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格麗克選擇了詩,就像選擇了自己的命運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甭兑捉z格麗克 圖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span>

露易絲·格麗克  圖片來源:Sigrid Estrada

露易絲·格麗克  圖片來源:Sigrid Estrada

因為授獎詞“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作家趙松想到了露易絲·格麗克早期詩作《棉口蛇之國》的結尾兩句——“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我知道。我也曾在那兒留下一層皮。”

“一般人都喜歡強調獨特性的存在,但我們從另外的角度,比如從上帝的角度或者從大自然的角度看人,會發(fā)現人作為一種生物,都在大地生活,都從出生到死亡,其實沒有本質區(qū)別?!?nbsp;

趙松說,露易絲·格麗克從十多歲開始“就希望成為一個詩人”,“她選擇了詩,就像選擇了自己的命運。詩就是全部,就是唯一?!薄爱斎?,她也承受了天才附帶的一切煩惱,她的領悟力和感受力超乎常人,她所承受的痛苦也超乎常人。她很早就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個詩人,這有點像一個人在精神上只能選擇一個信仰,對她而言,那就是詩歌,只有詩歌可以安頓心靈?!?/p>

不過趙松也提及,過多地了解露易絲·格麗克的生平,其實對閱讀她的詩歌幫助不大,“因為她不是那種把自我經驗素材導入詩歌的詩人。對她而言,自身的體驗和別人的體驗其實沒有本質區(qū)別,都是詩歌生成元素。最重要的是,她要讓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變成她詩歌中的事件,而不是日常的事件轉為詩歌,這也是最能反映她才華的地方。她的詩有一種 ‘事件感’,但不是 ‘已經發(fā)生了什么’,而是正在發(fā)生或者即將發(fā)生。當一首詩結束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她的詩似乎是一種預兆?!?/p>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