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權力,是你在別人的故事中扮演的角色

二十多年來,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心理學家德博拉格林菲爾德教授一直致力于權力領域的深入研究,并且開設了斯坦福大學的知名課程“權力課”(Acting with Power)。在《權力》這本書

【編者按】

二十多年來,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心理學家德博拉·格林菲爾德教授一直致力于權力領域的深入研究,并且開設了斯坦福大學的知名課程“權力課”(Acting with Power)。在《權力》這本書中,他以其獨特的視角,顛覆了我們對權力本質(zhì)的局限認知——她探索了權力的概念,分析了權力的本質(zhì)以及當權者的特質(zhì)。在作者看來,權力存在于每一種關系中,并且通過我們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進行體現(xiàn)。權力不是地位或等級制度的作用結果,相反,權力體現(xiàn)的是我們被需要的程度,以及我們履行社會責任的程度。權力不是自我提升的工具,也不是個人消費的資源,權力正是我們在現(xiàn)實中扮演的角色。而當權者應將責任置于權力之前,以集體利益為重,并重視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權力。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慷慨地使用權力,把他人利益放在首位,打下信任的基礎,并且使得他人也愿意按照這樣的方式為人處世,這就是權力的意義?!?/p>

本文摘自該書。

什么是權力?

權力的概念可能令人困惑。權力到底是什么?我們有必要在這一點上花些時間。有些人對權力一知半解。如果你想預測誰會得到權力,為什么會得到權力,以及如何得到權力,就必須了解權力到底是什么,以及權力不是什么。正如社會心理學家?guī)鞝柼亍だ諟氐哪蔷涿裕骸霸贈]有比合適的理論更實用的東西了?!比绻阆胗行У靥幚頇嗔Σ町悺⒏淖儥嗔Φ奶炱?,或者只是想弄清楚在特定的情況下自己有多少權力,那你必須知道權力是什么、權力來自哪里。

從定義上說,權力是控制他人及其結果的能力。因此,你的權力取決于他人對你的需要程度,尤其是為了獲得不菲的獎賞和避免懲罰。有人因此需要你,你比其他人更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時,你就比他們擁有更大的權力。別人需要你的時候,就會主動取悅你,這就賦予了你控制權。

權力不是地位。地位是衡量別人對你的尊重程度的標準。權力和地位當然是相關的,但是沒有地位也可能擁有權力。例如,你馬上就要遲到了,而一個陌生人正準備驅(qū)車駛離附近唯一可用的停車位,此時此刻,對你來說情況緊急,對他來說他能夠控制結果(他可以不慌不忙地打個電話,讓你在一旁著急等待),二者結合就賦予了他權力,無論他是否意識到這一點。有了地位,通常就有了權力,因為人們想和你建立聯(lián)系。

權力不是職權。但二者同樣也是相關的。職權是基于正式的職位或頭銜,告訴別人該做什么的權力。因此,職權和權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正式的職權也可能擁有權力(就像司機騰出停車位一樣);沒有真正的權力也可能擁有正式的職權,例如,大學的管理人員負責批準或拒絕增加研究和差旅經(jīng)費的請求,但不能直接控制預算。

權力和影響力也是不同的。影響力是權力作用的結果。有些人偏愛使用影響力,不喜歡使用權力,因為使用影響力意味著你不必使用武力。但這種區(qū)分是錯誤的。當你有能力強迫別人時,事實上根本不需要使用武力。

簡而言之,權力就是社會控制的能力。這部分十分簡單, 但也只是冰山一角。為了有效地使用權力,我們還需要了解權力的運作方式。對權力規(guī)則的認識會影響我們使用權力的方式,而許多認識都是錯誤的。為了更好地使用權力,我們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來思考權力問題,需要開始關注人際關系、群體、組織機構以及社區(qū)中存在的權力問題。權力不是個人名譽或財產(chǎn),而是你在別人的故事中扮演的角色。

為什么權力不是個人的 ?

在崇尚個人主義的文化中,我們認為權力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都是個人的。我們將其當作個人的榮譽或財產(chǎn),可以獲得,也可以積累。但如果仔細研究權力,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看法過于偏頗。

權力并不是自我的一個方面,不可能被某一個人占有。財富、名望、魅力、美貌、雄心和自信都具有個人屬性,我們將擁有權力等同視之。但這些只是權力的潛在來源,也可能是權力的結果,它們無一能保證對其他人產(chǎn)生影響。

能否讓某些人產(chǎn)生影響——能否讓其他人甘愿遵從這些人的愿望——取決于別人對他們的需要程度。任何人的權力都完全取決于權力生效時的環(huán)境。權力存在和消亡于人際關系之中、目標和目的之中、環(huán)境之中以及社會角色之中。例如,在人人都自信的情況下,自信就不占據(jù)什么優(yōu)勢;在一群俊男靚女中,美貌占據(jù)的社交優(yōu)勢也不如現(xiàn)場只有一個讓人驚艷的人所占據(jù)的優(yōu)勢大。財富、野心和名聲這樣的品質(zhì)也完全是相對的。那種認為權力依附某些固定的特征或特質(zhì)的觀點是十分嚴重的誤解,導致了許多關于權力的錯誤觀念。

