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古籍修復,守護文明瑰寶的指尖藝術

古籍修復的原則是“修舊如舊”,最大程度還原古籍原始的面貌。人民視覺 資料圖文以載道,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文獻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載的歷史見證,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然而在時間的長河中,古籍的紙張易受侵蝕損壞


古籍修復的原則是“修舊如舊”,最大程度還原古籍原始的面貌。人民視覺 資料圖

古籍修復的原則是“修舊如舊”,最大程度還原古籍原始的面貌。人民視覺 資料圖

文以載道,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文獻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載的歷史見證,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然而在時間的長河中,古籍的紙張易受侵蝕損壞。古籍修復技術應運而生,千百年來守護著這些瑰寶。修書人的工作是怎么樣的?這些修書人如何與時間對話?

公益體驗課現場  活動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 攝

公益體驗課現場  活動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 攝

10月20日至10月25日,作為國內最大的古籍及善本保存機構之一,上海圖書館聯(lián)合萬代南夢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開啟了“融匯古今,樂創(chuàng)未來——非遺技藝體驗課”系列公益活動。公益課上,著名碑刻傳拓專家、非遺傳承人趙嘉福先生的傳人——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文獻保護修復部主任張品芳和她的修復師團隊一起,帶領體驗者們親身感受、學習“古籍修復”和“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兩項非遺技藝的過程中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

碑刻傳拓專家、非遺傳承人趙嘉福演示碑刻傳拓技術中的“上墨”環(huán)節(jié)。

碑刻傳拓專家、非遺傳承人趙嘉福演示碑刻傳拓技術中的“上墨”環(huán)節(jié)。

蟲蛀、鼠嚙、霉蝕、粘連、酸化、老化……破損古籍的問題多種多樣,修復手續(xù)多達20多道。張品芳介紹:“從分葉到最后裝訂至少要經過編號、修補、溜口、噴水、倒葉、折葉、修剪、整理、壓平、釘紙捻、穿線等20多道工序?!?/p>

課堂上,張品芳向大家演示著部分工序。“修復時,先要把古籍一葉葉拆開分解,反面朝上,用毛筆蘸上糨糊,把相同材質、色澤相近或留下來的舊紙粘到破損部位,只保留2毫米的重疊部分,再把多余的補紙撕下?!倍潭桃粋€小步驟,就耗時不少。

平時在工作中的張品芳

平時在工作中的張品芳

在現場指導的上海圖書館古籍修復的非遺傳承人,已經到了第四代,他們多為80后90后的年輕人?!肮偶迯椭v究修舊如舊,保證圖書的資料價值、文物價值不因修復而受損。所以火候,分寸,手感非常重要,文字沒辦法表達,機器更是不能完全替代,只能依靠代代修書人口傳親授?!睆埰贩颊f。

隨后,張品芳還演示了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技藝中的“上紙”“上墨”與“揭紙”環(huán)節(jié)。若非深入體驗,恐怕難以真正理解傳統(tǒng)文化中碑拓的制作細節(jié),僅僅“上墨”一個動作,其中要領就是雙手需配合完成“斜下直落”,看似簡單,真正落到紙上的動作要輕重適宜,輕了上墨太少,重了又容易把紙弄破。

張品芳演示“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技藝中的“揭紙”環(huán)節(jié)

張品芳演示“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技藝中的“揭紙”環(huán)節(jié)

兩個小時的聚精會神,讓每一位到場的參與者充分認識到從事這份工作的苛刻要求。無論是“古籍修復”還是“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都不僅僅是一門技藝,更是與時間對話的藝術,要了解不同時期的風格和審美,才能在修復和裝裱過程中留住“古韻”。

“2007年,國家啟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已取得矚目的成績,”張品芳說,“讓更多讀者了解、體驗古籍保護技藝,是傳承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需要,也是我們上圖人的職責。”

張品芳并非科班出身,她憑借著自己不服輸的勁頭在修復崗位上度過了31年。保護技術、書法美術、版本學知識……張品芳從未停下學習相關領域知識的步伐,如今的她對古籍修復有了更高的標準,一旦投入修復就算犧牲休息時間也要力求完美,并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慢慢懂得了欣賞品鑒、享受修復帶給她的成就感。她說道:“現在回頭看來,做這個工作需要毅力有耐心要能吃苦,許多刻碑都需要在野外工作,天氣惡劣,環(huán)境艱苦,但當時就覺得吃苦是堅持不下去的?!敝該碛薪裉斓某煽?,正是她對文物修復抱著極大的熱忱、責任和堅守。

古籍修復并非只是手工技術,還需要化學、生物方面的知識積累。張品芳說:“古籍會遭到蟲咬、鼠嚙、霉蝕、粘連等各種‘傷害’,這就需要知道為什么這類紙張會被蟲蛀,什么樣的蟲子會咬紙張等問題,所以我們也要學習和了解化學分析、生物材料分析等領域的最新進展。”

科技融合也是今后估計發(fā)展的趨勢,張品芳介紹,如今也出現了紙漿補孔機,修復效果很好,例如紙張有些肉眼看不見的破洞及有很多密集的洞時,人工補洞效率低且效果不好,用機器修補效率就會大幅提高。“以往加入這個行業(yè)的年輕人大多是文博方向專業(yè)的,未來我們更希望復合型人才加入,理工科、生物化學學科人才都是我們急需的?!睆埰贩颊f。

代代修復人沉得住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淡泊、吃得了苦頭,多年磨得一劍,他們指尖的技藝拖住了古籍書光陰的流轉,他們所從事的古籍修復事業(yè)守護的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鑄造”著不平凡,變的是工作的地點,不變的是他們一直守護中華古籍的工匠之心。

此次公益活動的主辦方之一是萬代南夢宮,萬代南夢宮董事長冷泉弘隆先生表示:“非常榮幸參與和體驗到中國的傳統(tǒng)技藝,社會文化歷來是萬代南夢宮履行企業(yè)社會責任的重點領域之一,始終以‘樂創(chuàng)未來’為理念,作為一家在華發(fā)展的娛樂文化企業(yè),我們將尊重和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為在行業(yè)中的重要使命之一,希望共同助推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承?!?/p>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