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派著名詩人北島,原名趙振開,為什么起這個筆名?
1969年,北島和芒克(原名姜世偉)到河北省白洋淀插隊,1978年底,芒克與北島共同創(chuàng)辦文學(xué)刊物《今天》。芒克回憶說,創(chuàng)辦《今天》雜志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應(yīng)該有個筆名,正如魯迅、巴金等眾多文壇前輩一樣。有一次他們倆在晚上騎車,芒克想起北島是個南方人,但是一直生活在北方,那時候北島剛出了一本詩集叫《陌生的海灘》,里面也提到很多島,芒克覺得北島是那種外表看起來很冷、很獨立的詩人,叫“北島”這個名字是非常合適的。而芒克原來有個外號叫“猴子”,猴子的英文不是“Monkey”嗎?音譯過來就變成了“芒克”。
北島
中國當(dāng)代作家,起筆名是司空見慣的事。一個個性昭彰又朗朗上口的筆名,往往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無形中也給他的作品加分不少。而起筆名,有的隨意,有的刻意,有的一看就知道是筆名,有的卻隱藏得很深,但不管如何,在其背后有一個讀者未必能猜到的緣由。
(以下人名按出生年月排序)
路遙(1949-1992)
原名王衛(wèi)國,著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故名路遙。用了筆名以后,他的女兒,也改姓路,取名路遠,從遙遠之意。
多多(1951- )
原名栗世征,朦朧派詩人。
多多原來是男高音,他的筆名“多多”與音樂有關(guān),他說:“這與音樂七音符有關(guān)。七音符開腔即唱‘do-re-mi’,寫成中文就是‘多來咪’,我選擇‘多’這個音符重疊一下,便成了自己的筆名。當(dāng)初取這個筆名的時候,原以為會很少重名,心中還有幾分竊喜。近些年到公園散步,好幾次聽到背后有人喊‘多多’‘多多’,我以為有人叫我,但轉(zhuǎn)身一看,才發(fā)現(xiàn)是一個貴婦人正在叫喚她的寵物狗……”
舒婷(1952- )
原名龔佩瑜,朦朧派詩人。
舒婷出生時,祖父循族譜“佩”字輩,為其起名叫“龔佩瑜”,即王珮瑜的“佩瑜”,瑜是美玉,佩戴美玉的意思。
舒婷在上幼兒園時,媽媽嫌這個名字不諧音,于是改名為龔舒婷?!对娍房盟牡谝皇自姟吨孪饦洹窌r沿用“舒婷”,如此舒婷便成了她的筆名。
殘雪(1953- )
原名鄧小華,先鋒女作家,著有《黃泥街》等。
用殘雪作為筆名,是因為她“覺得殘雪這個意象比較美,有獨立的個性,拒絕融化,也可以說是踩得很臟的雪”。
陳村(1954- )
原名楊遺華,上海市作協(xié)副主席。
1971年,陳村赴安徽無為縣鄉(xiāng)村插隊務(wù)農(nóng),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就用黃山北麓陳村水庫的名字作為他的筆名。
莫言(1955- )
原名管謨業(yè),2012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
莫言說:“我從小就是一個非常愛說話的孩子。在我們農(nóng)村叫做‘炮孩子’……也因為我喜歡說話,喜歡說真話,給我們的家里帶來了很多的麻煩。所以過了幾十年以后,當(dāng)我要寫小說準備發(fā)表時,使用的筆名叫‘莫言’。就是告誡自己要少說話?!蓖瑫r,“莫言”又是他的真名中“謨”這個字拆成的兩個字,這和金庸從他的真名查良鏞的“鏞”字拆成“金庸”二字,在方法上是一樣的。
歐陽江河(1956- )
原名江河,當(dāng)代著名詩人。
因為與另一位詩人江河同名,而改名歐陽江河,歐陽是他母親的姓。
鬼子(1958- )
原名廖潤柏,廣西作協(xié)副主席,主要作品有小說“瓦城三部曲”。
