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作家小白:以虛構故事介入現(xiàn)實生活,言語能讓事情成真

“用故事救人,用故事殺人”是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得獎中篇《封鎖》的書封語。在《封鎖》里,作家小白講述了一個小說家如何利用“講故事”從日軍的恐怖封鎖中逃脫,從而完成自救的故事。在小白看來,“講故事”是專屬于

“用故事救人,用故事殺人”是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得獎中篇《封鎖》的書封語。在《封鎖》里,作家小白講述了一個小說家如何利用“講故事”從日軍的恐怖封鎖中逃脫,從而完成自救的故事。

在小白看來,“講故事”是專屬于人類的一種能力。10月11日,小白來到華東師范大學創(chuàng)意寫作專業(yè)“名家創(chuàng)作談”系列課程第三期。他以“講故事”為題,分享了自己對“故事的功能”、“故事如何發(fā)展成現(xiàn)代小說”以及“如何講好故事”的看法。本次分享由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湯擁華主持。

10月11日,小白來到華東師范大學創(chuàng)意寫作專業(yè)“名家創(chuàng)作談”系列課程第三期。攝影 葉楊莉

人為什么要講故事?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十來個人的飯局,如果彼此不太熟,半小時后這個飯局就變成三三兩兩的小群各說各話了。要讓這個局變得圓滿,最好有一兩個特別能說會道,特別會講故事的人,因為故事增加了凝聚?!?/p>

小白提到,講故事是很“有用”的,歷史上甚至有人因“講故事”獲得了一線生機。美國歷史學家娜塔莉·澤蒙·戴維斯曾在《檔案中的虛構》一書中談到16世紀法國的“赦罪書”制度。在這一制度下,重罪犯人可以請求國王赦免死罪。但獲得赦罪的關鍵在于,犯人能否把自己的作案過程說得別致生動,把作案動機說得合情合理,最后讓他們的讀者——國王心生同情。

講故事的作用還不僅于此。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提到了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部群島上的一種叫“庫拉”的交換制度。“島嶼居民間的庫拉交易超出了人們對原始部落貨物交換的一般想象,他們交換的并非具有實際價值的物品,真正收獲的其實是故事?!毙“着e例,“一個男孩成年后開始造船,乘著獨木舟在海上航行,遇到各種風險,然后為島上的人帶來各種各樣的故事?!?/p>

“還有一個證據(jù),如果一件首飾能在庫拉交易中產生大量故事,得到這一首飾的人就會非常有成就感。某種意義上,故事的質量會給首飾增值?!毙“追Q,圍繞著庫拉貿易圈,各小群部落通過交換故事形成了相同的語言風俗。換言之,故事讓原本散落在各地的人們連接在一起,讓文化、語言相互融合。

“不需要真的經歷,故事就能讓你感知情緒,可以從中得到經驗、教訓。就像你不需要在山的那邊見到了老虎,聽人說了就會恐懼,就會避開去山的那邊,這是故事最基本的功能。”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得獎中篇《封鎖》

現(xiàn)代小說的本質是什么?

“從古至今的故事越來越復雜,故事的復雜化映射人類社會本身結構的日益復雜化。小說為什么不在今天,而是在十七、十八世紀開始?因為和城市化的進程一樣,小說實際上是城市的產物?!?/p>

小白說,小說最初的形態(tài)特別接近于群體的八卦。法語詞“Nouvelle”在16世紀以前的原意是“緋聞、八卦”,于17世紀演變成一種隨印刷業(yè)興起而誕生的小報,這種小報專門報道上層社會的丑聞逸事,多以日記體、書信體的方式呈現(xiàn)。到了今天,它的意思變成了“中篇小說”。

“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最渴望了解的已不再是外部世界的經驗,而是由街道和建筑隔開的他人生活,以及掩埋在語言表象下的真實意圖。比如一個妻子給正在上班的丈夫打電話,說 ‘今晚回來吃飯嗎’,這句看似尋常的話可能有復雜的實際含義。對于讀者而言,他們必須通過某種不完整的信息做出判斷?!?/p>

