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浮世繪,人們首先想到的也許是葛飾北齋著名的《神奈川沖浪里》。事實上,在浮世繪450年的歷史上,共有21個風格流派,名家如云。1906年,由日本美術史學者大村西崖和日本近代著名浮世繪名家、評論家田島志一撰寫的《浮世繪畫派》首次出版。近日,以此為原本的中文版《浮世繪流派史》正式出版,以18個篇章詳盡介紹了日本浮世繪的源流與發(fā)展脈絡,為讀者勾畫了一個龐大而又清晰的浮世繪譜系。本文節(jié)選自該書“鳥居派”一章。
浮世繪繼菱川派之后不久興起的另一大流派,便為鳥居派。鳥居派是唯一自元祿時期興起后一直延綿至今的流派,其余各派均是后浪推前浪,更迭交替,直至較近的歌川派。鳥居派雖不時有興衰之變化,然而其傳燈最為久遠,或因為其以創(chuàng)作劇場招牌畫為主業(yè),使得其世代傳承之本領不容易被其他派別取而代之的緣故。時至今日,鳥居派依然在從事歌舞伎座的招牌畫創(chuàng)作。鳥居派獨創(chuàng)之“蚯蚓描”形式雖不值得細細觀賞,卻獨具一格,十分適合作劇場招牌畫,遠觀效果頗佳,鳥居派能長期受廣大民眾歡迎,其原因亦在于此。
《浮世繪流派史》[日]大村西崖、田島志一 佟一譯 中國畫報出版社
鳥居清元
清元為鳥居派之鼻祖。清元通稱莊七,原為大阪花旦,似乎因以紫色帽子覆蓋前額之特別造型而突然名聲大噪,長期以來一直被稱為野郎帽子,小生伶人紛紛效仿。清元善于巧思,兼能繪畫,因而為道頓堀劇場創(chuàng)作招牌畫。
當時在元祿盛期,文化的中心開始向關東轉移,江戶之熱鬧繁華逐漸超過了京都、大阪。也許清元預見到了這一點,于是在貞享四年(1687)春舉家遷至江戶,從元祿三年(1690)起開始從事市村座招牌畫創(chuàng)作。鳥居家代代以江戶劇場招牌畫為業(yè)之傳統(tǒng),實由此開始。清元歿年長期以來不詳,但不久前淺草南松山町日蓮宗法成寺鳥居家墳塋因故需要轉移,于是掘開地面,偶然發(fā)現(xiàn)了清元的墓碑,由此得知清元法名立哲信士,元祿十五年(1702)四月二十八日去世,享年58歲(《鳥居清忠氏談》)。據(jù)此逆推,清元生于正保二年(1645),43歲遷居江戶。而鳥居家傳記記載,清元迎娶其妻[享保六年(1721)十月二十日去世,享年65歲,法名妙往信女]是在寬文元年(1661),清信為其第二子。
清元畫作遺存至今者近乎于無,因此無法詳細介紹其畫風,但鳥居派風格當由此人所創(chuàng)?!豆女媯淇肌芬菁垺剁R之池》中說法,稱清信之師為鳥居清高,此或為清元之誤傳。
鳥居清信《雨中美人圖》(圖八十三)
鳥居清信
清元一生在江戶并未成名,從其子清信開始才名揚海內?;蛞虼司壒?,人們在列舉鳥居家歷代畫家時,往往以清信為初代。清信通稱莊兵衛(wèi),與父同移至江戶,居于難波町。他學習乃父之畫技,為四座戲劇畫招牌畫及戲目一覽表插畫,得到好評;又借鑒了菱川師宣的畫風,工于畫伶人肖像畫,尤擅畫初代市川團十郎[戲名才牛,1693年冬改名團十郎,寶永元年(1704)二月十九日突然去世,時年54歲]之肖像。當時的浮世繪,特別是演劇畫皆模仿清信畫風,以至于《浮世繪類考》其中一版加入該句:“(清信)堪稱江戶繪之祖?!敝摹膀球久琛薄昂J足”等形式皆大成于清信。
此外,清信還作草子類書插畫,從元祿末期起多作丹繪及漆繪?!懂惐驹鲅a浮世繪類考》稱其“自中期起畫風多變”。《鳥居畫系譜稿》中記載了這些鳥居派畫家的傳說:市川家十八番《暫》中的關羽、《象引》中的扮裝小道具皆為清信設計;清信色彩濃烈的畫法,是從與切支丹的受刑之人共同在日本橋上示眾的圣母西洋畫中得到的靈感;曾有戲劇小生拜托他畫一顆人頭,于是他前往鈴之森寫生斬首場面,等等。