關(guān)于這個筆名,鬼子自己說:“我是一個用心來寫作的作家。所以,在決定用鬼子作筆名的時候,其實是用心地選擇了一種成敗。這是需要膽量的。首先,這樣的筆名在世俗的面前,必須是放棄了許多功利的。這對一個世俗的人來說,自然是一個難題,何況是一個作家,我卻因此而做到了?!?/p>
葦岸(1960-1999)
原名馬建國,當(dāng)代散文作家。
葦岸曾經(jīng)對海子解釋自己筆名的由來:“起初來自北島的一首我很喜愛的詩《岸》。此外,這個名字在視覺上是一片樸素風(fēng)景;還有它原本的諧音可警我在靈魂上自勵一生。這是一個宜看不宜稱的筆名,至今無論是別人這么叫我,還是我自稱,我都有點難于開口。”
陳希我(1962- )
原名陳曦,當(dāng)代小說家,著有《我疼》《抓癢》《冒犯書》等。
“希我”是“曦”字拆解開來。
紅柯(1962-2018)
原名楊宏科,陜西作協(xié)副主席,著有《西去的騎手》《老虎!老虎!》《烏爾禾》等。
“宏科”意為五子登科。他的家鄉(xiāng)陜西岐山,周的龍興之地,周公廟就在他家附近,召公拜甘棠離他家更近。家鄉(xiāng)男子大多都是科字輩,上學(xué)第一天,老師叫一聲紅科(宏科),教室里立馬站起大半男生。那時他就意識到紅科(宏科)太平庸、太世俗、太勢力。
紅柯,是他的原名“宏科”的諧音。1983年,他發(fā)表第一首詩《紅豆》時依然署名楊宏科,引來詩友們大肆嘲笑。他便想要好好考慮一下,畢竟筆名對一個詩人太重要了。《紅豆》是一個少年對愛情的無限向往與想象,不是針對哪一個少女,完全是但丁《神曲》里形而上學(xué)的抽象女性。紅豆生南國,北方、西部高地,聳入云天的不是群山而是樹,他便采用了“紅柯”這個筆名。他說:“于是就這樣預(yù)先完成了一個關(guān)中農(nóng)家子弟向西域大漠兀立荒原的樹的轉(zhuǎn)變。1985年大學(xué)畢業(yè),一年后,一股神秘的力量把我?guī)У教焐?、帶到大漠,傲然迎擊沙暴冰雪烈日的樹出現(xiàn)在我眼前時,就有一種找到了自己的感覺?!睆摹昂昕啤钡健凹t柯”,就是到了西域大漠那種自由解放的暢快。土地——村莊——家族是封閉的、靜態(tài)的,草原大漠曠野是遼闊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2010年,他寫長篇小說《生命樹》,天山大漠流傳著古老的傳說:一棵從地心生長出的生命之樹,每片葉子都有靈魂,這既是他的初心和靈魂,也是他自己的生命之樹。
但是要注意,這里的紅柯,就是西域大漠中最有震撼力的胡楊和紅柳,并不是植物學(xué)意義上的紅柯。植物學(xué)意義上的紅柯,即紅綢木,學(xué)名小葉青岡,殼斗科青岡屬常綠喬木,分布在我國海南省,并不是天山的紅柯。
車前子(1963- )
原名顧盼,詩人、散文家、水墨畫家。
車前草又名車輪菜,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山野、路旁、花圃、河邊。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注《詩經(jīng)》“芣苢”:“一名車前,一名當(dāng)?shù)?,喜在牛跡中生,故曰車前、當(dāng)?shù)酪病!惫艜r牛車、馬車或是人力車,在泥土或石子路上行進時,車前不停地出現(xiàn)這種草,因此被稱為車前草。另外還有人認為它是牛糞中的種子萌發(fā)出來的,故又稱為牛遺。因此,車前的生命力非常頑強。
顧盼患小兒麻痹癥而殘疾,但他自強不息,以車前子自比,用頑強的生命力來對抗命運的不公。
西川(1963- )
原名劉軍,當(dāng)代詩人,北京師范大學(xué)特聘教授。
