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經(jīng)過14年的建造,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北京故宮落成,至今年正好是600年。近日,歷史學者、《百家講壇》講者閻崇年推出新書《大故宮六百年風云史》,圍繞故宮所發(fā)生的故事,回顧這600年的風云歷史。
雍正帝在政壇以果斷堅毅著稱,殊不知他的審美情趣有“三致”——精致、雅致、極致,影響到雍正時期的宮廷藝術,出現(xiàn)了高雅精致之風,洋溢著恬淡超然的氣息。雍正帝的這種旨趣形成于雍親王在潛邸時期。究其原因,一在時運,二在抱負。
先說時運。出人頭地,需要天時。身為皇子,出路不多:要么學習帝王術,入承大統(tǒng);要么學文習武,建功立業(yè);兩條路都走不通,只能吟風弄月,閑散一生。胤禛出生時,康熙帝已立胤礽為皇太子。后雖有皇太子廢而復立的風波,胤禛自己卻看不到繼位希望。胤禛成年時,已是康熙后期,戰(zhàn)事基本結束,政治波瀾不多,國家比較安寧,很難找到一展身手的機會。時運如此,不與命爭,胤禛只有修身養(yǎng)性、淡泊明志一途。
再說抱負。胤禛不甘寂寞,覬覦(jì yú)大位,暗中籌謀,以圖進取。他懷才不遇,不免苦悶,需要排遣;心懷野望,擔憂泄露,需要掩飾;運籌帷幄,不免緊張,需要疏解;心潮洶涌,戒急用忍,需要克制。他曾經(jīng)在圓明園或避暑山莊獅子園,自稱是“天下第一閑人”。
胤禛登位之后,一反皇父康熙帝的作風。如居住的地方,不在乾清宮,改在養(yǎng)心殿;死后的陵寢,不在清東陵,建在清西陵。而他高雅的審美情趣也跟康熙帝樸厚的風格不同,帶來當時宮廷藝術的變化。
雍正帝曾諭造辦處:“朕看從前造辦處所造的活計好的甚少……爾等再造時,不要失其內廷恭造之式?!边@個“內廷恭造之式”,其核心就是帝王之尊、廟堂之貴,皇家氣派、高雅氣質。
雍正三年(1725 年)九月十八日,檔案記載,內務府員外郎海望交來鑲嵌鈞窯盆景一件,盆里的景有纏金藤鍍金樹一棵、珠子七十三顆、寶石二十一塊、紅瑪瑙壽星一件、珊瑚二枝、珊瑚靈芝一件、珊瑚福字一個、珊瑚花頭一個、蜜蠟山子一件、蜜蠟鹿一件、蜜蠟花頭一件、綠苗石二塊、紫檀木座一件、象牙仙鶴一只。這件盆景的“景”,是由黃金、珍珠、寶石、瑪瑙、珊瑚、蜜蠟、象牙等做成的,輝煌燦爛,奢華至極。但雍正帝不滿意,將它的鑲嵌地景起下來,另配云母盆,而命把“盆”單獨呈進?;实蹧]看上“景”,卻看上了“盆”,這生動地反映了雍正帝對宋瓷的喜好。
宋代名窯瓷器散發(fā)出內斂、清雅、平和、精致的氣韻,與雍正帝所追求的雅致之風暗合,受到雍正帝的酷愛。藝術講究以物寄情、以形寄趣。雍正帝喜愛宋代瓷器,體現(xiàn)了他恬淡超然、氣派高雅的旨趣。
古人講,凡事不要“八分”“九分”,而要“十分”。雍正帝把這“十分”的精神傾注到藝術中,對藝術品要求精益求精,雅中求雅。舉北京景山內關帝廟塑像為例。太監(jiān)李英傳旨,將景山東門內廟里供奉騎馬關公像,照樣造一份,要先撥蠟樣呈覽,獲準再造。一個月后,蠟樣關公一尊,關平、周倉從神等六尊,呈交雍正皇帝御覽。雍正帝說:“關公臉像撥得不好,照圓明園佛樓供的關公臉像撥?!笔旌?,工匠呈送改撥后關公、從神等蠟樣一份。于是工匠們奉旨:“關公臉像特低,仰起些來;腿甚粗,收細些;馬鬃少,多添些。廖化的盔不好,另撥好樣式盔?!绷旌?,工匠們將改撥的蠟樣呈覽,奉旨:“關公的硬帶勒得甚緊,再撥松些;身背后沒有衣褶,做出衣褶來;從神手并上身做秀氣著?!彼奶旌?,工匠又將改得的關公蠟樣呈覽,再奉旨:“帥旗往后些,旗上火焰不好,著收拾;馬胸及馬腿也不好,也要收拾?!眱商旌螅そ吃賹⒏牡玫南灅右环莩视[,奉旨:“甚好,準造;旗做繡旗?!币蛔痍P公像,蠟樣五次呈覽,歷時約兩個月,連關公的腰帶、衣褶都有圣旨,真是精致、雅致、極致!同樣,造辦處活計,除非已有成例,否則都要先制樣呈覽,根據(jù)圣意,反復修改,直到皇帝滿意為止。
