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解讀披頭士歌曲背后的故事,重現(xiàn)“披頭士熱”輝煌

如果約翰和喬治不將他們的日記、信件和工作筆記公之于眾,保羅和林戈也不坐在麥克風(fēng)前,分享記憶中有關(guān)披頭士錄制的二百零八首歌的點點滴滴,關(guān)于這一主題的權(quán)威書籍也就無從寫起了。

本文摘自《披頭士:歌曲背后的故事1962—1970》,【英】史蒂夫·特納 著,吳楊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年4月

解讀披頭士歌曲背后的故事,重現(xiàn)“披頭士熱”輝煌

圖源于網(wǎng)絡(luò)

本書講述了披頭士歌曲背后的故事,我將其定義為由披頭士樂隊親自創(chuàng)作和錄制歌曲背后的故事。本書研究的是歌曲的創(chuàng)作手法、創(chuàng)作原因、創(chuàng)作地點及靈感來源。

如上所述,本書既沒有記載披頭士樂隊錄制歌曲的方法,也沒有涉及他們在錄音過程中的具體分工,因為馬克 •拉維生已經(jīng)在《披頭士錄音全集》中闡述得很清楚了。本書也沒有深度剖析披頭士的音樂。如果想了解這方面的知識,請參照威爾弗里德•梅勒斯教授的《諸神的黃昏》(斯戈摩爾出版社, 1973年),或多米尼克•佩德勒的《披頭士歌曲創(chuàng)作的秘密》(精選出版社,2003年)。

伊恩•麥克唐納寫的《頭腦革命》(第四等級出版社, 1994年)也堪稱典范。麥克唐納同本書作者一樣,一首歌一首歌地分析,而且,他對六十年代流行音樂有著無與倫比的洞察力和深入了解。

這也不是一本闡述披頭士“到底在說些什么”的書。盡管我已經(jīng)列出了許多歌曲的概要并提及了我認(rèn)為影響創(chuàng)作立場的心理因素,但是闡釋的任務(wù)還是留給他人來做吧。如果你想知道保羅在說什么,請參照霍華德 •德威特的《保羅•麥卡特尼:從利物浦到“順其自然”》(視野出版社, 1992年)等書,或者,如果你想要了解約翰的思想發(fā)展軌跡,請讀約翰 •羅伯森的《約翰 •列儂的藝術(shù)與音樂》(精選出版社, 1990年),或是大衛(wèi)•斯圖爾特•瑞恩的《約翰•列儂的秘密》(科茲米卡出版社,1982年)。

我只是在試著講述每首歌是怎樣產(chǎn)生的。也許是一個音樂靈感,例如模仿史摩基•羅賓遜①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也許是一個一直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句子,例如激發(fā)約翰創(chuàng)作“穿越宇宙”的那句“憂傷的池水,喜悅的浪花”;又或者是一場事故,例如社交名流塔拉 •布朗尼的去世,促成了歌曲“生命中的一天”中一段的創(chuàng)作。

這些故事主要來自于披頭士自己的講述。 1971年夏天,即《想象》發(fā)行前不久,我有幸見到了約翰,并在位于薩維爾街的蘋果辦公室里對約翰和小野洋子進(jìn)行了采訪。我記得我稱贊他說,在經(jīng)歷了一段緊張的治療后,他所發(fā)行的新歌帶有濃厚的個人風(fēng)格?!拔业母枨恢笔莻€性化的,”他回答說?!啊让?!’是這樣,‘你得藏起你的愛’是這樣,‘我是一個失敗者’亦是如此。我一直是這種風(fēng)格?!敝钡?1992年,我才見到保羅,當(dāng)時我正在幫助琳達(dá)為她的攝影集《琳達(dá)•麥卡特尼的六十年代:一個時代的肖像》撰寫文本。我曾希望保羅會談?wù)勊挠洃?,但是他決定不參與這個項目,而且也無暇一心一意地去做。然而,他確實指出了一些我收集的故事中與事實不符的地方,對此我進(jìn)行了校正。

