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你留意過梵高筆下的柵欄嗎?

今年在法國巴黎,蘇富比拍賣行展出了一幅從未面世的梵高作品,專家判定是梵高于1887年創(chuàng)作的《蒙馬特街景》。

今年在法國巴黎,蘇富比拍賣行展出了一幅從未面世的梵高作品,專家判定是梵高于1887年創(chuàng)作的《蒙馬特街景》。這幅畫作由一個未披露姓名的家族收藏了一個世紀,于3月拍賣出1300萬歐的天價。

此畫見證了梵高創(chuàng)作生涯的重要時期。梵高1886年移居巴黎,入住蒙馬特。在那里,他跟印象派和前衛(wèi)藝術相遇,從此用燦爛明亮的色彩進行創(chuàng)作。

有人說梵高不會畫這樣的柵欄。那么,梵高的柵欄又是什么樣的呢?

《蒙馬特街景》 創(chuàng)作于1887年 私人收藏

《蒙馬特街景》 創(chuàng)作于1887年 私人收藏

梵高的風景畫中并沒有多次出現柵欄。在梵高博物館的館藏中,也許只有《德塞夫勒大道》能和這幅畫遙相呼應。

《德塞夫勒大道》 創(chuàng)作于1887年 現藏于梵高博物館

《德塞夫勒大道》 創(chuàng)作于1887年 現藏于梵高博物館

梵高經常使用旋轉的筆觸,然而他筆下的柵欄居然是豎直的,這個發(fā)現會不會意味著更加膽大的設想?有沒有可能他在后期以旋轉的筆觸占據畫面風景時特地弱化了柵欄的存在?

梵高的柵欄多出現在早期的素描和速寫中。柵欄由橫線和豎線構成,簡單卻不粗獷。在風景占據大部分畫面的情況下,這樣簡略的柵欄既不喧賓奪主,又和整幅畫的氛圍相得益彰。但很顯然,這樣的柵欄與《蒙馬特街景》中的柵欄并不相似。

《有小徑和波拉德柳樹的風景》 創(chuàng)作于1888年 現藏于梵高博物館

《有小徑和波拉德柳樹的風景》 創(chuàng)作于1888年 現藏于梵高博物館


《墻內的麥田》 創(chuàng)作于1890年 現藏于梵高博物館

《墻內的麥田》 創(chuàng)作于1890年 現藏于梵高博物館

梵高筆下的柵欄多為兩種。早期在現實主義畫家米勒的影響下,梵高的速寫也遵循現實的章法,就如相機一般,記錄下柵欄的現實形態(tài)。

而在后期,梵高逐漸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他擅長使用短線條、長短不一的線條和明快的色彩構成豐富的視覺效果。這時候梵高筆下的柵欄不再是完全的寫實,而是用密集的豎線來表示,在筆法上與《蒙馬特街景》中的柵欄有著相似之處。

而在色彩上,梵高顯然對這樣的豎線沒有特意地設置層次,每根線條都仿佛均勻用力,這與“頭重腳輕”的《蒙馬特街景》的線條顯然不是同一種表現形式,但是否有著淵源,梵高的信件中并未提及,只能靠后人的猜想。

《庇護所花園里的臺階》 創(chuàng)作于1889年 現藏于梵高博物館

《庇護所花園里的臺階》 創(chuàng)作于1889年 現藏于梵高博物館

梵高畫有柵欄的風景畫不多,在這一幅里也是弱化了柵欄的存在。梵高在圣雷米畫這幅畫時,可能只有一點點剩余的顏料。他也沒有畫布了, 只是用稀釋的油畫顏料在紙板上畫了這幅精神病院花園的景色。后來,他被允許在院外自由創(chuàng)作。

在這里,他不僅使用了顏料,還使用了彩色墨水,這些墨水已經褪色為棕色。顏料也改變了色彩。這一點在臺階上尤其明顯,那里的紫色調已經變得非常微弱。

這一幅柵欄與《蒙馬特街景》的柵欄在色彩上有相似之處,都是差不多飽和比例的色彩相搭配,都是一樣的豎線條。僅僅憑柵欄來判斷這幅畫,還是有失偏頗的。梵高是一個很多變的畫家。他早期模仿米勒,后期受巴黎印象派與日本浮世繪的影響,發(fā)展出自己的風格。判斷他的畫是否為真不能單單看技法,還要有更多思考與感受。

中國當代畫家吳冠中曾稱梵高為西方夸父,他將梵高奔赴巴黎稱為夸父上路,他要去追趕他的太陽。印象派的畫家總是拼盡全力地想要捕捉光影,而梵高卻好像一心向著太陽。

梵高的柵欄事實上是隨著梵高的改變而改變的。無論是沒有柵欄的都市,還是有著柵欄的鄉(xiāng)野,變的是景,不變的是那顆追求的心。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