小白提到,不完全信息很多時候是人為造成的。一方面人們用語言溝通,一方面人們會使用加密語言,因為在競爭關系下只能將有效信息傳遞給一部分人。

“換言之,人既要交換信息,又要隔絕信息。在隔絕信息時,故事講述者往往會設置門檻,使用各種語言學方法如修辭、隱喻、反諷、夸大以及視角、時空的轉換等,使自己的意圖變得模糊,不那么容易辨識。就像上帝一樣,作者挑選一部分人進入他的世界。上帝有選民,小說作者也有自己的選民,他們常常要通過一些手段讓讀者不那么容易進入他的故事世界。而讀者,他們要找出語言表象背后作者的真實意圖。”

于是作者和讀者之間形成了一種“貓捉老鼠”的游戲。“這種游戲構成一種訓練和練習,使人類能夠在復雜社會中,通過不完全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以 ‘講故事’和 ‘聽故事’的形式了解并學習他人的意圖。所以,現(xiàn)代小說幫助人們理解他人?!?/p>

以麥克尤恩的小說為例,如何讓故事介入現(xiàn)實生活

在這堂課最后,小白通過英國作家麥克尤恩的兩部作品《無辜者》和《堅果殼》,細說了兩個謀殺事件究竟是怎么發(fā)生的,并分析麥克尤恩“用語言制造真實事件”的能力。


去年10月,麥克尤恩做客思南文學之家,與作家小白進行了對談

在他看來,麥克尤恩不同于將謀殺故事放入架空環(huán)境的寫作者,而是將不可思議的謀殺案放在日常生活的軌道中,通過普遍尋常的動機,通過對話中逐漸形成的細微偏差,最后造成劇烈的沖突和對抗。小白形容:“整個過程非常逼真,就像真的發(fā)生在眼前一樣?!?/p>

在小說《無辜者》中,年輕的英國電子工程師倫納德在戰(zhàn)后柏林對德國女子瑪麗亞一見鐘情。故事的高潮發(fā)生在倫納德和瑪麗亞意外殺死瑪麗亞的前夫并分尸、拋尸的橋段?!皦娜藳]有醒來,頂多算一個催化劑,卻將兩個好人內心的陰暗面一點一點勾了出來。這場謀殺在最初看似平常無害,卻是隱秘心理的化學合成,是人性沖突的現(xiàn)場戲劇,人們直到最后一刻才看清一切,卻已不可挽回。”

如果說《無辜者》中的倫納德是被動卷入謀殺事件,那么《堅果殼》中的兩個通奸殺人犯無疑是蓄意謀殺。小說以一個未出生嬰兒的視角講述了一個現(xiàn)代版《哈姆雷特》的故事:身懷六甲的特魯?shù)媳撑蚜苏煞蚣s翰,與丈夫的弟弟克勞德勾搭成奸。為了700萬英鎊的老宅,二人決計合力將約翰殺死。

小說是一樁“通過言語完成的謀殺”。早在第一章,謀殺的念頭就在兩人頭腦中萌芽。在接下來的一連串對話中,謀殺的計劃逐漸形成。而躲在暗處的“我”——那個腹中的嬰兒卻洞悉了這一切,“我開始意識到,言語能讓事情成真?!?/p>

小白曾在《破了皮:評麥克尤恩<堅果殼>》一文中談到被很多讀者敏銳感知到的“麥克尤恩瞬間”:“一個戲劇性時刻,人物被日常生活的邏輯驅趕到現(xiàn)場,由此一步跨入不可能的彼岸。麥克尤恩在用他那些小說告訴讀者,一個人去謀殺,不是(主要不是)因為他有強烈的動機、無法控制的激情,或者反人類的天性(那些19世紀結論)。所有這一切可以用言語表述的狀況,都只是把人物從日常生活導向那個決定性場景的言語。”

“麥克尤恩用他的小說向讀者證明了,世俗生活中的普通人如何在戲劇性沖突下滑落原本不可能滑落的深淵,生活戲劇下人性的弱點何以變成沉重的罪孽?!毙“讖娬{,麥克尤恩的作品繼承了小說傳統(tǒng)的精髓,就像小說鼎盛時期的大師一樣,始終對以故事介入現(xiàn)實生活懷有充沛的信心。

據(jù)悉,“名家創(chuàng)作談”系列課程是華東師范大學創(chuàng)意寫作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從今年9月開始,每周五下午在華東師范大學閔行校區(qū)中文系開課。該課程將邀請海內外文學名家來校授課,介紹文學經驗,交流文學技法。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