒賬記錄的場景。酒館的室內(nèi)景象由近及遠展開,光線柔和明亮,整個畫面洋溢著樸素活潑的氣氛。

在展覽的尾端,則是講述著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的出現(xiàn)是如何改變現(xiàn)實主義和印象主義的禁錮思想的。藝術家們開始注重視覺主觀表達,給現(xiàn)代繪畫帶來了新的希望。


《巴黎藝術橋》,保羅·西涅克

《巴黎藝術橋》是法國畫家保羅·西涅克的一幅水彩寫生手稿。戶外寫生是自巴比松乃至日后的印象派藝術家,一直主張并提倡的走出畫室、忠于自然的傳統(tǒng),而西涅克正是這一傳統(tǒng)忠實的追隨者。20世紀40年代末,西涅克被修拉的繪畫方法和著色理論所吸引,成為修拉的支持者,兩人密切合作,很快便建立了新印象派的理論基礎,由此奠定了十九世紀末最重要的、最革命的藝術事件:色彩的分離重構,特殊的繪畫方式,打開了藝術表達的新世界,從傳統(tǒng)邁向現(xiàn)代,才有了現(xiàn)代藝術的立體派、野獸派等。


《百合花》, 查爾斯·卡瓦比勒

《百合花》出自二十世紀比利時風景、肖像及花卉靜物畫家查爾斯·卡瓦比勒之手。這幅花卉作品雖然筆觸厚重,但在不同地方有背景材質(zhì)的顯露,手法粗獷而又不失生動,使主題顯得更加立體。簡潔的色彩及平面構圖帶有日本浮世繪版畫的特征,是一幅比較唯美的表現(xiàn)主義作品。查爾斯·卡瓦比勒大膽現(xiàn)代的繪畫手法不僅是由于收到庫爾貝和馬奈的影響,更是他弗拉蒙民族傳統(tǒng)繪畫特征的體現(xiàn)。


《背影》,馬賽爾·昆斯

畫作《背影》是法國畫家馬賽爾·昆斯的作品。畫面中,窗外照射進來的光仿佛給女性身體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細紗,女性粉嫩的皮膚被刻畫得晶瑩剔透,腰肢和身體曲線都表達得非常唯美。


展覽現(xiàn)場

據(jù)悉,該展覽將持續(xù)至1月5日。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