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幾乎每個月都有一些網(wǎng)文被改編成影視劇,網(wǎng)文改編的是非一直不少。每月的網(wǎng)文改編觀察,提取當月網(wǎng)文改編中存在的某個共性問題,與大家一起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11月的網(wǎng)文改編觀察將經(jīng)由《風起西州》《樂游原》《寧安如夢》三部古言劇,聚焦古言網(wǎng)文的改編現(xiàn)象。
11月的熒屏頗為熱鬧,現(xiàn)偶古言齊上陣。不只是有“現(xiàn)偶101”,也有“古言101”的《風起西州》《樂游原》與《寧安如夢》。它們分別改編自古言網(wǎng)文《大唐明月》《樂游原》與《坤寧》。
三部古言的海報
言情,自然是以“愛情”為故事的核心與主體。古言與現(xiàn)言的區(qū)別,除了愛情發(fā)生的時代背景的差異外,至關重要的是,故事元素的不同。譬如,宮斗、武俠、仙俠、權謀等元素,一般只出現(xiàn)在古言作品中。所以,古言的面向要更廣一些,改編成影視劇后,觀眾底盤也高于現(xiàn)偶。
新世紀以來,網(wǎng)絡文學蓬勃發(fā)展,網(wǎng)文平臺成為古言創(chuàng)作的主要陣地,尤以晉江文學、紅袖添香、瀟湘書院等最具代表性。古言網(wǎng)文極大拓寬了傳統(tǒng)古言的寬度與廣度,如今我們非常熟悉的穿越、重生、宮斗、宅斗、仙俠、玄幻、女強、女尊、耽美等古言的分支,雖不是古言網(wǎng)文的“原創(chuàng)”,但都是經(jīng)由古言網(wǎng)文發(fā)展壯大、自成體系。
要清晰追溯網(wǎng)絡古言的類型演變,并非易事。雖然網(wǎng)文平臺在某個時間段,某一類型的創(chuàng)作可能會得到更多關注,譬如2004年前后的“穿越熱”,2008年前后的“女尊熱”;但是,某一類型古言劇的火爆,與某一類型古言網(wǎng)文的流行,時間是錯位的。例如清穿劇2011年前后才流行,女尊劇更是2020年的《傳聞中的陳芊芊》才受到更多關注。
由此,我們要考察的是改編自古言網(wǎng)文的古言劇的變化趨勢,探究不同階段流行的古言劇類型。“古言101”能否出爆款,既取決于劇作的“自身努力”,也要考慮到古言劇的“歷史進程”。
古言劇的“歷史進程”
2004年,金子的《夢回大清》讓清穿古言網(wǎng)文一炮而紅,《步步驚心》《獨步天下》等穿越文相繼涌現(xiàn),“穿越”成為古言網(wǎng)文一種長盛不衰的類型。2011年播出的《步步驚心》(改編自桐華創(chuàng)作于2005年的同名小說),帶火的不僅是穿越劇,也真正讓古言網(wǎng)文改編成為古言劇的主要創(chuàng)作路徑。
《步步驚心》海報
2011年是穿越劇的天下,但旋生旋滅,隨即受到政策限制。之后,很多穿越文改編成劇集時,都去掉了穿越設定,比如改編自《11處特工皇妃》的《楚喬傳》、改編自《庶女攻略》的《錦心似玉》。
