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人物

鄒韜奮誕辰125周年,上海交通大學成立“韜奮研究院”

說到鄒韜奮,人們很容易想到如神話般崛起的《生活》周刊和曾擁有56家分支店的生活書店。《生活》周刊銷量一度超過15萬份,開創(chuàng)中國“雜志界新紀元”。而國民黨將領白崇禧曾帶著秘書路過生活書店桂林分店,看到人

說到鄒韜奮,人們很容易想到如神話般崛起的《生活》周刊和曾擁有56家分支店的生活書店。《生活》周刊銷量一度超過15萬份,開創(chuàng)中國“雜志界新紀元”。而國民黨將領白崇禧曾帶著秘書路過生活書店桂林分店,看到人山人海還以為是觀眾在排隊搶購某家戲院的戲票,結果秘書告訴白崇禧那是生活書店,人們排隊買的是書報,不是戲票。

鄒韜奮和夫人沈粹縝(1926年)

鄒韜奮和夫人沈粹縝(1926年)

作為著名的新聞記者、政論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鄒韜奮(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為后人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和寶貴的精神財富。韜奮出版獎、長江韜奮新聞獎至今仍是我國出版界、新聞界的最高榮譽,亦說明今天人們研究韜奮、學習韜奮精神的意義所在。

今年是鄒韜奮誕辰125周年。11月1日,上海韜奮紀念館與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共同主辦了“韜奮精神與紅色文化基因——第六屆韜奮學術研討會”,由鄒韜奮長子鄒家華題寫的“韜奮研究院”同時揭牌。

11月1日,上海韜奮紀念館與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共同主辦了“韜奮精神與紅色文化基因——第六屆韜奮學術研討會”

11月1日,上海韜奮紀念館與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共同主辦了“韜奮精神與紅色文化基因——第六屆韜奮學術研討會”


揭牌儀式

揭牌儀式

近年來,上海韜奮紀念館積極推動韜奮研究工作深入開展。在2018年開館60周年之際啟動了館藏文獻影印計劃,已推出《生活書店會議記錄》系列三冊,將館藏珍貴檔案完整向公眾披露,為韜奮研究提供了原始的不加任何遮蔽的鮮活史料。自2015年以來,紀念館每年召開韜奮學術研討會,出版論文集,已與復旦大學、韜奮祖籍地余江、蘭州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合作召開五屆。今年在韜奮先生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召開第六屆學術研討會。

上海韜奮紀念館內景

上海韜奮紀念館內景

與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的研討會上紀念館與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掛牌成立“韜奮研究院”。雙方將深入合作,有計劃地培養(yǎng)韜奮研究人才,不斷發(fā)掘和公布史料,持續(xù)推出教學和研究成果,建設全國韜奮研究的重要基地。

《生活書店會議記錄1933—1937》

《生活書店會議記錄1933—1937》

“鄒韜奮不僅是偉大的愛國者、卓越的文化戰(zhàn)士、杰出的出版家和新聞記者,也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杰出校友?!敝泄采虾J形麄鞑扛辈块L徐炯提到,鄒韜奮和上海交通大學有著不解的歷史淵源。從1912年到1918年,鄒韜奮在交大的附屬小學、中學和機電專業(yè),學習了長達7年時間。2005年韜奮誕辰110周年,交大舉辦了隆重的紀念活動,此外還出版了《韜奮評傳》《鄒韜奮年譜長編》等重要著作。

“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學成立韜奮研究院,是韜奮精神在交大的重要延續(xù),將成為韜奮研究中一個里程碑?!毙炀颊f,希望研究院的建立能更好地傳承韜奮精神、推動韜奮研究,成為上?!凹t色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周承表示,韜奮精神內涵豐富,其蘊涵的內核特質充分彰顯了時代的烙印。同時韜奮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新時代我們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挖掘韜奮精神的內涵價值,對新時代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提升文化自信,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為更好挖掘和闡釋韜奮對新聞出版及紅色文化的貢獻,更好傳承進步出版?zhèn)鹘y(tǒng)和精神,本次研討會以“韜奮精神與紅色文化基因”為主題。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的約20位嘉賓現(xiàn)場交流了論文。因疫情防控需要,大會增設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分會場,通過視頻聯(lián)動,方便外地學者一同參與研討。

研討會的論文可分為韜奮精神與紅色文化、韜奮與抗戰(zhàn)、韜奮的交游與通訊、文本研究及其他四大類。其中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陳揮的《鄒韜奮:從大眾文化、抗戰(zhàn)文化到革命文化的引領者》和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高福進的《韜奮精神: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對韜奮的精神內核、對時代的影響、對當下的意義進行深入剖析;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周武的《生活書店的崛起與被難》是為《生活書店會議記錄1939-1940》撰寫的后記,不但結合會議記錄詳述了生活書店的繁榮發(fā)展和被查禁,還就這家進步書店如何在戰(zhàn)時實現(xiàn)造貨與發(fā)行進行了深入研究;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楊琳的《鄒韜奮抗戰(zhàn)期間的差異化媒介動員研究》探討以鄒韜奮為代表的民國進步報人在抗戰(zhàn)期間的媒介動員活動,給當下相關從業(yè)者在新聞工作和輿論宣傳中以啟示;蘭州大學教授李曉靈的《從“適之先生”到“胡博士”:鄒韜奮的胡適傳播觀演變之研究》論述了韜奮的胡適傳播觀演變,彰顯了現(xiàn)代中國左翼知識分子和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終將分道言別的歷史宿命;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丁景唐之女丁言昭的《重讀父親關于鄒韜奮的文章》記敘了魯迅致韜奮信件的發(fā)掘過程,以及韜奮在出版《革命文豪高爾基》時得到了魯迅先生的支持。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