權力不是永恒的。權力沒有固定數(shù)量。相反,它是人與人之間達成的一種協(xié)議,規(guī)定了在關系中誰在什么方面、什么時間掌握控制權,判斷標準就在于那一刻誰更需要誰。這意味著你不能總是帶著權力從一個場景轉(zhuǎn)換到另一個場景。例如,一個在與直接下屬開會時大權在握的公司總裁,未必能在與董事會開會時擁有權力,也未必能在與自己十幾歲的孩子共進晚餐時掌握控制權。

權力相對短暫的另一個原因是,它與誰能在特定環(huán)境中增加更多價值相關——獨特的知識或技能比司空見慣的知識或技能更強大。在特定的關系中,權力與你的盟友、你的選擇相關。一個沒有盟友、沒有選擇的人,力量要比具備完全相同的能力和技能,但卻擁有強大穩(wěn)定人脈資源的人小得多。

權力是社會契約的一部分。只要一個人同意被你控制,你就有了權力。有權有勢的人若是違反了賦予他們權力的隱性協(xié)議條款,很少會長期掌權。人們會擺脫無法忍受的婚姻,孩子長大后會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反復虐待員工的老板最終可能會被員工炒掉,激起太多民憤的殘暴獨裁者可能會引發(fā)一場革命……換句話說,權力的天平是可以傾斜的。

我們經(jīng)??吹?,某個人在前一分鐘可能還是房間里最有權力的人,在后一分鐘卻喪失了全部權力:運動員在幫助自己的球隊贏得冠軍之后,在下一輪選秀中可能炙手可熱,但若在賽季前的訓練中膝蓋受傷,就會變成廢柴一個;支持率很高的政客在臺上可能權傾一時,但被發(fā)現(xiàn)挪用公款被迫辭職后就會失去所有權力;還有一點可能也是不言而喻的,一旦沒有演員、導演或投資者與娛樂大亨合作,那么娛樂大亨就無法再利用自己的權力從渴望成功的女演員那里獲取服務了。

權力不是一種感覺。對自己獲得權力或被剝奪權力的感覺是一回事,在評估自己擁有的權力時,我們往往會出現(xiàn)嚴重偏差。感覺強大并不意味著你擁有權力,感覺無能為力也不意味著你沒有權力。如果讓自己的感覺來引導行動,那事情很少會按計劃進行。

的確,高估我們的權力有時會帶來短期的好處,尤其是當別人也能從我們的大膽行動中受益時。低估自己的權力似乎是謙卑或謙虛的標志,這兩種品質(zhì)通常都是人們希望的。但事實上,最好是能夠看清楚你所處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沒有意識到別人比我們強是許多失禮行為的根源,而沒有意識到我們的權力比別人大也會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例如,工作中的性騷擾行為,部分原因是許多老板低估了他們的權力對他人的影響。正如一家大型電信運營機構的人力資源主管所透露的那樣,在面對女下屬的投訴時,許多男主管都感到震驚,他們會問:“這算什么問題?她是個成年人,如果不愿意她可以拒絕的?!边@顯然是不了解下屬與主管之間的現(xiàn)實關系。如果否認了權力差異的事實,我們可能會為每個人都創(chuàng)造出一個不公平的危險處境。

權力不是權利。盡管一些有權勢的人可能不這樣想,但占據(jù)權力的位置并不能自動給任何人帶來尊重或控制社會的權力。當權力運用不當時——欺騙孕育權力的體制,或者不顧群體福祉攫取個人利益——掌權者就失去了地位和合法性,并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控制他人結果的能力。這種情況在一些國家經(jīng)常發(fā)生。在這些國家里,搖搖欲墜、腐敗成性的政權不擇手段地維護自己的權力,全然不顧憤怒民眾的意愿。喪失地位與合法性之后,掌權者只能依靠威脅、威嚇和武力來保持優(yōu)勢。一般來說,一個人越是需要展示自己的權勢,可能他擁有的權力就越少。

權力不(只)是外在表現(xiàn)。我們的行為方式會產(chǎn)生影響。正如對自己擁有的權力判斷得很糟糕一樣,我們很容易被他人的權力誤導。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權力不是直觀的,有些特點是隱性的。我們經(jīng)常會認為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有權力,并想當然地認為這些人更適合掌權。但是,如果試圖根據(jù)外在表現(xiàn)來推斷誰擁有權力,就很容易犯錯。

例如,外表溫順、獲得更好工作機會的求職者比看起來過于自信但沒有具體選擇機會的求職者權力大;與公司中手握實權的人有過硬關系的初級員工可能比那些職位更高或工作時間更長的同事權力大;負責首席執(zhí)行官日程安排的行政助理可能是該組織機構中權力最大的(許多人都是吃了苦頭才明白這個道理的)。知識幾乎總是權力的源泉,你無法直接看到別人知道什么或認識誰。

