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后即夏天。
古往今來,那些屬于“立夏”這一天的書法篆刻,細細讀來,其實各有差異:這一天,八大山人抄東坡文,伊秉綬書聯(lián),吳昌碩刻印,背后的情懷也是各不相同。
朱耷《東坡居士游廬山記》,庚辰立夏
先民在立夏時節(jié),已有惜春之感,會備下薄酒,就著落花,為春天送別,這就是“餞春”之意。立夏是柳絮最多的時候。每當看到柳絮,就會想到《紅樓夢》中寶釵寫的柳絮詞“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笨梢宰x出她的豁達心境。黛玉則不同,看著柳絮想著自己的身世飄零,感傷至極,便寫下“草木也知愁,昭華竟白頭”的句子。言為心聲、字為心畫,一個人的字或詩,本質就是精神長相。
任伯年繪《棕蔭納涼圖》
夏天到了,書法家一個人在書齋里,可以赤膊上陣,可以大汗淋漓。有時不妨關了空調,體驗一下蒲扇的味道更好。有道是,心靜自然涼。曾經見過任伯年所繪《棕陰納涼圖》,吳昌碩坦腹露胸,在芭蕉葉樹下?lián)u蒲扇。
那些屬于“立夏”這一天的書法篆刻作品,細細讀來,其實各有差異。
李瑞清 對聯(lián),乙未立夏
有的是巧合,因為古人基本上每天都會寫字,碰到某個節(jié)氣,那便正好。如果恰好那天有事,或者沒有滿意的作品,那就作罷。李瑞清和馮漢的對聯(lián)可能是一種偶合。李瑞清對聯(lián)集《鄭文公碑》字,當時才29歲,但筆法成熟蒼老,因為抖動過甚,顯得做作??磥恚钊鹎迨怯幸庾非箫L化剝蝕的效果。
馮漢對聯(lián),辛巳立夏
近代廣東鶴山人馮漢的知名度不高,但書法不俗,有自己的想法。金文明顯受黃士陵的影響,結字多為方形,同時多用方折,方圓兼融,動中生靜。最有意思的是落款,堅硬的魏碑筆畫融入了行草筆意,明顯從趙之謙出,但又有不同。無論是碑化行草還是行草化碑,都做出了不易的嘗試。
伊秉綬對聯(lián),壬申立夏
伊秉綬算是專意,因為他喜歡在夏天寫字。現(xiàn)在所發(fā)現(xiàn)的伊秉綬作品,署款有很多是在夏天的。伊的上下聯(lián)中有疊字,各有差異,毫厘生變,大家手筆,豪放不忘精微。伊隸有顏楷筆意,雄壯博大,行書題款通常細致靈秀,學李東陽,反差極大,卻又動靜相宜,極具意味。
丁佛言臨《衡方碑》,乙丑立夏
丁佛言臨《衡方碑》作品接近兩百字,一氣呵成,可見功力。用筆鋪排,注意筆法對于鄧散木影響很大??钭謱懙溃骸安阆壬鬃樱?924)冬以此紙屬書金文,持之數(shù)月,迄無以應,今將赴都,愧無以與故人相見,乃寫衡方數(shù)行,以圖塞責,殆所謂急不暇擇者,未知伯恒其有以恕我否。時乙丑(1925)立夏節(jié),佛言倚裝記。 ”作品是去年冬天應朋友之索請,到第二年立夏才完成所交代的任務。真是寒來暑往!
