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是哲學、化學,還是藝術?煉金術卷軸上的幻想圖像

近代以前的歐洲,煉金術是一門變化的科學。中世紀的煉金士尋求靈丹妙藥,以應對公共衛(wèi)生危機(黑死?。辉噲D將普通金屬轉(zhuǎn)化為黃金和白銀,以解決貴金屬短缺的問題,還試圖修復煉金術與欺詐之間的舊有聯(lián)系。

近代以前的歐洲,煉金術是一門變化的科學。中世紀的煉金士尋求靈丹妙藥,以應對公共衛(wèi)生危機(黑死病);試圖將普通金屬轉(zhuǎn)化為黃金和白銀,以解決貴金屬短缺的問題,還試圖修復煉金術與欺詐之間的舊有聯(lián)系。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穿越黑暗之鏡:煉金術和雷普利卷軸 1400-1700”,展示歐洲煉金術士如何在希臘-埃及時期、伊斯蘭世界和中世紀晚期的基礎上建立煉金術的黃金時代。煉金術的圖解亦可以作為實用藝術和古老的哲學傳統(tǒng)展示。

《雷普利卷軸》,1624年

《雷普利卷軸》,1624年

在中世紀的歐洲,煉金術是一門改變的科學。 煉金術士試圖實現(xiàn)非凡的物理轉(zhuǎn)變:無論是將賤金屬轉(zhuǎn)化為金銀,還是創(chuàng)造長生不老藥以延年益壽。 他們將煉金術視為一種實用藝術和哲學傳統(tǒng),并使用寓言語言和晦澀幻想圖像掩飾煉金術的秘密。

《雷普利卷軸》是煉金術標志性手稿,產(chǎn)生于15世紀后期的英國,可能是為王室贊助人制作的,原始出處未知,后歸于英國煉金術士、《煉金術的化合物》(1471年)的作者喬治·雷普利名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新一代讀者試圖破譯卷軸中圖像的含義,并融入新的視角以反映對自然、實驗和英格蘭煉金術的態(tài)度。

目前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藏有《雷普利卷軸》23卷中有兩卷,該手稿在傳播煉金術知識方面發(fā)揮了核心作用。

《雷普利卷軸》,約1590年

《雷普利卷軸》,約1590年

《雷普利卷軸》的設計者應該熟悉各類插圖卷軸的閱讀方式,他沿用了以埃及紙莎草卷軸為代表的古代書籍結(jié)構(gòu),強調(diào)插圖和文本的連續(xù)性?!爸谱髡哂迷⒀孕缘恼Z言和模糊的意象來掩蓋煉金術的秘密,這種晦澀、奇幻的意象在《雷普利卷軸》中達到了頂峰?!闭褂[策展人、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副教授詹妮弗·蘭普林說(Jennifer Rampling)。

展覽名“穿越黑暗之鏡”(來自《新約》), 強調(diào)了透過表層更深入地研究煉金術的重要性;同時,人們必須通過其歷史實踐和寓言意象折射煉金術本身。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是哲學家,還是騙子

大眾想象中,煉金術常常與庸醫(yī)、欺詐聯(lián)系?!凹贌捊鹦g士”甚至作為一種比喻出現(xiàn)在早期諷刺文本中,盡管很少有證據(jù)直接表明煉金術士蓄意欺詐。事實上,煉金術士經(jīng)常在他們自己的著作中使用這個比喻,希望在博學的“哲學家”和無法破譯煉金術文本秘密語言的愚人之間劃清界限。

塞巴斯蒂安·布蘭特(Sebastian Brant,1458-1521)的諷刺作品《愚人船》(Narrenschiff,1494年)中,一幅木刻版畫涉及了布蘭特關于欺詐的描述,他將戴小丑帽的煉金術士(左)與一位奸猾的酒商(右)并列,攻擊了兜售無用知識的假煉金術士。

塞巴斯蒂安·布蘭特,《愚人船》內(nèi)頁

塞巴斯蒂安·布蘭特,《愚人船》內(nèi)頁

煉金術在16、17世紀的英國被廣泛應用,促使劇作家本·瓊森(Ben Jonson)以戲劇做出回應。首演于1610年的《煉金術士》,將煉金術士描繪成騙子(或被愚弄的人)。其實早在兩個多世紀以前,類似的人物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英國首位詩人喬叟(Chaucer)的作品中。瓊森對自己所處時代的“煉金術文學”也了然于胸,他的《煉金術士》劇本引用了幾首與煉金術相關的英國詩,其中就包括喬治·雷普利的《煉金術的復合物》和《致愛德華四世的信》(1471年)。

