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學在中國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從秦漢鈕印、“永字八法”到孫過庭的《書譜》,再一路延展至今,成為文脈的象征;雕塑在古代中國是匠人的技藝,現(xiàn)代雕塑則是二十世紀初西學東漸的產(chǎn)物。書法是線條的藝術,雕塑是團塊的藝術……看似并無關聯(lián)的書法和雕塑,如何在同一空間中對話?近日,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的一場展覽就進行了這樣的嘗試。
展覽現(xiàn)場
1月8日,“去往從來(2021)第三回展——雕塑實踐與書學拓展”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由上海油雕院藝術家何勇發(fā)起和策劃,并邀請寒碧擔任學術主持、上海大學上海美院教授夏陽任展覽總監(jiān)。參展包括雕塑家和書法家,對于雕塑與書學的對話,不少藝術家感到話題本身具有挑戰(zhàn)性,均為展覽創(chuàng)作新作品
油雕院美術館外,何勇作品《永字八法》(局部)。 林易鍇 圖
書法與雕塑之間的對話
上海油雕院美術館的外墻被一些枯竹刺穿,乍看起來猶如草船借箭的形式,這其實是何勇的作品《永字八法》,也如同展覽的序幕,一路引導觀眾走入展廳內部,從墻外到墻內,互相穿透,斷連向前;在通往二樓的階梯上,材質變?yōu)楹谔浚永m(xù)向上。所謂《永字八法》在此或非“側、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劃,而是一種空間的視線,從“點”貫穿為“線”。
美術館墻角,譚勛作品《七七的屋漏痕》
再往前走,一些不被注意的墻角,有點點潑墨的痕跡,這是來自譚勛的作品《七七的屋漏痕》,這件玻璃鋼作品,以當代視角演繹了書法的概念,并將其落實在日常觀察中。夏陽的作品如同日課,他的《刻度》、《紙》將鋁鍛造到極薄的程度,再畫上“刻度”,但刻度始終為“0”。這顯出一種禪機,雖然不是很精準,甚至有所欠缺,不過金屬的材質讓人想到生活中熟悉的鋼尺,進而想到博伊斯。似乎從某個角度講,雖然中國現(xiàn)代雕塑越來越向自己的傳統(tǒng)回望,卻依舊無法擺脫西方現(xiàn)代主義潛移默化的影響。
夏陽《刻度》
展覽中,來自中國美院雕塑系的張克端的作品令人意外,他此次帶來的《向父親訴說》《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得意忘形》迥然相異?!断蚋赣H訴說》遠看僅是一塊素色的布掛于墻上,但細細讀來卻是一封以刺繡的方式寫給父親的信,一種中國父子之間內斂的、不易被觸碰的情感通過一種隱藏的方式緩緩道來。與母親“臨行密密縫”式的情感不同,卻又相似。新作《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由沙石鑄就,自然質樸之中,似乎與夏陽作品《刻度》形成某種對應關系?!兜靡馔巍芬运簹Хㄌ姆绞?,宣告著自己在“得意忘形”下的某種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對應到展出中的書法作品,看到的是一種延續(xù)和打破。
張克端《向父親訴說》
張克端《向父親訴說》(局部)
展覽中有一些書法作品以臨或致敬顏真卿為名,但更多的時候已經(jīng)脫離了其致敬的本體,向觀念藝術靠攏。
張羽翔《基因:正片V負片》。 林易鍇 圖
融匯多種藝術形式的展廳
雕塑與書法的學理探討
雕塑是三維的、書法是平面的,雕塑是空間的、書法更近于時間流動的藝術。雕塑與書法并置共陳,在展覽中并不常見。緣何進行如此的探索?
張偉作品《所謂》在展覽中。林易鍇 圖
展覽的發(fā)起和策劃人何勇,提到了希望建立雕塑的體系建構。在他看來,書法是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最成為體系的藝術門類。此次展覽的書法家多有傳統(tǒng)的基礎,但進一步創(chuàng)新拓展,試圖完成與傳統(tǒng)的概念不一樣的作品。中國現(xiàn)代雕塑雖然多取法于西方,卻從未脫離過母體文化的內在召喚,一直在進行對傳統(tǒng)文化與時代精神的探討。但由于西方現(xiàn)代文明的強勁態(tài)勢以及我們自身的歷史原因,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研究及其當代有效性轉化至今尚未形成系統(tǒng)性的成果和體系構建。而在中國自古以來書法體系建構中,可思其漸進的部分,并重新認知及考量書法與雕塑中歷史性與當代性的關系。
展覽現(xiàn)場。林易鍇 圖
對現(xiàn)代雕塑與傳統(tǒng)討論也是自2015年開始的“去往從來”學術系列展始終在探討的話題。首屆“去往從來——雕塑實踐與傳統(tǒng)文化精神”展覽及研討,是在中國現(xiàn)代雕塑近百年的歷程中,以典型化、切片化的方式,選擇對中國傳統(tǒng)雕塑和傳統(tǒng)文化精神有觀照、有思考,并付諸于探索與實踐的藝術家作品及相關文獻進行脈絡梳理及群體性的主題探討。第二回“去往從來”(2016),則是以“論壇”為主,當時邀請吳洪亮擔任學術主持,明確提出了“體系建構”的倡導和主張。2021年舉行的第三回,踐行“體系建構”,試圖從中國文字與書法藝術中尋找基因,并邀請范景中等藝術史家、學者當代藝術理論家及批評家共同參與。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將持續(xù)至2021年1月24日,展覽開幕首周末還將舉行“書法和雕塑藝術的歷史承擔、現(xiàn)實觀照和未來可能”“當代書法和雕塑藝術中的民間或鄉(xiāng)野經(jīng)驗”等五場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