在接受采訪時,西川說:“劉軍這名字太普通了肯定不能作為筆名。我就認識六個叫‘劉軍’的,估計可以成立‘劉軍俱樂部’了。大學(xué)時他們班上有一個人叫西小紅,我覺得‘西’這個姓氏很特別,于我就用了‘西’作為姓,至于‘川’這個字,沒有特別含義。后來有人說他這個筆名的意思是西邊的河,其實不是?!?/p>
蘇童(1963- )
原名童忠貴,作家。
蘇童即蘇州的孩子,亦可解釋為蘇州的童忠貴。
雪漠(1963- )
原名陳開紅,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雪”是“白雪”的“雪”,“漠”是“沙漠”的“漠”,這個筆名代表了中國西部文化非常重要的兩個特點:第一,它有雪一樣的詩意;第二,它像大沙漠一樣厚重、博大、包容。
皮皮(1963- )
原名馮麗,著有《比如女人》《渴望激情》《所謂先生》等。
皮皮這個名字來自于瑞典作家林格倫的著名童話《長襪子皮皮》。
麥家(1964- )
原名蔣本滸,當(dāng)代小說家、編劇。
叫麥家,一是因為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受這部小說的影響,他開始寫小說;二是因為家里原來種麥子,麥子的家鄉(xiāng),不忘本的意思。
李洱(1966- )
原名李榮飛,當(dāng)代小說家,著有《石榴樹上結(jié)櫻桃》《花腔》《應(yīng)物兄》等多部。
在接受《中華讀書報》采訪時,李洱談到自己筆名的由來:“受父親的影響,我很小就喜歡文學(xué),但正兒八經(jīng)開始寫作,是從大學(xué)二年級開始的。用李洱這個筆名,已經(jīng)到了九十年代了。當(dāng)時我寫了一部中篇,叫《中原》。小說寄出去了,但沒有收到回音,我也沒有留下底稿。小說中有某種自傳性質(zhì),里面有一個人叫李洱。我后來經(jīng)常想起這部小說,就用書中主人公的名字做了筆名。”
東西(1966- )
原名田代琳,廣西作協(xié)主席。
關(guān)于他的筆名由來,東西自己解釋說:“東奔西跑、東張西望、東涂西抹、東成西就,所以含義很廣?!边@個筆名是他在《花城》上發(fā)表小說時第一次使用的。
伊沙(1966- )
原名吳一砂,學(xué)名吳文健,口語寫作代表詩人之一。
他說:“我是在一進大學(xué)給全校詩歌大獎賽投稿時首次起用了‘伊沙’這個筆名的?!蹦菚r候他心儀的朦朧派詩人北島、芒克、舒婷、顧城……都有一個比較洋范的名字,他覺得吳文健不行,太正經(jīng),就從他原來的名字“一砂”取筆名“伊沙”,又有“一沙一世界”之意。
談瀛洲(1966- )
原名談崢,復(fù)旦大學(xué)外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教授。
出自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停豪僳E海上之人;瀛洲:傳說中的東海仙山?!妒酚洝し舛U書》:“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记抑羷t船風(fēng)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p>
張生(1969- )
原名張永勝,同濟大學(xué)中文系主任。
張生為元曲《西廂記》里的男主人公,名為張珙。
夏商(1969- )
原名夏文煜,著有長篇小說《東岸紀事》《乞兒流浪記》《裸露的亡靈》等。
夏商,是朝代,所以他的兒子,叫夏周。
葉開(1969- )
原名廖增湖,著有《口干舌燥》《我的八叔傳》等。
葉開,原為古龍小說《邊城浪子》《九月鷹飛》主人公神刀堂堂主白天羽和魔教公主花白鳳之子,師承“小李探花”李尋歡,得“小李飛刀”真?zhèn)鳌?/p>
馮唐(1971- )
原名張海鵬,著有《萬物生長》《不二》等。
出自《滕王閣序》:“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倍@個“馮唐易老”又出自于《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文帝時的大臣叫馮唐。
