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2020年巫術類著述經(jīng)眼錄

我去年曾整理《2019年巫術類著述經(jīng)眼錄》,得到了一些師友的肯定和支持,今年勉強接續(xù)去年的工作,整理2020年巫術類著述書目。需要特別交代的是:以下書目,僅是本人有限的閱讀范圍所及,而未及寓目的相關著

我去年曾整理《2019年巫術類著述經(jīng)眼錄》,得到了一些師友的肯定和支持,今年勉強接續(xù)去年的工作,整理2020年巫術類著述書目。需要特別交代的是:以下書目,僅是本人有限的閱讀范圍所及,而未及寓目的相關著述定然不少,決非有意忽略之。2019年歲末所出版的著作,未及列入去年書目者,也盡量補入。本書目抱持“寧濫勿缺”的原則,修訂、重版、重印的著述,以及書中部分涉及巫術內(nèi)容的著述,也盡量搜羅其中。每本書下零星有所點評,乃是倉促瀏覽后的粗淺看法,自然是掛一漏萬,不當之處,尚祈方家正之。

一、西方巫術類譯著

1.《巫師:一部恐懼史》

[英]羅納德·赫頓(Ronald Hutton)著,趙凱、汪純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9月版

英國學者羅納德·赫頓(Ronald Hutton)花了25年時間寫成的《巫師:一部恐懼史》,是西方學界有關巫術研究最新的集大成之作。本書首先梳理了學術史上有關巫師的幾種看法:一是“以神秘手段傷害他人的人”;二是“使用魔法的人(為了有益的目的而使用魔法的人通常被稱為‘好巫師’或‘白巫師’)”;三是“某種基于自然的非基督宗教的修習者”;四是“獨立女權和反抗男性統(tǒng)治的象征”。本書采用的是第一種定義,即把巫師用來指稱“使用破壞性魔法的人”,而將其他把巫術用作善意目的的人稱為“服務型魔法師”(service magician)。本書又列舉了巫師的五種類型特征:巫師以離奇的方式造成傷害;巫師對社區(qū)內(nèi)部造成威脅;巫師施術有某種傳統(tǒng);巫師是邪惡的;巫師可以被抵抗。本書的分析,新見迭出,尤其是將巫術及巫師放置于文化、社會、社區(qū)等結構中去思考其利弊。比如說,書中專門提到獵巫事件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在某些情況下,通過對異常或反社會行為的阻止,它可以強化文化規(guī)范,從而加強社區(qū)團結?!蔽仔g有時會成為弱者的武器和社會的矯正劑。

盡管作者也提到他對東方巫術關注較少,但他所強調(diào)的歐洲巫術的獨特性,恰可以作為比較巫術研究中的關注點。本書尤其談到歐洲巫術的兩個特點:一是“歐洲大陸的居民在巫術與本質(zhì)的惡(essential evil)之間發(fā)展出了一套普遍公式(common equation),這是其他地方都沒有的。他們認為巫術代表了某個反宗教的異端組織,崇拜宇宙中某種邪惡的化身?!倍菤W洲“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傳統(tǒng)上篤信巫術存在,又(至少在官方意識形態(tài)上)自發(fā)地拒斥這種信仰的地區(qū)?!睔W洲有關巫術和宗教的認識,隨著傳教士傳到中國,自然地也被運用到對中國宗教的理解上。在此意義上,此書對于研究中國巫術,亦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2.《獵巫:塞勒姆,1692》

[美]斯泰西·希夫(Stacy Schiff)著,浦雨蝶、梁吉譯,上海:文匯出版社,2020年8月版

2020年出版的巫術類著作中,最受關注的當屬斯泰西·希夫(Stacy Schiff)所著的《獵巫:塞勒姆,1692》。此書在美國出版后,隨即登上諸多圖書榜單,引起廣泛的關注。中譯本出版后,已有多篇書評發(fā)表。此書的魅力首先在于塞勒姆女巫案的情節(jié)如同一幕制作精良、懸念叢生、離奇曲折的戲劇,能滿足現(xiàn)代人獵奇的興趣。中譯本的“編輯說明”就吊足了讀者的胃口:

1692年的冬天,在波士頓附近的塞勒姆,一位牧師的外甥女開始抽搐、尖叫,隨后他的女兒也陷入同樣的狀態(tài):扭曲、顫抖、打滾、吐白沫……醫(yī)生聞訊趕來,牧師查閱卷宗,鄰家婦人占卜,都指向一樁古老的罪行:巫術。很快,恐慌蔓延至整個馬薩諸塞灣殖民地,所有人都被卷入了聲勢浩大的獵巫運動。鄰人之間互相指控,親子之間彼此出賣,牧師、富紳、高官也難逃一劫。這場獵巫運動歷時九個月,二十余人最終慘死,另有近兩百人被指控為巫師。風浪平息后,塞勒姆仿佛失憶了一般,陷入長達一個世紀的沉默?!?/p>

其次,此書的魅力還在于作者的寫法,行文如同一部精彩的小說,史料考證精細入微,同時也不乏言之有理的想象力發(fā)揮,背后亦有精辟的理論分析。

3.《薩勒姆的女巫》

[美]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著,梅紹武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8月版

