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6日,由《鯉》主辦的全新文學比賽“伏筆計劃”在北京啟動?!鄂帯分骶帍垚側?、《鯉》的新老作者及其他受邀的文藝創(chuàng)作者、文學評論者、電影人、媒體人參加啟動儀式。
《鯉》新刊分享會現場
2018年,雜志《鯉》《曾推出名為“匿名計劃”的文學比賽,參賽者既包括著名作家,也包括文壇新人,所有人都隱去姓名,以編號的形式參賽,同時公開整個評獎的討論過程。
五年之后,2024年,復刊的《鯉》帶來一項全新形式的文學比賽:“伏筆計劃”。
在文學創(chuàng)作場域逐步收縮的現實之下,新生代文學創(chuàng)作者面臨一系列挑戰(zhàn)。來自現實生活的壓力和發(fā)表出版的困難,令許多文學的火種在短促的燃燒之后漸漸沉寂。
基于這樣的現實,《鯉》推出了全新的文學比賽——“伏筆計劃”,希望借此發(fā)現更多有才華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并支持他們完成自己的作品。各類文學比賽和文學獎評選向來是創(chuàng)作者走進公眾視野的捷徑,但年輕創(chuàng)作者們始終面臨同樣的問題:要想獲得提名,甚至僅僅獲得報名機會,首先需要具備一定的名氣,至少要身處文學評論界的視野之內。很多人由此認為,文學獎是精英主義的體現,與普通創(chuàng)作者無關。
“伏筆計劃”有別于傳統的文學獎項,并不頒發(fā)給已完成書稿和已出版作品,而是將目光投向潛在的寫作者,聚焦于文學的可能性。比賽不對參賽者的既往發(fā)表經歷做任何要求,僅限定參賽稿件為未完成的小說,預計成稿字數10萬以上,且全稿能在2025年4月1日前完成;符合條件的參賽者只需提交不少于3萬字的投稿內容及報名表即可參賽。
“伏筆計劃”力邀數位憑借文字影響這個時代的華語作家與學者,力圖在一年的時間內,促進寫作的發(fā)生,讓更多“伏筆”顯現。
啟動儀式嘉賓合影
《鯉》主編張悅然介紹,“伏筆計劃”的新穎之處在于兩個方面:第一,它呵護“未完成”;第二,它重視“計劃”。
首先,“伏筆計劃”關注“未完成”的作品,關注文學的可能性。在當下,生活的重負壓得人喘不過氣,寫作成為一件奢侈之事,更不用說那些連讀者在哪里都不知道的寫作了。在書店陳列的已出版書籍背后,是大量夭折的作品、塞進抽屜、丟進垃圾桶的書稿。有誰會去在意那些隨之而逝的才華?“伏筆計劃”想做的是呵護它們的成長,幫助它們誕生。充裕的金錢,獨立的房間,或許還有一兩個知己,是最低也是最高的創(chuàng)作條件?!胺P計劃”將盡力為創(chuàng)作者提供以上條件。
此外,“伏筆計劃”強調創(chuàng)作者的“計劃性”,希望這部未完成的作品,無論是長篇小說的節(jié)選章節(jié),還是若干短篇小說,作者對于作品最終完成的面貌,擁有一幅較為清晰的圖景。很多時候人們把寫作當做是一種激情,一種噴發(fā),甚至一種偶得,實際上當代寫作越來越依仗于計劃,尤其是對于具有一定體量的寫作,計劃相當必要。計劃就像圖紙,有了圖紙就有了定力,有了定力才能夠激發(fā)出更多的想象。所以計劃看似是一種理性,其實也是一種向更大的自由出發(fā)的路徑,“伏筆計劃”提倡這種理念,也是呵護另一種“完成”。在這次比賽中,樣章和計劃同樣重要,評委將通過樣章來把握作者語言的功夫和虛構的手感,通過計劃來評判作者的追求和其文學愿景是否符合自己的實際,而樣章和計劃所形成的關系是評獎最重要的標準。
“伏筆計劃”和“匿名計劃”一樣,將隱去作者姓名,只以編號的形式公布優(yōu)勝者。“伏筆計劃”設立3個獲獎名額,每位獲獎者將獲得10萬元人民幣獎金,同時獲得阿那亞金山嶺提供的專屬住房一套,最長居住時限為三個月,居住期間三餐免費,以此協助參賽者完成作品。同時,“伏筆計劃”也設立了最佳完稿獎,預計在2025年4月1日前頒發(fā)給精彩地完成了既定計劃的作品,其作者將獲得5萬元人民幣的獎勵?!胺P計劃”還將扶助這些書稿的出版和宣傳,從而完成一部小說從無到有、再到抵達讀者手中的完整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