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電影人應有擔當,類型片探索不能忽視主流價值表達

中國電影人應從情懷出發(fā),不沉迷于市場,不受制于資本,學會與命運和平相處,懂得和時代共同進步,肩負起引領新時期大眾價值取向和審美品位的使命,創(chuàng)作更多擁有精神感召力和價值引領的精品。

電影人應有擔當,類型片探索不能忽視主流價值表達

電影《大魚海棠》劇照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文藝觀潮】

電影產業(yè)化改革以來,尤其是互聯網崛起后,電影產業(yè)獲得了雄厚資金和多樣化的運營思路,受眾的審美取向也出現了多元化、碎片化、交互性的新趨勢,這些因素內外合力,促使電影藝術的創(chuàng)作思維產生了新變化。在這場劇烈變革中,部分電影人受消費主義、資本邏輯的影響,在類型化的探索中陷入了生硬添加震撼視聽效果、炫酷動作特技,一味用華而不實的商業(yè)元素迎合觀眾的認識誤區(qū)。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有的創(chuàng)作者漸漸放棄了對藝術的堅守,生產出一些回避現實和人生厚重感,脫離真實,甚至缺乏倫理節(jié)制,思想空洞、價值取向模糊的作品,不僅受到業(yè)界詬病和觀眾吐槽,還使電影市場呈現出同質化和輕淺化的不良傾向。中國電影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尤其是國產類型片的探索創(chuàng)新,缺的不是技術和資金,而是一種勇于探尋生命意義的博大情懷和反思時代的批判意識。

電影人應有擔當,類型片探索不能忽視主流價值表達

電影《火鍋英雄》海報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道德底線不容被模糊

電影界所說的“情懷”是指創(chuàng)作者對人、對事的一種情感與責任。具備這種素質的電影作品所呈現的人物命運、故事情節(jié)及思想內涵,都被賦予了一種人文關懷和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然而,在當下的電影市場,“情懷”這個詞雖然屢屢見諸各種宣傳評論之中,卻大多只是哄觀眾掏腰包的包裝營銷手段?!皞吻閼选狈簽E,擁有真情懷的影片鳳毛麟角。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電影創(chuàng)作可從三個方面著手改進。

首先,對善與惡的關注,應該是一切藝術形式亙古不變的主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道德觀念的詮釋,往往伴隨著對善惡話題的辯證討論和對內圣外王理想人格的追求。而西方哲學將追逐善行和快樂的過程定義為善良,把其反面定義為罪惡。關注善惡就要關注踐行善行的過程,善行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需要做出選擇與犧牲,甚至舍棄情感或生命來實現的。電影作為一門當代藝術,不僅要延續(xù)對這一偉大傳統(tǒng)的思考,還應觀察當下善惡內涵和表現形式的變化,呈現人們對待善惡的不同態(tài)度,剖析其所反映的社會心理狀態(tài),給觀眾帶來新的精神啟示和價值引領。

令人遺憾的是,一些創(chuàng)作者在類型突破和形式探索中迷失了方向,出現不分善惡、顛倒是非的情況。在諸如《火鍋英雄》這類以黑色幽默、暴力美學為鮮明特色的犯罪片中,主人公為了江湖恩怨、哥們義氣而罔顧國家法律、社會道德,試圖通過以暴制暴、欺瞞誹謗等不當手段解決問題,卻每每在“主角光環(huán)”的庇佑下化險為夷,不僅沒有受到相應的懲罰,反而贏得褒贊。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中,女主人公椿為了救自己的戀人,不顧整個家族的安危,她的爺爺卻鼓勵她“只要你的心覺得自己是善良的,沒有什么不可以”。這些作品用花樣百出的形式和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模糊善惡界限,混淆是非曲直,易對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產生不良影響。

電影人應有擔當,類型片探索不能忽視主流價值表達

 

