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jié)目中心推出了一檔藝術分享類節(jié)目——《我的藝術清單》,由朱迅擔任主持。最近,人文社推出《我的藝術清單》同名圖書,并于最近舉辦新書發(fā)布會。
《我的藝術清單》全書由42位活躍在各個領域、具有引領性的時代人物作為藝術清單發(fā)布人,他們或是作家、或是企業(yè)家、或是藝術家、或是教育家,有王蒙、朱永新、馮驥才、高銘暄、李谷一、鄧亞萍、郎朗、王珮瑜、董明珠、中國航天人等等,他們分別講述了給自己的人生帶來重大影響的藝術作品。
書中,音樂家、藝術家們談了藝術作品對自己的影響,如郎朗談莫奈的作品《睡蓮》:“我們不能被一種藝術捆綁,我們一定要張開雙臂去擁抱各類的藝術”;靳尚誼談油畫《夜巡》:“第一次真正站在倫勃朗畫作前面的時候,我能夠體會到他作品中震撼人心的力量。那種很微妙的情感只有站在原作前面,我才能夠體會得到”。
倫勃朗《夜巡》
作家也超脫于時間,與更遠的作品際會。李敬澤談《紅樓夢》:“我們的生活不可能事事順心,每個人都要面對人生的挫折。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畫面,能感到中國古人處理不如意的人生情景時深沉廣大的意境——月亮照耀著世間,人們承受著不如意,但我們仍然在作詩”;梁曉聲談《悲慘世界》:“為我?guī)砩羁逃绊?,不管在什么樣的時代,不管外界的情況怎樣,我都會向自己強調,作家的眼睛一定要看到人性閃耀的溫度和微光,并且把它記錄下來?!?/p>
《我的藝術清單》可以看做是一本寫給大家的藝術通識課。
李敬澤在新書發(fā)布會上回憶了他在節(jié)目中分享的藝術清單——文學經典《紅樓夢》:“《紅樓夢》是我的生命之書,影響我至深,我從很小就開始讀了。我在母親上班的時候偷著從枕頭底下把《紅樓夢》掏出來,五六歲的我能看得懂什么呢?但我還真看了一下午。我覺得那就是自己把自己照亮了,從此你永遠會說,從那開始,你對那些無論是文字也好,還是文學也好,展現給我們的那個陌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懷有好奇,這個好奇帶領著我們往前走。”
活動現場
藝術與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在談到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與藝術為伴時,怎么樣更好地走進文學、走進藝術時李敬澤談到,“我們是一個行走者,我們是在閱讀中保持自己心靈的敏感和銳度,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觸發(fā)一些東西。人生就是一種修行,就是一種自我的成長。”
梁曉聲關注到,朱迅采訪了一些科學家、院士談到他們少年時讀過的文學書籍,跟他自己曾經讀過的書有相當一部分是重合的,“你會看到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確實對幾代人都有影響?!绷簳月曊劦?。
在發(fā)布會現場,朱迅作為《我的藝術清單》的節(jié)目主持人及圖書主編談道,“這四年是我職業(yè)生涯中或者說我生命當中最幸福的四年,許倬云先生說人需要往內求,需要有安頓自己內心的本事,也就是曉聲老師老說的自洽,人需要跟自己自洽,這四年我跟自己和解了,我從來沒有過這么豐盈、這么自由、這么自在過?!?/p>
《我的藝術清單》也是給孩子普及藝術素養(yǎng)的教育讀本。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時是孩子一種緩解情緒的方式,是給孩子在今后漫長的人生歷程中提供一枚“藝術的緩釋膠囊”。
經典的藝術作品就像是精神的緩釋膠囊,像是經過時間的淘洗,經過千淘萬漉的珍珠,在孩子們的成長中緩慢的釋放能量,提供著向前走的能量。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在節(jié)目中談到《紅樓夢》的時候,就特別提醒說要學會在《紅樓夢》里鑒賞熱鬧、領會安靜。他分析賈府中秋夜宴這場戲時,留意到黛玉和史湘云,躲熱鬧走到了凸碧堂,連詩對句述說自己的如意和不如意。他感慨:這是極富人生況味的畫面,人生除了熱鬧處,還有寧靜處和冷靜處。我們的生活不可能事事順心,每個人都要面對人生的挫折。
在活動現場,馮雙白談到了同一個藝術作品不同藝術表現形式之間能夠相互啟發(fā),“大家的分享讓我們回到一種真正能夠見自我的狀態(tài),只有讀足夠多的書,提高了理解力,才會知道天地萬物之間有那么多的聯系,才可能回到有一點人生的體悟,去見眾生。”
馮雙白還提到:整理藝術清單的過程,其實是建設精神家園的過程,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我們知道自己生命的原點可能是你誕生的故鄉(xiāng),但是精神的家園在哪里,這是要永遠去尋找的地方。
朱迅在活動現場也分享了她的藝術清單——芭蕾舞《天鵝湖》,“我第一次接觸《天鵝湖》的時候就是五歲,那時候俄羅斯芭蕾舞團來北京演出,一票難求,但是我媽媽用半個月的工資買了兩張票,我和她去看《天鵝湖》,半個月的工資,這對一個工薪家庭來說是很不容易的,然后我還睡著了,因為我才五歲,所以媽媽沒有叫醒我,但是在最后,黑天鵝和白天鵝翩翩起舞的那一刻,聽到那個足尖觸到地板的聲音,我醒了。我記得特別清楚,雖然那一年我才五歲,但是睜開的那一眼,面前是絕美的畫面,這在一個孩子心中埋下的一顆小小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