披頭士們自己做的歌曲評論才是最可信的。從1963年開始制作自己的第一本披頭士剪貼簿至今,我收集了大量發(fā)表的訪談記錄,這些為我提供了廣泛的寫作素材。不全的地方,都在倫敦國家報紙圖書館和國家有聲檔案室中找到了。有七份珍貴的書面材料,我反復(fù)查閱,如果沒有它們,我都不知道如何開始。這七份書面材料按照出版順序,依次是: 1967年 11月 26日發(fā)表在倫敦《觀察者》雜志上的艾倫 •艾爾德里奇對保羅•麥卡特尼的采訪記錄,名為“披頭士邪惡歌集的大師導(dǎo)讀”;亨特•戴維斯 1968年創(chuàng)作的《披頭士》;邁克•亨尼西 1971年 10月 2日發(fā)表于《唱片鏡子》的“列儂: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自然作曲家”(1972年 4月,在《流行唱片目錄》中再版);1971年簡•溫樂編寫的《列儂回憶》;1980年喬治•哈里森寫的《我》;1981年,《花花公子》對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的采訪,以及巴里•邁爾斯在 1997年出版的《保羅•麥卡特尼:許多年后》。另外,還有兩個專門講述歌曲創(chuàng)作的廣播系列節(jié)目: 1989年在英國廣播電臺第一頻道播出的麥克•瑞德的《麥卡特尼眼中的麥卡特尼》,以及在美國發(fā)行的《列儂遺失的磁帶》,這是約翰私人珍藏的樣本錄音,獲得小野洋子的許可后,才首次向聽眾播放。

盡管以上資料提供了詳實的信息,但是我還是不了解故事的全部。許多軼聞早已廣為人知。我想要采訪那些歌曲創(chuàng)作過程中在他們周圍的人,或者歌曲塑造的人物原型。我還想尋找那些給予他們靈感的新聞故事,那些他們從中摘詞擇句的書籍以及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的地方。我甚至想讓依然健在的披頭士成員們大吃一驚,因為我知道他們也不了解凱特先生 ②到底是誰,也不知道激發(fā)“她正要離家”創(chuàng)作靈感的小女孩身上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① 史摩基•羅賓遜( 1940—),美國詩人、制作人、歌手, 6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靈歌音樂家之一。

②此處指披頭士的一首名為“為凱特先生的善行”歌曲中的主人公。

如果約翰和喬治不將他們的日記、信件和工作筆記公之于眾,保羅和林戈也不坐在麥克風(fēng)前,分享記憶中有關(guān)披頭士錄制的二百零八首歌的點點滴滴,關(guān)于這一主題的權(quán)威書籍也就無從寫起了。然而,在可預(yù)見的未來,約翰的材料將繼續(xù)被封存在保險庫里,因為其中許多內(nèi)容涉及到還在世的人,小野洋子認(rèn)為這些資料過于敏感,不能公之于眾。所以說你要是想看健在的披頭士成員能夠講述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的話,那個六集的電視劇《披頭士精選集》以及附帶的所謂披頭士“傳記”,一定會讓你失望的。

這就是編寫這本書的價值所在?;蛟S,它能使我們最近距離地了解披頭士是如何施展創(chuàng)作歌曲的魔法的。

史蒂夫•特納

1998年11月和 2005年 3月,于倫敦

作品簡介

解讀披頭士歌曲背后的故事,重現(xiàn)“披頭士熱”輝煌

《披頭士:歌曲背后的故事1962—1970》,【英】史蒂夫·特納 著,吳楊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年4月

《披頭士:歌曲背后的故事1962—1970》收錄了一百多幅珍貴照片,詳細(xì)記錄了披頭士樂隊1962年到1970年錄制的歌曲以及歌曲背后的故事,展示了披頭士創(chuàng)作的心路歷程。全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從1962年至1966年披頭士初創(chuàng),第二部分是從1967年至1970年披頭士解散。

是誰“年僅17歲”,就讓保羅“心花怒放”?真有埃莉諾•里格比其人嗎?“潘尼巷”在哪里?“露西在綴滿鉆石的天空中”的靈感來自何處?從第一首大熱歌曲“愛我”和第一張專輯《請讓我愉快》開始,特納以一種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了披頭士神話,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引領(lǐng)讀者全方位地了解披頭士親自創(chuàng)作和錄制的每一首歌曲背后的故事。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