電影《烈日灼心》海報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要多展現生活中的美好

電影《一個勺子》中,想幫傻子尋找家人的主人公拉條子一次次被假冒的“家屬”欺騙恐嚇,幾近崩潰,而他的善舉在別人眼中成了唯利是圖的行為……影片將冷漠、自私等人性負面因素直截了當地展現出來,卻不反思其形成原因和改進辦法,加以正面引導,使受眾看后產生負面情緒,甚至出現諸如“人善人愚就永被人欺”等言論,引發(fā)強烈爭議??梢?,關注善惡之后,還應懲惡揚善、加強引導,否則電影就易流于黑暗表達,使人們觀后消極焦慮,甚至懷疑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這不僅會損傷社會大眾對真善美的敏銳體察,更有甚者將妨礙主流價值觀的構建。

人性是復雜的,有善有惡。而關注救贖,關注人的自我審判,弘揚勇于承擔的精神,是當代電影藝術的一大進步。以國產電影《烈日灼心》為例,三個青年因一念之差卷入了一起滅門兇案,從此亡命天涯。七年間,他們活在自責中,生不如死。為了贖罪,他們拼命工作,不娶妻,不交友,合力撫養(yǎng)叫“尾巴”的女童。英國電影《贖罪》對救贖的話題亦做了深刻探討。片中,敏感、情緒化的小姑娘布萊妮為一起強奸案作了偽證,致使家仆的兒子羅賓含冤入獄,失去了到劍橋大學學習的機會。長大后,布萊妮意識到其行為造成的嚴重后果,追悔莫及,決定放棄讀大學的機會,做一名護士。這些電影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認為,真正深刻的救贖并不是死亡,而是日常生活對良知的反復追問和向善的具體行動。這種探索個體罪惡感產生的內外部原因的過程,其實是在探究一種理性存在的可能性,具有引領觀眾反觀自我、審視人生的現實意義。

電影人應有擔當,類型片探索不能忽視主流價值表達

電影《火星救援》海報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未來題材應有擔當

世界電影史上很多經典電影都將關注點放在未來世界和人類命運走向上,把當代的倫理困境置于更廣闊的時空中探討,尤其重視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影響。當代社會,我們借助科技找到了追求美貌、健康的捷徑,高速發(fā)展帶來的巨變在給人類帶來希望和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諸多困惑和焦慮,比如環(huán)境污染、資源消耗等。這些人類共同面臨的話題恰好可以在描摹未來世界的電影中得到回應和反思,進而獲得某種啟示或指引。近年來,《異星覺醒》《火星救援》等片熱映,進一步激發(fā)了觀眾對未來世界的濃厚興趣,開拓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然而,受傳統(tǒng)創(chuàng)作理念的影響,中國電影創(chuàng)作者更多地關注人物在歷史或現時中的行為與思考,很少把目光挪向未知的領域,用光影詮釋藝術家對人類社會前瞻性思考的創(chuàng)作始終處于邊緣地位,近兩年來與觀眾見面的僅有一部《蒸發(fā)太平洋》,這一現象應該引起業(yè)界關注。

藝術的一大魅力在于想象。以未來世界為表現內容的影片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題材,對電影創(chuàng)作實現多樣化發(fā)展,讓觀眾獲得更加豐富的藝術體驗有著積極作用,還能通過藝術家的奇思妙想帶動人們反思現實、啟發(fā)創(chuàng)新、超越時代。過往影片中,諸如夢境記錄儀、植入性記憶、懸浮車等科技成果以及互聯網普及、人工智能興起等社會巨變看似遙遠,如今卻正在或已經變?yōu)楝F實。所以說,影視創(chuàng)作者可以充當技術和思想的“瞭望者”,這一表述也不為過。我們呼吁電影人發(fā)揚擔當精神,創(chuàng)作更多對人類今后生活和行動具有指導或啟示意義的優(yōu)秀作品。

總之,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市場怎樣改變,電影藝術要表現、闡釋和解決的終極課題無外乎善與惡、美與丑、靈與肉、罪與罰等。因此,中國電影人應該從情懷出發(fā),不沉迷于市場,不受制于資本,學會與命運和平相處,懂得和時代共同進步,勇敢肩負起引領新時期大眾價值取向和審美品位的使命,創(chuàng)作更多擁有精神感召力和價值引領的精品,這才是中國電影產業(yè)不斷進步的生存之道。

(作者:李瑩 單位:西安財經學院)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