本書中譯本初版于2011年,此為重版。薩勒姆女巫案的故事性和戲劇性,可由諸多據(jù)此題材創(chuàng)作的文藝、影視作品體現(xiàn)出來。在這些同題材作品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美國著名劇作家阿瑟·米勒的劇本《薩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了。據(jù)說米勒創(chuàng)作此劇是“有意識地借這部關于宗教迫害的劇本影射當時非美活動調(diào)查委員會對無辜人士的政治迫害?!钡桌毡救苏J為此劇“具有遠比只是針砭一時的極右政治更為深遠的道德涵義,旨在揭露邪惡,贊頌人的正直精神。”(梅紹武《導言》)由歷史事件改編的文學作品,也可以引發(fā)有關“本事”和“故事”的討論,亦可從中觀察文學和歷史對于事件的不同處理方式。另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米勒曾來華訪問,后來還寫過一本《訪問中國》。1981年上海人民藝術劇院計劃演出米勒的作品,他親自推薦了這部《薩勒姆的女巫》,由黃佐臨先生執(zhí)導。當時中國剛走出“文革”,劇中的內(nèi)容在中國觀眾那里得到了廣泛的共鳴。

4.《巫術的歷史》

[英]蒙塔古·薩默斯著,陸啟宏等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20年9月版

本書是一本頗具分量的歐洲巫術史著作,但本書更值得關注的與其說是其觀點,毋寧說是其立場。作者是一位天主教徒,但他并不贊同天主教會在巫術問題上的官方主張。而且作者的觀點與許多學者亦有不同,他自己強調(diào)說:“我與我所尊敬的一些大學者,在許多細節(jié)上有所不同?!边@種不同立場尤其體現(xiàn)在對于中世紀獵殺女巫運動的態(tài)度上。書中多處引述的默里(Miss M. A. Murray)的觀點,在學界有一定的接受度:“在巫術的名義下流傳下來的是一種被基督教戰(zhàn)勝的宗教,它的術語及對其儀式的描寫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浇陶鞣邔⒋驍〉淖诮痰暮诵臍w納為與撒旦簽訂契約?!保ǖ?頁)但本書作者并不認同這一立場,而是認為學界對于鎮(zhèn)壓巫術的歷史充滿了偏見,而文學藝術中則又將女巫不切實際地浪漫化了。真實的女巫其實是這么一群人:

邪惡的存在者;社會的寄生蟲;一種令人厭惡的、淫穢的教義的信奉者;善于下毒、勒索和犯其它罪行的人;一個與教會和國家對抗的強大秘密組織的成員;言行上的褻瀆者;通過恐怖和迷信控制村民的支配者;江湖騙子;老鴇;施墮胎術者;求愛和通奸的黑暗顧問;邪惡和墮落的代理人。

在作者看來,獵殺女巫及宗教裁判所在某種程度上說有其必要性,巫術和異端往往會卷入對社會秩序的攻擊,他們總是無政府主義和政治性的,異端有時是依據(jù)民法而被處死的,而非出于宗教迫害的原因。為本書做序的費利克斯·莫羅(Felix Morrow)對作者的許多觀點并不支持,相反支持被作者反對的默里的一些看法。但莫羅也肯定了本書的價值:

如果我們將這樣的極端言論放在一邊,那么薩默斯的觀點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它們提供給我們這些現(xiàn)代英國人羅馬天主教版本的關于巫術和教會反對巫術歷史的最好敘述。

5.《靈魂獵人》

[丹麥]拉內(nèi)·韋爾斯萊夫(Rane Willerslev)著,石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年6月版

本書研究的對象是俄羅斯科累馬河(Kolyma)上游的一個西伯利亞土著狩獵小民族——尤卡吉爾人(Yukaghirs),作者以獵人的身份參與了當?shù)厝说尼鳙C和生活,經(jīng)過了18個月的田野調(diào)查,并以此為基礎寫成此書。作者以“萬物有靈論”觀察尤卡吉爾人處理獵物和神靈的各種實踐和巫術,作者寫道:

對我們西方人而言,習慣上假定人的屬性包括具有語言、意向、推理和道德意識,所有這些皆人之獨有。動物則被理解為是一種自然物,它們的行為被典型地解釋為是自發(fā)的和本能的。但在尤卡吉爾人之中卻流行著不同的假設。在他們的世界,人(persons)可有多樣的形式,人類(human being)只是其中之一。他們可以變化為河流、樹木、靈魂和神靈,但總體上都是哺乳動物,尤卡吉爾人視之為“非人類之人”(other-than-human persons)。而且,人和動物從各自的視角可以互相進進出出并暫時取代對方的身體。

人類學對于原始文化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但本書絕非只是在諸多案例中增加一個族群的例證而已,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問題,頗能補以往研究之空缺,比如對于尤卡吉爾人薩滿信仰的研究。尤卡吉爾人的薩滿其實已在20世紀70年代消失,盡管現(xiàn)在的生活中還有薩滿文化的遺存。薩滿消失的原因,主要是來自于18世紀初東正教在西伯利亞發(fā)起的第一次宗教改革,使得“東正教圣徒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了古代尤卡吉爾人的神靈”,在后來的語境中,薩滿被稱為“撒旦”。另一個原因是社會主義思潮,以當時的社會主義立場來觀察,尤卡吉爾人雖然在土著民族中最落后,但卻是最純粹、最簡單和最具有社會主義特性的民族,因此被認為沒有自己的薩滿。斯大林時期對于宗教的系統(tǒng)性迫害并沒有波及到尤卡吉爾人,但這種運動的威懾力足以讓他們自覺放棄掉薩滿信仰。

6.《魔法、節(jié)日、動植物:一些奇異文化傳統(tǒng)的歷史淵源》

[英]莫尼卡-瑪麗亞·斯塔佩爾貝里(Monica-Maria Stapelberg)著,高明楊、周正東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0年9月版