本·瓊森,《煉金術士》

本·瓊森,《煉金術士》

師徒相承

盡管西方的煉金術可追溯到希臘化時期,但直至12世紀的歐洲仍然是一種新事物,其文本主要來自阿拉伯文本的拉丁語翻譯,從業(yè)者為了確立聲望,將其定位為學問,而非手工藝。 為此他們在歷史中尋找權(quán)威,從希臘-埃及時代的圣人赫爾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希臘神,擁有長著羽翼的涼鞋、魔杖、催眠笛等寶物,煉金術師常貼赫爾墨斯封條在他們的原料上,表示機密不可外泄)到《圣經(jīng)》人物,煉金術作為隱秘的知識,以師徒相承的方式延續(xù)著。

赫爾墨斯也被認為是《煉金術大全》(又名《赫爾墨斯總集》,Hermetic Corpus)的作者,雖然《煉金術大全》實際上是在二、三世紀創(chuàng)作,但赫爾墨斯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摩西的同時代人,這個誤會賦予了所謂的赫爾墨斯著作更大的聲望。其第一章《人類的牧人》(Pimander),便以師徒對話的形式呈現(xiàn)。

1505年,巴黎出版的《人類的牧人》中的一頁。

1505年,巴黎出版的《人類的牧人》中的一頁。

1463年,《煉金術大全》被科西莫·德·美第奇復原,他得到了一份拜占庭手稿,該手稿包含了14部文章,這些文章在同一年被弗洛倫薩人文主義者馬爾西利奧.·費奇諾(Marsilio Ficino)翻譯成了拉丁語版本。1471年,在印刷術的幫助下出版。

假方濟各(Franciscus Epimetheu)之名,《哲學之家》,1582年(巴塞爾)

假方濟各(Franciscus Epimetheu)之名,《哲學之家》,1582年(巴塞爾)

在來自德國的煉金術木刻版畫中,表現(xiàn)了拱頂之下的赫爾墨斯雕像。畫中老人居于寶座,手里拿著一本與隱秘智慧有關的書。這個場景在中世紀的圖像中被多次描繪,他手中的書被重新想象成一本插圖書。

佚名,《瑪麗亞對話Aros》,18世紀,法國

佚名,《瑪麗亞對話Aros》,18世紀,法國

猶太人瑪麗亞是中世紀歐洲煉金術權(quán)威之一,她使用一系列神秘的類比向她的學生Aros傳授煉金術的秘密。到了15世紀,該書被翻譯成中古英語詩歌并復制到《雷普利卷軸》中,18世紀的法文譯本,可能是從英文詩歌轉(zhuǎn)化而來的。

拉丁圣經(jīng),英格蘭,約1260-1270

拉丁圣經(jīng),英格蘭,約1260-1270

煉金術書籍的作者經(jīng)常將成功歸功于上帝的恩典或啟示。在宗教圖像學中,這種智慧可能從天而降,被人類抄錄成卷。在13世紀《圣經(jīng)》的一頁中,發(fā)光的大寫字母顯示使徒保羅端著卷軸坐著,代表他給哥林多人的書信。

哲學家的瓶子

作為一門實用的藝術,煉金術需要燒瓶、熔爐等工具,以及管理復雜化學實驗的技術?!独灼绽磔S》以一個名為“鵜鶘”的玻璃燒瓶展示實踐,燒瓶中繪有蟾蜍溶解成類似血液的液滴。之所以名為“鵜鶘”,是因為鵜鶘用長喙刺穿自己的胸口,以血哺育后代,這讓人想到了宗教的犧牲。

現(xiàn)代復制版,雙鵜鶘燒瓶(“gemissaries”),1981

現(xiàn)代復制版,雙鵜鶘燒瓶(“gemissaries”),1981

在一本15世紀的圖紙中繪有煉金術的設備,左側(cè)是一個封閉的爐子,保證燒瓶保有恒定的熱量。右側(cè)精巧的蒸餾裝置連接到葫蘆形燒瓶,燒瓶也是《雷普利卷軸》所繪的“鵜鶘”款。

假雷蒙·盧勒之名(14 世紀),煉金術圖紙(Codicillus),約 1450-1500 年(意大利北部或德國)

假雷蒙·盧勒之名(14 世紀),煉金術圖紙(Codicillus),約 1450-1500 年(意大利北部或德國)