外在表現(xiàn)可以體現(xiàn)出權力的某些特征,例如肢體語言,但這也可能有誤導性。動物在感受到威脅時會表現(xiàn)出攻擊性,也就是說,不是在它們確信自己能贏的時候,而是在它們擔心可能會輸?shù)臅r候。所以說對某些人的評價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有些人喜歡開昂貴的跑車,有些人大搖大擺到處炫耀,有些人笑起來旁若無人、說起話來口若懸河,有些人厚顏無恥地炫耀財富或地位,這些人往往是在補償自己在其他方面不夠強大的感覺。事實上,房間里最重要的人物通常是那些努力顯得低調(diào)的人,以免嚇到他人或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在鏡子前擺好姿勢后,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更有權勢,有時也能通過虛張聲勢來贏得權力之爭,但從長遠來看,真正重要的是事實本身,也就是你所處環(huán)境中的共享現(xiàn)實。

為什么權力未必是控制 ?

權力的使用通常會讓人聯(lián)想到支配與脅迫,或者是強迫別人出于恐懼做出違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但是,權力不僅僅是使用武力威脅他人的能力。權力是一種社會杠桿,可以通過許多不那么激進的方式來運用、獲取和投資。權力在某些圈子里享有盛名,它既能在人與人之間制造隔閡,也能使人團結起來。

對互補原則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不只是沒那么有權勢的人會被更有權勢的人吸引,有權勢的人也常常被不那么有權勢的人吸引。從這個意義上說,權力差異就是一種吸引力,它提供了一個用于協(xié)調(diào)和聯(lián)系的結構,可以建立關系、強化關系。等級關系可以使人們一起工作,高效地完成共同的目標,因為他們不必爭奪控制權。因此,試圖在沒有關系的情況下使用權力可能是浪費精力。正如我認識的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高管喜歡說的那樣:“如果你在前面帶路,但沒人跟隨,那你只不過是在散步?!?/p>

根據(jù)已故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權力和人類動機研究專家戴 維·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的說法,大多數(shù)職場人士都將自己面臨的權力挑戰(zhàn)描述為專斷獨行的愿望。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的是,表達尊敬甚至服從的能力也可以帶來權力。所謂的尊敬是指在對待他人時,承認他們的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至少和你的一樣重要。這并不意味著你的權力小于你尊敬的人,而是意味著你不打算用自己手中的權力來對付與你有關系的伙伴。尊敬對方可以消除相互間的敵意,表明彼此之間不存在威脅,可以創(chuàng)造信任的基礎,建立關系。

我們通過自己的行動,幫助團隊運營發(fā)展,以此來贏得地位——贏得團隊的尊重和較高的社會地位。如果使用得當,帶著尊敬他人的心理使用權力,可以為我們贏得地位(從長遠來看,也能贏得更大的權力),因為這被視為胸懷坦蕩:它可以幫助提高團隊決策質(zhì)量,可以讓別人感覺受到重視,并且非常有利于贏得他人的信任。

1990年,政治學家約瑟夫·奈將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概念引入國際事務領域。正如他描述的那樣,硬實力包括恐嚇、軍事干預和高壓外交,其中涉及使用經(jīng)濟制裁。軟實力更多的是關于魅力、談判,以及使用一個國家可以使用的幾乎所有其他外交手段,使另一個國家的利益與自己的利益保持一致。約瑟夫·奈認為,幾十年來,美國人過于依賴硬實力,這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而在這期間,中國以其強大的魅力讓世人看到了一個長期奮斗的國家的和平崛起。這是將軟實力與其他戰(zhàn)術結合使用的光輝榜樣。中國領導人利用外交軟實力,構建文化橋梁,打造商業(yè)伙伴關系,從而贏得了戰(zhàn)略優(yōu)勢。

后來,約瑟夫·奈又創(chuàng)造了“巧實力”一詞,用來描述硬實力和軟實力相結合的外交政策,即將兩者結合起來,應對不同的情況。他認為,巧實力不僅要考慮一個國家的武器庫規(guī)?;蚴褂靡靶U武力的意愿,還要深刻了解對方,了解對方的利益關切,以及對方想要的理想結果。同時,還需要理解沖突發(fā)生的背景,并根據(jù)這一背景來決定采取什么行動、采用什么手段,以及在什么時間、以什么方式采取行動。

在我看來,這是完全正確的,甚至在人際關系層面也是如此。這并不是說控制他人能顯得更強勢,尊敬他人會顯得軟弱。這兩種做法都很有效。想要行使權力,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完整的武器庫,“兩種武器”都需要掌握。我們要能夠分析面臨的具體情況,重點關注哪種方法可能更有效,不要只在乎哪種方法讓我們看起來有多么強勢或軟弱,還要關注身外的結果,因為結果更重要。

有一種觀點認為,權力是一種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控制他人的能力,但權力也是一種使別人的生活發(fā)生積極變化的能力。為了更好地運用權力,我們常常需要具備這兩種能力。

《權力》,[美]德博拉·格林菲爾德(Deborah Gruenfeld)著,林明東譯,中信出版集團2021年2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