這是一本視角很有趣的書,正如作者所言:“人們通常意識不到,我們?nèi)粘S^察和表現(xiàn)出的某些特定行為、姿態(tài)及禮儀規(guī)范,實際上是基于早已被人遺忘的遠古信仰、儀式魔法、祭祀傳統(tǒng)或者可怕的迷信思想?!痹谶@些久遠的歷史淵源中,巫術是最重要的內(nèi)容。按照弗雷澤在《金枝》中的說法,巫術分為兩種類型:模擬巫術和接觸巫術。相應地,這兩種類型的巫術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亦有遺存。比如說,到現(xiàn)在為止有些文化中還存在的照片禁忌,就源自肖像巫術。這是一種模擬巫術,其原理為:“根據(jù)某人形象制成的肖像如果受到傷害或毀壞,這個人本身也會受到相應的傷害,這是由于人與其肖像之間存在身體上的同感?!痹跉v史中,經(jīng)常有破壞他人人像或人偶以達到傷害他人的巫術事例。在照相術產(chǎn)生的初期,有關照片神秘性的觀念,亦與之有關。許多文化中,“人們處理自己的身體代謝物時十分謹慎”,這源自接觸巫術的觀念。西方曾流行君主觸摸治病,也是一種接觸巫術,這一現(xiàn)象在馬克·布洛赫的《國王神跡》一書中有充分的探討。本書也談到了這一事例的巫術觀念基礎:“人們認為,君主和統(tǒng)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給他們帶來了與眾不同的、卓越的能力。因此,君主和統(tǒng)治者被認為擁有治愈能力,而一般百姓認為,這種治愈效果可以通過觸摸傳遞到自己身上?!保?頁)書中提到的例子非常之多,如打噴嚏禁忌、刀叉不能交叉放置的習俗、影子禁忌、名字巫術等,都是現(xiàn)代人所樂于了解的。

7.《自然史》

[古羅馬]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著,李鐵匠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8年8月版

老普林尼的《自然史》是名副其實的百科全書式的作品,該書引述的學者有473位,引用資料達34707條,涉獵廣泛,非現(xiàn)代某一個狹隘的學科可以容納。至20世紀,《自然史》已有222種譯本。此書涉及巫術的內(nèi)容不少,尤其是第三十卷專章論述巫術。他提出巫術是以“三重鐐銬控制著人類的情感,即醫(yī)學、宗教和占星術”:

沒有人懷疑巫術起源于醫(yī)學,也沒有人懷疑它是打著促進健康的旗號偷偷地、不知不覺地發(fā)展起來的。它似乎是醫(yī)療藝術更高尚和更神圣的形式。它以這種方式獲得了宗教界誘人的、無限的允諾,而即使現(xiàn)在,宗教對于人類而言,仍然是一本合上的書;此外,它還控制著占星術,因為沒有人不渴望知道自己的命運,也沒有人不相信最準確的方法就是觀天象。因此,巫術以三重鐐銬控制著人類的情感,竟然達到了這樣的高度,以至于今天它還有力量控制著世界上大部分地區(qū),統(tǒng)治著東方的眾王之王。(第291頁)

普林尼對巫術的態(tài)度很清晰:“巫術是虛假的,不論在何時、何理由或何原因,它們都是虛假的。”(第291頁)“巫術壞透了,它什么也得不到,毫無用處?!保ǖ?95頁)書中其他地方散見的關于巫術的內(nèi)容亦有很多,可使我們得以窺見那時的生活和文化。

8.《通靈者之夢》(第二版)

[德]伊曼努?!た档轮蠲鬏x譯,新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公司,2020年4月版

康德的《通靈者之夢》,是一本在康德諸多名著中不太受關注的小書。臺灣的聯(lián)經(jīng)出版公司在1989年出版了李明輝先生的中譯本,這也是第一個中譯本。李秋零先生翻譯的《康德著作全集》第二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收錄了此書,譯名為《一位視靈者的夢》。聯(lián)經(jīng)出版公司2020年推出了李明輝先生譯本的第二版。本書是康德在看到瑞典通靈者史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通靈事跡之后的即興之作。史威登堡是當時知名的科學家,晚年在經(jīng)歷了一場信仰危機后,走上了神秘主義的道路,自稱“上帝賦予他異常的稟性,可隨意與死去的靈魂交通。”并把這些神異之事寫成了八巨冊的《天上的奧秘》(Arcana coelestia),在當時頗有影響??档驴戳舜藭?,深覺受騙,于是寫了這本《通靈者之夢》。此書的主旨正如李明輝先生總結的:

康德在此書中故意將形上學家與通靈者相提并論。在康德的全部著作中,此書的風格是獨一無二的,其筆調(diào)亦莊亦諧,類乎游戲之作。但在其諷刺性的筆調(diào)背后,實寓有極為嚴肅的意義。此書一方面批判西方傳統(tǒng)的形上學,而重新規(guī)定形上學的任務與界限,并且為之尋找新的基礎;另一方面則試圖為知識、信仰和迷信三者劃定界線。它包含康德日后形成的批判哲學的基本哲學構想。

9.《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法]涂爾干著,渠敬東、汲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年6月版

本書中譯本已出版多年,今年收入“涂爾干文集”再版?!蹲诮躺畹幕拘问健肥且徊繉W術名著,廣為學界所知。在涂爾干看來,巫術與宗教有諸多相似之處,如信仰、儀式、神話、教義等,“巫師所乞求的存在及其所調(diào)動的力量,與宗教所專注的力量和存在不僅性質(zhì)相同,而且往往是一碼事兒?!保ǖ?4-55頁)兩者之間真正的區(qū)別在于,“真正的宗教信仰總是某個特定集體的共同信仰”,但巫術雖有追隨者和普遍性,但“這并沒有使所有巫術的追隨者結合起來,也沒有使他們聯(lián)合成群,過一種共同生活,不存在巫術教會?!保ǖ?7頁)巫術所缺少的就是宗教那樣的共同體。正是在與巫術的對比中,涂爾干提出了他關于宗教的定義:

宗教是一種與既與眾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關的信仰與儀軌所組成的統(tǒng)一體系,這些信仰與儀軌將所有信奉它們的人結合在一個被稱之為“教會”的道德共同體之內(nèi)。(第60頁)

10.《北歐神話:世界開端與盡頭的想象》

[德]保羅·赫爾曼(Paul Herrmann)著,張詩敏、許嫚紅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沒有處在歐陸歷史舞臺中心,再加上基督教直到11世紀左右才傳到這里,所以“北歐神話有足夠的空間發(fā)展,產(chǎn)生顯著的變化,并且獲得重生?!保▽д摚┰诤艽蟪潭壬希浇趟采w的地方,其原有的神話與巫術都會逐漸被壓制、吸納和轉化,而在北歐這樣的地理和文化環(huán)境中,神話和巫術都得以充分發(fā)展,“在長久且緩慢的發(fā)展中,北歐人已經(jīng)知道如何天馬行空地想象他們身處的大自然,使其更加生氣蓬勃,并將其中的圖像氛圍以韻文的方式相互聯(lián)結,優(yōu)美地呈現(xiàn)于詩歌中?!保ǖ?頁)如女巫傳說,廣泛地存在于北歐神話中,女巫可以是死者的靈魂,也可以是現(xiàn)實中的女性,女巫有著變形的能力,也能通過靈魂出竅附身到其他生物上:

作為死者的鬼魂,正如其他靈體,女巫特別會在沃普爾吉斯之夜(Walpurgisnacht)、5月1日,或是施洗者約翰節(jié)前夕,甚至在隆冬之時,跑出來到處作祟,她們會召喚惡劣天氣、狂風、驟雨、冷氣團、閃電、雷鳴、冰雪以及酷熱,侵襲田地和牧場。霜害凍壞花朵、冰雹摧毀谷物、瘟疫肆虐農(nóng)民或牧人的牲畜,人們會把這些現(xiàn)象歸咎于女巫的法術?!浆F(xiàn)在仍然有民間信仰相信這種女巫的存在。(第62頁)

北歐的文學以想象力著稱,神話就是其生長的土壤。

11.《稻、鳥和太陽之道——追尋日本文化的原點》

[日]荻原秀三郎著,李炯里、劉尚玉譯,貴州:貴州大學出版社,2019年6月版

本書認為日本文化是以稻、鳥、太陽為原點的復合型文化。日本稻作文化源自中國云貴地區(qū),太陽信仰(如射日神話等)在東亞地區(qū)有一定的相似性。書中專門分析了日本常見的鳥裝習俗和鳥巫現(xiàn)象,“鳥能在天空中自由飛翔,所以被認為更容易到達祖先靈魂,和神靈居住的世界。同時也被看作是神的使者,能運送靈魂,因而倍受崇拜?!保ǖ?頁)作者還認為東亞巫術在譜系上存在著關聯(lián)性,通古斯的薩滿教與中國文化相互影響,“對于西伯利亞的巫師來說必不可少的銅鏡和鈴不正是從漢代流傳而來的東西嗎?也就是說包括東北亞和朝鮮、日本在內(nèi),薩滿教的文化應在中國尋根問源?!保ǖ?2頁)作者有著豐富的田野調(diào)查經(jīng)驗,書中提到的許多習俗,讓本書讀起來頗為生動有趣。

12.《黑魔法手帖》

[日]澀澤龍彥著,蕾克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版

近幾年,澀澤龍彥有多種著作被譯成中文。澀澤龍彥被稱為“暗黑美學大師”,本書被稱為其“神秘學入門指南”,三島由紀夫曾評論此書,充滿“職業(yè)殺手的紈绔主義(Dandyism)”。書中除諸多神秘學的內(nèi)容,巫術占據(jù)了較多的篇幅。如其中專章論述“巫魔會幻景”,這是在西方巫術史中經(jīng)常談及的話題。尤其在獵巫運動中,女巫被認為能在夜間飛行,去參加巫魔會。流傳下來的關于巫魔會的資料,“幾乎都是宗教審判時的巫師自白,其中大部分又是在嚴刑拷打下的胡言亂語。與其說是自白,更像是巫師在混亂之中產(chǎn)生的幻覺和迷夢……所以,所謂‘巫魔會’,也許只是昏迷譫妄導致的癡夢幻想。而近代的鬼神論者們,卻努力想把這種狀態(tài)解釋成借助靈媒等神秘之力后的浮游飛翔?!保ǖ?2-93頁)這些光怪陸離的內(nèi)容,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充滿著獵奇的趣味。

13.《成神:早期中國的宇宙論、祭祀與自我神化》

[美]普鳴(Michael Puett)著,張常煊、李健蕓譯,李震校,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20年1月版