一個結(jié)構(gòu)良好的熔爐對于長時間保持溫度至關重要。13世紀的《熔爐之書》中對各種熔爐進行了說明,其中有一款的設計類似于《雷普利卷軸》中描述。

13世紀的《熔爐之書》

13世紀的《熔爐之書》

與化學的結(jié)合

《雷普利卷軸》第二卷講述了“賢者之石” (點金石,西方煉金術傳說道具)的制造過程。

賢者之石的神力被煉金術師們描繪得神乎其神,在《煉金術博物館》中有這樣一段話:“人們將點金石稱為賢者之石,這是最古老、最神秘、最不為人知的,是上天的降福,也是道德和神的力量,但對無知者則是隱秘的。”

在煉金術士們的描述中,賢者之石既是太陽和月亮的化學結(jié)合,象征著熱和干、冷和濕的對立原則,也代表身體、靈魂和精神。

將宇宙行星擬人化在各個學科中均很常見,天文學家卡茲維尼(al-Qazwīnī,卒于 1283 年)撰寫的附有插圖的百科全書《創(chuàng)造的奇跡》在伊斯蘭世界被廣泛閱讀。書中,他將行星描繪成人類的形象,比如,閱讀的水星、演奏樂器的金星。

伊斯蘭教歷史上,穆斯林學者對煉金術的效能長期爭論不休。正統(tǒng)的宗教學者大多反對煉金術,而多數(shù)自然學科的學者盡管也不相信一般金屬能變成黃金的說法,卻接受了煉金術的基本觀點,卡茲維尼也曾寫過關于煉金術的文章。

卡茲維尼,《創(chuàng)造的奇跡》,18 世紀

卡茲維尼,《創(chuàng)造的奇跡》,18 世紀

煉金術和冶金學的著作中將行星與物質(zhì)聯(lián)系(金-太陽、銀-月亮、水銀-水星、銅-金星、鐵-火星、錫-木星、鉛-土星)的傳統(tǒng)在意大利畫家貝卡夫米(Domenico Beccafumi,1486-1551)的木刻版畫體現(xiàn)。在土星之神的領導下,人類工人從事著冶金的工作,工人跛足的姿態(tài)暗示了鉛的腐蝕;液態(tài)易揮發(fā)的水銀,被表現(xiàn)為帶翅膀的水星信使。

貝卡夫米,《鐵匠》,約1525-1540

貝卡夫米,《鐵匠》,約1525-1540

哲學之樹

思維導圖是馬略卡島哲學家雷蒙·盧爾(Ramon Llull,1232–1315)邏輯系統(tǒng)的核心裝置。這種裝置被中世紀的阿拉伯占星家用來通過機械手段計算想法。14世紀的煉金術士采用雷蒙·盧爾的圖來表達化學材料和工藝之間的關系,并出現(xiàn)了大量被冠以雷蒙·盧爾名義寫作的文本。盡管歷史上的雷蒙·盧爾不認同金屬嬗變的可能性,但仍然被冠以歐洲煉金術的權(quán)威之名。雖然《雷普利卷軸》沒有使用思維導圖,但其中的一些圖像確實反映了“偽盧爾”的教義。

雷蒙·盧爾,《Ars Brevis》(終極藝術),約1450年(英格蘭)

雷蒙·盧爾,《Ars Brevis》(終極藝術),約1450年(英格蘭)

雷蒙·盧爾的著作在中世紀的歐洲廣為流傳。在一本來自牛津或劍橋的15世紀的雜集中包括了雷蒙·盧爾簡化版的思維導圖(使用不同的阿拉伯字母表示不同的哲學思想。通過結(jié)合與字母和類別相關的數(shù)值,創(chuàng)建了新的洞察和思想)。這份手稿后來歸諾森伯蘭郡伯爵亨利·珀西爵士(1564-1632)所有,他是英國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和煉金術士托馬斯·哈里特的贊助人。

假于雷蒙·盧爾名下,《自然的秘密之書》,約1498年(威尼斯)

假于雷蒙·盧爾名下,《自然的秘密之書》,約1498年(威尼斯)

一份15世紀的手稿保存了一個“盧爾風格”的機械紙盤系統(tǒng),展示了礦物和有機成分是如何通過煉金術結(jié)合在一起的。這部《自然的秘密之書》寫于14世紀下半葉,是現(xiàn)代歐洲早期最有影響力的煉金術專著之一,也是《雷普利卷軸》的重要來源,其中記錄了一種從葡萄酒蒸餾的溶劑,“偽盧爾”將其藥用。

供養(yǎng)人

《雷普利卷軸》的最后一部分讓我們與煉金術師面對面:他們不是莊嚴的哲學家,而是衣著樸素、握著朝圣者的手杖的形象,這也暗示著卷軸作者的形象。在某些版本中,他面對穿著華麗的國王——這可能是卷軸接收者的線索。