一次漢文帝乘車遇到馮唐,談到趙將李齊才能,并感慨自己沒有廉頗、李牧一樣的將領(lǐng)去抵御匈奴的侵犯。馮唐直言道:“即使?jié)h文帝有這樣的將領(lǐng),也不會任用?!边@是馮唐自比廉頗。因為馮唐出仕尚晚,且因漢武帝求賢時已經(jīng)年過古稀,心有余而力不足。后世學(xué)者文人通常用馮唐來形容“老來難以得志”。作家馮唐說,在短暫的人生里,我要做很多的事情,故名馮唐。
十年砍柴(1971- )
原名李勇,知名專欄作家。
十年砍柴從6歲到16歲,整整砍了10年柴,故名:十年砍柴。
喬葉(1972- )
原名李巧艷,河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
河南話“巧艷”音似“喬葉”,因此得名。
朱山坡(1973- )
原名龍琨,廣西作協(xié)副主席。
因為出生在一個叫朱山坡生產(chǎn)隊的地方,就以此為筆名。
鬼金(1974- )
原名劉政波,著有小說集《用眼淚作成獅子的縱發(fā)》、長篇小說《我的烏托邦》。
鬼子+斯蒂芬·金=鬼金。鬼子即廣西作家廖潤柏,筆名鬼子。
張楚(1974- )
原名張小偉,河北唐山人,河北文壇“河北四俠”之一。
我問張楚為什么起這個筆名,張楚對我說:“這名字朗朗上口啊,你不覺得讀起來張楚很好聽嗎?另外張是個多么俗的姓兒啊,起名兒太難了。后來就用這個筆名發(fā)了第一個小說,我一些朋友讓我改名兒。我就跟他們說,我寫了這么十多年,終于發(fā)了第一個小說,還改名兒,不改了就用這個張楚!后來就一直就用下來了?!?/p>
慶山(1974- )
原名勵婕,曾用筆名安妮寶貝。
2014年6月,“安妮寶貝”發(fā)微博證明自己筆名改為“慶山”,“慶”是有一種贊美敬仰的方式,而不是消極的、灰暗的態(tài)度。至于“山”,則是因為旅行。她爬過非常多的高山,山是有神性的,它跟天地都聯(lián)結(jié)在一起,有一個詞叫“靜山如如”,這個詞她比較喜歡,所以把兩個她喜歡的字組合成一個名字。
田耳(1976- )
原名田永,當(dāng)代作家,著有《天體懸浮》《風(fēng)蝕地帶》《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等。
當(dāng)?shù)厝朔Q呼男性都在姓名后面加個“兒”,用“田兒”發(fā)表作品不妥,于是原名田永的田兒把名字改為田耳。
潘采夫(1976- )
原名李耀軍,專欄作家。
潘采夫是原南斯拉夫著名球星,全名達爾科·潘采夫(Darko Pancev),1965年生于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首府斯科普里,曾經(jīng)效力過國際米蘭和貝爾格萊德紅星足球俱樂部,司職前鋒。在其參加貝爾格萊德紅星隊的91場聯(lián)賽中,共打入84球。李耀軍因為喜愛球星潘采夫,而以此為筆名。
阿乙(1976- )
原名艾國柱。
阿乙2012年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解釋自己的筆名:“我有不少筆名,以前寫專欄時用過四五個,比如李拜五、阿丙。阿乙是用得最久最經(jīng)常的一個。寫小說的時候一直用。我取的筆名意義很小,近乎于空白。這比我的原名艾國柱要好很多,不會給我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和責(zé)任感?!?/p>
曹寇(1977- )
原名趙昌西,著有《屋頂長的一棵樹》《越來越》等。
因為他注冊一個論壇時,那個論壇的初級會員叫“草寇”,高級會員叫“山大王”什么的,他注冊了當(dāng)然是初級會員,換個字,使它看起來像個人名而已。