北京景山內關帝廟
雍正帝即位后,乾綱獨斷,埋首公務,通宵達旦,批覽奏章,然而在萬機之暇(百忙之中抽出閑暇),寄情藝術,怡情靜心,關心御窯瓷器的燒造。雍正御窯瓷器,最享盛名的,當屬“年窯”。什么是“年窯”呢?跟一個人——年希堯——有關系。
年希堯(1671-1738),漢軍鑲黃旗人。他是雍親王門下,父親年遐齡官做到湖廣總督,弟弟年羹堯官任川陜總督,署撫遠大將軍,妹妹是雍正帝年貴妃。年希堯官任內務府總管,管淮安榷稅,加左都御史,兼督景德鎮(zhèn)御窯廠。因弟年羹堯之案全家蒙難,年希堯獲罪,幸免一死。年希堯崇尚西學,文化高雅,精于書畫,擅長撫琴,很會品硯,又好收藏,文化素養(yǎng)深厚,藝術品位高雅。年希堯以內務府總管大臣監(jiān)督景德鎮(zhèn)御窯廠,將雍正帝的審美旨趣落實到每件藝術品之中,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年希堯作為內務府總管大臣,負責在宮廷造辦處燒造琺瑯彩瓷器?,m瑯彩瓷器是借用西方銅胎畫琺瑯的技法,用琺瑯料在瓷胎上描畫圖案而燒制的瓷器。琺瑯彩瓷燒制始于康熙末年;雍正時達于極盛;乾隆末年后停止,持續(xù)七十余年。琺瑯彩瓷的燒制由內務府造辦處統(tǒng)管,養(yǎng)心殿、慈寧宮、圓明園等地都有作坊,景德鎮(zhèn)御窯、廣東海關、江南織造也有參與。
清雍正年窯青釉雙耳高承盤
雍正時琺瑯彩瓷達到“四絕”:
質地之白,白如冬雪,這是第一絕;
薄如卵幕(薄得像雞蛋殼下的那層薄膜),口噓之欲飛,放到陽光或燈光下一照,從背面能看清正面的筆畫彩色,這是第二絕;
用極精的顯微鏡仔細觀察,可以看到花有露水的光澤,鮮艷纖細,蝴蝶有茸毛,而且根根豎起,這是第三絕;
題款書寫用極精的楷體或篆體,細如蠅頭,這是第四絕。
就是說,琺瑯彩瓷器,瓷胎白,胎骨薄,彩繪生動,題款精細,合稱為“四絕”。
另一個方面是,年希堯兼任景德鎮(zhèn)御窯廠督陶官,長達九年。年希堯奉旨在江西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制瓷器,選料奉造,精品甚多,極其精雅,極為難得,世稱“年窯”。
清康、雍、乾時期,以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造的瓷器為最優(yōu)、最美、最雅、最精,在康熙時被譽為郎廷極的“郎窯”,在雍正時被譽為年希堯的“年窯”,在乾隆時被譽為唐英的“唐窯”。清代康、雍、乾時期是中國瓷器史上的三座高峰,出產(chǎn)的瓷器領先于世界瓷器,而“郎窯”“年窯”“唐窯”又分別是這三座高峰的頂峰。年希堯同郎廷極、唐英一樣,在中國瓷器史上,在世界瓷器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澳旮G”比較集中地展現(xiàn)出雍正的審美情趣——精致、雅致、極致,體現(xiàn)出雍正時期宮廷藝術的高雅精致之風。
《大故宮六百年風云史》,閻崇年/著,青島出版社2020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