盡管煉金術在15世紀的英格蘭是非法的,但煉金術士仍然可以尋求王室的供養(yǎng)。許多英國統(tǒng)治者,包括亨利六世、愛德華四世、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一世也確實頒發(fā)過許可證并贊助了煉金術項目?!独灼绽磔S》常常作為煉金術士送給供養(yǎng)人的禮物,以激起王室對煉金術的好奇。

假于亞里士多德名下,《秘密中的秘密》,約1425-1450年(布列塔尼)

假于亞里士多德名下,《秘密中的秘密》,約1425-1450年(布列塔尼)

在中古法語版本的《秘密的秘密》中,一幅微型畫展示了作者(或譯者)將一本書呈現(xiàn)給法國國王的情景。在這本書中亞里士多德向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就煉金術、王權(quán)統(tǒng)治等話題提供了建議。之所以假借亞里士多德之名,從某種程度上也是貼近王室供養(yǎng)人所好。

約翰·迪伊,《Monas hieroglyphica》,?1564

約翰·迪伊,《Monas hieroglyphica》, 1564

伊麗莎白時代的數(shù)學家和煉金術士約翰·迪伊(John Dee)利用煉金術知識在歐洲多地尋求贊助。他在旅行期間寫的唯一一部關于煉金術的論文《Monas hieroglyphica》,并獻給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在英國,約翰·迪伊與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討論過這本書。后來,在布拉格他把這本著作送給了馬西米蘭的繼任者魯?shù)婪蚨?Rudolf II)。

描繪偉大的工作

《雷普利卷軸》代表了煉金術在圖像上的早期嘗試,設計和印刷進步也給煉金術帶來新的發(fā)展。除了“說明書”式的描述外,17世紀的版畫還表達了藝術與自然、祈禱與實踐、天與地之間更廣泛的關系。這種圖像的進步并非煉金術所獨有的,而是被用于知識的各個層面,以更生動的形式描述宇宙和自然的知識系統(tǒng)。

海因里?!だダ梗℉einrich Khunrath,1560—1605),《圓形劇場的融合》,1609(漢諾威)

海因里希·昆拉斯(Heinrich Khunrath,1560—1605),《圓形劇場的融合》,1609(漢諾威)

物理化學和神圣魔法在代表智慧的圓形劇場融合,這本書的作者是帕拉塞爾醫(yī)生兼煉金術士海因里?!だダ?。書中神圣、超自然和自然領域之間的關系體現(xiàn)在一系列精致的圓形版畫——最著名的是胡拉特(Khunrath)“實驗室”的蝕刻版畫,畫面左側(cè)可見一名煉金術士正在禱告,那是上帝的領域;右側(cè)是一個設備齊全的實驗室,代表了自然王國。

柯歇,《地下世界》,1655 (阿姆斯特丹)

柯歇,《地下世界》,1655 (阿姆斯特丹)

1638 年,耶穌會博學家柯歇(Athanasius Kircher)凝視著維蘇威火山的火山口。數(shù)年后,在《地下世界》中,他設想了一個由熾熱的地下水庫構(gòu)成的網(wǎng)絡,地下水庫為火山爆發(fā)提供了燃料。根據(jù)中世紀的理論,他提出火山熱能形成“硫”和“汞”,通過類似于分餾的過程,再形成不同的金屬和礦物質(zhì)。

羅伯特·弗洛德(1574-1637),《微觀世界史》第1卷,1617年(奧本海姆,德國)

羅伯特·弗洛德(1574-1637),《微觀世界史》第1卷,1617年(奧本海姆,德國)

縱觀《大世界史》和《微觀世界史》兩卷本,醫(yī)生羅伯特·弗洛德用精美的幾何圖來探索大世界(宇宙)和小世界(人類)的對應關系。他的宇宙學借鑒了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和帕拉塞爾蘇斯的著作,并將其設想為宇宙尺度上的化學分離。

羅伯特·弗洛德,《哲學融合》,1638 年(荷蘭)

羅伯特·弗洛德,《哲學融合》,1638 年(荷蘭)

弗洛德還用圓圈表達復雜的形而上學的關系。不同的圓圈代表了上帝、世界等不同的含義,現(xiàn)在看來帶有現(xiàn)代藝術的影子。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煉制黃金是歐洲煉金術的主要目標,現(xiàn)代科學證明煉金術是不可行的,因為金是原子序79的金屬元素,而非化合物。但12世紀以來,西方世界翻譯的阿拉伯和希臘煉金術文獻和與之相伴的大量實驗,卻積累了化學實驗的經(jīng)驗,發(fā)明多種實驗器具,認識許多天然礦物。煉金術的圖像,也同樣具有藝術價值。

展覽將持續(xù)至7月17日,本文編譯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網(wǎng)站。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