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匯聚40年書法研究成果,陳振濂學術著作集出版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書壇涌現(xiàn)出一批非常年輕的學者。時至今日,四十載匆匆而過,當年的年輕學者已經(jīng)成為今天中國書法理論界一面一面的旗幟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書壇涌現(xiàn)出一批非常年輕的學者。時至今日,四十載匆匆而過,當年的年輕學者已經(jīng)成為今天中國書法理論界一面一面的旗幟,他們的研究成果、學術專著、思維創(chuàng)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學子。

陳振濂便是這個群體中的一位,從他1981年浙江美術學院碩士畢業(yè)論文《尚意書風郄視》開始,40年間筆耕不綴,以高等書法教育為原點,進行了書法、篆刻、繪畫、詩詞多方向、跨專業(yè)、橫向縱向的研究,結出了累累碩果。

近日,書法理論學者陳振濂40年學術成果的“陳振濂學術著作集”正式出版,本系列共包含20種書,內容涉及藝術理論研究的詩、書、畫、印各領域,從一個學者藝術家的角度見證了當代書法理論發(fā)展的歷程。陳振濂現(xiàn)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是在新時代書法浪潮中誕生的重要人物,在我國的書法教育、理論和創(chuàng)新方面發(fā)揮了獨特的引領作用。

陳振濂

陳振濂

早在1986年,陳振濂便出版了自己所著的《尚意書風郄視》一書,后續(xù)又接連出版了《空間詩學導論》《書法學綜論》《書法教育學》等著作。但遺憾的是,這些早期出版的作品已經(jīng)隔了幾十年,基本都已絕版,難以為大多數(shù)人所見。本著對歷史負責,還原、尋找已有發(fā)展脈絡的姿態(tài)和“初心”,上海書畫出版社與陳振濂再次合作,決定將他認為最有學術價值的成果重新出版,經(jīng)過重新配圖、錄入、編輯校對、反復磨合商討,最終誕生了這套共20種書的“陳振濂學術著作集”。

這套學術著作集本身已成為一個學術結構,用“先行”“引領”和“創(chuàng)造”三個詞語或可概括其學術研究脈絡。“先行”意味著學者在理論研究上的前瞻意識,能夠在時代背景下進行敏銳洞察與銳意進取,快人一步。在這一關鍵詞下,陳振濂主要進行了美學和史觀兩方面的研究,在美學部分,他提出“要站在書法的土壤上提問題,而不是站在美學的立場上提問題”的主張。作為西方的舶來品,當時學者們研究“書法美學”時總是習慣用西方美學的思維框架作為一個確定的基礎,然后把書法當做它的材料填充進這個框架中。但是陳振濂認為在書法美學研究中,書法才是敘述的主體對象,美學則是論述它的方法武器。因此他提出要打造一個突破美學理論框架的,從書法專業(yè)角度出發(fā)的完整的中國式書法美學體系。這部分就包含了《書法美學》《書法美學與批評十六講》《書法學綜論》這三本書。

而在史觀部分,與市面上流行的以人名和作品的介紹為脈絡的書法史不同,陳振濂以時代為主脈絡,通過對歷史現(xiàn)象和重要事件的考古來研究書法的演變發(fā)展。這部分包含了《線條的世界——中國書法文化史》《民國書法史論》《中國書法發(fā)展史》和《中國書法理論史》這幾部代表性作品。除此之外,“先行”部分還包括了他在研究生時期對宋代“尚意”書風的研究,即《尚意書風郄視》一書,以及他在西泠印社工作時期搜集各種史料撰寫的《西泠印社史研究導論》,后者對西泠印社的重現(xiàn)輝煌更是起了獨特作用。

第二個關鍵詞是“引領”,即開拓知識的新版圖,對后續(xù)研究起到引領作用。中國的日本書法研究是從陳振濂開始的,當其提到自己與日本書法史研究的淵源,他提到一個“先知先覺”的預感。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國門大開,對眾多青年學子來說出國留學甚是時髦。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陳振濂也想通過學習日語來了解書法上除中國以外的另一大端——日本,以便日后能夠推動書法的當代事業(yè)。1985年,他翻譯的《日本書法史》出版,一開風氣之先,此后展開了大量相關研究,并上升為“比較書法學”的學術理論??梢哉f,日本書法史和中日書法比較及近代中日繪畫比較、近代中日文化交流比較,是他學術生涯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不可或缺的領域。代表作有《維新:近代日本藝術觀念的變遷——近代中日藝術史實比較研究》《近代日本繪畫交流史比較研究》等。

陳振濂說:“以往有大批日本書法學者研究中國書法,卻沒有中國學者逆向去研究日本書法史。如碑學的弱勢和篆隸傳統(tǒng)的缺席,是日本書法史的一個發(fā)展特征,那么對照中國清代的碑學復興,我們就不會僅僅視它為一種物質材料的存在,而是一種書法傳統(tǒng)的陰柔、陽剛對比,或工匠鐫刻與文人揮灑之間的對比?!?/p>

此外,“引領”還意味著另辟蹊徑,打破常規(guī)思路,從意想不到的角度開展研究。作為知識涉獵廣泛的藝術大家,陳振濂除在書法領域造詣頗深之外,還在鑒定、篆刻、中國畫、詩詞等不同領域分別展開了針對性研究。比如書畫鑒定自誕生起便始終是經(jīng)驗之學,或稱目驗之學,對高科技依賴很少。但個人的判斷始終缺少公信力,所以關于鑒定方面,陳振濂主張“三位一體”,重視高科技的支撐性作用,作品有《證明的力量——當代中國書畫文物鑒定的觀念與方法研究》;又或者用俄羅斯的批評形式主義方式來解構宋詞本身,再用美學的架構對宋詞流派做完整的分析,寫成《宋詞流派的美學研究》;再有對篆刻史料進行深入而系統(tǒng)整理的《篆刻藝術學通論》,從美學思辨角度對中國畫的形式美進行研究的《中國畫形式美探究》,以及以中國格律詩獨具的空間建筑感為基礎創(chuàng)作的《空間詩學導論》等。陳振濂還通過哲學的立場對詩詞進行大膽嘗試。如運用敷色和白描對詞進行煉字遣辭,通過濃與淡、深與淺進行具體的考察與歸納。陳振濂研究道:“所謂濃與淡,一般可以指兩種現(xiàn)象:一是字面色彩的濃烈與淡恬,二是畫面形象的華麗與素雅。所謂深淺,不外乎就是用詞深奧晦曲與平白如話的差別?!?/p>

第三是“創(chuàng)造”,在近現(xiàn)代各位學者的努力下,書法本身從零到成為一個豐滿的學科就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40年以來書法篆刻最大的改革,就是開始把書法從寫毛筆字的定位轉化成為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定位,讓書法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一個學科。在這個基礎上,陳振濂創(chuàng)作了《書法教育學》,讓書法和寫字的教學拉開距離。又以一種對未來書法發(fā)展的前瞻性視角寫作了《學院派書法創(chuàng)作模式的核心思想體系》《書法創(chuàng)作是什么》等書,鼓勵更多書法學子、書法愛好者能夠在臨摹字帖之后進行自己的書法創(chuàng)作。

陳振濂深耕藝術領域數(shù)十年,從對當代書法現(xiàn)象表示不滿足到對它進行改革,以改革的方式提取出自己的新思路,再用新思路來完成現(xiàn)在這些作品。讀者除了用來學習書法知識之外,還可以從中窺見這個時代的變遷,這個時代書法發(fā)展的軌跡。

陳振濂學術著作集

陳振濂學術著作集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