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創(chuàng)作的《尋秦記》改編成電視劇
在金庸梁羽生之外,黃易開辟了自己的玄幻武俠道路。他堅信武俠小說有著旺盛的生命,并以自己的實踐顯示其無限的可能。
4月5日,香港武俠小說大家黃易去世,享年65歲,海外武俠小說家金梁古溫黃再少一人。
黃易對于網(wǎng)絡文學的影響之大,為金梁古溫所無。前不久媒體報道,中國的玄幻網(wǎng)絡小說被譯成英文,在國外刊出,并擁有了一批忠實擁躉。美國小伙凱文·卡扎德讀了半年中國網(wǎng)絡小說后,成功地戒掉了毒癮。凱文·卡扎德所閱讀的玄幻小說,正是由黃易首創(chuàng)。按照騰訊閱文集團的CEO吳文輝的說法,《尋秦記》、《大唐雙龍傳》、《大劍師傳奇》、《破碎虛空》、《星際浪子》是網(wǎng)絡類型小說的基石和起點。起點中文網(wǎng)當紅的寫手唐家三少、天蠶土豆、貓膩等,都表示黃易影響和啟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
經(jīng)歷:從繪畫到寫作
黃易原名黃祖強。小時候,他跟著外公看武俠小說,從中得到了從學校和現(xiàn)實中無法獲取的樂趣,因此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外公去世后,他從書店租書,閱讀了金庸、古龍和司馬翎的小說。他追讀了古龍的《浣花洗劍錄》,對于司馬翎小說中對人性的刻畫,對內(nèi)心的念頭和欲望的描寫印象深刻。
黃易喜歡繪畫,他下過苦功,深深享受繪畫的苦與樂。畢業(yè)于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專攻中國傳統(tǒng)繪畫,曾獲“翁靈宇藝術獎”。剛畢業(yè)的時候,香港經(jīng)濟很差,他在一所中學教了一年半的書,教美術和英文,之后還做了教務主任。其后,他到香港藝術館工作了10年,并擔任了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負責推廣當?shù)厮囆g和東西文化交流。
黃易的老師丁衍庸,在生時受盡排擠和漠視,他卻笑罵由人,自強不息,1978年12月23日病逝。辭世后25年,才由臺灣歷史博物館為他舉行首個大規(guī)模的回顧展。但他作品的生命力盡現(xiàn)在市場上,他的一幅油畫以高價港幣七百萬成交,顯示出鑒藏家們的擁戴和肯定。作為香港藝術殿堂的香港藝術館,也于充滿敵意的掌權者退下后,為他舉行三十周年回顧展,媒體和大眾的反應熱烈,廣州藝術博物院2009年更再接再厲舉辦他的大型展覽??吹剿睦蠋煻⊙苡乖谖绾笮∷挥X醒來寫下的《午覺冊》,黃易憣然醒悟到自己永遠不能做到像他那樣的藝術家。在黃易看來,丁衍庸是天才,而自己則不是。所以,最終他走上不同的路。
上世紀80年代后期,金庸、梁羽生不再創(chuàng)作新作,古龍離世。武俠小說雖不缺創(chuàng)作者,但珠玉在前,金庸的創(chuàng)作達到了武俠小說的高峰,其地位不可動搖,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一時出現(xiàn)了原創(chuàng)性的枯竭,新一代作者中缺乏領軍人物。臺灣的張大春認為金庸等于一個黑洞,任何靠近的物體都要化為烏有,連金大師自己也多次表示后來者不成氣候。
但是,黃易并不這么認為。起初,黃易想找《武俠世界》雜志幫自己出書的。但雜志社說掙不了錢。他把小說拿給博益出版社,但是老板說新武俠小說是完全沒市場。連看都沒看,就問他寫科幻小說行不行,黃易就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寫了第一本科幻小說。老板說,“我要用你這本書去挑戰(zhàn)倪匡”。黃易再接再厲,又寫了幾本科幻小說,讓老板有點錢賺。然后,黃易問他,肯不肯出武俠小說。老板不希望失去黃易,所以就出版了《破碎虛空》。結果發(fā)覺,書賣得相當好。接著,黃易寫了一本《荊楚爭雄記》。
黃易深受司馬翎的影響,他認為,司馬翎的成就被低估了,但司馬翎作品真正好的只有三套,《檀車俠影》、《焚香論劍篇》、《劍海鷹揚》。司馬翎‘雜學’豐富,奇門遁甲、佛學道家、陰陽五行、堪輿命理、陣法圖冊、土木建筑、醫(yī)學藥理、東瀛忍術,甚至神秘術數(shù),在他的小說里常有顯現(xiàn)。這一點對黃易的啟發(fā)特別大。
1989年,黃易退隱大嶼山專心創(chuàng)作,他在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上的“胃口”也越來越大,要寫很長的題材,一集一集連續(xù)出版下去,但出版社不肯冒這個風險。于是,他在1991年成立黃易出版社,催稿編輯就是他太太。隱居大嶼山的黃易深居簡出,平時基本上都在家里寫作,《大唐雙龍傳》一口氣寫了五年,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寫書,中午休息會兒,再接著寫。黃易就這么一路寫下來,在他去世之前,玄幻系列和異俠系列仍有出版。
創(chuàng)作:創(chuàng)玄幻小說先河
