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二十一世紀的漢字筆談:“對多”上的“偽中國語”

“最近體重增加。危機感。良體重減少方法求?!币陨线@句看似是中文實則為日語的古怪漢字,來自于一個名為“對多”的App。

 “最近體重增加。危機感。良體重減少方法求?!?/p>

以上這句看似是中文實則為日語的古怪漢字,來自于一個名為“對多”的App。有趣的是,這句話雖是日文漢字,但中國人或許也能猜出大概的意思:最近我體重增加了,有些擔心。有什么減肥的好方法嗎?

2024年12月,這款名叫“對多”App悄然在蘋果與安卓的各大應用商店上線。本質上,這就是一個功能單一乃至簡陋的在線論壇。使用者在“對多”上只能投稿發(fā)布簡短的文字信息,連貼圖功能都沒有,更沒有影音視頻內(nèi)容。然而,正是這么一款白開水似的App卻在日本乃至中國的各大社交網(wǎng)絡上引發(fā)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熱潮,甚至因為注冊人數(shù)激增,服務器不堪重復,曾一度中止服務。在恢復服務后,依舊吸引了大批用戶云集。短短兩個月間,在日本蘋果應用商店上的評論數(shù)量已超過3200條,評價高達4.8顆星?!皩Χ唷弊钗?,同時也是最古怪的地方是,只允許用戶使用漢字以“偽中國語”(即“偽中文”)的形式發(fā)言、投稿。

所謂“偽中國語”作為一種“網(wǎng)絡?!弊钤绯霈F(xiàn)在2000年前后的日本互聯(lián)網(wǎng)社區(qū)。簡單來說,便是在日語對話、文章中,刻意去掉片假名、平假名,僅保留日語漢字。這種文字乍看起來非常像中文,但其實仍是以日語語法、日語詞義來書寫,因此才被稱為“偽中國語”。2019年,時任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自己的推特上用“偽中國語”的形式發(fā)表了一段文字:

“……中國外交有識者晝食懇談會、荷造、帰國?!?/p>

(……與中國外交領域的要人共進午餐并懇談、打包行李、回國)

當時,河野太郎的這段“偽中國語”在日本以及中國的互聯(lián)網(wǎng)上都曾引發(fā)過有關“偽中國語”的熱烈討論與大量轉發(fā)。

“對多”App的制作者、日本軟件工程師asa(網(wǎng)名)在自己個人網(wǎng)站上宣布“對多”正式上線時也用“偽中國語”這樣寫道:

“我、偽中國語掲示板作成。名稱‘対多’?!?/p>

其中,“掲示板”便是“論壇”的日語漢字寫法。這句“偽中國語”的意思便是“我制作了偽中國語論壇,名字叫‘對多’”。有意思的是,“對多”這個名字在日語中被念做“ついた”,與社交平臺“X”的原來的名字“推特”(Twitter)的日語發(fā)音近似。顯而易見,這也是制作asa人玩的一個日語漢字梗。

asa的個人網(wǎng)站



對日本人來說,“偽中國語”盡管缺少了片假名、平假名,但憑借漢字,仍能大致理解。另一方面,更妙的是對中國人而言,盡管語序奇怪、某些詞匯不明就里,卻也能多少猜測出它所想表達的意思。而這或許正是“偽中國語”的獨特“魅力”和“趣味”之所在。日本人或中國人,能在各自不通中文、不懂日語的情況下,僅通過漢字進行跨語言交流。面對陌生的漢字詞匯以及奇怪的語序,推測其含義也成為不少日本、中國用戶的最大樂趣之一。

由古至今,在東亞的漢字文化圈內(nèi),不同國家地區(qū)、操持母語的文人們往往可以借助漢字以及傳統(tǒng)文言文來進行交流,即所謂“筆談”。江戶時代識字的日本人往往可以利用漢字與中國人、朝鮮人進行書面交流。近代以來,旅日的中國文人漸多,如梁啟超等還曾在“筆談”的基礎之上,踐行過所謂“和文漢讀法”。如梁啟超當時對日語的評價便是:“日本文漢字居十之八九,其專用假名不用漢字者,惟脈絡詞及語助詞等耳?!睍r至今日,當年兩國間舊文人們的“筆談”的風貌,居然在21世紀的互聯(lián)網(wǎng)上以“偽中國語”的形式復現(xiàn),甚至還引發(fā)了一陣陣不大不小的熱鬧場面。