在這部極富反思精神的著作中,作者首先梳理了自馬克斯·韋伯以來有關中國研究的兩大范式:理性化與特殊化。前者將理性作為歷史演進的標準,后者則強調(diào)中西文化各有其特殊性。這兩種范式分別以馮友蘭和葛蘭言為代表。此后兩種范式又在進化論模式(雅斯貝斯、史華慈等)和文化本質(zhì)主義模式中得以發(fā)展。尤其是文化本質(zhì)主義死模式,繼葛蘭言之后,又在李約瑟、牟復禮、張光直、葛瑞漢、郝大維、安樂哲那里得以發(fā)展。此處難以對其中復雜的脈絡做詳盡梳理,但需強調(diào)的是,在文化本質(zhì)主義者那里,中西之間存在著文化和思維的根本差異,前者是關聯(lián)性思維,后者是分析性思維;前者是連續(xù)性文明,以薩滿式宇宙觀為基礎,后者是斷裂性文明,發(fā)展出了西方特有的文化與宗教。有關薩滿的理論,伊利亞德曾有系統(tǒng)性地闡述,張光直、秦家懿等學者以此來闡釋中國早期文明,在學界有較大影響。本書對這些觀點進行了反思。書中涉及到的關于巫術的諸多話題,都值得做進一步的專門探究。

14.《中國思想的兩種理性:占卜與表意》

[法]汪德邁(LLéon Vandermeersch)著,[法]金絲燕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本書2017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此次收入“汪德邁全集”,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修訂再版。汪德邁是法國著名的漢學家,關于中國研究的成果頗多。本書所論述的核心問題,就是從中西文字的不同起源和特征,來看文化和思想間的差異。在書的開頭作者就提到:

此書就如下論題展開:中西文化間有著深度的不同,兩者尤因表意文字與字母文字相去甚遠而相異,其對立之源在于,中國一方,思想最初以一種極為講究的占卜方程式為導向,希臘—拉丁并猶太—基督教一方,思想最初以宗教信仰為導向。(第1頁)

在作者看來,中國文化最深的根基就是表意文字,基于此形成了關聯(lián)性思維方式,這與西方的因果思維不同。早期中國文化受到薩滿教的深刻影響,薩滿師即是甲骨時代的占卜師,薩滿師將巫術信仰理性化為占卜學。薩滿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乃是因為薩滿的作用被國家化了,薩滿從而承擔了類似其他國家神職人員的作用。本書由文字比較上升到文化與思維模式的比較,有不少分析頗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二、中國巫術類著述

1.《中國方術考》及《中國方術續(xù)考》

李零著,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12月版

2019年末,中華書局推出李零先生《中國方術考》和《中國方術續(xù)考》精裝“典藏本”。從文字上來看,較之此前中華書局2006年版,并無變化?!吨袊叫g考》初版于1993年(人民中國出版社),2000年由東方出版社推出修訂本,并同時出版了《中國方術續(xù)考》。2006年,中華書局出版新的修訂本,只是《中國方術考》改名為《中國方術正考》。2019年的“典藏本”則改回原名《中國方術考》。

李零先生在“新版前言”中提到,自己寫過十幾本書,這兩部書是其代表作,其特點,“不夸張地說,用考古材料填補空白,系統(tǒng)總結中國早期的方術知識(主要是戰(zhàn)國秦漢的方術知識,或道教、佛教以前的方術知識),這是第一部?!边@部書在中國巫術研究的學術史上,有著重要地位。中國現(xiàn)代意義上的巫術研究,始于晚清民國時期,劉師培、王國維、周氏兄弟等開其端,巫術研究在民國時期亦出現(xiàn)一段熱潮。但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這段時期,巫術研究基本被排除在正常的學術研究之外。而在八十年代之后,隨著當時出現(xiàn)的文化熱,巫術研究重新興起,出現(xiàn)了一批有份量的研究著述,如裘錫圭《說卜辭的焚巫尪與作土龍》(1983)、宋兆麟《巫與巫術》(1989)、張紫晨《中國巫術》(1990)、王振復《巫術:周易的文化智慧》(1990)、高國藩《敦煌巫術與巫術流變》(1993)和《中國巫術史》(1999)、李澤厚《說巫史傳統(tǒng)》(1999)等。李零先生的《中國方術考》(1993)及其后續(xù)的研究,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對后來的巫術研究影響深遠。

2.《人鬼之間:宋代的巫術審判》

柳立言著,上海:中西書局,2020年10月版

就中國巫術的斷代研究而言,宋代大概是被研究最多的朝代。本書為宋代巫術研究的最新力作,作者精于法制史研究,以此學術背景來研究宋代有關巫術的法律政策和判例,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全書關注的核心問題是:宋代是否禁巫?依照作者的考察,關于宋代禁巫的說法,起自日本學者中村治兵衛(wèi),其后學界多沿襲了這一判斷。但本書作者意在申明,“宋代在立法上不曾禁巫,我們不能把局部看作全部,把政府禁止巫的某些非法行為視為禁巫?!保ū緯?0頁)作者主要的論證方法是辨析“巫”的群體構成,按照行使巫術功能的角度來說,巫大致包括僧尼、道士、術士等,而并非只是狹義的巫覡?!八未驌舻模皇俏捉套鳛橐环N民間宗教,而主要是某些巫師的非法行為,如誑惑、淫祀、異行和妖術等,只能泛稱為‘懲巫’(其實是懲罰壞巫)而非‘禁巫’?!币源藖砜?,“禁巫”所禁的乃是某些不當?shù)奈仔g行為,而非所有的巫,所以“禁巫”之說難以成立。這一論斷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改變學界對于宋代巫術的一些認知,至少可以提醒學界關注某些被忽視的角度。但作者的觀點或有可值得商榷之處,作者所理解的“禁巫”的“巫”,似僅指狹義的巫覡而言,真實語境中似乎可做廣義的理解,將此處的“巫”理解為“巫術”?!敖住奔词窃诮^一些不當?shù)奈仔g行為。若照此理解,言宋代“禁巫”與本書的觀點并非截然矛盾。