呂海寰,丙辰立夏
呂海寰臨《蘭亭序》最有意思?!澳捍褐酢边^后,便是初夏時節(jié)??磥?,此件作品與節(jié)氣確實特別對應。言及至此,不僅想到王羲之在暮春時寫下《蘭亭序》,是不是因此而更加愜意呢?也許就是真的?!疤烊撕弦弧庇袝r候說起來很玄,有時并不玄,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最明顯的,對天氣是有預感的,每到陰雨天,關節(jié)酸痛,比天氣預報還要靈光。如果王羲之在夏天或冬天寫《蘭亭序》,也許就不是《蘭亭序》,就算有,也可能是另一種風貌,可能會近似張岱《湖心亭看雪》的那種感慨。
王福庵 臨《季子白盤》,戊子立夏
王福庵 新黃老鶴對聯(lián),甲戌立夏
王福庵在立夏有創(chuàng)作,也有臨《白盤》作品??磥?,他的日課習慣極其強大。換一種說法更貼切,他已經真的上癮了!因為平時寫字刻印極度勤奮,和某個節(jié)氣相逢的頻率很高。
吳昌碩 萊南腐草,己酉立夏
吳昌碩 西蠡,乙酉立夏
吳昌碩 處其厚,庚戌立夏
吳昌碩同樣也極為典型,幾乎每個節(jié)氣都有作品現(xiàn)身??梢院唵螠y算一下,老人家“詩書畫印”四絕,一生書畫作品大大小小難以計數(shù),刻印三千方以上,詩歌存世兩千首左右,一生84歲,成果如此豐沛。綜合衡量,勤奮是可以測算出指標的。
胡小石,辛丑立夏
今年正好是辛丑年。讀到胡小石的作品,落款是“辛丑立夏”,再往前又一個六十年,就是《辛丑條約》。胡小石題跋中點明了其來源,乃出自朱熹和張即之,并評價了張瑞圖書法:“其書勢有二:一用轉而較柔和,一用折而純剛勁”,“二水書能剛而人卻柔,以書致敗”??芍^的論。朱耷所書內容為《東坡居士游廬山記》:“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見,殆應接不暇,遂發(fā)意不欲作詩?!?。時在“庚辰立夏”,此時74歲,人書俱老之境。正當此際,八大書法的空間感處理已經獨具一格。四面留空,字跡密集,尤其刺目的是“何園”印章,比字形大幾倍。八大絲毫不為很多律令所限,我行我素,方能成就個性。
袁枚致西崖手札
袁枚的《所見》詩非常有名:“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惫湃说脑娋?,總會有幾重意境,讓人生出許多想象。他在某個“立夏日”給西崖老人寫了一封信,但在哪一年卻不得而知。如果想知道,還得費些周折,得做一番考據(jù)。這位聲色犬馬的大才子,留下一個待破的“懸案”。
蔡襄《思詠帖》1051年 紙本 縱29.7厘米 橫39.7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初夏
有的作品沒有明說是立夏。這樣的帖讀起來卻更有意味。比如蔡襄的《思詠帖》,“初夏時景清和,愿君侯自壽為佳”。宋皇佑二年十一月,蔡襄自福建仙游出發(fā),應朝廷之召,赴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職。途經杭州,約逗留兩個月后,于次年初夏繼續(xù)北上汴京。臨行之際,給邂逅錢塘的好友馮京留了一封手札,這就是《思詠帖》,也叫《初夏帖》。
趙佶《夏日》詩帖
宋徽宗趙佶有《夏日詩》,讀之感慨:“清和節(jié)后綠枝稠,寂寞黃梅雨乍收”,“池荷成蓋閑相倚,逕草鋪裀色更柔”。
《說文》中解釋:“夏,中國人也?!薄爸袊卸Y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敝袊幕?,大水也稱為夏。古城一帶的漢水,曾經名為夏水,漢口則稱為夏口。自立夏開始,槐香暗度、枇杷滿樹、新麥飄香、青梅煮酒,可以做很多事。想來李清照遇見趙明誠,一定是在青梅初熟的日子,于是寫下了“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句子??萍紟砹丝照{,但也沒有了納涼和拉家常,沒有了螢火。最主要的,是再也寫不出那樣的詩詞,那樣精彩的書法。戈爾的《飛鳥集》中有“生如夏花之絢爛”的句子。夏天里的生命豐富多彩,每一種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說到本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努力尋找自己的位置,在合適的時間做對合適的事情,找對合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