幾乎同時,溫瑞安開始了他的突變,開創(chuàng)了其“現(xiàn)代派武俠”的寫作,而黃易則另辟蹊徑,開創(chuàng)了玄幻武俠之風,集科幻、武俠、玄學及超自然力量等元素于一爐。《尋秦記》中的項少龍,從當代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秦朝,由此引出一系列故事。這一手法,被眾多的網(wǎng)絡作家沿用至今。
在黃易的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里,情色的描寫限于《覆雨翻云》和《尋秦記》、《大唐雙龍傳》。其后便沒有了。黃易少時追讀武俠小說,吸引他的除武功外就是男女情事的描寫,但傳統(tǒng)武俠在這方面頗為保守,黃易常想,為何不可以把界限推過一點。在香港這個中西交匯的國際城市成長,加上學過藝術,黃易的思想很開放,壓根不認為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對男女情事有更深入的描述算是一回事。盡管如此,黃易的情色描寫仍然很克制,他也知道什么叫適可而止。
由《覆雨翻云》到《尋秦記》大約是5年時間,可說是黃易的情色實驗期,他希望小說更開放和真實。黃易坦言,自己從來不是個在創(chuàng)作上守規(guī)矩的人,雖清楚留在界限內(nèi)的安全性,但偏愛冒點險,完成少年時的一個想法。從《大唐雙龍傳》開始,黃易的心態(tài)改變,又不想重復自己,因而踏進另一創(chuàng)作階段。對于情色,“現(xiàn)在要寫也沒法寫出來,心態(tài)改變了?!?/p>
作為后金庸時代的武俠小說代表,黃易崛起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風行于90年代到新世紀之后。其代表作包括《尋秦記》、《大唐雙龍傳》、《覆雨翻云》、《邊荒傳說》等。1994年出版的《尋秦記》及1996年出版的《大唐雙龍傳》,于2001年和2004年被改編成電視劇,并引進到內(nèi)地播放,劇中角色項少龍、寇仲、徐子陵成為了許多觀眾的集體回憶?!陡灿攴啤肥荰VB拍攝的第三部根據(jù)黃易小說改編的武俠劇,以明初朱元璋剛定天下為歷史背景。該劇于2004年北京懷柔取景拍攝,2006年1月6日香港TVB翡翠臺首播。盡管這些電視劇擴大了黃易的知名度和影響,但是他認為,只有《尋秦記》拍得好一點,后來,TVB又要買《邊荒傳說》拍電視劇,但是黃易說暫時不考慮。
與司馬翎一樣,黃易興趣廣泛。他喜歡科幻,讀過倪匡的科幻小說,曾拜師學習星相學。他愛讀各類圖書,對中國傳統(tǒng)的東西特別喜歡,學吹洞簫,學古琴,喜歡風水、道術、手相、佛學道家、陰陽五行、堪輿命理、中醫(yī)醫(yī)理,在他看來,這些東西是過去朝代里的科學。黃易相信,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氣運。例如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都在那時出現(xiàn)。風水、道術其實都是在講氣運。在生活中,黃易深居簡出,與外界聯(lián)絡很少,但他喜歡炒股票。
他提攜后進,曾與大陸的《今古傳奇》雜志合辦黃易武俠文學獎,十幾名獲獎的內(nèi)地武俠小說后輩登門造訪,黃易多方指點;一些作者把自己的作品發(fā)給黃易,他直陳己見。
繪畫對黃易武俠小說最直接的影響,是對景物的描寫,黃易以前主攻的是山水畫?!巴鈳熢旎械眯脑础?,他對大自然確曾下過一番觀察的功夫,有深刻的感情,一直樂此不疲。比如,《大唐雙龍傳》內(nèi)有這樣一段文字:“進入月洞門后,發(fā)覺院落后方有個花園,最妙是有道周回外廊,延伸往園里去,開拓了景深,造成游廊穿行于花園的美景之間,左方還有個荷花池,池心建了座六角小亭,由一道小橋連接到岸上去。月兒出現(xiàn)在右側天際,灑得幽靜的后園銀光閃閃……寇仲仰望園后急折而下的山崖,石罅間頑強生長的老樹盤曲探伸,迎風輕舞,不禁嘆道:‘出道以來,我尚是首次生出避世退隱之心,可知這處的感染力量是多么強大’?!币蚯閷懢?,觸景生情,正是山水畫者的懷抱,黃易要營造的,就是活在一幅畫里的氛圍。
在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中,經(jīng)常有人希望一統(tǒng)江湖。在黃易那里,這一模式變成了一統(tǒng)江山。金庸、梁羽生等人的小說也寫到歷史,但都是作為江湖的背景而存在。在黃易筆下,江湖與天下合一,歷史人物也就完全成了江湖人物。他更想寫的是人,和人類超越自己的可能性。
黃易對自由有著獨特理解,不止于江湖上快意恩仇的率性,而是現(xiàn)代價值所處理的群己關系。其小說主人公追求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在外界的重壓之下,堅守內(nèi)心的信念,在超越目標中體現(xiàn)生命的真正價值,在逆境中奮起,例如,《尋秦記》中的項少龍和《大唐雙龍記》中的寇仲和徐子陵都是如此。
毋庸諱言,黃易的某些作品,也存在著語言粗糙,枝蔓繁瑣等缺點。但是,黃易開創(chuàng)了屬于自己武俠小說流派,僅此一點,也足以在中國通俗文學史上留下一筆。他堅信武俠小說有著旺盛的生命,并以自己的實踐顯示其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