3.《扶箕迷信的研究》

許地山著,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年8月版

本書初版于1946年,商務印書館曾多次重印,2020年收入“碎金文叢”再版。許地山先生是民國時期巫術研究領域代表性學者之一,《扶箕迷信的研究》是其代表作之一。扶乩(箕)是一種占卜的形式,屬于預測巫術。扶乩源自古代的紫姑信仰,在明清時期頗為流行,因為要借助文字,文人們尤熱衷于此。本書從各種文獻中收集有關扶乩的資料132則,比較系統(tǒng)地梳理了扶乩的起源、形式、功能和目的等,同時從心理學角度進行了解釋,尤其強調(diào)“扶箕并不是什么神靈的降示,只是自己心靈的作怪而已?!彼闶抢矛F(xiàn)代理論研究古代巫術文化的開創(chuàng)性著作。

4.《聞一多全集》

聞一多著,朱自清、郭沫若、吳晗、葉圣陶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2020年1月版

聞一多先生去世后,朱自清、郭沫若、吳晗和葉圣陶主持編訂了《聞一多全集》,1948年由開明書店出版。1982年三聯(lián)書店重版,上海書店新版據(jù)三聯(lián)版重印。聞一多先生治學涉獵很廣,在古代文學、民俗學、神話學等領域均有建樹,在他諸多研究著述中,涉及巫術的內(nèi)容不少,對此學界已有專門的研究。如他對于道教的看法,就認為道教“實質(zhì)是巫術”。更著名的是他運用巫術觀念對楚辭的研究,認為《九歌》中的九神“實際是神所‘憑依’的巫們”,也同時指出《九歌》中的“巫音”與“巫術”是不同的:

《呂氏春秋·古樂篇》曰:“楚之衰也,作為巫音”。八章誠然是典型的“巫音”,但“巫音”斷乎不是“巫術”,因為在“巫音”中,人們所感興趣的,畢竟是“音”的部分遠勝于“巫”的部分。

聞一多先生的許多研究,都開后來研究之先河,在巫術研究方面的影響也延續(xù)至今。

5.《儒門內(nèi)的莊子》

楊儒賓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8月版

楊儒賓先生的著述陸續(xù)在大陸結集出版,在其多種研究中,均體現(xiàn)出對于巫術主題的重視。本書對莊子的研究,就特別重視莊子的巫文化背景。書中第一部分“莊子與東方海濱的巫文化”就是關于這一主題的專論。在上古文獻中,巫術是思想和文化的背景和底色,但在軸心轉型之后,人文理性成熟,使得巫術逐漸褪色。但是諸家學說中仍舊保存了許多巫術文化的內(nèi)容,巫術思維雖經(jīng)過了轉化,但仍有遺存。對于這一思想轉型,近年學界頗多關注,尤以余英時先生的《論天人之際》為代表。本書關注的是莊子思想中被湮沒的巫文化要素?!肚f子》文本歷經(jīng)改刪和凈化,據(jù)今人所搜羅的《莊子》古本佚文來看,其中涉及到巫術的內(nèi)容所在多有。本書從巫術空間(姑射山、昆侖山)、人格型態(tài)(天文知識與升天)、神話飛禽(鳥與鳳)、生命基質(zhì)(風氣)等方面,分析了莊子與巫文化的關聯(lián)。作者最后認為莊子與殷商文化有關聯(lián),“莊子浸潤甚深的巫文化乃是燕齊海濱的類型,這是種典型的薩滿教型態(tài)的文化?!保ū緯?20頁)這一思想史線索的梳理,對于學界探討莊子及道家文化,以及中國哲學的軸心轉型過程,都有著諸多可資參考的內(nèi)容。

6.《中國醫(yī)藥與治療史》

[美]艾媞捷、[美]琳達·巴恩斯編,朱慧穎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年1月版

上古時期,巫醫(yī)不分,兩種歷史差不多就是同一個歷史。本書所研究的中國醫(yī)藥與治療史,其中關于巫術的內(nèi)容,自然也非常多,其中極為精彩的便是巫醫(yī)關系的歷史變化。書中非常扼要地概括說:“商、周、秦時期,人們普遍認為疾病是由超自然,尤其是詛咒造成的。自然世界里日常的相互作用、遠祖或近祖的不滿,都有可能使人得病,因此古代的治療者對于地方傳說,病人的家世和醫(yī)學技術不得不了如指掌。治療者主要的治療工具是占卜,主要的治療方法是驅邪逐祟。隨著周代宗法制度及相應的變化莫測的祖先神靈的等級制度漸趨衰落,尤其是在春秋時期(前770—前476),對病因的解釋逐漸從超自然的力量轉向自然的因素?!保ū緯?頁)漢代巫者在治療中的權威地位逐漸下降,“到了漢末,學者所著的醫(yī)書已開始嘲笑巫者不了解新的醫(yī)學知識,對其病人一無所知,并嘲笑巫者想必也沒有合適的醫(yī)書?!保ǖ?8-59頁)后來隨著宗教團體(佛教、道教)醫(yī)學功能的提升,巫者在治療中的地位更加邊緣化。正如本書作者之一的林富士先生曾指出的那樣,漢代是巫者地位變化的關鍵時期,巫者的醫(yī)學權威地位也是在這一時期發(fā)生了轉變。但亦需強調(diào)的是,在現(xiàn)代醫(yī)學興起之前,巫者也從未在醫(yī)學治療中缺席,直到非常晚近的時期,民間的治療中亦還有巫術的影子。

