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在“中國印文化大展”上,體驗傳統(tǒng)金石文化

篆刻是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工藝美術品之一,融合了金石技藝和文人精神。

篆刻是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工藝美術品之一,融合了金石技藝和文人精神。由書畫篆刻家韓天衡策劃,上海韓天衡美術館和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在西泠印社、河南印社支持下,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協(xié)辦的“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自2020年12月18日開幕以來,引起了外篆刻界專家學者與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榮獲了2020年度上海市美術館優(yōu)秀展覽項目。4月24日,心心相印展主辦方攜手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等,舉辦圍繞印文化的“印苑雅集”以及學術交流座談。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70%以上的展品為首次公開展出,西泠印社眾多名品首次抵滬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韓天衡先生在開展時介紹:“中國印章出現(xiàn)于殷商時期,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工商往來,無不以印章取信。及至今日,印章在我國以及全世界仍有著廣泛應用。除了實用功能,印章也被賦予了高妙的藝術屬性,先后衍生出先秦、秦、漢、魏晉及唐、宋、元的各式印章,以及明清以來名家輩出、流派紛呈的文人篆刻,形成中國獨有的印章(篆刻)藝術。此次展覽對于博大精深的中國印文化而言,它僅是豹之一斑,但是它對于愛印人乃至廣大觀眾而言,也許是有著一斑窺豹的效應。”

印材多樣

印材多樣


“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以中國印章發(fā)展史為主線,匯集中國歷代璽印與明清以來名家篆刻作品、古璽印譜和篆刻家印譜,以及以“四大國石”為主的名貴印材,展品總數(shù)560件,以上海韓天衡美術館藏品為基礎,匯聚了西泠印社、河南印社、上海韓天衡美術館與海內諸多鑒藏家的珍稀藏品?!疤煜碌谝幻纭蔽縻鲇∩缈唤枵构庞≌?、古印譜多達50件,這也是西泠印社珍貴文物名品,第一次大批量來到上海展出。其中70%以上的展品為首次公開展出,時間跨度近3000年,堪稱一部中國印文化微縮史。

三國曹魏時期的金質官印“關中侯印”

三國曹魏時期的金質官印“關中侯印”


在古璽印與明清名家篆刻展品中,如秦代蛇鈕官印“江胡榦官”,韓天衡美術館的鎮(zhèn)館之寶——三國曹魏時期的金質官印“關中侯印”等,都是中國璽印篆刻史上難得一見的珍品、孤品。

鄧石如刻“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印

鄧石如刻“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印

明代文人篆刻的開山鼻祖文彭“琴罷倚松玩鶴”、何震“聽鸝深處”,清代皖派篆刻宗師鄧石如“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吳熙載的自用四面方竹印,近代金石大師吳昌碩的九方田黃自用印等,均為彪炳印史的典范之作。此外西泠八家與晚清以來篆刻大家均有作品登臺亮相,全景式、系統(tǒng)性地反映了我國從戰(zhàn)國至當代的印章發(fā)展狀況與整體的藝術面貌。

《顧氏集古印譜》

《顧氏集古印譜》


古印譜方面,明代的三部藏之金屋的古璽印原鈐印譜:《顧氏集古印譜》、《范氏集古印譜》、《松談閣印史》,都是少之又少的國家級瑰寶。歷史上艷稱的三堂印譜——晚明張灝的《學山堂印譜》、清初周亮工的《賴古堂印譜》、乾隆間汪啟淑的《飛鴻堂印譜》,也都匯聚一堂,讓觀眾大飽眼福。

《十鐘山房印舉》

《十鐘山房印舉》


另外,在印譜史上最豪橫的皇皇巨著《十鐘山房印舉》,此次不僅展出了陳介祺個人最終集藏七千多方璽印的《十鐘山房印舉》104冊本,也有他最早編輯的28冊版本。更有三百年來印學家一直只聞其名、無緣謀面的海內孤本《孝慈堂印譜》,這本由西泠名家黃易之父黃樹穀輯藏的神秘印譜,也在本次展覽中初次亮相。

在印材部分,展出了以四大國石(福建壽山、浙江青田、浙江昌化、內蒙古巴林)為主的珍貴印石170余方,其中有壽山田黃、汶洋凍、荔枝凍、三彩芙蓉等名貴品種。在此之中,既有清代流傳的印石名品,也有近現(xiàn)代雕鈕大師的精品。