天下霸唱(1977- )
原名張牧野,網(wǎng)絡(luò)小說作家,著有《鬼吹燈》。
因為唱歌太難聽,一唱朋友都跑光了,故名天下霸唱。
當(dāng)年明月(1979- )
原名石悅,《明朝那些事兒》作者。
出自宋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p>
滄月(1979- )
原名王洋,著有《聽雪樓》《鼎劍閣》《鏡》等。
“滄月”出自李商隱《錦瑟》:“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p>
唐家三少(1981- )
原名張威,網(wǎng)絡(luò)作家。
唐家三少姓唐?排行老三?錯!在《天天向上》節(jié)目中,他曾提到過自己的筆名,是因為他小時候喝豆?jié){喜歡加三勺糖。“唐家三少”是“糖加三勺”的諧音。但后來他又笑談這是開玩笑:“我1998年開始用網(wǎng)名,當(dāng)時有四個,分別是大少、二少、三少和四少,后寫作時就在網(wǎng)名中挑了一個,成了唐家三少。”
辛夷塢(1981- )
原名蔣春玲,當(dāng)代言情小說家。
2006年因閱讀的網(wǎng)絡(luò)小說再次停止更新,辛夷塢產(chǎn)生自己寫作的想法,并以王維的詩名《辛夷塢》作為筆名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
《辛夷塢》為王維《輞川集》詩二十首之第十八首,全詩短短四句,在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時,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huán)境。辛夷,也就是紫玉蘭。辛夷塢,輞川地名,因盛產(chǎn)辛夷花而得名,在今陜西省藍田縣內(nèi)。塢,周圍高而中央低的谷地,請注意,應(yīng)讀wu第四聲。原詩為: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落落(1982- )
原名趙佳蓉,青春小說家,著有《年華是無效信》《剩者為王》等。
筆名出自上海作家陳丹燕的《女中學(xué)生傳奇》。在該書中,女主人公就叫落落,是個作文很好、心比天高的女中學(xué)生。這個角色打動了落落,也和落落有相似之處,再加之“落落”可以組成落落大方等詞語。因此,她給自己起名為落落。
春樹(1983- )
原名鄒楠。因為喜歡村上春樹所以叫春樹。
顏歌(1984- )
原名戴月行,著有《異獸志》《桃樂鎮(zhèn)的春天》等。
顏歌的原名戴月行,是她奶奶起的,出自陶淵明《歸園田居》:“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睆男?,她的奶奶就盼望她的孫女日后能成為作家。
至于為什么取筆名叫“顏歌”,“就是因為戴月行是一個太合適當(dāng)筆名的名字,我總覺得自己要叛逆一下,”顏歌說,“這個筆名也相當(dāng)偶然,最開始只是我的網(wǎng)名,后來就成為了發(fā)表作品的名字,然后就成為了筆名,并沒有真正認真考慮過?!痹谒磥?,顏歌這個筆名毫無指向性:“和我小說中名字們的來歷倒是挺像:都是隨機的?!倍鴱氖辶鶜q開始,她就喜歡跟別人介紹:我叫顏歌,顏色的顏,唱歌的歌。她認為一個中性色彩的名字,能讓人忽視其性別,而更專注于作品。
安意如(1984- )
原名張莉,當(dāng)代散文作家。
“安”在古代中的解釋是安逸,“意如”源于“如意”。
六神磊磊(1984- )
原名王曉磊,專欄作家。
因為夏天被蚊子咬得不輕,喜歡用六神花露水涂滿全身,故名六神磊磊。那么六神花露水的六神又是哪六神呢?是蟾酥、珍珠粉、雄黃、牛黃、冰片和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