7.《死與重生:漢代的墓葬及其信仰》

李虹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版

墓葬是宗教和民心信仰研究中的重要問題,本書是對漢代墓葬及信仰的系統(tǒng)研究,其中涉及到巫術的內(nèi)容實屬不少。書中提到:“春秋以降,巫對祭祀的壟斷權的消失使他們遠離神權中心和政治中心,轉而向下層發(fā)展,成為專事鬼神的神職人員。同時由于古代巫醫(yī)不分,巫也是醫(yī),他們在無法醫(yī)治好病者后,只好再承擔包辦死者入葬的任務?!保ū緯?4頁)巫覡參與葬禮,尤其是處理解除術。“解除術又名解適或解謫,是秦漢魏晉時的一種避禍除殃方術,也是漢代墓葬信仰的核心內(nèi)容?!保ǖ?4頁)解除術主要有墓門區(qū)域的解除術和墓室內(nèi)部解除術,后者又有以下幾種類型:假人代形,藥石厭鎮(zhèn),符箓劾鬼,使用解注瓶等,其中的許多形式都是典型巫術中常用的手段。

8.《唐宋民間信仰》

賈二強著,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年2月版

本書專論唐宋民間信仰,直接論及巫術的內(nèi)容不算很多,但其中所探討的問題卻大多與巫術有關。作者指出,“所謂民間信仰,是相對于正式的宗教或得到官方認定的某些信仰,是一定時期廣泛流傳于民間或者說為多數(shù)社會下層民眾崇信的某些觀念?!保ǖ?頁)民間信仰有幾種特征:信仰的多樣性、神秘性語言多變性。這些都與巫術相似。如在民間信仰中的自然神和人格神,經(jīng)常會在巫術中出現(xiàn),如扶乩就起源于紫姑神信仰。又如道教中的許多方術,都源自于巫術。

9.《筆記語境下的宋代信仰風俗》

范熒著,鄭州:大象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本書是“宋代筆記研究叢書”之一,以《全宋筆記》為基礎,對宋代宗教觀念和信仰習俗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地梳理。筆記資料對研究宗教及巫術有著其獨特的價值,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言:“因語涉鬼神而難登‘大雅之堂’的民間信仰習俗,在正統(tǒng)史書中實難見其錯綜復雜、豐富多彩的本來面目。”而筆記資料恰好可以補正史之不足。作者亦專門提到兩宋時期信仰習俗變化的新特點:城市發(fā)展與經(jīng)濟多元化,信仰習俗之趨勢與世人現(xiàn)實訴求關系密切;原始崇拜所具有的神秘虛妄色彩淡化,增添了許多世俗情趣和生活氣息等。這些特點在宋代巫術中均有所體現(xiàn)。

本書從自然與自然物崇拜、鬼魂信仰與祖靈崇拜、佛教信仰習俗、道教信仰習俗、俗神信仰與淫祀、巫術與禁忌等六個方面展開,巫術雖只是宋代信仰習俗之一種,但實則其他一些方面亦與巫術有關密切的關系。在對巫術的具體分析中,本書聚焦于兩種類型的巫術:預測巫術與祈禳巫術。雖有代表性,但略顯簡單。

10.《權力的黑光:中國傳統(tǒng)政治迷信批判》

王子今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本書初版于1994年,此為修訂本。巫術雖非本書中心論題,但談及“政治迷信”,巫術必定是核心話題之一。在早期文明中,巫師均是知識和權力精英,“其智能上下比義,其圣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國語·楚語下》),這樣的人物,自然也有領袖的才能。所以巫師與首領往往兼具一身。著名的例子如大禹,他是君王,又是大巫,因為他巫術能力的強大,其步態(tài)被稱為“禹步”,成為后世巫師效仿之對象。后來巫師和君王兩種身份逐漸分離,但巫術與政治的關系一直很密切。本書提到的例證如西漢著名的巫蠱之禍,東漢末董卓軍中的巫術活動,唐代王玙以巫事致位將相等。政治人物常借助巫術以建立政治迷信,以確立政治權威,但正如書中引述弗雷澤的話:“沒有一種僅僅是建立在迷信,也就是建立在虛偽之上的制度是能持久的。一種制度,假如不是適應了人類某些實質(zhì)性的需要,假如它的基礎不是牢牢地建筑在事物的自然屬性之上,那么它就一定會滅亡,滅亡得越早越好?!边@種政治迷信最后必定以敗局收場。

11.《中國色彩史十講》

肖世孟著,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11月版

近年有關色彩史研究的著述已有多種,對上古時期顏色的研究,往往就涉及巫術的內(nèi)容。巫術中的色彩,具有法器之功能,依照的是相似律原理,如汪濤在《顏色與祭祀:中國古代文化中顏色涵義探幽》(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中所言:“針對不同的祭祀對象和祭祀目的,要選用不同顏色的犧牲。白色、赤紅色和雜色動物,經(jīng)常用于祭祀祖先,黑色的羊經(jīng)常用于求雨,黃色動物專門用于祭祀四方或土地神,也可以說商代已經(jīng)有了一個成形的顏色體系?!北热绫緯鴮iT分析了朱砂在巫術中的應用情況。朱砂因顏色與血液接近,?!氨划斪鲅旱拇闷罚哂醒旱纳窳?,在墓葬中呼喚生命,在盟誓中對神靈作出保證、在祭祀中向鬼神鮮血?!保ū緯?5頁)朱砂在早期巫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書還提到了殷商之之前在巫術中所常用的其他色彩顏料,如赤鐵礦粉(赭石)、石綠、石膏、炭黑(百草霜)等,都值得做專門的研究。