“偽中國語”也好、“對多”也罷,之所以會在日本出現(xiàn),自然與日本長久以來的漢字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歷史上來看,日本大規(guī)模引進漢字是在公元六七世紀,此前的古代日本社會并沒有文字。在此之后,雖然借用漢字使日語的文字記錄成為可能,但日本人使用漢字表達日語時,在發(fā)音、文體上仍存桎梏。而對漢字識字量的高要求,也會導致普通日本人學習、書寫語言時的效率難以保障。于是,在之后數(shù)百年間漸漸發(fā)展、產(chǎn)生出了萬葉假名以及目前構成日語基本要素的平假名與片假名。

此外,日語對漢字的吸收、運用過程中,為了兼顧漢字的表意與表音的功能,于是就有音讀(on'yomi、soundbased reading)、訓讀(Kun'yomi、explanatory reading)之分。于是,日本人還可以使用漢字來標注日語的發(fā)音。例如日本那些愛飆車的“暴走族”經(jīng)常會使用的口號標語——“夜露死苦”。其實就是可以借用漢字來標注日語中“宜しく”(yoroshiku、“好”的意思)的發(fā)音,而漢字原本的意思又為這個口號標語增添神秘、陰暗的別樣含義,進而營造了一種獨有的文化氛圍。實際上,針對漢字音讀、訓讀之分,也是“偽中國語”能在日本得以出現(xiàn)的前提條件之一。目前,根據(jù)2010年日本政府以內(nèi)閣告示發(fā)布的《常用漢字表》的規(guī)定,現(xiàn)代日語中的常用漢字為2136個,對應2352個音讀發(fā)音與2036個訓讀發(fā)音。

日本“暴走族”的服裝上的“夜露死苦”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同屬“漢字文化圈”,甚至可以借助“偽中國語”在21世紀進行筆談,但日語與中文終究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語言。日語漢字與中文漢字雖有淵源和共同之處,卻有其自身獨特的發(fā)展邏輯和規(guī)律。而日語中的漢字,也仍是日語的一部分,是日語表記的一種文字手段,而非中文。如果僅憑這些漢字來想象“中文意思”,那么就可能會造成天大的誤解。比如日語中常用的“大丈夫”,在不通日語的中國人眼里,大概只會以為“丈夫”或“男子”之意,斷然想不到在日語中其實是“沒問題”的意思。日本語權威學者、辭書專家中田祝夫教授(Nakada Norio)曾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強調(diào)日語漢字與中文漢字的不同:

“海水與淡水的差別,只不過是表現(xiàn)在僅僅百分之二點四的鹽分有無之上,但這少量的鹽分的差別,造成了海水與淡水的差別,結果導致了海水生物與淡水生物的巨大差別?!?/p>

不過,無論如何“對多”在客觀上仍然激發(fā)了日本網(wǎng)友對“偽中國語”與漢字的熱情,甚至還引起了中國網(wǎng)民的興趣。面對各方網(wǎng)民的熱情,“對多”的制作人asa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制作這個App,完全是出于個人趣味,原本以為可能只會有幾十個同好一起在上面隨便玩玩,完全沒想到會涌入了成千上萬的“偽中國語”愛好者,其中不乏大量中國人出于好奇心登陸“對多”。而中日網(wǎng)友利用“偽中國語”與漢字交流對話場面堪比中美網(wǎng)友在“小紅書”上對賬的場面。

不少日本網(wǎng)友在使用“對多”后,都覺得在交流中使用“偽中國語”有很強的“上癮性”。為了想到最合適的表意漢字,常要絞盡腦汁,而當看到非常貼切、生動的“偽中國語”表達后,還會感嘆:“原來這幾個漢字還能這么用?。 闭缭绲咎锎髮W漢字文化研究專家笹原宏之(Hiroyuki Sasahara)教授在《日本的漢字》一書中所寫的那樣:“既然調(diào)查(漢字)不能窮盡所有,那還不如以娛樂的心態(tài),盡量多背些漢字,在這個辛苦的過程中享受樂趣?!倍谌缃襁@個社交網(wǎng)絡大行其道的時代,無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能在如 “對多”這樣的社區(qū)以娛樂、交流的方式來學習、體驗漢字的魅力,那無疑是一樁充滿樂趣的美事。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