清信元祿六年(1693)娶妻,育有三男一女,由長子清倍繼承家嗣。清信于享保十四年(1729)七月二十八日去世,享年66歲,葬于法成寺,法號凈光院清信日立信士。
清信畫跡留存至今者不少。草子類有《色染衣》(四冊,松月堂不角作,1687)、《四場居色競》(據(jù)《鳥居畫系譜稿》所載,原名《芝居百人一首》,1693年版,已絕版)、《好色大福帳》(五冊,唯樂軒作,1697年版,《鳥居畫系譜稿》稱1703年《立身大福帳》為此書改版)、《風流四方屏風》(二冊,與《四場居色競》類似,描繪伶人舞臺之姿,1700年三月版)、《娼女畫牒》(又稱《娼妓畫牒》,二冊,1700年四月版)、《朝敵橋辨慶》(虱本,1726)、《畫本本朝二十四孝》(二冊,1697年版,有鳥居莊兵衛(wèi)之落款)、《やすな物語》(黑本一冊)、《古今名物化物噺》(清信自作,二冊),等等。此處我們選《話本本朝二十四孝》插畫中之一幅(小圖六十)為例加以展示。其風格古樸,雅味可掬。
鳥居清信《話本本朝二十四孝》插畫中之一 (小圖六十)
清信單幅之丹繪、漆繪亦為數(shù)不少,我們選丹繪《美人少女圖》(圖八十二)、漆繪《演劇常盤御前圖》(小圖六十一)及《不破伴左衛(wèi)門圖》(小圖六十二),展示其變化多樣之畫風。搗弄酸漿的美人與少女之畫,筆法及人物姿態(tài)頗似懷月堂,署名“大和筆圖畫司”可能意在模仿菱川“大和繪師”及懷月堂“日本戲畫”?!堆輨〕1P御前圖》畫風略有似西川之處。至于《不破伴左衛(wèi)門圖》,鳥居派之特色終于顯著起來。清信手繪遺作較少,我們選擇《雨中美人圖》(圖八十三)予以收錄。從人物面部及描法、紋樣特征來看,亦為其鳥居派畫風成熟后的作品。
鳥居清信《美人少女圖》(圖八十二)
鳥居清信《演劇常盤御前圖》(小圖六十一)
鳥居清信《不破伴左衛(wèi)門圖》(小圖六十二)
清信弟子有清重、清忠、清朗及羽川珍重四人。清重居于小綱町,擅長畫伶人肖像,特別是二代市川團十郎。其插畫有黑本《浦島七世孫》(三冊,1758)。清忠通稱藤次郎,居于兩國米澤町,擅長運用色彩。其一枚繪留存至今者不少,我們在此展示漆繪《那須野興一宗高圖》(小圖六十三)。清忠有弟子忠春。亦有觀點認為清重、清忠二人為清倍弟子。清朗據(jù)傳亦擅長伶人肖像畫,但其遺作極其難尋。
藤次郎《那須野興一宗高圖》(小圖六十三)
鳥居清倍
清倍通稱莊二郎,為清信長子。學乃父畫風,畫戲劇招牌畫及戲目一覽表插畫,亦作丹繪、漆繪、錦繪及草子類插畫。根據(jù)《鳥居畫系譜稿》,清倍于享保九年(1724)娶妻[寶歷十一年(1761)八月十四日去世,55歲,法名教運院妙善日登信女],育有四男六女。晚年從難波町移至住吉町居住。寶歷十三年(1763)十二月二日去世,享年58歲,法名清嚴院宗林日凈信士。長子(《浮世畫人傳》稱其通稱半二,其他浮世繪傳稱半三為清滿通稱)及第三子莊四郎(《浮世畫人傳》稱四郎)均早夭,家嗣由次子清滿繼承。
清倍的遺作,草子類插畫有《青本年表》提到的《男色鑒》(二冊,1752年版黑本),《鳥居畫系譜稿》提到的《煙草戀中立》(二冊,自畫自作,寶歷年中版黑本)、《猩猩酒屋》(三冊,黑本)、《蟹為金猿為榮》(一冊,黑本)等。丹繪、漆繪等現(xiàn)存者不少。當時木版畫技術已略有進步,推斷其晚年作品中,間或有古雅可比錦繪者。此類作品由于刻版技術的提升,與丹繪、漆繪版本相比描線較為流暢。
圖八十四《美人少女圖》,鳥居清信。原作版畫,紙本著色,橫一尺四寸四分,縱一尺
《俳優(yōu)松本幸四郎圖》(小圖六十四)
我們在此展示的《美人少女圖》三枚連續(xù)繪(圖八十四)及《俳優(yōu)松本幸四郎圖》(小圖六十四)即為其例。其手繪遺作不多,雖《異本增補浮世繪類考》稱不忍辯天祠中有《演劇助六圖》,但今已不存。
