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上網方法論:你怎樣上網,就有怎樣的人生

智能手機在本質上依然是一種電話,它們都是能夠實現人與人之間雙向溝通的工具,且這種對話充滿了情緒豐富的語音韻律與溫存。

本文摘自《如何不在網上虛度人生》,[美]肯尼思·戈德史密斯 著,劉暢 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9月

上網方法論:你怎樣上網,就有怎樣的人生

圖片來自網絡

2014 年一個周六的清晨,我在我那沒多少粉絲的 Twitter 上發(fā)布了一門新的課程:“我的新課程——‘如何在互聯網上浪費時間’,即將于下學期開始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開設?!辈⒏缴狭苏n程簡介: “我們在屏幕前度過了人生,而且大部分時候是在浪費時間:瀏覽社交網站、看小貓的視頻、聊天、購物。但是,如果說點擊、發(fā)信息、更新狀態(tài)和四處瀏覽等行為,都是我們創(chuàng)作一部引人入勝而又感情充沛的文學作品的原始素材,那又會如何呢?我們能否利用我們的Facebook 重寫一部自傳?我們能否通過竊取 Twitter 上的內容,來撰寫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說呢?我們能不能將網絡重新構建成一首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歌?這門以我們的筆記本電腦和無線網作為唯一教材的課程,會將重點放在如何將漫無目的的上網行為巧妙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文學創(chuàng)作。這門課會要求學生花三個小時盯著屏幕,其間他們只能通過聊天室、聊天機器人、社交網絡和郵件收發(fā)軟件來相互交流。為了支撐我們的實踐,我們還會通過閱讀一些重要的文獻來探討人類利用無聊和消遣的漫長歷史。這門課規(guī)定學生必須注意力分散,進行多線程操作,并且要在網上毫無目的地肆意瀏覽。

當我過了幾個小時重新去查看這條狀態(tài)的時候,它已經被瘋狂傳播開了,隨之而來的是如下評論:“等等,我想我已經能在這個領域讀博了?!薄斑@門課我肯定能得 A?!痹谖业耐扑屠?,我收到了一份 Vice 雜志的采訪邀請,于是第二天接受了他們的采訪。此后不久,我又在收件箱中看到一封來自《華盛頓郵報》的郵件,他們也邀請我接受采訪,我也去了。在那之后,我每天都會收到無數的采訪邀請,其中不乏一些主流電視節(jié)目,但我都一一拒絕了。當作為消息源頭的我不再提供新的材料時,媒體們便開始炒冷飯,最終結果便是媒體報道媒體。

金句摘錄

1.我們坐在電腦前花的時間,是一段混雜的時間,它反映的是我們的渴望,這與兩眼呆滯地坐在電視機前被灌輸一些我們其實并不感興趣的東西恰恰相反。

2.我們讀的和寫的東西,比過去 30 多年里還要多,只是讀寫的方式與過去不同了。

3.在電子屏幕時代,有人說我們已經失去了全神貫注的能力。但是環(huán)顧四周,我看見的卻是人們的眼睛一刻也離不開他們的電子設備,我從來沒見過比這更集中精力、聚精會神、全情投入的狀態(tài)了。

4.那些說我們注意力不再集中的人,往往也是最擔心電子設備成癮的人,這實在是很諷刺。同樣諷刺的是,我發(fā)現我讀到的大多數關于人們沉迷上網的文章,本身就來自網絡。

5.每當我看見人們使用電子設備時,都會發(fā)現他們在互相溝通:發(fā)信息、聊語音、在線聊天。所以我難免困惑,這怎么就成了“不善交際”了?一段被割裂成許多短句和表情包的對話,仍屬于同一段對話。

6.智能手機在本質上依然是一種電話,它們都是能夠實現人與人之間雙向溝通的工具,且這種對話充滿了情緒豐富的語音韻律與溫存。

7.如果說電子設備對我們有什么改變,那就是它們增強了我們的社交能力。有時候我們會面對面交流,有時候則是通過電子設備,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們將兩者進行了結合。

8.電子設備也許改變了我們,但若是說它們剝奪了我們的人性,那就大錯特錯了。

9.人們都說,互聯網讓我們變得膚淺了。我們只是在瀏覽,而非閱讀。我們已經喪失了沉浸在某件事情當中的能力。這種說法既對也不對。我們會瀏覽和略讀一些特定的內容,但對于另一些內容則會仔細精讀。

10.我想不到有哪個在電腦前工作的人不是緊盯著屏幕且專注于當下的。至于我們的這位發(fā)短信的朋友,用一個科技設備來和愛人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怎么就不能認識到別人的處境呢?

作品簡介

上網方法論:你怎樣上網,就有怎樣的人生

《如何不在網上虛度人生》,[美]肯尼思·戈德史密斯 著,劉暢 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9月

我們平時上網多大程度上是浪費時間,多大程度是在學習、關心社會、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我們真能徹底斷網,逃離社交網絡嗎? 手機把都市人變成一群電子僵尸,是福是禍? 瀏覽記錄就是我們將來的回憶錄嗎?文件歸檔屬于一種現代民間藝術? 不自拍、P圖、發(fā)朋友圈,我還是我嗎?

美國知名概念藝術家戈德史密斯認為:上網絕不是浪費時間,而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在本書中他以跨學科角度、散文式語言進行論證,涉及大眾傳播學、計算機、心理學,以及電影、現代藝術和文學詩歌等領域。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