2011年底播出的《甄嬛傳》(改編自流瀲紫2007年創(chuàng)作的《后宮·甄嬛傳》),讓宮斗劇走向巔峰。宮斗劇很快遭到政策限制。2018年播出的《如懿傳》(改編自流瀲紫出版于2012年的《后宮·如懿傳》),成為宮斗劇的余暉。不久前坎坷播出的《歲歲青蓮》(改編自解語的《熹妃傳》),已經(jīng)刪減得不成模樣。
《甄嬛傳》海報
宮斗固然偃旗息鼓,但大女主之風順利刮起。2011年的《傾世皇妃》(改編自慕容湮兒創(chuàng)作于2008年的同名小說),還有點純粹瑪麗蘇的意味,2015年的《羋月傳》(劇本與小說同期創(chuàng)作)、2016年的《錦繡未央》(改編自秦簡2012年的抄襲文《庶女有毒》)、2017年的《楚喬傳》(改編自瀟湘冬兒2009年創(chuàng)作的《11處特工皇妃》)、2018年的《扶搖》(改編自天下歸元創(chuàng)作于2010年的《扶搖皇后》),保留瑪麗蘇色彩的同時,試著更多凸顯女性的勇氣、智慧和謀略。
《楚喬傳》海報
各種原創(chuàng)和改編的大女主劇狂轟濫炸后,觀眾審美疲勞,哪怕有大牌演員加持的大女主劇,也沒有很好的市場反響,比如2021年章子怡主演的《上陽賦》(改編自寐語者創(chuàng)作于2005年的《帝王業(yè)》)。時過境遷,瑪麗蘇大女主戲已經(jīng)“過時”。
與大女主戲相關的是“雙強”古言劇,男主角不是大女主的陪襯,女主角也不是大男主的附庸,他們旗鼓相當、并駕齊驅。雙強作品往往涉及歷史、權謀、武俠等元素,最終走向基本是男女主角攜手為創(chuàng)造一個太平盛世而努力。
2017年的《孤芳不自賞》(改編自風弄創(chuàng)作于2011年的同名小說),因摳圖備受詬病。之后的《風起霓裳》(改編自藍云舒創(chuàng)作于2011年的《大唐明月》)、《有翡》(改編自Priest創(chuàng)作于2015年的《有匪》)、《且試天下》(改編自傾泠月創(chuàng)作于2004年的同名小說)、《長風渡》(改編自墨書白創(chuàng)作于2019年的《嫁紈绔》)等雙強劇,均未能真正引領一時風潮。
《孤芳不自賞》海報
重新說回2015年。2015年除了發(fā)力的大女主戲,《花千骨》(改編自Fresh果果創(chuàng)作于2008年的同名小說)的爆紅,讓仙俠劇成為長盛不衰的古言類型。
《花千骨》海報
相較于一般的古言題材,仙俠劇的創(chuàng)作自由度更大、想象力更為澎湃。比如主人公的身份可以是人是仙是魔是妖,配置多樣;愛情的時空背景可以N生N世,愛或虐都進一步加碼;仙俠劇對于服化道、特效水平的要求也更高,可以給觀眾帶來視覺盛宴……
所以,幾乎年年都有爆款或熱播仙俠劇。2017年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改編自唐七創(chuàng)作于2008年的同名小說),2018年有《香蜜沉沉燼如霜》(改編自電線創(chuàng)作于2008年的同名小說),2020年有《琉璃》(改編自十四郎創(chuàng)作于2008年的《琉璃美人煞》),2022年有《與君初相識》(改編自九鷺非香創(chuàng)作于2019年的《馭鮫記》)、《沉香如屑》(改編自蘇寞創(chuàng)作于2009年的同名小說)、《蒼蘭訣》(改編自九鷺非香創(chuàng)作于2014年的《魔尊》),2023年有《長月燼明》(改編自藤蘿為枝創(chuàng)作于2020年的《黑月光拿穩(wěn)BE劇本》)……