12.《廣東民間信仰文化探析》

賀璋瑢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9月版

廣東古為越地,該地域自古即流行巫鬼信仰,至今仍有遺存。本書專門分析了廣東地區(qū)巫鬼信仰較之其他地方盛行的原因,一是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廣東地處熱帶,尤其春夏之交炎熱潮濕,流行“瘴癘之氣”,容易引發(fā)疾病,得病之后,多求助于巫術來治療;二是嶺南民間信仰多保留了百越民族原始宗教之遺風,以巫覡文化為之底色。“越是受中原文化影響小的地方,巫覡傳統(tǒng)的特色越是濃郁。”(第161頁)書中還專門分析了客家人的民間信仰,巫覡信仰是其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图椅幕兄饕奈仔g有:請神、招魂、問仙、扶乩、喊驚、認契娘、卜卦、測字、看相、算命、求簽、畫符等??图业奈仔g文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有學者認為,客家人的巫術文化與北方的薩滿巫術非常相似。巫術之所以能頑強地生存于客家聚居地,可能因為古時山高水險的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求生存、求發(fā)展的強烈愿望和當?shù)卦∶癖境缟形坠淼牧曀组g的相互影響及交融所致。(第86頁)

13.《元代風俗史話》

陳高華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在有關巫術的斷代研究中,元代相對是比較薄弱的。本書作者元史專家陳高華先生說,有關元代巫術,“還沒有人對此作過研究”?!霸奈滓犈c巫術”,是本書之一章,篇幅不大,但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中按照以巫為醫(yī)、以巫為害兩個部分,列舉了元代的一些巫術事例。結構比較簡單,梳理也過于簡略。尤其重要的是,關于元代巫術,必定要涉及到蒙古薩滿與漢地巫術文化的關系問題,書中也沒有提到,讓人意猶未盡。

14.《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動物形象變遷研究》

張瑞芳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巫術與動物的關系,是巫術研究中的重要問題??ㄎ鳡枃L言:“原始思維中人與動物的基本關系,既不是徹底實用性的,也不是經(jīng)驗-因果性的;而是一種純粹的巫術關系?!北緯劢褂诠糯≌f中的動物形象,其中涉及到巫術與動物關系的內(nèi)容,尤其是在先秦時期作品和六朝志怪小說中。在巫術中,“利用動物來實施巫術或將動物作為靈物以輔助巫術,成為動物在巫術文化中具有的特殊意義?!保ǖ?7頁)《山海經(jīng)》中有十幾則關于巫師珥蛇、雙手操蛇、足下踐蛇的記載,蛇即是一種典型的巫術靈物。又如作者在書中所談到的,古代巫師均有“頭上長角”的裝扮,高國藩先生將之看作是古代巫師最主要的特征?;蛞虮緯幚淼臅r段跨度太大(從先秦一直到明清),有些問題并未完全展開。

15.《再造“病人”——中西醫(yī)沖突下的空間政治(1832-1985)》(第2版)

楊念群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12月版

本書初版于2006年,此為最新的再版。全書探討的核心話題之一,是西方醫(yī)學進入中國后,中西醫(yī)之間產(chǎn)生的觀念與實踐沖突。這自然就涉及到巫術,尤其是巫醫(yī)問題。在傳統(tǒng)社會中,巫醫(yī)不分,有時民眾反而是“信巫不信醫(yī)”,甚至到了晚清民國時期,巫術仍在治療活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霸诿耖g社會中,醫(yī)生與巫者雖在醫(yī)治理念和技術上有所不同,但都是針對身體出現(xiàn)異常狀況所可能采取的治療選擇之一。”(第208頁)普通民眾會把治療效力作為選擇的依據(jù),而影響治療效力的諸多因素中,文化與信仰的因素是很重要的。而且,“治療疾病不是一種單獨的行動,而是屬于整體社區(qū)事務的一個組成部分?!保ǖ?44頁)所以治療亦依賴于書中所提到的“地方感覺”。但隨著西方現(xiàn)代醫(yī)學知識的傳入,衛(wèi)生現(xiàn)代性觀念及城市治理理念的傳播,“追剿巫醫(yī)”逐漸成為普遍現(xiàn)象,“地方感覺”也逐漸消失,人們對于疾病、身體、治療等觀念也發(fā)生了改變。

16.《精神的復調(diào):近代中國的催眠術與大眾科學》

 張邦彥著,新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公司,2020年4月版

本書雖非嚴格意義上的巫術研究著作,但涉及的一些問題卻與巫術有著極強的關聯(lián)性,尤其是對于思考巫術的古今轉變問題。近代中國曾有一段催眠熱潮,廣受社會大眾所關注,催眠術的神秘感讓人頓覺“腦臟中有一種不可思議之變化”。當時學界組織了“中國心靈研究會”之類的諸多組織,來研究催眠術。同時代中國也有靈學會等研究組織,這與西方的通靈論(spiritism)、靈學研究(psychical research)、超心理學(parapsycholgy)等研究相類似,都希望借助“科學”來研究靈魂、心靈溝通、特異功能、死后世界等諸種“不可思議”之問題。作者在書中強調(diào)了當時社會中對“科學”內(nèi)涵的多重理解,形成了“科學的復調(diào)”。當時也有許多傳統(tǒng)的巫術形式,在利用“科學”來完善巫術實踐(如扶乩)和原理闡述(如靈魂顯形)。此書所探討的內(nèi)容,在科學話語盛行的語境中,尤其能引人去思考有關科學、宗教、心理、迷信等議題。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