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古儋城外說東坡,載酒堂前野鳥過。往事一場春夢散,獨留名跡未消磨?!边@是一四七三年,時任儋州知州的羅杰維修載酒堂時所作的詩句。載酒堂是蘇軾貶謫儋州期間傳經(jīng)授道的地方。
蘇軾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文氣勢磅礴,瀟灑豪放,為后人津津樂道。我認(rèn)為蘇東坡最大的貢獻(xiàn)不在于詩文,而在于教育。他在載酒堂這所陋室里開課講學(xué),開化了海南這片荒蠻之地,使其“書聲瑯瑯,弦歌四起”,結(jié)束了海南不出仕子的歷史,以致出現(xiàn)后來歷史上特別是明清兩朝人才輩出的局面。
海南在歷史上被稱為“蠻夷之地”,遠(yuǎn)離文明、遠(yuǎn)離文化,在蘇軾謫居海南之前,沒有一個人考上過舉人或進(jìn)士。蘇軾貶謫儋州,福也?禍也?
一○九七年四月,蘇東坡因一首自嘲詩,惹怒了當(dāng)朝宰相張惇,以莫須有的罪名授予蘇東坡瓊州別駕的虛銜,從惠州流放到儋州,并且不得簽書公事。昌化軍使張中敬仰蘇軾的詩文,熱情款待蘇氏父子,并將張中公館旁邊的一所官舍修繕一新,讓蘇氏父子住在里面。所以蘇軾在后來贈給張中的詩中說:“海國此奇士,官居我東鄰?!比欢镁安怀?,湖南提舉董必察訪廣西,聞知此事,即遣使者渡海,罷了張中的官,將蘇軾父子逐出官舍。無家可歸的蘇軾用僅有的一點錢在城南一個椰子林買下一塊地,在當(dāng)?shù)鼐用竦膸椭?,蓋了五間簡陋的房子,以作棲身之所,起名“檳榔庵”。海南當(dāng)?shù)氐臅鷮W(xué)子常來此拜訪神聊,蘇軾為有一個會客的場所,便把其中的一間取命為“載酒堂”。從此,載酒堂便成為東坡以文會友、傳播文化的地方。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蘇軾講授孔孟之道,傳承中原文明的工作室。有了這個場所,儒家文化,華夏文明猶如和煦的春風(fēng)吹遍了儋州。
瓊山府有個學(xué)子姜唐佐,潛心讀書,以求功名??墒?,由于沒有名師指點,也是屢試不第。他得知蘇軾在載酒堂開課講學(xué),于一○九九年九月,攜母前來拜師學(xué)藝,伺奉蘇軾左右達(dá)八月之久。姜唐佐為人忠厚正直,學(xué)習(xí)刻苦用功,頗受蘇軾的器重。蘇軾贊揚他的文章“文氣雄偉磊落,倏忽變化”;言行“氣和而言遒,有中州人士之風(fēng)”。姜唐佐要去廣州應(yīng)試,臨行前,蘇軾在他的扇子上題上兩句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辈⒄f,待你中舉后再續(xù)完吧。姜唐佐果不負(fù)老師的厚望,在一一○二年的鄉(xiāng)試中一舉成名,成為海南第一個舉人,光宗耀祖,衣錦還鄉(xiāng)。姜唐佐沒有忘記老師的栽培,專程去儋州拜謝恩師,而此時蘇軾已獲赦北歸,姜唐佐只好悻悻而歸。
第二年,姜唐佐北上京城參加會試,途經(jīng)河南汝州(今臨池縣)拜會蘇軾之弟蘇轍,方知恩師在北歸后不久就駕鶴西去。姜唐佐聞之悲慟不已,拿出老師的題扇交給蘇轍,蘇轍見亡兄遺作,沉痛片刻,便在扇子上揮毫為亡兄續(xù)詩:“生長茅間有異芳,風(fēng)流稷下古諸姜;適從瓊管魚龍窟,秀出羊城翰墨場;滄海何嘗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錦衣不日千人看,始信東坡眼力長?!?/p>
姜唐佐手捧題扇,熱淚奪眶而出,毅然掉頭回鄉(xiāng),不再追求功名仕途,繼承恩師的遺愿,隱居老家開壇講學(xué),收徒授業(yè),終老一生。蘇軾的另一個學(xué)生符確,資質(zhì)聰穎,沉靜好學(xué),博通經(jīng)史,才識逸群,一一○九年赴京殿試而中進(jìn)士,成為海南歷史上的第一位進(jìn)士。
《瓊臺紀(jì)事錄》載:“宋蘇文公之謫儋耳,講學(xué)時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據(jù)《海南島古代簡史》載,從宋代到清代,海南共有舉人七百六十七人,進(jìn)士九十六人。這不能不歸功于蘇軾對海南教育的巨大貢獻(xiàn)。蘇軾謫居海南三年,對這片土地情深意長,在離開海南時,與當(dāng)?shù)匕傩論]淚惜別,滿懷深情地寫下了《別海南黎民表》:“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yuǎn)游。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yōu)。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文/鄭學(xué)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