2018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改編自關心則亂創(chuàng)作于2010年的同名小說),弱化了大女主戲的瑪麗蘇色彩,凸顯宅斗元素,又保留原著種田文的細水長流,讓它成為一部長尾效應非常亮眼的劇集。2021年的《錦心似玉》(改編自吱吱創(chuàng)作于2010年的《庶女攻略》),宅斗部分的可看性依然不差。
《知否》海報
2022年的《卿卿日?!罚ǜ木幾远嗄灸径鄤?chuàng)作于2013年的《清穿日?!罚┡c2023年的《田耕紀》(改編自弱顏創(chuàng)作于2012年的《重生小地主》),讓種田劇更多走進觀眾視野。種田劇里可以有躬耕日常,有小確幸的生活,也可以有雞飛狗跳的宅斗……它們最終都是為了完成一種“普通的生活”。
《田耕紀》海報
2019年的耽美劇《陳情令》(改編自墨香銅臭創(chuàng)作于2015年的《魔道祖師》),如流星般綻放璀璨光芒,這一類型隨著《山河令》(改編自priest創(chuàng)作于2010年的《天涯客》)風波,迅速消失。一系列改編自熱門IP的耽美劇胎死腹中。
《陳情令》海報
2020年的《傳聞中的陳芊芊》、2022年的《贅婿》(原小說與女尊無關)的部分情節(jié),讓女尊劇引起關注。這一類型劇并未成氣候,與女尊文昔日的蔚為壯觀不成正比。
到了2023年,熱門古言除了仙俠類別的《長月燼明》之外,“一女多男”“買股”形式的《長相思》(改編自桐華出版于2013年的同名小說,非網(wǎng)絡小說)、《為有暗香來》(改編自七月荔枝灣創(chuàng)作于2019年的《洗鉛華》)、《寧安如夢》(改編自時鏡創(chuàng)作于2019年的《坤寧》)都受到不少關注,《為有暗香來》《寧安如夢》均涉及“惡毒女重生”的創(chuàng)作概念,具有一定的新穎度。
《為有暗香來》海報
至此,我們可以大致厘清改編自古言網(wǎng)文的古言劇的變遷之旅:穿越劇——宮斗劇——大女主劇——仙俠劇——宅斗劇——耽美劇——種田劇——重生劇。一部古言劇能否出圈,除了劇作的“自身努力”,也取決于它是否踩中古言劇的“歷史進程”。
或不夠努力,或沒抓住趨勢
時下的“古言101”,總體表現(xiàn)不容樂觀,或口碑平庸,或熱度平庸。究其根本,要么自身質感不行,要么質感差強人意,類型上卻沒有踩在流行的點上。
《風起西州》改編自藍云舒的歷史言情小說《大唐明月》,小說的文學質感不俗,歷史底蘊深厚,但經(jīng)過面目全非的“魔改”后,《風起霓裳》《風起西州》均俗不可耐。2021年播出的《風起霓裳》豆瓣評分只有4分,但劇集上星播出時收視率不錯,制作方更是“信心十足”地制作了續(xù)集。
《風起霓裳》口碑慘淡
《風起西州》接續(xù)《風起霓裳》的故事,琉璃(古力娜扎 飾)和裴行儉(許魏洲 飾)婚后一起琴瑟和鳴,夫唱婦隨,共同應對生活各種危機。
從古言類型上說,《風起西州》屬于雙強古言劇,這一直是一種極難爆的古言類型,迄今還沒有哪一部爆款古言是嚴格意義上的雙強劇。為何難爆?一方面,無論是男頻的大男主還是女頻的大女主,主人公都會有一個“由弱到強”的爽燃過程,這構成戲劇吸引力,也能讓目標觀眾獲得代入感;但“雙強”模式中,兩個主人公的起點很高,他們的成長空間已經(jīng)非常逼仄。
