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遍山河錦繡”
到“唱享可愛中國”
這里,后浪奔涌,青春磅礴
探尋文化根脈
感受文化互鑒
Z世代唱享江南
華東政法大學(xué)傳播學(xué)院 胡曉瑩
“從此以后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鼻岸螘r間電視劇《繁花》的熱播,使得本就名聞遐邇的排骨年糕更加火熱出圈,再一次掀起人們追憶上海灘生活的高潮。
“味道是一次旅行,它能帶領(lǐng)你前往回憶中原本很熟悉的地方。”“排骨年糕”融合了排骨的濃郁香味和年糕的軟糯酥脆,色澤金黃,醬香濃郁,獨具特色。它是一道以排骨和年糕為主要食材的傳統(tǒng)上海美食,有著豐富的發(fā)展歷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它的最初形態(tài)是由“年糕”和“蠶豆糕”制成的“蠶餅”。后來經(jīng)過改良加入了排骨,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所熟知的排骨年糕,上世紀三十年代,“排骨年糕”更是成為了“上海十大名吃之一”。
圖源:視覺中國、黃浦最上海
排骨年糕大王
圖源:黃浦最上海
排骨年糕種類繁多,上海老字號“鮮得來”被稱為“排骨年糕大王”,他家的排骨年糕最是經(jīng)典美味。1921年,“鮮得來”排骨年糕創(chuàng)始人何世德在原藍維藹路志德行里弄口(現(xiàn)西藏南路177弄口)開設(shè)了一個專門經(jīng)營點心的小攤。起初只是賣一些牛奶、吐司、面包等,顧客大多是附近的中學(xué)師生和企業(yè)職工。由于西點不太符合上海人的傳統(tǒng)口味,何世德就改為經(jīng)營五香排骨年糕和烘魷魚。小吃攤的排骨年糕既實惠又美味,是老一代上海人的兒時記憶,深受大家喜愛。排骨年糕美味至極,食客們流連忘返,人們紛紛用正宗上海話評價道:“味道真是鮮得來!”何世德因此把招牌寫成了“鮮得來”,意為“味鮮美、重道德、生意來”,過往路人看到招牌都駐足朗讀,有人讀“鮮得來”,有人讀“來得鮮”,頗有意思。不久,“鮮得來”的名聲就響徹了上海灘,“排骨年糕”也成了上海灘名聞遐邇的美食。當時還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玩要玩大世界,吃飯要到鮮得來”。
排骨年糕創(chuàng)始人——何世德
圖源:1980年《解放日報》
在1933年《申報》中有這樣一則報道,一對新婚夫婦乘車疾馳至法租界一街口,停車時誤將油門當剎車,連撞了人行道上的兩家排骨年糕攤位。從這則報道中便可窺見當時排骨年糕的盛行?,F(xiàn)在位于云南路老字號美食街的鮮得來店內(nèi),除了慕名而來的游客,仍有許多老上海人,或是夫妻結(jié)伴,或是子孫同行,來到店內(nèi)點上“排骨年糕”,再點幾樣其它上海小食,邊享用美味邊追憶過往,甚是愜意美好。
圖源《繁花》電視劇照
“外面的東西再好吃,總歸跟排骨年糕是不好比的?!薄斗被ā防锿粜〗銓ε殴悄旮獾囊煌樯钭層^眾都記憶深刻。排骨年糕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那就要從它的做法說起。上海人愛吃大排,排骨年糕的做法也極為講究。豬排要選用新鮮的豬肋排,年糕也要選擇優(yōu)質(zhì)的糯米制成的軟糯嫩滑的年糕,這樣制作出來的排骨年糕才能保持最佳的口感和味道。排骨年糕的制作工藝獨特,豬排骨首先要用調(diào)料腌制一段時間,使其充分入味,“上漿”后的排骨必須經(jīng)過兩次高溫油炸,一次定型,一次成熟。接著將年糕切成小段,用油煎至兩面金黃,再淋一勺秘制醬汁即可出鍋。排骨的脆與年糕的糯搭配在一起,二者在味蕾間碰撞出別樣的火花,才是能夠讓《繁花》中汪小姐流連忘返的至尊美味。
此外,要想吃到最正宗的排骨年糕,還有一樣必不可少的“老搭檔”:辣醬油。這個來自英國的調(diào)味品不同于普通的醬油,其味道酸甜微辣,色澤較黑,廣泛用于各種菜肴和美食,更可作為飲料。辣醬油能夠解膩消食、祛濕殺菌,它不僅是排骨年糕的靈魂伴侶,更是煎春卷、煎餛飩等的餐桌cp。
圖源:視覺中國
美食不僅是滿足口腹的饕餮之樂,更是情感交流和記憶儲存的載體。老字號鮮得來有兩位排骨年糕的非遺傳承人徐師傅和王師傅,兩位師兄弟合作了四十多年,互相關(guān)心,相互扶持,每天的“爭吵”也都是因為排骨年糕,他們一“剛”一“柔”,就像“排骨”和“年糕”,因美食相伴在一起,兩人碰撞出友誼與親情的火花,彼此不可分離。
云南路美食一條街,是上海老字號美食的聚集地,它們因上海而生,更是上海的見證。在這些彌漫著煙火氣的窗口里,這些歷久彌新的老字號招牌背后,有著許多關(guān)于美食“黃金搭檔”的傳奇故事。除了鮮得來的排骨和年糕,還有大壺春的生煎與咖喱牛肉湯,小金陵的鹽水鴨與特制醬油,德大的羅宋湯與炸豬排,五芳齋的鮮甜粽子等,它們有的優(yōu)勢互補,有的聯(lián)袂反轉(zhuǎn),有的中西合璧,有的點睛之筆,發(fā)揮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曼妙效果。這些“黃金搭檔”的組合碰撞出的燦爛火花,鎖住了上海人的味蕾,記憶了上海人生活的酸甜苦辣,這是偶然,也是必然。
圖源:視覺中國
青春手記
中國故事,中國表達,Z世代唱享江南之青春手記,我是胡曉瑩,把江南故事講給你聽。
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這里是上海?!吧虾!笔情L江的入??冢侵袊c世界交流的窗口,它的開放包容讓更多的元素在這里交融發(fā)展,讓更多的可能在這里發(fā)生,“排骨”與“年糕”的碰撞,“黃金搭檔”的組合,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明的碰撞,是歷史記憶與現(xiàn)代發(fā)展的交輝,是老一輩上海人與新一代年輕人的重逢,是代際間敢闖敢拼、開放包容精神的傳遞。而它們在一起,便也書寫了“上?!?。
圖源:視覺中國
END
海報設(shè)計 | 黃瓊芬
撰稿 音頻制作 | 胡曉瑩
編輯 | 胡曉瑩、華玉琪
責(zé)編 | 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