我們獲得了《殿中傀儡戲圖》(圖八十五),以便展示清倍在人物面容刻畫上的一大特色,并且將其作為借鑒當時西洋畫的透視法(偶爾有錯誤)而流行一時的所謂“浮繪”的一個例子。
《殿中傀儡戲圖》(圖八十五)
此外,我們還收錄了傳言為其遺作的《美人圖》(圖八十六),以待將來查訪考證。若此畫果真為清倍所作,則與前述之清信《美人少女圖》相同,頗得懷月堂風之要領,而技巧則非但懷月堂諸家不能及,即便鳥居派畫家中,除清長外亦無人能出其右。
圖八十六《美人圖》,鳥居清倍(據(jù)傳)。原作手繪,紙本著色,橫七寸三分,縱二尺五寸。東京高嶺秀夫君藏
羽川珍重
羽川珍重本姓真中,通稱太田(川口邑之舊名)辨五郎(《名人忌辰錄》及《墓所集覽》作干五郎),諱沖信,號繪情齋,老年時號三同空觀居士(《名人忌辰錄》等作宣觀)。羽川珍重為畫名。
珍重弱冠之年便赴江戶,學畫于鳥居清信。由于珍重生于武士之家,因此雖未仕于大名,但并未廢武道。其天性謹慎溫厚,即便散步游樂之時,亦未嘗脫肩衣,時刻謹言慎行,在浮世繪畫師中頗為少見。一生未娶,常寄身于下總國葛飾郡川津間的鄉(xiāng)士藤浪氏(《古畫備考》中作藤沼)家中。自享保年間起,其畫大受世人歡迎,開始為芝居畫本、吉原細見記、赤本、說經、凈琉璃本等作插畫?!堆嗍s志》記載:“曾有販書者語珍重曰‘今起衣食皆托于吾,請遷至近處,畫吾藏版之繪本’。雖百般懇求,珍重堅不從命,曰:‘貧者,士之常也。受人惠者,必制于人。吾不欲為五斗米折腰,又何須售吾之手以乞食?’其心不在畫時,從未為利而執(zhí)筆;其志在畫時,則固歌舞伎之招牌畫亦未有辭者也。”由此可見珍重之為人。寶歷四年(1754)七月二十二日,珍重于藤浪氏家中病故,享年76歲,葬于江戶下谷池端束淵寺,辭世之句大意為“靈魂之樹上僅存之一葉如今也將散落”。
珍重畫跡留存至今者甚少,其作有插畫的書有《丸鑒》(1720年版,插畫中之一幅出于《燕石雜志》)、《萬海節(jié)用集》、《古凈琉璃本八百屋阿七江戶紫》(1720)等。曾作自畫匾額,進獻給故鄉(xiāng)川口的稻荷五社;又作自畫像,附小記一卷,贈予侄子恒直次子。
珍重弟子有藤水、和元、元信等,均以羽川為姓。藤水多作芝居畫本、吉原細見記、凈琉璃本、赤本等插畫,據(jù)傳亦曾在谷中感應寺天井上畫龍及天人之畫。元信在《義經奧州落》(1723)、《西海軍記》(1723)等凈琉璃本中作有插畫。和元真跡不詳。
鳥居清滿
清滿為清倍次子,通稱龜次郎。浮世繪各傳記多稱清滿通稱為半三,但根據(jù)鳥居家傳記及法成寺記錄,清信長女有一子名半三郎,死于寬政六年(1794)六月三日,法名修學院善貞信士。半三郎非畫家,居于葭町,以造三味線為業(yè)?!陡∈览L類考》等書或將此半三郎與清滿混淆,或稱清滿畫技不精而改三味線為業(yè),皆系誤傳。
清滿學于乃父,擅長本派風格,除戲劇招牌外,多作草子類插畫及錦繪。根據(jù)鳥居家之傳說,清滿頗富巧思,曾以金貝貼于戲劇招牌畫中的新月之上,人皆贊其新奇。此劇后來大為流行,金貝之月乃成象征吉祥之慣例,直至近代。寶歷二年(1752)春娶妻,同五年(1755)得一女名えい。后又得一子,但于安永元年(1772)早夭。明和八年(1771)為えい之終身大事,招上繪職松屋某為婿,稱龜次(《鳥居畫系譜稿》作龜次郎)。清滿于天明五年(1785)四月三日去世,51歲,法名廣善院要道日達信士。因龜次[居于和泉町,文政十二年(1829)五月十八日歿,86歲,法名常壽院宗要日修信士]非畫匠,清滿死后,鳥居派祖業(yè)由其弟子清長繼承。
《女形俳優(yōu)圖》(小圖六十五)