另一方面,雙強古言的劇情主線是“雙強”如何跨越阻礙,攜手共進去完成拯救天下等大事,很容易變成“主旋律古裝劇”,這是網(wǎng)文被主流“收編”的一種形態(tài),流失了網(wǎng)文的草根性、邊緣性和批判性……
《風起西州》一上來,琉璃和裴行儉已經(jīng)成婚,夫妻倆相互信任、情深意切,劇情的沖突主要來自夫妻倆如何攜手對抗各種栽贓陷害,譬如一開始是“宮斗”“宅斗”,接著是權謀,比如裴行儉被害,琉璃怎么去拯救他云云。
裴行儉(許魏洲 飾)與琉璃(古力娜扎 飾)
這部劇網(wǎng)播效果很差,云合評級只有A級。它既不是當下古言流行款,也著實拍得平庸。無論是宮斗還是權謀,大抵都是“過家家”水平,很容易看懂,一細究就露餡。這是一部創(chuàng)作思維、表現(xiàn)手法都很陳舊的作品。
一樣錯過古言劇“歷史進程”的,還有《樂游原》。
《樂游原》是匪我思存的最近作品,今年5月份在微信讀書連載(至今下冊仍在連載中),實體書幾乎同時預售發(fā)行。所以,小說自身的粉絲量自然比不上那些知名的網(wǎng)文大IP。但匪我思存自身就是大IP,加之演員陣容不錯,劇集一開播還是獲得不小的關注度。
《樂游原》也是一部雙強古言。其講述的是,朝堂動蕩皇權旁落的時代背景下,鎮(zhèn)守邊關的皇孫李嶷(許凱 飾)肩負重任,與隱藏真實身份的將軍獨女崔琳(景甜 飾)各領一軍卷入紛爭,棋逢對手的兩人在數(shù)次交鋒中,上演了一場江山為聘、共赴樂游原的古裝浪漫愛情故事。
在“古言101”里,《樂游原》質感合格以上。匪我思存自己擔任編劇,故事較為順暢;女性角色的人設都頗為討喜,尤其是女主人公崔琳心思縝密、智勇雙全、能文能武,是一個不流于口號式的人物;畫面清麗、鏡頭語言正常、置景講究、武俠戲份有設計……
崔琳(景甜 飾)
只是,就算匪我思存非常賣力地宣傳——最近的話題點是,《東宮》的李承鄞是李嶷的重孫;《樂游原》的播出效果還是低于預期,有效播放量排名在前三名之外(次于《安寧如夢》《以愛為營》《無所畏懼》等)。
匪我思存在微博上率先揭曉小說的結局,“李承鄞”是亮點。
從劇作的“自身努力”來看,《樂游原》努力了,但短板依然存在。這是一部格局較大的作品,緊緊圍繞亂世中對家國天下的守護展開,涉及比較多的權謀戲份。這并非匪我思存所長,寫得中規(guī)中矩,看得下去,卻也與那類傳統(tǒng)的權謀戲有深度上的差距。譬如男女主角各自的軍隊在城下激烈地“假打”,以蒙蔽在城墻之上觀戰(zhàn)的第三方,竟然還蒙騙成功了……這類情節(jié)真是經(jīng)不起推敲。
城池下的人假打,竟然成功蒙蔽城池上的人
匪我思存在微博上解釋“雙強”的創(chuàng)作動因:“一個雖然出身皇家,但其實赤手空拳,什么都沒有,全靠自己拼命才有一席之地。而另一個在古代,是注定因為性別永遠無法走到幕前去實現(xiàn)自己人生理想的人,也是全靠自己的能力,在軍中是特殊的存在。所以這就是人生吧,時時刻刻都在背水一戰(zhàn),不論是什么開局,不論手里有什么樣的牌,不論敵人是誰如何兇殘,那么就戰(zhàn)吧!沒有退路,唯有自己的本事,可以一決高下!”