國內印壇名師登堂講座

國內印壇名師登堂講座


在展覽期間,在韓天衡美術館開啟了“中國印文化大講堂”系列講座活動,邀約七位國內印壇名師登堂講座,主題多元,內容豐富。不僅增進了廣大觀眾對篆刻藝術的深入了解,也增強了印學研究者之間的交流。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兼篆刻委員會秘書長、西泠印社理事朱培爾圍繞《篆刻向何處去》這一主題,指出我國印章發(fā)展在經歷秦漢古璽印和文人篆刻兩個階段中,因宋元以來文人士大夫的參與,使篆刻創(chuàng)作實現(xiàn)了從不自覺到自覺投入的根本轉變;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篆刻委員會委員、西泠印社副秘書長兼印學理論研究室主任孫慰祖為觀眾作了《明清文人篆刻的生成與藝術內涵》的講座。他認為文人用印,先有心理需求,再有文人篆刻。其形成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唐宋元時期,文人用印從古璽印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系統(tǒng)。二是元明之間,從文人用印到刻印轉變,形成了早期篆刻家;已八十高壽的著名印學專家、西泠印社理事徐暢先生以《古璽印圖典》為資料基礎,從三方著名的殷墟商璽為起點,探討古璽的起源,并從斷代順序分別介紹了商璽后的西周璽、春秋璽;又按照地域劃分闡述了戰(zhàn)國中秦璽、楚璽、齊璽、燕璽、三晉璽這五大國別古璽的各自特征;還有難得露面的西泠印社理事,著名書法篆刻家余正先生,雖已八十高齡,但他的《談篆刻》講座,吸引了浙江、江蘇、山東、山西、黑龍江等地的近二百位聽眾專門趕到上海前來聆聽。余正先生闡述了如何深入學習篆刻、把握秦漢傳統(tǒng)印風與明清流派印風,分析了各個風格的利弊得失。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印苑雅集吸引大眾參與,文化傳承展現(xiàn)年輕力量

為了使高雅的印文化進一步走向大眾,主辦方攜手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舉辦了一場生動活躍的“印苑雅集”活動。特設大眾體驗區(qū),吸引了眾多篆刻愛好者與觀眾前來參與。在“鐵筆春秋”篆刻觀摩體驗區(qū),來自上海書協(xié)的三位篆刻家,現(xiàn)場展示從起稿、修改、上印、覆寫、初鈐、復改到完稿的印章篆刻過程,指導現(xiàn)場體驗者親自感受篆刻印章的過程。“計白當黑”墨拓觀摩體驗區(qū),由海上善拓者現(xiàn)場介紹、演示、指導捶拓的技法,協(xié)助在場觀眾來完成自己的漢磚捶拓作品?!爸燠E留痕”印泥制作觀摩、印章鈐印體驗區(qū),特邀“耘萍印泥”傳人,現(xiàn)場展示印泥的制作過程,同時邀請篆刻家教授觀眾正確鈐印的要點,打出自己的一方精準、明亮的印蛻?!爸苾猿珊庇∽V裝幀體驗區(qū),古籍善本修復專家現(xiàn)場演示制作線裝書的全過程,包括裁紙、壓平、穿線等步驟,專家還指導體驗者親手制作出獨一無二的帶有自己印記的線裝印譜。在“琳瑯美石”國石摩挲賞玩區(qū),于數(shù)百種綺麗石品中挑出的眾多優(yōu)品,吸引了大量愛石之友?!吧乒だ鳌笨痰吨谱饔^摩區(qū),特邀上海地區(qū)獨具匠心的制刀名家,演示介紹篆刻刀從選材、淬火、切磨到包皮完成的制作過程。而在“見印說印”印學知識問答區(qū),針對展覽中出現(xiàn)或展示的內容設置的五十道印學知識問答題,鼓勵了當場許多觀眾從展出中找尋答案,參與答題,進而了解更多的印學基礎知識。

“印苑雅集”體驗活動

“印苑雅集”體驗活動


“篆刻是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工藝美術品之一,融合了金石技藝和文人精神。此次印文化大展的舉辦,上海工藝美院很多90后甚至00后師生參與進來,”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黨委書記許濤表示,“此次對展品、名家講座乃至大眾體驗活動進行組織籌備、數(shù)字積累和大眾傳播,也是希望看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代際相傳與發(fā)揚光大?!?/p>

韓天衡美術館和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近年來都在求同融異中尋找合作發(fā)展機會。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副院長唐廷強說:“金石藝術可以說是中國所有工藝美術品類中最早登上藝術舞臺的品類,因為它是很小眾的藝術,它的形成和發(fā)展對我們來說還是有點陌生的。作為全國知名的一所以工藝美術技藝傳承為目的的高校,我們希望能和當代的金石大家所帶領的界內精英們一起探討這個題目,對學校以后的專業(yè)建設科研建設都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韫拧瑫r‘納新’,也希望這門極具中國文化的小眾藝術在大家的努力下能夠走入尋常百姓家”。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