清滿作有插畫之黑本及黃表紙數(shù)量不少,有許多收于《青本年表》,錦繪留存至今者亦不少。隨著印刷術的進步,其畫與清倍以前的相比不僅更加精美,且畫風亦略有變化,人物姿態(tài)、描法均流暢華麗,可能受勝川派之影響。今舉一例《女形俳優(yōu)圖》(小圖六十五)。
鳥居清經
清滿弟子中,除繼承鳥居派祖業(yè)的清長之外,最為出色者為清經。清經通稱大次郎,為芝居版元中島屋伊左衛(wèi)門之子?!而B居畫系譜稿》稱清經為清信弟子,而清滿弟子清經則為清經二世。《青本年表》稱傳統(tǒng)觀點認為清經乃清信弟子。然而,《鳥居畫系譜稿》中的所謂清經一世之生平、畫跡均不詳,而留存至今的一枚繪及草子類插畫,年代、畫風均無法看出出自二人之手。那么,是應當假設清經實有二人,而有遺作留存至今的僅有清經二世,還是認為清經僅有一人,而存清信弟子及清滿弟子兩種說法呢?目前尚難以決斷。不過,我們觀察清經遺作,其作品帶有一種錦繪的古雅之風,與清滿、清長等之年代、志趣相近,而不見清信、清倍等丹繪、漆繪之風。由此看來,應當承認清經僅有一人,且為清滿弟子之說最有可能為真。何況,有清經插畫的草子類發(fā)行年代皆在清滿之后。
人稱清經為黑本插畫家之王,其所畫黑本、黃表紙及噺本數(shù)量甚多,自畫之作亦不少,尤其安永五年(1776)全年發(fā)行的黃表紙中,有清經插畫者竟過半數(shù)。清經亦作錦繪,其遺作至今仍存不少。觀其遺作,鳥居派特征并不太顯著,可能受清長影響之緣故。我們在此展示演劇《千代萩中村里紅》中的錦繪《重井圖》(小圖六十六)及《同手習鑒中村野監(jiān)》的《松王女房千代圖》(小圖六十七),以觀一二。
《重井圖》(小圖六十六)
《松王女房千代圖》(小圖六十七)
鳥居清長
鳥居派中畫技最出色者當屬清長。雖然到清長時期,已經很難看到之前所謂鳥居派的特征了,但從清滿開始便顯出預兆的畫風之變化,至清長時終于成熟,在當時浮世繪畫壇上風靡一時,春潮、榮之等畫家皆學其風。其人物清爽的面容姿態(tài)、流暢的衣褶描法,均顯現(xiàn)出一家之長,精妙程度完全可以與春章、歌麿等人并駕齊驅,堪稱超一流之浮世繪大家。鳥居派自清長起得以中興。
清長因其畫寶大受世人歡迎,一生創(chuàng)作頗多,留存至今者亦很多。如《美滿壽組入》(中本一冊,鳥亭焉馬著,合畫,1797)、《江戶紫赑負缽卷》(中本一冊,鳥亭焉馬著,與春亭合畫,1811)等狂歌書,《繪本武智袋》(半紙本彩印武者繪一冊,1782)、《繪本物見岡》(半紙本三冊)、《武勇金剛力士》等繪本。
(小圖六十八)
我們在此將其中插畫及錦繪一并展示,以觀其畫風之一斑。此處展示的中村里好飾演的團七之妻阿梶之畫(小圖六十八)、《長繪美人圖》二幅(圖八十七及圖八十八)及《牛若丸凈琉璃姬圖》(圖八十九)即足以見其大略。
圖八十七《長繪美人圖》,鳥居清長。原作版畫,紙本著色,橫三寸七分,縱二尺二寸四分
圖八十八《長繪美人圖》,鳥居清長。原作版畫,紙本著色,橫三寸七分,縱二尺二寸四分
圖八十九《牛若丸凈琉璃姬圖》,鳥居清長。原作版畫(三枚繪),紙本著色,縱一尺二寸五分,橫二尺五寸三分,
其中,《牛若丸凈琉璃姬圖》三枚連續(xù)繪流暢清麗,將清長之大家風范展露得淋漓盡致。
清長的手繪遺作,我們選擇《士女宴樂圖》(圖九十)及《風前美人圖》(圖九十一)兩幅予以收錄,希望能與之前木版畫合力共現(xiàn)清長風格技巧之全貌。
圖九十《士女?樂圖》,鳥居清長。原作手繪,紙本著色,縱二尺一寸七分,橫一尺三寸八分。神戶桑原羊次郎君藏
圖九十一《風前美人圖》,鳥居清長。原作手繪,紙本著色,橫五寸八分,縱四尺二寸六分。神戶松本文恭君藏
此二畫中,前者以流暢華麗見長,后者則筆力較為剛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