很遺憾,從古言劇的“歷史進程”看,雙強劇的概念很好,效果著實一般。李嶷和崔琳一出場,就都有勇有謀,人物成長的爽感頗為稀?。恢魅斯_實有各自的人生阻礙,譬如李嶷雖是皇孫卻不受重視,崔琳只能女扮男裝實現(xiàn)將軍的抱負,但他們手中拿到的牌不僅超越時代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也超越了當下絕大多數(shù)觀眾,觀眾的代入感和共鳴感并不那么強烈;因為主人公的“雙強”設定,他們價值觀上沒有根本性的沖突(都是心懷天下之人),不易形成極致的虐感……
其結果是,《樂游原》雖然很認真,但至今缺乏一個足夠強有力的戲劇吸引力,步入很多雙強作品后塵——類型模糊。說是大男主或大女主吧,成長空間有限;說是權謀吧,段位不夠;說是虐戀吧,正確的價值觀大于情感……
姍姍來遲“開虐”(因為誤會),此時劇情已經(jīng)是14集結尾了
放心,第17集就又和好了
《寧安如夢》不是口碑最好的一部,卻是“古言101”熱度最高的一部。有效播放數(shù)據(jù)遙遙領先,熱度大有希望破萬,評級是無爭議的S+。
《寧安如夢》改編自時鏡的小說《坤寧》,講述的是頻頻作惡的皇后姜雪寧,遭遇宮變、被逼自殺,卻意外重生,她決定在第二世“改邪歸正”,規(guī)避上一世的劫難,改寫人生結局。
姜雪寧(白鹿 飾)含悔自刎
這部網(wǎng)文2019年開始連載,熱度很高,趁熱打鐵推進影視改編,影視化后可謂萬眾矚目,播出平臺的預約人數(shù)達到700多萬。空降播出后,熱度與爭議齊飛。張凌赫的怪異妝容和演技、導演的奇葩運鏡,讓人無力吐槽;對于未看過小說的觀眾而言,開篇幾集的劇情或顯得凌亂,讓非原著粉覺得莫名其妙。這種默認觀眾都看過小說、無法通過劇情讓觀眾了解人物的改編模式,是傲慢也是改編能力的不足。
化妝師是跟演員有仇嗎?
但粉絲有時一句話就能噎到我們:罵吧,《寧安如夢》的熱度就是高。
《寧安如夢》確實踩在了古言劇的“歷史進程”,抓住了流行的趨勢。雖然穿越/重生是老梗了,但10年前它是在政策限制下偃旗息鼓,并不代表這一類型沒有生命力。穿越/重生自帶一種強大的爽感:主人公帶著“過去的信息”,在已知的情境中開掛。穿越往往是穿越到某個與己無關的年代,重生則是人生的重來一次,契合了很多人內心中“重來”的隱秘欲望,將爽感放大到極致。
《寧安如夢》的劇情逐漸明晰,爽感有增無減,只要跟著姜雪寧“開掛”就行。前世是“惡毒女”,這一世姜雪寧要做個好人,前世忠義世家燕家被害,這一世姜雪寧要保護忠良……主體劇情就是她在“懲惡揚善”“扭轉乾坤”。惡毒之人根本不是姜雪寧的對手,也就產(chǎn)生了碾壓的爽感。
姜雪寧利用上一世的信息,做出自我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姜雪寧希望改變上一世感情上的遺憾結局
以前的大女主戲,大女主身旁都有幾個優(yōu)秀男性追隨,但男性角色的主配之分很清楚;而今流行的是“買股”模式的“一女多男”,女主角有多個追求者,但追求者各有特色、有時戲份也差不多,觀眾可以“買股”下注,誰是官配,或者哪一組CP最迷人。
《長相思》《為有暗香來》的CP混戰(zhàn)引起廣泛討論,《寧安如夢》亦然,是瘋批腹黑男謝危,是一身風骨的張遮(他是否也是重生,亦是劇情的懸疑點),還是少年俠氣的燕臨?觀眾一糾結,熱度自然來。
謝危(上),張遮(中),燕臨(下)
只是,如果一部古言劇因為踩在“歷史進程”上就無往不利,也令人擔憂。創(chuàng)作者都忙著跟風,一個新的類型很容易就進入衰退期。說到底,流行不是跟風跟出來的,劇作自身的質量夠硬,完全有能力跨越“歷史周期”,甚至開辟新的流行周期。
回顧古言歷程中那些標志性的作品,既踩中“歷史進程”、擊中了時代的情緒,也離不開“自身努力”——劇本、視聽、表演等層面上均衡的質感,才能實現(xiàn)口碑與熱度雙豐收。當下的“古言101”,要么只具其一,要么二者皆無,要么沒熱度,要么無口碑,多少讓人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